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富贵竹采后病害种类调查及其病原菌鉴定



全 文 :0 引言
富贵竹是湛江市花卉出口创汇的一个重要来源,
从20世纪80年代引入湛江以来,出口创汇稳步增长,
出口量居全国首位。但随着富贵竹种植面积的增加,
以及一味地追求利润而缺乏管理,各种病虫害的发生
成为制约富贵竹加工出口的主要障碍。由于采后加工
的工艺要求,富贵竹经剥叶剪切产生大量伤口,富贵竹
在加工过程时间长,极易受到病菌的侵染。被病菌侵
染的富贵竹在长途运输中腐烂严重,常常造成出口产
品被整批退回,造成了比较大的损失。
出口富贵竹竹条在长达20多天的避光运输中,腐
烂死亡的比例一直居高不下,经常被整个批次退货。
盛爱武 [1]调查在出口运输的过程中损失率达 30%~
50%。采后腐烂主要归因于病原微生物的致病作用,
导致腐烂的病原菌可来自大田或加工过程。在贮藏保
鲜方面,刘奕清[2]尝试通过硝酸银对出口水培富贵竹
霉菌的控制,并对贮运富贵竹进行保鲜处理,霉菌得到
一定程度的控制。余前媛[3]通过对富贵竹茎段保鲜研
究,有效防止植株腐烂。吴士彬[4]通过正交试验法在
金边富贵竹模拟贮运保鲜试验中的应用,减少了富贵
竹叶片的黄化率。在大田栽培方面,李润唐[5]通过3种
肥料对带叶富贵竹的试验,进行贮藏保鲜效果的对比,
减少叶片黄叶率。而富贵竹采后腐烂在加工过程中尚
无人研究,了解富贵竹采后病害的主要种类及病害发
第一作者简介:杨少瑕,女,1977年出生,广东潮安人,助理研究员,本科,从事园艺植物良种及安全高效生产技术研究。通信地址:524022广东省湛
江市开发区乐宾路9号2幢701房,Tel:0759-2383247,E-mail:yangxx@gdou.edu.cn。
通讯作者:于莉,女,1956年出生,黑龙江哈尔滨人,教授,博士,主要研究领域为植物病理生理学、分子植物病理学、植物真菌病害,曾主持和参加多
项国家、省或市级的项目,获得多项国家和省级的奖励,出版专著2部,参编21世纪课程教材3部。通信地址:524088广东省湛江市湖光岩东海洋大
学主校区农学院办公室,Tel:0759-2383247,E-mail:yuli@gdou.edu.cn。
收稿日期:2014-04-16,修回日期:2014-07-19。
富贵竹采后病害种类调查及其病原菌鉴定
杨少瑕,于 莉,邱逸斯
(广东海洋大学农学院,广东湛江 524088)
摘 要:为研究富贵竹切口保鲜及贮运问题,分别于2012年、2013年不同季节对湛江市霞山区、湖光镇、
东海岛和南山村等地区多个富贵竹加工厂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富贵竹(Dracaena sanderiana)采后的主要
病害包括由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 V. Tiegh.)引起的黑腐病、尖镰孢霉(Fusarium oxysporum Schlecht)引起
的茎腐病、丛刺盘孢菌(Vermicularia sp.)引起的炭疽病和紫变青霉(Penicillium purpurogenum)为主引起的
青霉病。
关键词:富贵竹;采后病害
中图分类号:S436.8 文献标志码:A 论文编号:2014-0345
Investigation and Pathogen Identification on Post-harvast Diseases of Lucky Bamboo
Yang Shaoxia, Yu Li, Qiu Yisi
(Guangdong Ocean University, Zhanjiang 524088, Guangdong, China)
Abstract: To studies on cutting surface preservative and storage and transport of lucky bamboo(Dracaena
sanderiana), surveys on post- harvest diseases of lucky bamboo were conducted in factories of Xiashan,
Huguang Town, Donghai Island and Nanshan Village of Zhanjiang in 2012 and 2013 respectively. The result
showed that black-rot disease caused by Aspergillus niger V. Tiegh., stem rot disease by Fusarium oxysporum
Schlecht, anthracnose disease by Vermicularia sp. and Penicillium diseases chiefly by Penicillium
purpurogenum were the main post-harvest diseases of lucky bamboo.
