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纹瓣悬铃花的生物学特性与生态适应性研究
冯国宣 (湖北民族学院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 ,湖北恩施 445000)
摘要 以纹瓣悬玲花(AbutionstriatumDickson)为材料 ,通过调查与栽培试验 ,研究其生物学特性与生态适应性 , 探讨园林应用的可能
性。结果表明:纹瓣悬铃花花期特长、花形奇特、花色艳丽 ,具有优良的植物学性状和景观效果;在有效防治病虫害的前提下 , 无性繁殖
成活率高;成年植株未见明显的病虫危害 ,但夏季扦插及幼龄期需防治白绢病;采用摩擦接种南瓜花叶病毒有感染现象;纹瓣悬铃花喜
温暖、湿润和阳光充足的气候环境 ,适宜肥沃、疏松 、排水良好的微酸至微碱性土壤环境;冬季-3.5 ℃极端低温环境下可越冬;园林应用
中需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
关键词 纹瓣悬铃花;生物学特性;生态适应性
中图分类号 Q94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09)14-06420-03
StudyontheBiologicalCharacteristicandEcologicalAdaptabilityofAbutionstriatumDickson
FENGGuo-xuan (SchoolofBiologicalScienceandTechnology, HubeiUniversityforNationalities, Enshi, Hubei445000)
Abstract UsingAbutionstriatumDicksonasmaterial, thebiologicalcharacteristicandecologicaladaptabilitywerestudiedbyinquiryingand
plantingexperimentsinordertoprobeintothepossibilityingardensapplication.TheresultsindicatedthatAbutionstriatumDicksonhada
long-termflorescence, theflowershapewaspeculiarandflowercolourwasflamboyant.Sotheplanttookoneximiousbotanycharacterand
landscapeefect.Thesurvivalpercentageofvegetativepropagationwashigheraslongastheplantdiseasesandinsectpestswerepreventedand
curedefectively.Thegrowntreesdidnotbeinfectedobviouslywithplantdiseasesandinsectpests, butCorticiumrolfsiiCurziwasprevented
necessarilyduringthecoursesofcutageinsummerandyoungtreecouldbeinfectedwithSquashmosaicdiseasevirusbyrubbinginoculability.
AbutionstriatumDicksonwasfondofthewarmandmoistandsunnyclimate, thefertileandlooseanddrainingandfromsourishtoalkalisoil.
Itcouldlivethroughthewinterundertheextremelowtemperature-3.5℃.Therefore, thecorespondingtechniquesshouldbeadoptedwhile
beingappliedingardens.
Keywords AbutionstriatumDickson;Biologicalcharacteristic;Ecologicaladaptability
作者简介 冯国宣(1952-),男 ,湖北巴东人 ,高级实验师 ,从事植物学
研究。
收稿日期 2009-02-16
纹瓣悬铃花(AbutionstriatumDickson),别名金铃花 、风
铃花 、风铃扶桑 、倒挂金钟 ,为锦葵科(Malvaceae)苘麻属
