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第 35卷 第 7期 东 北 林 业 大 学 学 报 Vo .l 35 No. 7
2007年 7月 JOURNAL OF NORTHEAST FORESTRY UN IVERSITY Ju.l 2007
岷江百合生境及遗传多样性 1)
吴祝华 姜福星 施季森 席梦利
(国家林业局林木遗传与基因工程重点实验室(南京林业大学),南京, 210037)
许维宏 胡凤荣 刘光欣
(四川省茂县林业局) (国家林业局林木遗传与基因工程重点实验室(南京林业大学))
摘 要 在踏查岷江百合分布区的基础上随机选取两个阴坡与阳坡群体 , 设样地调查其群落特征 ,测定其土
壤化学性质指标 , 并用 ISSR分子标记分析两群体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 , 岷江百合生长在兰花莸 、小角柱花 、美丽
胡枝子 、黄花蒿等为优势的干旱河谷灌丛中 , 在垂直结构上居于灌木层片。数量上较多 , 但因冠副较小 , 群落外貌
上不明显。土壤为褐土 , 呈弱碱性 ,土壤潜在肥力水平较高 ,但有效成分较低。阴坡土壤有效成分高于阳坡。 物种
水平的多态性谱带的比例为 96. 72%,有效等位基因数为 1. 557 2, Shannon’ s多样性指数为 0. 493 2, 平均期望杂合
度为 0. 327 6。其中阴坡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参数要高于阳坡群体。群体间遗传差异占总遗传差异的 17. 57%, 群体
内遗传差异占总遗传差异的 82. 43%。两个群体间的基因流为 5. 066 0, 说明两群体亲缘关系较近 , 而群体内遗传
分化强烈 , 阴坡群体的遗传分化强于阳坡群体。
关键词 岷江百合(Lilium rega le);群落;土壤化学性质;遗传多样性;群体
分类号 Q949. 718. 23
Hab itat and Gene ticD iversity ofLilium regale /Wu Zhuhua, Jiang Fux ing, Sh i Jisen, XiM eng li( the Key Lab o f Fo rest
Gene tics and Gene Eng ineering, Nan 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Nanjing 210037, P. R. Ch ina);XuW eihong( the Fo restry
Bu reau o fM ao County, S ichuan P rov ince);Hu Feng rong, L iu Guangxin( the Key Lab of ForestGenetics and Gene Eng i-
nee ring, Nan 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 /Journa l o f Northea st Fo restry Unive rsity. -2007, 35(7). - 40 ~ 43
The cha racters o f two popu la tions random ly se lected based on a survey in the distribution a rea o fL ilium rega le we re in-
vestigated, and the soil chem istry properties and the gene tic d ive rsitie s o f the two populationsw ere a lso analy zed bym eans o f
ISSR m o lecu la rma rke r. Results show that L. rega le grow s in dry valley shrubbery dom inated byCaryopteris incana, Cerato-
stegma m inus, Lespedeza formosa, and Artem isia annua , and lo ca te s at shrubbery synusia in vertica l structure. A lthough
there are large num be r of individuals in comm unity, L. regale is unobv ious to be seen by community appea rance due to its
sm all crown. L. regale grow s on alka lescent cinnamon soilw ith high po tential fer tility and low available fertility. The ava ila-
ble fe rtility of the so il a t shady slope is higher than tha t at sunny slope. A t the species leve l, the proportion o f po lymo rphic
loci is 96. 72%, the effec tive num be r o f alle le (Ne), Shannon dive rsity index ( I) and the ave rage expected he terozygosity
a re 1. 557 2, 0. 493 2 and 0. 327 6, respective ly. The genetic diversity index o f shady slope is higher than that of sunny
slope. The re su lt of AMOVA analy sis indicates that the variation w ithin popu lation accounts for 82. 43 pe rcen t and the varia-
tion among popu la tions occupies 17. 57 pe rcen t, and the gene flow is 5. 066 0. It demonstrates tha t the re la tionship between
the tw o populations is closer. Gene differentia tion is acu te w ithin popu lation, especia lly for the populations at shady slope.
