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黔中黄壤丘陵旱坡地香根草、紫穗槐的水土保持效应



全 文 :  [收稿日期 ]  2000-12-25
  [基金项目 ] 国家“九五”科技攻关项目 ( 96-004-03-11)子专题之一
  [作者简介 ] 张文安 (1963- ) ,男 ,助理研究员 ,从事土壤农化和耕作栽培研究。
[文章编号 ] 1001-3601( 2001) 02-0036-0041-02
黔中黄壤丘陵旱坡地香根草、紫穗槐的水土保持效应
张文安 , 徐大地 , 刘友云 , 肖厚军 , 严绪成 , 何成文 , 韦小平
(贵州省农业科学院 综合研究所 , 贵阳 550006)
[摘 要 ]通过 4年连续的定点、定位试验研究 ,结果表明: 香根草、紫穗槐生物埂保水能力在第 3年后达到或
超过次生植被的保水能力 ;香根草生物埂第 2年后保水能力超过紫穗槐生物埂 ,第 3年后无土壤侵蚀发生 ;紫
穗槐生物埂第 2年即无土壤侵蚀发生 ;香根草、紫穗槐生物埂降低土壤坡度的作用非常明显 ;种植香根草、紫
穗槐生物埂后 ,玉米产量呈逐年增加的趋势。 该技术适宜在黔中乃至全省推广种植。
[关键词 ]旱坡地 ; 香根草 ; 紫穗槐 ; 生物埂 ; 水土保持
[中图分类号 ] S157. 433 [文献标识码 ] A
香根草是禾本科岩兰草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 ,质地坚韧、光洁 ,密集簇生 ,株高 1~ 2 m ,叶片长条形 ,相对
挺直、狭长。 香根草分蘖率强 ,抗逆性好 ,耐旱、耐瘠 ,适应性广 ,是一种优良的水土保持植物 ,也是一种可贵的
资源植物。 紫穗槐是多年生豆科丛生落叶灌木 ,它生长迅速 ,根系发达 ,枝叶茂密 ,适应性强 ,具有耐旱、耐寒、
耐盐碱、耐水、耐瘠等特点 ,一般 2年即可开花结果 ,是一种用途广泛的经济树种 ,具有良好的生态及经济效
益。 为了探索香根草、紫穗槐在黔中黄壤丘陵旱坡地水土保持的作用及效果 ,为黔中黄壤丘陵旱坡地水土保
持寻找最佳的梯化护埂植物提供理论依据 ,于 1996年 10月~ 2000年在长顺县凯佐乡进行了香根草、紫穗槐
水土保持试验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 1 试验地设在长顺县凯佐乡大补羊村 ,海拔 1 210 m,土质黄壤 ,坡度 11~ 13°,小区投影面积 10 m×
20 m,小区四周用水泥板隔离 ,下设集水池及分水池 ,同时设立自记雨量计 1台。
1. 2 采用大区多年对比方法 ,设置 3个处理: ( 1)次生植被小区 (对照 ); ( 2)香根草梯化护埂小区 ; ( 3)紫穗槐
梯化护埂小区。 香根草、紫穗槐按 6 m间距横坡等高种植 ,带间大季种植玉米 ,小季种植绿肥。香根草按 15~
20 cm的窝距 ,每窝栽 3~ 4苗 ,种植 1行 ;紫穗槐按 50 cm的窝距种植 2行 ,错窝栽植 ,每窝栽 1~ 2苗 ,行距
50~ 60 cm。 玉米种植密度为 3 600株 /667m2 ,采用横坡聚土种植方式。 施肥量为: 尿素 (含 N 46% )
25 kg /667m2 ,钙镁磷肥 (含 P2O5 16% ) 50 kg /667m2 ,氯化钾 (含 K2O 60% ) 12. 5 kg /667 m2 ,圈肥 (根据测定含
N 0. 30% , P2O5 0. 03% , K2O 0. 50% ) 1 000 kg /667m2。玉米种用种衣剂及抗旱保水剂拌种 ,以尿素作追肥 ,其
余肥料均作基肥施用。 耕作管理按常规进行。
1. 3 每日记录降水情况 ,每次降水产生径流时进行水土流失测定 ,于玉米收获后分小区取土样测定土壤养
分含量。 记录作物生育期、施肥等农事活动 ,收获后取样考种测产。
2 结果与分析
2. 1 香根草、紫穗槐生物埂处理对地面径流量的影响
试验区内 4年 ( 1997~ 2000)的降水量分别为 1 059. 2 mm, 913. 9 mm, 1 145. 5 mm , 1 059 mm。 地面径流
