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收稿日期:2010-07-25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苦荞 SSR引物开发、遗传连锁图谱构建及品种资源分析(项目编号:30771310);四川省麦类作物育种攻关项目(2006
yzgg-3);四川省教育厅育种专项基金:高产优质苦荞新品种选育(2006LD010)。
作者简介:张 茜(1990-),女 ,四川巴中县人 ,西昌学院农业科学院农学专业在读本科生。
通讯作者:王安虎(1972-),男 ,副教授 ,主要从事作物遗传育种学的教学与科研;E-mail:wangyy666888@yahoo.com.cn。
不同锌浓度浸种和种植密度对苦荞生物学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张 茜 , 王安虎 , 杨继勇
(西昌学院 , 四川 西昌 615013)
摘要:目的:探索苦荞种植密度和锌浸种浓度的最佳组合 , 为优化栽培技术与提高苦荞产量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西荞
二号为材料 ,通过完全随机区组设计 , 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和硫酸锌浓度对苦荞生物学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 试验数据使用
Excle软件进行统计和方差分析(SSR法)。结果:(1)株高和叶片数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加 ,一级分枝数随密度的增加而
减少 ,叶面积在 120万 ~ 180万株 /hm2范围内 , 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大 , 超过此范围则减小;当锌浓度在 0 ~ 0.4%范围时 ,
苦荞株高 、叶片数 、叶面积 、一级分枝数以及产量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加 ,随锌浓度继续增大而呈下降趋势。 (2)不同密度
和浓度对西荞二号的产量有极显著影响。产量随密度的增加呈低 -高 -低变化趋势 , 当密度大于 180万株 /hm2时产量
下降;产量随浓度的增加也呈低 -高 -低变化趋势 ,当浓度大于 0.4%时产量下降。结论:各组合处理对苦荞生长性状
和产量均具有影响 ,从苦荞长势和产量角度考虑 ,西荞二号的最佳处理组合为密度 180万株 /hm2 ,锌浸种浓度 0.4%。
关键词: 苦荞;密度;锌;生物学性状;产量
中图分类号: S5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101-4705(2010)11-0009-05
EfectofDiferentZincConcentrationandDensityonBiologicalCharacteristics
andYieldofTartaryBuckwheat
ZHANGQian, WANGAn-hu, YANGJi-yong
(XichangColege, XichangSichuan615013,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explorethebestcombinationoftartarybuckwheatwhichplantdensityandzincsoa-
kingconcentration, andprovideatheoreticalreference.tooptimizecultivationtechniquesandimproveyield.
[ Method] XiQiaoIIasthestudiedmaterial, tostudytheefectofdiferentZincconcentrationanddensityof
buckwheatonthebiologicalcharacteristicsandyieldthroughrandomizedcompleteblockdesign.Experimental
datawereanalysedbythesoftwareExclestatisticsandanalysisofvariance(SSRmethod).[ Results] (1)Plant
heightandleafnumberincreasedwiththedensityincreasing.Theprimarybranchnumberdecreasedwiththe
increaseofthedensity.Leafareaincreasedwiththedensityat1.2 -1.8 milion/hm2 range, andthenre-
duced.Whenthezincconcentrationintherangeof0 to0.4%, tartarybuckwheatplantheight, leafnumber,
leafarea, primarybranchnumberandyieldincreasedwiththeconcentration, andshoweddownwardtrendwith
zincconcentrationscontinuetoincrease.(2)Diferentdensityandconcentrationhadsignificantefectonpro-
ductionofXiqiaoII.Thechangeofyieldanddensityshowedlow-high-lowtrend, andproductiondecreased
whenthedensitywasgreaterthan1.8 milion/hm2.Thechangeofyieldandconcentrationshowedlow-high-
lowtrend, andyielddeclinedwhentheconcentrationwas0.4%.[ Conclusion] Thecombinationtreatment
bothafectedthebiologicalcharacteristicsandyieldoftartarybuckwheat, accordingtotartarybuckwheatgrow-
ingandproductionperspective, thebestcombinationofwestbuckwheatIIwasdensity1.8 milion/hm2 , zinc
soakingconcentration0.4%.