K ey words L ilium regale;Communities;Soil chem ical propertie s;Gene tic diversities;Popu la tions
岷江百合 (L ilium rega le), 又名王百合 , 为百合科百合属
植物 , 我国特有种 ,分布于岷江流域海拔 760 ~ 2 200 m的河谷
到山腰的岩石缝中 , 株高 80 ~ 120 cm, 叶纤细茂密 ,花喇叭型 ,
花瓣白色 , 花筒基部黄绿 , 盛开季节在岷江两岸灿若云霞 , 芳
香怡人 ,蕴然成景。 W ilson在 1903年收集并命名 , 而后引种
至英国和美国 , 成为后来挽救西方百合危机的重要种质资源。
现栽培品种的喇叭型百合杂种系就有岷江百合的基因贡
献 [ 1] 32。百合属植物可通过鳞茎无性繁殖 , 行兼性无融合生
殖 , 在表型性状上 ,表现为分化较大 , 其遗传多样性一直备受
关注。曾在染色体与分子水平上对泸定百合(L. sargentiae)、
淡黄花百合(L. sulphureum)、紫斑百合(L. nepa lense)等种的
1) 2004年上海市科技兴农重点攻关项目(2004 - 04 - 31);2003
年上海市科技兴农重点攻关项目(2003 - 04 - 31);2005年江苏省高
校自然科学基金项目(05K JB180050)。
第一作者简介:吴祝华 ,女 , 1971年 10月生 ,南京林业大学森林
资源与环境学院 ,博士研究生。
通讯作者:施季森 ,男 ,教授 ,博士生导师。
收稿日期:2007年 1月 30日。
责任编辑:程 红。
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 [ 2 - 5] 。而岷江百合虽然在百合杂交育种
中多次应用 , 但其原生生境与遗传多样性研究却鲜见报道。
为了了解岷江百合的生态环境及群体遗传多样性 , 确定种群
保护和利用的优先级 , 课题组于 2005年秋在岷江流域对岷江
百合进行了种群调查 , 抽取了阴坡与阳坡两个种群进行生境
调查 ,并分别分析了其土壤条件 , 并用 ISSR分子标记对 2种
群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 1 采样地自然概况
调查地为四川茂县飞虹乡河谷一带 , 该地气候为典型的
岷江干流干旱河谷山地气候。年平均温 10 ~ 11℃, ≥10℃的
年积温为 4 071. 5℃,年降水量 490 mm左右;由于受到西伯利
亚季风气候 、印度洋暖流 、太平洋东南季风 3个环流系统的影
响 ,形成了高原型季风气候 ,土壤 、气候 、区域垂直分布差异明
显 ,表现出山地立体型气候特征 ,风频风大 ,年平均风速达 4. 2
m /s, 最大特点是年蒸发量大。 5、 6月份西南季风加强 , 气温
暖湿 ,降水增多 ,形成雨季;7、8月份青藏高压稳定 , 副热带高
DOI牶牨牥牣牨牫牱牭牴牤j牣cnki牣dlxb牣牪牥牥牱牣牥牱牣牥牨牳
压西伸 , 降水减少 ,形成旱季;冬季受青藏高原北方冷气流影
响 , 降水稀少 ,日照强烈 , 晴朗 ,多大风。
研究区位于东经 103°41′06″~ 103°44′27″, 北纬 31°48′~
31°54′。样本采集地河谷深切 , 干旱谷地焚风效应显著。植
被类型主要是适应干旱河谷气候的干旱灌草类型 , 岷江百合
是灌草群落的主要伴生种之一 ,处于灌木层到草本层的过渡
层。土壤为干旱河谷褐土 , 在花岗岩 、片麻岩 、石英砂岩和闪
长辉绿岩等混合坡积母质上发育而来 ,土层薄 , 呈弱碱性。
1. 2 样地调查和试样采集
在踏察的基础上 ,随机选择岷江两岸的两个阴坡与阳坡
群体进行剖析(见图 1)。 分别记载了自然地理地貌特征 、植
被群落特征 , 记录了岷江百合群体内植物的分布频度 、密度 、
