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不同类型沙松人工林的培育及对植物群落的影响



全 文 : 2000年第 2期       
辽 宁 林 业 科 技
Journal of Liaoning Forestry Science &Technology       2000№2
不同类型沙松人工林的培育及
对植物群落的影响
陈 洪吉
(辽宁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 辽宁 沈阳 110032)
摘 要:文章论述了沙松人工林的培育方法 ,并重点探讨了沙松阔叶混交林关键性的培育技术 。经
过34a的观察 ,不仅已经形成了异龄复层针阔混交林 ,而且植物多样性也发生了变化 ,人工沙松阔
叶混交林植物种类 ,占天然沙松红松阔叶混交林植物种类的 81%,是人工沙松 、落叶松混交林的
3.1倍和沙松纯林的 3.8倍。沙松阔叶混交林的植物种类与择伐改造前比较 ,不但没有减少 ,而且
增加了3种耐荫植物 ,充分证明了沙松阔叶混交林的植物群落正在向进展演替发展 ,为多样性的植
物群落及植物种类提供了适宜的生态环境。
关键词:沙松人工林;针阔混交;植物群落;植物多样性
中图分类号:S718.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1714(2000)02-0035-03
  沙松(Abies holophylla )是东北寒温带针阔混交
林中主要用材树种之一。主要分布于长白山及其余
脉 ,北至黑龙江省松花江 ,南至辽宁丹东地区 ,原苏
联 、朝鲜也有分布 ,但是人工林则不多见 。我们在
1962年次生林改造采伐的基础上 ,于 1963 ~ 1964年
春季在宽甸白石砬子国营林场黑沟 、夹面沟营造了
千亩试验林 ,造林时均属于同一个群丛组。其中选
择了沙松阔叶混交林 、日本落叶松沙松混交林 、沙松
纯林进行了植物种类调查 ,通过 34a观察 ,总结了人
工沙松阔叶混交林的培育技术和对植物群落的影
响。
1 自然概况
1.1 试验区的生境
白石砬子沙松试验林位于辽宁东部山区宽甸县
的西北部 ,东经 124°53′,北纬 40°50′,属于长白山余
脉千山山脉南段 。试验区内山地较陡 ,地形复杂 ,海
拔在 500 ~ 800m ,坡度一般 15°~ 30°,有一部分跳石
塘林地 ,土壤多系花岗岩坡积母质上发育的山地棕
色森林土 ,土层较薄 ,但腐殖质含量比较丰富 。该地
区地处温带 ,年平均温度 5.3℃, 绝对最低温度为
-32.5℃,年均降水量 1 339.6mm ,无霜期约 132d 。
1.2 天然沙松 、红松阔叶混交林的分布
白石砬子地形复杂 ,海拔超过 1 000m的山峰较
多 。为沙松 、红松阔叶混交林的天然分布提供了环
境条件。沙松 、红松阔叶混交林是与本区区域气候
相适应的地带性顶极群落 ,为该区开发前的主要植
被类型。目前残存 100 余 hm2 ,主要分布在降水量
800 ~ 1 000mm 的阴坡和半阴坡上。保存好的沙松 、
红松阔叶混交林 ,其上层乔木高 20 ~ 25m ,胸径 40 ~
50cm ,郁闭度 0.8。针叶树除沙松和红松(Pinus ko-
raiensis)外 ,还有少量紫杉(Taxus cuspidata)。在海拔
较高处混生一定数量的鱼鳞云杉(Picea jezoensis)和
臭冷杉(A.nephrolepis)。
在上层的乔木中 ,阔叶树种类很多 ,主要有紫椴
(Tilia amurensis)、色木槭(Acer mono)、黄桦(Betula
costata)、千金鹅耳枥(Carpinus cordata),其次是裂叶
榆(Ulmus laciniata)、核桃楸(Juglans mandshurica)、
刺楸(Kalopanax septemlobus)、水曲柳(Fraxinus mand-
shurica)等。而花楷槭(A.ukurunduense)、青楷槭(A.