Keywords: tartarybuckwheat;density;zinc;biologicalcharacteristics;yield
·9·
研究报告 张 茜 等:不同锌浓度浸种和种植密度对苦荞生物学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DOI :10.16590/j.cnki.1001-4705.2010.11.047
表 1 各处理不同生育期株高比较(cm2)
处理 苗 期 现 蕾期 开花 结实 期 B1 B2 B3 B4 B1 B2 B3 B4 B1 B2 B3 B4
A1 17.33iH
18.60
hiGH
20.90
efghDEFG
19.90
fghEFGH
37.03
iG
44.53
fghCDE
44.90
fghCDE
41.57
hiEFG
54.80
dE
58.73
dE
60.73
dE
56.00
dE
A2 21.40defgDEFG
22.60
deBCDEF
23.60
bcdBCD
19.43
ghiFGH
42.03
hDEFG
45.20
efghCDE
46.63
defgCDE
37.33
iFG
58.57
dE
59.00
dE
74.93
bcCD
69.17
cD
A3 21.87defgDEFG
25.23
bcABC
25.37
abAB
21.93
defCDEF
43.20
ghDEF
47.80
defBCD
49.75
cdBC
48.10
defBCD
59.03
dE
75.45
bCD
76.93
bCD
57.37
dE
A4 22.87cdeBCDE
25.27
abcAB
25.67
abAB
27.73
aA
49.73
cdeBC
53.20
bcAB
56.77
abA
58.90
aA
74.83
bcCD
77.97
bBC
85.23
aAB
88.43
aA
注:数字后不同大小写字母表示多重比较在 0.01、0.05水平上的差异显著性 ,下表同。
荞麦属蓼科荞麦属 ,主要有甜荞和苦荞两个栽培
种 。苦荞 ,学名鞑靼荞麦 ,是我国独有的古老作物 ,主
要产于我国西南地区 ,其生育期短 ,耐旱耐寒 ,适应性
强 [ 1] 。苦荞是一种独特的食药两用粮食作物 ,具有很
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 ,具有十分广泛的开发利用
前景[ 2] 。
过去由于耕作栽培粗放 ,品种混杂退化严重 ,我国
苦荞麦的产量较低 ,近年来 ,通过改进栽培管理措施
等 ,产量大幅度增加 ,显示了苦荞生产的巨大潜力 ,但
苦荞供应还远远不能满足国内外市场的需要 [ 3] 。所
以本文通过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和微肥锌浸种浓度对苦
荞生长性状和产量的影响规律 ,为改善栽培技术和提
高产量提供参考 。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 料
供试品种为西荞二号 ,由西昌学院高原及亚热带
作物研究所提供 。硫酸锌试剂(分析纯)。
1.2 方 法
1.2.1 试验设计
试验在西昌学院农学实践教育基地进行 ,试验地
地势平坦 ,肥力偏低 ,前作玉米 。试验采用完全随机区
组设计 ,设 A、B两因素 。 A为种植密度:A1为 120万
株 /hm2 , A2为 150万株 /hm2 , A3为 180万株 /hm2 , A4
为 210万株 /hm2。 B为硫酸锌浸种浓度:B1为 ck(蒸
馏水处理), B2为 0.2%, B3为 0.4%, B4为 0.6%。共
16个处理 ,每个处理重复 3次 ,共 48个小区 ,小区面
积为 4m2。采用单行种植 ,每小区行数因密度不同而
不同。试验数据使用 EXCLE软件进行统计 、方差分析
(SSR法)。
1.2.2 播种及管理
选取饱满的苦荞种子浸于不同浓度的硫酸锌溶液
中 ,采用蒸馏水做对照 , 24h后捞出晾干播种 。在苗
期 、现蕾期 、开花结实期观察记载株高 、一级分枝 、叶片
数 、叶面积大小 ,成熟期测定小区产量 。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锌浓度与密度对苦荞生物学性状的影响
2.1.1 不同锌浓度与密度对株高的影响
试验结果表明 ,在不同处理下苦荞各生育期株高
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 ,说明各处理对苦荞株高具