Key words: Lucky Bamboo; Post-harvest Disease
www.caaj.org
农学学报 2015,5(2):29-34
Journal of Agriculture
生情况,对于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防治病害具有重要
的意义。
1 材料与方法
1.1 富贵竹品种
大叶富贵竹(Dracaena sanderiana)。
1.2 试验方法
1.2.1 病害调查 分别于 2012年 3、12月,2013年 7、9、
10月对广东省湛江市霞山区(银河、一方、金阳、巧
手)、湖光镇(木华、福记)、东海岛(潭西村)、南山村(宝
鑫)等不同区域8个富贵竹加工厂进行10个厂次的病
害种类和发病程度调查。
1.2.2 病原菌分离鉴定 将采集的病害样本用保鲜袋分
装标记带回实验室。对采集的各种病害样本进行症状
描述。对病害样本进行组织分离[6],通过柯赫氏法则
验证致病菌,并观察接种发病症状。病原真菌分离使
用PDA培养基,将分离纯化的病菌进行鉴定。
2 结果与分析
2.1 病害种类及发生概况
由于富贵竹的加工工艺特点,湛江市的加工厂普
遍都是以竹塔、竹条及竹条的各种造型进行销售。富
贵竹在加工中都要进行剪切及剥叶,病菌多由茎杆的
切口以及各种伤口侵入危害。如表1病害调查结果显
示,黑腐病、茎腐病、炭疽病以及青霉病为主要的采后
病害,加工期间检出率较高。黑腐病可在不同季节条
件下侵染发病,特别是每年的 6—8月发病率比较高,
在湛江市不同加工厂发生普遍,工厂间检出率为
87.5%,田间也偶有发生。
2.2 富贵竹采后病害的鉴定
2.2.1 富贵竹黑腐病
(1)症状。侵染初期,竹条切口处出现水渍状病
斑,随后出现菌丝并开始腐烂,腐烂向整个竹条蔓延并
在切口产生大量黑色分生孢子。湿度大时呈软腐症,
内部中空残留纤维物质并呈黑色(图 1a)。干燥时茎
秆枯黄,切口黑色,茎秆内部充满大量分生孢子呈黑粉
状(图 1b)。该菌主要从切口、受伤芽眼或伤口侵入,
造成竹条腐烂。接种试验表明,黑曲霉主要从切口侵
染危害且发病严重,切口接种发病部位的组织可观察
到细胞核膨大,而离发病部位较远的组织则无膨大现
象。刺伤接种发病极轻,只略形成小病斑,但经较长时
间仍可从干燥的小病斑分离到病菌,具有一定的潜伏
侵染性。该病在高温、高湿的条件下发病迅速危害严
重,外运集装箱中发病率高。
(2)病原,在PDA培养基菌落圆形平展(图1c),产
孢面边缘可呈黄色,为未成熟的分生孢子梗顶囊;28℃
培养 3天可产生黑色分生孢子,菌落背面产生黄色。
在查氏培养基上25℃培养7天,菌落平均直径41 mm,
菌落中心稍凸起有不规则的辐射状沟纹,质地紧密,菌
落仅中心为灰黄褐色,边缘为白色稀薄菌丝,无渗出
液。菌落背面为嵴状沟,产生鲜黄色。分生孢子梗具
足细胞,分生孢子头初为球形,老后分裂(图1d),顶囊
表面全部可育,产孢结构双层(图1e)。分生孢子球形
老后横向变扁,黑褐色,孢子表面有不规则的脊状突起
或纵向条纹(图1f),孢子常链生。根据《中国真菌志·
曲霉属及其相关有性型》鉴定为黑曲霉(Aspergillus
a 富贵竹黑曲霉症状 b 富贵竹黑曲霉症状 c 黑曲霉PDA菌落
杨少瑕等:富贵竹采后病害种类调查及其病原菌鉴定
病害名称
富贵竹黑腐病
富贵竹茎腐病
富贵竹炭疽病
富贵竹青霉病
采样时间
2012年3、12月
2013年7、9、10月
2012年3月
2013年7、9、10月
2012年3月
2013年7、9、10月
2012年3、12月
2013年7、9、10月
采样地点
霞山区
湖光镇、东海岛、南山村
霞山区
东海岛、南山村
霞山区
东海岛、南山村
霞山区
湖光镇、东海岛、南山村
发病率%
87.5
87.5
62.5
62.5
87.5
87.5
87.5
87.5
表1 富贵竹采后主要病害种类
··30
niger V. Tiegh.)[7]。
2.2.2 富贵竹茎腐病
(1)症状。3月对霞山区的银河、一方、金阳、巧手
等园艺厂的病害调查中发现,该病发生普遍。主要在
