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中国近海尖刺菱形藻种下分类的初步研究



全 文 :第 25卷 第 2期
一 9 9一 年 3月
海 洋 与 湖 沼
O C A E NO L O GI A E TL I M NO L O GI A SI NI C A
V ol
.
2 5
,
N o
.
2
M a r
. ,
1 9 9 4
中国近海尖刺菱形藻种下分类的
初步研究 `
张 诚 邹景忠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青岛 26 60 7 1 )
提要 以 1 , , ,一 1 9 83 年在黄海 、东海和南海 3次调查采集的浮游植物标本为材料 ,运
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 , 探讨了中国近海尖刺菱形藻的种下分类问题。 结果表
明 , 中国近海的尖刺菱形藻为尖刺型 ( iN t“ `盯` 沪“ ” g ` “ .f p” ge “ ) , 不同于曾引起有毒赤
潮的另一个型即多列型 ( N · 夕 , 。 : e , , f . 。 , I , ; s , , ; e s )。
关链词 赤潮 尖刺菱形藻 种下分类
当前 , 国际上赤潮研究的重点是有毒赤潮 。 能引发有毒赤潮的赤潮生物多数是甲藻 ,
而只有 3 种为硅藻 。 这 3 种硅藻有尖刺菱形藻 ( N it “ ` 人` 。 p , 。 g” : ) 、 伪成列菱 形 藻
( N
.
P s e u d o s e r i a t a H a s l e ~ P
: e , d o o i t z s c h i a a o s t r i l i , F r e n g u e l l i ) ( B
e a l e e t a l
. ,
1 9 9 2 )
和伪柔弱菱形藻 ( N . 户,。 u d o d e l i c a , 15: 。` a H a s l e ) ( M a r t i n e t a l· , 1 9 9 0 ) o
H a s l e 曾详细地研究 T 菱形藻属中的伪菱形藻组 ( T h e g r o u p 几 。 , d o o i r : : c h i a ) (其
中包括尖刺菱形藻 )的分类 ( 1 9 6 , )和分布特征 ( 1 9 7 2 ) , 并将尖刺菱形藻划分为两个型 ,即
尖刺型 ( f . 户u o g e o s ) 和多列型 ( f . m u l t i s e r i e , ) 。
P e r l 等 ( 1 98 7 )报道了加拿大东部的爱德华王子岛 19 8 7年秋季发生的一起因食贻贝
而引起的中毒事件 , 造成 1” 人中毒 , 3人死亡 。 引起中毒的毒素是软骨藻酸 ( do m io 。
a e i d )
, 其最初来源经鉴定为尖刺菱形藻多列型 ( N . 户, 。 g 。 。 ; f二 u l t i s e r i e , ) ( B a t e s e t
a l
. ,
1 9 8 9 )
。 这是首例 由硅藻引起的中毒事件 , 被称为健忘性贝毒 ( a m n e s i e s h e l l f i s h
oP is on in g
, 简称 A S P ) 事件 。 因此 , 尖刺菱形藻成为当今赤潮研究的热点之一 。
在我国 , 金德祥等 ( 1 9 6 5 ) 曾对中国近海的尖刺菱形藻进行了种的描述 。 邹景忠等
( Z
o u , J
.
2
.
e t al
. ,
19 9 3 ) 在国内首次研究了该种在中国近海的分布及其与环境因子的
关系等生态特征。 关于中国近海该种的种下分类目前尚未见报道 , 本文对其种下分类地
位予以初步的探讨 。
1 材料与方法
实验用尖刺菱形藻 ( N . P un g en s) 来自 19 5 9一 1 9 8 3 年间的 3 次海洋调查的网采浮
游植物标本 ,均用 5多的甲醛溶液固定。 采样站位所在海区及位置见表 1。 尖刺菱形藻细
胞用毛细管从网采标本中分离。 样品的处理采用 H as le 等 ( 1 9 7 0 ) 的方法 : 用蒸馏水清
.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调查研究报告第 2 2 6。 号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 , , 3 8 ,。 。 8 号 。
收稿 日期 : 1 9 9 3 年 9 月 1 4日 , 接受 日期 : 1 9 , 3 年 1 1 月 2 7日 。
张 诚等 : 中国近海尖刺菱形藻种下分类的初步研究
表 l采样站位所在海区及站位位置
Ta b
.
