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巴戟 :、 砂仁、 肉桂品种初步鉴定
福建省 南药协作组品 种鉴 定调 查队
前 言
我省自然条件好 , 气侯温暖 , 雨量充沛 , 丘陵山地连绵不断 , 是我国发
展南药生产的重点省份之一 。
随着社会主义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 , 人 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 需药量愈
来愈大 。 各地党委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 , 认真贯彻 “ 以粮为纲 , 全面发
展 ” 的方针 , 积极地发展 巴戟 、 砂仁 、 肉桂等南药生产 , 如南靖县种 了 17 0 0
多亩 巴戟 , 同安、 长泰县各栽种砂仁 20 0 余亩 , 龙溪 、 厦门两地区相继发展
了肉桂生产 。 但是 , 南药的产量 , 远远不能满足全国人民和外贸 .出 口 的 需
要 , 有的南药还要靠进 口 , 因此 , 我省发展南药生产不仅是个经济问题 , 更
重要的是落实毛主席 “ 独立自主 , 自力更生 ” 和 “ 备战、 备荒、 为人民” 的
战略方针问题 。
由于南药生产迅速地发展 , 新品种不断引进 , 大量野生药材改为家种栽
培 , 品种比较混乱 , 影响了南药产量和质量进一步的提高。 为了澄清巴戟 、
砂仁 、 肉桂在生产和收购中存在的品种混乱问题 , 推动南药生产 发 展 , 满
足全国人民和外贸出口 的需要 , 省南药协作组组织了有关协作单位组成福建
省南药品种鉴定调查队 , 从 1 9 7 6年 5 月25 日起至 7 月23 日止 , 到厦门 、 同安、
长泰 、 华安、 诏 安、 南靖、 永定 、 上杭 、 武平 、 龙岩和广东五华等市县的19
个公社 ( 农场 ) 30 多个大队、 耕山队、 药场 、 果场进行调查研究 。 .在各地党
委的关心 和支持下 , 野外调查工作顺利地完成 , 并将采集到的标本和实物带
往广西 、 广东有关单位及砂于 , 巴戟、 肉桂原产地和老产区东兴 、 高要 、 阳
春等县调查核对 , 得到广西 、 广东各有关单位的热情接待和大力支持 , 使我
们的鉴定工作顺利地结束 , 在此表示感谢 。
调 查 结 果
一 、 品种鉴别
( 一 ) 巴戟天 巴戟天简称巴戟 。 前几年市售巴戟 , 多属羊角藤代用 ,
在栽培过程中.也出现误种巴戟公等伪品 。 群众为区别正品和伪品 , 分为巴戟
公 、 巴戟母 、 半公母和毛巴戟等品种。 根据群众的经验及调查研究的结果 ,
我们认为巴戟母属于正品巴戟 , 半公母属于 巴戟变异了根系的不 同 生 态 品
种 , 巴戟公和毛巴戟似乎包括了不同的种类 , 其中一部分属于双华巴戟 ( 假
巴戟 ) , 另一些可能是羊角藤的幼苗或其他近似种 。 上述种 类 , 除 巴 戟 天
( 巴戟母 ) 属正品外 , 其余的均属伪品 。
( 二 ) 砂仁 我省长泰县于 1 9 6。年在陈巷公社组地大队三娘生产队和岩
溪公社甘寨大队水尾山发现少量野生砂仁 。 在省医药公司重视下 , 广大群众
开始栽培并名为 “ 长泰砂仁 ” 。 实践证明 , 它是一种品种优良, 产量较高的
砂仁 。
关于长泰砂仁是野生种还是栽培种的问题 , 根据目前调查 , 凡是长有长
泰砂仁的地方 , 多数都有残存的旧墙基或旧地基或在离村庄不远的溪谷边 ,
这样似乎可以认为它是几百年前从外地引进栽培而后扩散成半野生状态 , 也
有可能是野生的残存种 。
关于长泰砂仁的学名问题 , 我们较详细地与广西省东兴县的野生阳春砂
仁和广东阳春砂仁作了形态特征的比较 , 初步认为它们应属于同一个种 , 学
名 A m o mu m v i l l o s u m l o u r
.
