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plasts retain differential responsiveness to UV light and
fungal elicitor[J]. EMBO J,1987,6(9) :2551.
[12] Schnitlzer JP,Seitz HU. Rapid responses of cultured carrot
cells and protoplasts to an elicitor from the cell wall of
Pythium aphanidermatum(Edson)Fitzp[J]. Z Naturfor-
sch,1989,44:1020-1028.
[13]陈永勤,朱蔚华,吴蕴祺,等 . 几种真菌诱导子对云南
红豆杉细胞产生紫杉醇的影响[J]. 生物工程学报,
1999,(4) :522-524.
[14]卞爱华,高文远,王娟 . 不同诱导子对甘草悬浮培养细
胞中甘草酸积累的影响[J]. 中国药学杂志,2008,43
(22) :1690-1693.
[15] Liu B,Ludger B. Biphenyl synthase from yeast-extract-
treated cell cultures of Sorbus aucuparia[J]. Planta,
2004,218:492-496.
[16]姚新生,吴立军,吴继洲,等 . 天然药物化学[M]. 北
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9-11.
收稿日期:2013-12-28
基金项目:成都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资助科研项目(2012) ;成都市科技计划项目(12GGYB413SW-001)
作者简介:王跃华(1963-) ,女,教授,研究方向:生药学;E-mail:wangyaohua888@ yahoo. com. cn。
* 通讯作者:刘涛,E-mail:liutao0578@ sina. com。
不同激素配比对卷叶贝母鳞茎诱导效应的影响
王跃华1,郭翠平1,何诗虹1,江明殊1,2,刘 涛1* ,王晓蓉3
(1. 成都大学生物产业学院,四川 成都 610016;2. 四川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四川 成都 610101;3. 成都
恩威集团(投资)有限公司,四川 成都 610041)
摘要 目的:研究不同激素配比对卷叶贝母组培苗幼叶诱导产生鳞茎的影响,为扩大川贝母药源提供有效途
径。方法:以卷叶贝母组培苗幼叶为外植体,通过正交试验法研究了由 6-BA、NAA、2,4-D和 KT四种植物激素组成
的培养基直接诱导鳞茎产生和增殖的影响;实验以鳞茎的诱导率和平均产生鳞茎数为考核指标,并测定了产生鳞
茎的生物碱含量。结果:诱导卷叶贝母组培苗幼叶产生鳞茎的最佳培养基配方为 MS + 6-BA 2. 0 mg /L + NAA 1. 0
mg /L + KT 1. 0 mg /L,其中鳞茎诱导率为 83. 37%,平均产生的鳞茎数为 17. 27 个;并经测定诱导产生的鳞茎中的生
物碱含量为 0. 389%,是野生川贝母的 1. 64 倍。结论:提供了生产组培川贝母药材的简便快捷方法,为合理开发利
用卷叶贝母植物资源和提高药材品质奠定基础。
关键词 卷叶贝母;叶;正交试验;植物激素;小鳞茎
中图分类号:R282. 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454(2014)06-0931-04
Different Ratio of Hormone Effects on Fritillaria cirrhosa Bulb Induction
WANG Yue-hua1,GUO Cui-ping1,HE Shi-hong1,JIANG Ming-shu1,2,LIU Tao1,WANG Xiao-rong3
(1. Department of Biological Engineering,Chengdu University,Chengdu 610016,China;2. College of Life Science,Sichuan Normal U-
niversity,Chengdu 610101,China;3. Chengdu Enwei Group Co.,Chengdu 610041,China )
Abstract Objective:To study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hormone induced bulb of Fritillaria cirrhosa seedling leaves,in order to pro-
vide an effective way to expand Fritillaria cirrhosa source. Methods:Fritillaria cirrhosa seedling leaves were used as explants,orthogonal
test was carried out to study the medium consisting of 6-BA,NAA,2,4-D and KT,and proliferation induced by direct bulb. Induction
rate and average number of bulb producing was treated as the assessment indices,and the content of alkaloid of bulb was
determined. Results:The best medium formula for Fritillaria cirrhosa tissue culture seedling was MS + 6-BA 2. 0 mg /L + NAA 1. 0 mg /
L + KT 1. 0 mg /L,the bulb induction rate was 83. 37% and the average number of bulbs was 17. 27. The alkaloid content of induced
bulb was 0. 389%,which was 1. 64 times that of wild Fritillaria cirrhosa bulb. Conclusion:This study provides a simple and rapid meth-
od for the production of tissue culture of Fritillaria cirrhosa bulb. It is useful for reasonabl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Fritillaria cir-
rhosa resources,as well as improvement of the quality of medicinal materials.