1 Sa m P l ing s ta t i ons in t h e Y e l l ow S ea
,
E a s t C h i n a S e a
a n d S o u t h C h i n a S e
a
一带一…下台一卜下扁二尔 竺 1 ’ ` 一 u ” ’ “ 1 ’ “ ` 斗 , ’ U’南 海
{
” 。 ` , ` o ’
}
“ , 。 。。 · 。’
洗 2 次 , 加人 1 : 1 (体积比 ) 的 50 多硫酸和重铬酸钾饱和溶液 , 在热水浴中处理 朽 m i ;n
再用蒸馏水洗 4 次 , 最后将样品浓缩至一定体积备用 。 取一滴样品滴于盖玻片上 , 置于千
燥器中千燥 2 h4 , 然后喷金 , 在 A M R A Y 扫描电镜下观察 ;光镜下观察的样品滴于载玻片
上 , 干燥 ,加盖玻片 , 用石蜡封片 ,在 O L Y M P U S B H 一 2 型生物显微镜下进行观察 。
2 结果
显微观察的结果详见表 2 及图版 I 。 观察的尖刺菱形藻细胞均为细长披针形 , 两端
尖锐 ,两侧对称 , 无中央伪结 ,平均长 1 14 . 8卜m 、 宽 4 . 7卜。 。 光镜下 1 0卜m 内的肋纹数为
10 一 13 条 ,船骨点数与肋纹基本相同 (见图版 L l一 3 ) ; 电镜下 ,每条肋间膜中有 2 排拟
孔 , l林m 内的拟孔数为 3一 4 个 (见图版 I : 4一 6 ) 。
表 2 显微观案结果
T a b
.
2 T h e m i e r o s e o p i c o b s e r v e d r e s u l t s o f N
.
P “ n g 君 n `
海区 平均长
( 件m ) 平均宽(林m ) 10 卜m 内肋纹数 每条肋间膜中拟孔排数 l卜m 内的拟孔数
黄海
东海
南海
1 0一 1 3
1 0 2

4 1 2一 1 3
1 19

0 1 2一 1 3
3 讨论与结论
尖刺菱形藻与成列菱形藻 ( N . 了。 ; ia t 。 ) 在形态上极为相似 , 因而在分类上容易混淆 。
H a s l e ( 1 9 6 5 ) 认为 , 北太平洋无成列菱形藻 , T a k a n o ( 1 9 9 0 ) 也持同样的观点 ; 而小久
保清治 ( 19 6 0 )则认为 , 日本近海有成列菱形藻分布 。 H a s le ( 1 9 6 5 ) 将尖刺菱形藻的特征
归纳为 : 细胞线形或披针形 ;两端尖锐 ;两侧对称 ;长 72 一 1 4 2林m , 宽 3一 5卜m ; 1叩m 内
的肋纹数 9一 15 条 , 肋间膜上有拟孔 。 成列菱形藻与尖刺菱形藻的主要区别在于 : 前者
的细胞略微不对称 , 较宽 (平均 6卜m ) , 1叩m 内的拟孔数也较多 ( 14 一 18 条 ) 。本研究 中所
观察的菱形藻样品 , 符合 H a s l e 归纳的尖刺菱形藻的特征 , 因此 ,应为尖刺菱形藻而不是
成列菱形藻 。
H a s le ( 19 6 5 ) 根据 电镜下每条肋间膜上的拟孔排数和大小 ,将尖刺菱形藻分为两个
型 , 即尖刺型 ( f . P u n g o o , 每条肋间膜上有 2 排较大的拟孔 , l卜m 内有 3一 4 个拟孔 ;
多列型 ` f . m o l t i s e r i e : ) , 每条肋间膜上有 3一 4 排拟孔 , l林m 内 4一 6 个拟孔 。 据此 , 本
研究中所观察的样品均为尖刺菱形藻尖刺型 。
21 8 海 洋 与 湖 沼 2 5卷
综上所述 , 可以认为 , 中国近海的尖刺菱形藻为尖刺型 , 目前尚未见有其他报道 。 至
于中国近海的尖刺菱形藻能否形成 A S P 毒素软骨藻酸 , 作者认为应从不同海区分离该
种 , 建立多个纯种培养的藻株 , 并对其进行全面的毒素检测后方能得出结论 。
参 考 文 献
金德祥 、 陈金环 、 黄凯歌 , 19 6 , , 中国海洋浮游硅藻类 ,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上海 ) , 2。 ,一 2 0 6。
小久保清治 , 华汝成译 , 19 6。 , 浮游矽藻类 ,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上海 ) , 3 4 6。
B a t e s
,
5
.
