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施肥处理对尾叶桉生长量和木材密度的影响



全 文 :施肥处理对尾叶桉生长量和木材密度的影响
罗真付 徐永吉 潘 彪 徐魁梧
(南京林业大学 南京 210037)
梁坤南 李贻铨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摘 要 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对 6 a生尾叶桉单株材积 、年轮宽度 、密度的影响规律 ,结果表
明:从髓心向外 ,6 a生尾叶桉年轮宽度呈逐渐减小趋势 ,基本密度呈逐渐上升趋势;施肥处理
可以显著加快 6 a生尾叶桉的生长速度 ,提高尾叶桉的生长量;而造林当年施肥不仅加快尾叶桉
当年的生长速度 ,对后期生长也有较好的促进作用;各施肥处理与对照材木片密度无显著差异。
关键词 尾叶桉;施肥处理;基本密度;年轮宽度
中图分类号 S78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2006(1999)05-0031-04
Effects of Fertilization Treatments on Growth
and Gravity of Eucalyptus urophylla
Luo Zhenfu Xu Yongji Pan Biao Xu Kuiwu     Liang Kunnan Li Yiquan
(Nan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Nanjing 210037)       (Chinese Academy of Forestry)
Abstract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fertilization treatments on wood quality of Eucalyptus urophylla , this
paper deals with volume , growth ring width and gravity of 6-year-old E .urophylla.The results are as follows:(1)
Growth ring width increases gradually and basic gravity decreases gradually with the increase of growth ring age.(2)
Fertilization treatments may significantly promote the growth of 6-years-old E .urophylla;while fertilization treat-
ments of first year not only promote the growth of that year ,but also have positive effects on the later growth.(3)Fer-
tilization treatments have no significant effect on average gravity.
Key words Eucalyptus urophylla;Fertilization treatments;Basic gravity;Growth ring width
尾叶桉(Eucalyptus urophylla S.T.Blake)原产印度尼西亚群岛东部的帝汶岛和其它岛屿 ,天然分布范
围在南纬 8°~ 10°之间[ 4] 。近年来我国大面积引种尾叶桉 ,在广东 、广西 、海南岛等省区被列为桉树人工
林重要树种。由于尾叶桉生长快 ,轮伐期短 ,吸收和消耗土壤中养分多 ,因而施肥措施是尾叶桉短周期
工业用材林集约栽培模式中一项重要的增产措施[ 4~ 5] 。笔者旨在探讨不同施肥措施对尾叶桉生长量和
—31—
   收稿日期 1999-03-09 修改稿收到日期 1999-08-01
  *国家“九五”攻关项目(96-011-02-04)
 第一作者简介:罗真付 ,男 ,南京林业大学木材工业学院在职博士研究生。
第 23 卷第 5 期
1999年 9月            
南 京 林 业 大 学 学 报
Journal of Nan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Vol.23 No.5
Sep.1999
密度的影响规律 ,为尾叶桉的合理施肥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表 1 施肥试验处理
Table 1 Different fertilization treatments kg/hm2
处理号 有效N P2O 5 K2O
10 0 0 0
2 25 100 50
4 50 50 50
6 50 150 25
9 100 150 50
试验材料取自广东省南部恩平市东安镇 6 a 生
尾叶桉纸浆林试验基地。根据氮 、磷 、钾的不同配
