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第 20 卷 第 2 期 台 湾 海 峡 Vol.20 , No.2
2001 年 5 月 JOURNAL OF OCEANOGRAPHY IN TAIWAN STRAI T May , 2001
福建海区条斑紫菜的栽培试验
方琼珊
(福建省水产研究所 ,福建 厦门 361012)
摘要:本文报告了对采集自福建自然海区的条斑紫菜进行的 2a栽培试验.结果表明 ,
条斑紫菜壳孢子的放散时间比坛紫菜迟 1 ~ 1.5个月;壳孢子放散延续时间比坛紫菜
长;放散高峰期出现在 11月中旬;骤然降温可以促进壳孢子集中放散;单孢子放散以
水温 20℃左右较佳.莆田及其以北海区可能比厦门更适宜栽培条斑紫菜.
关键词:条斑紫菜;栽培;福建
中图分类号:S94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160(2001)02-0210-06
条斑紫菜(Prophyra yezoensis)是目前日本和我国长江以北紫菜的主要栽培品种 ,福建省
也有少量分布.本种叶状体薄嫩 ,菜质甚佳 ,比坛紫菜(Prophyra haitanensis)易于加工成薄片 ,
具有更高的附加值.福建省于 60 ~ 70年代 ,曾多次从江苏引种南移 ,但都未能发展起来.随着
我国人民对紫菜品质要求的提高 ,重新研究开发本省这一资源 ,进行坛紫菜与条斑紫菜轮栽 ,
对优化紫菜品种 、改变原来单一生产布局 ,提高产值具有重要意义.笔者于 1995 ~ 1996年在厦
门 、莆田两地进行条斑紫菜的栽培试验 ,本文报道了其试验结果.
1 材料与方法
1.1 采果孢子及丝状体的培育
于 1995年 3月 14日在厦门岛何厝村海区牡蛎条石上采集野生的条斑紫菜叶状体.3月
16日在室内水泥池采果孢子 ,基质为牡蛎壳 ,平面排列 ,面积 12m2 ,果孢子密度为 180个/m2.
12d后 ,计算果孢子萌发率.丝状体培育参照坛紫菜[ 1]及条斑紫菜的培育方法[ 2] .
1.2 壳孢子放散量的统计
基质中丝状藻丝的生长密度是不同的 ,有的藻丝层较厚 ,有的较薄 ,形成的壳孢子数量也
大小不同.以肉眼观察 ,将藻丝层厚薄不同的基质各取 50g置于 1 000cm3烧杯中放散 ,每天统
计壳孢子的放散量 ,并及时注换新鲜海水 ,连续观察统计 45d.
1.3 骤然降温对壳孢子放散量的影响
1996年利用海带育苗室采用自然水温及骤然降温 2种方法 ,比较不同温度下壳孢子的放
散量.第Ⅰ组为对照组 ,自然水温 17 ~ 21℃;第 Ⅱ组为降温组 ,水温 10 ~ 12℃,每组设 2个重
复.试验使用 4个 1 000 cm3 烧杯 ,取镜检已大量形成双分细胞的基质壳各 20g.对照组置于自
然室温内 ,降温组置于海带育苗室的低温水池内水浴.
1.4 不同采苗方法与壳孢子附着的关系
收稿日期:2000-05-26
作者简介:方琼珊(1957~ ),女 ,助理研究员.
在实验场室内水泥池用自然温度结合循环水采壳孢子苗及利用海带育苗室低温海水结合
充气采壳孢子苗 ,比较 2种方法与壳孢子附着的关系.采苗池面积分别为 8及 12m2 ,水深均
50cm ,用 1.5m ×10m的维尼纶条帘网附苗.自然组水温 21 ~ 23.3℃,低温组 12 ~ 14.5℃.附
着时间 1 ~ 3d.当维尼纶网帘苗绳附着壳孢子密度镜检时在每个 100倍镜视野中达到 1个以
上时 ,即停止附着 ,移往海区栽培.4d后检查壳孢子萌发率.
1.5 水温对单孢子放散的影响
1996年 12月 ,在海带育苗室内设置 27 、23 、20 、17 、13℃共 5个温度梯度 ,每个梯度设 3个
重复.低温组用降温水浴调节 ,较高温度以控温仪及 300W 电热棒控制.试验期间各组水温略
有波动 ,但幅度不超过±1℃.使用 15个 3 000 cm3 玻璃缸 ,每组各放经阴干的苗绳 2 段 ,每段
10cm.以比较不同温度对单孢子放散的影响.
