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文章编号:1001-4829(2008)03-0859-04
收稿日期:2007-10-08
作者简介:熊 丽(1952-),女 ,研究员 ,从事花卉研究。
百合种球国产化的回顾及发展商榷
熊 丽 ,王祥宁 ,张艺萍 ,吴学尉 ,丁仁展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花卉研究所 ,云南 昆明 650205)
摘 要:从市场风险 、种球质量纠纷方面阐述了渴求百合种球国产化的产业背景。从百合种源的脱毒 、组培繁殖 、鳞片扦插 、田间
培育 、采后处理五大技术环节 ,分析了中国百合种球繁育的技术问题及生产现状 ,提出核心技术仍是百合种球国产化的拦路虎 ,并
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百合种球;国产化
中图分类号:S682.2 文献标识码:A
Rveiewanddevelopmentdiscussionondomesticproductionoflilybulbs
XIONGLi, WANGXiang-ning, ZHANGYi-ping, WUXue-wei, DINGRen-zhan
(FlowerResearchInstitute, YunnanAcademyofAgriculturalScienses, YunnanKunming650205, China)
Abstract:Backgroundandrequirementofdomesticproductionoflilybulbswereexpoundedfrommarketriskandbulbqualitybother.Prob-
lemsandproductionstatusofbulbproductionwereanalyzed, whichexistedonthevirus-free, propagationinvitro, scalebulb, bulbcultivation
andbulbtreatment.Keytechniquesandsolvingmethodswerediscussed.
Keywords:lilybulbs;demesticproduction
中国主要球根花卉的生产都依赖向荷兰等国家
进口种球。每年仅百合种球的进口量超过 1亿粒 。
云南省 2005年百合切花生产面积 1133.3hm2 ,当年
进口种球 0.5亿粒以上 。百合种球不能自给是中国
百合切花生产的瓶颈 。
1 提出百合种球国产化的产业背景
市场风险呼唤百合种球国产化 ,进口百合种球
成本占总生产成本的 80 %左右。种球产花率按 90
%计算 ,使用进口百合种球 ,每枝花的售价达到 6.5
元 ,每公顷盈利 15万余元;若每枝花仅售 3.5元 ,每
公顷亏损高达 45万元以上 。中国百合切花生产初
期 ,每枝花售价曾高达 10元以上 ,巨额利润促进了
国内百合切花生产面积迅速增加 ,但随之花价大幅
下滑 ,农户及公司面临亏本的现象严重。因此盼望
百合种球国产化的呼声强烈[ 1] 。每年与国外公司
为百合种球质量纠纷不断发生又难以解决 ,百合切
花生产者渴望从国内自己的公司购买种球 ,获得及
时的技术指导和售后服务。
实现百合种球国产化 ,需要掌握百合种源的脱
毒 、组培繁殖 、鳞片扦插 、田间培育 、采后处理五大技
术环节。中国已有单位和个人开展相关研究 ,时间
可追溯到 10多年前 ,发表论文上百篇 ,涉及了百合
种球繁育的每个技术环节 ,但是否中国生产百合种
球没有问题 ,事实上中国每年自产的百合种球不足
0.5亿粒 。以云南省为例 , 2005年百合切花生产面
积 1133.3 hm2 ,仅种植一茬 ,就需百合种球 2.5亿
粒 ,当年进口种球量约 0.5亿粒 ,自产的百合种球不
足 0.2亿粒 ,其余种球来源是宿根种球和 2 ~ 3代种
球。当您漫步百合切花市场 ,看到有枝干细矮 、叶色
灰暗 、花苞瘦弱 、花朵畸变 、花色暗淡的百合切花就
不足为奇了。
2 百合种球繁育技术问题及生产现状
2.1 技术问题仍是百合种球国产化的拦路虎
2.1.1 获取百合脱毒种源 目前 ,中国已掌握了百
合茎尖剥离结合化学 、热处理的脱毒技术及茎尖培
养方法[ 2] ,对百合主要病毒病(LSV、CMV、LMoV)的
859
