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合 理 用 药
白花蛇舌草与水线草及纤花耳草的鉴别与合理应用
孔增科 胡双丰1 章新建2
(河北省邯郸市药品检验所 ,河北 邯郸 056001)
【关键词】 白花蛇舌草;水线草;纤花耳草;中药鉴定;合理应用
【中图分类号】 R 282.5;R 282.71;R 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2619(2007)11-1035-03
1 浙江省宁波市药品检验所 ,浙江 宁波 315040
2 浙江省宁波药材股份有限公司,浙江 宁波 315010
作者简介:孔增科(1950-),男。主任药师 ,河北省中医药师承教
育指导老师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二届“金牛奖”优秀个人奖 、中
国药学会首届药师周“杰出新秀奖”获得者 ,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
津贴。从事中药鉴定 30 多年 ,擅长中药鉴定 、制剂与合理用药 ,
主张药要精药 ,医要通药 ,医药结合 ,合理用药的学术指导思想。
1 白花蛇舌草 Herba Hedyotidis
1.1 基源 为茜草科植物白花蛇舌草 Hedyotis diffusa
Willd .的干燥全草。
1.2 饮片鉴别 为根 、茎 、叶 、花 、果实混合的段片。全体
呈灰绿色 、淡灰棕色或灰褐色。 根纤细。 茎细弱 , 切面中
央有白色髓部;周边具纵棱。直径 0.5~ 1 mm , 有节。 叶
多破碎 、皱缩 , 湿润展平后完整叶片呈线形或线状披针
形 ,长 1~ 3 cm ,宽 1~ 3 mm。花白色 ,腋生 , 直径2 ~ 3 mm ,
果柄长约 5 mm。蒴果扁球形 , 直径 2 ~ 3 mm , 果柄长约
5 mm。气微 、味淡[ 1] 。见图 1。
图 1 白花蛇舌草
1.3 成分 含蒽醌类:2-甲基-3-羟基蒽醌 、2 -甲
基-3-甲氧基蒽醌 、2-甲基-3-羟基-4-甲氧基蒽
醌 、2 , 3-二甲氧基-6-甲基蒽醌;环烯密苷萜类:熊果
酸 、齐墩果酸;甾醇类:β-谷甾醇 、豆甾醇和 β-谷甾醇-
D-葡萄糖苷及三十一烷 , 香豆酸和多糖 , Fe、Mn、Mg、Al、
Si 、Ca、Ti等元素[2] 。
1.4 药理
1.4.1 抗肿瘤 白花蛇舌草煎剂体外对急性淋巴细胞型、
粒细胞型 、单核细胞型及慢性粒细胞型的肿瘤细胞有较强
的抑制作用;提取物白花蛇舌草素体外对腹水型肝癌细
胞、人肺癌细胞 、肉瘤与艾氏腹水癌细胞有抑制作用。
1.4.2 增强免疫功能 白花蛇舌草能明显促进刀豆蛋白
和脂多糖对小鼠脾细胞的增殖反应;药物本身对脾细胞
具有丝裂原作用 , 能增加小鼠脾细胞对羊红细胞的特异
抗体分泌细胞数 , 增强异型小鼠脾细胞诱导的迟发性超
敏反应及细胞毒性 T淋巴细胞的杀伤功能 , 具有增强机
体免疫功能的作用。
1.4.3 抗菌 白花蛇舌草中所含的齐墩果酸等对金黄色
葡萄球菌 、福氏痢疾杆菌 、伤寒杆菌 、绿脓杆菌有抑制其
生长的作用。
1.4.4 保肝 、利胆 白花蛇舌草能显著抑制四氯化碳引
起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 , 加速肝组织损伤的恢复 , 并
能使动物胆汁量显著增加 ,有保肝利胆的作用。
1.4.5 抗氧化 白花蛇舌草可明显提高消炎痛所致胃溃
疡大鼠血清和胃组织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力 , 降低丙
二醛(MDA)含量 , 提示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抗氧化作用
有关。
1.4.6 毒性 小鼠灌胃的 LD50为(97.38±12.62)g kg 。
