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1 。凡 7年第4 期
第1 7卷
西 北 大 学 学 报
JO U R N A L O F N O R T H W E S T U N IV E R S IT Y
掩4. 1 牙 87
V o l1 7
贝母种子的生理生态学特征
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
王 文 杰
(生物系)
〔编者按) 王文杰 , 男 , 生于 1 9 2 7年 , 1 9 54 年毕业于西北大学生物系 , 并留校工作
至今 。 现任西北大学生物系副教授 。 他主要从事植物生态学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 19 6 8
年起深入奉 巴山 区 , 以 药用植物为对象 , 从生理生态学的角度对我省名贵中药材天麻 、 黄
连 、 当归和贝母等药用植物生产 中存在 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深入 的研究 , 特别是在控制当归
的早期抽苔和贝母速生 、 高产 、 优质的机理和技术等方面取得 了较大进展 , 促进了这些中
药材的迅速发展 , 获得显著的经济效益 。 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 科研与生产相结合 的探索
过程中取得了可喜的进展 。
伊贝母 ( F r i t i l l a r i a p a l l i d i f l o r a S e h r e n k ) 的人工裁培己有多年 , 但 大田生产发
展很慢 ,并有逐年下降的趋势 。 其主要的原因是由于贝母种子的生理生态学特征比较特殊 ,
有性繁殖比较困难 。 在 自然条件下进行育苗 ,不仅需时较长 (可长达 2 年 )用工较多 ,而且成
苗率极低 ( 低于50 帕 ) , 造成高成本 、 低效益 、 得不偿失 。 如何采取科学措施 , 改进育苗技
术 ,加快育苗速度 、 提高育苗质量 , 降低育苗成本 , 便成为当前贝母生产中皿待解决的问题 。
正确认识贝母种子的生理生态学特性是科学改进育苗技术的重要依据 。 本试验在于通
过系统地实验分析 , 以便在正确认识贝母种子在发育过程中的生理生态学特性的基础上 ,
制订出 “ 快速精细育苗 ” 新技术 , 以促进贝母生产的迅速发展 。
贝母种子的生理生态学特性
贝母果实成熟后 , 种胚的发育尚处于原胚状态 , 故在进行发芽时 , 有一个较长的后熟
期 ( 包括形态后熟和生理后熟 ) , 各 自要求特定的温度条件 。 本试验主要针对种胚的后熟
发育与温度的关系进行对比分析 , 以便从中找出促进种胚后熟发育的最佳值 , 以作为在人
工控制条件下 , 加快有性繁殖的科学依据 。
( 一 ) 温度因素对种胚形态后熟发育的效应 。 为了认识种胚的形态后熟 与 温 度 的关
系 , 特进行了一系列的温度试验处理 。 试验结果表明 , 在不同温度条件下 , 种胚的形态后
熟发育进程有明显的差 异 , 其中以 10 ℃和 15 ℃处理者发育最快 、 最好 , 经过 75 天 , 即可达
到满胚 , 5 ℃者次之 , 20 ℃ 、 25 ℃和 30 ℃处理者 , 仅为前者的怜一转 。
( 二 ) 温度因素对种胚生理后熟发育的效应 。 种胚形态后熟发育完成后 , 胚芽仍处于
休眠状态 ( 生理后熟 ) , 若不再给予适宜的温度处理或有而不足 , 仍不能顺利地进入发芽
本文1 9 8 7年 7 月 10 日特约 。
42
期。 这就是为什么在自然条件卞 , 发芽期较长的主要原 因 。 为了认识不同温度对解除胚芽
休眠的效应 , 特进行了不同低温 、 中温和高温的试验处理 。 试验结果表明 , 1 ℃左右 的低
温效果最好 , 培育80 天 , 发芽率可高达95 肠 , 高于 10 ℃ 或低于零度 , 效应很小 。 低温处理
的效果 , 随时间增长而显著 , 处理时间少于 6 周者 , 发芽率很低 。
低温处理的效果 , 还 因种胚形态后熟发育程度而异 。 一 般来说 , 种胚的形态后熟发育
程度愈低 , 效应愈差 , 当胚长不及种仁的怜时 , 作用甚微 。
在低温处理前 , 若给 45 ℃的高温处理 10 分钟 , 对贝母种子生理后熟有促进作用 , 可使
低温处理的效果提高一倍 。
根据贝母种胚后熟发育的上述特性 , 可以认为 , 贝母种子由吸胀到出芽需要经过两个
阶段的发育 。 在前期 , 为种胚的形态后熟发育 , 要求适宜的中温 , 最佳温度为 10 一 15 ℃ ,
培育 7 0一 80 天 ; 在后期 , 为胚芽的生理后熟发育 , 要求适宜的低温 , 最佳温度为 O一 3 ℃ ,
培育 80 天左右 。 发育良好的种子 , 只要相继经过上述两个阶段培育之后 , 即可顺利地进产
发芽期 , 发芽率可高达 95 肠。 45 ℃的高温对生理后熟有促进效应 。
“ 快速精细育苗 ” 的方法 、 步骤和工艺流程
认识了贝母种子后熟发育的生理生态学特性 , 便为 “ 快速精细育苗 ” 提供了科学依据 .按
照贝母种子发育的生理生态学特性和具体要求 。 可将贝母育苗的全过程分为两个阶段进行 。
( 一 ) 贝母种子 的工厂化培育 : 上述试验表明 , 贝母种子由吸胀到出苗 , 需要相继经
过两个阶段不同温度的培育 。 这样的温度条件 , 在自然界虽也可获得 ( 为秋 、 冬二季 ) ,
但很难作到适时适量 , 这是造成大田育苗持续时间较长的主要原因 。 若在人工控制的条件
下进行 , 不仅可以加快速度 , 而且可以保质保量 。
本文对贝母种子工厂化培育的方法 、 步骤和工艺流程作了详细的介绍 。 经过培育的种
子 , 播种后 10 天左右 即可 出苗 。
( 二 ) 田间精细育苗 : 经过培育的种子 , 便可作到随育、 随出 。 这只是解决了快出苗
的问题 。 出苗之后 , 要获得高产 , 还必须为幼苗的快速生长创造一个最佳的生活条件 。 精
细育苗法便是为此而提出的 。 文中对 “ 精细育苗 ” 的各个环节都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若能
照此办理育苗 , 一季便可获得亩产 1 5 0k g 子鳞茎的好收成 。
“ 快速精细育苗 ” 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 快速精细育苗 ” 的优越性 , 主要表现在具有较高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
( 一 ) 采用工厂化培育种子 , 可将贝母育苗由播种到收获全过程 2 / 3的时间 由 田间转
入室内 , 相继在培育室中进行 。 这样便可作到适时适量 , 有效地保 证 育苗质 量 ( 达 到苗
齐 、 苗全 、 苗壮 ) , 降低育苗成本 ( 田间管理用工减少二倍 ) 。
( 二 ) 采用 “ 快迅精细育苗法 ” , 可使田间育苗的全过程由过去的 1一 2 年缩短到 3
个月 。 这样以来 , 便可改二年一收为一年二收 ( 即春 育和秋育 ) , 使土地利用率和年亩产
值提高约四倍 。
( 三 ) 采用 “ 精细育苗法 ” , 在于为幼苗创造一个水 、 肥 、 气 、 热 、 光均较良好的生长条
件 , 有利于幼苗的速生 、 高产 。每育苗一季 , 可亩产子鳞茎 150 k : , 产 值 约 5。。 。余 元 ( 现售
价每 k ` 4。元 ) 。 若在同一块地上一年育苗两季 (即春育和秋育 ) , 年亩产值可 高达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