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荸荠枯萎病的发生与防治



全 文 :荸荠枯萎病的发生与防治
王文相1) 张爱芳1) 徐瑞琳1) 陈宁1) 张俊长2)
(1)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植保研究所 ,合肥 230031;2)无为县蜀山镇农技站)
摘要 介绍了荸荠枯萎病的症状 、形态 、流行规律和影响因素。药剂筛选结果表明:50%果病克 、36%粉霉灵和多霉灵对该病菌
有较好的效果。并制定出一套防治方法 ,经过 1997~ 1999年的实践 ,取得了较好的防病效果。
关键词 荸荠枯萎病;生物学特性;流行规律;防治
AWater Chestnut Disease Caused by Fusarium oxyporum and its Control
Wang Wenxiang et al (Plant Protection Institute , Anhu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Hefei 230031)
Abstract The disease caused by Fusarium oxyporum was one of the important diseases of water chestnut in Anhui.Its symptom , shape, epidemic and affect-
ing facfors were described in this paper.The results of fungicide screen showed that 50%Guobingke 、36%Fenmeiling and Wanmeiling had very good effect on
the disease.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a set of controlling methods wereworked out and were used to control the disease.A very good controlling effect had
been achieved from 1997 to 1999.
Key words Chinese water chestnut wilt , Biological character, Epidemic rule , Control
  安徽省无为 、庐江等县是荸荠(Elevcharis tuberosa)产
区 ,病害为害严重 ,农民不知是何病害 ,更不知如何防治。
弄清为害荸荠的病害种类 ,找出适合的防治方法是荠农
的殷切希望 。笔者自 1997 ~ 1999年对荸荠病害作了较系
统的研究 ,查明我省荸荠上主要有杆枯病 、枯萎病 、茎腐
病、黄梢病等 。笔者在本文中报道荸荠枯萎病的发生规
律及防治方法 。
1 材料与方法
1.1 病原菌的分离鉴定
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 ,分离出病菌后进行接种鉴定 ,
根据孢子形态 ,与现有资料对照 ,定出病原物 。
1.2 病症观察
采用田间和试验室常规观察法 ,对症状进行定性描述。
1.3 病害流行规律调查
在荸荠生长季节每隔 7d定点调查 40块荸荠田发病
情况 。目测发病严重度 ,根据病害严重度高低 ,比较农业
技术措施的异同 ,初步找出影响发病的因素 。
1.4 杀菌剂的初步筛选
采用离体毒力测定法 ,初步找出有效杀菌剂 ,供试药
剂有:36%粉霉灵及 50%果病克(安徽省农科院植保所),
50%多菌灵和 50%福美双(南通三化), 50%多霉灵(江苏
新沂农药厂), 40%菌核净(温州东风农药厂), 50%代森锰
锌(江苏新沂利民化工厂), 50%三唑酮 (张家港联合化工
厂)。采用常规菌碟法测定 。
1.5 田间药效试验