C v
.
c l l a n g一 t a i一 s a . 理 由是长泰砂仁 植 物
体与阳春砂仁相近 , 其果实形状与阳春砂仁相同 , 果刺的疏密亦相同 , 至于
果实的饱满和色泽是与加工方法有关 。
我省还从广东引种阳春砂 , 越南砂仁 I 号 ( l 号 ) 、 海南土砂和长舌砂
仁。 我们也认为越南砂仁 I 号和 亚号应属于阳春砂的同一类群 , 其学名也是
几mo mu m 丫
1 l l
osu m L ou
r
. 。 海南土砂学 名 Am o mu m o ih n e n s6 e hu n
, x T
,
L
.
W u
, 长舌砂仁学名人现。mu m 切 n ig il gu la er T
.
L
.
W u
.
( 三 _ ) 肉桂
1
、 广西桂 C i n n a m o哪 m e a s s i a ( L . )B I .
2
、 一 越南桂 I 号 o i n n a m o m n u m C a s s i a ( L . )B I.
3
、 越南桂 五号 C i n n a m o切 u m e a s s i a ( L . )B I .
4
、 锡兰桂C i n n a om mu n i z e y l a n icu m B I
.
关于引种的越南肉桂 I 号 、 亚号的学名问题 , 我们较详细观察了华安县
金山林场栽种的越南肉桂 I 号和诏安县金星农场南药站栽种的越 南 肉桂 卫
号 ,并和肉桂 ( 广西桂 )进行比较 , 除了在树冠的色泽上 ( 广西桂较浓绿 , 越
南肉桂较嫩绿 ) 和味道上 ( 广西桂较辛辣 , 越南肉桂较甘甜 , 辛辣较小 ) 稍有
不同外 , 其他如树形 、 叶序 、 叶大小 ( 越南肉桂个别较大 ) 及被毛等方面 ,
都看不出有显著区别 , 参考 1 9 74 年我国赴越药材考察组的报告 , 访问广西 、
广东植物所和老药农 , 他们一般认为 1 0 6 6年底越南同志为了保存清化桂良种
而送来的 , 味甜 , 叶大 , 越南桂 I 号有可能是 “ 清化桂 ” 种子 , 但由于无存
引种挡案 , 原产越南的就分别称为越南 I 号和越南 亚号 。 我们初步认为越南
肉桂 I 号 、 亚号和广西产的肉桂是属于同一个种的不同品种 。 究竟是否就是
越南的清化肉桂 , 或是其他品种 , 目前限于标本不足 , 无法最后确定 。
二 、 生产情况
近几年来 , 我省南药生产发展较快 , 巴戟 、 砂仁 、 肉桂三种主要南药的
栽培面积发展到几千亩 , 群众掌握了它们的习性与栽培技术 , 南靖县和溪公
社药农创造了 “ 巴戟单节育苗法 ” , 巴吉科研小组在此基础上 , 进一步研究
巴吉种子冬季育苗 , 又获成功 , 为多 、 快 、 好 、 省地发展 巴戟生产做出了贡
献 。 各地党委充分利用当地有利的自然条件 , 组织各种形式的 耕 山 队 、 林
药 、 果药场 , 以短养长 , 长短结合 , 多种经营发展南药 , 这对于发展山区巩
固集体经济都有广 阔的前景 。
在发展南药生产的过程中 , 出现了栽培技术 、 鉴别品种 、 病虫害防治等
问题 , 应引起生产和科研部门注意和重视 , 并切实加 以解决 。
结 语
一 、 坚持生产一正品 , 积极扩种良种 。
经过调查研究 , 我们初步认为 : 巴戟天 ( 巴戟母 ) 属于正品 , 生产年州立
和收购部门应坚持生产和收购正品巴戟天 , 确保药材质量 ; 长泰砂仁和阳春
砂仁同属于一个种 , 产量较高 , 品质优良 , 要积极的扩种 ; 越南肉桂 I 号 、
五号和广西产的肉桂是属于同一个种的不同品种 , 但是 , 金山林场栽种的越
南肉桂 I 号 , 品质较广西的肉桂为佳 , 必须注意加速繁殖 , 扩大栽培面积 。
二 、 加强技术指导 , 重点解决几个问题 。
随着南药的大面积种植 , 生产中不断出现了问题 , 如优质高产 、 防治病
虫害 、 生产管理以及价格政策等问题 , 都必须逐一及时解决 。 要解决这些问
题 , 生产单位 、 科研单位和各有关部门都必须密切配合及时解决 。
现将巴戟 、 砂仁 、 肉桂植物特征概述如下 :
巴 戟
巴戟 ( M o r i n d a o f f i“ i n a l i s H ow
.
