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当归贝母苦参颗粒的制备工艺



全 文 :20 16年1 1月 第1 8卷 第 1 1 期中 国现代中药Mod Ch inMedNov .20 1 6V ol .1 8No . 1 1
? 中药工业 ?
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当归贝 母苦参颗粒的制备工艺 A
李 长天 U 2 , 李威 \ 石 晓峰3 , 吴 国 泰u * , 高建德U 2 , 张捃、 刘永琦1
( 1 . 甘 肃 中 医 药 大 学 , 甘 肃 兰 州 730000 ;
2 . 甘 肃省 中 药 药理 与 毒理学 重 点 实验 室 , 甘 肃 兰 州 7 30000 ;
3 . 甘肃 省 医 学 科学研 究 院 , 甘 肃 兰 州 7 30070 )
[ 摘要 ] 目的 : 优选当归 贝母苦参颗粒制备工艺 。 方法 : 以成型性 、 流动性和溶化性的归一化指标为效应 , 采
用星点设计 -效应面法 , 对 当归 贝母苦参颗粒制 备过程 中制粒条件进行优化 , 并进行制粒工艺研究 。 结果 : 该颗粒剂
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辅料 比例 ( 糖粉 : 糊精 ) 1 :4 , 辅料倍数 ( 浸膏粉 :辅料 ) 3 倍 , 润湿 剂乙醇体积分数 77. 97% 。 结论 :
该工艺合理可行 , 适用于 当归 贝母苦参颗粒的制备 。
[关键词 ] 当归 贝母苦参颗粒 ; 制备工艺 ; 星点设计 -效应面法
Optim iza tionof PreparationTechnologyforDangguiBeimuKush enGranuleby Central
Compo siteDesign-responseSurfaceMethodology
LIChangti an
1 2
,L IWei ' ,SHIXi aofeng3 ,WUGuotai 1 ' 2 *,GAO Ji an de 1 ' 2 ,ZHANGJun ' ,LIUY ongqi 1
( 1 .Gans uUniversity ofCh ines eMedic ine ,Lanzhou730000 ,Chi na ;
2 .KeyLaborat oryof Pharmaco logy andToxic o logyofTrad it iona lChinese Medi c ine inGa nsuProvince ,Lanzho u7 30000 ,China ;
3 .Gans uProv inc ialAcad em icIns ti tu teforMed icalResear ch ,Z/z nz/iou7 30 070 ,China )
[ Abs tract ]Objective :Toopt imi ze preparat iont ech nology of D anggu iBe imuKu shen granu le . Methods :Theformi ng ,
fl owand mel tas th e ind ex ,cen tralcompo sit ed e s ign andres pons es urfacemethodwereus edtoopt im izeprep a rat iont ech nol ogy
condi tio ns inpreparat ionp rocessofDangguiBe imuKus hengranul e ,ands tud ygranul ati ngt ech nologyandthepreparat ion
technology.Results :Theauxi li arymaterialwascon st itu tedb ysugarpow dersanddextri nas4 : 1 ,theobta in edmix tu re
( extrac t :auxil iarymaterial=1 * 3 )wasgr anulatedwi th 7 8%ethanol asw et tingagen tanddri ed .Conclus ion :Thepreparat ion
technologywass impl e ,con ven ientand feas ible ,and propert iesof thegranul esprepare dby itwere stable ,soth ist echnology
canb eu sed toprepareDanggu iBe imu Kus hegranule .
[ Keywords] D anggu iBe imuKush engranules ;preparati onproces s ;Cen tralComp osit eDes ign-respons e
SurfaceMethodo l ogy
do i : 1 0 . 133 13 /j . is sn .1 67 3^890 . 20 16 . 1 1 . 0 22
