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富贵竹缘何大起大落



全 文 :富贵竹缘何大起大落
口 李少球 / 文并摄影
近 年粤西有首民歌唱道 : “ 小平理论胜金沙 ,一支竹仔闯天下 , 天时地利人为本 ,
心灵手巧富万家 。 ” 那支 “ 竹仔 ” 指何物 , 乃
是似竹非竹的 “ 富贵竹 ” 。
富贵竹 , 原名叫 “ 绿叶竹蕉 ” 。 为龙舌兰
科龙血树属木本 , 是观叶植物中的 “ 小字辈 ” 。
原产于非洲喀麦隆和刚果的热带地区 。在上世
纪 8 0年代传入广州 。 当初因貌不惊人 , 长相
平淡 , 只见节上长叶 , 不见枝头开花 。 若将叶
子摘去 , 就剩下 “光棍一条 ” 。 每支只卖三四
角钱 , 多数人家买来插在瓶里水养 , 好让家居
增添一点绿色 , 被人俗称之为 “ 竹仔树 ” 。
至 19 95 年夏天 , 广州有好几家商场同时
出售一种名为 “ 开运竹 ” 的竹塔 , 小的标价 80
元 , 大的 20 元 。 其产品说明写道 : “ 开运竹
乃是台湾特产 , 属于科技结晶 。 最适宜家庭摆
设观赏 。 它可助你迎来祥光 , 祛邪避秽 , 时来
运转… … ” 据了解 , 这种 “ 神奇 ” 的开运竹塔 ,
原是用富贵竹的茎节应用花艺手法砌作而成
的 。 通常砌作一个 5层的竹塔 , 大约需要长过
1米的竹仔 30 多条 , 经过精选壮茎 , 剥除叶片 ,
分段切开 , 逐条封蜡 , 药剂消毒 , 按层捆扎 ,
定向留芽 , 快速催根 , 配置靓盆 , 装上丝带等
10 个工序而成 。 如果护理得法 , 它的嫩芽长出
绿叶 , 清新滴翠 , 春色盎然 , 可摆设达两年之
久 , 很受花迷们的青睐 。
时隔不久 ,广东的珠海 、 深圳 、 台山等地 ,
纷纷迸行种植和加工 , 尤以湛江市更是一马
当先 , 加紧开发利用 。 全市 5县 4 区 , 从几亩
地起步 , 到 20 01 年发展到 1 . 3 万多亩 。 他们
不但大量加工竹塔 , 而且还进行技术创新 , 把
竹仔塑成螺旋型 、 曲尺型 、 猪笼型 、 孔雀型
等 “美术 ” 产品 , 实行多样化 、 系列化 、 规
模化生产 , 使产品变得多姿多彩 。 据生产者
粗算 , 每亩地可产竹仔 2 . 3万支左右 , 所用
的种苗 、 肥料 、 农药等生产资料和管理等成
本约 1 . 2 万元 , 当时每支收购价为 2 元 , 即
每亩产值约 4万多元 , 除掉各种费用大约可
赚 2 . 5 一 3万元 。 这期间 , 不但内销很可观 ,
而且还销往国际市场 。 因为国外许多 “ 洋人 ”
忙于生计 , 时兴 “ 懒佬种花 ” , 只要买上一盆
开运竹塔 , 每隔几天浇水一次 , 就能生机蓬
勃 , 不必过多操心 。 有的 “老外 ” 将单枝卷
曲的竹仔 , 同其他艳丽的鲜花插于一瓶 , 显
得更加新奇亮丽 , 故对富贵竹更是爱不释
手 。 湛江人抓住这个商机 , 逐年加大出口数
额 , 先后远销到 13 个国家 。 众所周知 , 荷兰
是全球著名的花卉强 国 , 可谓集天下名花之
大成 , 惟独没有这种竹塔产品 , 故也来湛江
洽谈进口 。 据了解 , 湛江产地每盆 5层的竹
塔 , 售价为 40 元左右 (约折合 4 . 8美元 ) , 而
美国进口后售价达 30 美元 , 可获利 6倍之多。
富贵竹犹如天上掉下来的馅饼 , 它让许
多农民凭着生产这根竹仔而发了大财 。 湛江
市湖江镇全镇 7万多人 , 单是富贵竹一项人
均年收人 130 多元 。 其中有不少人家年创收
达数万元 。
正当 “ 好风凭借力 , 送我上青云 ” 之际 ,
富贵竹销售突然陷人低迷状态 。 花卉市场上
购买竹塔的人越来越少 , 外商来签约购货者
寥若晨星 。 有好几个国家因货不对板或因检
疫不合格而要求退货。 田里大片大片还在生
1鱼」中国花卉园艺 · 半月刊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长的富贵竹积压销不出去 , 不少农民因担心
血本无归 , 被迫压价出售 , 每株只卖 5分钱 ,
买的人也不多 。 种植者心灰意冷 , 不愿再费
功夫栽培管理 , 许多富贵竹萎蔫发黄 , 烂在
地里 , 昔日风光一时的 “富小姐 ” , 在短期内
变成了 “ 灰姑娘 ” 。