初筛出的杀菌剂 ,进一步进行大田药效试验 。荸荠
作者简介:王文相(1953-),男 , 安徽怀宁人 , 副研究员 , 从事植病研
究。
收稿日期:1999-12-30
品种为大红袍 ,供试药剂与剂量为 50%果病克 1 125、
1 500 、2 250g/hm2 ,对照药剂 50%荠瘟净 1 500g/hm2 ,另设
清水对照。4次重复 ,小区面积 60m2 。间隔 7d施药 1 次 ,
连施 3次 ,于第1 次施药后第 28天调查防效 ,记载枯死丛
率。
1.6 防治方法制定与检验
根据研究结果制定出防治方法 ,在 5hm2承包田中实
施 ,等荸荠产量定型后调查防治结果 ,并进行改进。
2 结果与分析
2.1 病原菌
笔者在安徽无为采样分离 ,得到镰刀菌。该菌产生
大型分生孢子 、小型分生孢子和厚壁孢子、大型分生孢子
镰刀形 ,一般三分隔 ,向两端逐渐收缩变尖 ,大小(23~ 30)
μm×(3 ~ 4)μm ,小孢子椭圆形至圆柱形 ,一般无隔 ,大小
(3 ~ 15)μm×(1.8 ~ 3)μm ,厚壁孢子球形 ,直径 5.8 ~ 9μm ,
在PSA培养基上气生菌系旺盛 ,白絮状 ,菌落圆形背面淡
紫红色 。根据上述特征 ,该菌与蒋冬花[ 1 , 2] 、刘爱媛[ 3]报
道的荸荠枯萎病菌一致 , 即尖孢镰刀菌荸荠专化型
(Fusarium oxyporum f.sp.eleocharidis)
2.2 病害症状
病原菌主要侵染茎基部 ,引起茎基发黑腐烂 ,导致地
上部分枯死 。病菌可沿着葡匐茎蔓延到下一丛。发黑的
茎基保湿一夜其上长出白色霉层 ,由此可与其他生理性
病害相区别 ,生理性病害可在茎基内形成黑点 ,但无病
菌 ,故保湿后没有霉状物出现。地上部分枯死有两种形
式:第 1种 ,秧田期至8月份大田中的黄枯 ,先是部分叶片
黄枯 ,继而整丛枯死 ,枯死的叶状茎是桔黄色的 ,群众称
之为“整棵死” 。第 2 种 , 9月份以后的青枯死 ,9月份气温
降低 ,有利于病害发展 ,地下茎基很块腐烂 ,地上部分迅
速失水 ,表现为青枯 ,群众称之为“青枯死” 。青枯叶状茎
安徽农业科学 , 2000 , 28(2):194-195
Journal of Anhui Agricultural Sciences
DOI :10.13989/j.cnki.0517-6611.2000.02.030
易拉起 ,底部有时有微红色的霉层 ,即病菌的分生孢子 。
2.3 发生规律
病菌可由种荠和土壤带菌 ,成为第 2 年的侵染源。
种荠带菌可引起秧田期发病。一般在 6 月中 、下旬始见
发病株 。到 7月中旬的整个秧田期一直有零星发生 。发
病丛率从百分之几到百分之十几。7月上 、中旬移栽大田
后 ,有些带菌的秧苗不等活棵即死亡 ,有些带菌苗可活
棵 ,但生长缓慢 ,以后逐渐死亡 ,病菌可从葡匐茎蔓延侵
染病株外围的健株 ,造成陆续死苗 ,整个7 ~ 8月份由于气
温高 ,病害发展较慢 ,一直处于零星发生阶段 。9月份由
于气温下降 ,适于病害发展 ,病害开始迅速发展 ,表现为
暴发性 ,几天前还是一片青绿 ,几天内突然成片青枯死。
病重的田块可达 70%的枯死率 ,损失惨重 。9月下旬 ~ 10
月上旬为该病的高峰期 ,到 10 月中旬后 ,由于气温进一步
下降 ,不利于病菌生长 ,病害逐渐停止发展。
分析发病的原因:一是与气温有关 ,特别是与10月上
旬的气温关系密切 。如这时气温高于常年 ,则该病重发 ,
如 1998年的情况 。反之这时气温低于常年 ,则病害轻发 ,
如 1999年的情况 。二是与病源有关 ,种荠带菌 ,可引起秧
苗发病 ,秧苗带菌可导致以后的大田病重。上年发病重
的田块 ,残留的厚壁孢子量大 ,发病就重。三是与肥水管
理有关 。肥料特别是氮肥过量 ,造成荸荠生长嫩绿 ,降低
荸荠的抗病力 。另一方面田间分蘖过多 ,植株密闭 ,造成
光照不足 ,通风不良 ,更进一步降低抗性 ,易于引发该病
暴发成灾。水的管理方面 ,以长期深水灌溉和过度烤田
影响最大。长期深水不利于荸荠根系发育 ,降低抗性 ,易
于发病 。过度烤田使土壤开裂通气 ,有利于病菌生长 ,因