1.6 叶状体的栽培
1995年采苗 2批 ,面积 0.107hm2 ,分别于 11 月 2日和 12 日在厦门岛浦口村海区栽培.
1996年采苗 1批 ,面积 0.120hm2 ,于 11月 8日在莆田海区栽培.两者均采用潮间带半浮动架
方式栽培.
2 结果与讨论
2.1 丝状体的生长和发育
3月 16日采果孢子 ,12d后计算萌发率为 33.3%~ 55.6%.9月 10日检查 ,开始出现膨大
细胞 ,10月 10日在丝状体生长较薄的基质上可见双分细胞 ,10 月下旬双分细胞大量形成 ,10
月 27日开始放散壳孢子 ,12月 11日以后壳孢子放散渐渐趋于减少.
根据 2a的实验观察 ,福建省海区自然分布的条斑紫菜双分细胞出现时间都在 10月中旬 ,
水温为 21 ~ 23℃时.当水温下降到 17 ~ 18℃时 ,开始放散壳孢子 ,这比坛紫菜延迟 1 ~ 1.5个
月.利用条斑紫菜与坛紫菜壳孢子放散及采苗出现时间差 ,可以进行轮栽生产.
2.2 壳孢子放散时间 、放散量及其与水温的关系
图 1显示条斑紫菜在自然水温条件下 ,壳孢子的放散天数及放散量.在 45d内 ,每天都有
壳孢子放散.用于观察的 2组基质 ,丝状体的厚薄不同 ,总放散量差距甚大 ,分别为 749.38及
285.95万个 ,平均每 g 基质的放散量为 14.99及 5.72万个 ,与坛紫菜的 8 ~ 10万个(笔者以
往观察统计)相当.但坛紫菜往往在 2 ~ 3d内集中放散完毕.根据基质壳丝状体生长的厚薄不
同 ,壳孢子放散量差距甚大 ,其中厚层组壳孢子放散量为薄层组的 2.5倍左右.
另外 ,在 45d内 ,存在几个壳孢子放散高峰.观察表明 ,似乎有一个倾向 ,在水温升高或降
低的过程中或此后 2 ~ 3d内 ,都有壳孢子大量放散 ,形成放散高峰.如在厚壳基质中 ,从 10月
27日到 11月 4日 ,水温由 17.6℃上升至 23.0℃,壳孢子放散量由5.85增至 24.42万个 ,形成
11月上旬的第一个放散高峰.11月 21 ~ 22日 ,水温由 22.0℃下降到 16.4℃,壳孢子放散量由
22.82增至 57.20万个 ,出现日最高放散量.此后 ,水温又由 16.4℃逐日回升 ,于 11月 27日升
至19.6℃,壳孢子放散量由 4.25增至 45.90万个 ,再次形成放散高峰.以后水温又由15.3℃
逐日下降 ,于 12月2日下降到 10.2℃,壳孢子放散量由2.49增至 25.35万个.但此后 ,壳孢子
的放散已近尾声 ,再也没有大的放散高峰出现.在薄层组 ,壳孢子放散高峰的出现次数不如厚
层组的多 ,只在 11月 14 、15 、27 、28日及 12月 3 、4日水温变化时出现 3次放散高峰.而且其放
散高峰时的放散量也不如厚层组的多 ,仅为 10 ~ 20万个.因而 ,生产上较有意义的采壳孢子苗
·211· 2 期 方琼珊:福建海区条斑紫菜的栽培试验
时间 ,应选择在壳孢子放散高峰期出现之时.同时 ,在生产中 ,为了保证网帘附苗密度达到要
求 ,除应有足够量的贝壳基质外 ,还应注意挑选那些藻丝层较厚的贝壳基质.
图 1 条斑紫菜自然水温下壳孢子的放散量
F ig.1 Quantity of conchopo re release of P .yezoensis under natural temperature
表 1显示了采用骤然降温方法对已经大量形成双分细胞的条斑紫菜壳孢子放散的影响.
在常温 17 ~ 21℃条件下 ,3d的放散量分别为 1.15 、1.96及 3.38万个 ,而在低温 10 ~ 12℃条
件下 , 3d的放散量分别为 8.32 、11.56及 12.19万个 ,骤然降温组壳孢子放散量比常温对照组
高 5倍左右.降温组所使用的贝壳基质 ,壳面观由灰黄色变成灰白色 ,镜检壳孢子已放散殆尽.