当归 贝母苦参丸是东汉著名医学家张仲景创立的制备基础上 , 研究制备 当 归 贝母苦参颗粒剂 , 确
的经典名方 , 由 当归 、 贝母 、 苦参 3 味药材组成 , 定其生产工艺流程 以及辅料的使用 , 制定含量测定
方中 当归补血活血 , 贝母化痰散结 , 苦参清热利湿 , 方法 , 可使质量的可控性 明显提高 , 也为经典传统
诸药相配共凑养血和血 、 清热燥湿 、 化痰散结之功中药当归贝母苦参丸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
能 。 临床主要用于肺癌 、 膀胱癌 、 前列腺癌 、 宫颈i胃
癌等疾病的治疗 中 , 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 “2 ] 。 中
药颗粒剂因携带 、 服用方便 , 是近年发展最快的一式药
种中药固体制剂 , 目前有关当 归 贝母苦参颗粒的制当归 、 浙贝 母和苦参药材均购 自 兰 州 黄河 中药
备工艺研究尚 未见报道 , 本实验在当 归 贝 母苦参丸批发有限公司 , 由甘肃 中医学院 中药炮制实验室刘
A[ 基金项 目 ] 甘肃省财政厅科研业务费项 目 ( BH -20 1 3 -25 )
*[ 通信作者 ] 吴 国泰 , 副 教授 , 研究方 向 : 中药新药研发 ; Te l :( 093 1 ) 8 762 359 ,E -ma il :wgt@ gszy . edu . cn
?1 494 .
20 16 年 1 1月 第 1 8卷 第1 1期中 国现代中药ModChinMedNov .20 1 6Vol . 1 8No. l l
峰林博 士鉴定 , 当 归 为伞形科植 物 当 归 标纸上形成 的颗粒圆锥体尖端接触到漏斗 口 为止 ,
( Ofe .) D iel s 的干燥根 , 贝母为百合科植物测定锥体半径 R , 计算休止角 。 平行 3 次 , 计算平
浙贝母 fVi ti&r iaM iq? 的干燥鳞莲 , 苦参均值 。 休止角 a= ArctgH/R 。
为豆科植物苦参 So/)/wra yZawe?;eMAi t ? 的干燥根 ; 糊3胃精由陕西奥克化工有 限公司提供 , 批号为 1 40902 ;
糖粉 由 湖 北 九 典 制 药 有 限 公 司 提 供 , 批 号 为3. 1 乙醇体积浓度筛选
28 14030 1 ; 棚实验的基础上 , 暂选腿雜与辅料比例
L2 仪器为 1 :4 , 分别采用适量的 70% 、 75% 、 80% 、 85% 、
LP202A 型电子天平 (常熟市衡器厂 ) ; 号 [ 10 目 , 90% 乙醇作 润湿剂制 软材 , 过筛 ( 10 目 ) 制粒 , 于
1 ( 2000± 70 )叫 ] 、 5 号 [ 80 目 , ( 1 80 ± 7 . 6 ) 叫 ] 和60t 烘干 , 整粒即得干颗粒 0 以颗粒的成型性 、 流
7 号 [ 1 20 目 , ( 1 25± 5 . 8 ) 411 1 ] 标准药典筛 ( 广州动性 、 溶化性为考察指标 , 结果见表 1 。 由表 1 可
太玮生物科技有 限公 司 ) ; 7 66 -3 型远红外快速干燥知 , 乙醇浓度在 75% 时综合评分最高 , 暂定 75% 乙
箱 (江苏省南通县金余电 器配件厂 ) ; 流 动性测定仪醇作为润湿剂 。
(甘肃省医学科学院药物分析实验室 自制 ) 。 表 1 乙醇浓度选择结果
〇-t i± tr *±M乙醇浓 总质量 合格 品 成型率 休止角 溶化综合L 力 口宋 厅 7 度 ( % )/g质量/g( % )/ 。时间/s 评分
2 . 1颗粒制备方法 1%25 . 0020 . 3 88 1 . 521 9 . 031 7 . 8056. 28
_^^2 752 5. 00 - 22 . 3?89 . 5222 . 621 5 . 906 1 . 4 2按处方量称取 贝 母和苦参药材 , 加入 1 5 倍量
,_^ 38020 . 00" 1 6 . 6483 . 201 8 . 0619 . 0057 . 3 3
60% 乙醇回流提取 2 次 , 每次 2h , 过滤 , 滤液回收、 ‘
___ ^MAW 48 520 . 00 1 6. 0080. 001 7 . 0223 . 8056 . 1 6乙醇 , 得提取液 A , 药渣 与处 方量党参药材合并 ,
, |^ ,—,, ,5902 0. 00 1 5 . 5677 . 801 6 . 8625 . 9055 . 23加 仏 里水 , 煮沸 , 提取K , 母K , 过滤 ,注 : 综合评分 . = 成型率 X 0 . 6+ 休止角 X 0 . 2+溶化时间 x 0 . 2 。 下同 。得提取液 B , 合并提取液 A 和 B , 浓缩至相对密度
为 1 _ 10  ̄ 1 _ 20 的浸膏 , 放置 80t 烘箱 48h 得干浸3 .2 辅料用量的筛选
# ’ 粉碎 ’ 过 7 号筛 。 加A相应_4 ’ 混合_¥棚实验的細上 , 暂定糖粉与糊精为比例为材 , 过



