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第 31 卷 第 1 期 桉树科技 Vol.31 No.1
2014 年 3 月 EUCALYPT SCIENCE & TECHNOLOGY Mar.201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收稿日期:2013-11-26
作者简介:刘国余(1967— ),男,大学,工程师,主要从事营林工作
*梁景生为通讯作者
尾叶桉 U6木材密度与其吸水率的关系
刘国余 1,梁景生 2*,覃绮媚 3
(1.国营雷州林业局石岭林场,广东 廉江 524456;2.国营雷州林业局,广东 遂溪 524348;3.吴川市第一中学,广东 吴川 524500)
摘要:本研究就国营雷州林业局尾叶桉 U6 无性系立木木材密度与吸水率的关系作了探索和分析。结果表明:两
者呈极显著负相关,即密度越大吸水率越小,其相关系数为:r=−0.923 7;回归方程的估测精度为 99.01%,高达
一级精度水准,回归方程本林区适用;同时发现尾叶桉 U6 立木木材不同高度的密度、吸水率的差异性是极显著
的;生长在不同土壤类型的立木木材密度和吸水率也存在着差异。
关键词:尾叶桉 U6;无性系;密度;吸水率;立木
中图分类号:S753.3 文献标识码:A
Relationships Between Eucalyptus urophylla Hybrid Clone U6
Wood Density and Its Water Absorption
LIU Guo-yu1, LIANG Jing-sheng2, QIN Qi-mei3
(1. Shiling Forest Farm, Leizhou Forestry Bureau, Lianjiang 524456, Guangdong, China; 2. Leizhou
Forestry Bureau, Suixi 524348, Guangdong, China; 3. Wuchuan No.1 Middle School, Wuchuan 524500,
Guangdong, China)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density of wood obtained from Eucalyptus urophylla
hybrid clone U6 and the rate at which this absorbs water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revealed a strong nega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se parameters with a highly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r = −0.923) indicating that the
higher the wood density the lower its water absorption rate. A regression equation for predicting water
adsorption based on wood density had the sam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and an estimated accuracy of 99.0%. It
was also found that the wood density and the rate at which this can absorb water, varied markedly with height
within the trunks of trees of clone U6. With different soils types, tree growth was found to differ markedly as
did both wood density and the rate at which wood from the trees can absorb water.
Key words: Eucalyptus urophylla Hybrid Clone U6; clone; density; water absorption rate; standing timber
木材密度是衡量木材材性的关键性指标之一,
它直接影响到木材的加工质量和木材的用途,木材
密度及变异是遗传改良和定向培育的主要依据和理
论基础[1-2]。木材属于毛细管多孔有限膨胀胶体,有
较强的亲水能力。木材经干燥失水后,还可从空气
中或与液态水接触时吸取水分。干材吸水,不仅使
其重量增加,同时使其尺寸增大,形状改变,降低
其强度[2]。因此了解木材的吸水性及湿胀性,对木
材防腐、防虫、改性处理、制浆蒸煮、油漆胶粘、
木材水运以及木制品加工工艺的制订等都有着实际
