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航天诱变对须苞石竹SP_1代植株生理指标及抗氧化酶的影响



全 文 :第 39 卷 第 6 期 东 北 林 业 大 学 学 报 Vol. 39 No. 6
2011 年 6 月 JOURNAL OF NORTHEAST FORESTRY UNIVERSITY Jun. 2011
第一作者简介:张建芳,男,1982 年 2 月生,四川农业大学风景园
林学院,硕士研究生。
通信作者:潘远智,四川农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教授;E - mail:
scpyzls@ 163. com。
收稿日期:2010 年 11 月 15 日。
责任编辑:李金荣。
航天诱变对须苞石竹 SP1 代植株生理指标及抗氧化酶的影响
张建芳 杨学军
(四川农业大学,成都,611134)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北京草业与环境研究发展中心)
潘远智 滕文军 袁小环 晁公平 武菊英
(四川农业大学)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北京草业与环境研究发展中心)
摘 要 利用第 21 颗返回式卫星搭载须苞石竹干种子返地后,将其播种、栽培后测定生理指标,其中包括光
合色素(叶绿素 a、b)质量分数、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丙
二醛(MDA)质量摩尔浓度及脯氨酸质量分数。研究了太空环境对须苞石竹 SP1 代植株的诱变效应。结果表明,
其植株叶片中光合色素(叶绿素 a、b)质量分数明显低于地面未经搭载的须苞石竹;而 SOD、POD、CAT活性和MDA
质量摩尔浓度均明显高于地面未经搭载的须苞石竹;脯氨酸质量分数和叶绿素 a /b变化不显著。
关键词 空间搭载;须苞石竹;叶绿素;抗氧化酶活性;丙二醛;脯氨酸
分类号 S722. 3 + 5
Cytological Effect of Space Flight on Physiological Indexes and Antioxidant Enzymes of SP1 Generation of Dian-
thus barbatus /Zhang Jianfang(College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Sichu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Chengdu 611134,P.
R. China) ;Yang Xuejun(Beijing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enter for Grasses and Environment,Beijing Academy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Sciences) ;Pan Yuanzhi(Sichu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Teng Wenjun,Yuan Xiaohuan,Chao
Gongping,Wu Juying(Beijing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enter for Grasses and Environment,Beijing Academy of Agri-
culture and Forestry Sciences)/ / Journal of Northeast Forestry University. - 2011,39(6). - 24 ~ 25,37
Dry seeds of Dianthus barbatus L. were carried by China’s 21st recoverable satellite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mutagene-
sis caused by space flight. Then the seeds were sowed and cultivated in the field. Contents of chlorophyll-a,chlorophyll-b,
MDA and proline as well as activities of SOD,POD,CAT in D. barbatus seedlings were determined to discuss the cytolog-
ical effect of space flight. Results indicated that,compared with the non-radiated seedlings,the contents of chlorophyll-a
and chlorophyll-b of the radiated seedlings were lower,and the activities of SOD,POD,CAT and the MDA content were
obviously higher. Proline content and chlorophyll a /b ratio did not change significantly.
