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邓恩桉优树选择标准



全 文 :福建林学院学报 2006, 26(4):368-371
JournalofFujianColegeofForestry
邓恩桉优树选择标准①
陈 建 忠
(建阳市林业局 , 福建 建阳 354200)
摘要:通过对建阳 7个乡(镇)的邓恩桉人工栽培区的调查 , 共初选优树 42株 , 优势木 420株 .
经统计分析 , 确定在邓恩桉优树选择的标准为:树高超过优势木平均树高的 50%或超过林分
平均木树高的 46%, 胸径超过优势木平均胸径的 46%或超过林分平均木胸径的 47%, 材积超
过优势木平均材积的 229%或超过林分平均木材积的 227%;该标准适用于建阳作为用材林的
邓恩桉优树选择 .
关键词:邓恩桉;优树选择;优树标准
中图分类号:S72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389X(2006)04-0368-04
StudyoncriterionforplustreesofEucalyptusdunni
CHENJian-zhong
(ForestryBureauofJianyang, Jianyang354200, China)
Abstract:BaseontheinvestigationofEucalyptusdunniiMaidenin7 countrycultivatedareasinJianyang, 42 plustreesand420
dominanttreeswerecollected.Accordingtothestatisticandanalysis, thecriterionforchoosingE.dunniwasgot.Thatwastheplus
treesshouldbemorethan50%, 46%, 229% oftheaveragedominanttreesintreeheight, diameterbreastheight(DBH)and
timberseparatelyorbemorethan47%, 47%, 227% ofmeansampletreeinheight, DBHandtimber, separately.Thiscriterion
wasthesamewiththechoosingforE.dunniiplustreeinJianyangastimberstand.
Keywords:Eucalyptusdunni;plustreeselection;plustreecriterion
邓恩桉(EucalyptusdunniMaiden), 在分类上属桉树属的双蒴盖亚属(subgenusSynphyomyrtus)、蓝
桉组(sectionMaidenaria)多枝桉系(seriesViminales), 形态特征和柳桉 、 巨桉相似 [ 1] .邓恩桉是优良的抗
寒树种 , 种子少 , 无性繁殖困难[ 2] , 十分昂贵 , 其引种主要是实生苗造林 , 而且个体差异很大 , 从本
次调查来看 , 邓恩桉胸径 、 树高 、材积最大值分别为 11.2 cm、 10.6 m、 0.049 9 m3 , 最小值分别为
1.2cm、 0.9m、 0.000 1 m3.因此 , 选优工作是后期邓恩桉组织培养提供优良外植体 .优树选择是遗传
改良过程中最基础 、 最重要的工作 , 开展邓恩桉优树选择研究 , 对邓恩桉的遗传改良 、培育新优良种 、
提高邓恩桉商品林经营的科技含量和综合效益有着重要意义 .
1 选优样区概况
建阳位于风景奇秀的武夷山南麓 , 地处北纬 27°06′-27°43′, 东经 117°31′-118°38′, 属中亚热带
季风性气候 , 光热资源丰富 .冬短夏长 , 气候宜人 , 静风多 , 温差大 , 雨季集中 .年平均气温 18 ℃,
无霜期 282d, 年平均降雨量 1 700-2 400 mm, 年平均日照时数 1 802 h, 土壤类型以山地红壤为主 .
根据邓恩桉的分布情况 , 选优工作主要在建阳市震前 、 回瑶 、水吉 、 大觉寺 、 潭城 、童游徐珰 、水尾等
7个乡(镇)10个选优样区进行选优调查 , 样区概况见表 1.
2 选优方法与步骤
2.1 踏查
在全面了解和掌握各地域邓恩桉资源的基础上确定调查地区 , 在调查地区内进行踏查 , 选择适合的
① 基金项目:福建省教育厅科学基金资助项目(JA05228).
 作者简介:陈建忠(1962-), 男 , 浙江缙云人 , 高级工程师 , 从事森林培育研究.
 收稿日期:2006-05-20;修回日期:2006-07-05.
DOI :10.13324/j.cnki.j fcf.2006.04.018
 第 4期               陈建忠:邓恩桉优树选择标准
林分 , 对该林分进行全面踏查 , 了解林分生
长情况和林地基本概况 , 初步选出优树候选
树 , 作好标记[ 3-6] .