的意义。
目前我国对木材密度与吸水率的关系研究并
不多,徐峰等[3]对广西 20种木材的吸水性和湿胀性
进行测定,得出了木材的吸水性与木材密度成反比
关系的结果;方文彬[4]对苹果(Malus pumila)树木材
进行改性研究,结果表明处理材的木材吸水率与基
本密度呈线性负相关,未处理材的木材吸水率与基
本密度呈线性正相关。本文以尾叶桉(Eucalyptus
urophylla)U6为研究对象,探索其立木木材密度与吸
水率的关系,建立数学模型,为生产实践和木材销
售提供可靠的、准确的参考数据和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本试验是国营雷州林业局 2002―2003 年度科
DOI:10.13987/j.cnki.askj.2014.01.006
12 桉 树 科 技 第 31 卷
研项目之一。材性试验样本数据在收集编制尾叶桉
U6 立木二元材积表数据时同时进行,样本收(取)集
工作自 2002年 5月至 2003年 8月。样本广泛分布
于雷州林业局所管辖的龙门、唐家、纪家、河头、
北坡、迈进、遂溪、石岭、廉江等 9个林场,地跨
廉江、遂溪、雷州 3县(市)。收集尾叶桉 U6有效样
木 1 059株(其中作材性试验分析 54株)。
1.2 取样方法
在各林场生长正常的林分中,按 3个不同土壤
类型,取典型样地法,各树种设样地 18 块(各林场
2 块样地),设置边长 18.26 m的正方形样地。标地、
样木号按顺序统一编号,一木一卡(表)详记各项调
查因子,逐块实测样地实测样木胸径(4 cm起测)、
树高(5 m 起测),胸径精确到 1 mm,树高精确到
0.1 m。作材性试验的样木每标准地取平均木、优势
平均木、最小平均木各 1株,用于材性试验分析,
树种共取 54株。先测定立木东西、南北向后,用生
长锥钻取南北向木芯作材性试验,样木树高 1.3 m
和 3/4 树高处木芯钻至髓芯,用取芯筒分别盛装木
芯样本,密封,贴上编号标签并做好取样记录,带
回实验室进行试验测定材性分析,样本处理按常规
方法进行。
本材性试验最大胸径 17.5 cm,最小胸径 4.8 cm,
最大树高 21.0 m,最小树高 7.4 m,其中 4 径阶 2
株、6 径阶 12 株、8 径阶 6 株、10 径阶 15 株、12
径阶 8 株、14 径阶 7 株、16 径阶 3 株、18 径阶 1
株,共 54株。
1.3 试验方法
利用烘干排水法测定木材密度,将取样一定体
积的木芯放入温度为 103±2℃的恒温箱中烘 6 h 左
右后称重,并作记录,然后放入烘箱中继续烘干,
直到两次重量差小于 0.01 g;将烘干木芯放入装有
一定体积水的量筒中,测量出木芯的排水体积,即
为木芯的体积。然后求算出木材的密度。
吸水率=[(W吸水木芯质量−W湿木芯质量)/W
湿木芯质量]×100%
分别测定 1.3 m高、3/4树高、立木木材平均密
度 x1、x2、x3;分别测定 1.3 m高、3/4树高、立木
木材平均吸水率 y1、y2、y3。
1.4 数据分析
1.4.1 立木木材密度与吸水率回归公式的推导
取一元幂函数方程:y=axb,用最小二乘法求解
方程参数[5]。
1.4.2 检验方法
对一元回归方程采用相关系数、方差分析及精
度估测进行检验,以验证其可靠性。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树高的木材密度、吸水率差异性分析
2.1.1 立木木材密度差异性分析
表 1 是尾叶桉 U6立木木材密度、吸水率样本
数。对尾叶桉 U6立木木材树高 1.3 m处密度与 3/4
树高处密度及木材平均密度进行差异性分析[6],结
果表明(表 2):树高 1.3 m处密度与树高 3/4 处密度
达极显著水平,树高 1.3 m处密度与木材平均密度
差异显著;树高 3/4 处密度与立木平均密度的差异
性不显著;其 t检验值分别为:3.549、2.215、1.818。
其中树高 1.3 m 处与树高 3/4 处的密度差异最大,
树高 3/4处密度与立木平均密度差异最小。
表 1 尾叶桉 U6立木木材密度、吸水率样本数
林场 林队(工区) 土壤类型 样地号 样木数
平均密度(kg·m-3) 平均吸水率(%)
x1 x2 x3 y1 y2 y3
龙门 北和 砖红壤 1 3 438.3 433.5 435.9 11.80 14.67 13.24
唐家 调乃家 2 3 441.4 430.0 435.7 8.45 6.98 7.72
田西 3 3 425.3 427.0 426.2 15.15 22.37 18.76
纪家 后朗 4 3 440.0 413.2 426.6 13.37 13.22 13.30
后朗 5 3 438.3 423.3 430.8 13.19 14.21 13.70
高家 6 3 438.7 418.3 428.5 14.34 13.72 14.03
第 1 期 (总第 88 期) 刘国余等:尾叶桉 U6木材密度与其吸水率的关系 13
续上表
河头 黄草 浅海沉积砖红壤 7 3 442.4 437.9 440.2 12.68 15.37 14.03
