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高寒牧区栽培毛苕子多次刈割生产性能研究



全 文 :高寒牧区栽培毛苕子
多次刈割生产性能研究
 
赵 忠 1 ,汤学峰 2 ,王志宏 2
( 1.甘肃省畜牧科技开发中心 ,甘肃兰州 730030; 2.肃南县草原站 ,甘肃 肃南 734400)
摘要:对毛苕子不同刈割时间与次数的生产性能进行了对比 ,发现其生产能力有很大差别。试
验证明 ,在高寒牧区栽培毛苕子 ,在整个生育期内刈割 2次可获得最高产草量 ,一茬草与二茬
草的最佳刈割期分别为初花期和结荚初期。
关键词:毛苕子 ;栽培 ;生产量
中图分类号: S5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1-0629( 1999) 05-0027-03

 毛苕子 (Vicia vi llosa )是一年生或越年生
优良豆科牧草 ,由于其青绿期长 ,耐寒耐旱 ,
产草量高 ,在牧区栽培面积较大。但对其生长
发育过程中适时刈割及利用次数方面的报道
甚少。 为此 ,立题试验 ,在肃南县喇嘛坪抗灾
育草基地对毛苕子多次刈割生产性能进行了
研究。
1 试验材料及方法
1. 1 试验地自然概况 试验地位于肃南县
喇嘛坪 ,海拔 2 450 m,年均气温 3. 6℃ ,年日
照时数 2 682. 9 h,年降水量 253. 7 mm ,年蒸
发量 1 828. 5 mm ,无霜期 120~ 130 d。土壤
为山地栗钙土 ,质地中壤 , pH值 8. 2。
1. 2 材料与设计 试验选用高台县种子公
司引进的毛苕子种子。 在整个生育期内按不
同时间刈割 1~ 3次 ,共设置 5个处理 ,即 A
处理生育期内刈割 1次 ; B1、 B2处理生育期
内不同时间刈割 2次 ; C1、 C2处理生育期内
不同时间刈割 3次。以上每个处理设 3个重
复。
1. 3 栽培措施及试验方法  1995-04-30播
种 ,行距 20 cm ,播深 2~ 3 cm,播种量 60
kg /hm
2
,每公顷施 75 kg磷酸二铵作基肥 ,
生育期内灌水 2次 ,每次刈草时测定牧草的
鲜、干草产量和鲜干比、茎叶比 ,并及时灌水。
9月 20日以 10 cm为间隔 ,测定 0~ 80 cm
土层内牧草根系风干重。
2 结果与讨论
2. 1 不同刈割时间、刈割次数对毛苕子鲜草
产量的影响 根据表 1试验结果分析 ,刈割
次数直接影响产草量 ,在 A、 B1、 B2、 C1、 C2
五个处理中 ,平均鲜草产量分别为 73 035、
84 735、 92 580、 84 015和 89 700 kg /hm2 ,各
刈草处理间鲜草产量差异极显著 ( P <
0. 01) ,其中 ,以刈割 2次的 B2处理产草量
最高 ,达 92 580 kg /hm2 ,其它处理产草量依
次为 C2、 B1、 C1和 A。这表明 ,毛苕子在整个
生育期内刈割 2次可获得最高鲜草产量。
  由表 1还可看出 , B2处理第 1次刈草时
间 6月 30日 ,鲜草产量 48 120 kg /hm2 , B1
处理第 1次刈草时间 6月 15日 ,鲜草产量
41 370 kg /hm
2 ,两处理第 2次刈草时间相
同 , 为 9月 15 日 , B2鲜 草产 量 44 460
kg /hm2 ,而 B1鲜草产量为 43 365 kg /hm2 ,
B2处理第一茬草利用时间比 B1处理推迟
15 d,两茬草鲜草产量及鲜草总产量均高于
B1处理。可见 ,牧草产量的高低 ,不仅受到刈
16卷  5期
Vo l. 16, No. 5
草 业 科 学
PRATACULTURAL SCIEN CE
   27
10 /1999
收稿日期: 1999-05-30作者简介:赵忠 ( 1961-) ,男 ,甘肃省高台县人 ,畜牧师。
表 1 毛苕子生育期内各处理间鲜 (干 )草产量、茎叶比和鲜干比 kg /hm2  
处理 刈割次数及时间
(月 .日 ) 生育期 鲜草产量 总产量 干草产量 总产量 鲜干比 平均 茎叶比 平均
A 第一茬 ( 9. 15) 结荚 73 035 73 035 34 995 34 995 2. 09 2. 09 0. 87 0. 87
B1 第一茬 ( 6. 15) 显蕾 41 370 84 735 12 390 30 600 3. 35 2. 87 0. 67 0. 73