切口产生红点及表面产生乳黄色粘分生孢子团的腐烂
竹条中分离到此菌,为多种镰刀菌属的真菌复合侵染
引起,其中以尖孢镰孢菌侵染为主。调查显示镰刀菌
在湛江不同富贵竹家工厂中的分布极为广泛且种类
多,除了造成腐烂外,还可使竹条切口出现红色点,剖
开见维管束变红(图 2a)。经分离纯化的病菌接种也
产生同样的症状,初期竹条切口产生“红点”经组织切
片显微观察为富贵竹维管束变红。纵切可观察到维管
束内部为红色物质阻塞(图 2b~c)。随时间增加维管
束变红数量增多,且向竹内延伸。
(2)病原。病菌在PDA培养基上,菌丝白色纤细,
菌落平展,背面中心有时可产生浅紫色(图2d)。可在
培养后期形成乳黄色的粘分生孢子团,与竹条上所产
生的相似。自然菌大型孢子较狭长,培养菌则较宽度
较大。该菌小型分生孢子单胞,卵型至长椭圆形,着生
于由菌丝直接生出的短小或较长的单出瓶梗上,常呈
假头状。大型孢子两端弯曲,中间较直(图 2e),在分
生孢子座或粘分生孢子团内形成,多数3隔,(23~33) μm×
(3~4) μm,少数为 4隔。两端较细,顶端略呈弯钩状,
足细胞不明显,厚垣孢子顶生或间生(图2f)。大型分
生孢子产孢结构分枝多且复杂,孢子梗短而粗,单瓶梗
(图2g)。
d 黑曲霉分生孢子头 e 黑曲霉分生孢子梗顶囊 f 黑曲霉分生孢子电镜扫描图
图1 富贵竹黑腐病
a 富贵竹茎腐病症状 b尖镰孢霉侵染富贵竹茎杆维管束(见箭头)横切面 c正常富贵竹茎杆维管束(见箭头)横切面
d 尖孢镰刀菌PDA菌落 e 尖孢镰刀菌分生孢子
··31
该菌与Booth著的《镰刀菌属》中所描述的尖孢镰
刀菌属中的美丽组[8]:[(27~46) μm×(3~5) μm]接近,只
是大型孢子略小。根据魏景超《真菌鉴定手册》将其鉴
定为尖镰孢霉(Fusarium oxysporum Schlecht)[8]。
2.2.3 富贵竹炭疽病
病原:自然菌分生孢子盘黑色,圆形至椭圆形,先
闭合后开裂产生大量分生孢子,呈琥珀色(图3a)。分
生孢子盘较大,(174.8~503.7) μm×(102.8~257) μm
(图3b~c)。分生孢子单胞,有或无油滴,有油滴的1~3
个,多数 2个,孢子长椭圆形,两端钝圆或一端稍尖。
分生孢子大小为(20.6~36) μm×(5.1~7.7) μm。刚毛混
生于分生孢子梗间,深褐色,2~4隔,常见的为 3隔,从
基部向顶端渐尖,基部色深,极少数有分枝,大小为
(61.7~154.2) μm×(2.57~5.14) μm。PDA上菌落呈细绒
毛状,菌丝灰黄色(图 3d),培养时间久可在培养基中
产生黑色颗粒状物。根据以上特征将其归入丛刺盘孢
菌(Vermicularia sp.)[8]。富贵竹茎杆上未见病菌的有性
型。
2.2.4 富贵竹青霉病
(1)症状。受病菌侵染的切口面,初期产生红色
f 尖孢镰刀菌大型分生孢子厚垣孢子 g 尖孢镰刀菌产孢结构
图2 富贵竹茎腐病
a 炭疽菌茎杆表面子实体 b 炭疽菌分生孢子盘
c 炭疽菌分生孢子盘 d 炭疽菌PDA菌落
图3 富贵竹炭疽病
杨少瑕等:富贵竹采后病害种类调查及其病原菌鉴定··32
(图4a),进而随菌落而产生不同的颜色。在不同条件
下可使切口呈红色、青灰色、灰色等不同症状。该病在
富贵竹加工厂中十分普遍,主要造成上切口变色,温湿
条件适合情况下可加速竹条切口开裂、腐烂。
(2)病原。该病以青霉菌属(Penicillium sp.)居多,
其中分离率较高的菌株特征是:在PDA上菌落边缘呈
淡黄色,杂有橙色及红色,培养后期菌落呈青色至青灰
色,不产子囊壳或菌核。菌落绒毡状,可产生水溶性红
色色素使培养基变红,颜色随培养时间延长而加深(图
4b~c)。分生孢子梗帚状枝双轮,对称,间枝1层,孢子
梗瓶型密集顶端较长,分生孢子椭圆形至球形,表面光
滑(图 4d)。根据《真菌鉴定手册》将其鉴定为紫变青
霉组(Penicillium purpurogenum)[8]。
3 讨论与结论
近年来,富贵竹市场潜力很大,已经成为部分农民
脱贫致富的途径之一[9]。然而,富贵竹各种病虫害的
发生成为制约富贵竹加工出口的主要障碍[10],至今尚