tegmentosum)则组成了亚乔木层 。
—35—
收稿日期:1999-08-12 修订日期:1999-12-25
灌木 层也分为两 层 , 由假色 槭(A.pseu-
dosieboldianum)、毛榛子(Corylus mandshurica)、天女木
兰(Magnolia parviflora)、大 翅 卫 矛 (Kalonymus
macroptera)构成第一层 , 一般高 2 ~ 3m 。刺五加
(Eleutherococcus senticosus)、东北山梅花(Philadelphus
schrenkii)、早花忍冬(Lonicera praeflorens)、紫枝忍冬
(L .maximowiczii)等构成第二层 。
草本层的优势植物为粗茎鳞毛蕨(Dryopteris
crassirhizoma),其次有三叉耳蕨(Polystichum tripte -
ron)、鹿药(Smilacina japonica)等。林内生长很多的
层间植物 ,如:软枣猕猴桃(Actinidia arguta)、狗枣猕
猴桃(A.kdomikta)、山葡萄(Vitis amurensis)、五味子
(Schizandra chinensis)等 ,增加了群落结构的复杂性 。
根据统计该群落有 104种植物 ,其中乔木 36种 、灌
木29种 、草本 39种。
2 沙松人工林的培育方法
2.1 沙松阔叶混交林的培育方法
沙松阔叶混交林的培育技术 ,是采用择伐林冠
下栽培沙松的造林方法 ,人工诱导异龄复层针阔混
交林 ,人工促进进展演替 ,缩短恢复沙松阔叶林过
程。1962年对该试验区的天然次生林进行改造 ,保
留有前途的阔叶树 200 ~ 300 株/hm2(胸径 8 ~
16cm),保留木主要树种组成为:3黄桦+2色木槭+
2蒙古栎+1山杨。1973年上层木伐除一部分 ,只保
留尚处在生长旺盛期有培育前途的中径木 ,同时进
行一次透光抚育 ,针阔比例调整为 3:1。
2.2 沙松 —落叶松混交林及沙松纯林的培育方法
沙松 —落叶松混交林的培育技术是采用皆伐后
全面整地和常规造林的方法 , 株行距为1.5m ×
1.5m;混交比例为 10:1 , 造林后成活株数为
5 250株/hm2 ,其中沙松 4 650株/hm2 ,落叶松 600株
/hm2 。另外沙松纯林的培育方法同上 ,造林后成活
株数 5 000株/hm2 ,幼林培育时将阔叶幼树及灌草
全部割掉。造林后 11a、22a 分别进行抚育间伐 ,除
了伐掉非目的树种外 ,还要清除沙松 、落叶松被压
木。
3 沙松人工林群落调查
3.1 人工沙松阔叶混交林群落
该群落乔木可分三层 ,上层乔木有黄桦 、蒙古
栎 、花曲柳 、核桃楸 、色木槭等 ,树高 15 ~ 20m ,胸径
16 ~ 25cm ,郁闭度 0.6 ,密度 300 ~ 350株/hm2。二层
主要是沙松 2 055 株/hm2 。第三层有花楸(Sorbus
pohuashanensis)、假色槭 、灯台树等耐荫树种 ,树高 6
~ 10m ,胸径 4 ~ 15cm , 400 ~ 600株/hm2 。灌木可分
为二层 ,盖度为60%,树高2 ~ 4m 。第一层有暴马丁
香(Syringa amurensis)、毛榛子 、天女木兰 。第二层的
树种有金银忍冬(Lonicera maackii)、早花忍冬 、接骨
木(Sambucus williamsii)、大翅卫矛 、斑枝卫矛(Eu-
onymus pauciflorus)等 。草本层总盖度 50%, 主要植
物有毛果香茶菜(Plectranthus serra)、白花碎米荠
(Cardamine leucantha)、四花苔草(Carex sp.)。调查