黄草 8 3 449.8 430.2 440.1 10.37 15.72 13.27
北坡 田东 9 3 446.1 434.1 440.1 12.69 16.95 14.82
田东 10 3 436.8 431.3 434.1 12.39 15.09 13.74
迈进 红旗 11 3 433.6 418.1 425.9 13.40 22.80 18.10
仁仙 12 3 473.8 460.1 467.0 22.74 15.08 18.91
遂溪 桔仔树 13 3 439.4 431.6 435.5 12.56 18.90 15.74
桔仔树 14 3 434.2 433.9 434.1 14.51 14.45 14.48
石岭 石塘 花岗岩砖红壤 15 3 445.1 417.0 431.0 25.25 25.76 25.51
石塘 16 3 433.8 429.2 431.3 14.13 28.95 21.54
廉江 八一 17 3 436.7 437.4 437.1 23.72 23.49 23.61
八一 18 3 444.7 427.6 436.2 10.79 19.01 14.90
表 2 立木木材密度差异性分析
项目 平均密度 方差 样本数 t 值 差异水平
1.3 m树高(x1) 441.0 180.99 54 (x1与 x2) 3.549 极显著
3/4 树高(x2) 429.7 366.52 54 (x2与 x3) 1.818 不显著
立木平均(x3) 435.4 164.05 54 (x3与 x1) 2.215 显著
注: t值大于 t0.01=2.617,差异极显著;大于 t0.01=1.98,差异显著,下同。
2.1.2 立木木材吸水率差异性分析
对尾叶桉 U6立木木材树高 1.3 m 处与树高 3/4
处吸水率,树高 1.3 m处吸水率与立木平均吸水率,
树高 3/4 处吸水率与立木平均吸水率进行差异性分
析,结果表明(表 3):树高 1.3 m处吸水率与树高 3/4
处吸水率差异显著,树高 1.3 m处吸水率与立木平均
吸水率不显著,树高 3/4处吸水率与立木平均吸水率
的差异不显著;其 t值分别为:2.429、1.480、1.227。
其中树高 1.3 m处吸水率与树高 3/4处吸水率差异最
大,树高 3/4处吸水率与立木平均吸水率差异最小。
表 3 立木木材吸水率差异性分析
项目 平均吸水率 方差 样本数 t 值 差异水平
1.3 m树高(y1) 14.56 29.33 54 (y1与 y2) 2.429 显著
3/4 树高(y2) 17.60 55.22 54 (y2与 y3) 1.227 不显著
立木平均(y3) 16.08 27.63 54 (y3与 y1) 1.480 不显著
2.2 三个土壤类型木材密度、吸水率差异性分析
2.2.1 三个土壤类型木材密度差异性分析
对生长在三个不同土壤类型的尾叶桉 U6 立木
木材密度进行差异性分析,结果表明(表 4):生长在
浅海沉积砖红壤与生长在花岗岩砖红壤及生长在砖
红壤与生长在花岗岩砖红壤的立木木材密度无显著
差异,生长在砖红壤与生长在浅海沉积砖红壤的立
木木材密度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其 t检验值分别为:
3.142、1.734、1.063。
表 4 三个土壤类型立木木材密度差异性分析
项目 平均密度 方差 样本数 t 值 差异水平
砖红壤(x1) 430.6 209.61 54 (x1与 x2) 3.142 极显著
浅海沉积砖红壤(x2) 439.6 285.83 72 (x2与 x3) 1.734 不显著
花岗岩砖红壤(x3) 433.9 205.82 36 (x3与 x1) 1.063 不显著
14 桉 树 科 技 第 31 卷
2.2.2 三个土壤类型木材吸水率差异性分析
对生长在三个不同土壤类型的尾叶桉 U6 立木
木材吸水率进行差异性分析,结果表明(表 5):生长
在砖红壤的立木木材吸水率与生长在浅海沉积砖红
壤的立木木材的吸水率差异显著,其余差异达极显
著水平;其 t值检验值分别为:2.401、5.079、5.824。
表 5 三个土壤类型立木木材吸水率差异性分析
项目 平均吸水率 方差 样本数 t 值 差异水平
砖红壤(y1) 13.46 23.08 54 (y1与 y2) 2.401 显著
浅海沉积砖红壤(y2) 15.39 17.59 72 (y2与 y3) 5.079 极显著
花岗岩砖红壤(y3) 21.39 65.75 36 (y3与 y1) 5.824 极显著
2.2.3 方差分析
从表 6的分析结果可看出:迈进林场的立木木
材密度最大,其次是廉江林场,而纪家林场的立木
木材密度最小;立木木材密度变异系数最大的是迈
进林场的立木,其次是唐家林场,而最小的是龙门
林场的立木。石岭林场的立木木材吸水率最大,其
次是廉江林场,而最小的是北坡林场的立木;立木
木材吸水率变异系数最大的是唐家林场的立木,其
次是石岭林场,而最小是北坡林场的立木。
表 6 组间方差分析表
采样地点 指标 平均值 离差平方和 自由度 方差 变异系数(%)
龙门 密度(kg·m-3)
吸水率(%)
435.90
13.24
561.14