5
, e t a l
. ,
19 8 9
,
P e n n a t e d i a t o m N i 了名了c人i a P “ 月g 考 月` a s t h e P r i m a r y s o u r e e o f d o m o i c a e i d ,
a t o x i n i n s h e l l f i s h f r o m e a s t e r n P r i n e e E d w a r d I s l a n d
,
C a n a d a
,
C a 月
.
J
.
F i s h
.
A q u a , i c
.
S e i
. ,
4 6 :
12 0 3一 12 15 .
B e a l e
,
A
.
M
.
& W
o r k
,
T
.
M
. , 29 9 2
,
A n o u t b r e a k o f d o m o i c a c i d P o i s o n i n g a t t r i b u t e d t o t h e P e n n a t e
d i a t o m P “ “ d o ” i 了z ` c入 i a a “ `了r a l i s , J . P人y c o . , 28 : 4 3 9一 4 4 2 .
H a s le
,
G
.
T
. , 19 6 5
,
N i t z ` e人 i a a n d F r a g i l a r i o P ` i` s P e c i e s s t u d i e d i n t h e l i g h t a n d e l e e t r o n m i c r o s c o P e
11
.
T h e g r o u P P : 。 u d o n 萝: z , c h i a , V i d , , ,互a P , A k a d e m i S K r . 1 . M a t一 N a t u r y . K l a s , 。 . N y S e r i e , 1 8 :
1 2一 1 5 .
H a s l e
,
G
.
T
. , 1 9 7 2
,
T h e d i s t r i b u t i o n o f N i
t z s c h f a s o r 萝a : a C l e v e a n d a l l i e d s P e e i e s , N o F 口 H 亡沙即 19 1`
B ` i h . , 39 : 17 1一 19 0 .
H a s l e
,
G
.
T
.
& F r y x e l l
,
G
.
A
, ,
1 9 7 0
,
D i a t o m s : e l e a n i n g a n d m o u n t i n g f o r l i g h t a n d e l e e t r o n m i e r少
s c o P y
,
T r a n s
.
A那 e r . M i c r o ` e . S o c . , 8 9 : 4 6 9一 4 7 4 .
M
a r t i n
,
J
.
L
.
e t a l
. ,
19 9 0
,
N i r : s c h 云a P s 亡“ d o d o l i c a r i ` , i份 a— a s o u r e e o f d o m o i e a e i d i n t h e B a 丫 ofF u n d y , e a s t e r n C a n a d a , M a r . E ` 0 1 . P r o g . S ` r . , 6 7 : 1 7 7一 18 2 .
p e r l
,
T
.
M
.
e t a l
. , 一9 5 7 , I n t o x i e a t io n f o l l o w i n g m u s s e l i n g e s t i o n i n M o n t r e a l , C 。 。 . D f : . 平一 , 走. R o P . ,
1 3 : 2 2 4一 2 2 6 .