Key words Fritillaria cirrhosa D. Don;Leaves;Orthogonal test;Plant hormone;Bulblet
百合科植物卷叶贝母 Fritillaria cirrhosa D. Don
的干燥鳞茎为名贵的川产道地药材川贝母。由于卷
叶贝母植物通常生长在海拔 3 500 m的高山灌丛和
草甸等地带,存在生理因素和地理环境条件的特殊,
·139·Journal of Chinese Medicinal Materials 第 37 卷第 6 期 2014 年 6 月
DOI:10.13863/j.issn1001-4454.2014.06.015
因此大大限制了该药材的大量人工种植。目前川贝
母商品药材主要依靠采挖野生资源为主,这也造成
了川贝母药材资源的严重匮乏。而利用植物组织培
养技术,不仅可快速培育出卷叶贝母鳞茎,以满足药
材市场的需求;同时还可以更好地保护卷叶贝母野
生植物资源和其生活的生态环境,从而为名贵药材
的可持续利用提供了一条可借鉴的重要途径。
目前,已有一些关于卷叶贝母组织培养方面的
研究报道,但通常都是采用卷叶贝母植物的鳞片叶
和种子为外植体,并经诱导愈伤组织后再分化培育
出鳞茎〔1,2〕;不仅操作繁琐,工作量大,而且需花费
的培养周期也相应较长。本实验创新性地利用卷叶
贝母组培苗的幼叶直接诱导出新鳞茎,不仅所需时
间短,而且诱导出的新鳞茎生物碱含量高;因此该实
验研究具有广泛地应用前景。
1 材料、仪器与方法
1. 1 材料
1. 1. 1 试验材料:卷叶贝母组培苗由本课题组自
主培育;野生川贝母鳞茎购于成都市同仁堂药店;西
贝母碱购自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批号:
20110706。
1. 1. 2 药品与试剂:三氯甲烷、邻苯二甲酸氢甲、
溴甲酚绿、氢氧化钠和磷酸二氢钾等均为分析纯,购
自成都市科龙化工试剂厂。
1. 2 仪器 岛津 UV-210A 紫外分光光度计,DHG-
9141 型电热恒温干燥箱,浙江电子万用炉,上海友
声衡器有限公司生产的 BS-6KH 型电子天平,粉碎
机等。
1. 3 方法
1. 3. 1 鳞茎的诱导:选取生长 1. 5 cm 左右的卷叶
贝母组培苗幼叶,在超净台上切去幼叶顶端少许部
分后,接入表 1 四因素三水平 L9(3
4)正交表中〔3〕,
在温度 20 ℃,光照强度 1 000 Lx和光照时间 12 h /d
条件下培养 50 d后,统计鳞茎的诱导率和平均产生
鳞茎数目。上述所采用的培养基是以 MS 作为基本
培养基,附加蔗糖 30 g /L 和琼脂 6. 8 g /L,pH 调至
5. 8 ~ 6. 0。每次试验接种 40 瓶,每瓶接种 2 个外植
体,试验重复 3 次。
1. 3. 2 数据分析:统计结果采用 Excel、正交试验
助手ⅡV3. 1 和 SPSS 19. 0 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并按
下列公式计算相应指标。
鳞茎诱导率 =(产生鳞茎的幼叶数 /接种的幼叶总数)
× 100%
平均产生鳞茎数目 =产生鳞茎的个数 /接种的幼叶总数
1. 3. 3 总生物碱含量的测定:照2010年版中国药
表 1 卷叶贝母鳞茎诱导的正交试验设计因素水平
水平
因素
A
6-BA /(mg /L)
B
NAA /(mg /L)
C
KT /(mg /L)
D
2,4-D /(mg /L)
1 1. 0 0 0 0
2 2. 0 0. 5 1. 0 0. 3
3 3. 0 1. 0 2. 0 0. 5
典一部〔4〕川贝母项下方法,取西贝母碱 5 mg,精密
称定,置 25 mL量瓶中,加入三氯甲烷至刻度,摇匀,
备用。精密量取上述西贝母碱对照品溶液 0. 1、
0. 2、0. 4、0. 6、1. 0 mL置 25 mL具塞试管中,分别补
加三氯甲烷至 10. 0 mL,精密加水 5 mL、0. 05%溴甲
酚绿缓冲液 2 mL,密塞,剧烈振摇,转移到分液漏斗
中,放置 30 min,取三氯甲烷液,用干燥滤纸滤过,取
续滤液,以相应的试剂为空白,照紫外-可见分光光
