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薇甘菊颈盲蝽对薇甘菊的控制作用



全 文 :薇甘菊颈盲蝽对薇甘菊的控制作用
*
泽桑梓1,苏尔广1,闫争亮1,翟雍善2,季 梅1
(1. 云南省林业科学院,云南 昆明 650201;2. 广西黄冕林场,广西 鹿寨 545600)
摘要:在首次发现薇甘菊颈盲蝽专性取食薇甘菊的基础上,为阐明其对薇甘菊的控制作用,2011 ~ 2012 年,通
过田间试验研究薇甘菊颈盲蝽取食对薇甘菊生长、开花、结实的影响,室内选取健壮的颈盲蝽雌、雄成虫各 10
头研究薇甘菊颈盲蝽雌、雄成虫取食薇甘菊的方式、取食时间、取食部位、取食量、取食频率、控制能力。结
果表明,薇甘菊颈盲蝽各虫态都嗜食薇甘菊嫩叶以维持生存,薇甘菊被颈盲蝽取食后,地面直立茎长度 (59. 83
± 0. 60 cm) ,极显著小于未受害薇甘菊地面直立茎长度 (79. 53 ± 0. 48 cm) ;受害后花序数 (92. 4 ± 15. 29 个) ,
极显著小于未受害花序数 (710. 9 ± 47. 31 个) ;AM 9∶00 ~ PM 9∶00,雌成虫取食嫩叶面积 (1. 14 ± 0. 14 cm2) ,
显著小于雄成虫取食嫩叶面积 (3. 47 ± 0. 50 cm2) ,均大于薇甘菊颈盲蝽选择取食最小新叶面积 1 cm2,1 头薇甘
菊颈盲蝽成虫 1 天足以取食 1 对薇甘菊新叶片;雌成虫取食嫩叶的取食频率 (1. 12 ± 0. 12 次 /min) ,显著小于雄
成虫取食嫩叶的取食频率 (2. 58 ± 0. 24 次 /min) ;每天下午薇甘菊颈盲蝽成虫取食较为活跃,雌成虫取食嫩叶虫
口数量 PM 7∶00 达到峰值 (6. 0 ± 1. 26 头) ,雄成虫取食嫩叶虫口数量 PM 9∶00 才可达到峰值 (6. 2 ± 0. 66
头)。薇甘菊颈盲蝽具有取食能力强、食量大、取食频率高等特点,能对薇甘菊的茎生长产生影响,抑制其无性
繁殖;也可对薇甘菊的花序分化产生影响,抑制其开花结实量,有效控制薇甘菊进行有性传播、扩散,是控制
薇甘菊极为重要的一种天敌昆虫。
关键词:薇甘菊颈盲蝽;薇甘菊;控制作用
中图分类号:S 7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 - 8246 (2013)01 - 0046 - 07
Effects of Pachypeltis sp. against Mikania micrantha
ZE Sang-zi1,SU Er-guang1,YAN Zheng-liang1,ZHAI Yong-shan2,JI Mei1
(1. Yunnan Academy of Forestry,Kunming Yunnan 650201,P. R. China;
2. Guangxi Huangmian Forestfarm,Luzhai Guangxi 545600,P. R. China)
Abstract:Pachypeltis sp. was first discovered to obligately feed on Mikania micrantha,to clarify the effect of feed-
ing for the growth,flowering and seeding of Mikania micrantha,10 female and male adults respectively were select-
ed to study the way,time,place,quantity and frequency of feeding and the control capacity for Mikania micran-
tha.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ground erect stem length of feeding host plant 59. 83 ± 0. 60 cm,significantly less
