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两种江蓠果孢子的融合研究



全 文 :第2 卷 第 1 期
19 9 2年 l 月
青 岛 海 洋 大 学 学 报 v o凡2 2 , N o
JO U R N A L O F O C E A N U N IV E R S仃 Y O F Q NI G D A O aJ n二 19 9 2
两种江禽果抱子的融合研究 *
徐 建 荣
( 江苏省海洋水产研究所 )
摘 要 本研究以真江篱 ( ` ar cl’ la rz’a as z’a t l’ca Z ha ng et ix : ) 和龙须菜 ( G ar c l’a iar sj o es ·
et dt it’ K vil 的 两个不同物种为材料 , 探索了果袍子的融合方法和条件 。 由成熟囊果的藻 体
经阴干刺激后 , 放散出大量果抱子 。 两个物种的果 抱子`在大小和颜色上都有差异 。 对这两
个物种的果 抱子用 PE G一高 ca + 高 PH法诱导融合 , 首次获得成功 , 融合细胞能再生成杂种
植株 。
关键词 江篱 ; 果 抱子融合 ; PE G一高 aC 料高 P H法 ; 杂种植株
原生质体融合是改善物种特性 , 进行遗传操作及育种研究的一种新方 法 。 19 72 年
C : d so
n等 〔1〕用硝酸钠诱导两种烟草原生质体融合 , 首次获得了种间体细胞杂种植株 , 开
创 了体细胞杂交研究的新纪元 。 随着融合方法和技术的改进 , 植物原生质体 融 合 的研
究 , 得到了迅速发展 , 据 198 3年资料统计 , 已有 70 多个种内 、 种间及属间原生质体融合
获得了成功卿 。
海藻原生质体融合研究较少 。 rP im ke 等即用机械法把伞藻 ( A ce at b u la lr’a ) 的 原 生
质体推在一起 , 得到了融合细胞 。 Sag a等闭用电融合法获得高融合率的肠浒苔 ( E ” et or -
从口rP h a l’n est lt’ n al l’s) 原生质体融合细胞 , 但融合细胞未能再生 。 张大力卿 、 孔杰卿用
PE G法进行了长石纯 ( lU va l’ 脱 a) 和袋礁膜 ( M 口儿 os t or m a a昭ica va ) 、 绿 管 浒 苔
( E n et or 观 o rP ha l’ 脱 a) 和孔石药 ( lU撇 eP rt u sa ) 的原生质体融合 , 并得到了由融合
细胞再生的自养细胞团 。 然而 , 应用原生质体进行体细胞融合 , 往往受限于原生质体的
制备及再生 , 特别是在一些比较高等的 红 藻 中 , 要得到能再生的原生质体非常困难 。
w
: a
lan d7[ 〕曾巧妙地利用凋毛藻 ( ` 7城所kt s l’a ) 的一些特性 , 通过雌雄体细胞在丽藻 ( iN -
et n a) 空壳细胞中的直接接触 , 实现了凋毛藻体细胞融合 , 并得到 了可育杂种植株 。 但
是 , 这种方法也只能应用于那些细胞具有离体修复能力 , 并含有融合激素的个别种类 。
江禽是重要的经济海藻 , 世界各国对江禽的研究也非常广泛卿卿 〔1 。〕 , 但以江禽为
. 本文系研究生毕业论文 , 指导教师 : 方宗熙 、 戴继勋 。
本文于 1 9 8 8年 l 月 10 日收到。 1 9 8 8年 2 月2 2 日收到修改稿 。
一 1 2青 岛 海 洋 大 学 华 报 9 1 9 2年
材料进行融合研究 , 尚未见报道 。 其障碍之一是江蔺原生质体的再生还未获得成功〔1 1〕 。
然而 , 在江禽生活史中有果 抱子.和四分饱子的出现 , 这些抱子在正常情况下不发生有性
结合 , 而是直接发育成抱子体或配子体 。 本实验以江禽果抱子为材料 , 进行人工诱导融
合 , 探索了抱子融合的方法和条件 , 并得到 了初步结果 , 为进一步 以抱子为材料进行海
藻遗传育种研究提供了实验根据 。
材料与方法
1
.
1 材料采集
实验材料于 19 85 年 7 一 10 月采集于青岛湛山湾 。 龙须菜 ( G ar cl’ 故月滋 soj es et dt’ i
K vil n ) 生长于低潮带泥沙滩岩石上 , 藻体颜色为紫红色 。 真江黄 ( G ar ic 勿而 as 必 r比`
z ha gn et ix

) 生长于中潮带泥沙滩岩石上 , 藻体颇色为紫褐色 。
1
.
2 果 抱子的收集
将有成熟囊果的藻体用消毒海水清洗 , 除去附生在旅体表面的杂藻及杂质 , 选取囊
果比较饱满的藻段 , 在 8 一 12 OC低温下阴干刺激 , 然后把经阴干刺激后的藻体分别放入
消毒海水中 , 在弱光下让其 自然放散果抱子 , 2 一 3 h 后将果抱子水离心浓缩 , 即可得
到大量较纯 的果抱子 。
1
.