号筛制 得湿颗粒 ’ 于 60t: 供 箱烘干 ’ 整 3 : 1
,75% 乙醇为润翻制软材 , 分别选用 1 :2 、 1 : 3 、粒 ’ 即得 。1 :4 、 1 : 5 、 1 : 6 作为浸膏粉与辅料的比例 , 过 1 号筛
2 . 2 成型性 制粒 , 于 60t 烘干 , 整粒即得干颗粒。 以颗粒的成
按 《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 20 1 0 年版一部附录型性 、 流动性 、 溶化性为考察指标 , 结果见表 2 。
XIB 法进行测定 , 称量通过 1 号筛和不能通过 5 号由表 2 可知 , 选用浸膏粉与辅料的 比例为 1 : 4 时综
筛的颗粒质量 , 此为合格样 品质量 。 计算成型率合评分最高 , 暂定辅料用量为 1 : 4 。
成型率 = 过筛后颗粒质量/过 筛 則 颗粒质量 表 2 辅料?用量;的选择
x l00%辅料 总质量 合格品 成型 率 休止 角 溶化 综合
2 . 3 溶化性 配比/ g质量/ g( % )r时间/ s 评分
,— , , ^T丄+心 , , 11 :2 1 5 1 0 . 8 172 . 0722 . 6230 . 15 3 . 78取成品颗粒 g , 加热水 200mL , 玻璃棒揽拌 ,
21 : 31 61 1 . 6472 . 7 51 9 . 0 33 3 . 254 . 1 0
以秒^己录颗粒全部溶化 ( 药液澄清 ) 的时间 。3 1 :4201 7 . 1 78,8 520 . 3224 . 960 . 552 . 4流动性 4 1 : 5i s 1 1 . 5564 . 171 8 . 4 327 . 247 . 63
以颗粒休止角进行评价 , 采用固 定漏斗 法 ’ 将5 1 : 62 1 1 2 . 6760 . 3 31 7 . 353 2 . 446 .1 5
3 只漏斗串联并固定 于支架上 , 取半径为 80mm 的
表面皿于背面划定 中心 , 将漏斗 下端正对表面皿的3. 3 辅料配比的筛选
中心 , 高 1cm , 分别取可通过 1 号筛和不能通过 5在上述实验基础上 , 固定辅料用量为 1 :4 ,75%
号筛的颗粒 , 沿漏斗壁倒人最上 的漏斗 中 , 直到坐乙醇为润湿剂制软材 , 分别选用糖粉与糊精 比例为
?1495?
20 1 6年1 1月 第 1 8卷 第 1 1期中 国现代 中药ModC h inMedN ov .20 1 6V ol .1 8N o .1 1
1 : 2 、 1 : 1 、 3 : 1 、 5 : 1 、 6 : 1 , 过 1 号筛制粒 , 于 60 1烘表 4 星点设计因素与水平编码表
干 , 整粒即得干颗粒 。 测定颗粒的成型性 、 流动性 、水Y^溶化性 , 结果见表 3 。 由表 3 可知 , 选用糖粉与糊精 辅概fe A麵腿 B/g 續__
比例为 3 : 1 时综合评分最高 , 暂定辅料配比为 3 : 1 。_ 1 . 68 23170