的产生与降水是同步发生的 ,降水量及降水强度不同 ,径流量也不相同。从表 1看出 ,香根草、紫穗槐处理与对
照相比 ,地面径流量随着年限的增加 ,到第 3年后逐渐接近甚至低于对照的水平。 说明香根草、紫穗槐梯化护
埂的保水能力自第 3年后达到甚至超过次生植被覆盖 (对照 )的保水能力。 同时还看出 ,不同生物埂处理其保
水能力也有差异 ,香根草生物埂种植当年保水效果不及紫穗槐生物埂 ,但到第 2年后则超过紫穗槐生物埂。紫
穗槐生物埂第 4年后由于老化 ,其保水能力较对照有所降低。
表 1 不同处理对降水径流的影响
处 理 
 
年径流量 ( mm)
1997 1998 1999 2000
次生植被 21   9. 2   40  10
香根草  39 15. 1 34 9. 6
紫穗槐  26 17. 9 40 12. 3
表 2 不同处理对土壤侵蚀量及土壤养分流失量的影响
处 理 
 
土壤侵蚀量 ( t /km2· a)
1997 1998 1999 2000
土壤养分流失量 ( kg /hm2)
1997 1998 1999 2000
次生植被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香根草  267. 5 67. 5 0. 0 0. 0 57. 0 15. 0 0. 0 0. 0
紫穗槐  47. 5 0. 0 0. 0 0. 0 12. 0 0. 0 0. 0 0. 0
 贵州农业科学  2001, 29( 2): 41~ 42  Guizhou Ag ricultural Sciences
2. 2 香根草、紫穗槐生物埂处理对土壤侵蚀量的影响
试验结果 (表 2)表明 ,对照区无土壤侵蚀发生。 1997年和 1998年香根草处理区土壤侵蚀量均大于紫穗槐
处理区 , 1999年两处理与对照相当 ,无土壤侵蚀量发生。香根草、紫穗槐生物埂种植区头两年虽然有不同程度
的土壤侵蚀发生 ,按水利部土壤侵蚀分级标准也属于无明显土壤侵蚀 (侵蚀模数 < 500 t /km2· a ) ,香根草第 3
年亦达无明显土壤侵蚀标准 ,紫穗槐从第 2年开始即达无明显土壤侵蚀标准。 由此可见 ,香根草、紫穗槐生物
埂处理防治土壤侵蚀的作用是非常明显的。
2. 3 不同处理对土壤养分流失的影响
从表 2看出 ,土壤养分 ( N+ P2O5+ K2O)流失与土壤侵蚀呈一致的正相关关系。 对照区无土壤侵蚀发生 ,
也无土壤养分流失 ;香根草区第 1、 2年大于紫穗槐区 ,第 3年后两处理均无土壤养分流失。水土流失是造成土
壤养分流失的直接原因 ,控制土壤侵蚀的发生 ,从根本上也就控制了土壤养分的流失。
2. 4 香根草、紫穗槐生物埂处理对土壤坡度的影响
根据 1997~ 2000年 4年试验观察结果 ,黔中黄壤丘陵旱坡地 (坡度 11~ 13°)种植香根草、紫穗槐后 ,每年
形成 7~ 10 cm的生物埂 ,埂宽约 50~ 100 cm ,按此速度 13~ 15年内可自然形成梯土 ,达到坡土变梯土 ,降低土
壤坡度的作用非常明显。
表 3 香根草、紫穗槐生物埂处理的玉米产量*
处 理 
 
玉米产量 ( kg /hm2 )
1997 1998 1999 2000 4年平均
次生植被 0. 0 0. 0 0. 0 0. 0 0. 0
香根草  1 397. 3 3 495. 0 3 112. 5 3 118. 5 2 780. 8
紫穗槐  1 145. 3 2 951. 3 3 315. 0 3 201. 0 2 653. 1
 * 玉米品种: 1997年为黔原 3号 ; 1998年和 2000年为
9501; 1999年为农大 108。
  黔中黄壤丘陵旱坡地由于土壤瘦瘠 ,作物产量低
下。 由表 3看出 ,香根草、紫穗槐生物埂处理区玉米产
量呈逐年增加的趋势 ,从 4年产量均值看 ,香根草生物
埂区玉米产量高于紫穗槐生物埂区 (平均约高 8%左
右 )。 第 1、 2年香根草生物埂区玉米产量高于紫穗槐
区 ,但第 3、第 4年紫穗槐区则超过了香根草区玉米产
量。由于生物埂减蚀作用十分明显 ,使土壤肥力得到提