(AbutilonMil)常绿小乔木 [ 1-2] ,株高 5 ~ 6 m。原产南美洲
瓜地马拉 ,分布于热带 、亚热带地区。在条件适宜的地区 ,周
年开花。花色艳丽 ,花形奇特 ,四季常绿 ,其优良性状在观赏
植物中很罕见 ,倍受人们喜爱 。目前 ,纹瓣悬铃花苗木市场
上资源紧缺 ,供不应求 。有关纹瓣悬铃花植物的研究未见报
道 。笔者首次较全面地介绍了纹瓣悬铃花的生物学特征特
性 、生态适应性与栽培技术 ,以期为该植物的园林应用提供
依据。
1 研究方法
1.1 资源调查 2006年笔者先后实地考察了恩施市土桥
坝 、沙湾 、龙洞河 、黄泥坝 、旗峰坝 、小渡船 、头道水 、五峰山 、
龙凤坝等地纹瓣悬铃花的分散栽培情况及引种时间 ,查阅了
(该区域)57447气象站点 1986 ~ 2008年相关气象资料 。以
土桥二巷 8号张钰梅家原始引进(22年)栽培的植株为模式
标本 ,进行品种鉴定与生态适应性分析。
1.2 无性系繁殖生物学研究 2006 ~ 2008年 ,连续在湖北
民族学院生科院苗圃进行了扦插繁殖的栽培试验。
1.2.1 试地条件。试验地位置为 108°23′N、29°07′E,地处
中亚热带北缘 ,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 ,海拔 440 m;年平均降
雨量 1 400 mm,年平均气温 16.4 ℃,年平均日照 1 352 h,最
冷月均温 4.9 ℃,最热月均温 27.2 ℃,极端低温 -12.3 ℃,
近 30年最低气温 -3.5 ℃,无霜期 300 d左右;土壤为黄棕
壤 、pH值为 6.4,南坡向。
1.2.2 试验设计。
1.2.2.1 扦插。 2006年 4月起 ,分春(4月中旬)、夏(6月下
旬至 7月上旬)、秋(9月上 、中旬)、冬(11月下旬 ~ 12月上
旬)不同季节进行扦插。扦插基质分别为河沙和森林黄棕壤
腐质土 , pH值分别为 6.4和 5.8。扦插前 ,采用江苏无锡市
农药厂生产的 50%可湿性多菌灵喷雾或 40%的甲醛 6 000 ~
7 500 ml/hm2浇灌土壤 ,密闭 2 ~ 4h后 ,晾晒 3 ~4 d,对土壤
杀菌处理;扦插密度为 4 cm×5 cm;插条为半木质化枝条或
幼嫩新梢;插穗长度为 9 ~ 12 cm, 2 ~ 3个节 ,上剪口在节上
2 ~3 cm处平剪 ,下剪口在节下 0.5 ~ 1.0cm处按 45°斜角剪
成 “马蹄型 ”;扦插深度为 3 ~ 5cm,地上部分留 1 ~ 2个节;保
留插穗地上部分所有腋芽 ,剪去叶片或保留 1 ~ 2个已展开
的小叶片;为防止移栽时伤害幼根 ,可采用消毒后的废旧一
次性塑料杯作容器 ,装入基质扦插;适时浇水 ,保持土壤 60%
~ 80%相对湿度;插后 20 d内 ,分别采用双 、单层遮阳网遮
阴;为防止雨滴伤害幼苗 ,大棚内设塑膜拱棚遮雨。插后 30
~ 40 d统计分析成活率 ,并根据苗情施入微量氮肥提苗。
1.2.2.2 栽培与管理。扦插 45 d后移栽至苗圃观察。苗圃
按土壤肥力程度分高 、中 、低 3个类型栽培 ,研究纹瓣悬铃花
最佳需肥水平;采用水平带种植 , 1.2 m×1.2 m株行距 ,浇足
定根水;管理中 ,适时施入适量农家肥或复合肥;根据用途可
喷洒多效唑 ,控制徒长 ,促进多分枝;观察并记载生长发育状
况;并采取捆扎 、牵引 、摘心等辅助措施 ,进行造型。
1.2.2.3 抗性研究。用感病南瓜叶进行皱缩花叶病毒
(pumpkinmosaicdiseasevirus)摩擦接种 ,观察侵染程度与发
生规律 [ 3] ;进行病虫害防治试验 。
1.3 生物学特征特性与生态适应性研究 以校园内 5年树
龄的纹瓣悬铃花植株为母本 ,以扦插植株为主要试验材料 ,
观察生物学特征特性;以 1986 ~2003年和 2008年 1 ~ 2月恩
施州 57447气象观测站点(同地)低温气象历史资料(表 1)
责任编辑 罗芸 责任校对 傅真治安徽农业科学 , JournalofAnhuiAgri.Sci.2009, 37(14):6420-6422
为主要依据 ,研究该植物对低温环境的生态适应性。在观察
记载 、无性繁殖与栽培管理过程中 ,进行纹瓣悬铃花生物学
特征特性 、系统发育与繁殖生物学研究。
1.4 主要仪器设备 ETREXSUMNT中文手持卫星定位仪
(GPS);BC-F828数码相机;Ysz-H尼康显微镜;XTS-20连变
体视镜;IBE200倒置显微镜;SZ66-M1体视显微图像电脑分
析系统。
2 结果与分析
