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旋花天蛾幼期形态及生活习性观察



全 文 :1夕 82年第 z期 安徽农学院学报 10 1
旋花天蛾幼期形态及生活习性观察
孟 绪 武
(安徽农学院植物保护系 )
旋花夭蛾 H e r se eo nv o lv u liL i n ne a us为甘薯上重要 害虫 , 六十年代以来 , 常 给 淮 北
地区甘薯生产上带来不同程度的损失 。关于其幼期形态变化及生活 习性方面 , 国内报道的不
多 , 为 了正确掌握幼期各阶段形态特点 , 进一步摸清其发生规律 , 1 9 6 ) 年以来 ( 十年浩劫
期间中辍 ) 我们在安徽省淮北 、 江淮之间和沿江地区 , 曾断续对此虫进行 了室内饲养观察
和 田间调查 , 现将结果整理如下 :
幼 期 形 态
一 、 卯 :
微呈椭园形 , 产后以侧面紧贴寄主上 , 长宽为 1 . 20 x l . 06 毫米 ; 表面平滑 , 初产时为
白色 , 后呈天兰色 ; 将孵化时 , 卵壳上常显现出褐斑 。
二 、 幼虫 :
( 一 ) 、 各龄形态 幼虫脱 皮四次 , 共分五龄 , 各龄形态不 同 ( 表 I )
表 I 旋花天蛾各龄幼虫形态比较 (单位 : 毫米 )
角 …鲜粪粒 (长 · 宽 ,
一,已八又入ó勺ō凡一、 J一旦=刁才钊小仁二卜
,户.
口合`4.,J丹/,``透.。n,`O矛 J乎
;…0 。 6 71 。 0子1 . 夕2
了 . J 了
5
.
6召
明显
明显
微现
不显
不显
不 显
显 2对 (腹部后端 ) }2
.合了O产夕对全显
夕对全显
夕对全显
0
.
3 2 x o

2 0
1
.
3 J x 0
. 了8
2
. 了3 x 1 . 1 1
5
. 召3 x 了. 了0
9
.
3 0 又 5 . 了0
刀Un甘叮力什门乙矛6矛O弓J
.通.
.….600矛万尹0产了上门`了7
.
!
1
e
.se
se
se
.
se
二三四五
注 : D 测 量时间 : 一龄 为刚孵化 , 其他 各龄为刚脱皮后 。
2 ) 测量虫数 : 均为 2书头 的平均数 。
( 二 ) 、 色型 天蛾科幼虫体色变化较大 。 M el l ( 1夕2 2 ) 曾将华南天蛾幼虫之体色分
为三类基本色戮 即 ( 1 ) 、 一色型 : 全体为绿色或稍黄 ; ( 2 ) 、 二 色型 : 全 体 大 部 绿
色 , 间以黄 、 红或褐斑 , ( 3 ) 、 三色型 : 全体大部绿色及黄色 , 间以 褐 、 红或深 兰 斑 。
根据我们在阜阳 、 宿县 、 合肥 、 安庆不 同地区观察 , 旋花天蛾幼虫基本上属于 M le l氏所谓
“ 二色型 ” , 但亦 曾发现 , 同为末龄幼虫 , 有一色型 , 二 色型 , 亦有三色型 。 此外 , 在室
内饲养和野外观察 中 , 尚发现除上述三类基本色型外 , 幼虫在.发育过程中 , 还出现不少 中
间类型 , 常易被误认为不 同种 , 但从饲养中可看出 , 幼虫一 、 二龄时体色较一致 , 进入三
本文 1 9召了年 1 2 月 4 日收到
102安 .徽 农 学 院 学 一报
其变化可概括为七类 (表 2 )。
表 2旋花天蛾幼虫体色分类 (安庆 , 1夕6 3 )
1夕君2年
龄 后变化显著 ,
\ 项 目i色孤` { 体 色 颜面八字形纹 气 门 外 围
绿 色 , 腹部前 了节两侧各有一褐斑 。
绿 色 , 腹部前了节两侧斑纹不显 。
黄绿色 , 腹部前 7节两侧各有一褐斑 。
黄 绿色 , 亚背线明显黄白色 。
橙黄 色 , 体背有四条褐色不连续纵带 。
橙黄 色 , 亚背线明显黄白色 , 腹部前 了节两
侧各有一褐斑 。
黑褐色 , 背线及亚背线均橙黄色 。
黑、色 、 黄色各一 。
不显 。
两个 、 均黑 。
两个 , 均黑 。
两个 , 均黑 。
一个 , 黑色 。
两个 , 均黑 。
黑色细纹 。
黄色 。
黑色细纹 。
黑色细纹 。
二三四五六
黑色 。
三 、 蛹 :
体呈纺睡形 , 表面光滑 。 初化时为淡绿色 , 后变为红褐色 。 体长 S 毫米左右 。 复眼明
显 , 其内侧被掩盖较厚 , 似分为两部份 。 触角从眼上方向后侧伸达前翅前缘 。 下鳄的一部
观察地 代别 卵 幼 虫 蛹