有极显著影响 ,多重比较结果见表 1。
由表 1可知 ,在苗期 、现蕾期和开花结实期 ,苦荞
株高在同一浓度的各水平组合中 ,随着密度的增加而
增加 ,以 A4水平最高。在同一密度的各水平组合中 ,
在 0 ~ 0.4%范围内 ,株高随着浓度的增大而增大 ,以
B3水平最高 ,当浓度大于 0.4%时表现抑制作用 ,株高
呈下降趋势 。苗期 、现蕾期 、开花结实期的密度与浓度
互作效应均极显著 ,且均以 A4B4处理的株高最高 ,
A1B1处理的株高最低。苗期以 A4B4处理的株高最
高 ,为 27.73cm,比 A1B1处理高出 60.01%;在 A4水
平下 , A4B1、A4B2 、A4B3处理与 A1B1处理的株高有极
显著差异 , 比 A1B1 处理高出 31.97%、 45.82%、
48.12%;在 B3水平下 , A1B3、A2B3、A3B3、A4B3处理与
A1B1处理的株高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 , 分别比
A1B1处理高出 20.60%、36.18%、46.39%、48.12%。
现蕾期 A4B4处理的株高为 58.90cm,比 A1B1处理高
出 37.13%。在 A4水平下 , A4B1 、A4B2、A4B3 处理与
A1B1处理的株高差异极显著 , 比 A1B1 处理高出
34.30%、43.67%、53.31%;在 B3水平下 , A1B3 、A2B3、
A3B3 、A4B3 处理的株高分别极显著高于 A1B1处理
21.25%、 25.92%、 34.35%、 53.31%。开花结实期
A4B4处理的株高为 88.43cm,比 A1B1高出 61.37%。
在 A4密度水平下 , A4B1 、A4B2 、A4B3处理与 A1B1处理
的株高有极显著差异 , 比 A1B1 处理高出 36.55%、
42.28%、55.53%;在 B3浓度水平下 , A1B3 处理与
A1B1处理的株高间差异不显著 , 仅增加 10.82%,
A2B3 、A3B3 、A4B3处理的株高分别极显著高于 A1B1处
理 36.73%、40.38%、55.53%。
·10·
第 29卷 第 11期 2010年 11月 种 子 (Seed) Vol.29 No.11 Nov. 2010
表 2 各处理不同生育期叶片数比较
处理 苗 期 现 蕾期 开花 结实 期 B1 B2 B3 B4 B1 B2 B3 B4 B1 B2 B3 B4
A1 9.8hG
10.93
efghDEFG
11.87
defCDEF
9.9
hG
18.53
hI
20.87
fgG
21.67
fgEFG
19.03
hHI
26.13
hF
27.37
ghEF
31.1
deCD
30.33
efCDE
A2 9.97ghFG
11.9
defCDE
12.5
cdBCDE
12.33
cdeCDE
20.63
gGH
21.57
fgFG
24.87
bcBC
21.53
fgFG
28.47
fgDEF
29.47
efgDE
32.77
dC
29.57
efgDE
A3 10.77fghEFG
12.7
cdBCD
13.67
bcBC
13.47
bcBC
22.03
efDEFG
24.5
bcdBC
25.00
bAB
23.4
dBCDE
28.77
fgDEF
44.77
bA
46.43
abA
30.57
defCD
A4 11.4defgDEFG
13.73
bcBC
15.73
aA
14.33
abAB
23.33
deCDEF
25.03
bBC
26.97
aA
23.57
cdBCD
36.5
cB
45.3
bA
47.71
aA
30.53
defCD
表 3 各处理不同生育期叶面积比较(cm2)
处理 苗 期 现 蕾期 开花 结实 B1 B2 B3 B4 B1 B2 B3 B4 B1 B2 B3 B4
A1 10.84fH
11.18
fH
11.98
efEFGH
11.47
efFGH
13.94
hH
14.59
hH
19.21
deEF
17.86
efEFG
14.71
hK
15.70
hJK
19.67
fgGHI
18.55
gHI
A2 11.27fGH
11.47
fFGH
13.30
deDEFG
12.09
defEFGH
15.7
ghGH
20.21
cdDE
21.76
cCD
18.6
defEF
18.07
gIJ