Keywords Space flight;Dianthus barbatus;Chlorophyll;Antioxidant enzymes;MDA;Proline
航天诱变育种是利用返回式卫星或高空气球搭载植物种
子、组织、器官或生命个体等到太空,利用太空特殊环境使植
物后代产生正向或负向的变异,再通过地面选育,培育植物新
品种的方法[1]。植物种子经过强辐射、微重力、高真空、弱磁
场等宇宙空间特殊环境诱变因子作用,对植物以后的生长、发
育、分化等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前人的研究对象多集中于
农作物和蔬菜,花卉植物的报道较少,且研究工作多集中在田
间观察、形态学等方面[2 - 7]。诱变育种能突破原有基因库的
限制,诱发新基因或新的基因组合,形成有现实或潜在利用价
值的新种质资源[8]。研究表明:当植物种子经空间搭载、回
收、种植后,其形态、生理、遗传特性等会发生变化,但不同植
物变异程度和规律差异较大[2 - 7,9]。
须苞石竹(Dianthus barbatus L.)又名美国石竹、五彩石
竹、十样锦,为石竹科石竹属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成株株高
在 50 ~ 60 cm,可进行播种和扦插繁殖。须苞石竹耐寒性强,
需经低温春化才能开花,花色极其丰富,观赏性高,是优良的
庭园花卉,在园林中应用较广泛。文中对须苞石竹种子经返
回式卫星搭载后 SP1 代植株生理指标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
进行了研究,探寻其变异规律,为须苞石竹新品种培育提供理
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材料来源:以须苞石竹种子为材料,将种子分为两组:一
组为试验组,另一组为对照组。将实验组的须苞石竹送往甘
肃酒泉卫星发射基地,搭载于第 21 颗返回式卫星,2005 年 8
月 2 日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在太空运行了 27 d,于
2005 年 8 月 29 日返回地面。将搭载过的种子放入干燥皿中,
置于冰箱中 4 ℃条件下保存。
试验设计:2007 年 8 月 10 日,将试验种子和对照种子在
日光温室中采用点播法分别播种于 128 个孔的两个穴盘中,
基质为草炭,覆盖 2 ~ 3 mm 细沙,每重复 3盘。温室日温 25 ~
35 ℃,夜温 20 ~ 25 ℃,保持表土湿润,出苗后长出 8 片真叶时
移栽于直径为 18 cm 的塑料盆中,基质为草炭 +蛭石(V(草
炭)∶ V(蛭石)= 1∶ 1) ,对照种子获得 50 株。航天搭载种子
获得 SP1 代 25 个株系,将其编号记为 SP1 - 1 ~ SP1 - 25。
2008 年 7 月—2009 年 8 月,将 SP1 代植株扦插繁殖 3 次,2009
年 9 月,选择每个株系中 10 株健壮植株,移栽于塑料大棚中
直径为 18 cm的塑料盆中,经低温春化后,2010 年 1 月底移至
日光温室,温室的昼夜温度为 15 ~ 25 ℃,昼夜空气相对湿度
为 80% ~95%。
生理生化指标测定:3 月份植株开花后,于 09:00 自上而
下至第 6 个叶片的中部进行取样,测定生理生化指标,因 SP1
- 4 号植物长势不良,选用剩下的 24 个株系,每个株系 3 株
重复。对照采用从 50 株中随机选择 5 株来进行测定。
叶绿素质量分数采用分光光度法[10]55 - 56、丙二醛质量摩
尔浓度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法[10]124 - 125,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活性采用 NBT光还原法[10]126 - 127,游离脯氨酸(Pro)质
量分数采用印三酮法[11],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采用愈创木
酚法[12],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采用紫外吸光法[13]。
2 结果与分析
2. 1 叶绿素质量分数的差异
从表 1 可以看出,与对照相比,经航天诱变的须苞石竹
SP1 植株叶片叶绿素 a和 b质量分数的变异幅度和变异系数
都显著增大,SP1 代 24 个株系之间差异显著,最大值是最小
值的 2 倍以上,这样为选择有利的突变体提供了可能性。方
差分析表明,航天诱变后叶绿素 a 和 b 的质量分数都显著降
低(p < 0. 01) ,并且叶绿素 b降低幅度(43. 5%)大于叶绿素 a
的降低幅度(38. 8%) ,说明前者对空间环境更敏感。由于叶
绿素 b的降幅大于叶绿素 a,导致叶绿素 a /b 增大,但没有达
到显著水平。
表1 航天搭载对须苞石竹 SP1 植株叶片中光合色素质量分数的影响
光合色素 组别 变异幅度 /mg·g -1 平均值 /mg·g -1 变异系数 /%
叶绿素 a SP1 0. 804 ~ 2. 077 1. 390**± 0. 314 22. 62
CK 2. 031 ~ 2. 481 2. 272 ± 0. 619 7. 44
叶绿素 b SP1 0. 339 ~ 0. 736 0. 555**± 0. 115 20. 80
CK 0. 889 ~ 1. 071 0. 982 ± 0. 080 8. 11
叶绿素 a /b SP1 2. 145 ~ 2. 925 2. 493 ± 0. 165 6. 64
CK 2. 237 ~ 2. 392 2. 297 ± 0. 600 2. 59