than 79. 53 ± 0. 48 cm of no feeding;flower number of feeding host plant 92. 4 ± 15. 29,significantly less than
710. 9 ± 47. 31 of no feeding;from 9 AM to 9 PM,female adult feeding leaves area of 1. 14 ± 0. 14 cm2,signifi-
cantly less than the male adult feeding leaves area of 3. 47 ± 0. 50 cm2,both larger than minimum feeding new leav-
es area of 1 cm2,1 adult one day can feed 2 new host leaves;female adult feeding frequency of 1. 12 ± 0. 12 /min,
第 42 卷 第 1 期
2013 年 2 月
西 部 林 业 科 学
Journal of West China Forestry Science
Vol. 42 No. 1
Feb. 2013
* 收稿日期:2012 - 12 - 01
基金项目: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林地薇甘菊生态控制关键技术研究”(201204518) ,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面上项目“薇甘菊
颈盲蝽对薇甘菊的控制机理研究”(2010CD131) ,云南省社会发展科技计划“林业重大检疫性有害植物—薇甘菊区域减
灾与持续治理技术试验示范”(2012CH001)。
第一作者简介:泽桑梓 (1978 -) ,男,四川犍为人,助理研究员,硕士,主要从事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有害生物控制研究。
通讯作者简介:季 梅 (1975 -) ,女,云南蒙自人,副研究员,主要从事森林资源保护与有害生物研究。
DOI:10.16473/j.cnki.xblykx1972.2013.01.004
significantly less than the male adult of 2. 58 ± 0. 24 /min;adult feeding more active in the afternoon,the peak pop-
ulation quantity of female adult feeding of 6. 0 ± 1. 26 at 7 PM,while the male adult’s of 6. 2 ± 0. 66 at 9 PM.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trong feeding ability,big appetite and high feeding frequency,Pachypeltis sp. can af-
fect the stem growth to restrain the clone of host plant,affect the inflorescence differentiation to restrain the flower-
ing and seeding quantity of host plant,take effective control of host plant to sexual transmission and diffusion,and
can be taken as an important natural enemy for Mikania micrantha.