生长势等指标 , 并采集了土样。基于干旱河谷群体植物以低
矮灌丛为主 , 多度采用德鲁捷的多度结合盖度的分级方法 , 划
分为 5级 [ 6] 。以 1m ×1 m样方开始 , 对群体植被进行调查 ,
记录样地内所有植物种 ,并采集标本内业鉴定。
图 1 岷江百合群体位置
随机采集两个野生群体的 20个个体的鲜叶样品 , 用于
ISSR分子标记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 。每份样品约 5 ~ 10 g, 叶
片采后立即置于一带拉链的小塑料袋中 ,再加入 50 ~ 100 g变
色硅胶 , 摇动使叶片与硅胶充分 、均匀地接触 , 硅胶与叶片的
比例为 10∶1, 以保证叶片在 12 h内迅速干燥。干燥好的材料
带回实验室 , - 70℃超低温冰箱保存备用。
1. 3 土壤样本采集和分析方法
两个标准地按标准方法采集土样 ,带回南京分析。半微
量凯氏法测定土壤全氮 , 干灰化后催化极谱法测定 M o质量
分数 , 钒钼黄比色法测定磷质量分数 ,纯水提取酚二磺酸法测
定硝态氮质量分数 ,火焰光度法测定 K和 Na质量分数 , 沸水
浸提及姜黄素比色法测定有效硼质量分数 , 采用等离子发射
光谱仪和 ICP -AES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土壤 Ca、Fe、
M n、M o、Zn全量 , pHS - 3C型 pH 计测定土壤 pH值 [ 7] 。
1. 4 ISSR分子标记及分析方法
1. 4. 1 总 DNA提取与 PCR反应
岷江百合基因组 DNA的提取采用 CTAB -硅珠吸附法。
通过单因素浓度梯度比较优化建立百合的 ISSR - PCR最佳
反应体系:在 10μL的反应体系中分别加入 1×bu ffer缓冲液
1μL、2. 5mm o l /L dNTP 1. 2μL、25mmo l /L的镁离子 0. 6μL、5
μmo l /L的引物 1. 2μL、模板 10 ~ 20 ng, Taq酶 0. 5 U,最后加
双蒸水补足。以上所用药品均购自大连 Takae r生物工程有
限公司。反应程序为:94℃预变性 5 m in;共进行 45个循环 ,
每个循环包括 94℃变性 40 s, 52℃退火 45 s, 72℃延伸 1. 5
m in,最后 72℃延伸 8 m in;4℃保存。 整个扩增反应在美国
M J Research Inc生产 PTC -200扩增仪上进行 , 整个过程需要
203 m in[ 8 - 11] 。 ISSR分析所用引物来源根据上海赛百盛生物
技术公司与加拿大哥伦比亚大学网站 (h ttp:/ /www. UBC. ca.
com)公布的 ISSR引物序列及日本 M asum i Yam ag ishi等人在
百合研究中所采用的 3A ISSR引物序列 [ 11] , 由上海赛百盛和
英骏生物技术公司合成。具体 13条引物序列见表 1。
表 1 13条引物号及对应序列
引物号 5′- 3′序列 引物号 5′- 3′序列
SBS46 (AG)8GG SBS68 (TC)8AG
3A2 (CT)7ATC 3A28 (CT)7AGA
3A30 (CT)7GAA 3A31 (CT)7TAG
3A35 (CT)7TGA 3A37 (CA)7TGA
3A59 (CT)7GTG 3A61 (CT)7TGT
UBC843 (CT)8RA UBC845 (CT)8RG
UBC873 (GACA)4
1. 4. 2 反应产物的电泳与检测
扩增产物采用 1. 5%琼脂糖(南京布克生物技术公司)凝
胶(含有 EB),在 1×TBE缓冲液中 ,以 2. 5 V /cm 的电场强度
电泳 2 h, 在紫外凝胶成像系统上 , 采用 Quanity One软件观察
并照相 、记录。每次试验至少重复 1遍 ,仅重复出现的条带用