阜阳 越冬代 S / 下一 6 / 下 S / 下一 7 / 上 , / 下一越冬
( z , 6子) 四 ` / 下一了 / 下 7 / 上一 7 / 下 ` / 下一 7 / 下
了 / 下 ~ 8 / 下 7 / 下一 夕/ 上 7 / 中一 8 / 中
8 / 下一 9 / 下 夕 / 上 ~ 10 / 上 8 / 中一 10 / 上
安庆 越冬代 ` / 下一 7 / 中 占 / 下一 Z / 下 夕 / 中~ 越冬
( z夕6 3 ) 7 / 上 ~ 夕 / 上 了 / 上一夕/ 中 6 / 中一 8 / 中
8 / 中一 10 / 中 8 / 下一 10 / 下 7 / 下一夕 / 下
第 2期 施花天蛾幼期形态及生活习性观察 1 3 0
幼 虫历期 以第s 龄最长 , 一般 4一 s天 , 其他各龄为了一 4天 ( 表. 4 ) 。
表 4 旋花天蛾各代各虫态 历期 (日 ) (安庆 , 1夕6 3 )
`
.
_ …观察 { _ _ 一 { 幼 虫 ’ 期 {_ _ . _ .」 , _ 一 _ { 成虫 } 完成世代别 { 一二 { 卵期 !一下丁一产一一一二扮 , 一兰下 =一!预蛹期 }蛹期 } ’ :一几’ 】万厂三二’ 一 “ }虫数 { 一 ’ ` ’ ` ! 一龄 {二龄 …三龄 }四龄 }五龄 }~ 一二土三_二一壁撞」_~些里塑_一
}
2。
}
子一
{
2
· “
}
“ 一
}
“ · 口
J
“ · `
)
; 一
{

{
, ;
· 了
1
`
1
子` · ;
二 { “ o } `
· ’
1
“ · ’
{
“ · “ …2 · “ } ` · ’ } 了 · 2 { ; , } ’ S · ’ { 了 } ` S · `三 ! “ 0 { 子· “ } “ · “ { “ · 了 } “ · “ { 子 · “ { 子 · 夕 { `2 {2 4 2 · 5 { ` { “ 了2 · 了
生 活 习 性
一 、 成虫 : 白天静伏于作物地 、 树林或草堆里 , 晚间在蜜源植物上飞翔取食和觅偶交配 ,
交配后当天或次 日即能产卵 , 卵单产 , 多产于嫩叶背面 , 通常每叶 一粒 。 每雌可产卵千余粒 。
二 、 卵 : 孵化前 , 卵内呈现 白色混浊状 , 同时卵壳上方微显出椭园形凹陷 , 在 30 倍扩大镜
下 , 隔卵壳可 见“ c ”形 虫体在懦动 , 虫体旁有空泡 , 近孵化时 , 虫体剧烈蠕动 , 空泡亦渐扩大 。
卵期寄生蜂天敌 ( 赤眼蜂和黑卵蜂 ) 甚多 , 据 1夕6了年 6一了月份在 安庆地区调查 , 第二
代卵寄生率达 72 % ; 同年在阜阳地区观察 , 第三代卵寄生率达 42 . 3 % 。
三 、 幼虫 : 孵化时 , 先用 自器咬破卵壳 , 继而爬 出并吃去大部份 卵壳 , 约 2小 时 后 ,
才取食叶片 , 呈微小孔洞 ; 通常 自 2龄起 , 蚕食叶缘形成缺刻 。
幼 虫脱皮前 , 停止取食 。 脱皮时 , 始 自头壳 , 待脱至 口器时 , 头部作剧烈摆动 , 使头
壳脱下 , 继而表皮籍体节之伸缩力 , 由前胸向后脱下 。 不久 , 幼 虫吃去表皮 , 仅余头壳及
尾角。 约 I小时后 , 才继续取食叶片 。 了龄前多在叶背取食 , 较少移动 , 4龄起可取食 附 近
若干叶片 , `龄时因体重叶片不能支持 , 多栖于叶柄上 , 夜晚取食最烈 。
幼 虫多取食甘薯及旋花科野生植物 , 在安庆地区 , 虽曾于大豆叶上偶而发现 此虫卵 ,
但孵化后 , 当饲以豆叶时 , 可取食而生长缓慢 , 虫体消瘦 。 此外 , 营养不良 , 不仅生长减
慢 , 还能增加脱皮次数 , 据合肥观察 , 饲以黄萎薯叶时 , 虽能勉`强取食 , 幼虫期竟脱皮 6次 。
据室内观察 , 幼虫期平均可食 中等大小薯叶 s3 片 , 其 中 1一 3龄的总食量不足 1片 , 4龄
为 2 . 了片 , 5龄猛增至 30 片 , 为暴食期 。 在大 田可转移取食 , 故能在短期内造成严重为害 。
据 临 泉 县 1夕6 2年测产 , 薯叶被 食尽者 , 一般减 产” % , 严 重 的达卯% 以 上 ; 薯 叶 被
食卯一 60 %者 , 减产 10 % 以上 。
四 、 蛹 : 老熟幼虫化蛹前停止取食 , 并四 处爬行 , 寻觅化蛹场所 。 大多在薯根附近 ,
有些分散在 田埂 、 沟边 、 路旁等缝隙处 , 钻入土中约 ` 一 I口厘米深度作蛹室化蛹 。 蛹室椭
园 形 , 内壁光滑 , 上端有羽化孔直通地面 。 当幼虫进入予蛹期时 , 体长缩至 45 毫米左右 ,
体色及斑纹减淡 , 全 身作涨缩擅动 。 化蛹时 , 表皮从蜕裂 线至后胸沿背线向后迅速纵裂 ,
待蛹端伸出后 , 再籍体节之仲缩力 , 将表皮脱去 。 蛹体侧卧于蛹室内 。
安徽农学院植保专业毕业同学胡继铎 、 唐向东曾参加部分观察工作 , 谨此致谢 。
参 考 文 献
〔 , 〕朱弘复等 , z夕5 2 , 北京天蛾科幼虫及蛹分类 , 中国昆虫学报 z ( 4 ) : 不z夕一 4` 0 。
〔 2 〕翟永键 , 2夕/ 7 , 一甘薯天蛾的初步研究 , 昆虫学报 , 2 0 ( 3 ) : 2 5 2一 2 5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