3 融合液及培养液的配制
p E G融合液 : 用 c pw 液 〔1 2〕配制 p E G融合液 。
高 c a料高 p H液 : 0 . Z m o l / L c a ( N o 3 ) 2 , 0 . 0 5 m o l / L N a 0 H , 0 . 0 5 m o l / L 甘氮酸 ,
PH为 10 . 5 。
清洗液 : 0 . 0 5m o l / L 甘氨酸 , 0 . 4 m o l / L N a c l , 0 . 0 5m o l / L C a C 12 , 用消毒海水
配制 。
培养液 I : 在 p E略养液 〔1 3〕中加入 0 . 2 x 10 一 3 m g / L N A A和 2 x 10 一 3 m g / L 旦一 BA 。
培养液 11: 在消毒海水中加 入 4 x 10 一 3m s / L N a N 0 3 一 N和 o . 4 x l o 一 3 m g / L
K H Z p O 一 p 。
1
.
4 细胞璧检查
用 v B L型荧光增白剂配制成 。 . 1 % 的水溶液 , 其中含 1 . Z m ol / L 葡萄糖 。 检查前先加
一滴此液 于待测样品玻片上 , 静止 5 m in , 再用过滤消毒海水冲洗 , 去除多余染料 , 然后
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 。 使用的荧光显微镜为 C A R L z E L S EJ N A f l , 激发滤片为几 2 3 +
U Z。 ; , 阻断滤片为 G Z ; 3 。 根据兰色荧光 的有无及强弱 , 可 以判断细胞壁的再生情况〔1们 。
1
.
5 果抱子融合
将龙须菜果抱子与真江篱果抱子按 2 : 1 混和 , 混合液中的果抱子稀释到 or s 一 1沪
个 / m L , 然后滴一滴此混合液于血球计数板上 , 静止 10 一 20 m in , 使果抱子附着 , 再加 2
滴 PE G融合液 , 室温下处理 s m 山 , 再加 l 一 2 滴高 aC + 高 PH液处理 1 m in , 然后缓慢 滴
1期 徐建荣 : 两种江青果抱子的触合研究
加数滴清洗液 , 静止 5 m in , 轻轻吸去上层溶液 , 连续轻洗三次 , 完全去除多余的 融 合
液 , 最后用培养液 I 再洗一次 , 即行培养 。 采用血球计数板法定点观察 。
1
.
6 杂种细胞的识别
由于龙须菜果抱子 和真江篱果抱子的颜色 、 大小均有差异 , 因此通过颜色及大小的
观察 , 可以在显微镜下识别两种亲本果抱子 及融合的杂种果抱子 。 融合的杂种果抱子不
仅体积大 ( 约为原来两亲本果抱子之和 ) , 而且融合的杂种果抱子中同时含有两种亲本
的色 素体 。 为了能更明显地识别融合的杂种细胞 , 本实验采用了中性红标 记 法 , 即 用
0
.
01 % 的中性红活性染料标记龙须菜果抱子 , 然后将经染色标记的龙须菜果抱子与未染
色标记的真江篱果抱子混和 , 再进行诱导融合 , 这样得到的杂种细胞更容易在显微镜下
识别和定点观察 。
1
.
7 培养条件
温度 20 一 25 “ C 。 光照每天 12 h , 光强 15 0 xL 。 开始用培养液 I , 一周后换培养液 I,
以后每周换培养液一次 。
2 结 果
2
.
1
.果抱子的放散和形态特征
2
.
1
.
1 果抱子放散的差异
真江篱藻体经阴干刺激后 , 放在消毒海水中 , 让其自然放散果抱子 , Z h 左右就可
以收集到大量果泡子 ; 并且其藻体仍可继续刺激放散 , 但以后果抱子的放散量 逐 渐 减
少 。 龙须菜藻体经阴干刺激后 , 明显地出现一次性大量放散 。 就阴干程度来看 , 龙须菜
藻体表面水分消失即可 , 若阴干过度反而会抑制果抱子的放散 ; 真江篱则使其 藻体 发
皱 , 放散效果更好 。 另外 , 龙须菜藻体不经阴干刺激 , 在 8 一 12 “ C低温下经 8 一 12 h 也
可以大量放散果泡子 , 而真江篱藻体的这一特性不明显 。
2
.
1
.