注:**表示在0. 01水平显著;叶绿素质量分数均在鲜质量下测得。
2. 2 脯氨酸和丙二醛质量分数的差异
从表 2 可以看出,与对照相比,经航天诱变的须苞石竹
SP1 植株叶片脯氨酸质量分数的变异幅度和变异系数显著增
大。SP1 代 24 个株系之间差异极大,最大值为 80. 783 μg /g,
最小值为 9. 619 μg /g,最大值是最小值的 8 倍以上。试验组
与对照组相比脯氨酸质量分数增加 34. 3%,方差分析表明航
天诱变后植株叶片脯氨酸质量分数的差异未达显著水平。
与对照相比,SP1 植株叶片丙二醛质量摩尔浓度的变异
幅度和变异系数也显著增大。SP1 代 24 个株系之间差异极
大,最大值为 13. 637 nmol /g,最小值为 3. 136 nmol /g,最大值
是最小值的 4 倍以上,为筛选抗逆品种提供了可能性。试验
组与对照组相比丙二醛质量摩尔浓度增加 52. 3%,方差分析
表明航天诱变后植株叶片丙二醛质量摩尔浓度显著增加(p
< 0. 05) ,说明空间环境对 SP1 代植株细胞膜影响严重。
表 2 航天搭载对须苞石竹 SP1 植株叶片中脯氨酸及丙二醛的影响
统计指标
脯氨酸质量分数 /μg·g - 1
SP1 CK
丙二醛质量摩尔浓度/nmol·g -1
SP1 CK
变异幅度 9. 619 ~80. 783 17. 179 ~22. 056 3. 136 ~13. 637 4. 218 ~6. 021
平均值 26. 628 ±19. 180 19. 822 ±1. 969 7. 809* ±2. 591 5. 129 ±0. 712
变异系数 /% 72. 03 9. 93 33. 18 13. 88
注:* 表示在 0. 05 水平显著。
2. 3 抗氧化酶活性的差异
从表 3 可以看出,与对照相比,经航天诱变的须苞石竹
SP1 植株叶片 SOD活性的变异幅度和变异系数变化不大,且
SP1 代 24 个株系之间的差异也不显著。试验组与对照组相
比 SOD活性增加 9. 8%,方差分析表明航天诱变后植株叶片
SOD活性显著增加(p < 0. 05)。
与对照相比,SP1 植株叶片 POD 活性变异幅度和变异系
数显著增大。SP1 代 24 个株系之间的差异显著,其中最小值
为 185. 185 μg /g,最大值为 491. 852 μg /g,最大值是最小值的
两倍以上。试验组比对照组 POD活性增加 66. 1%,方差分析
表明航天诱变后植株叶片 POD活性显著增加(p < 0. 01)。
与对照相比,SP1 植株叶片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变
异系数变化不大。SP1 代 24 个株系之间的差异显著,最大值
为 320. 444 U /(g·min) ,最小为 119. 556 U /(g·min) ,最大
值是最小值的两倍以上。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 CAT 活性增
加 87. 6%,方差分析表明航天诱变后植株叶片 CAT活性显著
增加(p < 0. 01)。
表 3 航天搭载对须苞石竹 SP1 植株叶片中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抗氧化酶 组别 变异幅度 /U·g -1·min -1平均值 /U·g -1·min -1变异系数 /%
SOD SP1 249. 142 ~ 346. 341 294. 124* ± 21. 835 7. 42
CK 249. 306 ~ 291. 464 267. 980 ± 18. 013 6. 72
POD SP1 185. 185 ~ 491. 852 336. 651**±93. 272 27. 71
CK 193. 333 ~ 210. 586 202. 710 ± 7. 060 3. 48
CAT SP1 119. 556 ~ 320. 444 210. 514**±43. 034 20. 44
CK 89. 333 ~ 131. 333 112. 218 ± 17. 222 15. 35
注:* 表示在 0. 05 水平显著,**表示在 0. 01 水平显著。
综上所述,SP1 代植株叶片中 SOD、POD、CAT 活性均高
于对照组,增加幅度分别为 9. 8%、66. 1%、87. 6%,说明空间
环境对 SP1 代植株叶片 SOD 活性的影响最小,其次是 POD,
影响最大的是 CAT。
3 结论与讨论
与对照相比,经第 21 颗返回式卫星搭载诱变的须苞石竹
种子经过繁殖后,SP1 代植株叶绿素 a 和叶绿素 b 的质量分
数显著下降,而叶绿素 a /b 的比值和脯氨酸质量分数差异均
不显著,抗氧化酶活性和丙二醛质量摩尔浓度显著升高。
空间环境对植物的诱变效应差异很大:卫星搭载非洲菊
SP1 代植株叶绿素 a、b质量分数均降低,但叶绿素 a /b比值明
显升高[14];草地早熟禾 SP1 代株系与对照相比叶绿素 a 和叶
绿素 b 质量分数均降低,但是叶绿素 a /b 比值变化不大[15],
草地早熟禾的变化规律与本研究结果一致。
薛淮等研究表明,航天处理月季组培苗叶片中 SOD、
CAT、POD酶活性比对照增加,MDA 质量分数下降[16]。抗氧
化酶活性的变化规律与本研究结果相同,而丙二醛(MDA)质
量摩尔浓度的变化规律却存在差异。
MDA是膜脂过氧化作用的产物之一,通常将其作为脂质
过氧化损伤的指标,MDA 积累越多,说明细胞膜脂过氧化程
度越高[17]。本试验结果显示,经空间搭载的植株叶片 MDA
质量摩尔浓度与未搭载的地面对照相比有显著提高,可以推
测空间环境对须苞石竹细胞膜损伤严重。
SOD、CAT和 POD与未搭载的地面对照相比都有明显的