度法,在 415 nm的波长处测定吸光度,以吸光度为
纵坐标,浓度为横坐标,绘制标准线。
总生物碱含量(%)= (A + 0. 012)× n
W × 106 × 0. 0108
式中:A为吸光度,n为稀释倍数,W为试样质量 /g。
2 结果与分析
2. 1 正交试验结果分析 在经过 4 种不同质量浓
度植物激素的正交试验,发现不同激素组合对卷叶
贝母鳞茎的诱导和增殖都有较大的影响,具体试验
结果见表 2。
试验研究结果发现,6 号组的培养基配方 MS +
6-BA 2. 0 mg /L + NAA 1. 0 mg /L + KT 1. 0 mg /L 为
诱导鳞茎产生的最佳培养基,其鳞茎诱导率最高达
到 83. 37%,且产生小鳞茎数也最多为 17. 27 个;而
1 号组由于只在培养基中添加了浓度为 1. 0 mg /L
的 6-BA 单一植物激素,其鳞茎诱导率仅为
15. 02%,产生的小鳞茎数也只有 3. 8 个。由此说
明,在由组培苗幼叶再生产生鳞茎的过程中,采用多
种植物激素的有效组合比采用单一植物激素效果好。
根据均值可反映某一激素的不同质量浓度对鳞
茎诱导作用大小,即均值最大的一项为该激素的最
佳质量浓度〔5〕。由表 2 可见,以诱导率为指标时,A
因素 2 水平与 3 水平的均值相近,但 2 水平最高,而
1 水平最低;B 因素三个水平间的均值均较接近;C
因素中 2 水平的均值最大,其余两者相近;D 因素
1、3 水平接近而 2 水平最低,对于 2,4-D,较低浓度
有利于诱导出小鳞茎〔6〕。因此以鳞茎的诱导率为
指标,最佳激素组合为 A2B2C2D3,即 MS + 6-BA 2. 0
mg /L + NAA 0. 5 mg / mL + KT 1. 0 mg /L + 2,4-D
0. 5 mg /L;以 平 均 产 生 鳞 茎 数 目 为 指 标 时,
A、C两因素的情况与诱导率的相似,2水平均为最
·239· Journal of Chinese Medicinal Materials 第 37 卷第 6 期 2014 年 6 月
表 2 卷叶贝母鳞茎诱导的试验结果直观分析
试验号 6-BA /(mg /L) NAA/(mg /L) KT /(mg /L) 2,4-D /(mg /L) 诱导率(Ⅰ)/% 平均产生鳞茎个数(Ⅱ)/个
1 1 1 1 1 15. 02 3. 8
2 1 2 2 2 23. 35 4. 97
3 1 3 3 3 22. 72 3. 55
4 2 1 3 2 73. 76 12. 54
5 2 2 1 3 74. 10 13. 01
6 2 3 2 1 83. 37 17. 27
7 3 1 2 3 67. 44 10. 33
8 3 2 3 1 65. 21 8. 63
9 3 3 1 2 53. 27 4. 85
Ⅰk1 20. 36 52. 07 47. 46 54. 53
k2 77. 08 54. 22 58. 05 50. 13
k3 61. 97 53. 12 53. 90 54. 75
R 56. 71 2. 15 10. 59 4. 63
Ⅱk1 4. 11 8. 89 7. 22 9. 90
k2 14. 27 8. 87 10. 86 7. 45
k3 7. 94 8. 56 8. 24 8. 96
R 10. 17 0. 33 3. 64 2. 45
注:培养 50 d统计结果
佳水平,而 B、D 的 1 水平为最佳水平,则其最佳配
方为 A2B1C2D1,即为 MS + 6-BA 2. 0 mg /L + KT 1. 0
mg /L。
因各激素对诱导鳞茎的效果各不相同,激素的
极差越大,说明该激素质量浓度的变化对实验结果
的影响也越大,以鳞茎的诱导率和平均产生个数为
检测指标,从极差 R值中得出,因素 A的极差最大,
其次是因素 C 的极差,再者为因素 D,因素 B 的极
差最小,由此可见因素 A 对试验指标的影响最大,
其次是因素 C的影响,因素 D和因素 B对试验指标
的影响最小。则 4 个因素对卷叶贝母幼叶诱导鳞茎
的影响大小顺序均为:A > C > D > B,即依次为 6-
BA、KT、2,4-D、NAA,这说明 6-BA 在鳞茎的诱导和