Key words:Pachypeltis sp. ;Mikania micrantha;control effect
薇甘菊 (Mikania micrantha)属菊科 (Com-
positae)假泽兰属 (Mikania)攀缘草本植物,是
2004 年至今国家林业局公布的唯一全国林业检疫
性有害植物[1 ~ 4]。2008 ~ 2009 年,泽桑梓等在薇
甘菊天敌资源收集过程中,首次发现薇甘菊颈盲蝽
(Pachypeltis sp. )专性取食薇甘菊,初步确定其为
薇甘菊的重要天敌[4],关于薇甘菊颈盲蝽对薇甘
菊控制作用的研究尚无相关报道。本项研究以薇甘
菊颈盲蝽为对象,重点观察薇甘菊颈盲蝽对薇甘菊
的侵害模式,研究薇甘菊颈盲蝽对薇甘菊生长、开
花、结实的影响,最终确定薇甘菊颈盲蝽对薇甘菊
的控制能力,是薇甘菊颈盲蝽生物学、生态学习性
研究基础的延续;其研究成果,将对开发利用薇甘
菊颈盲蝽防除薇甘菊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具
有极为重要的科学价值和现实意义。
1 研究方法
试验地位于云南省德宏州瑞丽市帕当柠檬地
(E 97°2120. 6″,N 24°213. 8″) ,试验地海拔 502
m,坡度 15°,总面积 5 000 m2,该区域属印度洋
季风控制的南亚热带季风区域,干湿季节明显,年
平均气温 21℃,年降雨量平均 1 402. 1 mm。
1. 1 薇甘菊颈盲蝽对薇甘菊茎生长、开花、结实
影响的调查及分析内容
在试验地内,选择被薇甘菊颈盲蝽取食受害和
未受害薇甘菊地块,设置 1 m × 1 m 薇甘菊样方,
各置 5 个重复;于 2011 年 10 月 2 日调查、记录所
设样方内随机 100 株薇甘菊地面直立茎的长度,比
较受害薇甘菊和未受害薇甘菊茎长度差异性;于
2011 年 11 月 9 日调查样方内薇甘菊花序数,比较
受害薇甘菊和未受害薇甘菊花序数差异性;于
2011 年 12 月 10 日,收集样方内薇甘菊种子,随
机选取薇甘菊种子 1 000 粒,测定、比较受害薇甘
菊和未受害薇甘菊结实率差异性。
1. 2 薇甘菊颈盲蝽对薇甘菊的取食特征的调查及
研究内容
1. 2. 1 薇甘菊颈盲蝽对薇甘菊的取食方式及田间
取食部位的调查
2011 年 11 月 23 日,通过试验地田间调查、
观察,确定薇甘菊颈盲蝽对薇甘菊的取食方式。薇
甘菊颈盲蝽取食地块,随机选取 1 m × 1 m 样方,
重复 5 次,调查、记录薇甘菊颈盲蝽对薇甘菊嫩
叶、老叶、嫩茎、老茎、叶柄、花、嫩梢的取食受
害率 (表 1) ,确定田间薇甘菊颈盲蝽对薇甘菊嗜
食部位。
表 1 薇甘菊颈盲蝽对薇甘菊的取食部位分类
Tab. 1 Feeding position classification of Pachypeltis sp.
against Mikania micrantha
取食部位分类 特征
嫩梢
叶面积≤100 mm2,嫩绿色,或呈暗褐
红色,厚
嫩叶
叶面积≥100 mm2,嫩绿色,或暗褐红
色,叶片柔软,薄
老叶 叶片硬质,绿色,出现老化斑点
嫩茎 未纤维化,脆,易折断
老茎 纤维化,硬,不易折断
叶柄 连接叶片与茎节的部分
花 白色
1. 2. 2 薇甘菊颈盲蝽雌、雄成虫 AM 9∶00 ~ PM
9∶00 对薇甘菊的取食分布特征实验
2011 年 11 月 24 日,采集薇甘菊嫩叶、老叶、
嫩茎、老茎、花、柄、梢,间隔开放入直径 30
cm、高 50 cm 的玻璃养虫瓶中,随机捕捉健壮的
颈盲蝽雌、雄成虫各 10 头,置于养虫瓶中,从
AM 9∶00 ~ PM 9∶00 每间隔 2 h,观察、记录每个
养虫瓶内薇甘菊颈盲蝽正在取食薇甘菊不同部位的
颈盲蝽虫口数量,重复 5 次,比较各时间点薇甘菊
74第 1 期 泽桑梓等:薇甘菊颈盲蝽对薇甘菊的控制作用
颈盲蝽取食薇甘菊不同部位的颈盲蝽虫口数量差异
性,确定薇甘菊颈盲蝽雌、雄成虫对薇甘菊的取食
分布特征。
1. 2. 3 薇甘菊颈盲蝽雌、雄成虫对薇甘菊的取食
频率、取食量实验
在了解薇甘菊颈盲蝽雌、雄成虫对薇甘菊的取