无关于富贵竹采后加工病害调查及病原鉴定方面的研
究报道。本研究对广东湛江富贵竹加工厂进行主要病
害种类调查并对病原进行鉴定,发现富贵竹采后的主
要病害包括由黑曲霉引起的黑腐病、尖镰孢霉引起的
茎腐病、丛刺盘孢菌引起的炭疽病和紫变青霉为主引
起的青霉病等,对广东富贵竹的病害防治和出口创汇
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富贵竹是研究的鲜切花观叶植物,过去对鲜切花
的贮藏保鲜研究侧重在采后处理技术和保鲜剂配方的
a 青霉病症状 b 紫变霉PDA菌落
c 紫变青霉PDA菌落背面 d 紫变青霉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
图4 富贵竹青霉病
研究,如采收时期、包装材料、保鲜技术、贮藏中的温度
和湿度、运输等对鲜切花保鲜的影响[11];采后有关生理
变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水分、碳水化合物、蛋白质、植
物激素、自由基清除酶系等的变化及由此引起的膜脂
过氧化[12];鲜切花加工过程中生物防治对其保鲜效果
是研究和应用的趋势。一般认为,鲜切花各种化学成
分的含量及其变化大部分取决于采前的生长条件,如
光照、温度、湿度、空气组成、营养、水分、植物保护和园
艺措施等都会影响鲜切花的生长发育,进而影响鲜切
花的品质形成和采后品质变化[13],因此,探讨鲜切花采
后加工病害防治是十分必要的。目前,防治采后病害
的处理方法仍是化学防治为主[14],由于生物防治方法
控制采后病害具有一定优势,植物提取物被认为是化
学杀菌剂替代品最好的开发资源[15]。
参考文献
[1] 盛爱武.富贵竹切口保鲜及贮运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05(9):
329-331.
[2] 刘奕清.硝酸银对出口水培富贵竹霉菌的控制效果[J].农业科技通
讯,2005(11):51-52.
[3] 余前媛.富贵竹茎段保鲜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8):7568-
··33
7569.
[4] 吴士彬.正交试验法在金边富贵竹模拟贮运保鲜试验中的应用[J].
福建热作科技,2009,34(3):12-14.
[5] 李润唐.3种肥料对带叶富贵竹贮藏效果的影响[J].广东农业科学,
2012,12:85-87.
[6] 方中达,植病研究方法(第三版)[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
23-24.
[7] 齐祖同.中国真菌志:第五卷.曲霉属及其相关有性型[M].北京:科
学出版社,1997:100-101.
[8] 魏景超.真菌鉴定手册[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79:615-
621.
[9] 田大业.保鲜产业大有可为[J].中小企业科技,2005(1):17.
[10] 盛爱武,乔爱民,高飞,等.富贵竹切口的保鲜及贮运研究[J].园艺园
林科学,2005,21(9):329-331.
[11] 张小波,王敏利.鲜切花的综合保鲜与贮藏技术研究[J].陕西林业
科技,2008(2):130-132.
[12] 陈丹生,蔡汉权.玫瑰切花保鲜的研究进展[J].江西科学,2005,23
(6):814-818.
[13] 陈龙涛.提高鲜切花品质的几种田间管理措施[J].中国花卉园艺,
2005(12):44-45.
[14] 胡美姣,刘秀娟,张令宏.热带亚热带水果采后病害的生物防治[J].
热带农业科学,2001,4(2):51-59.
[15] 彭景贤.酵母菌对柑橘采后病害的生物防治及防治机理的研究
[D].福建:福建农林大学,2006:33-34.
杨少瑕等:富贵竹采后病害种类调查及其病原菌鉴定··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