) 为茜草科植物 。
其根为中医常用的补肾壮阳 、 强筋骨药 。 “ 神农本草经 ” 列为上品 。 《 本草
纲目 》 列入草部山草类 , 又名不凋草或三蔓草 。 在形态上由于描述欠详 , 很
难考证其原植物 。 在药材性状方面 《 日华本草 》 记载为 : “ 紫色 , 如 小 念
珠 , 有小孔 ( 指抽去木心 ) , 坚硬难捣 ” 所言与现时所售的茜草科 巴 戟相
符 。 以连珠状 、 肉质 、 紫黑色 、 木心小者为佳 。
前人对巴戟天原植物的记载甚为混乱 , 还包括了远志科的 r Ol y g ia .
r e i n i i F r a拙h e t s a v ; 兰科的 S P i r a n t h e s s p i ar l i s M a k ; 大戟 科的
uE P h
o br i a Ch a m a e c y a e G a e r t n v a r
. 班 a i o r m o k和 V a r y i y a nt e a N a k跳 i ;
玄参科的B aC o p a m o n in rC a W et 七s七. 等四科五个种 , 但 目前商品 巴 戟 原
植物来源只有M or in d a of if ic n a iL s H o w 一个种 , 至于历代本草上所记载
的巴戟 , 究竟应属于那一种 , 有待进一步考证 。
( 一 ) 巴戟 M o r i n da o f f i n a l i s H o w . 图 1
藤本 , 根肉质 , 粗肥 , 分枝 , 扁园形或园柱形 , 多少收缩成 连 珠 状 ,
木心细小 , 园柱形或干后多少有浅棱角 , 皮层厚 , 肉质 , 横切面 在 皮 层 外
侧 , 由一层石细胞组成的不连续的一环 ; 小枝初期被粗短毛 , 老 时脱 落 ,
干时常为灰褐色 ; 叶对生 , 偶尔三 、 四叶轮生 , 长 园 形 或 长 椭 园 形 , 长
6 一 1 0 ( 一 1 5 ) 厘 米 , 宽 2 5一 4 . 5
( 一 6 ) 厘米 , 顶端急尖或短渐尖 ,
基部钝或园 , 很少阔楔形 , 上面深绿
色 , 初期疏被短粗毛 , 后则脱落变稍
粗糙 , 无光泽 , 下面淡绿色 , 沿中脉
被短粗毛和脉腋内有短束 毛 或近 无
毛 ; 侧脉 5一 7对 , 弯拱 ; 叶柄长 3一 8
毫米 , 被短粗毛 ; 托 叶 鞘 状 , 干 膜
质 ; 花序顶生或腋生 , 单生或微形花
序式排列 , 由三至多个小头状花序组
成 , 每个小头状花序有 2 一 10 朵花 ;
总花柄密被淡黄短粗毛 , 通常较短 ,
长 3一 6毫米 , 有时可达 10 毫米 ; 警管
半球形 , 长 2一 3毫米 , 粤詹 通常 有
2一 4浅裂 , 裂片三角形 , 长短不等 ;
花冠白色 ,长 3一 4毫米 ,盛开时长 7 毫
米 , 花冠管喉部收缩 , 里面密生须毛 ,
图 1 巴戟天
1
、 花 ( 放大 ) 2 、 种 子 3 、 果 横 切
( 放大 ) 4 、 根横切 5 、 花 冠 ( 放 大 )
花冠 3一 4深裂 , 裂片短于花冠管 ; 雄
花 4 枚 ; 花柱短 , 柱头 2 深裂 , 长短不一 , 隐存于花冠管之内 , 个别花柱可
伸出花冠管之外 ; 果单生 , 近球形或扁球形 , 或 2 一数枚仅基部或中部以下
连合而形成聚合果状 , 径 6 一 1 毫米 , 熟时浅红色 ; 种子 4 粒 , 近卵形或倒
卵形 , 表面无棱槽 , 被白色短毛 ; 花期 5一 7月 ; 果期 6 一 1 1异 。
