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不同滴灌措施对单叶省藤人工幼龄林生长的影响



全 文 :科技视界
Science & Technology Vision
Science & Technology Vision 科技视界
科技·探索·争鸣
棕榈藤是棕榈科(Palmae)省藤亚科(Calamoideae)省藤族(Calameae)
的植物类群, 是热带和南亚热带地区仅次于木材和竹材的重要非木材林
产品[1]。目前,棕榈藤绝大多数是在天然林和人工林下进行套种,从而获得
前期生长所需的一定遮荫和攀援支撑[2-3];然而,这种培育模式往往导致棕
榈藤前期生长缓慢、资源培育效率低和经营采收困难等问题[4]。 为提高资
源培育效率,国内外开展了棕榈藤苗期水分利用效率[5]、水分与棕榈藤生
长的关联[6]以及全光照条件下藤笋培育等研究[7-8],并取得了一定进展;然
而,由于棕榈藤基础研究较为薄弱,特别是水分与光照互作对棕榈藤生长
影响的研究鲜为涉及,导致人们对棕榈藤生物学特性认识不足,从而限制
了棕榈藤资源的高效培育与利用。为突破传统棕榈藤资源培育模式,本文
以我国华南地区重要商品藤种——单叶省藤为对象,探索全光照条件下
不同滴灌处理对单叶省藤人工幼龄林生长的影响, 旨在了解单叶省藤对
水分的需求程度和确定最佳的滴灌措施, 为指导棕榈藤集约栽培提供科
学依据。
1 试验地概况
单叶省藤试验地位于广东惠州市红花湖景区,北纬 23°04′20″,东
经 114°20′12″,属南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雨量充沛,阳光充足,气
候温和。 年日照时数 1600~2100 h,年平均气温 22℃,最冷的 1 月份平
均气温 13℃,最热的 7 月份平均气温 28.3℃,年平均降水量 1731 mm。
试验地为山凹间的缓坡地,海拔高度为 36m 左右;土壤为花岗岩发育
的赤红壤,PH 值为 4.7,土层厚度 60cm 以上,有机质含量 13.33g·kg-1、
全氮含量 0.74g·kg-1、全磷含量 0.30g·kg-1,全钾含量 11.50g·kg-1,碱解
氮含量 77.97mg·kg-1、有效磷含量 15.80mg·kg-1,交换钾含量 41.77mg·
kg-1,田间持水量为 27.2%。
2 研究方法
2.1 造林措施
造林前一年, 利用挖掘机将缓坡地整成平地并在外围开挖水沟,
而后将试验地分成 4 大块,每块再分成 4 个小区,每小区之间均设置
排水沟。造林当年清理林地杂草和灌木后,采用穴状整地,种植穴规格
为 50cm×50cm×30cm,种植密度为 240 株/亩;造林时,选用生长整齐的
藤苗,苗高 30cm 左右,单株种植;造林后每年抚育两次,并持续到第 3
年。
2.2 试验安排
根据单叶省藤的生物学特性,结合试验地的土壤理化特性,采用
随机区组设计,设置四个区组;以不滴溉处理为对照(A),根据 3 种湿
度设置 3 种滴灌处理,即土壤田间持水量 60%(B),80%(C)和 100%
(D),共 16 个小区;试验小区为长方形,种植株数为 80-100 不等,固
定观测株为 40-60 株。
2.3 滴灌安装与调试
藤苗定植后 2 个星期内完成滴灌的安装与运行。根据 3 种滴灌处
理,配置 3 套由湿度感应器、电磁阀和控制器组成的湿度控制系统。控
制系统由西班牙生产,可人工控制。 湿度感应器埋设于地下 20cm 处,
电磁阀、干管、支管和毛管均安装于地上。通过湿度感应器对土壤含水
量的测定和判断,将信息反馈至相关控制器,然后系统根据土壤墒情
和设置滴灌水平实施自动灌溉。通过解决水源、建立水塔、铺设水管和
安装滴灌控制设计等系列工序,完成了整个试验地滴灌系统的安装和
运行(见图 1)。
图 1 试验地滴灌系统安装与运行示意图
2.4 数据采集和处理
造林后第 5 个月调查苗木成活率和苗高(最大叶片长),第 10 个
月调查各小区藤株母茎长, 除第 17 个月调查保存率外, 第 17、21 和
32 个月均测定各小区母茎长、萌蘖数和萌茎长;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在
计算机上利用 SPSS 18.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多重比较采用 LSD 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滴灌对成活率和保存率的影响
造林后 5 个月, 三种滴灌处理 B、C 和 D 的藤苗成活率在 97%以
上,高于处理 A(不滴灌)的 86.8%;造林后 17 个月,滴灌处理的保存