1 3 . 4 11 . 8 172 . 03

表 3 辅料配比的选择
〇4 4 75
辅料 总质量 合格 品 成型率 休止角 溶化 综合 , ?用量 /g质量/g( % )严时间 s 评分 1 4 . 594 .1 977 . 97
11 : 21 6 1 0. 2864 . 251 8 . 2545 . 7 5 1 . 34L68 2
\ \ ^
21 : 1 1 6 1 24878〇〇2〇3 23 5 . 6 57 .98注 : 辅料配 比 A (糖粉 =糊精 ) ; 辅料用量 B ( 浸膏粉 : 辅料 ) 。
33 : 1 1 61 3 . 9587 . 1 91 9 . 0325 . 76 1 . 26^^4- 2 颗粒剂的制备
45 : 1 1 61 2 . 8 980. 5620. 1024 . 257 . 20
56 : 11 61 2 . 457 7 . 8 12 1 . 2922 . 255 . 38将党参 、 贝母 、 苦参药材按最佳提取工艺提取 、
浓缩得到稠膏 , 经干燥后粉碎即得到浸膏粉 ( 过 1 20
4 响应面法优化试验 目药典筛 ) , 根据表 4 安排试验 , 称取各物料 , 混匀
4. 1因素水平的确定
'浓 il1Iff 60T
根据相关文献以 及单因素考察结果 , 确定以辅
料比例 、 辅料用量和乙醇浓度 (制软材时所用 的润湿4 . 3 数据
剂 )为主要影响因素 , 各因素设定 5 个水平 , 即 3 因4. 3 .1 数据归一化 数据采用 Hassan 方法 , 分别将
素 5 水平 , 见表 4 。 以成型性 、 流动性和溶化性的归每个指标转化为 〇  ̄ 1 的归一值 , 再以各指标归一值
一化指标为效应进行星 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试验 , 求算几何平均数 , 得到总评归一值 ( ove ra llds irabi li ty ,
并对结果进行拟合分析 。0D ) , 结果见表 5 。