  第二茬 ( 9. 15) 结荚 43 365 18 210 2. 38 0. 79
B2 第一茬 ( 6. 30) 初花 48 120 92 580 16 845 35 070 2. 74 2. 59 0. 74 0. 75
  第二茬 ( 9. 15) 结荚 44 460 18 225 2. 44 0. 76
C1 第一茬 ( 6. 15) 显蕾 41 370 84 015 12 390 27 000 3. 34 3. 00 0. 67 0. 68
  第二茬 ( 8. 15) 盛花 33 990 11 550 2. 94 0. 72
  第三茬 ( 9. 20) 盛花 8 655 3 060 2. 74 0. 65
C2 第一茬 ( 6. 30) 初花 48 120 89 700 16 845 30 405 2. 74 3. 01 0. 74 0. 70
  第二茬 ( 8. 20) 盛花 33 510 11 055 3. 03 0. 73
  第三茬 ( 9. 20) 初花 8 070 2 505 3. 28 0. 66
割次数的影响 ,而且与刈割时间有密切的关
系 ,适当推迟第一茬草的利用时间 ,在牧草初
花期刈割 ,既可提高第一茬草的鲜草产量 ,又
不降低鲜草总产量。
2. 2 不同刈割时间与次数对青干草产量及
茎叶比的影响 表 1数据表明 ,在 A、 B1、
B2、 C1、 C2五个处理中 ,平均干草产量分别
为 34 995、 30 600、 35 070、 27 000和 30 405
kg /hm2。 其中 ,以 B2干草产量最高 ,其它处
理依次为 A、 B1、 C2和 C1。这表明 ,毛苕子各
刈草处理间的干草产量 ,并不遵循各处理间
鲜草产量的差异相关性。
由表 1数据分析 ,第一茬草刈割时间迟
的 B2、 C2处理 , 6月 30日第 1次刈草 , B2处
理间隔 77 d后第 2次刈草 ,整个生育期鲜草
产 量 92 580 kg /hm2 , 干 草 产 量 35 070
kg /hm2 ,均居各处理之首 ; C2处理第 1次刈
草后在 82 d时间内刈草 2次 ,整个生育期鲜
草产量显著高于 A、 B1处理 ,由于第二、三茬
草生长时间较短 ,牧草鲜干比偏大 ,干草产量
明显低于 A处理 ,而与 B1处理接近。 可见 ,
毛苕子在整个生育期内适时刈割 2次可获得
最高的鲜、干草产量。 刈割次数过多 ,虽然鲜
草产量较高 ,但不利于牧草的生长发育及营
养物质的积累 ,干草产量反而降低。
茎叶比是衡量牧草适口性及青干草品质
的一个重要指标 ,从表 1数据看 ,整个生育期
内刈草 1次的 A处理茎叶比最高 ;刈草 2次
的 B1、 B2茎叶比居中 ;整个生育期内刈草 3
次的 C1、 C2处理茎叶比最低。茎叶比随刈割
次数的增加而降低 ,在刈割次数相同的条件
下 ,第一茬草利用早则茎叶比低 ,利用时间推
迟则茎叶比略高。 试验中发现 , A处理在牧
草整个生育期内只刈割 1次 ,由于毛苕子茎
秆纤细 ,花期以后倒伏严重 ,加之光照不足 ,
透气性差 ,牧草基部 20~ 30 cm叶片脱落或
霉变发黄 ,降低了青干草的品质 ,影响了牧草
的适口性及利用率。其余处理虽然茎叶比略
有差异 ,但不影响牧草品质和适口性。
2. 3 不同刈草时间及次数对牧草根系分布
的影响 各处理 0~ 80 cm土壤中牧草根系
风干重百分比见表 2,试验证明 ,刈草 1次的
A处理根系发育完善 ,各层土壤根系分布均
匀 ,随深度增加根系风干重百分比呈缓慢递
减趋势。 刈割 2次的 B1、 B2和刈割 3次的
C1、 C2根系主要分布在 0~ 30 cm土壤内 ,风
28                   草 业 科 学                 10 /1999
干重百分比分别为 76. 6% 、 75. 7%、 78% 、
80% , C1、 C2高于 B1、 B2; 50 cm以下土壤中
根系风干重百分比分别为 6. 8% 、 10% 、 4. 1%
和 5. 9% , B2、 B1高于 C2、 C1。由此可见 ,多次
刈割处理 ,根系集中分布于浅层土壤 ,深层土
壤根系稀少。
表 2 毛苕子 0~ 80 cm土壤内牧草
根系风干重百分率 (% )
根系深度
( cm )
处  理
A B1 B2 C1 C2
0~ 10 26. 9 43. 0 42. 5 40. 3 50. 0
10~ 20 24. 3 17. 6 18. 5 21. 3 17. 5