2.2 候选优树实测
首先实测候选优树的树高和胸径 , 然后
实测其冠幅(东西 、 南北向)、活枝下高 、 最
粗侧枝基径分枝角度等 , 同时观察记录候选
优树的冠型 、通直度 、圆满度 、 生长势 、 病
虫害情况等 [ 7-8] , 最后算出其材积 .邓恩桉
和尾叶桉在外在表现形上具有较大相似之
处 , 目前在建阳种植的邓恩桉 , 缺少相应的
表 1 邓恩桉选优样区概况
Talbe1 ThegeneralsituationoftheareasforselectingplustreesofE.dunni
选优地点 选优时间 S/hm2 选优样地数
震前    2006.02.11 11.13 5
回瑶    2006.02.11 12.20 5
水吉大觉寺 2006.02.12 8.00 5
潭城小井垅 2006.02.13 11.13 7
潭城大井垅 2006.02.13 8.00 5
潭城周珰  2006.02.13 6.67 7
徐珰    2006.02.14 8.93 3
水尾    2006.02.21 7.33 5
解析木和伐倒木的资料 , 故没有专门建立邓恩桉的材积计算公式 , 而采用了尾叶桉的材积计算公式 [ 9] .
V=0.000 060 288D2.118 7H0.656 8 (1)
式中 , D为桉树的胸径 , H为桉树的树高 .
2.3 确定优势木并实测
以每株候选优树为中心 , 以 20m为半径设 1个圆形标准地(立地条件基本一致 , 标准地内有 10株
以上林木), 在标准地内选出仅次于候选优树的优势木 10株 , 实测其树高 、 胸径 , 算出材积 , 并分别
计算平均值 [ 3] .
2.4 林分平均木选取并实测
在标准地实测 10株林木的树高和胸径 , 分别计算出平均值 , 然后选定一株与平均值最接近的林木
作为林分平均木 , 实测其树高和胸径 , 算出其材积 [ 3, 9] .
2.5 原始数据统计汇总
按上述方法我们共初选出优树 42株 , 优势木 420株林分平均木 42株 , 有关数据统计汇总如表 2.
表 2 邓恩桉优树初选测定数据
Table2 ThegatherofprimarycollectiondatumofE.dunni
编号 D/cm H/m V/m3 10株优势木平均D/cm H/m V/m3
优树所在林分平均木
D/cm H/m V/m3
1 6.6 6.3 0.011 0 4.9 4.5 0.004 7 5.2 4.5 0.005 3
2 8.4 7.3 0.020 2 5.6 5.0 0.006 6 5.5 5.2 0.006 6
3 9.4 8.5 0.028 3 5.2 4.9 0.005 6 5.2 4.8 0.005 6
4 4.0 4.3 0.003 0 2.2 2.7 0.000 6 2.0 2.6 0.000 5
5 3.1 3.9 0.001 6 2.6 2.6 0.000 8 2.4 3.0 0.000 8
6 3.3 3.8 0.001 8 2.8 2.7 0.001 0 2.6 2.9 0.000 9
7 4.0 4.1 0.002 9 3.0 2.9 0.001 2 2.9 2.4 0.001 0
8 3.7 3.5 0.002 2 2.4 2.6 0.000 7 2.5 2.6 0.000 8
9 8.4 8.5 0.022 3 5.9 5.2 0.007 7 6.2 5.3 0.008 6
10 9.2 7.3 0.024 5 4.4 3.9 0.003 3 4.4 3.7 0.003 3
11 9.6 9.4 0.031 7 5.8 4.7 0.006 9 6.1 5.0 0.008 0
12 6.4 6.4 0.010 4 3.7 3.3 0.002 1 3.2 3.9 0.001 7
13 8.6 6.2 0.019 1 3.4 3.3 0.001 7 2.6 2.9 0.000 9
14 11.2 10.6 0.047 5 7.3 5.5 0.012 5 7.2 6.3 0.013 2
15 8.1 7.0 0.018 2 3.8 3.9 0.002 5 3.4 4.0 0.002 0
16 8.3 8.0 0.020 9 3.6 3.7 0.002 1 3.4 3.7 0.001 9
17 7.6 9.1 0.018 9 5.4 5.9 0.006 8 5.2 5.5 0.006 1
18 7.3 7.8 0.015 7 5.1 5.4 0.005 7 5.0 5.2 0.005 4
19 4.5 5.1 0.004 3 3.3 3.3 0.001 6 2.9 3.2 0.001 2
20 5.3 4.5 0.005 5 3.4 3.3 0.001 8 3.3 3.3 0.001 7
369
                   福 建 林 学 院 学 报                第 26卷