表 5 星点效应面试验设计与指标测定结果

辅料辅料乙醇合格率合格率流动性流动性溶化性溶化性总评抑組亏 配比 ( A )用 量 ( B )浓度 ( C ) ( % )归一值 巾/。 归一值 d 2/s 归一值 d 3归一 值 OD
1 1- 1182 . 390 . 525722 . 070 . 26231 8 . 90 . 76890 . 03 53
200095 . 060. 944322 . 050 . 265 820. 90 . 6745 0 . 05 64
3 1 . 6820074 . 800 . 27491 8 . 630 . 868028 . 400 . 3 2080 . 0255
40- 1 . 68 2072 . 600 . 20241 8 . 630 . 868 0 24 . 20 . 5 1 890 . 0304
50 1 . 68 208 4 . 800 . 605 22 1 . 240 . 408 52 1 . 40 . 65090 . 05 36
6- 1i- 170 . 380 . 1 289 1 8 . 980 . 806 32 1 . 60 . 64 15 0 . 0222
7 001 . 68 2 86 . 540. 66272 1 . 040 . 443 72 1 . 10 . 6651 0 . 0652
8- 1- 1- 189 . 880 . 772923 . 560 . 0000 29 . 80 . 2 5470 . 0000
9- 1- 1189 . 1 80 . 750020 . 060 . 6 1 6 2 27 . 40 . 3 6790 . 0567
1 0- 11192 . 920 . 87 3620 . 030 . 62 1 530 . 50 . 22 170 . 0401
1 100090 . 250 . 78 5322 . 080 . 2 6061 6 . 00 . 905 70 . 06 18
1 200- 1 . 68289 . 64 0 . 765322 . 070 . 262 329 . 10 . 28 770 . 0 1 9 3
1 30 0096 . 7 5 1 . 000 022 . 440 .1 9721 6 . 70 . 8 726 0 . 057 4
1 41 I18 3 . 4 30 . 56012 1 . 8 0 . 30991 6 . 10 . 9009 0 . 05 21
1 500093 . 1 90 . 882 322 , 50 . 1 8661 4. 01 . 0000 0 . 0549
1 611一175 . 750 . 306 41 7 . 88 1 . 0 00025 . 40 . 4623 0 . 047 2
1 71- 1- 176 , 1 30 . 3 1 88 22. 070 . 2 623 3 5 . 20 . 0000 0 . 0000
1 800087 . 330 . 68 90 22 . 1 60 . 2465 1 4 . 10 . 995 30 . 0563
1 9- 1 . 6820066 . 470 . 0000 20 . 7 90 . 4 877 1 9 . 80 . 7264 0 . 0000
2000093 . 1 30. 88 03 22 . 270 . 227 I 1 7 . 20 . 849 1 0 . 0 56 6
?1 496?
20 1 6 年 1 1 月 第 1 8 卷 第 1 丨 期中 国现代 中药ModCh i nM edNov .20 1 6Vo l . 1 8No .1 1
4 .12 模 型 拟 合将 所 得 数 据 采 用 D es ign -意义 , 失拟值 /3 =〇 .〇6〇9>0 . 05 , 差异没有统计学
ExPert8 . 0 . 5 b 软件进行效应试验分析 , 以总评归一 意义 , 说明 数据没有异 常点 。 由 表可以 看 出一次项
值 0D 为评价指标 , 分别对各 因素 ( 自 变量 ) 进行非B 、 C , 二次项 A2 对试验结 果有 极其 显著性 影 响 ,
线性方程拟合 。 得到 以 总评归一值 〇D ( F ) 为 响应交互项 A B 、 AC 、 BC 均具有显著性影响 , 表明考察
值 , 3 个参数为 自 变量的 多元非线性模型方程 : F = ? 因素对总评归一值存在交互综合影响 。 模 型 的决定
0 . 057+ 4 . 283x1 0
 ̄ 3
A+ 7 . 95 3x 1 0 - ? B+ 0 . 0 1 4C+系数R= 〇 ?99 12 , 说明该模型的拟合程度较好 , 可
7 . 300x 1 0
_ 3
AB-4 .300x1 0 _ 3AC-8 .650x 1 ( ) 3以用此模型对该颗粒的制备工艺进行分析和预测 。
BC - 0 . 0 1 6A2 — 5 , 20 1x l (T 3B 2 — 5 . 1 1 2 x 1 (T 3 C2 , 各4.4响应面分析
因素的统计学分析结果见表 6 。根据回归模型做出 相应的响应 曲面图 , 考察拟
由 表 6 方差分析可知 , 试验所选模型 的相 关系合响应 面的形状 , 分析各 因素对颗粒剂 的制备工艺
数广 = 0 . 99 12 ,P< 0 . 0001 , 表明模型差异有统计学的影 响 , 见图 1 ̄ 3 。

表 6 回 归统计分析结 果
变异来源

平方和

自 由 度

mr


jfi /MS显著性
模型 0 ? 008 8 99 . 796x  1 0_ 462 . 37< 0 ? (>()( ) 】 显著
A2 . 505 x l (T 4I2 . 505 x 1 0_ 4 1 5 . 950 . 0025
B8 _639x  1 0 _ 4I8 . 63 9x 1 0 45 5 . 00<0 . 000 1
C 0 . 002710 . 00271 7 1 . 86<0 . 0001
A B4 . 263 x l〇 - 414. 263x 1 0 ̄ 427 . 1 40 . 0004
AC 1 . 4 79x l〇 - 4 1 1 . 4 79 x 1 0 ̄ 49 . 420 . 0 1 1 9
BC5 . 986x 1 0 ̄ 415 . 9 86 x 1 043 8 . 1 10 . 000 1
A2 0 . 003510 . 003 52 2 1 . 65<0 . 000 1

23 . 8 98x 10 - 413 . 898 x 1 0 ̄ 424 . 820 . 0006
C23 . 767x 10_ 4I3 . 767 x 1 0 - 423 . 980 . 0006
残— 1 . 57 1x  l〇 - 41 0 1 . 57 1 x 1 0 — 5
失拟 1 . 288x l0 _ 452 . 5 75 x l O ' 54 . 55 0 . 0609不显 著
纯误差2 . 8 29x l〇 - 555 . 65 9 x 1 06
合计8 . 973x 1 0- 31 9
D es i gn - Ex pe rt? S o ftvvar e
Fa ctor Cod ing :Actu al Des ign -E xp er t?So ftwa re总评 归—?值OD Fac to rCod i ng :Ac tua lA 1 Q总评杆 ■值OD
?Des ign po i nt s abovep re d i c ted va l ue总评 !M ?值( 3d
oDes ign po i nts b e l owpr ed i cted v a l u e ? Des i gnPo i nts / :IM
B一 i 0 .0 652/ -1, 0 000 nV/X I= A : 辅料 比n
〇 5 7 8
X2〇 (祕 7? X I = A : M?KHtIAc t u a
l Fa c tor§_ 56.屬纖X2 =B :g
C : 乙
W浓他 : 75 . 00r0 .0244 ^Actua l Fac to rJ3 .00t 6 。