1.5 性味 、归经与效用 性寒 ,味苦 、甘。归心 、肺 、肝 、大
肠经。有清热解毒 、利湿的功效。 用于肺热喘嗽 、咽喉肿
痛 、疖肿疮疡 、肠痈 、毒蛇咬伤 、热淋涩痛 、水肿 、湿热黄
疸 、痢疾 、肠炎 、癌肿。
1.6 临床应用
1.6.1 急性黄疸型肝炎 ①白花蛇舌草 50 g ,丹参 30 g ,
板蓝根 20 g ,水煎服 ,日 1 剂;②白花蛇舌草 20 g , 夏枯草
20 g ,甘草 10 g , 水煎服 ,日 1 剂。
1.6.2 病毒性肝炎 ①白花蛇舌草 、白芍药各 15 g , 丹参
20 g ,五指毛桃根 、白背叶根各 30 g ,水煎服 ,日 1 剂;②白
花蛇舌草 30 g ,金钱草20 g ,益母草10 g ,水煎服 ,日 1剂[3] 。
1.6.3 胃癌 白花蛇舌草 、白茅根各 75 g , 薏苡仁 30 g ,
红糖 90 g ,水煎服 , 日 1 剂[ 4] 。
1.6.4 胃炎 ①浅表性胃炎:白花蛇舌草 50 g , 延胡索
10 g ,水煎服 , 日 1剂 , 饭前分 3次服;②萎缩性胃炎:白花
蛇舌草 30 g ,北沙参 、麦门冬 、当归 、川楝子 、生地黄 、半枝
莲 、石斛各 10 g , 水煎服 ,日 1 剂。
1.6.5 痤疮 白花蛇舌草 20 g , 麦门冬 、地黄 、玄参各
12 g ,水煎服 , 日 1剂;药渣煎水 ,温洗患处 , 日 3~ 4 次。
1.6.6 外阴湿疹 白花蛇舌草 、苍术 、土茯苓各 30 g , 艾
叶(后下)20 g ,水煎取液 , 坐浴熏洗外阴 15 min ,日 1 次 , 15
1035河北中医 2007年 11 月第 29卷第 11期 Hebei J TCM , November 2007 , Vol 29 , No.11
日为 1个疗程。
2 水线草(伞房花耳草) Herba Hedyotidis carymbasae
2.1 基源 为茜草科植物水线草 Hedyotis carymbasa(L.)
Lam.的干燥全草。
2.2 饮片鉴别 为根 、茎 、叶 、花 、果 实混合的段片。 茎
呈四棱形 ,直径 2 ~ 3 mm。叶皱缩 , 对生 , 湿润展平后 , 完
整叶片呈条状披针形 ,长 2 ~ 4 cm ,宽 1~ 3 mm , 先端渐尖 ,
托叶小 ,顶部分裂成数条刚毛状刺。花序 2~ 5朵作伞房
状排列 , 花梗纤细 , 长 0.5 ~ 1 cm。 蒴果近球形 , 长约
2.5 mm。质柔而脆。气微 , 味微苦[ 5] 。见图 2。
图 2 水线草
2.3 成分 含车前草苷 、鸡矢藤次苷 、齐墩果酸 、β-谷甾
醇和天门冬氨酸等 10多种氨基酸[ 6] 。
2.4 药理
2.4.1 提高中性粒细胞吞噬能力 小鼠灌胃 30 g kg 能
促进吞噬细胞百分率及吞噬指数 , 有提高中性粒细胞吞
噬能力的作用。
2.4.2 毒性 小鼠灌胃的 LD50为(97.38±1.05)g kg。
3 纤花耳草 Herba Hedyotidis tenelliflorae
3.1 基源 为茜草科植物纤花耳草 Hedyotidis tenelliflora
Bl.的干燥全草。
3.2 饮片鉴别 为根茎 、叶 、花 、果实混合的段片。全株
黑色。茎锐四棱形。叶对生 , 革质 , 条形及条状披针形 ,
长2 ~ 4 cm , 先端渐尖。花无柄 , 2 ~ 3 朵簇生于叶腋。 蒴
果卵形 ,长约 2.5 mm , 先端开裂 ,具宿萼。气微 , 味淡。
3.3 成分 含 β-谷甾醇 、齐墩果酸 、多糖及 Ca、Mg、Mn、
Fe、Na、Zn等元素。
3.4 药理
3.4.1 抗炎 50%的纤花耳草醇提物 10 g kg 给小鼠灌
胃 ,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 , 角叉菜酸所致足肿胀有
明显抑制作用。
3.4.2 抗过敏 纤花耳草 10 g kg 能明显促进小鼠迟发
型超敏反应。