2 果抱子形态特征的差异
龙须菜果抱子直径较小 , 一般为 15 一 25 召 ( 图片 1 ) , 其颜色为粉红色 。真江篱果泡
子直径较大 , 一般为28 一 38 群 ( 图片 2 ) , 其颜色为浅褐色 。 此外 , 这两种 江篱果抱子
对外界刺激的反应也不同 。 同样条件下 , 在PE G或高 aC 什高 p H处理过程中 , 龙须菜果抱
子的死亡率明显大 于真江篱 。 如 : PE G处理 30 m in , 龙须菜果抱子死亡率达 65 % , 而真江
篱果抱子 的死亡率只有40 % ; 高 ca 什高 p H处理 10 m in , 龙须菜果抱子死亡率可达 5 呢 , 而
真江篱果抱子的死亡率只有 35 % ( 见图 l 、 图 2 ) 。 这表明真江篱果抱子的抗逆性大于
龙须菜果抱子 。
2
.
1
.
3 果抱子细胞壁的再生
收集刚放散的果抱子 , 用荧光增白剂法进行染色镜检 , 在紫外光下看不到 兰 色 荧
光 ; 这表明 , 刚放散的果抱子没有纤维素细胞壁 , 是一个原生质体 。 光照培养一天后的
1 1 4青 岛 海 洋 大 学 学 报 19 .2年
成活 *
, 0 1
( 呢 )
叨 !食 , ,I ,口、 0二 0 . 日. . ` .~ - ·
-b C 申翔 . d d i叨7O
七.心工,^工卜`召
、 一一一一一一一 。印沁 、
、 . _ 一
~ ~ . 一 ` … ~ . . j
们黔匆
0 1 2 5 10
图 l
即 匀
, 气 - . 、
40 功 翻 处 . 时门 (二 )
T .
O. 召 T o e
P E G对江黄果抱子成活率的影响 ( p E G浓度为
4 5 %
, 分子 t 为 60 0 )
F : 9 1 Ef f e c o o f p E G ( 4 5 %
,
M w 6 0 0 0 )
c a r即s即 r e s o r t h e ow o G ra c i la r ia
o n t h e 翅 r v i v a l r a tc s o f ht e
s详 c l c s
死亡 * ( % 》
1o
, , · `
/ /

劝留70印七.目石0
移户
田40
s林峨 d r一
劝加10
0 1 2 5 l 0 幻 知 处理时间 (二 n )
T民 . n . 月 T…
图 2 高aC + 高 PH对江黄果抱子死亡率的形响
F
l
s
.
2 E f f e c st o f h ig h C a 科一 h i g h p H o n r h e d e a r h r a te s o f
G ar c i la 户7’a c 才r p o s阅 r亡s
l 期 徐建荣 : 两种江青果抱子的融合研究
录抱子 , 镜检可看到有兰色荧光出现 , 但荧光强弱不一 ( 图片 3 ) , 说明再生细胞壁的
厚薄不一 。 在低温 ( 4 0 0 无光下保存的江离果抱子作对照 , 2 天后作荧光观察 , 也未
见到有兰色荧光出现 , 说明低温无光可抑制江离果抱子细胞壁的再生 。
2
.
2 果抱子的融合
2
.
2
.
1 融合条件对果抱子成 活率和融合率的影响
由图 l 、 图 2 可见 , P E G和高 aC 升高 p H对两种江篱果抱子都有毒性作用 , 而且随处
理时间的延长 , 其毒性作用也增大 ; 但 P EG 和高 aC + 高 p H短时间处理对果抱子的成活率
影响不大 。 P E G处理 5 一 10 m in 时 , 两种果抱子的成 活率达 80 % 以上 , 高 aC 料高 p H处理 1
一 2 m in 时 , 两种江禽果抱子的成活率达 90 % 以上 。
用不同融合剂进行处理 , 结果表明 : 单独使用PE G诱导江禽果抱子融合 , 其最大融
合率也只有 4 . 6 % , 而 P E G和高 ca 一高 p H结合使用 , 融合率可达 8 . 9 % , 提高近一倍 ( 见
图 3 ) 。 可见 P E G与高 aC 什高 p H结合使用有利 于江篱果抱子的融合 。
为了探索 P E G诱导融合的适宜时间 , 所以对不同时间的融合率进行了统计 , 由图 4
可知 , P E G处理在 5 m in 内 , 融合率随处理时间的延长呈直线上升 , 其后融合率趋 于 稳
定 , 不再随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增加 , 反而 由于 P E G的毒性作 用 , 使大量江篱果抱子死亡 ,
从而导致融合率降低 。 因此 , P EG处理 5 一 l o m in 是江篱果抱子融合的适宜时间 。
触合率 ( % ) . 合率 ( % )·
D豁 高c ’ -
b曰 p o G
业b 30 处理时间 ( m ,。 )T rt, it叩 T i m c
图 3
0 1 2 5
图 4
F ig
.
3
不同融合剂融合作用的比较
a
.
4 5 % P E G ( M W 60 0 0 )处理 5
m i n后 ,高 c a什高 pH处理 1 m in
b
.
4 5 % P E G ( M W 60 00 ) 处理
5 m i
n
T h ` e o m Pa r i刃 n o f e f fc e st be t w e e n
r w o d i f fe
r e n r in d u e in g so l
u r i o n s
a
.