富贵竹生产的滑坡 ,导致大起大落的原
因何在? 当地从上到下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
一致认为 , 大家对富贵竹的开发和投产 , 存
在着急功近利 , 大捞一把的浮躁心态 , 不顾
客观条件 , 一哄而上 , 盲目跟风 。 在种植过
程中 , 不按照栽培技术规程 , 大量施用化肥 ,
喷施生长激素 , 不注意防治病虫害。 在阳光
猛烈时 , 又不加以防护 , 致使植株出现徒长
现象 , 体内细胞组织疏松 , 生长不能坚实健
壮 , 外表华而不实 ,所砌出的竹塔芽弱叶薄 ,
难长白根 , 水养不到三四十天就会枯萎 。 消
费者和外商见产品质量没有保证 , 因而对富
贵竹失去信心 。加上各生产和经营者很少应
用先进的设备和技术 , 彼此进行无序竞争 ,
最终使富贵竹价格跌至低谷 。
湛江市领导认识到 , 作为政府应当做
到 “ 权为民所用 , 情为民所系 , 利为民所
谋 ” 。 富贵竹生产之所以失控 、 失衡 , 由高
潮跌至低谷 , 皆因没有树立和坚持科学发
展观 , 夯实发展基础 , 增强发展后劲 , 提高
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 实现经济增长速
度 , 质量和效益的统一 。 在加快发展 、 率先
发展的同时 , 没有做到协调发展 。 他们总结
经验后 , 改进栽培技术和工艺流程 , 审议商
标注册 , 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 , 通过 “ 公
司 + 农户 ” 的方式 , 将分散的农民组织起
来 , 做到层层把关 , 严格验收 , 加强同外商
沟通和联系 , 经过近两年的整顿和改进 , 富
贵竹的产销逐渐好转 , 出现了新的局面 。 据
统计 , 20 0 3 年经湛江检验检疫局检定合格
出 口的富贵竹产品共 10 93 批 , 重量约 82 61
吨 , 包装件数达 67 万箱 , 出 口总额为 8 95 万
美元 , 创下了湛江富贵竹出 口 历史最高纪
录 , 产品远销到 30 多个国家和地区 , 出口
量位居全国同类产品之首 。 .
中国牡丹由野生到栽培 , 由药用到观赏 , 逐渐形成了一个分布广泛的栽培群体 。
牡丹的药用已有两三千年的历史 , 观赏栽培 , 也有 16 0 多年。 据考证 , 牡丹品种的
培育始于隋代 , 并进人宫苑 , 到唐代栽培极盛 。 宋至明清 , 栽培中心虽有变化 , 但
都集中在黄河中下游 。
紫斑牡丹品种群 , 是中国牡丹仅次于中原牡丹品种群的第二大品种群— 西北品种群 。 从唐代起 , 甘肃天水一带已有牡丹栽培 , 五代时传人西蜀 (今成都 ) , 至明
清 , 兰州 、 临挑 、 临夏 、 陇西一带品种众多 。 而野生紫斑牡丹在甘肃中南部 , 尤以
临挑为其原产地 , 临挑南起南屏山 , 北至马嘟山 , 野生紫斑牡丹的分布极为广泛 。 考
古发掘出来的马家窑文化彩陶 (唐朝文物 ) 的紫斑牡丹纹饰以及临挑县花协在 1990
年紫斑牡丹普查中发现百年以上野生原种植株的存在 , 都证明了临挑 自古就是紫斑
牡丹的发源地 。
解放前 , 临挑以栽培紫斑牡丹为主的大小家庭花园数十个 , 仅县城及郊区就有
宋 (俊川 ) 家花园 、 苟 (学琴 ) 家花园 、 苏 (青若 ) 家花园、 杨 (锦州 ) 家花园等
多家花园 。 其牡丹园面积从 1亩到数亩不等。 栽培品种少者 10 多种 , 多者五六十种。
而城区居民 , 山川农家 , 在院落 、 宅旁栽植几株几十株紫斑牡丹者十分普遍 , 几乎
是家家有花园 , 处处有牡丹 。 在海拔 20 0 米以上的高寒地带 , 也有人种植牡丹 。
19 82年临挑县成立了花卉协会 , 引导花农对历史上几经栽植受挫的紫斑牡丹予
以恢复和发展 , 并从观赏栽培转向商品化种植 , 同时筹建了 “ 临挑花木良种繁育圃
牡丹园” , 对 10 0多个祖遗良种予以扩繁 , 并培育新优品种 20 多个 , 其中有40 个被
有关专家确认为牡丹中的珍稀品种 。 据统计 : 目前全县已种植紫斑牡丹近千亩 , 有
力地促进了临挑花卉产业的持续发展 。
20 4 / 。 6 / : 。第 1 2 期 L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