21.27
fFG
26.70
cBCD
20.90
fGH
A3 15.03bcCD
18.87
aA
19.42
aA
15.75
bBC
18.8
defEF
23.7
bBC
27.41
aA
24.82
bB
23.85
eEF
29.07
abAB
30.75
aA
26.22
cdCDE
A4 13.40deDEF
15.15
bCD
17.24
bB
13.59
cdDE
17.22
fgFG
23.49
bcBC
24.96
bB
17.59
efFG
24.47
deDE
26.83
cBCD
27.21
bcBC
26.15
cdCDE
2.1.2 不同锌浓度与密度对叶片数的影响
试验数据经 F测验表明 ,在苦荞生育期中各处理
对其叶片数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在苗期有显著影响 ,在
现蕾期和开花结实期中影响极显著 ,多重比较结果见
表 2。
由表 2可知 ,在苗期 、现蕾期和开花结实期 ,苦荞
叶片数在同一浓度的各水平组合中 ,随着密度的增加
而增加 ,以 A4水平最高;在同一密度的各水平组合中 ,
叶片数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呈现低 -高 -低的变化趋
势 ,以 B3水平最多 ,当浓度大于 0.4%时呈下降趋势。
苗期 、现蕾期 、开花结实期的密度与浓度互作对叶片数
影响均显著 , 以 A4B3处理叶片数最多 , A1B1处理最
少 。苗期以 A4B3处理的叶片数最多 ,比 A1B1处理高
60.51%。在 A4水平下 , A4B1处理与 A1B1处理的叶
片数无显著性差异 , A4B2 、A4B4处理与 A1B1处理的叶
片数差异极显著 , 分别高出 A1B1 处理 40.10%、
46.22%;在 B3水平下 , A1B3、A2B3 、A3B3处理的叶片
数分别极显著高出 A1B1 处理叶片数 21.12%、
27.55%、39.49%。现蕾期以 A4B3 处理的叶片数最
多 ,比 A1B1高出 45.55%。在 A4水平下 , A4B1 、A4B2 、
A4B4处理与 A1B1处理的叶片数均有极显著差异 ,分
别高出 A1B1处理 25.90%、35.08%、27.20%;在 B3
水平下 , A1B3 、A2B3、A3B3处理与 A1B1处理的叶片数
也存在极显著差异 ,分别比 A1B1处理增加 16.95%、
34.21%、34.92%。开花结实期以 A4B3处理的叶片数
最多 ,为 47.71,比 A1B1处理高出 82.59%。在 A4水
平下 , A4B1、A4B2 、A4B4处理与 A1B1处理存在极显著
差异 ,其叶片叶绿素含量分别比 A1B1处理高39.69%、
73.36%、16.84%;在 B3水平下 , A1B3、A2B3 、A3B3处
理的叶片数极显著分别高于 A1B1 处理 19.02%、
25.41%、77.69%。
2.1.3 不同锌浓度与密度对叶面积的影响
试验数据经 F测验表明 ,各处理对苦荞苗期 、现
蕾期 、开花结实期叶面积的影响显著 ,多重比较结果见
表 3。
由表 3可知 ,在苗期 、现蕾期和开花结实期 ,同一
浓度的各水平组合中 ,叶面积在一定密度范围内 ,随密
度的增加而增加 ,当密度大于 180万株 /hm2时 ,株间
竞争加剧 ,导致叶面积减小。在同一密度的各水平组
合中 ,一定浓度范围内 ,叶面积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加 ,
当浓度大于 0.4%时产生抑制作用 ,叶面积呈下降趋
势 。苗期 、现蕾期和开花结实期的密度与浓度的互作
对叶面积影响显著 ,以 A3B3处理叶面积最大 , A1B1处
理最小 。苗期以 A3B3处理的叶面积最大 ,为 19.42
cm2 ,比 A1B1处理高出 79.15%。在 A3水平下 , A3B1 、
A3B2 、A3B4处理与 A1B1处理的叶面积差异极显著 ,分
别比 A1B1高出 38.65%、74.08%、45.30%;在 B3水
平下 , A1B3处理与 A1B1处理的叶面积间差异不显著 ,
·11·
研究报告 张 茜 等:不同锌浓度浸种和种植密度对苦荞生物学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表 4 各处理不同生育期一级分枝数比较
处理 苗 期 现 蕾期 开 花结 实 B1 B2 B3 B4 B1 B2 B3 B4 B1 B2 B3 B4