由此可见 ,在条斑紫菜膨大藻丝大量出现双分细胞时 ,骤然降温 7 ~ 9℃,可以使壳孢子大量放
散.
表 1 骤然降温对条斑紫菜壳孢子放散的影响
Tab.1 Effects of temperature sudden drop on conchopore release of P.yezoensis
组 别 水温(℃) 壳孢子放散量(万个)
11月 5日 11月 6日 11月 6日
壳孢子放散量
合计(万个)
Ⅰ 17~ 21 1.15 1.96 3.38 6.48
Ⅱ 10~ 12 8.32 11.56 12.19 32.07
2.3 不同采苗方法与壳孢子附着密度及其萌发率的关系
表 2显示了不同采苗方法与壳孢子附着密度及萌发率的关系 ,用降温海水结合充气采壳
·212· 台 湾 海 峡 20 卷
孢子苗 ,壳孢子放散量大 ,附苗量一般在 45 ~ 90个/mm2 以上 ,有些网帘苗绳呈微粉红色.而
自然水温结合循环水充气采壳孢子苗 ,由于壳孢子未能集中放散 ,附着极不均匀 ,有时连续几
个视野都没有检查到壳孢子附着.但另一方面 ,在自然水温及降温条件下采壳孢子苗 ,移到海
区后 ,在自然水温下 ,两者壳孢子的萌发率没有很大的差别 ,分别为 88.3%与 82.5%.
表 2 不同采苗方法与壳孢子附着密度及萌发率的关系
Tab.2 Effects of different seed-collected method on affixing density and sprouting rate of conchospore
采苗方法 自然水温+循环水 降温海水+充气
水温(℃) 21.0~ 23.3 12.0~ 14.5
附着密度(个/mm2) 0~ 8 45~ 90
萌发率(%) 88.3 82.5
任国忠等认为 ,在条斑紫菜的栽培中 ,低温不利于幼苗的生长 ,壳孢子萌发适宜温度为
20℃左右[ 3] .根据我们的实验结果 ,降温能促进条斑紫菜壳孢子在短时间内集中放散 ,但不影
响此后壳孢子的萌发.因此 ,生产上应尽可能做到降温采壳孢子苗 ,然后移往自然海区栽培 ,让
幼苗在较高自然温度环境中迅速萌发生长.
2.4 水温对单孢子放散的影响
表 3显示水温对条斑紫菜单孢子放散的影响.观察表明 ,条斑紫菜在水温 13 ~ 27℃范围
内 ,都有单孢子放散.总的趋势是 13℃以上 ,随着水温的增高 ,放散量增多 ,到 20℃左右时达到
放散高峰 ,单孢子从 343 ~ 679万个增加到 857 ~ 2 074万个.超过 20℃以上 ,放散量则随水温
的升高而减少 ,到 27℃左右时 ,单孢子减少到 529 ~ 1 267万个.
单孢子是条斑紫菜幼苗的主要组成部分 ,在生产中起着补充苗种的作用.李世英等还认为
单孢子苗比壳孢子苗更有生长优势[ 4] .因此 ,探索福建省海区自然分布的条斑紫菜单孢子的
放散特性 ,并在生产中利用其生长优势 ,是很有必要的.汤晓荣等指出 ,在 15 ~ 20℃范围内 ,温
度越高 ,越有利于单孢子形成和放散[ 5] ,本试验结果与其基本一致.
表 3 水温对条斑紫菜单孢子放散的影响
Tab.3 Effects of water temperature on monospore release o f P.yezoensis
温度(℃) 单孢子放散量(万个)
12月 24日 12月 26日 12月 29日
单孢子放散量合计
(万个)
27 529 569 1 267 2 365
23 1 853 588 883 3 324
20 2 035 857 2 074 4 966
17 1 890 713 1 105 3 706
13 456 343 679 1 478
2.5 叶状体的栽培
1995年 11月 2日及 12日采苗后挂养在厦门岛浦口海区的2批苗 ,到 11月 22日检查 ,分
别长至 0.5 ~ 2cm 及 0.1 ~ 1cm ,至 1月 22日 ,藻体最长达 30cm .由于在栽培期间 ,几次遇到高
温大雾 ,致使部分幼苗脱落 ,苗绳被浒苔及淤泥覆盖 ,不能采收.