本种的根粗肥 , 木心细 , 皮层厚 , 肉质 ; 叶片成长后上面稍粗糙 , 无光
泽 , 基部园钝形 , 侧脉有明显的弯拱以及果实通常单生 , 或至多 2 一数枚仅
基部或中部以下连合形成聚合果状等特征 , 足与其他相近种区别 。
分布于福建 、 广东 、 广西 。 我省产于龙溪地区的南靖 、 平和 、 华安、 诏
安 、 龙岩地区的龙岩 、 永定 、 上杭 、 武平 、 漳平等县 。 多生长在山坡灌丛中
或林缘及疏林下 。
巴戟属南亚热带植物 , 性喜阳光 ,适于深厚 、 酸性 、 肥沃的 沙 质壤 土 。
种子 、 藤蔓及 肉质根都可繁殖 , 种后一般 5一 7年收成 , 亩 产 2 0 0 0一 5。。。 斤 鲜
根 。
(二 )双华巴戟 〔别称 : 假巴戟 (广东 )巴戟公 (南靖 ) 〕 图 2
随o r in d a s h ua 鳍如 a e un s is C. Y . C he n e t M . S . Bn a n g
攀援灌木 , 根粗 壮 , 坚 实 , 分
枝 , 不呈连珠状 , 木 心 粗大 , 皮 层
薄 , 横切面在皮层外侧有一层石细胞
组成的连续一环 ; 小枝初时被微毛 ,
老后脱落 , 干时灰褐色或紫黑色 。 叶
对生 , 长园形或长园状椭园形 , 很少
卵状椭园 形 , 长 6 一 10 ( 一 12 ) 厘
米 , 宽 2 一 4 ( 一 5 ) 厘米 , 顶端急
尖或短渐尖 , 基部园形或阔楔形 , 很
少楔形 ,上面深绿色 , 无毛或初期被疏
短毛 , 后脱落平滑而有光泽 , 下面淡绿
色 , 沿中脉疏被短毛和脉腋内有短束
毛或近无毛 ; 侧脉 5一 6对 , 弯拱 ; 叶
柄长 3一 6毫米 , 被短毛 ; 托叶鞘状 ,
干膜质 ; 花序顶生 , 单个或排成撒形
花序式 , 通常由 2一 6个小头状花序组
图 2 双华巴戟
、 花 ( 放 大 ) 2 、 根部横切 3 、 根
茎处横切
成 , 每个小头状花序有 4 一 10 花 , 尊詹有不规则凿裂 , 极少有近截平 , 花冠
管状 4 枚 , 花柱通常长于花冠之上 , 柱头二深裂 ;果实完全连合成聚合果 , 扁
球形 , 径 8 一 12 毫米 , 熟时红色 ; 总果柄纤细 , 长 5 一 18 毫米 , 密被微毛 ,
种子 2 粒 , 近扁卵形 , 表面有棱槽 , 被 毛 少 。 花 期 5 一 7 月 ; `果 期 6一 10
月 。
分布于福建 、 广东为主 , 我省产于南靖 、 永定 、 上杭 、 武平等县 。 生长
于山坡灌丛中或林缘 。
本种的枝 、 叶极近似巴戟 , 因此在栽培上常常容易混淆 , 区别仅在于本
种的叶片上面平滑而有光泽 , 叶背灰绿色 , 小枝常为紫黑色 , 而巴戟的叶片
上面往往较粗糙 , 无光泽 , 强光下呈黄绿色并且小枝常为灰褐色 。 但是 ,从本
种的果实完全连合成聚合果状 , 具纤细而较长的总果柄以及根粗状 、 坚实 ,
木心粗大和皮层薄等特征又与巴戟不相同 。
(三 )羊角藤 〔别称 :鸟稳藤 (南靖 ) 〕
M o ri n da um be l la ta
藤本或攀援灌 木; 根 粗奋壮 ,
L
. 图 3
实 , 分枝 , 不呈连珠状 , 木心粗大 ,
有棱脊 , 皮层薄 , 横切面在皮层外侧
有二环的石细胞层 , 每环由2一 3层石
细胞组成 ; 小枝无毛或初 期 稍 被 微
毛 , 干后暗褐色或褐黑色 , 故又称乌
稳藤 。 叶对生 , 长园形 , 长 5一 8 ( 一
12 ) 厘米 , 宽 1 . 5一 3厘米 , 顶端急尖
或短渐尖 , 基部楔形或阔楔形 , 上面