A1 3.70eCD
4.37
abA
4.57
aA
3.47
efDEF
4.67
cdefgBCD
5.63
aA
5.70
aA
4.73
cdeBCD
5.43
bcdeABCDE
5.80
aA
5.83
aA
5.50
abcdeABCD
A2 3.50eDE
3.97
cBC
4.3b
AB
4.27
bAB
4.6
defgCD
5.50
aA
5.47
aA
5.03
bB
5.17
efDE
5.57
abcdABCD
5.73
abAB
5.23
defCDE
A3 3.17gEFG
3.23
fgEFG
3.67
eCD
3.50
eDE
4.47
fgD
4.53
efgCD
4.87
bcBC
4.70
cdefBCD
5.03
fEG
5.37
cdefBCDE
5.63
abcABC
5.17
efDE
A4 3.03gG
3.13
gFG
3.50
eDE
3.07
gG
4.40
gD
4.43
gD
4.83
bcdBC
4.60
defgCD
4.43
gH
4.70
gGH
5.23
defCDE
5.23
defCDE
表 5 各处理对产量的影响比较(kg/hm2)
密度(万株 /hm2) 锌浓 度 (%) B1 B2 B3 B4
A1 855.606 0gG 880.363 2gG 1019.449 6fEF 919.4492gFG
A2 1 068.041 5efDE 1322.803 0dC 1344.778 0cdC 1 163.2112eD
A
3 1 380.127 0cdC 1610.557 8bB 1802.537 4aA 1 563.7321bB
A4 1 374.517 8cdC 1606.706 5bB 1783.520 3aA 143 3.4012cC
A2B3 、A4B3处理与 A1B1处理的叶面积间存在极显著
差异 ,分别比 A1B1处理高出 22.69%、59.04%。现蕾
期以 A3B3 处理的叶面积最大 , 比 A1B1 处理高出
96.63%。在 A3 水平下 , A3B1 、 A3B2、 A3B4 处理与
A1B1处理的叶面积差异极显著 ,分别比 A1B1高出
34.86%、70.01%、78.05%;在 B3水平下 , A1B3 、A2B3、
A4B3处理与 A1B1 处理的叶面积间也存在极显著差
异 , 分 别比 A1B1 处理 高出 37.80%、 56.10%、
79.05%。开花结实期时 A3B3处理的叶面积最大 ,为
30.75cm2 ,是 A1B1处理叶面积的 2倍 。在 A3 水平
下 , A3B1 、A3B2 、A3B4处理与 A1B1处理的叶面积差异
极显著 , 分别 比 A1B1 高出 62.13%、 56.83%、
78.25%;在 B3水平下 , A1B3 、A2B3、A4B3处理与 A1B1
处理的叶面积间也存在极显著差异 ,分别比 A1B1处
理高出 33.72%、81.51%、84.98%。
2.1.4 不同锌浓度与密度对一级分枝数的影响
试验数据经 F测验表明 ,在苦荞生育期中各处理
对其一级分枝有极显著影响。多重比较见表 4。
由表 4可知 ,在苗期 、现蕾期和开花结实期 ,一级
分枝数在同一浓度的各水平组合中 ,随着密度的增加
而减少 ,以 A4水平最少 , A1水平最多 ,密度的增加使
株间距减小 ,个体竞争加剧导致分枝受抑制。在同一
密度的各水平组合中 ,在一定浓度范围内 ,一级分枝数
随浓度增加而增加 ,当浓度大于 0.4%时产生抑制作
用呈下降趋势。在苗期 、现蕾期和开花结实期 ,密度和
浓度互作对一级分枝数影响显著 ,以 A1B3处理最多 ,
A4B1处理最少 。苗期以 A1B3处理一级分枝数最多 ,
为 4.57个 , 比 A4B1处理增加 50.83%。在 A1 水平
下 , A1B1 、A1B2 、A1B4处理与 A4B1处理的一级分枝数
差异极显著 , 分别比 A4B1 处理增加 22.11%、
44.22%、14.52%;在 B3水平下 , A2B3、A3B3 、A4B3处
理的一级分枝数分别极显著高出 A4B1处理 41.91%、
21.12%、15.51%。现蕾期以 A1B3处理一级分枝数最
多 ,为 5.70个 ,比 A4B1处理增加 29.55%。在 A1水
平下 ,仅 A1B2、A1B3处理与 A4B1处理存在差异 ,且达
到极显著水平 , 分别比 A4B1 处理增加 27.95%、
29.55%, A1B1、A1B4处理与 A4B1处理的一级分枝数