续表 2
编号 D/cm H/m V/m3 10株优势木平均D/cm H/m V/m3
优树所在林分平均木
D/cm H/m V/m3
21 4.8 4.9 0.004 8 3.1 4.0 0.001 7 3.1 3.6 0.001 5
22 4.3 4.2 0.003 4 2.8 3.0 0.001 1 3.0 3.1 0.001 3
23 4.6 4.4 0.004 0 2.9 3.3 0.001 3 2.9 3.0 0.001 2
24 3.9 4.3 0.002 8 2.7 2.0 0.000 8 2.6 1.8 0.000 7
25 3.6 3.8 0.002 2 3.0 2.7 0.001 2 2.4 3.0 0.000 8
26 3.9 3.3 0.002 4 2.9 2.6 0.001 1 2.9 3.3 0.001 3
27 4.0 4.7 0.003 1 2.4 2.4 0.000 7 2.5 2.5 0.000 8
28 3.5 3.7 0.002 0 2.2 2.5 0.000 6 2.2 2.9 0.000 6
29 2.5 3.6 0.001 0 1.9 2.1 0.000 4 2.0 1.9 0.000 4
30 1.6 2.5 0.000 3 2.2 1.9 0.000 5 2.3 2.1 0.000 6
31 1.6 2.5 0.000 3 1.8 1.7 0.000 3 2.1 1.5 0.000 4
32 2.9 1.8 0.000 8 2.0 1.4 0.000 3 2.0 1.5 0.000 3
33 2.1 2.5 0.000 5 2.2 1.6 0.000 4 2.2 1.7 0.000 5
34 1.5 2.4 0.000 3 2.1 1.7 0.000 4 2.2 1.6 0.000 4
35 1.6 2.5 0.000 3 2.4 1.9 0.000 6 2.4 1.9 0.000 6
36 7.8 7.2 0.017 1 5.2 4.9 0.005 6 5.1 5.0 0.005 5
37 8.0 6.5 0.016 9 4.3 4.5 0.003 5 4.3 4.3 0.003 5
38 7.5 7.0 0.015 5 3.7 4.1 0.002 5 3.9 4.1 0.002 7
39 8.8 6.9 0.021 5 3.2 4.0 0.001 7 3.4 3.8 0.001 9
40 9.1 7.0 0.023 3 6.3 6.1 0.009 7 6.2 6.9 0.010 2
41 9.0 7.5 0.023 8 5.4 5.1 0.006 2 5.4 5.3 0.006 4
42 5.6 6.3 0.007 8 4.0 3.9 0.002 7 3.7 3.5 0.002 2
3 结果与分析
3.1 差异显著性检验
t=dSd
n
=
∑d
n
∑d2 -(∑d)2 /n
n(n-1)
(2)
式中 , t为差异显著性检验的统计量 , 表示候选优树与优势木平均值及林分平均木的差值 , n为差异显
著性检验的数量(个数)[ 3] .查表得:t0.05(42)=2.02.
  根据表 2数据先分别计算出候选优树与
优势木平均值及林分平均木在树高 、 胸径 、
材积 3个因子上的差值 , 再利用差异显著性
检验(t检验)的公式 , 计算出各因子的 t值
如表 3.
  从表 3看 , 说明候选优树与优势木平均
表 3 邓恩桉与优势木平均值及林分平均木 t值
Table3 ThetvalueofE.dunnicomparingwithdominanttree
averagevalueandmeansampletree   
因子 与优势木平均值比较树高 胸径 材积
与林分平均木比较
树高 胸径 材积
t 8.01 11.03 6.13 8.08 10.55 6.20
值及林分平均木在树高 、 胸径 、材积 3个因子上的差异显著 .优树是按表现型选择的 , 要有好的选择效
果 , 必须要较高的入选精度和正确的评选原则 , 因此 , 优树的入选标准应该在优势木平均值或林分平均
木数值(X)的基础上再加上一定的数值(■), 这数值(■)一般以优势木平均值或林分平均木数值的百
分数来表示 .当候选树的性状超过这个标准(X+■), 就可入选 , 没有达到这个标准 , 就不能入
选 [ 3, 10-13] .
3.2 入选标准(V值)的确定
3.2.1 确定入选标准(V值)的取值范围 按优势木平均值和林分平均木各因子的数值每增加 5%检验 1
370
 第 4期               陈建忠:邓恩桉优树选择标准
次 , 由式(1)算出 t值 , 当算出相隔 5%的 2个 t值 , 1个差异显著 , 1个差异不显著时 , 2个相隔 5%的
数值即为优树入选 V值标准的取值范围 .通过计算 , 各因子的入选标准 V值的取值范围如表 4.