来记录和分析。
1. 4. 3 数据处理与分析
所扩增片段的大小用 100 bpM arker进行参照对比 ,将电
泳图谱同一位置清晰出现的条带记为 “ 1”, 没有的条带记为
“ 0”,将条带信息转换成 “ 0”和 “ 1”组成的原始矩阵。 采用
Popgene32分析遗传距离和遗传相似系数等遗传多样性指数 ,
TFPGA软件进行 UPGMA聚类分析和群体间遗传距离分析 ,
采用 AMOVA1. 55软件进行分子方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 1 地理位置与群落特征
2. 1. 1 群体 1(阳坡群体)
样地位置:群体 1位置距离岷江河面 600 m 左右(图 1)。
坡向西南 , 坡度 38°,海拔 1 740 m ,植被为干旱河谷灌丛。
群落特征:群落植物种类组成及特征见表 2。群体 1样
地面积为 2 m ×2 m ,从表 2可知 , 该群体植物种类较少 ,仅有
8种 ,灌木层片以低矮灌木美丽胡枝子(Lespedza formosa)、兰
花莸(Caryopteris incana)、小角柱花(Cera tostegma m inus)为优
势种;地被层片以黄花蒿(An tem isia annua)为优势种 , 岷江百
合为主要伴生种之一 , 虽为草本 , 但因有一定高度 ,垂直层片
上处于灌木层片。在群体 1中虽然岷江百合的个体数量较
多 ,计有 22单株 ,但因为植株冠幅不大 , 在群落外貌上并不占
优势。从生长情况来看 , 长势较好。
表 2 群体 1所在的群落组成及主要特征
植物种类 频度 密度 /株(丛) m - 2 生活型
美丽胡枝子(Lespedza formosa) 较多 0. 7 灌木
小角柱花(Ceratostegma m inus) 多 0. 6 灌木
兰花莸(Caryopteris incana) 多 0. 6 灌木
黄花蒿(Antem isia annua) 多 0. 5 亚灌木
四脉金茅(Eulalia quadrinerv is) 多 1. 25 一年生草本
铁杆蒿(Artem isia gmelinii) 少 0. 3 亚灌木
垫状卷柏(Selag ine lla pu lvina ta) 少 0. 3 草本
岷江百合(Lilium rega le) 较少 2. 0 多年生草本
41第 7期 吴祝华等:岷江百合生境及遗传多样性
2. 1. 2 群体 2(阴坡群体)
地理位置:群体 2距离岷江河面 560 m左右 (见图 1)。
植被为干旱河谷灌丛。 坡向东北 , 坡度 41°,海拔 1 860 m , 群
体 2与群体 1之间直线距离仅约 2 km ,但两群体为奔流而下
的岷江所隔。
群落特征:群体 2样地面积为 3 m ×3 m , 植物种类为 12
种 , 比阳坡群体多 , 盖度及覆盖率也更高 (见表 3)。 岷江百
合 、兰花莸 、垫状卷柏(Selaginella pulvinata)、黄花蒿 、小角柱
花 、美丽胡枝子是阳坡与阴坡群落共有种。阴坡优势种以阳
坡未见的小马鞍叶羊蹄甲 (Bauhinia faberi)为主 , 小角柱花 、
兰花莸 、黄花蒿仍占较优成分;而在阳坡未有生长的杠柳
(P eriploca sepium)在阴坡占有一定比例 , 证明阴坡的水湿条
件显著优于阳坡。草本层群落外貌上 , 阴坡基本被垫状卷柏
与四脉金茅 (Eulalia quadrinervis (H ack. ) Kuntze)覆盖 ,土壤
裸露较少。
位于阴坡的群体 2明显比阳坡群体要大 , 计有 56单株 ,
植株分布密度也更高 ,但盖度相差不大。
2. 2 土壤化学性质
由表 4可知 , 群体 2土壤的 pH值为 7. 9, 而群体 1的 pH
值为 8. 4。岷江百合生长区的土壤呈弱碱性 , 这与山丹 (L.