结果表明 ,该群落造林时植物种类共有 81种 ,其中
乔木 26种(包括沙松),灌木 26种 ,草本 29种 ,造林
34a后 ,乔木 25种 ,灌木 27种 ,草本 32种 ,乔木减少
1种是由于择伐作业的结果 ,并未影响群落的稳定
性 。而且灌木层增加了 1种 ,草本层增加了 3种耐
荫性植物 ,均说明了该群落正在向着进展演替发展。
3.2 沙松—落叶松人工混交林群落
该群落造林时植物种类有 83种 ,其中乔木 25
种 ,灌木 26种 ,草本植物 29种 ,立地条件较好 ,由于
人工林多次抚育间伐等原因 ,又加上针叶树郁闭后
生境发生了变化 ,使大量的阔叶树种被砍掉 ,后期被
压枯死 ,该群落乔木层仅存 7种 ,如蒙古栎 、花楸 、假
色槭 、灯台树等 ,树高 1 ~ 2m ,形成灌木状。灌木层
仅有 8 种 , 常见的有斑枝卫矛 、金银忍冬 ,盖度为
25%(含灌木状乔木),草本层以苔草(Carex spp.)为
主 ,盖度仅有 10%。
3.3 沙松人工纯林群落
该群落造林时有植物种类 82种 ,其中乔木 25
种 ,灌木 27种 ,草本 30种。造林后 34a的观测结果
表明 ,乔木仅有 7种 ,蒙古栎 、花曲柳等 ,除沙松外均
形成灌木状;灌木层 5种 ,有斑枝卫矛 、早花忍冬等 ,
盖度仅有 15%(含灌木状乔木);草本层有苔草 ,盖
度小于 10%。该群落由于人为干扰(抚育),再加上
林分郁闭后 ,枯枝落叶层分解较差 ,直接影响灌木和
草本植物的生长发育。
3.4 结果分析
在 3种沙松人工群落观测过程中 ,分别在造林
后 1a 、11a、22a 、34a进行观测 。主要调查乔 、灌 、草三
层的变化 ,如保留木种类及数量 ,天然更新种类及数
量 ,灌草的种类 、多度 、盖度 。根据统计结果分析 ,人
工沙松阔叶混交林群落 ,造林后 34a不仅林分结构
发生了变化 ,形成了相对稳定的针阔混交林群落 ,而
且在植物种类上也有增加 ,灌木层和草本层不仅株
数多 , 盖度可达 50%~ 60%, 生态环境也有改善。
而沙松 —落叶松混交林 ,灌木和草本不仅种类少 ,而
—36—
 第 2期                  辽 宁 林 业 科 技                  2000 年 
且灌木层盖度 20%,草本盖度 10%,沙松纯林更加
严重 ,灌木层盖度仅有 15%,草本盖度 10%,上述两
种群落 ,不仅阔叶树退化呈灌木状 ,而且灌木和草本
植物数量少 ,盖度小 ,均不能形成层次 ,更不可能有
天然更新的能力。该林分砍伐后只有人工造林 ,生
态环境逐年恶化 。
4 结论与建议
4.1 34a生沙松阔叶混交林的植物种类 84种 ,是日
本落叶松—沙松混交林植物种类的 3.1倍 ,是沙松
纯林的3.8倍 。沙松阔叶混交林的灌草种类 59种 ,
是落 、沙混交林灌草种类的 3倍;是沙松纯林灌草种
类的 3.9倍 ,沙松阔叶混交林的灌草种类不但没有
减少 ,而且增加了 3 种耐荫植物。如二叶舞鹤草
(Maianthemum bifolium)、 石松(Lycopodium obscu-
rum)、星叶兔儿伞(Cacalia kamtschatica),充分证明了
沙松阔叶混交林的植物群落正在向进展演替发展。
为多样性的植物群落及多种植物种类提供了适宜的
生态环境。
4.2 沙松阔叶混交林经过 34a的培育 ,已经形成了
异龄复层林 ,但是如果经营措施不利 ,已经初步形成
的针阔混交林最终还会变成沙松纯林。因此 ,择伐
作业时必须保留 30%的阔叶树种 。
参 考 文 献:
〔1〕董厚德.辽宁植被区划〔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 , 1987.