1996年 11月 8日在莆田平海海区栽培的网帘 ,至 11 月 12 日检查 ,壳孢子萌发率为
67.3%,至 11月 23日检查 ,网帘附苗密度为 30 ~ 70株/cm ,最密为 750株/cm .苗绳上有 2个
细胞 ,多个细胞 ,0.1 ~ 0.8cm 各种幼苗 ,12月 20日采收第一水紫菜 ,前后共采收 4次 ,产量如
表 4所示.从厦门 、莆田两海区试验结果比较 ,莆田海区比厦门海区较为适宜条斑紫菜生长 ,这
·213· 2 期 方琼珊:福建海区条斑紫菜的栽培试验
可能与莆田海区水温相对较低有关.
表 4 莆田海区条斑紫菜栽培结果
Tab.4 Result of culture of P.yezoensis in Putian
采收时间 平均长度(cm) 产量(kg/ hm2)
1996年 12月 20日 18.2 139.5
1997年 1月 9日 23.5 232.5
1997年 1月 25日 24.6 280.5
1997年 2月 10日 22.1 244.5
栽培结果表明 ,在福建海区栽培条斑紫
菜是有生产价值的.当 11月底本地栽培的坛
紫菜进入衰老期 ,条斑紫菜刚好长到 1cm 左
右 ,此时海区的水温很适合条斑紫菜的生长.
如果进行换网栽培 ,可以有效地延长紫菜的
生产时间 ,提高单位面积紫菜的产量与质量 ,
又可以充分节省栽培器材的投资.从厦门 、莆
田两海区试验结果比较 ,莆田及其以北海区较适宜条斑紫菜生长.在条斑紫菜栽培中 ,由于南
方温度较高 ,应特别注意选择适宜的采壳孢子苗时机 ,使壳孢子苗 、单孢子苗在较高的温度环
境生长 ,大叶状体在较低的温度环境生长.
3 小结
(1)根据对条斑紫菜 2a的栽培试验 ,基本可以用培育坛紫菜丝状体的方法培育条斑紫菜
丝状体.
(2)条斑紫菜膨大藻丝双分细胞出现在 10月中下旬 ,水温为 21 ~ 23℃,壳孢子开始放散
水温为 17℃,放散时间长达 45d ,11月中下旬为放散高峰期 ,采苗时间应比坛紫菜延迟 1 ~ 1.5
个月.
(3)采用骤然降温方法能促进壳孢子集中放散 ,可达到较佳的采苗效果.
(4)水温在 13 ~ 20℃时 ,单孢子放散随着水温的增高而增加 ,在 20 ~ 27℃时 ,则随着水温
的升高而减少.
(5)比较大叶状体栽培结果 ,莆田海区生长优于厦门海区.
参考文献:
[ 1] 福建省水产局.坛紫菜人工养殖[ M] .福州:福建省人民出版社 , 1979.13 ~ 47.
[ 2]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藻类实验生态组.条斑紫菜的人工养殖[ M] .北京:科学出版社 , 1979.45 ~ 54.
[ 3] 任国忠 , 崔广法 ,费修绠.温度对条斑紫菜丝状体生长发育的影响[ J] .海洋与湖沼 , 1979 , 10(1):28 ~
38.
[ 4] 李世英 , 崔广法.条斑紫菜单孢子和壳孢子幼苗生长发育的初步观察[ J] .海洋与湖沼 , 1980 , 11(4):370
~ 373.
[ 5] 汤晓荣 , 费修绠.温度和光照对条斑紫菜壳孢子生长和单孢子形成放散的影响[ J] .水产学报 , 1998 , 22
(4):378~ 381.
·214· 台 湾 海 峡 20 卷
St udie s on cul t ure of Porphra yez oensis
in se a area of Fuj ian
FANG Qiong-shan
(Fujian fisher ies Research Institute , Xiamen 361012 , China)
Abs tra c t :This paper reported the 2 years studies on the cult ivate of Porphyra yezoensis collected
from the w ild in Fujian.The results showed that conchospo re release of P .yezoensis begin in the
last days of October w hen the temperature of seawater is 17 ~ 18℃.The release is 1 ~ 1.5
months later than P.haitanensis and persist a longer period than the latter.A peak of release ap-
pear in the middle ten days of November.The suitable temperature for monspo re release is about
20℃.In Fujian Province , Putian area and the area to the north of it may be mo re sui table for cul-
ture of P .yezoensis than Xiamen because of the lower temperature of the seaw ater.
Key w or ds :Fujian;Porphyra yezoensis;culture.
·215· 2 期 方琼珊:福建海区条斑紫菜的栽培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