无显著性差异;在 B3水平下 , A2B3 、A3B3 、A4B3处理的
一级分枝数分别极显著高出 A4B1 处理 24.32%、
10.68%、9.77%。开花结实期以 A1B3处理一级分枝
数最多 ,为 5.83个 ,比 A4B1处理增加 31.60%。在 A1
水平下 , A1B1 、A1B2、A1B4处理与 A4B1处理的一级分
枝数差异极显著 ,分别比 A4B1 处理增加 22.57%、
30.93%、24.15%;在 B3水平下 , A2B3、A3B3 、A4B3处
理的一级分枝数与 A4B1处理也存在极显著差异 ,分
别比 A4B1处理高出 29.35%、27.09%、18.06%。
2.2 不同锌浓度与密度对产量的影响
数据经 F测验表明 ,密度 、浓度对产量有极显著
影响 ,密度和浓度互作也存在极显著差异。多重比较
见表 5。
由表 5可知 , A3B3 的产量最高 ,为 1 802.537 4
kg/hm2 , 比其他 各水 平组合 提高 了 1.06% ~
110.67%,除与 A4B3处理差异不显著外 ,极显著高于
其他处理。 A1B1的产量最低 ,仅为 8 556 060kg/hm2。
相同浓度水平下 ,当密度在 120 ~ 180万株 /hm2范围
时 ,产量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加 ,超过此限后 ,产量呈下
·12·
第 29卷 第 11期 2010年 11月 种 子 (Seed) Vol.29 No.11 Nov. 2010
降趋势 ,以密度为 180万株 /hm2时产量最高;相同密
度水平下 ,在一定浓度范围内 ,产量随着 ZnSO4浓度
的增大而增加 ,但当浓度大于 0.4%时 ,产量呈下降趋
势 。密度和浓度互作效应显著 ,以 A3B3处理的产量
最高 , A1B1 处理最低。在 A3 水平下 , A3B1、A3B2 、
A3B4处理与 A1B1处理产量差异极显著 ,分别比 A1B1
处理增产 61.30%、88.24%、82.76%;在 B3水平下 ,
A1B3 、A2B3 、A4B3处理的产量分别极显著高于 A1B1处
理 27.42%、31.72%、25.27%;另外 , A4B1、A1B4处理
与 A1B1处理的产量间无显著性差异 , A4B4处理的产
量极显著高出 A1B1处理 24.19%。
3 讨 论
研究结果表明:播种密度和锌浸种浓度对苦荞的
生物学性状和产量有显著影响 。株高和叶片数随密度
的增加而增加 ,一级分枝数随密度的增加而减少 ,同时
叶面积和产量在 120万 ~ 180万株 /hm2范围内 ,随密
度的增加而增大 ,超过此范围则减小 ,这与万丽英[ 4]
报道的不同密度对苦荞的影响基本一致。主要是因为
密度增加 ,使植株群体加大 ,株间郁闭缺光 ,茎秆细胞
生长素含量多 ,伸长速率加快 ,以获取更多的阳光 ,即
“避阴反应 ”。另外 ,植株群体过密会影响通风透光 ,
中下部叶片因光照不足影响光合 ,从而导致产量下降。
所以合理的种植密度有利于苦荞生长和产量的提高 。
当锌浓度在 0 ~ 0.4%范围时 ,苦荞株高 、叶片数 、
叶面积 、一级分枝数以及产量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加 ,锌
浓度继续增大则呈下降趋势。锌元素有利于苦荞生长
和增产 ,但当锌浓度超过 0.4%时 ,苦荞生长受抑制 ,
主要是因为锌是吲哚和丝氨酸合成色氨酸的色氨酸合
成酶的辅酶 ,而色氨酸是生长素的前体物质 ,所以锌间
接影响生长素的形成 ,从而影响作物的生长发育 [ 5] 。
李芳贤等[ 6]研究发现 ,施锌也可以扩大植物的光合器
官 -叶片的面积而增强光合能力 ,进而提高籽粒干物
质含量 。李强等 [ 7]通过大田试验研究表明 ,缺锌是制
约小麦高产的主要因素之一 ,缺锌条件下增施锌肥可
增产 3.57% ~ 12.35%。但是缺锌和锌过量均明显抑
制地上部生长和干物质积累[ 8] 。
综上所述 ,在一定种植密度和锌浓度范围内 ,苦荞
的生物学性状与产量的变化趋势各异 ,合理密植和适
量锌肥有利于苦荞的生长和增产。从苦荞长势和产量
角度考虑 , 西荞二号的最佳处理组合为密度 180
万株 /hm2 ,锌浸种浓度 0.4%。
参考文献:
[ 1]林汝法.中国荞麦 [ 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 1994.