〔2〕袁永孝 , 宋朝枢.白石砬子自然保护区科学考察集〔M〕.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 1998.
(上接第31页)山里红 、山梨 、刺龙牙等。经调查发
现 ,这些山货野果的采集主要依靠砍树采果 、折树采
果。这种现象使仅剩的集体林雪上加霜 ,林分质量
再度下降 。
上述原因是造成铁甲水库上游生态公益林遭受
破坏的主要因素 。
2 生态公益林的建设与管理
在东港市生态公益林多以涵养水源为主要经营
目标 ,同时也包括农田防护林 、水土保持林 、护路林 、
护岸林和风景林等。搞好生态公益林的建设 ,是迫
在眉睫的问题。从东港市铁甲水库上游的水源涵养
林不断遭受破坏和产生的主要原因看 ,应从生态管
理机构 、资金补偿 、林种结构调整 、政策调控及经营
措施等方面采取相应的对策 ,理顺生态公益林的建
设与国家 、集体 、个人之间的利益关系 ,确保生态公
益林布局合理 ,质量可靠 ,效益明显 。
2.1 稳定林业机构
实行森林分类经营是为了搞好林业生态建设采
取的一项技术措施 ,这里有许多工作亟待要做 ,如生
态公益林的区划与布局 、评估 、补偿 、转让 、更新 、管
理等问题 。这些工作需要有稳定的林业机构去完
成 ,特别是基层林业工作站 ,是不可缺少的机构。目
前有的乡镇把林业站作为机构精简的对象 、压缩开
支的主要目标 ,违背了国家林业局和省领导关于“林
业工作站的建设只能加强 ,不能削弱”的要求 ,在机
构精简 、经济不佳的情况下 ,各级政府和林业主管部
门应解决好林业机构的编制 、经费来源 ,改善交通 、
通信设施等办公条件 ,确保这支队伍的稳定。
2.2 建立生态公益林补偿制度
森林实行分类经营后 ,生态公益林主要是发挥
其生态 、社会公益效能 ,按照生态公益林的要求去进
行经营管理 ,势必影响当地林农的生活 。特别是部
分个人所有的山林被划入生态公益林后 ,将直接影
响到山林所有者的自主经营和经济收入。因此 ,按
照“谁受益 、谁投入”的原则 ,实行补偿制度 ,对国防
林 、森林旅游以及为保护物种资源 、生态环境 、科学
实验等森林 ,主要应由国家补偿。对地方直接受益
的公益林应纳入地方财政年度补偿计划 ,从收缴的
费税中拿出一部分用于生态公益林补偿 ,如水费 、农
林特产税等 。对受益的单位和个人也应收取生态公
益林补偿基金 。只有建立生态公益林的补偿制度 ,
才能保证其正常的建设和管理 ,发挥其应有的生态
效益。
2.3 调整林木权属与林种结构
生态公益林中的私有部分权属是生态公益林建
设和管理的难点 。各级政府主管部门应采取调换 、
收买 、转让等措施 ,让私有成分在生态公益林中的比
例降至最低点 。同时 ,要采取措施逐步改变与生态
公益林不相适应的林种结构 ,停止生态公益林中的
柞蚕放养 ,封柞育林 ,并采取插空补缺 、植树造林的
补救措施 。对生态公益林区内的板栗 、果树经济林
也要限制生产活动 ,逐步改栽有较强蓄水 、保土能力
的树种 ,以达到保持水土 、涵养水源的目的 。
2.4 加强管理力度
应从现在开始加强生态公益林的管理力度 。一
是大力进行宣传教育 ,让更多的人知道什么是公益
林 ,明确生态公益林的管理制度;二是配备专职的护
林队伍 ,进行巡逻检查 ,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三是合
理规划 ,并根据不同的林分现状采取封山育林 、开展
幼林抚育 、天然更新 、人工促进天然更新等措施 ,尽
快恢复生态公益林的质量 ,使其充分发挥生态和社
会效益 。
—37—
 第 2 期          陈洪吉:不同类型沙松人工林的培育及对植物群落的影响           2000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