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四翅滨藜在延安引种的初步研究



全 文 :陕西林业科技 2008 ,(2):71 ~ 72
Shaanxi Fo res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四翅滨藜在延安引种的初步研究
曹延武1 , 2 ,彭少兵1
(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 , 陕西 杨凌 , 712100;2.延安市宝塔区南泥湾林场 ,陕西 延安 , 716200)
摘 要:四翅滨藜(Atrip le x canescens)为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典型植物 ,具有耐干旱 、贫瘠 、耐盐碱 、速生 、
牲口适口性好的优良特性 ,引入到延安以后成活率和保存率均较高 ,而且生长良好 , 基本适应当地环境。
关键词:四翅滨藜;引种;延安
中图分类号:S72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2117(2008)02-0071-02
Preliminary Study on Atriplex canescens Introduction in Yanan
CAO Yan-wu1 , PENG Shao-bing 2
(1.College o f Forestry , Northwest A &F University , Yangling Shaanx i 712100;
2.Yanan Nanniwan Forest Farm , Yanan , 716200)
Abstract:A triplex canescens is the typical plant in arid and sub-a rid region.It i s drought resistant ,
impoverishment-to lerant and salt -alkaline tolerant and has at t ribute of fast-grow ing and dainty to
domestic animals.T he survival rate and preserving ratio are higher.
Key words:A triplex canescens;introduct ion;Yanan
  四翅滨藜 (Atrip lex canescens)是美国科罗
拉多州州立大学农业试验站 、农业部林业局山际
林业和牧场试验站 、水土保持局等单位选育出的
改良品种 ,有“奇迹树” 、“生物脱盐器”的美称 ,已
被广泛用于牧场改良和水土保持 ,具有耐干旱 、贫
瘠 、耐盐碱 、速生 、牲口适口性好的优良特性[ 1-4] 。
20 世纪 90 年代后 , 我国的青海 、新疆 、宁夏等地
先后引进四翅滨藜 ,通过试验表明 ,发展潜力很
大[ 5-7] 。2006年我们从青海乐都进行引种栽培
试验 ,现将结果初报如下 。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地概况
试验地位于延安市宝塔区南泥湾林场境内 ,
面积 3.9 hm2 。试验地分阴坡(坡度 20°和阳坡
(坡度 22°),该地区属半湿润气候向半干旱气候
过渡的交接区 ,年均降水量 450 ~ 550 mm ,年平
均气温 6 ~ 8 ℃, ≥0 ℃的活动积温为 3 100 ~
3 300 ℃,无霜期 147 d , 土壤主要有黄绵土和
褐土 。
1.2 实验材料
采用 1 年生的实生裸根苗。苗高 10 ~ 25
cm ,地径 0.3 ~ 0.5 cm 。
1.3 栽植方式
2005年 11月中旬进行整地 ,整地规格为株 、
行距 1 m×2 m ,穴径为 40 cm ×40 cm ×40 cm 。
2006年 4月栽植 ,栽植时用生根粉蘸浆 ,栽后埋
土踩实。
2006年 6月进行成活率(成活数/调查数)调
查 ,2006年 12月进行保存(保存数/调查数)及生
* 收稿日期:2008-03-21
基金项目:农业部引进国际先进农业科学技术计划(948 计划)项目(20032Z99)。
作者简介:曹延武(1971—),男 ,陕西延安人 ,助理工程师 ,主要从事林业工作。
长情况调查(株高和冠幅), 2007年 12 月进行生
长情况调查(株高和冠幅), 2006 年 6 月至 2007
年 12月选取一定数量的苗木作为标准样株 ,然后
定株定期对其形态特征 、物候期等进行系统观测
记载 。
2 试验结果分析
2.1 四翅滨藜的形态特征和生物特征
四翅滨滨藜为常绿或准常绿灌木 ,高 1 ~ 2
m ,枝密集 , 干灰黄色 ,嫩枝灰绿色 。叶条形 ,互
生 ,全缘 ,长为 1.5 ~ 6.8 cm ,宽 0.26 ~ 0.8 cm ,青
绿色 ,叶背面覆有银灰色糠秕物。
四翅滨藜的种子属于自由授粉 ,本试验用的
播种苗 ,子代分化明显 ,形成各种不同的形态类
型。从枝干上可分为直立型 、匍匐型;枝干颜色有
灰色 、黑色和白灰色;嫩枝有微红色和灰绿色 ,变
异显著 ,这些变异类型为选择育种提供了充分的
原始材料 。
2.2 成活率及生长情况
表 1 成活率及生长量调查
项目 成活率/ % 保存率/ % 2006 年 2007 年株高/ cm 冠幅/ cm 株高/cm 冠幅/ cm
阳坡 90 88 48 65 95 102
阴坡 93 90 53 72 98 103
  从表 1可以看出:四翅滨藜在试验地造林成
成活率和保存率均较高 ,阴坡的成活率和保存率
(93%、90%)高于阳坡(90%、88%),这与定植后
当地的出现的干旱天气有关 ,从生长的情况看 2
年生株高和冠幅都接近 1 m ,与当地的其他植物
比较 ,生长较快 ,也没发现病虫危害 。四翅滨藜在
试验地 4月上旬开始萌发新芽 , 4月中旬展叶 ,可
以看出 ,四翅滨藜能基本适应当地的环境。
3 结论
四翅滨藜为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典型植物 ,适
应性强 ,耐旱 、耐盐碱 ,既是垦荒 、退化牧场改良 、
恢复工矿区的废墟地带 、道路两旁 、含盐量高的荒
漠地带植被 、水土保持的先锋树种 ,亦是优良的饲
料植物。引入到本地以后成活率和保存率均较
高 ,而且生长良好 ,基本适应当地环境 ,以期为当
地的生态环境建设发挥重要作用。从试验可以看
出在苗期四翅滨藜生长较快 ,因此要在其生长期
加强水肥管理 ,以满足生长需要。试验中植株分
化明显以后要注意做好选育工作 ,以期选育出对
当地适应性强的品种 。
参 考 文 献:
[ 1]  徐秀梅 ,张新华 ,王汉杰.四翅滨藜抗旱生理特性研究[ J] .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 , 28(5):54-58.
[ 2]  李跃进 ,崔素英 ,郝朝晖 , 等.常绿饲料灌木树种—四翅滨
藜[ J] .中国林副特产 , 2002 ,(4):30-31.
[ 3]  郑淑霞 ,王占林.四翅滨藜的表现性状及其在青海省的发
展潜力[ J] .陕西林业科技 , 1999 ,(3):10-13.
[ 4]  彭少兵 ,王得祥.用正交设计优化四翅滨藜的育苗方法[ J] .
西北林学院学报 , 2007 , 22(2):85-87.
[ 5]  王存桂.四翅滨藜推广现状和发展建议[ J] .甘肃科技 ,
2002 ,(7):97.
[ 6]  李梅.征服沙尘暴的神奇植物—美国滨藜[ J] .农业环境与
发展 , 2002 ,(4):19.
[ 7]  李楠.四翅滨藜嫩枝扦插试验[ J] .林业科技开发 , 2002 ,
(6):32-33.
·72· 陕 西 林 业 科 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