20~ 30 14. 7 16. 0 14. 7 16. 4 13. 5
30~ 40 10. 9 8. 5 7. 7 10. 6 9. 1
40~ 50 8. 4 8. 1 6. 6 7. 3 4. 0
50~ 60 6. 1 3. 4 5. 3 2. 4 3. 1
60~ 70 5. 5 2. 1 2. 6 1. 7 1. 7
70~ 80 3. 2 1. 3 2. 1 0. 5 1. 1
  由表 1、表 2数据综合分析 ,刈草 2次的
B1,第 1次刈草时间早 ,植株营养发育不完
善 , 50 cm以下土壤中根系风干重百分率为
6. 8% ,刈割 2次的 B2,初花期利用第一茬
草 ,牧草根系发育基本完成 , 50 cm以下土壤
中根系风干重百分率为 10%。 由于 B1深层
土壤中根量少 ,不利于养分的吸收 ,影响了牧
草的再生 ,虽然第二茬草生长时间比 B2长
15 d,但第二茬草鲜草产量明显低于 B2的第
二茬草鲜草产量。 可见 ,第一茬草利用时间
早 ,不利于根系发育 ,浅层土壤根量增加 ,深
层土壤根量减少。试验结果表明 ,适时利用第
一茬草 ,在整个生育期内刈草 2次 ,虽然根系
发育不健全 ,但对牧草产量影响不大。
3 小结
高寒牧区牧草生育期短 ,光照充分 ,有效
积温低 ,人工栽培毛苕子 ,在整个生育期内刈
割 2次为宜。 牧草初花期 ,根系发育基本健
全 ,再生能力强 ,利用第一茬草 ,鲜草产量可
达 48 120 kg /hm2、干草产量可达 16 845
kg /hm
2
; 7月初 ,气温较高 ,刈草后适时灌水 ,
再生草 7 d左右覆盖地面 ,第二茬草结荚初
期刈割利用可获得最高产量 ,鲜草产量可达
44 460 kg /hm
2
, 干 草 产 量 可 达 18 225
kg /hm
2。 整个 生 育 期收 获 鲜 草 92 580
kg /hm
2
,干草 35 070 kg /hm2 ,青干草平均茎
叶比 0. 75,第二茬草收获后离早霜来临尚
早 ,适时灌水 ,再生草可用于牛羊放牧育肥。
 
Influence of multiple cuttings on productivity of Vicia sat iva
sown in cold alpine pastoral regions
ZHAO Zhong
1
, T ANG Xue-feng
2
, WANG Zhi-hong
2
( 1. Gansu Animal Husbandry Technolog y Development Center, Lanzhou 730030, China;
2. Sunan County Grassland M anagement Station, Gansu Sunan, 734400, China)
Abstract: Tests have been conducted on Vicia sat iva at di fferent cut ting periods and cut ting
times. The results show ed that cut ting period and cut ting time had g reat impact on produc-
tivi ty of Vicia sativa. Conclusions have been draw n from tests tha t Vicia sativa sow n in cold
alpine pasto ral regions could reach the highest yielding if cutting tw o times during the w hole
g row ing season, and that the best time fo r the fi rst cut ting and the second cut ting w as the
ini tial flow er stage and the pod bea ring period, respectively.
Key words: Vicia sativa; cultiva tion; productivi ty
2910 /1999            PRAT ACULTU RAL SCIENCE( Vo l. 16, No.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