深绿色 , 无毛 , 有光 泽 , 下 面 灰 绿
色 , 叶脉常呈浅红色 , 初期疏被微毛
或脉腋内有短束毛或无毛 ; 侧脉 5一 7
对 , 直斜上 , 不弯拱 ; 叶柄长 6 一 10
毫米 , 无毛或很少被 微 毛 ; 托 叶 鞘
状 , 干膜质 。 花序顶生 , 排成撒形花
序式 , 由 4一 8个小头状花序组成 , 每
图 3 羊角藤
l
、 聚合果 2
3
、 花 ( 放 大 ) 4
、 果横切 ( 放 大
、 根横 切
个小头状花序有 6 一 12 花 ; 总花柄纤细 , 长 5 一 12 毫米 , 无毛或疏被微毛 ;
尊管半球形 , 长。 . 8一王毫米 , 尊詹截平 ,
很少有极不明显细凿 ; 花冠绿白色 , 长约 3 毫米 , 花冠管短 , 喉部里面有须
毛 , 花冠 4 深裂几达基部 ; 雄花 4 枚 。 果实完全连合成聚合果 , 扁球形成近
肾形 , 径 8 一 12 毫米 , 熟时红色 ; 种子 4 粒 , 近卵形 , 表面有显著的棱槽 , 无
毛或有一 、 二短毛 ; 花期 6 一 了月 ; 果期 7 一 1 1月 。
分布我国西南部和东南部 。 产于我省各地 , 生长于山坡灌丛中或林缘及
疏林下 。
本种和巴戟也很相近 , 但本种的小枝常为褐黑色 , 叶片茎部楔形 , 上面
有光泽 ,下面灰绿色 , 有时叶脉常为浅红色 ; 花警詹截平 , 不浅裂 ; 果实完全
连合成聚合果 ; 种子有明显的棱槽 以及根粗壮 , 坚实 , 不为肉质等易于区别 。
兰种巴戟房植物形态特征比较表月
1 3.
二 、 砂 仁
砂仁是蓄科豆恙属 ( A mo um m ) 的
“ 春砂 ” 、 “ 缩砂 ” 等植物的 干 燥 成
熟果实 ( 壳砂 ) 和去壳的种子团 ( 砂仁 ) 。 花和果实入药 , 以果实为主 。 它
是我国重要的芳香性中药之一 , 性味辛温 , 有温脾 、 健 胃、 行气 、 调中、 镇
吐 、 消食和安胎等功能 。
( 一 ) 长泰砂 A班” m ul n
多年生草本 , 高 1 . 2一 2 . 5米 。
v i l lo su m 切u r . e v . 已h a n g一 t a i一 s a 图 4
根茎园柱形 , 横走 于 地 表 面 , 有
节 , 节上生有筒状的膜质鳞片 , 根
茎先端 ( 幼笋 ) 下部经常呈鲜红色
或紫红色 ; 秆直立 , 无分枝 , 基部膨
大为椭园状球形 ; 叶排成二列 , 无
柄 , 叶片狭长园形或条状披针形 , 长
2 。一 30 厘米 , 宽 3一 7厘米 , 先端渐
尖呈尾状 , 尾长约 3 . 5 厘米 , 基 部
渐狭 , 边全缘 , 展平或 稍 呈 波 浪
状 , 上面光滑 , 下面疏披微毛或近
无毛 ,无叶柄 ; 叶鞘开放 , 抱茎 ; 叶
舌短小 , 卵园形 。 长 2一 4毫米 , 灰
绿色少有浅红色 , 外面无毛 , 边缘
有绿毛 ; 穗状花序从根状茎上抽出 ,
近球形或倒卵状球形 , 被细柔毛 , 并
复以长园形的膜质苞片 , 有 6 一 12
(一 16) 朵花 , 花序柄通常长 6 一 10
图 4 长泰砂
1
、 植株 2 、 花序 3 、 根茎与果序
4
、 唇瓣
( 一 15 ) 厘米 , 白色或上部稍带浅红色 , 密被细柔毛 ; 花尊管状 , 长约 1 . 2厘
米 , 先端 3 浅裂 , 裂片近三角形 ; 花冠管细长 , 长 1 . 5一 2 厘米 , 3 裂 片 ,
长园形 , 白色 , 长约 1 . 3厘米 , 宽约。 . 6厘米 , 先端兜形 , 唇瓣常较阔大 , 倒