提高,SOD、CAT和 POD 作为氧自由基的清除剂,三者协调一
致,在没有遇到极端的条件下,植物体内活性氧的产生与清除
处于平衡状态,并且自由基维持在一个低水平上,从而防止自
由基对植物细胞的伤害。若植物受到逆境胁迫时,植物体内活
性氧代谢系统的平衡受到影响,增加了自由基的产生量,植物
体通过保护酶活性或稳定性的增加提高清除自由基的能
力[18 -20]。由于强辐射、微重力、高真空、弱磁场等宇宙空间特殊
环境极其复杂,物理因素很多,究竟哪些因素对须苞石竹诱变起
主导作用还很难确定,尚有待今后进一步研究。(下转 37页)
52第 6 期 张建芳等:航天诱变对须苞石竹 SP1 代植株生理指标及抗氧化酶的影响
态一农艺性状变异的基因,仅用分子标记研究核心种质也存
在着不足。如何整合这两类数据构建核心种质是核心种质研
究中仍需解决的问题。
3. 3 核心种质的取样比例
在国内外不同植物核心种质库的构建中总体取样比例为
该物种总资源的 5% ~ 30%,或总量不超过 3 000 份[12]。由
于生物进化及人工选择对作物的干预,产生了各个物种独特
的特性,对整体取样比例的确定不能格式化、简单化,应视研
究作物的遗传结构及遗传多样性而定。目前,在已构建的多
种果树资源核心种质的取样比例均较高,取样比例为 10% ~
30%。其中,张春雨[13]利用 SSR标记构建的新疆野苹果核心
资源取样比例为 22. 9%,刘勇[14]等构建的柚类核心资源取样
比例为 22. 73%,程丽莉[15]构建的燕山地区实生板栗核心种
质取样比例为 27. 2%,高志红[16]构建的果梅核心资源取样比
例为 10%,马玉敏[17]构建的野生板栗核心资源取样比例为
20%。在本研究中,通过采用 SSR 分子标记,经过遗传多样
性评价和显著性 t测验,确定了我国山葡萄资源核心种质合
适的取样比例为初始种质的 21. 9%。
4 结论
采用 SSR 分子标记,选择组内聚类逐步压缩取样方法,
对 360 份山葡萄资源进行核心种质构建,获得了包含 79 份资
源的核心种质。核心种质保留了初始种质 21. 9%的样品,等
位基因数、有效等位基因数、Nei’s 遗传多样性、Shannon’s 信
息指数的保留率分别为 94. 1%、106. 3%、101. 9%、102. 2%,
核心种质能很好的代表初始种质群。
致谢:感谢中国农科院特产研究所提供试验材料及农艺
性状数据,感谢中国农业大学王军教授提供引物序列,特此致
谢。
参 考 文 献
[1] 章秋平,刘威生,刘宁,等.普通杏(Prunus armeniaca)初级核心
种质资源的构建及评价[J].果树学报,2009,26(6) :819 - 825.
[2] 李保印,张启翔.我国园艺作物核心种质研究进展[J].果树学
报,2007,24(2) :204 - 209.
[3] van Hintum T J L,Brown A H D,Spillane C,et al. Core collec-
tions of plant genetic resources[M]. Rome:Wiley Publication,
1995.
[4] Zhang X,Zhao Y,Cheng Y,et al. Establishment of sesame germ-
plasm core collection in China[J]. Genetic Resources and Crop E-
volution,2000,47:273 - 279.
[5] Kang C W,Kim S Y,Lee S W,et al. Selection of a core collection
of Korean sesame germplasm by a stepwise clustering method[J].
Breeding Science,2006,56:85 - 91.
[6] Hu J,Zhu J,Xu H M. Methods of constructing core collections by
stepwise clustering with three sampling strategies based on the geno-
typic values of crops[J].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Genetics,2000,
101(1) :264 - 268.
[7] Wang J C,Hu J,Xu H M,et al. A strategy on constructing core
collections by least distance stepwise sampling[J].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Genetics,2007,115(1) :1 - 8.
[8] Upadhaya H D,Ortiz R. A mini core subset for capturing diversity
and promoting utilization of chickpea genetic resources in crop im-
provement[J].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Genetics,2001,102(8) :
1292 - 1298.
[9] 李银霞,安丽君,姜全,等.桃(Prunus persica (L.)Batsch.)品种
核心种质的构建与评价[J].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07,12(5) :
22 - 28.