4 5 % P E G ( M W 6 0 0 0 ) 5
tn in
.
a n d h i g h C 之代 h i g h p H
1 m i
n
b
.
4 5 % P EG ( M W 6 0 0 0 ) 5 m i
n
P E G作用时间与融合率的关系
.
PE G处理后再用高 aC + 高 PH处
理 1 m i n , p E G浓度为4 5 努 , 分
子量为 60 0 0
T h e r e l a r i o n b e rw e e n t r e a r no e n r t l n〕
a n d f u s i o n r a t e
.
H ig h c a代 h ig h PH w 孟 s u cs d
f o r 1 m i n
.
a f et r P E G ( 4 5 %
,
M W
6 0 0 0 )
t r e a
tm
e n t
青 岛 海 洋 大 学 李 报 1 9 9 2 年
由表 1 、 表 2 可见 , 低分子量和低浓度的 P E G诱导的融合率较低 。 在同一浓度下 ,
融合率随 P E G分子量的增大而增加 , 但果抱子的死亡率也随之增大 。 分子量为 1 2 0 0 0时 ,
虽然融合率最高 ( 9 . 6 % ) , 但果抱子 的死亡率也最高 ( 20 . 4 % ) , 并有结晶存 在 , 形响
观察 。 而分子量为 6 0 0 0的 P E G , 其融合效果也较好 , 因此可作为比较适合的融合剂使用 。
对于 同一分子量 的 P EG , 浓度在 40 % 以上时 , 诱导 的融合率较高 , 且浓度为 45 % 时 , 融
合率最高 , 可达 9 % , 但 P E G浓度超过 50 % 时 , 由于高浓度 P E G毒性作用增大 , 果 抱 子
的死亡率也增大 , 因而融合率反而降低 。 所以 P E G作为融合剂的适合浓度为 4 5 % 。
表 1 不同分子 t 户EG对融合率的影晌 .
T
a
b l
e 1 I n f l
u e n e e o f P E G m o le e u la r w e i g h r o n f u s i o n r a r e
P E G 分 子 t 果 抱 子 总 数 融 合 细 胞 数 融 合 率 ( % ) 死 亡 率 ( 忆 )
M o l
e e u l a r N
u
m b` r o f N u m b c r o f F u s一o n r a t e D e a r h r a t e
w c l g h r c
a r
po
s P J r c s f u 父 d c e l l s
10 0 0 2 6 0 2 0
.
8 1 2
.
4
4 0 0 0 16 0 l 2 7
.
5 1 4
.
2
6 0 0 0 1 1 3 l 0 8
.
8 l 7
12 0 0 0 2 4 9 2 4 9
.
6 20
.
4
. p E G浓度 为4 5 % , 处理 s m . n , 高 C 。 + 一高 pH处理 l m : n 。
p E G ( 4 , % ) s m
一 n 盆 n
d h

g h C
a
+
一 h : g h p H l m 一n
表 2 不 同浓度 P EG对触合率的影响 .
T a b l
e 2 E f f e c st o f d 一f f e r e n t c o n c e n t r a t io n s o f P E G o n t h e f u s io n r a t e
p E G 浓 度 ( % ) 5 l 0 2 0 2 5 30 4 0 4 5 50 6 0
C o n c e n t r a t一o n
融 合 率 ( % ) 0。 5 0 . 6 3 . 5 ` 5 6 。 4 8 9 8 . 5 8 . 2
F u s一o n R盆 t c
死 亡 率 ( % ) 6 12 . 2 1 2 . 8 14 。 5 15 . 6 17 . 2 18 . 6 2 0 . 8 22 . 4
D
e a 一h R a r亡
. p E G分子 t 为6 0 0 0 , 处理 s m : n , 高 c : 杆 一高 p H处理 l m : n o
p E G ( M W 6 0 0 ( ) ) s m
一n 砚万l d h lg l l c 汤什 一 h 一g h r H l m 一n
2
.
2
.
2 融合过程的观察
用 P E G处理混合的江篱果抱子 ( 图片 4 ) 时 , 许多果 抱子 ( 同种或不 同种 ) 聚在一
起 , 但并不发生融合 , 仅仅是细胞膜接触在一起 ( 图片 5 ) 。 再经高 aC 什高 pH液处理 ,
并用清洗液慢慢冲洗 , 在这过程中细胞膜发生融合 ( 图片 6 ) , 抱子之间膜的接触面积
1期 徐建荣 : 两种江两果抱子的融合研究
不断增大 , 由点接触到面接触 , 接触 部位细胞膜局部消融 , 使一方的原生质流入另一方
中 , 其中大 部分是龙须菜果抱子的原生质流入真江篱果抱子的原生质中 ( 图片 7 ) 。 随
着原生质的流入和细胞膜的膨胀 , 融合面积不断扩大 , 逐渐 由亚铃状变成椭圆形 ( 图片
8 ) : 最后 由于表面张力的作用而成球形 ( 图片 9 ) 。 整 个融合过程在 30 一 60 m in 内完成 。
在果抱子的 诱导融合过程中 , 还观察到多个果抱子同时融合 , 形成一个较大的多细胞融
合体 ( 图片 10 ) 。
2
.