卵状匙形 , 长约 2 . 8厘米 , 宽约 2 . 5 ( 一 3 . 5 ) 厘米 , 两侧白色 , 但中间部分带
淡黄色并有红色浅条或斑点 , 先端具不规则波状缺刻 , 基部有爪 ; 侧生退化
雄芯呈细小的乳头状凸起 , 红色 ; 发育雄芯一枚 , 花约长园形 , 二室 , 花丝
长 , 偏平 , 药隔顶端附属物 3裂 , 中央裂片大而反卷 , 两侧的较小 , 向内平
展 , 整个雄芯半包于大唇瓣内 ; 子房下位 , 被细软毛 , 3 室胚珠多数 , 花柱
细长 , 嵌生于二药室的沟内约2 . 5一 2 . 8厘米 , 柱头球形 , 熟时高出于花药之
上 , 基部具 2一 3蜜腺 ; 果为不开裂的葫果 , 椭园形或卵园形 , 长 1 . 5一 2 厘
米 , 径约 1 . 5厘米 , 两端钝或近截平 , 椭园形或长园形 , 有明显的 三 棱 , 表
面具有肉质软刺 , 疏长 , 熟时红棕色或紫红色 , 稀有呈浅绿色 的 ; 种 子 多
数 , 黑色 , 三角状扁卵形 , 芳香 。 每穗平均花数 10 枚左右 ( 8 一 15 ) , 自然
授粉座果率 ` : %左右 ; 花期 6一 7月 , 果期 6一 9月。
分布于长泰 , 目前同安 、 厦门、 南靖 、 平和 、 诏安等地均有栽培 , 生长
于林下阴湿肥沃谷地 。
( 二 ) 阳春砂 ( Am o伽m v i 110旅m
本种与长泰砂相近 , 同 属 广 西 砂
( 枝砂 ) 的栽培种 。 区别点 , 通常植株
较矮 , 1 . 5一 2 米 , 茎基球较小而 球 脖
缓慢收缩 ; 花序梗浅红色 , 唇 瓣 较 小
( 2
. 、 x Z 。 2厘米 ) ; 葫果球形或椭园形 ,
表面肉刺较细密 , 熟时较紫红色 ; 种子
团籽粒较少 , 平均 26 粒左右 , 百果重 10
克左右 ; 自然授粉座果率较低 , 每序花
数约 s 枚左右 ( 6 一 1 2 ) 。
分布于广西 、 广东 。 目前 我 省 同
安 、 诏安 、 长泰 、 漳浦 、 永春 、 仙游等
地均有栽培 。
( 三 ) 长舌砂仁 〔别称 : 海南壳砂
( 广东 ) 〕 图 6 Am om u m 工刀 . 9 1-
11郎 l a r . T . L . W u ,
本种和长泰砂在外形 _ L相似 , 但叶
舌特长 , 长达 30 一 50 毫 米 , 花 期
U ,韧 r . ) 图 5
图 5 阳春砂
1
、 植株
3
、 唇瓣
2
、 才民茎与花序
5一 1 2月陆续开放 , 或主梗结果分枝陆续开花 , 易于区别。
( 四 ) 海南土砂 ( 图 7 )
Am o l n u m ch i u
e n s e e ·
hu
n e x T
.
I
』 .
W u
多年生草本 , 高约 1 . 4米 。 根 状 茎横走于地表面 , 有节 , 节上生筒状的
膜质磷片 , 暗褐色 , 根状茎的先端鲜红色 ; 秆直立 , 不分枝 ; 叶排成二列 ,
叶片长园形 , 长 15 一 2 厘米 , 宽 4 . 5一 6 . 5厘米 , 先端渐尖或急尖 , 具短尾 ,
长 0 . 3一。 . 9厘米 , 基部渐狭 , 全缘 , 上面细脉明显密皱 , 近 无 毛 , 下 面 无
毛 ; 叶柄长。 . 2一 。 . 8厘米 ; 叶鞘开放 , 抱茎 , 表面具明显的方格状网纹 , 网
纹上疏被短毛或近无毛 ; 叶舌短小 , 卵园形 , 长。 。 2一。 . 3厘 米 , 外 面 披 微
毛 , 边缘有缘毛 。 花和果实未见 。
分布于海南岛。 目前我省仅诏安南药站有栽培 。
本种的叶鞘表面有明显的方格状网纹并披短毛 , 易与其他相近种区别 。