高 ,故而作物产量得以逐年增加。
3 讨论与小结
3. 1 香根草、紫穗槐生物埂在水土保持措施上具有明显的社会及经济效益 ,不仅能控制水土流失 ,而且其作
为一种可贵的资源植物及经济树种具有良好的生态及经济效益 ,值得在黔中地区乃至全省推广种植。
3. 2 香根草、紫穗槐生物埂需占用一定的耕地 ,同时给耕作管理带来不便 ,在黔中地区农民较难接受 ,限制
了推广速度。 要大面积推广种植 ,需纳入政府部门坡改梯计划之内。
3. 3 与香根草生物埂相比 ,紫穗槐生物埂占地相对较多 ,遮荫面较大 ,应及时进行割条 ,第 4年后应清墩复
壮或更新。 各地在推广种植时 ,可因地制宜地选择应用。
3. 4 香根草、紫穗槐生物梯化护埂对作物产量的影响比较 ,还需进一步试验研究。
[参 考 文 献 ]
[ 1 ] 张文安 ,等 .黔中黄壤丘陵旱坡地不同耕作栽培技术对水土流失及作物产量的影响 [ J] .贵州农业科学 , 2000, 28( 6):
18-21.
[2 ] 尹迪信 ,等 .贵州省植物篱逐步梯化技术试验研究 [ J] .贵州农业科学 , 1996, ( 5): 1-5.
[3 ] 翁长江 .紫穗槐的栽培 [ J ].当代畜禽养殖业 , 1993, ( 6): 10.
Effect of Vetivera z izanioides and Amorpha f ruticosa on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in Yellow Sloping Upland Areas of Middle Guizhou
ZHANG Wen-an, X U Da-di , LIU You-yun, XIAO Hou-jun et al.
( Integrated Inst itute , Guizhou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 Guiyang 550006, China )
   Abstract: The experiments on soil and w ate r conserv a tion of Vetiv era z izanioides and Amorpha
f ruticosa had finished a t fix ed sites and positions for four year s. The results show ed tha t the effect o f wa ter
conserv ation by using Vetivera zizanioides and Amorpha f ruticosa hedge w as equa l or superio r to th e effect of
sub-vegetation. No soil ero sion occur red by adopting the hedge afte r th e thir d yea r. The hedge of Vetivera
z iz anioides and Amorpha f ruticosa had obv iously decrea sed the upland slope and the yield of co rn had
g radua lly gone up after planting Vetivera z izanioides and Amorpha fruticosa. This technique is suitable fo r
expanding in Guizhou.
Key words: sloping upland; Vetivera zizanioides; Amorpha f ruticosa; plant hedge; soil and wa ter
conserv a tion
(责任编辑: 高红卫 )
·42· 贵 州 农 业 科 学 2001, 29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