2.1 纹瓣悬铃花的生态适应性 1986年 ,张钰梅从北京温
室栽培的纹瓣悬铃花采回枝条 ,扦插于宅旁绿地 ,迄今已有
23年树龄 ,现生长于片林中。自然生长的植株倚山就势 ,近
似藤本 。株高达 5m,胸径 7.2cm,枝叶茂盛 ,在高度荫遮的
环境下 ,生长发育基本正常。嗣后 、沙湾 、龙洞河 、黄泥坝 、旗
峰坝 、小渡船 、头道水 、五峰山 、龙凤坝等地也有零星栽培 ,有
关低温的气象资料见表 1[ 4] 。
由表 1可见 ,自引种以来 ,纹瓣悬铃花经历了 1986 ~
2003年冬季 -3.5 ~ 0 ℃的低温 185 d。其中 , -1.0 ℃以下
65 d, -2.0 ~ -3.5 ℃ 29 d,调查中没有发现期间有异常生
理现象 。尤其是该试验过程 ,经历了 2008年 1 ~ 3月长期冰
雪天气影响 ,露天栽培环境出现叶片冻害 ,但在外阳台遮雨
环境下 ,生长正常。每年开花 300 d以上 ,即使在寒冷的冬
天 ,也可见有少量花开 ,花蕾满枝。
表 1 1986~ 2003年 0℃以下低温出现情况
Table1 Thelowtemperature(≤0℃)situationfrom1986to2003
时间段
Timesegment
累计天数∥d
Cumulationdays
最低温度∥℃
Lowesttemperature
最低温出现时间(年-月-日)
Lowesttemperatureappearingtime
最长持续时间∥d
Longestduration
-2℃以下低温∥d
Lowtemperatureunder-2℃
1986~ 1990 41 -2.5 1989-01-30 5 1
1991~ 1995 56 -3.2 1991-12-28 11 12
1996~ 2000 66 -3.5 1999-12-25 9 14
2000~ 2003 22 -2.3 2001-12-23 6 2
注:资料由 57447站点提供。
Note:Thedataisfrom57447station.
2.2 生物学特征
2.2.1 根 。圆柱形 ,不定根初生生长后不久 ,产生分支 ,出
现侧根 ,侧根上又依次长出各级侧根 ,不断形成与母根同样
结构的侧根 ,使根系在适宜条件下不断向新土壤中扩展分
布 ,扩大吸收面积 ,加强了固着 、支持 、输导等能力 ,也是纹瓣
悬铃花在适宜条件下生长较快的基础。在良好的盆栽环境
中 ,根系的体积约占土壤总体积的 5%以上。
2.2.2 茎 。自然生长的纹瓣悬铃花株高 5 ~ 6 m,茎为圆柱
形 ,单轴分枝 ,形成长枝 ,表皮有纵向网状浅裂纹;幼茎绿色 ,
髓部较大 ,在半木质化幼茎横切面中约占 40% ~ 45%,随着
树龄增加逐渐变成黄竭色 ,髓部变小 ,皮孔清晰可见;无性繁
殖植株茎起源于母本叶腋的芽 ,生长发育中顶端优势十分明
显 ,自然生长中增高特快 ,增粗缓慢;节不明显 ,仅在叶柄着
生处略有突起 ,节间 2 ~12cm;每节着生 1片单叶 ,叶腋具有
枝芽和花芽各 1个 ,具芽鳞 ,分别发育成长枝和花;幼茎及一
年生枝条上具蜡粉 ,茎具星状毛及短柔毛 ,幼嫩枝条顶端短
柔毛密集;茎皮具长纤维 ,易弯曲;枝条常因重力作用平展略
下垂 ,在摘除顶芽的处理后 ,会不断产生侧枝 ,依次长出各级
侧枝。同样处理后 ,不断向外围空间发展 ,形成理想的树冠 ,
可防止雨雪天积水倒伏。
2.2.3 叶。叶片近卵圆形 ,单叶互生 ,较大 ,基部心形 ,先端
尾尖;边缘有钝锯齿 ,长 21 cm,宽 24 cm,掌状五裂 ,网状叶
脉 ,主脉 7条;叶柄长 5 ~ 18 cm,叶柄及主脉上有星状短柔
毛;托叶 1对 ,条形 ,长约 5 ~ 7 mm,后脱落 。
2.2.4 花。花两性 、单生叶腋 ,完全花 ,下垂 ,钟形;花冠覆
瓦状 ,倒卵形 ,略左旋 ,黄色 ,长 5 cm,直径 2.5 ~ 3.0cm;花梗
细 ,长 8 ~ 19 cm,距花托 5 mm处有节;萼片 5,深裂 ,下部联
合成筒状 ,各片有主脉 1条;花瓣 5,匙状内凹 ,黄色 ,具紫红
色纹脉;雌雄蕊群超出花冠 5 ~ 7 mm;单体雄蕊 ,多数 ,着生
于管状雄蕊柱上方 ,花药肾形 ,花粉粒刺球形 ,雄配子体发育
正常 ,花粉粒在自然环境中可正常萌发;雌蕊群为复雌蕊 ,具
有 9 ~ 12个花柱 ,柱头头状 ,通过管状雄蕊柱内与子房连接 ,
由 9 ~ 12个心皮构成;子房上位 ,中轴胎座 ,子房室 9 ~ 12个 ,
每室有胚珠 7 ~ 9个 ,倒生胚珠 ,花柱数目与子房室数目一
致 ,有瘤状突起;雄配子发育正常 ,由于雌配子发育异常 ,导