图 6
、 植林
长舌砂 图 丁 海南砂仁
3
、 考民
茎与果序
2
、 花序
价 4 、 唇瓣
几种砂仁的形态特征比较表 ’
百果重
( 克 )
饭 长 泰 砂 阳 春 砂 长 舌 砂 仁
不具方格状网纹 ,无毛
叶 卵园形 , 较小 , 长 卵园形 , 较小 , 长 长园 披 针 形 , 特 卵园形 , 较小 ,长 2舌 2一 4毫米 , 外面无 2一 4毫米 , 外面无 长 ,长 3 0一 5 0毫米 , 一 3 毫米 , 外面披
毛 , 边缘有缘毛 毛 , 边缘有缘毛 外面疏披微毛 微毛 , 边缘有缘毛
叶 叶 近 无 柄 叶 近 无 柄 有短柄 , 长 3 一 10 有短柄 , 长 2一 8毫
柄 毫米 米
叶 先端渐尖呈尾状 , 先端渐尖呈尾状 , 先端渐尖呈尾状 , 先端渐尖或急尖 ,
片 尾长约 3 . 5厘米 尾长约 3 . 5厘米 尾长 3一 4厘米 仅具短尾 ,长 。 . 3一先 。。 9厘米端
茎基球高 3 。 5 2 。 4 2 。 8 不明显
( e m ) ( 突然紧缩 ) (缓缩 ) (缓缩 ) ( 缓缩 )
环缩状态
唇瓣大小 2 。 8 X 3 。 5 2 4 X Z 。 2 2 。 3 X Z 。 1
( 长 X 宽 ( 2 . 5 ) ( 1 。 5 ) ( l 。 5 )
c m )自然开放直径
C In
每果子粒 4 1 。 2 2 6 。 8 1 2。 8
(平均个数 )
每序平
均花数 1 0
。
0 8
。
0
来青秆越南砂 、 黄秆越南砂仅少量试种 , 尚未进行生产性扩种 , 这里暂不列入 。
三 、 肉 桂
肉桂是樟科 , 樟属亚热带的常绿乔木 , 主要分布在越南 、 印度 、 锡兰 、
缅甸 、 老挝及我国的广东 、 广西 、 云南 。 福建 、 浙江也有栽培 。
桂皮为常用中药 。 神 `农本草经 , 列入上品。 肉桂有温补肾火 、 散 寒 止
痛 、 雯汗解肌 、 温通经脉等功能 。
( 一 ) 肉桂 ( 图 8 ) C i n n a l n o伽 m e a o s i a ( L . ) B一
常绿乔木 。 树高 8
一 10 米 , 树皮灰褐色 ,
稍平滑 、 芬香 、 味辛辣
微 一甘 ; 幼枝略呈四棱形 ;
幼枝 、 芽 、 花序 、 叶柄
被黄色短 绒 毛 。 叶 互
生 , 革质 , 长椭园形或近
披针形 , 长 8 一 20 ( 一
3 4 ) 厘 米 , 宽 4 一 5 . 5
厘米 , 先端短渐尖或稍
急尖 , 基部尖 , 全缘 , 图 8 广 西 肉桂
上面绿色 , 无毛 , 有光泽 , 下而疏被短 柔 毛 ; 具 离基三出脉 , 中脉和侧脉
在上面明显凹下 , 在下面显著 凸起 ; 叶柄粗壮 , 长 1 一 2 厘米 。 园锥花序腋
生或顶生 , 长 5 一 1 3厘米 ; 花小 、 自色 ;花被 6 裂 , 裂片长园形 ; 雄芯 12 枚 ,
能育雄芯 9 枚 , 花药 4 瓣裂 , 第三轮雄 芯 的 花 药 外向 , 基部各具 2 腺体 ,
第四轮退化雄芯短小 、 心形 。 核果椭园形或倒卵形 , 大如豌 豆 , 熟 时 紫 黑
色 , 基部托以浅杯壮果托 , 边缘截平或稍齿裂 。 花期 : 5一 7 月 ; 果 期 : 次
年 2一 3月 。
分布于广东 、 广西 、 云南以及越南和老挝 。 我省在厦门 、 同安 、 漳州 、
南靖 、 一云霄 、 沼安 、 华安 、 永定 、 永春等地有栽培 。
( 二 ) 越南肉桂 I 号
C i n n a m o m u m c a s s i a ( L
.
) B I
.