?R \ ^
句 -0 .008 9 U
-0 .02 00-^? 、、 2 .40_孤\lZ
4 ' 1 9
1 .8 ,
3 ' 00
1 804 ' 003 . 4 13 . 6 13 . 8 04 . 00 4 .2 04 . 394 .5 9
B : 辅料用量 “ 丨

8 丨
3 4 丨
3 .6 (A : 辅料配比 A
: 辅料配比
图 1R = f ( A , B ) 的响应面和等高线图
?1 497 ?
2 0 16年1 1月 第1 8卷 第 1 1期中 国现代 中药M odCh inM edN ov .20 1 6Vol .1 8No .11
Des ign -Ex pe rt ?S o ftwa re
Facto rCoding : Act ua l D es ign -Exp ert? So ftware
总评归一值ODFa ctor Cod i ng :Ac tual总评归一 值OD
■ 〇. 〇6 5 2 ?r?OD
l ° ._ 〇 〇 8 〇〇 ! 〇

〇〇〇〇^
7 6 48. 'i^Hi
■kC ,037 5 .00/^ 8 〇 - 003 .4 1 3 . 6 1 3 .8 04 . 004 .204 .3 94 . 5 9
C 乙醇浓度 7 3 ‘5 2^X^3 , 6 1A : 辅料配比 A: 辅料配比72 . 0 3丄
图 2R=f ( A ,C ) 的 响应面和等高线图
Des i gn -Exp e rt ?Softwar e
FactorCod in g: A ctu alDes ign- Expert?S oftware总评 ! ) 丨一值00
'^ i gn^ a bove pred i c t edva l ue—^^〇齊副
I n oo oo 0 - 0 689 L 〇M 〇爪 4?
_



:rH=i .i.A : ^P 4fd lt= 4 . 00
_0 . 0 1 33 . y 4 . 005
£0 .0 022r' U
_厂\ 73 .52^^^
77 .97 J> 4 . I 9 咖
76 '
7^ 00\6〇72 .03 : ̄*■ 
1 .8 )2 .403 .003 . 604 . 1 9