为该菌的好气性 ,从而诱发该病暴发 。
2.4 离体毒力测定
结果表明 50%果病克、36%粉霉灵 、50%多霉灵对荸
荠枯萎病菌的抑菌效果最好 , EC50分别为 0.6 、0.6、1.0
μg/ml。其次为 50%多菌灵与 70%甲基托布津。其余的
供试药剂效果较差。
2.5 田间试验结果
50%果病克 1 125 、1 500 、2 250g/hm2 的防效分别为
58%、83%和 89%,而对照药剂荠瘟净的防效为 71%,统
计分析说明 50%果病克显著优于荠瘟净 。
2.6 防治方法制定与实施
由于该病的发病部位在土壤中 ,给防治带来很大的
不便 ,因施药难以到达该部 。所以该病的防治 ,应采取农
业措施与化学防治相结合的原则 ,在防治策略上应是预
防为主 ,药剂治疗为辅 。
(1)农业措施:①不在病田留种 。不用上年的病田栽
培荸荠 ,压缩侵染源 。 ②妥善保存种荠 。荠农习惯保存
法是用细潮土覆盖种荠 ,这样因潮土带菌又通气 ,有利病
菌生长极易造成种荠感染 ,从而引起以后的大田发病。
所以宜采用无病田中的泥糊在种荠上 ,并保持水层 ,这样
可以水压菌减少种荠侵染 。 ③合理施肥。提高植株抗病
力。总的原则应是氮磷钾配合施用 ,改变基肥只施氮磷 ,
后期只施钾肥的做法 ,每次施肥都应带磷带钾 ,且应控制
施氮量 。基肥占施肥总量的 30%,追肥占 70%。追肥应
采取少吃多餐的原则 ,每隔 10 ~ 15d追 1次 。切忌一次重
肥然后长时间不追肥 ,这样易造成前期荠苗生长过旺 ,后
期脱肥早衰 ,降低植株抗性诱发病害。 ④适当用水。荸
荠是水生植物 ,但也忌长期深水灌溉 。长期深水灌溉会
造成根系生长不良 ,黑根多 ,易腐烂 。宜浅水勤灌 ,但也
忌过度烤田 ,如烤到土面开裂 ,则造成茎基通气 ,有利病
菌生长 ,从而加重病害发展。 ⑤及时拔去病株 ,带出田外
销毁 ,以减少二次侵染源。
(2)化学防治:①秧田防治 。于移栽前连喷 2次 50%
果病克 、36%粉霉灵、50%多菌灵任一种 , 1 500g/hm2 ,间隔
7~ 10d 施药 1 次 ,做到带药下田 ,防止移栽时的伤口感
染。 ②大田防治 。发病早的田块应于 8 月下旬开始 ,每
7d防治 1次 ,其余田块不论发病与否都应于 9 月中旬开
始每 7 ~ 10d 防治 1 次 ,到 10月下旬防治结束 。如 10月
气温高 ,还应多治 1次 。药剂同上述秧田防治用药 ,但药
量宜加大到 2 250~ 3 000g/hm2 ,对水 750kg/ hm2细雾喷洒
均匀 。这种防治措施同时也兼治了杆枯病。如荸荠白禾
螟发生重 ,上述药剂中可加入杀虫剂一道防治 。
3年来采用上述方法对 15hm2的承包田防治 ,取得了
很理想的效果 ,平均发病率控制在 5%以下。
3 讨论
对于种荠带菌 ,鲍建荣等[ 4] 采用多菌灵和福尔马林
浸种 ,可使病杆率减少 33%~ 36.5%。笔者试验结果表
明 ,药剂浸种是有一定的效果 ,但是药剂对荠苗早期生长
有一定影响 ,且荸荠球茎体积相对较大 ,药剂难以浸透 ,
所以不能杀死内部病菌 ,故不能彻底消毒。加上病田中
菌源充足 ,故认为药剂浸种不宜提倡 。另外 ,笔者此项工
作也只是较肤浅的 ,有许多内容需透彻研究 ,特别是肥料
对病害的影响需彻底搞清楚 ,这样有利于该病的控制 。
4 参考文献
1 蒋冬花 ,陈鸿逵 ,王振辰.荸荠枯萎病 ———浙江省一种
荸荠新病害.植物病理学报 , 1988 , 18(4):197-202.
2 蒋冬花.浙江省荸荠上镰刀菌种类及其致病性.植物
保护学报 , 1997 , 24(4):313-316.
3 刘爱媛.荸荠枯萎病病原菌及其生物学研究.植物保
护学报 ,1999 , 25(3):255-259.
4 鲍建荣 ,吴学素 ,方德昌.荸荠枯萎病的防治研究.浙
江农业大学学报 ,1990 , 16(增刊 2):275.
(责任编辑:罗芸 责任校对:罗芸)
19528 卷 2期             王文相等 荸荠枯萎病的发生与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