3.4.3 毒性 小鼠灌胃的 LD50为(112.46±12.10)g kg 。
3.5 性味 、归经与效用 性寒 ,味微苦 、平。有清热解毒 、
活血止痛的功效。用于肺热咳嗽 、慢性肝炎 、肿胀 、阑尾
炎 、痢疾 、风火牙痛 、小儿疝气 、跌打损伤。
3.6 临床应用
3.6.1 肺热咳嗽 纤花耳草 30 g , 浙贝母 10 g ,水煎服 ,
日 1剂。
3.6.2 肝硬化腹水 纤花耳草 50 g , 琥珀 1.5 g , 共研细
粉。1 次 6g , 1 日 1次 , 水炖 ,调冰糖服。
3.6.3 指头炎 纤花耳草 、鲜球子草 、鲜蛇含 、鲜乌蔹莓
各等量。加烧酒 、雄黄各适量 , 捣烂 ,外敷患处[ 7] 。
小 结 白花蛇舌草为常用中药 , 其名最早见于《潮
州志·药物志》 ,始载于《广西中药志》 ,是近代开发的新药
之一。其叶细条形 ,状如蛇舌 , 故名。该药早期为我国南
方民间治疗阑尾炎的草药 , 继而发现有治疗恶性肿瘤的
功效 , 还可用于肝炎 、胃炎 、支气管炎;外用治疗疮疖痈
肿 、毒蛇咬伤等。现代研究有抗肿瘤 、抗菌 、抗氧化 、保
肝 、利胆和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等药理活性。据吴琼[ 8] 综
述 ,该药常用于内科 、妇科 、外科 、皮肤科 、肿瘤科的胃炎 、
肝炎 、急慢性肾炎 、慢性盆腔炎 、乳腺增生症 、淋病 、腮腺
炎和消化系统 、血液系统 、淋巴系统 、呼吸系统等 30 多种
疾病的治疗 ,临床应用广泛。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1995 年版附录收载白花蛇舌
草(Herba Hedyotidis)。因该药临床需求量大, 应用历史较
短,商品货源供大于求和药品性状较难辨识等原因 , 同属
植物水线草(Herba Hedyotidis carymbasae)、纤花耳草(Herba
Hedyotidis tenelliflorae)等在华南 、云南一些地区代或混作白
花蛇舌草药用[ 9~ 10] , 这是错误的 , 必须予以纠正。由饮片
性状上鉴别 ,白花蛇舌草茎呈圆柱形或略扁 ,花(或果)单生
或双生于叶腋 ,花梗长约5 mm , 蒴果扁球形 ,直径2~ 3 mm ,
两侧各有一条纵沟。气微 , 味微苦;水线草茎呈四棱形 , 花
(或果)2 ~ 5 朵集成腋生伞房花序, 花梗纤细 , 长 0.5 ~
1.5 cm ,蒴果球形;纤花耳草全株黑色 ,叶薄革质 , 花无梗,
2 ~ 3(~ 5)朵生于叶腋 , 蒴果卵形。掌握以上鉴别特征 , 容
易辨别白花蛇舌草及其混淆品水线草 、纤花耳草。
除上述以外 , 同属植物松叶耳草 Hedyotis pinifolia
Wall、丹草 H.herbacea L.、双花耳草 H.biffora(L.)Lam.及
方茎耳草 H.tetramgularia Korth.在广东 、广西混称白花蛇
舌草[ 11] ,在产地民间习用或混杂于白花蛇舌草之中 ,需注
意鉴别 ,区分药用 , 不可混称或作白花蛇舌草药用。
参考文献
[ 1] 孔增科 ,陈静歧.中药调剂手册[ M] .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
版社 , 1994:200
[ 2] 方晓立 ,龙晓英.白花蛇舌草成分 、药理和临床应用研究概
况[ J] .中药材 ,1996 , 19(3):152-153
[ 3] 张伟平 ,尹秀丽.白花蛇舌草的研究概况[ J] .哈尔滨医药 ,
2000, 20(2):71-72
[ 4] 钟立敏 ,周宏霞 ,刘丹.白花蛇舌草的药理和临床应用进展
[ J] .中医药信息 ,2001 , 18(4):14-15
[ 5] 孔增科 ,傅正良 ,熊南燕 ,等.易混淆中药品种辨析与临床应
用[M] .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 , 2007:139