: 乙雜度 B: 辅科用 量 _料用量
图 3R = f ( B ,C ) 的响应面和等高线 图
通过 DesignExper t8 .〇5 b 软件分析所得最佳工苦参丸 , 方 中当归养血活血润燥 , 贝母利肺气解郁 ,
艺条件 : 辅料 比例为 3 .99 , 辅料倍数为 2 . 94 , 乙醇苦参清热 利湿 , 除热结 ; 当 归辛 以润之 , 苦参苦以
体积分数为 7 7 . 97% , 结合等高线图及效应面图综合泄之 , 贝母入肺经 , 开郁利气 , 使其通调水道下输
考虑 , 将最佳成型工艺定为辅料配 比为 4 , 辅料倍膀胱 , 为水 出高源之 义 , 符合 中 医认为肿瘤 的病 因
数为 3 , 乙醇体积分数为 7 8% 。病机是虚 、 痰 、 毒 、 瘀因素共同 作用 的 观点 , 诸药
4.5 验证试验相配共 凑 养血 和 血 、 清 热 燥 湿 、 化痰 散结 之 功
按最佳理论綱工艺条件制备 了3 批当 归 贝母 ' 现代医家将当归 贝母苦参丸运用于肺癌 、 膀
苦参颗粒 , 并计算实测值与麵值之晒误差 , 结 雌 、 ^1列腺 宫颈癌等疾病 的治疗 中 ’ 取得 了
果表明 , 实测值与预测值 的误差在 5 % 之 内 , 表 明较好的临床疗效
该方程与娜情麵合得较好 , 絲验证了 所雜本贿細就W分离技术侧雛术
型的正确性 。 &
动性和溶化性的归一化指标为效应 , 采用星点设计-
5 讨&效应面法 , 对当归 贝母苦参颗粒制备过程 中 制粒 条
当 归 贝母苦参颗粒 由 当 归 、 贝 母和苦参 3 味药 件进行优化 ’ 并进行制粒工艺研究 结果显示 , 该
材组成 , 原方见于张 仲景 《金匮要略 》 的 当 归 贝母 ( 下转 第 ! 52〇 页 )
?1 498?
20 16 年1 1月 第 18卷 第1 1期中 国现代 中药M odC hi nMedNov .20 1 6Vo l. 1 8No .1 1
但各种间微量成分的化学结构 与组成 的差异甚大 ,[ 6 ] 蒋永 和等 ,乳香树植物化 学成分 的研究进展 , 医 药前 沿 ,
生理活 性各 异 , 作 为 同 一 中 药材 使 用 , 需 要慎2Q , 2Q 1 2 -
重 1 1 4 , 1 5 1 。 建议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力n强对一名[ 7 ] 孙產 , 徐纪 民 , 金红宇 ,等 . 乳 香基 原 的 本草 学 、植物 学和
多物的多基源药材的系统研究与评价 , 不仅关注多成 分 分 析 研 究 ⑴ , 中 时m 36 ( 2 ) : i i2 -
基源药材主成分的相似性 , 还应 阐 明微量成分和功 … A # #, # #门& 成 仗
. ..[ 8 ]万又珠 ,娄红怦 ,没 药 的化 学 成分和 药理作 用 , 国 外 医 药怒[成;分的相 f以性 , 生 :S '活 ‘性与攻I效作用 的相 f以植物药 分册 , 20 ( 6 ) : 236 , 2005 .
性 ’ 并逐步走 向一名一物 的道路 。 近期可结合扶持

9 ] 蔡希陶 ,许再 富 ? 国 产血竭植物 资源 的研究 [ J ] . 云 南植
道地药材发展 , 重 点抓大品种药材 的 多基源 问题。物研 究 , 1 ( 2 ): 1 -9 , 1 979 .
至少应要求中成药和 中药饮片生产企业 , 务必在产 [ 1〇 ] 郑 庆安 ,王 东 , 陈 江敌 , 等 ,龙血竭化 学成分研究 , 中 国 民
品说明中标注多基源药材原料的物种与来源 。族 医药 杂志 , 2〇〇5 增刊 , 丨 1 0 . 2005 .