比 ,产生 9个施肥处理 ,以不施肥作为对照 。各处理
取三次重复 ,每一重复内的处理小区随机排列 ,每小
区有 25株树 ,株行距为 2.0 m×3.0 m 。各处理的施
肥量见表 1[ 2] ,其中过磷酸钙(含 P2O5)作基肥一次
施入 ,尿素(含有效 N)、氯化钾(含 K2O)既作基肥 ,
又作追肥 ,分别于造林后 3个月和 1 a时施入 。本次试验取 9个施肥处理中的第 2 、4 、6 、9处理及对照处
理(第10处理),在每个处理的三个重复内各取2株平均木 ,计 30株 。树木伐倒后 ,在胸高截取30 cm厚
圆盘 。
1.2 试验方法
将圆盘刨光 ,用年轮测微仪测定南北向年轮宽度 ,精确至 0.01 mm。将圆盘再沿纵向一分为二 ,在
一个圆盘中取出南北试条 ,用于测定逐年基本密度 ,在另一个圆盘各取一楔形木块 ,用于测定木片密度
(这里所指的木片密度实际上代表整个圆盘的基本密度)。基本密度的测定参照 GB1933-91。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施肥措施对尾叶桉单株材积的影响
材积是生长量的一项重要指标 。在种植条件相同的情况下 ,某一处理的单株材积越大 ,说明该处理
的生长速度越快 。从表 2可以看出 ,第 2 、4 、6 、9处理的平均单株材积明显大于第 10处理(对照材),其
与对照材的相对百分率分别为 349%、462%、416%、544%。
表 2 尾叶桉树高胸径及单株材积
Table 2 Height, diameter at breast height and volume of E.urophylla
重复
第 10处理
树高
/m
胸径
/ cm
材积
/ cm3
第 2处理
树高
/m
胸径
/ cm
材积
/ cm3
第 4处理
树高
/m
胸径
/ cm
材积
/ cm3
第 6处理
树高
/m
胸径
/ cm
材积
/ cm3
第 9处理
树高
/m
胸径
/ cm
材积
/ cm3
1 12.8 8.7 0.032 17.0 12.4 0.087 19.6 13.5 0.119 14.7 13.0 0.083 16.4 14.1 0.019
2 12.1 8.3 0.028 14.7 12.9 0.082 17.0 14.0 0.111 17.2 13.2 0.100 15.0 14.5 0.105
3 10.5 6.1 0.013 8.6 9.7 0.027 12.0 9.4 0.035 12.6 9.8 0.040 15.4 13.5 0.094
4 8.7 6.0 0.010 13.8 11.3 0.059 11.9 9.8 0.038 12.9 11.7 0.059 14.8 13.9 0.095
5 6.6 6.6 0.010 13.4 13.3 0.079 16.0 13.7 0.100 15.6 13.3 0.092 13.7 14.0 0.090
6 9.3 6.5 0.013 12.0 9.7 0.038 16.1 12.8 0.088 12.4 12.8 0.068 14.2 13.4 0.085
平均值 10.0 7.0 0.018 13.3 11.5 0.062 15.4 12.2 0.082 14.2 12.3 0.074 14.9 13.9 0.096
相对百分率% 100 100 100 133 161 349 154 174 462 142 176 416 149 199 544
  注:尾叶桉幼树单株材积计算公式(由澳大利亚CSIRO 提供)为 V=0.3333×H×D×D ,其中 V为单株材积 , H 为树高 , D 为胸径
对单株材积进行单因素多重比较(Q检验),结果见表 3。比较结果表明 ,对照材的单株材积与第 2
处理差异显著 ,与第 4 、6 、9处理差异极显著;而各施肥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 。以上结果说明施肥可以显
著加快尾叶桉的生长速度 ,提高尾叶桉的生长量。
2.2 不同施肥措施对尾叶桉胸高处年轮宽度的影响
由于尾叶桉经过早期施肥处理 ,因此了解早期肥效对尾叶桉后期生长过程的影响显得尤其必要。
—32—
南 京 林 业 大 学 学 报 第 23 卷 第 5 期
在试验过程中 ,分别测量各株试材胸高处圆盘各年轮的南北向宽度 ,将南北向年轮宽度进行算术平均
后 ,再与同一处理的其它试材对应年轮宽度进行统计 ,求出平均值和变异系数 ,并作出年轮宽度径向变
异图(图 1)。由图 1可见 ,从髓心向外 ,各处理的年轮宽度呈逐渐减小趋势;经施肥处理的尾叶桉各年
轮宽度均大于对照材 。造林当年施肥对该年的年生长影响最大 ,在第 1年中 ,年轮宽度随着氮 、磷肥施
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而在以后的 5 a 中 ,各施肥处理之间的差异逐渐缩小 ,但均大于对照材 。这说明
早期施肥不仅加快当年的生长速度 ,而且对后期的生长也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表 3 不同施肥处理对单株材积的影响