pum ilum)、渥丹(L. concolor)、有斑百合(L. concolor va r. pal-
chellum)能在弱碱土壤环境下生长的特性相似 [ 1] 24。从表 4
还可以看出 , 岷江百合生长土壤褐土潜在肥力水平较高 , 但由
于土壤水分条件的限制 , 有效肥力成分较低。两个群体相比 ,
全氮 、全磷 、全钾 、Ca、Fe、M n、Zn等质量分数差异不大 , 但有
效氮 、有效磷 、有机质 、Mo等差异较大。群体 2土壤的有机质
质量分数是群体 1的 1. 82倍 ,全氮质量分数是群体 1的 1. 7
倍 ,硝态氮和铵态氮的质量分数几乎是群体 1的 3倍 ,磷的质
量分数是群体 1的 1. 75倍, Mo的质量分数仅为群体 1的 0. 1。
可见 ,群体 2的土壤有效成分更丰富 ,养分充足。这可能是因
为阴坡土壤基本被植物覆被 , 水分条件相对优越 ,有利于土壤
潜在性肥力向有效性肥力转化 , 即有效成分的释放 ,土壤有机
质积累 , 从而利于岷江百合的生长和繁殖。
表 3 群体 2群落组成及数量特征
植物种类 频度 密度 /株(丛) m - 2生活型
四脉金茅(Eulalia quadrinervis(Hack. )Kuntze)极多 2. 8 草 本
小马鞍叶羊蹄甲(Bauhin ia faberi) 较多 0. 4 灌 木
黄花蒿(Antem isia annua) 较多 0. 6 亚灌木
垫状卷柏(Selag ine lla pu lvina ta) 较多 0. 9 厥 类
兰花莸(Caryopteris incana) 多 0. 3 灌 木
小角柱花(Ceratostegma m inus) 多 0. 5 灌 木
岷江百合(Lilium rega le) 多 2. 5 草 本
美丽胡枝子(Lespedeza formosa) 较少 0. 2 亚灌木
中华槲蕨(Drynaria baron ii) 较少 0. 8 蕨 类
矛叶荩草(Arthraxon prionodes) 较少 0. 8 灌 木
华帚菊(Pertya sinensis) 较少 0. 3 灌 木
杠柳(Periploca sepium) 较少 0. 2 灌 木
表 4 群体 1和群体 2土壤成分对照表
项目 有效硼 /
10- 6
全氮 /
%
全磷
(P205) /%
全钾
(K2O) /%
有效氮(硝态氮 +
铵态氮) /10 - 6
有效磷 /
10 -6
有效钾 /
10 -6
有机
质 /%
Ca /
10 - 6
Fe /
10 - 6
M n /
10 - 6
M o /
10 - 6
Z n /
10 - 6
pH值 坡向
群体 1 1. 44 0. 227 0. 151 3. 388 29. 50 7. 09 108. 67 3. 84 8 490 44 226 624 2. 79 112. 64 8. 4 阳坡
群体 2 0. 96 0. 384 0. 172 3. 528 88. 75 12. 43 129. 66 7. 01 9 311 40 860 553 0. 28 116. 13 7. 9 阴坡
2. 3 群体的遗传多样性
2. 3. 1 引物多态性
13条引物对岷江百合的两个群体共 40个样品共扩增出
63条多态性谱带 , 扩增效果见图 2。所用引物多态率均为
100%(表 5)。 其中扩增条带最多的引物为 SBS46 与
UBC843,均扩增出 9条条带 , 引物 3A2扩增条带最少(3条)。
图 2 UBC873(GACA)4对岷江百合部分样本的扩增
2. 3. 2 群体间遗传关系
在种的水平上 , 两个群体多态性谱带的比例为 96. 72%,
有效等位基因数为 1. 557 2, Shannon’ s多样性指数为 0. 493 2,
平均期望杂合度为 0. 327 6。
采用 Popgene32分析出总群体的基因多样度为 0. 327 6,
亚群体的基因多样度为 0. 298 2,基因分化系数为 0. 089 8, 即
在总的遗传变异中有 8. 98%存在于群体之间。采用 AMO-
VA1. 55分子方差分析软件对岷江百合两个群体间和群体内
42 东 北 林 业 大 学 学 报 第 35卷
遗传差异分析 , 群体间遗传差异占总遗传差异的 17. 57%, 群
体内遗传差异占总遗传差异的 82. 43%(P <0. 001), 群体间和
群体内的遗传差异均达到极显著的水平。用 TFPGA软件分析两
个群体间的遗传距离为 0. 090 7,遗传相似系数为 0. 913 3。这 3
个软件分析的结果均说明了两个群体间的遗传距离很小 , 可
见这两个群体具有很近的亲缘关系。用 Popgene32分析出两
个群体间的基因流为 5. 066 0, 说明两个群体间具有较高的基