3 融合细胞的发育
江禽果泡子融合细胞在液体培养基中培养 , 4 d( 天 )左右出现第一次分裂 (图片 1 1) ,
2 周左右可看到杂种盘状体 ( 图片 12 ) , 1 个 月左右可再生发育成杂种直立株幼苗 。 得
到的杂种幼苗有二种类型 : 一种类型的杂种植株 , 其藻体颜色介 于两亲本之间 , 更接近
于真江禽的颜色 , 表现为淡渴色 ( 图片 13 ) ; 另一种类型的杂种植株 , 其藻体在同一小
盘状固着器上产生两个分枝 , 分枝的墓 部相连 , 但两分枝颜色不同 , 一分枝为红色 , 似
龙须菜亲本的颜色 , 另一分枝为紫渴色 , 似真江篱亲本的颜色 ( 图片 14) 。
3 讨 论
3
.
1 海藻抱子是遗传育种研究的好材料
以江篱果抱子为材料 , 进行细胞融合试验 , 首次获得成功 , 并得到了再生 杂 种 植
株 。 试验表明 , 江禽果抱子具有体细胞原生质体的一 般特性 , 而且能很方便地进行大量
制备及纯化 , 这在许多体细胞原生质体中是很难办到的 。 许多海藻 ( 特别是红藻 ) 主活
史中 , 不仅有二倍体的果抱子 , 而且有单倍体的 四分抱子 , 它们的特性基本相似 , 井且
活力高 , 再生能力强 , 培养条件简单 , 材料资源丰富 。 利用抱子进行融合试验 , 可以克
服制备原生质体的许多麻烦 , 能避免当前一些海藻原生质体不能再生的障碍 , 成为细胞
融合的一个新方法 。
\ 应用抱子融合的方法 , 可以作为海藻育种的一条新途径 , 服务于海藻栽培事业 , 生
产同源多倍体 , 异源多倍体和不育三倍体 , 改善养殖海藻的特性 , 为海藻栽培 提 供 优
质 、 高产的新品种和新物种 。 同时 , 海藻抱子也是进行海藻遗传研究的好材料 , 通过抱
子融合 , 可以探讨海藻的亲缘关系 , 融合产物 的遗传性状 , 染色体行为和发育特性等遗
传学 毖础理论问题 。 利用海藻抱子也可 以进行遗传操作 , 摄取外源生物大分子的研究 ,
为进一步开展海藻的细胞工程研究创造条件 。
.3 2 p 〔 G对江篱果袍子有毒性
实验发现 , PGE 对江篱果抱子有毒性效应 , 其毒性效应与 P E G分子量 、 浓度及处 理
时间成正相关 。 这可能与 P E G的脱水作用有关 。 P E G是一种水溶性高分子聚合物 , 在水溶
液中带有弱负电 , 能与水的氢键结合 , 使溶液中的 自由水消失 ; 细胞膜表面的亲水基团
失水 , 引起细胞膜变性 , 影响细胞的新陈代谢 , 最终导致细胞死亡 。 高浓度和高分子量
青 岛 海 洋 大 学 学 报 19 9 2 年
的 P E G 与水的亲合力强 , 所以致死作用也大 。
P氏对果抱子的致死作用是随处理时间的延 长而增大 , 但一定时间后 , 江蔺果抱子
的成活率趋 于稳定 ( 图 l ) 。 这可能是当 P E G 与江离果抱子作 用时 , 由于溶液中存有
某些离 子或 其它因子能激活 PE G , 从 而加速 了细胞 的致死作用 , 随着作 用时间的 延 长 ,
这些激活因 子 的减少或消失 ,使 P E G 毒性有所缓和 门另外 , 随处理 时间的延长 , P EC 与 水
结合可 能达到一定的饱和状态 , 使细胞不再大量失水死亡 , 因而显示出果抱 子 成 活 率
逐渐 趋,于息定 。
为降低 P E G毒性 , 前人 〔 1 5〕曾用无钙培养和降低 P E G浓度的方法来解决 。 本实验 发
现 , 高浓度的 PE G有利于果抱子 的凝集 , 融合 ; PE G短时间处理对江禽果泡子的成 活 率
影响不大 ; 所以可适当缩短处理时间来降低 P E G 的毒性作用 , 减少果抱子的死亡率 , 以
达 到最佳融合率 。
3
.