Table 3 Effects of different fertilization treatments on volume
处理代号 多重比较Q 值
10 2 4 6
Q(5, 25)
a=0.05
Q(5 , 25)
a=0.01
2 4.72*  4.16 5.15
4 6.83** 2.11 4.16 5.15
6 5.96** 1.24 0.87 4.16 5.15
9 8.38** 3.66 1.54 2.41 4.16 5.15
注:*———差异显著(Q>4.16);**———差异极显著(Q>5.15)
图 1 尾叶桉年轮宽度径向变异
Fig.1 Radial variation of growth ring width of E.urophylla
◆第 10处理;◆第 2处理;◆第 4处理;◆第 6处理;◆第 9处理
2.3 不同施肥措施对尾叶桉木材密度的影响
2.3.1 不同施肥措施对尾叶桉木片密度的影响
木材密度是一项重要的材性指标 ,用它可以
估计木材的品质 ,判断木材的工艺性质和物理力
学性质(如强度 、硬度 、干缩湿胀等)[ 1 ,3 ,6] 。一般
认为 ,基本密度与树木生长速度之间呈负相关性 。
施肥处理可使树木速生 ,通常施肥处理在一定程
度上会使木材密度降低[ 5] 。将各圆盘南北向木片
密度算术平均 ,作为整个圆盘的木片密度 。对木
片密度进行单因素多重比较(Q 检验),见表 4。
由表 4可见 ,各施肥处理与对照材的木片密度有
一定差异 ,但并未达到统计意义上的显著差异 。
这说明施肥可提高尾叶桉的生长量 ,无明显降低
木材质量 ,达到速生优质的目的。
表 4 不同施肥处理对木片密度的影响
Table 4 Effects of different fertilization treatments on gravity
处理代号 多重比较 Q值
10 2 4 6
Q(5 ,25)
a=0.05
Q(5, 25)
a=0.01
木片密度
平均值/ g·cm-3 变异系数%
2 2.65 4.16 5.15 0.487 6.9
4 0.17 2.48 4.16 5.15 0.528 4.8
6 1.69 0.95 1.52 4.16 5.15 0.503 10.1
9 0.53 3.18 0.70 2.22 4.16 5.15 0.539 5.8
10 0.530 9.9
2.3.2 不同施肥措施对尾叶桉基本密度径向变异的影响
将各年轮南北向基本密度进行算术平均 ,作为该年轮的基本密度值 ,然后再将同一处理的 6株试材
的对应值合并 ,画出其径向变异图(图 2)。从图 2可见 ,从髓心向外 ,基本密度呈现逐渐上升趋势。与
对照相比 ,除第 9处理外 ,各处理各年的基本密度均比对照材稍低 ,其中第 2处理尤为明显 ,但未达到显
著差异 。对于施氮 、磷肥较多的第 9处理材 ,2 a以后其基本密度值反而比对照材高 。这进一步说明合
理控制肥料的用量和配比 ,利用施肥措施可以使尾叶桉达到速生 、优质的目的。
—33—
  1999年 总第 83 期 罗真付等:施肥处理对尾叶桉生长量和木材密度的影响
图 2 尾叶桉基本密度径向变异
Fig.2 Radial variation of basic gravity of E.urophylla
--◇--第 10处理;—□—第 2处理;—△—第 4处理;—○—第 6处理;—*—第 9处理
3 结 论
(1)从髓心向外 ,6 a生尾叶桉年轮宽度呈逐渐减小趋势 ,基本密度呈逐渐上升趋势 。
(2)施肥处理可以显著加快 6 a生尾叶桉的生长速度 ,提高尾叶桉的生长量;而造林当年施肥不仅
加快尾叶桉当年的生长速度 ,对后期生长也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3)各施肥处理与对照材木片密度无显著差异;除第 9处理外 ,各施肥处理各年的基本密度均比对
照材稍低 ,合理地控制肥料的用量和配比 ,可以达到速生 、优质的目的 。
参 考 文 献
1 成俊卿主编.木材学.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 1985
2 周文龙.尾叶桉幼林施肥效应的研究.林业科学研究(专刊), 1996 ,(3):146~ 150
3 Jain K K , Seth M K.Intra-increment variation in specific gravity of wood in blue pine.Wood Sci and Technol , 1979 , 13:239 ~ 248
4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编.桉树栽培.联合国粮农组织出版 , 1979
5 罗建举 ,方文彬.施肥处理对尾叶桉材性影响规律的研究.1995 , 8(专集):336~ 343
6 [ 美] A J 潘欣著.木材学.张景良译.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 1991
(责任编辑 李燕文)
—34—
南 京 林 业 大 学 学 报 第 23 卷 第 5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