率均在 96%以上,也高于对照的 85.7%(见图 2)。 方差分析和多重比
较结果表明:对于成活率和保存率两个指标,滴灌处理 A 与 B、C、D 之
间差异均显著,但滴灌处理 B、C、D 之间差异均不显著。
图 2 滴灌处理对单叶省藤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的影响
3.2 滴灌对苗高和母茎长的影响
随时间推移,藤株逐步抽茎生长,不同处理间的植株生长到后期
分化日益明显(见图 3)。 种植后 5 个月,苗高约 50cm 左右,不同处理
间的苗木高度几乎没有差异;造林后 10 个月,藤株已抽茎,其母茎长
在不同滴灌处理间的差异开始显现;之后,这种差异不断加大;造林后
32 个月,不同处理间的母茎长差异最为明显,其中滴灌处理 B 与 A 之
间的母茎长相差高达 80cm。 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结果表明:5 个月时
苗木高度在不同处理间均无显著差异;10 个月时植株母茎长仅在处
理 A 与 B 之间存在显著差异;17 个月时母茎长在处理 A 与 B、C、D 间
存在显著差异;21 个月时母茎长除处理 C 与 D 间无明显差异外,其它
处理间均有显著差异;32 个月时, 母茎长在 A 与 B、A 与 C、B 与 D 之
不同滴灌措施对单叶省藤人工幼龄林生长的影响
蔡金华
(三明市农业学校,福建 沙县 365500)
【摘 要】为探索单叶省藤人工林对土壤湿度的需求,通过设置土壤田间持水量的 60%(含水率 16.3%)、80%(21.8%)、100%(27.2%)、不供水 4
个水平的滴灌试验,分析了不同滴灌措施对单叶省藤人工幼龄林生长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三种滴灌处理的藤苗成活率和保存率均分别在
97%和 96%以上,均显著高于不滴灌处理的 86.8%和 85.7%,但滴灌处理间的成活率和保存率无显著差异;滴灌对造林后 5 个月的苗高生长无明
显促进作用,但到 17 和 21 个月时滴灌与不滴灌处理之间母茎长和萌茎长均存在显著差异,造林后 32 个月滴灌对茎长生长的促进作用开始减
弱;滴灌可促进藤株萌蘖,导致造林后 17、21 和 31 个月时的萌蘖数和萌蘖率在滴灌与不滴灌处理间产生显著或极显著差异。 除造林成活率和
保存率略低外,土壤田间持水量的 60%的滴灌处理在不同生长时期生长指标均高于其它两种滴灌处理;因此,为保证藤林初期的快速生长,建
议采用 60%的田间持水量进行滴灌。
【关键词】滴灌;单叶省藤;萌蘖;茎长;田间持水量
农林科技
175
科技·探索·争鸣 科技视界
Science & Technology Vision
Science & Technology Vision科技视界
(上接第 150 页)5)组织对分包项目的竣工验收,对实体质量、竣
工资料进行全面检查、初验。
3 作好相关方协调,保证项目成本在可控范围内
由于建筑施工项目成本的特点,项目在施工过程中,是一个开放
的系统,不断地与外部各相关方互动、沟通。如积极和业主方、监理方、
政府质量管理部门等相关方协调,以保证工程质量、进度、安全为前
提,保证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从而去保证施工项目的生产成本、质量
成本、工期成本等各项开支基本处于可控制的范围。
4 施工组织设计的动态比较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确定和实施不同的施工组织设计也会
使施工项目成本不同。由于施工组织设计是针对具体工程项目而制定
的,不同的项目中施工组织设计在的内容、重点会各有不同。 而且,由
于施工过程中各种影响因素不可避免的变化,技术经济比较也应动态
地随之而做出调整,才能达到成本降低的良好状态。所以,动态地比较
施工组织设计的是也是控制成本的重要途径。对施工机械设备使用的
监督检查;对施工人员的监督检查。
5 结束语
总之,由于项目管理是一次性行为,它的管理对象是一个特定的
上程项目,并且随着项目施工的结束而结束,在施工期间,项目成本能
否降低、能否控制将不可逆转。 因此,必须做好过程的成本控制。
【参考文献】
[1]高民欢.工程项目施工组织原理及实例[M].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0.
[2]金燕.成本控制的原则与方法[J].铁路工程造价管理,2003(1).
[3]程恩华,罗于婷.施工项目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人民长江,2003(3).