3 P E G与高 C a + 高 p日结合使用有利于细胞融合
F O w kc 等以 引 用 P E G和高 ca + 高 p H对远缘种类的原生质体进行融合 , 认为高 C 盆料高 PH
的存在对 PE G 诱导的融合率影响不大 。 本实验结果表明 , 高 ca 料高 p H的存在可大大提高
融合率 ( 图 4 ) . 同时也观察到 P E G的作用是诱导凝集 , 而融合发生在高 aC 抖高 p H处 理
及随后的清洗液冲洗稀释过程 中 。 由此可见 , PE G的主要作用是诱导细胞凝集 ,而高 C `抖
高 p H中的 aC + 可能作为一个分子桥 , 连接比较接近的两细胞膜 , 并且 aC + 可以中和膜电
位 , 使细胞膜彼此紧密相连 . 相互之间的一些疏水键 和静电引力能发生作用 ; 高 p H一方
面可 以保护 C J料 , 不使 C J杆形成磷酸钙或碳酸钙沉淀而失 去作用 , 另一方面高 p H可 以导
致细胞膜表面离子特性的改变 , 破坏磷脂键 , 加速细胞膜分子结构的破坏和重组 , 从而
促进细胞融合 的进行 。
3
.
4 中性红染色及血球记数板定位是观察融合细胞的好方法
本实验采用 了中性红染色标记技术及血球记数板定点跟踪观察融合细胞的方法 。 实
验发现 , 中性红是 一种很好的活性染色剂 , 可以在活细胞中保持 2 一 3 d , 且不影响细
胞活 力 , 是进行原生质体或抱子融合的理想标记物 ; 血球记数板定点跟踪观察法首次采
用 , 这种方法可以克服机械法挑取杂种细胞的麻烦 , 能快速有效地跟踪观察融合细胞的
发育过程 。
3
.
5 融合产物的发育机理
江篱果抱 子融合实验结 果得 到了数株杂种植株和 嵌合体植株 。 这 可能是在细胞融合
过程 中 , 一部分融合细胞仅细胞膜和细胞质发生 了融合 , 而细胞核没有发生融合 , 因而
产生各自存活并独立发 育的嵌合体 植株 ; 另 一部分融合细胞其细胞核也发生 了融合 , 并
指导细胞发 育 . 这就产生 了杂种植株 由此可 见 , 融合细胞有其独特的发育机理 。 O h i -
w 泣〔17 〕 〔 1 即 在淡水绿藻原生质体融合研究 中发现 , 双 星藻和转板藻 ( M o 之心` o t l’a ) , 双
星藻 ( 迈旭 、 。 m田 和水绵 ( sP .)I k() , 夕、 ) 属 间融合产物 中 , 双 亲的核和叶绿体都不 能 共
存 ; 本实验得到的江 篱杂种植株是一种间融合产物 , 其杂种藻体的颜色介 于两亲本之间 ,



, 岛 海 洋 大 学 学 报 1 9 9 2年
图 版 说 明
E x PI: n a r i o n o f P l: 比
1
. 龙须菜果抱子 (中性红标记 ) x 20 0
C a r牌即 r e s o f G . 习口 se姚翻口 t ii ( M记 d l o r e d 、。 i o e d )
2
. 真江两果抱子 x 20 o
e a r OP
s即 r e s o , G . as t’a t i c a
3
. 荧光增白剂染色 , 示果抱子细胞壁再生 x 150
C e l l w : 11 r e群。 e r a o o n o f e : r四 s OP r e s i o d . 〔 : cr d b梦 C a le o f lu o r e sc n r W h i l e
4
. 混合的龙须菜果抱子和真江蔺果抱子 x 20 0
M i x ut r e o f o a rOP
s OP r e s o f t h 。 : w o s P e e 一e s
5

9
. 江背果抱子的融合过程 x oZ 。
F u s io n P r oc e 马
10
. 多个果抱子融合 x 20 0
F u s i o n o f m o r e t h a n r w o
、`
a r
op
s Po
r e s
.
1
. 做合细胞分裂 x 20 0
D iv i s一o n o f h犷b r l d c e l l s
12
. 徽合细胞再生的杂种盘状体 x 150
H , b r id d既 u s r e g e叱 , : r e d f r o m f u义 d c e l ls ,义 15 0
13
. 杂种植株及其亲本 (左为龙须菜幼苗 , 右为真江离幼苗 ) x 25
c o “ P a r i` c n O f h犷b r i d a n 己 P a r r e n t : h a l l i ( Ie f : 二 G . s1’O e s et d t“ ` M id d王e h , b r id ; r ig h t
G
.
as f a亡ic a )
14
. 嵌合体植株 x 64
M o s a ie ht
a l u s
这可能是双亲的色素基因在融合细胞中能共存 , 并同时保持活性的结果 。 虽然江甫种间
有性杂交还未获得成功 〔1 的 , 这可能是由于种间生殖隔离的限制 , 但种间的亲缘关系较
近 , 其细胞核和细胞质都有很大程度的亲和性 ; 因此 , 在海藻研究中可以应用简便的抱
子融合法 , 弥补有性杂交的不足 , 打破种的界线 , 获得优良的种间杂种 。
1期 徐建荣 : 两种江百果抱子的融合研究 1 2 1
参 考 文 献
, , .