I I
] 郑庆安 , 陈 江跋 , 张 颖君 , 等 . 著 名 民 间 药 物血竭 的 化 学
参考文献成分与 生理 活性. 天 然 产 物 研 究 与 开 发 . 17 , 增 刊 : 84 -
[ 1 ] 国 家 药典委 员会 . 中华人民共和 国 药 典 : 一部 [ M ] . 北京95 ’2005 _
中 国 医 药科技出 版社 , 20 15 . [ 1 2 ] 郑庆安 , 陈 江後 , 张 颖君 , 等 . 著 名 民 间 药 物血竭 的起 源
[ 2 ] 王东 , 张颖君 ,杨 崇仁 ? 植物化 学组 学 与 植物学 [ J ] ? 第六及传播 . 云南植物研究 . Suppl .XIV : 1 02 - 1 07 ,2003 .
届 全 国 药 用 植 物 与 植物 药 学 木 研讨 会 论 文 集 , 6 - [ 丨 3 ] 杨崇仁等 , 黄精属植物 留体鬼苷的分子进化及其化 学分
7 , 2006 .类 学意义 [ J ] . 云 南植物研 究 , 29 ( 5 ) : 59 1 >600 ,2007 .
[ 3 ] 陈 江彼 , 杨 崇仁 . 当 归 属植物 的研究进展 , 天 然 产 物研[ 14 ]L iuF-F ,Wan gY -M , ZhuH -T , Wa ngD , Yan gC - R , XuM ,
究 与 开发 1 6 ( 4 ) -3 592004Zhan gY -J : Com parati veS t udyon “ Lo ng-D an ” , “ Q i n-Ji ao ”
[ 4 ]中 国 药 材公 司 编著 , 中 国 常 用 中 药 材 , l〇76 ,科 学 出 版andThe i rAdu l t e ra ntsbyHPLCAnal ysi s .Ateu ra/ProrfucU
社 北亨1 995 a/wi所 4 ( 5 ): 297 -3 08 , 20 14 .
[ 5 ] 李典鹏 , 梁 小 燕 , 陈 海珊 , 等 , 云 南茯苓 皮 的化 学 成分研 [ 丨 5 ] 许敏 , 王 东 , 张 颖君 , 等 . 坚龙胆环 烯醚 萜 甙的 HPLC 分
究 , 广 西 植物 , ( J ), 1 8 ( 3 ):267 -270 , 1 99 8 .析 . 天 然产 物研究 与 开发 , 1 9 ( Su pp l . ) : 9 - 1 1 , 2007 .
( 收稿 日 期 20 1 64)7 - 1 6 )
( 上接第 M9 8 页 )
颗粒剂最佳制备工艺条件 : 辅料比例 ( 糖粉 : 糊精 ) 为 [4 ] 第五永长 , 李妮矫 . 论 中 医 “毒 ” 概念的 演 变及其 阴 阳 属
1 :4
, 辅料倍数 (浸 膏粉 :辅料 ) 为 3 倍 , 润湿剂 乙 醇性 [ J ] . 中 华 中 医 药 杂志 , 2〇 丨 0 , 25 ( 5 ) : 65 4勒7 .
体积分数为 77 .97% 。 该工艺合理可行 , 适用于当归[ 5 ] 师金凤 . 当 1月 贝母苦参丸含 药血清对 胃癌 细 胞■增 边及侵
贝母苦参颗粒的制备 。袭转移 的影 响 [ D ] . 兰州 :甘肃中 医 学 院 ’ 20 1 4 .
[ 6 ]舍雅莉 ,闫 德祺 , 刘 永琦 , 等 . 当 归 贝 母苦参丸 对顺铂 化
参考文献 疗 H22 荷瘤 小 鼠肿 瘤及肝脏 、 肾脏和胸腺组织病理形 态
[ 1 ] 李宜放 , 高 向 军 , 王晞星 ? 王晞 星应 用 当 归 贝 母苦参丸治的 影响 [ J ] . 中 国 中 医药 信息杂志 ,2 0 1 4 ,2 1 ( 5 ) : 56七0 .
疗肿瘤 的经验 [ J ] . 山 西 中 医 ,20 1 1 ,27 ( 1 2 ) :4-7 . [ 7 ] 史亚军 ,王 昌利 , 赵海峰 , 等 . 星点设计 -效 应 面 法优选止
[ 2 ] 石或 , 范先基 , 王三虎 . 用 当 归 贝母苦参 丸治 疗 妇科肿瘤鼾颗粒成型工 艺 [ J ] . 中成 药 ,20 14 , 36 ( 9 ) : 1 863 - 1 866 .
的经验 [ J ] . 中 医杂志 , 2006 ,47 ( 5 ) : 344 .[ 8 ] 陈卫卫 ,农玉梅 , 梁丹 , 等 . 星 点设计 -效应 面 法优选消疮
[ 3 ] 闫德祺 , 刘 永琦 , 李应 东 ,等 . 当 归 贝 母苦参丸 对顺 铀化颗粒剂 的 成型 工 艺 [ J ] . 中 药材 , 2〇 丨 0 , 33 ( 5 ) : 8〇 丨 -8〇4 _
疗 H22 荷瘤 小 鼠 的 抑 瘤 作 用 及对血清 HIF- l a 和 LDH[ 9 ] 曾锐 ,任桂友 ,王 爽 , 等 . 星点设计 -效应 面 法优 选复方龙
的影响 [ ■! ] . 中成 药 , 20 】 5 , 36 ( 7 ): 13 5 ] - 】 35 5砂颗粒成型工 艺 [ _1 ] . 中药材 , 20 丨 3 ,3 6 ( 8 ) : 丨 347 - 丨 350 .
( 收稿 日 期 20 1 5- 1 2 4)2 )
?1 5 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