51.87
9
9
62.35
5.76
1.81
18.13
唐家 密度(kg·m-3)
吸水率(%)
430.90
13.24
5 126.77
855.43
18
18
284.82
47.52
3.92
52.07
纪家 密度(kg·m-3)
吸水率(%)
428.70
13.67
5 064.89
303.94
27
27
187.59
11.26
3.19
24.54
北坡 密度(kg·m-3)
吸水率(%)
437.10
14.28
2 298.43
95.46
18
18
127.69
5.30
2.59
16.13
河头 密度(kg·m-3)
吸水率(%)
440.10
13.65
3 523.45
107.23
18
18
195.75
5.96
3.18
17.88
迈进 密度(kg·m-3)
吸水率(%)
446.40
18.51
10 684.44
541.91
18
18
593.58
30.11
5.46
29.64
遂溪 密度(kg·m-3)
吸水率(%)
434.80
15.11
2 413.38
251.36
18
18
134.09
13.96
2.66
24.73
石岭 密度(kg·m-3)
吸水率(%)
431.20
23.52
4 758.38
1 407.94
18
18
264.35
78.22
3.77
37.60
廉江 密度(kg·m-3)
吸水率(%)
436.60
19.25
2 177.91
729.22
18
18
121.00
40.51
2.52
33.06
2.3 木材密度与吸水率的回归分析
2.3.1 相关分析
对一元回归公式,密度与吸水率两变量进行相
关检验,结果如下:立木木材的密度与吸水率的相
关系数 r= −0.923 7。检验结果表明:一元回归方程
的两变量相关性极强(呈负相关,即密度越大吸水率
也就越小),说明建立回归方程可行。
2.3.2 密度与吸水率回归方程的求算
求解:y=axb,回归方程的参数见表 7。从表 7
结果可得一元回归方程为:y=546.0092 x-0.0841。
表 7 密度与吸水率回归参数
离差平方和 回归系数
密度 吸水率 密度与吸水率 a b
0.040 9 4.930 9 −0.414 8 546.009 2 −0.084 1
第 1 期 (总第 88 期) 刘国余等:尾叶桉 U6木材密度与其吸水率的关系 15
2.3.3 回归方程方差分析与精度估测
一元回归方程方差分析结果见表 8,从表 8 可
看出,F 值为 872.5,达极显著水平,方差分析效果
高度显著,木材密度与吸水率相关极紧密,相关系
数 r值为:−0.923 7,估测精度高达 99.01%,达一
级精度水平。木材密度回归方程:y=546.009 2 x-0.0841
精度可靠,适用于本林区。
表 8 密度与吸水率回归方程方差分析
变异来源 离差平方和 自由度 方差 F值 F0.01 r值
模型 0.034 9 1 0.034 9 872.5** 6.81 -0.923 7
残差 0.006 0 160 0.000 04
总和 0.040 9 161
3 结论
(1) 本试验样本在本局各林场、各土壤类型(3
大类型)、各生长类型、各立木径阶均有分布。从南
到北,从东至西,地跨廉江、遂溪、雷州等 3县(市),
南北跨地一百余 km,东西跨地约 50 km,样本具有
广泛性和典型性。
(2) 对 5 年生(短轮伐期)尾叶桉 U6无性系立木
木材的密度与吸水率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两者的关系呈极显著负相关;回归方程估测精度极
高。因此一元回归方程在本林区适用。
(3) 尾叶桉 U6立木不同高度的木材密度、吸水
率的差异性极显著,且木材密度与吸水率呈负相关。
(4) 生长在花岗岩砖红壤和生长在浅海沉积砖
红壤的尾叶桉 U6立木木材的密度无显著差异。
(5) 生长在浅海沉积砖红壤和生长在砖红壤的
尾叶桉 U6立木木材的吸水率有显著差异。
致谢:本文样本数据由王忠林工程师分析测
定,对所有参加测试的工作人员深表谢意!
参考文献
[1] 朱景乐,王军辉,张守攻,等.Pilodyn在林木遗传改良应用
中的研究进展[J].浙江林学院学报,2008,25(5):661–665.
[2] 成俊卿.木材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5.
[3] 徐峰,梁文.广西 20 种木材吸水性和湿胀性的研究[J].广
西农学院学报,1989,8(3):56–66.
[4] 方文彬.苹果树木材改性研究[J].中南林学院学报,1999,
19(3):42–47.
[5] 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数理统计组.回归分析方法[M].
北京:科学出版社,1975.
[6] 莫惠栋.农业试验统计(第二版)[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
社,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