〔 1 江 C : r lo n , P S , H H S m i rh , : n d R D . D e : r i n g , P a r a sc x u a l i n et r sCP e i f i e p la n : h y b r , d iaz t i o n P r oc . N a lt
^ c盆 d 反 1 U S、 A 、 19 7 2 , 6 9 : 2 2 9 2 一 2 2 9 4
〔 2 〕 夏镇澳 , 植物原生质体融合研究近况 。 植物生理学通讯 , 19 85 , 4 : 1-3 18
〔 3 〕 P r :币k e , M , 5 . B e r g : r , : n d H G sc h w e : g e r , P r o or p一a粥 f r o m A ,.e at b u么瘫 : , so 一: : i o n a n d f u s i o o .
C y : o b i o l o g 一e , 19 78 , 16 : 3 7 5 一 38 0
〔 4 〕 Sa g a , N , M p o l n e 一F u l l e r , a n d A G ib o r , p r o ot p l a s st f r o m sc a w e e d s : p or d u c r i o n a n d f u s i o n . I n : A 孟g a l B i o m 二s
T e c h n o g i e s
: A n I n r e r di sc i pl
x n a 口 p e r s Pe e r i v e W R
.
B a cr l
a y a n d R
.
P M e
一n or s h
,
E d
:
.
,
G
r e e n h i l l s p u b l
.
19 8 5
〔 5 〕 张大力 , 两种绿藻一长石苑和袋礁膜原生质体 的制备 、 培养和融合研究 。 山东海洋学院学报 ,
19 8 3
,
13 ( l )
:
5 7

6 5
〔 6 〕 孔杰 , 绿管浒苔和孔石茹原生质体融合 。 海洋水产研究 。 19 87 , 8 : 21 一 29
〔 7 ) w a ` I` n d , 5 D . , p a r : SC x u a l t y p r o d u o d h y b r , d s b e t w 。 : n f o m a l : n d m : ,e o f G r议万t h s ia et 犯“ is C . A g a r d h
a r e
d
a lg
a
.
p l之 n t之 , 19 7 8 , 13 8 : 6 5 一 6 8
〔 8 〕 陈美琴 、 任国忠 , 江 丙幼苗的早期发育过程 。 海洋与湖沼 , 19 85 , 16 ( 3 ) : 18 卜 18 7
〔 9 〕 v a n d e r M e e r , J P , a n d M U P : t w : r y , G e 。 。 t ic m o n d `f ic a : i o n o f G ar c i么八口 tik v a h ia e ( R h od o -
ph y e
e a e ) T h
e p r od
u e r i o n Z n d 亡 v a ,趁, a r i o n o f p o ly p lo 、d s A q u a c u l t u r c
,
1 9 8 3
,
3 3
:
3 1 1

3 1 6
( 10 ) K

m
,
D H
, 盆 n d N p H c n r 一q u e z , Y r e ld s a n d g e l st r e n g r h s o f a g a r f r o m q cto
a r p i c a n d 比 tr a s OP r i c
P I: n t s o n G ar e i范 r ia v e r r u c o s a ( F l o r id e o p h y优 : e ) p r co nI t . & : w o e d yS m P , 19 7 9 , 9 : 2 5 7 一 2 6 2
〔 11 ) c h c n e y , D . p , E M . r N S a g a , a n d J v a n d e r M e e r , p r o r o p l a st 150 1之 r i o n a’n d d i v i s i o n i n ht e Z g a r -
p r o d
u c , n g se
: w e e d G ar c而 lr’a ( R h o d o p h y at ) J P h y c o l . , 1 9 86 , 2 2 : 2 3 2 一24 3
〔 12 〕 王辅德 等 , 不同离子对原生质体表面电荷和融合的影响 。 细胞生物学杂志 , 19 82 , 4 ( 4 ) :
2 2

2 4
〔 13 〕 Bo , d , H c , 日n d M J . w y n n e , In t r o d u c t i o n t o 由 e a lg a e : s t r u c tU r e a n d r e F r o d u e r i o n . p r e n r一“ 一H a l l , NI c ,
E n g l
e w o od C l
i f f s
,
N
e w Je r sc r y
,
19 78
〔 14 〕 唐延林 , 紫菜营养细胞和原生质体的分离和培养 。 山东海洋学院学报 , 19 82 , 12 ( 4 ) : 3 7 一50
( 15 ) M
e r c e r
,
W E
, a n d R B
a
se gr
a , T e e h n i q u e s fo
r
d e c
r e a s i n g ht e or x ie i 叮 o f OP ly亡 r h y l e n e g ly e o ]
.