致种子败育 ,与章宇等 [ 5]报道的结果基本一致。
2.3 不同基质 、扦插季节和栽培条件对扦插效果的影响
2.3.1 不同基质和扦插季节对扦插效果的影响。由表 2可
见 ,纹瓣悬铃花扦插生根容易 ,成活率高 ,一般生长季节不受
影响。夏季由于高温高湿 ,在自然条件下可受到多种病菌的
表 2 不同基质和扦插季节对纹瓣悬铃花扦插效果的影响
Table2 EffectsofdiferentmatrixandseasonsonthecuttageofAbutionstriatumDickson
处理Treatments 基质 Matrix
04-20
插穗数∥枝Cutingsnumber
成活率∥%Survivalrate
成功率∥%Succesrate
06-20
插穗数∥枝Cutingsnumber
成活率∥%Survivalrate
成功率∥%Successrate
09-10
插穗数∥枝Cutingsnumber
成活率∥%Survivalrate
成功率∥%Successrate
苗床Nurserybed河沙 Riversand 700 99.5 90 400 95.5 10 2 000 99.3 90
花盆Flowerpot 森林腐质土 50 100 100 50 100 90 50 100 100
Foresthumussoil
注:①成活率指扦插 30d时统计分析数据;②成功率指 60d时的移栽统计分析数据。
Note:Survivalrateisthestatisticaldataofcuttingfor30days, successrateisthestatisticaldataoftransplantingfor60days.
642137卷 14期 冯国宣 纹瓣悬铃花的生物学特性与生态适应性研究
侵害 ,而导致幼苗死亡 。对扦插苗动态发育过程的观察发
现 ,苗床病害主要是白绢病和青枯病(细菌性病害),导致由
“窝状 ”到整床 90%幼苗死亡。死亡植株霉烂 ,白绢病菌丝
和菌核清晰可见 ,在盆栽和苗圃移栽后也有零星危害。主要
虫害为跳甲 ,危害部位集中在叶片上 ,出现大面积蚕食空洞 。
采用 40%毒杀死蜱乳油对水喷雾 ,可产生良好效果。
2.3.2 不同栽培条件对扦插苗生长的影响 。表 3表明 ,较
高管理水平下 ,纹瓣悬铃花生长发育较快 ,扦插后经一个生
长季可达到较好的景观效果。反之 ,肥力低下的土壤环境
中 ,正常生长发育受阻。
表 3 不同栽培条件对春插纹瓣悬铃花优势单株生长的影响
Table3 EffectsofdifferentplantingconditionsonthepreponderantsaplingsgrowthofcuttageinspringofAbutionstriatumDickson
土壤环境Soilenvironments 基质 Matrix
06-20
株高∥mPlantheight
分枝数∥枝Branchnumber
开花∥朵Flowering
08-20
株高∥mPlantheight
分枝数∥枝Branchnumber
开花∥朵Flowering
10-20
株高∥mPlantheight
分枝数∥枝Branchnumber
开花∥朵Flowering
花盆Flowerpot 腐质土Foresthumussoil 0.82 15 1 1.85 45 18 2.30 122 47
苗圃Nurserybed 菜园土Vegetablesoil 0.25 2 0 0.72 8 2 1.10 32 8
填埋土Landfilsoil瘦土Leansoil 0.10 0 0 0.20 3 0 0.25 4 0
注:①花盆栽培为最佳生长潜力试验,适时浇水 ,每 20d施复合肥 1次;②苗圃栽培为普通栽培试验 ,常规管理;③瘦土栽培为自然生长试验 ,不进
行任何管理,土壤为基本建设回填土。定植时间均为 4月 20日。
Note:Flowerpotplantingisoptimumgrowthpotentialtest,timelywatering,applyingcompoundfertilizeronetimeevery20days;nurserybedplantingiscommon
plantingtest, normalymanaging;leansoilplantingisnaturalgrowthtest, nomanagement, soilislandfilsoilofbasicbuildingrecyclingsoil, fieldplant-
ingmeandateis20th, April.