表 4 邓恩桉优树入选标准取值范围
Table4 ThenumericareaofselectedcriterionofE.dunni
因子 与优势木平均值比较树高 胸径 材积
与林分平均木比较
树高 胸径 材积
范围 45%-50% 45% -50% 225% -230% 45%-50% 45%-50% 225%-230%
3.2.2 入选标准值(临界 V值)的确定 在
入选标准的取值范围内 , 按上述方法每隔
1%检验 1次 , 得到与著的临界 V值(表 5).
4 结论
邓恩桉优树选择标准 , 树高超过优势木
表 5 邓恩桉入选标准值(临界■值)
Table5 Theselectedcriterionvalue(thecritical■value)ofE.dunni
因子 与优势木平均值比较树高 胸径 材积
与林分平均木比较
树高 胸径 材积
范围 50% 46% 229% 47% 47% 227%
平均树高的 50%或超过林分平均木树高的 47%, 胸径超过优势木平均胸径的 46%或超过林分平均木胸
径的 47%, 材积超过优势木平均材积的 229%或超过林分平均木材积的 227%.
邓恩桉种植区中 , 按与优势木平均值比较来衡量选出的 42株候选优树 , 树高达到标准的有 21株 ,
胸径达到标准的有 22株 , 材积达到标准的有 16株 , 三项条件均达到标准的有 12株;按与林分平均木
比较来衡量选出的 42株候选优树 , 树高达到标准的有 25株 , 胸径达到标准的有 28株 , 材积达到标准
的有 19株 , 三项条件均达到标准的有 17株 , 如表 6.
表 6 建阳达标邓恩桉优树分布
Table6 TheplustreedistributionoftheE.dunnireachedthestandardinJianyang
达标邓恩桉优树分布 /株
徐珰 水尾 震前 回瑶 水吉大觉寺 潭城大井垅 潭城周珰 潭城小井垅
与优势木平均值比较 1 1 4 2 0 2 0 2
与林分平均木比较  1 1 4 3 2 2 0 4
  此次确定出邓恩桉优树选择的标准为邓恩桉优树选择的最低标准 , 在实际工作中最好不低于此标
准 , 可根据实际情况提高入选标准 , 以提高选择效果此标准适用于作为用材林的邓恩桉优树选择 .同时
邓恩桉具有较好的抗寒参力 , 关于邓恩桉优树的抗寒能力 , 将在另文中加以研究 .
参 考 文 献:
[ 1] 罗建中 .耐寒桉树良种———邓恩桉 [ J] .桉树科技 , 2002(2):1-8.
[ 2] 祁述雄 .中国桉树 [ M]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 1989.
[ 3] 朱积余 , 蒋炎炎 , 潘文广 .西红锥优树选择标准研究 [ J] .广西林业科学 , 2002, 31(3):109-113.
[ 4] YANGKai.MethodandstandardforselectingelitenuttreesofKoreanpine[ J] .JournalofForestryResearch, 2001, 12(2):
84-88.
[ 5] 陈 强 , 周跃华 , 常恩福 , 等 .西南桦优树选择的研究 [ J] .浙江林学院学报 , 2005, 22(3):291-29.
[ 6] 温茂元 .桉树优树选择标准 [ J] .热带林业 , 2001(3):42-45.
[ 7] 周建云 , 杨祖山 , 郭军战 , 等 .栓皮栎优树选择标准和方法的初步研究西 [ 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版 , 2003, 31(3):151-154.
[ 8] 吴际友 , 龙应忠 , 童方平 .桤木优树选择研究 [ J] .湖南林业科技 , 2004, 31(6):10-12.
[ 9] 陈少雄 , 肖文光 .尾叶桉材积蓄积计算公式初探 [ J] .广东林业科技 , 1996, 12(3):43-46.
[ 10] 王文斗 , 赵红菊, 那冬晨.辽东山区日本落叶松用材林优树选择标准的商榷 [ J] .辽宁林业科技 , 1999(4):9-11.
[ 11] 梁 燕 , 张铁奇 .山槐优树标准的研究 [ J] .吉林林业科技 , 1999(1):4-7.
[ 12] 余格非 , 侯伯鑫 , 林 峰 , 等.福建柏优良种源和家系优树选择研究 [ J] .湖南林业科技 , 2005, 32(4):26-28.
[ 13] 李火根 , 王章荣 , 申秀文 .杜仲优树选择方法与标准的初步研究 [ J] .经济林研究 , 1994, 12(1):22-27.
(责任编校:卢凤美)
3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