[ 6] 吴丽珠 ,周昆.白花蛇舌草与同属植物水线草的区别[ J] .河
南科学 , 1999 , 17(专辑):1
[ 7]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中华本草(6)[M] .上
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9:439-440
[ 8] 吴琼.白花蛇舌草的临床应用概况[ J] .中药材 , 2000 , 23
(10):654-657
[ 9] 丘志春.白花蛇舌草与代用品水线草的鉴别[ J] .湖南中医
杂志 , 2001, 17(5):53-54
1036 河北中医 2007年 11 月第 29 卷第 11期 Hebei J TCM , November 2007 , Vol 29 , No.11
[ 10] 郑汉光.白花蛇舌草及其常见混淆品的鉴别[ J] .基层中药
杂志 , 2001 , 15(6):32
[ 11] 徐国均 ,徐珞珊 , 王峥涛.常用中药材品种整理和质量研
究:第 4册[M] .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 , 2001:659-662
(收稿日期:2007-11-02)
·临床报道·
中医辨证治疗糖尿病性腹泻 43例
姜 敏
(北京世纪坛医院中医科 ,北京 100038)
【关键词】 腹泻;糖尿病;并发症;中医疗法
【中图分类号】 R 442.2;R 574.620.5;R 58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2619(2007)11-1037-01
作者简介:姜敏(1965-),女 ,副主任医师 ,学士。研究方向:中西
医结合治疗糖尿病。
2005—2006年 , 笔者采用辨证治疗糖尿病性腹泻 43
例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 43 例均为本院中医科门诊患者 , 男
29 例 ,女 14 例;年龄 42~ 73 岁 ,平均 57岁;糖尿病病程<5
年2 例 , 5 ~ 10 年 32 例 , >10 年 9 例;反复腹泻持续 2 个
月~ 2 年 ,其中 2 ~ 6 个月 17 例 , 6 个月~ 1 年 18 例 , 1 ~ 2
年8 例;腹泻>6 次 日 2例 , 5 ~ 6次 日 10 例 , 3 ~ 4 次 日
31 例;辨证分型[ 1] :脾胃气虚型 24 例 , 脾肾阳虚型 19 例;
合并糖尿病性心脏病 8例 , 糖尿病性脑病 10 例 ,糖尿病性
肾病 2例 , 糖尿病性末梢神经炎 17 例。
1.2 诊断标准 全部病例均符合《中国糖尿病防治指
南》 [2]确定的 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 , 同时临床表现有大便
次数增多 ,每日在 3 次以上 ,大便为不成形稀便或水样便 ,
粪细菌培养为阴性 ,粪常规检查无红细胞及白细胞。
1.3 治疗方法 予控制饮食 , 同时口服糖适平(北京万辉
双鹤有限责任公司 ,批准文号:H10940258), 将空腹血糖控
制在7 mmol L以内 ,餐后 2 h 血糖控制在 10 mmol L以内 ,
同时辨证予中药汤剂 ,每日 1 剂 ,水煎取汁 300 mL, 分 2 次
空腹口服。4 周为 1 个疗程 , 1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1.3.1 脾胃气虚型 予参苓白术散加减。药物组成:党
参 15 g ,白术 12 g , 黄芪 24 g , 白扁豆 15 g , 陈皮 6 g , 山药
20 g ,茯苓 30 g , 薏苡仁 30 g , 木香 12 g , 砂仁 3 g , 石榴叶