[10] 高志红,章镇,韩振海,等. 中国果梅核心种质的构建与检测
[J].中国农业科学,2005,38(2) :363 - 368.
[11] 徐海明. 种质资源核心库构建方法的研究及其应用[D]. 杭
州:浙江大学,2005.
[12] Frankel O H,Brown A H D. Plant genetic resources today:a criti-
cal appraisal[M]/ /Holden J H W. Crop genetic resources:con-
servation and evaluation. London:George Allen and Unwin Press,
1984:249 - 257.
[13] 张春雨.新疆野苹果(Malus sieversii)群体遗传结构与核心种质
构建方法[D].泰安:山东农业大学,2008.
[14] 刘勇,孙中海,刘德春,等.利用分子标记技术选择柚类核心种
质资源[J].果树学报,2006,23(3) :339 - 345.
[15] 程丽莉.燕山板栗实生居群遗传多样性研究与核心种质初选
[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05.
[16] 高志红.果梅核心种质的构建与分子标记的研究[D]. 北京:
中国农业大学,2003.
[17] 马玉敏.中国野生板栗(Castanea mollissim Blume)群体遗传结
构和核心种质构建方法[D].泰安:山东农业大学,

2009.
(上接 25 页)
参 考 文 献
[1] 李培夫.航天诱变育种技术在作物育种上的应用[J]. 种子科
技,2006(1) :35 - 37.
[2] 姜一凡,徐维杰,廖飞雄,等.花卉空间诱变效应及育种研究进
展[J].中国农学通报,2007,23(8) :339 - 342.
[3] 蒋兴邨,李金国,陈芳远,等.“8885”返地卫星搭载对水稻种子
遗传性的影响[J].科学通报,1991(23) :1820 - 1824.
[4] Rasmussen O. The effect of exposure to microgravity on the develop-
ment and structural organization of plant protoplasts flown on Biokos-
mos 9[J]. Physiol Plant,1992,84(1) :162 - 170.
[5] Merkys A J,Laurinavichius R S,Svegzdiene D V. Plant growth,
development and embryogenesis during Salyut-7 flight[J]. Adv
Space Res,1984,4(10) :55 - 63.
[6] Hoffmann E,Schoenherr K,Hampp R. Regeneration of plant cellproto-
plasts under microgravity:Investigation of protein patterns by SDS-
PAGE and immunobiotting[J]. Plant Cell Rep,1996,15(2):914 -
919.
[7] 蒋兴村. 863 - 2 空间诱变育种进展及前景[J].空间科学学报,
1996,16(增刊) :77 - 82.
[8] 张志伟,王丹.电子束处理对唐菖蒲 M1 代植株生长发育的影响
[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8,36(1) :26 - 27.
[9] 薛淮,刘敏.植物空间诱变的生物效应及其育种研究进展[J].
生物学通报,2002,37(11) :7 - 9.
[10] 熊庆娥.植物生理学实验教程[M]. 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
社,2003.
[11] 郝建军,康宗利,于洋. 植物生理学实验技术[M]. 北京:化学
工业出版社,2006:175 - 176.
[12] 郝再彬,苍晶,徐仲. 植物生理实验[M]. 哈尔滨:哈尔滨工业
大学出版社,2004:113 - 116.
[13] 高俊凤. 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214 - 215.
[14] 刘巧媛,王小菁,廖飞雄,等.卫星搭载后非洲菊种子的萌发和
离体培养研究初报[J]. 中国农学通报,2006,22(2) :281 -
284.
[15] 韩蕾,孙振元,巨关升,等.空间环境对草地早熟禾诱变效应研
究Ⅱ:光合特性和叶绿素含量[J].核农学报,2005,19(6) :413
- 416.
[16] 薛淮,刘敏,鹿金颖,等.空间环境对月季组培苗生物学特性的
影响[J].自然科学进展,2005,15(2) :173 - 178.
[17] 李绍庆.低温胁迫下红厚壳幼苗保护酶活性及丙二醛含量的
变化[J].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17(3) :84 - 89.
[18] 张志良,瞿伟菁.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M].北京:高等教育出
版社,2003:67 - 70.
[19] 孙国荣,彭永臻,闫秀峰,等.干旱胁迫对白桦实生苗保护酶活
性及脂质过氧化作用的影响[J]. 林业科学,2003,39(l) :165
- 167.
[20] 张士功,高吉寅,宋景芝.甜菜碱对 NaCl胁迫下小麦细胞保护
酶活性的影晌[J].植物学通报,1999,16(4) :429 - 432.
73第 6 期 温景辉等:山葡萄核心种质初步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