[ 2]赵钢 , 唐宇.中国荞麦资源及其药用价值 [ J] .中国野生植物
资源 , 2001, 20(2):31-32.
[ 3]赵钢 , 唐宇 ,王安虎.苦荞的成分功能研究与开发应用 [ J] .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 2001, 19(4):297-300.
[ 4]万丽英.高海拔单作区不同密度对苦荞产量与品质影响的
研究 [ D] .硕士论文 ,华中农业大学 , 2007(1).
[ 5]王富芳 , 李路 , 刘尚义.作物必须微量元素及其生理功能
[ J] .作物杂志 , 1994(4):34-36.
[ 6]李芳贤 , 王金林 ,李玉兰 , 等.锌对夏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影
响的研究 [ J] .玉米科学 , 1999(7):72-77.
[ 7]李强.锌对小麦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 J] .土壤肥料 , 2004
(1):16-17.
[ 8]叶立化 , 施木田 ,卓旭升 , 等.锌水平对不同生育期苦瓜若干
生理特性的影响 [ J] .热带作物学报 , 2007, 28(1):19-23.
(上接第 8页)
3.2 太子参种胚的离体诱导培养
对太子参种胚进行离体诱导培养 ,可打破其休眠 ,
促进种胚萌发生长 ,萌发率达 78.3%,首次诱导离体
种胚培养获得完整植株。诱导培养中细胞分裂素和生
长素以适当浓度配合使用 ,可取得到较好的培养效果 ,
能迅速获得大量的种胚苗 。目前对太子参病毒病尚无
特效防治药物 ,因此建立太子参无病毒种苗繁育体系
十分重要。太子参种胚的诱导培养是生产无病毒种苗
的新途径 ,结合作者建立的太子参微块根的诱导形成
及应用技术 [ 7] ,工厂化生产大量无病毒微块根作为原
原种 ,通过无病毒隔离区原种繁育场的进一步扩大繁
殖 ,提供无病毒种参进入大田生产使用 ,从而形成一套
有效的太子参无病毒种苗繁育体系。
参考文献:
[ 1]肖培根 , 李大鹏 ,杨世林.新编中药志(第一卷)[ M]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 2002:191-193.
[ 2]高玮 , 张敬水 , 张建红 , 等.太子参花叶病毒的检测与防治
[ J] .中国病毒学 , 1993, 8(4):390-393.
[ 3]刘清琪 , 陈绳亮 ,陈隶华 , 等.太子参花叶病病原及其防治的
初步研究 [ J] .中药材科技 , 1983(2):11-12.
[ 4]宋荣浩 , 濮祖芹.太子参病毒病的防治途径 [ J] .上海农业学
报 , 1994, 10(4):59-62.
[ 5]温学森 , 赵华英 ,李允尧 , 等.太子参休眠原因初探 [ J] .中草
药 , 2003, 34(8):762-763.
[ 6]叶祖云 ,邓桦 , 菅明霞 , 等.太子参花药发育及精细胞分离
[ J] .分子细胞生物学报 , 2007, 40(6):428-436.
[ 7]叶祖云 , 王雅英 , 田惠桥.太子参试管微块根形成及其应用
初探 [ J] .植物生理学通讯 , 2009, 45(3):263-266.
[ 8]秦民坚 , 余永邦 ,余国奠 , 等.太子参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 J] .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 2003, 22(1):25-26.
·13·
研究报告 张 茜 等:不同锌浓度浸种和种植密度对苦荞生物学性状及产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