因流 , 两个群体间亲缘关系较近。
表 5 对岷江百合进行扩增的引物序列及扩增效果
引物号 扩增带数
多态性
谱带数
多态
率 /% 引物号
扩增
带数
多态性
谱带数
多态
率 /%
SBS46 9 9 100 SBS68 5 5 100
3A2 3 3 100 3A28 5 5 100
3A30 8 8 100 3A31 4 4 100
3A35 5 5 100 3A37 6 6 100
3A59 8 8 100 3A61 8 8 100
UBC843 9 9 100 UBC 845 4 4 100
UBC873 8 8 100
群体遗传分化主要是突变 、选择 、漂变及基因流综合作用
的结果 ,其中基因流和交配系统在遗传分化中的作用近年来尤
为重视 [ 12 - 13] 。岷江百合是异花授粉 、自花授粉 ,以及鳞茎无性
繁殖几种繁殖方式并存的物种。而这两个群体相距约 2 km ,中
间为滚滚奔流的岷江所隔 , 群体间有性生殖 、发生基因交流的
可能性极小, 故群体间亲缘关系较近可能是由于奠基者效应所
致。当这两个群体的 “奠基者”在 “入侵”和开始 “创建”到这片
领地的时候, 本身可能有较近的亲缘关系 , 致使由此繁衍的两
个群体亲缘关系较近。其后 ,两个群体内部遗传分化强烈, 可
能由于岷江百合自花授粉与异花授粉产生种子的有性繁殖所
致。尤其是不同个体和不同的子群体、群体之间存在较高的基
因流 ,提高异花授粉的比例 ,降低了配子之间的一致性 ,提高了
基因的重组率 , 会使后代产生较高的遗传变异。
2. 3. 3 群体内遗传多样性及其与生境 、群体大小的关系
比较群体 1和群体 2, 群体 2的遗传多样性参数要高于
群体 1(表 6)。群体 2个体数量是群体 1的近 3倍 , 内部基因
交流范围比群体 1更大 , 结实率比群体 1高 25%。可见群体
2的遗传基础可能比群体 1更为广泛 , 繁育产生后代的数量
也更多 , 所以其产生的遗传变异就会比群体 1更加丰富。
表 6 两个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参数
群体 多态位点
多态性谱
带比例 /%
等位基因
观察值
有效等位基
因平均数
平均期望
杂合度
Shannon
多样性指数
群体 1 47 72. 31 1. 923 1 1. 426 8 0. 253 4 0. 381 0
群体 2 60 92. 31 1. 723 1 1. 527 3 0. 311 6 0. 469 6
比较群体 2和群体 1的土壤条件可知 , 群体 2土壤的有
效成分高于群体 1。此外群体 2处于阴坡 , 水分条件优于群
体 1。在踏查中 ,笔者发现在极其干旱的片断化生境中 , 无岷
江百合生长;但在水分条件好些的半干旱河谷区 , 岷江百合数
量明显减少 , 只在过渡区域有少量分布。 虽然该研究的群体
数量较少 , 难以看出遗传多样性与生境条件的相关性。但有
研究表明 , 生态因子与遗传多样性存在显著相关性 [ 14] 。是否
岷江百合的群体遗传多样性与土壤水分条件 、有效成分或酸
碱性等存在显著相关 ,需要更多的群体资料来证明。
3 结论与讨论
岷江百合分布于兰花莸 、小角柱花 、美丽胡枝子 、黄花蒿
等为优势的干旱河谷灌丛中 , 在垂直结构上居于灌木层片。
虽然数量上较多 , 但因冠副较小 ,群落外貌上不明显。生长势
及繁殖能力较强。岷江百合生长环境土壤呈弱碱性。其中阴
坡群体土壤的有机质及有效成分优于阳坡 , 这对阴坡群体的
生长繁殖起到促进作用 , 表现为阴坡群体个体数量多于阳坡
群体。岷江百合阴坡与阳坡群体遗传距离较近。群体内的遗
传分化大于群体间 , 这与W en Chia - S zu等 [ 14]采用 RAPD技
术对产于台湾的麝香百合(L. long iflorum)不同群体的遗传结
构研究结果相似。这可能与百合属植物的交配系统 、繁育系
统较为复杂有关。对一个群体而言 , 其进化潜力的大小主要
决定于该群体中包含多少遗传变异 , 变异的基因位点越多 , 每
个变异位点上的等位基因数越多 ,等位基因频率改变的可能
性就越大 , 因而 ,群体包含的遗传变异越多 , 进化的机会就越
大。岷江百合分布范围相对较窄 , 在较为恶劣的岷江干旱河
谷环境中生存 ,遗传多样性水平高有利于其适应恶劣的生存
环境。由于该研究仅取了两个群体的样本 , 遗传相似性与生
境的相关性分析有待抽取更多 、更典型的群体样本进行。
致谢:四川省林业科学院王启和 、李晓清 , 茂县林业局的
张强 、王维列等为该研究的外业调查提供了帮助 ,在此谨致谢
枕
参 考 文 献
[ 1] 赵祥云 ,王树栋 ,陈新露 ,等.百合 [M ] .中国农业出版社 , 2000.