2008年 21卷 3期
Vol.21 No.3
西 南 农 业 学 报
SouthwestChinaJournalofAgriculturalSciences
DOI :10.16213/j.cnki.scjas.2008.03.058
脱毒率较高 。采用酶联检测和 PCR检测技术 ,可进
行 LSV和 LMoV的二重检测和 LSV、LMoV、CMV的
三重检测[ 3] 。也知道脱毒及检测要程序化 ,对脱毒
材料 、增殖苗 、组培小鳞茎及种球生产进行严格的病
毒监测 ,才能提供脱毒种源 。但在实际操作中 ,从优
选单株 —培养组培苗 —茎尖脱毒—检测筛选—建立
无毒体系—培育小鳞茎—栽培脱毒原种等一系列过
程 ,在设备完善 、技术成熟的条件下 ,要 5年时间才
能完成 。因此许多开展百合种球繁育的单位 ,并没
有真正建立起完整的脱毒原种体系。利用国外进口
的种球剥鳞片繁殖籽球 ,可获得较好的栽培效果 ,病
毒表现率在 10 %左右 。但小籽球的生产成本高
达 0.5元以上。因此许多单位更愿意选择直接从荷
兰进口规格为 6 ~ 9 cm的东方百合籽球作种源 ,近
年来荷兰制止向中国出口百合籽球 ,购买种源出现
困难。有的单位也有将进口百合二代球和自繁球作
为种源的 ,但病毒表现率高达 30 %以上。
2.1.2 百合组培快繁 经历了 3个阶段 。第一阶
段是开始采用百合鳞片为外植体—诱导小鳞茎 —增
殖不定芽—分切幼苗生根 —过渡移栽 —生产小籽
球 。该技术的核心问题是不同季节百合组培苗移栽
成活率变数大 ,平均成活率偏低。第二阶段是无糖
培养生产百合种苗 ,此方法生产的百合种苗根系发
达 、植株发育健壮 ,移栽成活率有较大提高 。第三阶
段是采用无根增殖苗 ,在黑暗中直接培养小鳞茎 ,再
剥鳞片在瓶内大量繁殖生产小鳞茎。在组培瓶内萌
生的小鳞茎无叶片 ,培养 3个月以上直径达 1cm左
右 ,出瓶后易于低温处理 ,定植萌芽率及成活率较
高 。对百合瓶内结球技术 ,许多研究者从营养物质
(糖含量及种类 ,基本培养基类型及比例 , P、K浓
度 ,活性炭添加等)、植物激素 (KT、BA、ZT等)、植
物生长抑制剂(ABA、PP333、茉莉酸甲酯等)、植物
生长素(乙烯 、GA3、2-4D含量等)、环境条件(光照 ,
暗培养 、低温处理等)等诸因素对组培鳞茎增大的
作用及小鳞茎生长及抽茎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结论
是多有一定的作用 [ 4 ~ 11] 。但少有提高组培小鳞茎
田间栽培抽茎率的报道 ,现状是抽茎率低 ,不利于直
接在田间栽种 、管理和病虫害的防治 。
2.1.3 百合鳞片扦插 切花百合的繁殖主要采用
鳞片包埋培育小鳞茎[ 12 ~ 14] 。技术流程是选择种
源 —冷贮处理 —鳞片剥离 —清洗消毒 —包埋及催
芽 —籽球膨大处理— 2次低温处理 。通常头年的 11
月初采挖母球 ,完成采后处理及破休眠(2 ~ 3 ℃), 1
月中旬剥鳞片包埋催芽(25℃);2月底开始籽球膨
大处理(17 ℃), 4月初进行二次低温处理 (2 ~ 3
℃), 6月栽种 ,其培养期长达 7个月。催生的鳞片
籽球率可达 90 %以上 ,但产生的小籽球周径偏小 ,
抽茎率较低。若种源的健康程度不够或消毒处理不
严或温度控制不当 ,母鳞片易出现腐烂 ,漏光出现小
鳞茎提前萌芽等问题。
2.1.4 百合种球田间培育 无论是来源于组培的
小鳞茎 ,还是鳞片繁殖的小鳞茎 ,都需要在田间栽培
3年左右才能形成开花球 [ 15 ~ 16] 。生产环节是选择
适宜种植地—处理土壤 —规范栽种—拔草施肥—病
虫害防治 —种球膨大—采收及运输 。存在问题是:
由于种源携带病毒或田间病毒病的发生及传播 ,地
下病虫害 (根 、茎腐病 , 螨虫 、线虫 、地老虎 、老鼠
等)、地上病虫害(灰霉病 、叶斑病 、疫病 、蚜虫等)危
害较严重 ,导致种球腐烂 ,植株花叶 、黄叶 、枯叶 ,只
有拔除淘汰。若每年淘汰种球的比例超过 20 %, 3
年累加达 60%以上 ,剩余种球质量也难保证 ,无经
济效益可言。
2.1.5 百合种球采后处理 百合种球采收后 ,需经
过分级清洗—筛选计数 —消毒—基质灭菌—包装 —
预冷处理 —冰冻贮藏等程序 ,从确定种球的最适采
收时间到完成采收需在 1个月左右。一旦上规模 ,
成百上千万的种球必须集中在短时间内完成处理 ,
才能保障种球的质量。荷兰百合种球的生产从种