[责任编辑:周娜]
S
间存在显著差异。
图 3 滴灌处理对单叶省藤苗高和母茎长的影响
3.3 滴灌对萌茎长的影响
造林后 17 个月,藤株开始萌蘖;随后,萌蘖速度逐步加快,不同滴
灌处理间的差异有增大趋势;当造林后 32 个月,藤株萌蘖分化明显,
不同处理间萌茎长差异较大(见图 4)。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结果表明:
造林后 17个月和 21个月, 滴灌处理 A 与 B 、C、D 之间差异均达到显
著水平,32个月时的萌茎长在不同滴灌处理间无显著差异。
图 4 滴灌处理对单叶省藤萌茎长的影响
3.4 滴灌对萌蘖数和萌蘖率的影响
表 1 不同滴灌处理对藤株萌蘖特性的影响
萌蘖是棕榈藤重要的生物学特性和生长评价指标,而萌蘖数和萌
蘖率是评价萌蘖特性的重要指标 [9-10]。 17 个月时不滴灌处理的萌蘖数
和萌蘖率平均分别为 0.1 株.穴-1和 6.6%,有滴灌处理的萌蘖指标可分
别达 0.9 株.穴-1和 30%以上;而后随藤株不断萌蘖生长,滴灌与不滴
灌的萌蘖特性差异逐步加大, 而滴灌处理 B、C 和 D 之间的差异呈减
小趋势。 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结果表明:萌蘖数在造林后 17 和 32 个
月滴灌处理 A 与 B、C、D 之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21 个月时处理
A、D 与 B、C 之间存在极显著差异; 萌蘖率在造林后 17 月滴灌处理
A、D 与 B、C 之间存在极显著,21 和 32 个月滴灌处理 A 与 B、C、D 之
间存在极显著差异。
4 结论
4.1 与不滴灌相比,滴灌可显著提高藤苗造林的成活率和保存率;对
单叶省藤初植藤苗进行滴灌以保证其生长所需的水分有利于藤苗存
活和定植。
4.2 滴灌对造林后初期苗高生长无明显促进作用,但随着时间推移,
滴灌效应逐步显现并造在林后 21 个月对母茎长和萌茎长的影响达到
峰值;之后,滴灌对藤株生长促进作用有减弱趋势。
4.3 滴灌对藤株萌蘖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这种影响效果有随年龄增
加而逐渐增加的趋势,但滴灌之间的差异性到后期有减弱趋势。
4.4 除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略低外, 滴灌处理 B 在不同生长时期的
其它生长指标均高于滴灌处理 C 和 D; 在营建单叶省藤人工林时,为
保证藤林初期的快速生长,建议采用 60%的田间持水量进行滴灌。
【参考文献】
[1]Dransfield J. The taxonomy of rattan [A]//In: Mohd Wan Razali, Dransfield J &
Manokaran N. A guide to the cultivation of rattans.Malayan Forest Records No.35.
Forest Research Institute Malaysia,1992:1-10.
[2]杨锦昌,尹光天,许煌灿,等.单叶省藤与石梓间种的经济效益分析[J].林业科
学研究,2005,18(1):16-21.
[3]杨锦昌,尹光天,李荣生,等.采收方式对马尾松与黄藤间种林分经济效益的
影响[J].林业科学,2007,43(11):50-56
[4]江泽慧,范少辉,张昌顺,等.棕榈藤研究进展[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7,29
(6):957-962.
[5]李荣生.华南地区 3 个棕榈藤种水分利用效率和抗旱能力的研究[D].中国林
业科学研究院,2003.
[6]Li Rongsheng, Xu Huangcan, Yang Jinchang et al. A Review of Relationship
Between Rattan and Water[J].Forestry Studies in China,2002,4(1):65-68.
[7]赵霞,黄世能,冼光勇,等 .笋用棕榈藤的培育技术 [J].世界竹藤通讯 ,2009,7
(2):8-10.
[8]Evans T and Sengdala K. The adoption of rattan cultivation for edible shoot
production in Lao PDR and Thailand From non-timber forest product to cash crop
[J]. Economic Botany,2002,56 (2):147-153.
[9]曾炳山,尹光天,许煌灿,等 .单叶省藤组培苗造林初步研究 [J].林业科学研
究,2003,16(2):240-244.
[10]杨锦昌,尹光天,许煌灿,等.单叶省藤组培家系的生长特性分析[J].林业科
学,2006,42(2):120-124.
[责任编辑:曹明明]
滴灌处理
萌蘖数/株.穴-1 萌蘖率/%
17个月 21个月 32个月 17个月 21个月 32个月
A(不滴
灌)
0.1±0.1
aA
0.6±0.1
aA
2.1±0.4
aA
6.6±4.4
aA
27.0±4.0
aA
60.1±11.9
aA
B(60%) 1.0±0.5bA
2.3±0.7
bB
4.4±0.8
bB
37.3±16.3
bB
68.9±12.2
bB
87.2±1.7
bB
C(80%) 1.0±0.5bA
1.9±0.9
bB
4.3±0.4
bB
35.6±16.9
bB
63.7±18.8
bB
87.0±6.5
bB
D(100%) 0.9±0.5bA
1.7±0.6
bA
4.2±1.0
bB
30.9±11.1
bA
58.7±14.4
bB
82.1±10.6
bB
①同列不同大写字母代表差异极显著 (p<0.01), 不同小写字母代表差异显著
(p<0.05)。
S
农林科技
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