增殖中起主要作用,对实验的影响最大。
2. 2 正交试验方差分析 为了进一步反映各因素
之间的差异,以便寻求最佳质量浓度的激素组合,分
别以卷叶贝母鳞茎诱导率和增殖数为指标对试验结
果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见表 3、4。
以卷叶贝母组培苗叶为诱导材料,可以通过调
控培养基中不同激素配比来实现由组培苗幼叶直接
再生鳞茎的实验结果。本实验通过采用 SPSS 19. 0
软件进行方差分析,表 3 是以鳞茎诱导率为指标,实
验结果显示 A因素和 C 因素的Sig. = 0. 000 < 0. 01,
D因素的 Sig. = 0. 009 < 0. 01;因此可得出 A因素、C
因素和 D因素对诱导鳞茎产生有极显著性,而 B 因
素由于 Sig. = 0. 066 > 0. 05,则表现为不显著。表 4
表 3 以鳞茎诱导率为指标的方差分析结果
方差来源 Ⅲ 型平方和 df 均方 F Sig.
校正模型 15930. 164 8 1991. 270 255. 498 0. 000
A 15361. 004 2 7680. 502 985. 476 0. 000
B 49. 437 2 24. 718 3. 172 0. 066
C 421. 971 2 210. 986 27. 071 0. 000
D 97. 751 2 48. 876 6. 271 0. 009
误差 140. 287 18 7. 794
校正的总计 16070. 450 26
注:Sig. < 0. 01 具有极显著性,Sig. < 0. 05 具有显著性
表 4 以平均产生鳞茎数为指标的方差分析结果
方差来源 Ⅲ 型平方和 df 均方 F Sig.
校正模型 565. 815 8 70. 727 34. 632 0. 000
A 474. 330 2 237. 165 116. 131 0. 000
B 0. 638 2 0. 319 0. 156 0. 857
C 63. 473 2 31. 736 15. 540 0. 000
D 27. 374 2 13. 687 6. 702 0. 007
误差 36. 760 18 2. 042
校正的总计 602. 575 26
注:Sig. < 0. 01 具有极显著性,Sig. < 0. 05 具有显著性
以平均产生鳞茎数目为指标,实验结果显示 A、C 因
素的 Sig. = 0. 000 < 0. 01,D 因素的 Sig. = 0. 007 <
0. 01,则表明 A 因素、C 因素和 D 因素都对卷叶贝
母幼叶诱导鳞茎数有极显著的影响,这与邱璐等〔7〕
的研究结果相一致,即不同质量浓度的 6-BA、KT 和
2,4-D对产生鳞茎数有极显著性,而 B 因素由于
Sig. = 0. 857 > 0. 05,则表现为不显著。
·339·Journal of Chinese Medicinal Materials 第 37 卷第 6 期 2014 年 6 月
2. 3 诱导鳞茎的生物碱含量测定 根据“1. 3. 3”
项下绘制的标准曲线,计算的回归方程为 Y =
10. 663X - 0. 0010,r = 0. 9999,结果显示取样量在
0. 00488 ~ 0. 03504 mg有良好的线性关系。
根据各样品的吸光度计算出的总生物碱含量见
表 5。试验结果显示,由组培苗幼叶诱导产生的鳞
茎其生物碱含量最高为 0. 389%,是野生川贝母鳞
茎生物碱含量 0. 237%的 1. 64 倍,是组培苗幼叶生
物碱含量 0. 258%的 1. 51 倍,由此可见,采用卷叶
贝母组培苗幼叶直接诱导产生的鳞茎具有较大的开
发利用价值。
表 5 总生物碱含量的比较
实验样品 总生物碱含量 /%
野生川贝母鳞茎 0. 237
组培苗幼叶 0. 258
组培苗幼叶诱导产生的鳞茎 0. 389
2. 4 方差结果的验证 正交试验以鳞茎诱导率为
统计指标分析得出,其最佳培养基(M1)为 MS + 6-
BA 2. 0 mg /L + NAA 0. 5 mg /L + KT 1. 0 mg /L + 2,
4-D 0. 5 mg /L;以平均产生的鳞茎数为统计指标,其