植 、除草 、施肥 、防病 、采挖 、清洗 、装箱 、预处理 、分
级 、再清洗 、消毒 、零上冷库预处理 、包装 、冰冻库贮
藏等均实现了机械化 ,并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种球质
量标准控制体系。中国的百合种球生产几乎完全依
赖人工操作 ,实现百合种球的规模化生产难度很大。
2.2 百合种球国产化关键技术的研究进展
2.2.1 使用脱毒的百合种源 脱毒无病健康种球
是生产高品质百合切花的先决条件。在种球的培养
过程中 ,不带病毒种源生产的开花球 ,植株高 、叶片
大 、数量多 、提早达到开花球规格的比例高。不带病
毒的开花球有较多的花朵数 、花朵大 ,花色鲜艳 ,插
花寿命长 。因此只有建立起脱毒无病良繁核心技术
体系 ,使用脱毒百合种源 ,才能迈出百合种球国产化
的第一步 。
2.2.2 研究有效的病虫害防治措施 采用常规的
用药方法和用药浓度处理百合种球 ,对杀灭螨虫 、线
虫完全无效。研究了将内吸性杀虫剂结合触杀性杀
虫剂复配使用 ,且将用药浓度增大了 3 ~ 5倍 ,才基
本控制上述害中的毁灭性危害 ,但种球采收后 ,还需
结合 40℃热水处理 ,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同
时 ,中国的大部分百合生产地区属大陆性气候 ,夏季
炎热多雨 ,灰霉病及叶斑病等叶面病害难以控制。
针对复合侵染现象 ,云南省农科院研制出锦田久浩
及土菌清等专用农药 ,结合当地气候情况及时喷药
860 西 南 农 业 学 报 21卷
防病 ,可有效防止病害爆发 。与种球腐烂相关的病
害防治 ,要使用对镰刀菌 、腐霉菌 、青霉菌有效的复
合药剂处理 ,选择适宜的土壤及轮作方式 ,不用前茬
种植马铃薯及烤烟的地块种植百合种球等 ,可减少
病毒病及疫病的侵染等。
2.2.3 研发百合种球采后处理的关键设备 实施
农业部 948项目 ,云南省农科院从荷兰引进了百合
种球热水处理机 、种球灭菌机 、种球包装机 。玉溪明
珠公司引进了种球分级机 ,正在研发种球清洗机及
种球计数器。结合百合种球贮藏期的生理代谢需
求 ,进一步改进国产冷库的内部设置 ,如通风进行气
体交换 ,保障较为恒定的温湿度控制等。一但这些
采后处理关键设备配套完善 ,可满足国内较大规模
百合种球采后处理的需求 。
2.2.4 选择适宜生产区 目前中国百合种球的繁
育及生产地 ,主要集中在云南 、辽宁 、甘肃 、陕西及浙
江等地 ,种植面积及规模以云南居首。云南发展百
合种球生产的过程 ,可追溯到 10多年前从复壮二代
球开始 ,经历了选择西双版纳 、元谋 、元江(海拔 500
~ 800 m)等低海拔热区 ,开展冬春反季节培育;选
择丽江 、中甸(海拔 2400 ~ 3000 m)等高海拔冷凉地
区生产种球;到确定滇中及滇东北 、滇西北海拔
2200 ~ 2500m、降雨量低于 1000mm、pH6 ~ 7、土壤
有机质含量高的砂质壤土区域为培育百合的最佳适
宜地。在海拔 2200 m地区病虫害的防治难度大 ,高
于 2500m地区春季及早秋遭受霜害的风险大 。
3 对加速中国百合种球国产化繁育的
建议
3.1 成本压力迫使强强联合
由于百合种球的规模化生产技术含量高 、投资
大 、回收期长 ,加上国际市场的变化 ,中国百合种球
国产化面临着极大的成本压力 。利用中国丰富的劳
动力和广阔的山区土地资源生产百合种球 ,实现强
强联合解决长效投资的资金途径 ,引导有实力的企
业和科研院所合作 ,切实保障脱毒种源供给 。以企
业为龙头 ,采用公司 +基地 +农户的联营模式进行
专业化分工 ,是开展百合种球国产化生产的方式之
一 。另一种方式是发展专业的种源生产企业 ,其它
企业或农户进行种球培育生产 ,自产自用 ,多余种球
才进入市场销售 ,可减少或分散投资风险 。
3.2 选择适宜的百合品种
市场上销售的百合切花品种 ,以西北利亚 、索
邦 、提伯等东方百合品种为主 ,但 2007年推出的 OT
系列新品种 ,由于具有花形硕大 ,花色新颖 ,栽培性
状优良 ,植株长势强 ,根系粗壮 ,较抗疫霉病;叶片革
质较抗灰霉病 ,开花期较东方百合提早 30 d左右等
优势得到市场认可 。目前观察到的数据表明 OT系
列品种二代种球的退化率明显低于东方百合品种;
鳞片扦插期显著短于东方百合 ,且鳞片小籽球较大;