3 结论与讨论
(1)扦插繁殖季节。以春秋为佳 。插穗以半木质枝条为
宜 ,及时管理 ,并注意光照控制。插后 15 d内可采用双层遮
阳网 , 15 ~ 30 d内采用单层遮阳网 ,移栽前 10 ~ 15 d应炼苗 。
沙床扦插 45d后应及时移栽 。
(2)栽培条件与技术 。环境条件以阳光充足 ,排水良好 ,
土层深厚肥沃为宜;株高及枝长 50 cm左右 ,应及时摘除顶
芽 ,促进侧枝生长 ,由于叶片较大而多 ,茎 、枝增粗较慢 ,往往
雨雪天因重力作用而下垂 、倾倒 ,应对树干加设支撑桩 ,并进
行捆绑固定;生长季节每 20 d左右施复合肥 1次 ,干旱天气
及时补充水分 ,促进快速生长与早开花 、多开花;苗期应及时
加强病虫害防治;盆栽应控制高度在 40~ 60cm。控制方法:
可用多效唑晴天喷雾 ,每 2个月 1次 , 1年 2 ~ 3次。
(3)研究表明 ,纹瓣悬铃花雄配子体发育正常 ,形成正常
花粉 ,花粉粒可正常萌发 ,自然环境可见萌发的花粉管。但
雌配子体发育异常 ,大多数胚珠从起始到花成熟凋谢过程
中 ,仅停留在胚珠形成阶段 ,未形成大孢子及胚囊 ,仅有少数
胚珠形成多数胞原细胞及单核和双核胚囊 ,至花成熟未发现
八核胚囊。引起败育的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 [ 5-6] 。
参考文献
[ 1] 中科院植物研究所.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二册)[M].北京:科学出版
社 , 1972:813.
[ 2] 付书遐.湖北植物志(3)[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8:61.[ 3] 范怀忠.植物病理学 [ M].北京:农业出版社 , 1980:221, 248.
[ 4] 恩施州气象局.1986~ 2003、2008年气象资料(57447站)[Z].1986-
2003, 2008.
[ 5] 章宁,苏明华,林清洪,等.垂花悬铃花雌雄配子体发育研究 [ J] .亚热
带植物科学 , 2006, 35(1):25-28.
[ 6] 梁春莉 ,刘孟军,赵锦.植物种子败育研究进展 [ J].分子植物育种,
2005, 3(1):117-122.
(上接第 6352页)
[ 2] NAKAMICHIN, MURAKAMI-KOJIMAM, SATOE, etal.Compilation
andcharacterizationofanovelWNKfamilyofproteinkinasesinArabiodp-
sisthalianawithreferencetocircadianrhythms[J].BiosciBiotechnolBio-
chem, 2002, 66, 2429-2436.
[ 3] GAMBAG.RoleofWNKkinasesinregulatingtubularsaltandpotassium
transportandinthedevelopmentofhypertension[ J].AmJPhysiolRenal
Physiol, 2005, 288:245-252.
[ 4] MURAKAMI-KOJIMAM,NAKAMICHIN, YAMASHINOT,etal.TheAP-
RR3componentoftheclock-associatedAPRRI/TOCIquintetisphospho-rylatedbyaNovelproteinkinasebelongingtotheWNKfamily, thegene
forwhichisalsoTranscirbedrhythmicalyinArabidopsisthaliana[ J] .
PlantCelPhysiol, 2002, 43:675-683.
[ 5] HONG-HERMESDORFA, BRUXA, GRUBERA, etal.WNKkinase
bindsandphosphorylatesV-ATPasesubunitC[ J].FEBSLeters, 2006,
580:932-939.
[ 6] MARRISONJL, SCHUNMANNPHD, OUGHAMHJ, etal.Subcelularvisualizationofgenetranscriptsencodingkeyproteinsofthechlorophyl
accumulationprocesIdevelopingchloroplasts[ J].PlantPhysiol, 1996,
110:1089-1096.
[ 7] CHENGJC, SEELEYKA,GOUPILP, etal.ExpressionofDC8isassoci-
atedwith,butnotdependentonembryogenesis[ J].PlantMolBiol, 1996,
31:127-141.
[ 8] 王小兰.水稻抗褐飞虱基因表达调控的分析和抗虫相关 cDNA的克隆
[ D].武汉:武汉大学 , 2003.
[ 9] SHIGEMIS,SHINPEIK, HIDEHARUS, etal.Themitogenactivatedpro-
teinkinasesWIPKandSIPKregulatethelevelsofjasmonicandsalicylicacidsinwoundedtobaccoplants[ J].ThePlantJ, 2007, 49:899-909.
6422 安徽农业科学 200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