最佳培养基(M2)为 MS + 6-BA 2. 0 mg /L + KT 1. 0
mg /L。分别配制 M1 和 M2 两种培养基,培养 50 d
后,M1 和 M2 培养基对卷叶贝母的鳞茎诱导率分别
为 81. 69% 和 80. 02%,产生的鳞茎个数分别为
13. 95 和 15. 38 个。
3 讨论
验证试验结果表明,M1 和 M2 培养基对卷叶贝
母的鳞茎诱导率和鳞茎产生个数均低于正交试验中
A2B3C2D1,这可能是由组培过程中的误差引起,因
此本实验确定的最佳培养基配方为 MS + 6-BA 2. 0
mg /L + NAA 1. 0 mg /L + KT 1. 0 mg /L。
组织培养技术既是川贝母快速繁殖鳞茎的一条
主要途径,同时也是获得其重要代谢产物的重要方
法。朱丹妮等〔8〕对组培川贝母的化学成分和药理
作用研究结果显示,组培川贝母和商品药材川贝母
具有相同的化学成分和生物碱的种类,并且组织培
养鳞茎能有效地保持和提高川贝母的总生物碱含
量。陈敏等〔9〕对组培川贝母有效成分含量和蛋白
质种类测定结果显示,组培鳞茎的生物碱含量比市
售和野生鳞茎均高,并且组培鳞茎和野生鳞茎中的
游离全蛋白图谱完全一致,这也说明了组培川贝母
不仅可以保持原种药材的特性,而且还可以有效地
提高其生物碱含量,并使得组培川贝母部分代替野
生药材投放市场成为可能。本实验提供了生产组培
川贝母药材的简便快捷方法,这也为合理开发利用
卷叶贝母植物资源,提高药材品质以及实现中药资
源的可持续利用等奠定基础。
参 考 文 献
[1]王跃华,闫胜杰,代勇,等 . 川贝母不同部位外植体对鳞
茎再生的影响[J]. 西南农业学报,2010,23(6) :2026-
2029.
[2]张寿文,刘贤旺 . 贝母属植物的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3,(2) :187-190.
[3]李春喜,邵云,姜丽娜 . 生物统计学[M].北京:科学出
版社,2005:177-180.
[4]国家药典委员会 .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S].一部 . 北
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34.
[5]姜傲芳,田大伦,谭晓风,等 . 薜荔茎段的组织培养与植
株再生技术[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07,27(3) :
10-13.
[6]方琪,张雪平,张伟,等 . NAA、2,4-D 对崇明水仙(Nar-
cissus tazetta var. chinensis)愈伤组织的诱导及再生的不
同影响[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 ,2013,
(3) :9-15.
[7]邱璐,子桂才,范树国,等 . 正交试验法优选贯叶连翘组
织培养条件[J].江苏农业科学,2009,(3) :40-42.
[8]朱丹妮,蒋莹,陈婷,等 . 组织培养川贝母化学成分和药
理作用的研究[J].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1992,23(2) :
118-121.
[9] 陈敏,陈和荣,钟凤林,等 . 川贝母组织培养的研究
[J].中国中药杂志,1995,20(8) :
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
欍
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
欍
氥
氥氥
氥
461-462.
《中药材》杂志为美国 IM /Medline收录期刊。
·439· Journal of Chinese Medicinal Materials 第 37 卷第 6 期 2014 年 6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