常绿乔木 , 树高 4一 6米 , 树皮灰褐色 , 芬香 , 味甘甜而辛辣 , 辣味较广
西桂为小 ; 幼枝略呈 四棱形 , 疏披短绒毛 。 单叶互生 , 有时对生 , 革质 , 具
离基三出脉 , 卵状被针形 , 长 30 一 36 ( 一封 ) 厘米 , 宽 8 一 15 厘米 , 先端钝
尖或短渐尖 , 基部钝或园 , 上面深绿色 , 有光泽 , 下面淡绿色 , 疏披 短 柔
毛 , 中脉和侧脉在上面凹下 , 在下面明显隆起 ; 叶柄粗 壮 , 长 1 . 2 一 2 厘
米 , 花果未见 。
厦门二农和华安金山林场有 引种栽培 , 生长良好 。
( 三 ) 越南肉桂 I 号
C i n n a m o m u jn e a s s i a ( I
J .
) B l
.
常绿乔木 , 小枝略呈 四棱形 , 被疏短柔毛 。 单叶对生或互生 , 一革质 , 椭
园形或被针形 , 长 7 一 14 厘米 , 宽 2 . 1一 5 . 2厘米 , 先端短渐尖 , 基部尖 , 上
面无毛 , 有光泽 , 下面被短柔毛 , 中脉和侧脉在上面近平贴或稍隆起 , 在下
面明显凸起 ; 叶柄长。 . 7一 1 厘米 。 花果未见 。
诏安南药站和福建省经济植物所有引种栽培 。
( 四 ) 锡兰 肉桂
C i n n a m o l n u m z e y l a 仃 i e u 一n B I . ( 图 。 )
常绿乔木 , 高 8 一 10 米 , 树
皮厚而粗糙 , 内皮较薄 , 芬香而
味甜辛 ; 分枝多而粗壮 , 近平展
, 幼枝略呈 四棱形 , 灰色而具 白
斑 , 疏披短柔毛嫩梢玫瑰红色 ,
单叶对生 , 革质 , 卵形或卵状基长
园形 , 长 1 一 16 厘 米 , 宽 4 . 5一
5
.
5厘米 , 先端短渐尖或微 钝 ,
上面绿色 , 有光泽 , 下面常绿苍
白色 , 两面无毛 ; 具离基三出脉 ,
中脉和侧脉在两面均明显凸起 ; 图 9 锡兰 肉桂
叶柄长 1 . 5一 2 厘米 , 无毛 。 园锥花序腋生或顶生 , 长 10 一 12 厘米 , 总花柄有绢
状毛 ; 花小 ,淡黄色 , 花被片 6 裂 , 长园形 , 有毛 ; 能育雄芯 9 枝 , 花药 4 瓣
裂 , 第三轮雄芯的花药外 向并各具 2 腺体 , 花丝近基部有毛 。 核果椭园形 ,
长约 一。毫来 , 桌托杯状 , 上端有一半残存花被片 。 花期 1 2月至笠年 3 月 。
摄建省经济植物所和诏安南药站有栽培 , 生长 良好 。
二种肉桂及其品种的形态特征比较表
肉 桂 越南肉桂 I 号 一 越南肉桂 I 号 锡 兰 肉 桂
叶 互 生 { 通 常 对 生序 互生 , 有时对生…对生或互生
一
叶 长园形或近披针形 卵状披针形 , 长 30 椭园形或披针形 卵形或卵状长园形形 长 8 一 2 0 ( 一 3 4 ) 一 40 )厘米 ,宽 8 一长 7 一 14 厘米 长 n 一16 厘米 , 宽和 厘米 ,宽 4一 5 . 5 厘 1 5厘米 , 宽 2 . 1一 5 . 2厘米 4 · 5一 5 . 5厘米 ,披 米 , 上面无毛 , 下 叶片两面均无毛 ,毛 面疏披 , 短柔毛
中脉和侧脉在叶上 中脉或侧脉上面凹 离基三 出脉 , 上面 中脉和侧脉在两面
面明显凹下 , 下面 下 , 下面明显隆起略隆起 , 下面明显 均隆起明显隆起 突起
辛 辣 微 甘 甘味而辛辣小 甘 甜 而 辛
一
}
…
…· …
附注 : 越南肉桂 I 号 、 I 号 , 从目前的树皮叶形和披毛等情况看 , 它和
肉桂都没有很显著的区别 , 由于这些都是小树 , 叶片大小问题 , 一也无法进行
确切的比较 , 又没有开花结果 , 这里仅是调查所见的初步资料 , 因此这二个
品种只好留待今后观察比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