10 g ,诃子 10 g。
1.3.2 脾肾阳虚型 予附子理中汤合四神丸加减。药物
组成:党参 15 g , 熟附子10 g , 干姜6 g ,白术15 g ,茯苓 30 g ,
补骨脂12 g , 吴茱萸6 g , 肉豆蔻10 g , 黄芪24 g , 炙甘草6 g ,
诃子 10 g ,石榴叶 12 g。
1.4 疗效标准 参照 1993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制
定发布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3] 。痊愈:大便成
形 ,每日 1~ 2 次 ,伴发临床诸症均消失;显效:大便次数每
日1 ~ 2 次 , 近似成形 , 或便溏而每日仅 1 次 , 伴发临床诸
症明显减轻;有效:大便次数 、质及临床诸症均有所好转;
无效:症状无改善或加重。
2 结 果
本组 43 例 , 痊愈 2 例 , 占 4.65%;显效 31 例 , 占
72.09%;有效 7 例 , 占 16.28%;无效 3 例 , 占 6.98%。 总
有效率 93.02%。
3 讨 论
糖尿病是以阴虚为基本病机 , 病久阴损及阳 , 脾阳不
足 , 运化失常 ,清气不升 , 胃中水谷不化精微 ,反化为湿 , 水
湿内停 , 下趋于肠而致腹泻;脾肾阳虚 , 命门火衰 , 阳气不
能温化水谷 , 故腹泻多发于餐后 、黎明前或半夜 ,甚可出现
大便失禁。临床根据中医分型 , 分别予参苓白术散加减及
附子理中汤合四神丸加减。参苓白术散加减方中党参 、黄
芪 、白术 、茯苓益气健脾;山药健脾止泻;白扁豆 、薏苡仁健
脾渗湿;砂仁醒脾和胃 , 行气化滞;陈皮 、木香健脾燥湿理
气;石榴叶 、诃子涩肠止泻。诸药合用 , 共奏健脾益气 、渗
湿止泻之功。附子理中合四神丸加减方中党参 、白术 、黄
芪 、茯苓 、甘草益气健脾;干姜 、附子温阳祛寒;补骨脂 、肉
豆蔻温肾暖脾;诃子 、石榴叶固涩止泻;吴茱萸温肾散寒。
诸药合用 , 脾阳得温 , 肾阳得充 , 水谷得化 , 共奏温阳健脾
止泻之功 , 故诸症可缓解。
糖尿病性腹泻多发于糖尿病高血糖状态控制不良者 ,
故首先予饮食控制 , 配合降糖药物严格控制空腹及餐后血
糖 , 同时选择和重用经现代药理研究证实有降糖作用的中
药 , 如黄芪 、白术 、茯苓 、薏苡仁 、山药 、诃子 、石榴叶等[ 4] ,
辨病与辨证相结合 , 因而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参考文献
[ 1] 朱文峰.中医诊断学[ M]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1999:321
[ 2] 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编写组.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 M] .北
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 2004:54
[ 3] 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S] .北京:中国医药科
技出版社 , 2002:122
[ 4] 林兰.中西医结合糖尿病学[M]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
社 ,1999:211
(收稿日期:2007-01-25)
1037河北中医 2007年 11 月第 29卷第 11期 Hebei J TCM , November 2007 , Vol 29 , No.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