[ 2] 何显静 ,李标 ,虞弘.紫斑百合群体生物学研究 [ J] .云南大学学
报:自然科学版 , 2003, 25(增刊):78 - 83.
[ 3] 张绍斌.云南淡黄花百合遗传多样性与进化研究 [ D] .昆明:云
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 2002:56 - 90.
[ 4] 曾小英.观赏百合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 [ D ] . 兰州:西北师
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 2004:18 - 63.
[ 5] 左志锐 , 高俊平. 百合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的 RAPD分析
[ J] .园艺学报 , 2005, 32(3):468 -472.
[ 6] 殷秀梅.生物地理学 [M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2004:56 - 68.
[ 7] 林大仪. 土壤学实验指导 [M ] . 中国林业出版社 , 2004:74 -
124.
[ 8] H eusden A W , Jongeriu sM C, Tuyl JM , et a.l M olecu lar assis ted
b reed ing for d isease resistance in lily[ J] . A cta H ort, 2002, 572:
131 -135.
[ 9] Tom otaro N ishikaw a, K eiichi Okazak i, Tae U chino, et a.l A m o-
lecu lar phylogeny of li lium in ter transcrib ed spacer region of nu clear
ribosom a lDNA[ J] . JM ol Evol, 1999, 49:238 - 249.
[ 10] Pradeep R M , Sarla N , S iddiq E A. In ter s imp le sequence repeat
ISSR polym orph ism and its app lication in p lan t b reed ing[ J] . Eu-
phytica, 2002, 128:9 - 17.
[ 11] M asum i Yam agishi, H irom i Abe, M ich iharu Nak ano. PCR -
based mo lecu larm arkers inA siatic hyb rid lily[ J] . Scient is H or-
ticu ltu re, 2002, 96:225 - 234.
[ 12] Tapan Kum ar Mond a.l A ssessm en t of genetic d iversi ty of tea Ca-
m ellia sin en sis by In ter - sim p le seallence rep eat po lym erase chain
react ion[ J] . Euphytica, 2002, 128:307 - 315.
[ 13] Josh i S P, Gupa V S, G garw al R K. Gen etic d iversity and phy lo-
genetic relationship as revealed by in ter sim p le sequence repeat
(ISSR) po lym orph ism in the genusO ryza[ J] . Theory App le Gen-
et, 2000, 100:1311 - 1320.
[ 14] 赵念席 ,高玉葆 ,王金龙 ,等.大针茅种群 RAPD多样性及其与
若干生态因子的相关关系 [ J] .生态学报 , 2006, 26(5):1312 -
1320.
[ 15] W en Ch ia Szu, H siao Ju Ying. G enetic d ifferen tiation ofL ilium
long iflorum Thunb var. scabrum M asam. (Li liaceae) in Taiw an
us ing Random Amp lif ied Po lym orph ic DNA [ J] . Bo t Bu ll A cad
S in, 1999, 40:65 - 71.
43第 7期 吴祝华等:岷江百合生境及遗传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