田间栽培感病率低 ,但植株的抗寒性及抗霜性较差。
初步结论是培育 OT系列的百合种球难度小于东方
百合 , OT系列中中国喇叭百合亲缘多 ,是抗病性 、适
应性强的主要因素 。
3.3 加速新品种的培育
中国丰富的百合种质资源 ,具有宝贵的利用价
值 ,建立百合种质资源及品种圃 ,开展百合杂交育
种 ,紧密结合市场需求培养新品种 ,才能从根本上解
决中国百合种球的国产化供给。
百合作为新型切花商品仅有 30余年时间 ,在全
世界迅猛发展的主要原因是花苞向上垂直的亚洲百
合 、东方百合新品种问世 ,近期已推广 LA、OT系列
和即将推广的 OA、LO新品种 ,对丰富百合品种的花
色 、花形 、抗病性 、适应性及缩短种球培育时间作用
重大 。但这些品种都有知识产权保护 ,繁殖这些品
种 ,触及国外公司最为关心的育种家权益问题。中
国百合种球国产化生产要与国际接轨 ,应争取与荷
兰育种公司合作 ,申请生产许可证 ,并缴纳相应的专
利费 。
参考文献:
[ 1]熊 丽.云南百合种球的生产现状及存在问题 [ A] .见:云南省
花协 2006年年会论文集 , 2006.
[ 2]张艺萍 ,屈云慧 ,熊 丽 ,等.提高百合茎尖组织培养脱毒效率的
研究 [ J] .广东农业科学 , 2007(1):37-39.
[ 3]王继华 ,王丽华.应用多重 RT-PCR检测百合无症病毒和百合斑
驳病毒 [ J] .园艺学报 , 2005(2):284-286.
[ 4]王爱勤 ,何龙飞.百合组培中鳞片处理及其颜色变化与鳞茎形成
的关系 [ J] .园艺学报 , 2004, 31(1):117-119.
[ 5]王爱勤 ,周岐伟.百合试管内结鳞茎的研究 [ J].广西农业大学学
报 , 1998, 17(1):71-75.
[ 6]傅玉兰 ,何风群.影响百合试管鳞茎增殖因素的研究 [ J] .安徽
农业大学学报 , 2001, 28(2):179.
[ 7]庄志鸿 ,刘 建.试管内形成东方百合鳞茎的组织培养 [ J] .植物
生理学通讯 , 2002, 38(2):149.
[ 8]方少忠 ,蔡萱梅.CEPA、ABA和 Me-JA对百合试管鳞茎形成的影
响 [ J] .江西农业学报 , 2005, 17(1):31-33.
[ 9]刘冬云 ,史宝胜.不同碳源及 PP333! GA3对山丹组培苗鳞茎增
大的影响 [ J]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 2005(2):33-35.
[ 10] K.S.Shin, D.Chakrabarty, K.Y.Paek, Sproutingrate, changeof
carbohydratecontentsandrelatedenzymesduringcoldtreatmentof
lilybulbletsregeneratedinvitro[ J] .ScientiaHorticulturae, 2002,
96:195-204.
[ 11] MatsuoE, TuylJM.Earlyscalepropagationresultsinforciblebulbs
ofEasterlily[ J] .Hort.Science, 1986.21(4):1006-1007.
[ 12] MarinangeliP, CurvetoN.Bulbqualityandtraumaticacidinfluence
bulbletformationfromscalinginLiliumspeciesandhybrids[ J].
8613期 熊 丽等:百合种球国产化的回顾及发展商榷
Hort.Science, 1997, 32(4):739-741.
[ 13]黄宇翔 ,陈 华.东方百合鳞片扦插繁殖研究 [ J].中国农学通
报 2005(10):273-275.
[ 14]刘建常 ,魏周兴.兰州百合鳞茎增重规律的探讨 [ J].中国蔬菜 ,
1994(5):27-30.
[ 15]徐振华 百合种球高山生态培育及低温贮藏技术 [ J] .中国林副
特产 , 2002(1):44-45.
[ 16]夏宜平 ,潘菊明.利用浙江省山地繁育东方百合种球 [ J] .中国
球根花卉年报 , 2005:73-77.
(责任编辑 王家银)
862 西 南 农 业 学 报 21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