In : T e c h n iq u e s
主n so ut a r ct ce l l g e n e t i cs J W s h a y ( Ed )
,
p l仁n u m p r e 浴 , N e w Y o r k a n d L on d o n
,
19 8 2
,
2 3

34
〔 16 ) Fo w k e , L . C , H J M a cr h a n r , : n d p M G r e sh o f f , F u s i o n o f p r o ot P l a st f r o m e a r r o r c e l l e u l ut r e s a n d
` h c g r c e n a lg a S t妙 o c le ” l’u 阴 . c a n J . B o : , 19 8 1 , 5 9 : 1 0 2 1 一 10 2 5
〔 17 〕 o h iw a , T , 氏 h a v i o r o f e u l t u r e d f u s lo n P r od u c st f or m :Z啥e 阴a a n d SP i ,双召y触 Pr o t o P l a st
.
p r o ot Pl
a二 a ,
19 78
,
9 7 ( 2 / 3 )
:
18 5

2 0 0
〔 18 ) o h iw a , T . , In r o r s e n e r i e f u s i o n o f 之yg n e从a 勿c ea P
r o : o p l : 5 0
.
B o t M
a
g T o k y o
,
1 9 8 1
,
9 4
:
2 6 1

27 1
( 19 〕 B i r d , c . J . , a n d J M c亚: c h l a n , T a x o n o m y o f G ar c i la 犷勿 r e P r o du c t i v e st r u e ut r o s a n d a et m P t e d h y b r id i。 -
r io ns I
n t
cS a w e ed S夕m P . , ^ b s r r a c st , 19 8 3 , 1 1 : 1 6
.
青 岛 海 洋 大 学 学 报 9 12 9年
SU TD Y ONA C R P OP S ORE F U SI ONI N V TV O
D 正 FE E R N TG A RCl 奋A RL八
Xu Ja l n ro n g
阿a i rn eF l’ sh e r跄 5 Ra e e sc rh n I sti tu t eo fa i jn g su )
b A sta r et
h T
e fu si o n n :dc u l u t r eo fca r Po sp o r e s fro m Ga rca il rl’a ha v eb c n e ea r r止 do u t in rh e
re PC Sn 七
Ky l in
so di e s
.
M
a o r eca rp o s Po ro Ph , ct s o f G
.
as l’a t ica Z h : n g e : x i a a n d G . sj’O se et d t i i
w e r e s t im u l a t e d t o g i v e o u t c a r Po s Po r e s cs Pa r a t e l y i n l a b o r a t o r y : n d t h e c h : r a c t e r s o f
th
e s Po r e s
f l r s r t一m e
w
e r e s ut d i e d
.
nI ct r s Pe c i f ic f u s一o n o f e a r P o s Po r e s w a s i n d u c e d s u C c蚝 u l l y f o r rh e
by th e p E G 一 h l g h C a lc i u m 一 h ig h PH m e r h o d
.
T h e f u si o n P r do
u c st f o r m e d n 1 O S Z I C
th a ll i o n d h y b r i d s I n su b笑 q u o n r c u l e u r e . T h e o Pr一m “ m co n d i: io n s
、即 C r e
K e y
i
n v e s t ig a r e d : n d th e m e c h a n 一s m s o f a d h e n s i o n a n d f u s一o n
f o r f u si n g ht e e Z r OP sr Po
r e s
w e r e d ics u汉 d .
w o rd s : G ar c ial r ia 厂 f u s io n o f c a r Po s p o r e s ; p E G 一 h i名h C a lc , u m 一 h i s h p H ; h犷b r i d s
海 洋 人 物
伊利乔夫 ( B “ K T o p H B a H o B ; l任 圣I J b。 、 趁B 〔俄〕 、 v : k ot r xo n o v ic h u ’ : c h e , (英〕 , 19 32
一 ) 苏联物理学家 、 海洋学家 。 19 32 年生 。 19 5 年毕业 于高尔基大学 , 19 6 年获物理
数学副博士学位 , 19 7 3年获物理数学博士学位 。 19 6 0年加入苏共 , 19 76 年为教授 。 19 7 4
年在声学研究所从事水声研究 。 历任苏联科学院远东分院太平洋海洋研究所所长 ( 19 7 4
一 19 8 7 ) 、 苏联科学院远东分院院长 ( 19 8 7年 3 月 ) 、 苏联科学院 副院长 ( 19 8 7年 10 月 )o
19 76 年当选苏联科学院通讯院士 、 19 81 年当选为苏联科学院院士 。 在海洋科学上主要从
事水声学 、 声学与水文动力空蚀物理学 、 扰动场的水文动力学以及大洋水文动力场的综
合研究 。 主要成果是 : 发现实际液体空蚀强度分布规律 ; 推动水动力空蚀统计 理 论 发
展 ; 利用形式识别法建立大洋声学场的时 一空特性和信息变化的理论 ; 在电子计算机上模
拟海洋现象等 。 伊利乔夫共有 6 项发明 , 14 0多篇有关水声学 、 生物声学 、 超声气蚀和流
体动力气蚀现象方面的论文 。
( 刘安 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