T a k a n o
,
H
. , 1 9 9 0
,
N i
, : ` c h i a P “ ” g , n , G r u n o w , I 月 R e d T i d e o r g a n i s m s i n J a p a n— A n I l l u s t r a t e dT a x o n o m i` G u i d e , e d . b y F u k u y o , Y . , 。 t a l . , U e h i d a R o k a k u h o C o . , L t d . ( T o k y o , J a P a n ) , p P ·
3 2 8一3 2 9 .
Z o u
,
J
.
2
. ,
Z h o u
,
M
.
J
.
& Z h a n g C
. ,
1 9 9 3
,
E e o l o g i c a l f e a t u r e s o f t o x i e 脚 t 吕 , e五萝` P二 g考 . , G r u n o w i众
C h i n e s e c o a s t a l w a t e r s
,
1 . T o x i c P 五y t o p l a n k t o n i n t h e S e a , e .d b y Sm a y d a , T . J . & S五i m i 名 u . Y . ,
E l s e v i e r ( N e w Y o r k )
,
P P
.
6 5 1一 6 5 6 ·
2期 张 诚等: 中国近海尖刺菱形藻种下分类的初步研究 21 9
R LP I EMI NAR Y SU D Y TO N T H ESU BSC IPF I C E TAX O NO M Y
O F NI T Z万C HI A PU NG E NRS UG NO WI C I S N H N E E
C O A S TAL 丫 VAR T ES *
Zha ng C h e ng
,
Z o u J i n g
z
h o n g
( I
, : t i` u ` e o f O c o a , 0 1 0 9 夕, A c a d e o fa s i o i c a , Q i” g d a o 2 6 60 7 1 )
A B s T R人 e T
I n t h i s p a p e r
,
N i r z s c h i a P u ” g e n s G r u n o w i n t h r e e s p e e i m e n s s a m p l e d w i t h p h y t -
o P l a n k t o n n e t f r o m t h e Y e l l o w S e a
, t h e E a s t C h i n a S e a a n d t h e S o u t h C h i n a
S e a d u r i n g 1 9 5 9一 1 9 8 3 w e r e o b s e r v e d w i t h l i g h t a n d e l e e t r o n m i e r o s e o P e . T h e
s u b s p e c i f i e t a x o n o m y o f N
.
P “ 移 g e n s i n C h i n e s e e o a s t a l w a t e r s w a s s t u d i e d
.
T h e f r u t u l e s e x a m i n e d a r e ] i n e a r

l a n e e o l a t e
, a c u t e , b i l a t e r a l
一 s y m m e t r i c
, a n d 1 14
.
8林m
l o n g
,
4
.
7协m w id e ( m e a n v a l u e s ) , a n d h a v e 1 0一 1 3 。 o s t a e i n 10卜m . T h e r e a r e 2 r o w s
o f P o r o id s
,
3一 4 i n l 林m , i n e a e h i n t e r e o s t a l m e m b r a n e . F r o m t h e s e e h a r a e t e r i s t i c s ,
t h e f r u t u l e s e x a m i n e d a r e id e n t i f i e d a s N
.
P “ n g e ” : G r u n o w f
.
P “ 移 g e n ;
·
T h e r e f o r e
,
t h e s p e c i e s i n C h i n e s e c o a s t a l w a t e r s c a n b e r e g a r d e d a s N
.
P “ 称宫e 称 5 G r u n o w f . P u -
” g e ” : , b u t n o t N . P u . g 。 移 , f
.
m u i r i: e r i。 : .
K
e y w
o r d s R e d t id e N i t z , c h i a P“ 月 g e月 s S u b s P e e i f i c t a x o n o m y
* C o n t r i b u t i o o N o
.
2 2 6 0 f r o m t h e I n s t i t u t e o f o e e a n o l o g y
,
A e a d e m i a S i n i e 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