食分布特征基础上,选取薇甘菊颈盲蝽嗜食的薇甘
菊嫩叶、老叶,随机捕捉健壮的颈盲蝽雌、雄成虫
各 10 头置于养虫瓶中,测量、记录 AM 9∶00 ~
PM 9∶00 薇甘菊颈盲蝽雌、雄成虫对薇甘菊叶片
的取食面积 (cm2)、取食次数,重复实验 5 次,
测算雌、雄成虫取食嫩、老叶片的频率 (次 /min)、
取食量。
1. 3 薇甘菊颈盲蝽对薇甘菊的控制能力试验
观察、记录 100 个薇甘菊嫩梢,雨季 (2012
年 6 月 15 日 ~ 7 月 17 日)、旱季 (2012 年 10 月
12 日 ~ 11 月 15 日)每长出 1 对嫩叶 (叶面积≥
100 mm2) ,所需天数 T (d) ;记录 1 m2 薇甘菊嫩
梢数 n,测算每天单位面积 (1 m2)薇甘菊新增嫩
叶 (叶面积≥100 mm2)面积;依据薇甘菊颈盲蝽
雌成虫对薇甘菊叶片每天的取食面积 S1 (mm2) ,
雄成虫对薇甘菊叶片每天的取食面积 S2 (mm2) ,
重复试验 5 次,测算不同季节雌雄性比为 0 ︰ 1、
1 ︰ 1、1 ︰ 3 薇甘菊颈盲蝽成虫控制 1 m2 薇甘菊
增长所需虫口估量 N,用控制 1 m2 薇甘菊增长所
需薇甘菊颈盲蝽虫口估量 N 表达薇甘菊颈盲蝽的
控制能力。
其计算公式为 N = n × 200 × 50 % /T (aS1 +
bS2) ,式中:N 为控制单位面积 (1 m2)薇甘菊
增长所需薇甘菊颈盲蝽虫口估量;n 为 1 m2 薇甘
菊嫩梢数 (个) ;T 为每长出 1 对嫩叶 (叶面积≥
100 mm2) ,所需天数 (d) ;a 为雌成虫性比比例
值;b 为雄成虫性比比例值;S1 为薇甘菊颈盲蝽
雌成虫每天取食薇甘菊叶片的面积 (mm2) ;S2 为
薇甘菊颈盲蝽雄成虫每天取食薇甘菊叶片的面积
(mm2) ;200 为薇甘菊新增叶片达到 100 mm2 薇甘
菊颈盲蝽开始取食,薇甘菊叶片为对生叶片,2 片
叶片面积为 200 mm2;50 %为薇甘菊颈盲蝽取食
薇甘菊叶片,取食面积超过叶面积的 50 %,即可
导致叶片卷曲、枯萎,最后脱落。
1. 4 数据分析
应用 Excel 和 SPSS 17. 0 等对数据进行 one -
way ANOVA 分析,数据采用 LSD 多重比较分析,
两样本采用 t 检验比较。统计显著水平为 P <
0. 05,极显著水平为 P < 0. 01。
2 结果与分析
2. 1 薇甘菊颈盲蝽对薇甘菊茎生长、开花、结实
的影响
试验地内受害薇甘菊和未受害薇甘菊地面直立
茎长度、花序数、结实率见表 2。由表 2 可知,薇
甘菊被薇甘菊颈盲蝽取食后,地面直立茎长度
(59. 83 ± 0. 60 cm) ,极显著小于未受害薇甘菊地
面直立茎长度 (79. 53 ± 0. 48 cm) ;受害后花序数
(92. 4 ± 15. 29 个) ,显著小于未受害花序数 (710. 9
±47. 31 个) ;受害后结实率 (4. 93 ± 0. 33 %) ,未
受害结实率 (4. 96 ±0. 37 %) ,二者差异性不显著。
表 2 薇甘菊颈盲蝽对薇甘菊茎长度、花序数、
结实率的影响
Tab. 2 Effect of Pachypeltis sp. to the stem growth,flowering
and seeding of Mikania micrantha
被害情况 茎长度 / cm 花序数 /个 结实率 /%
受害 59. 83 ± 0. 60bB 92. 4 ± 15. 29bB 4. 93 ± 0. 33aA
未受害 79. 53 ± 0. 48aA 710. 9 ± 47. 31aA 4. 96 ± 0. 37aA
注:表中数据是平均值 ±标准误,数据采用 T 检验分析。小写字
母相同表示同一列 P > 0. 05,差异不显著;小字母不同,表示同一
列 P < 0. 05,差异显著;大写字母相同表示同一列 P > 0. 01,差异
达不到极显著水平;大写字母不同,表示同一列 P < 0. 01,差异极
显著。
表 3 薇甘菊颈盲蝽田间取食薇甘菊不同部位受害率
Tab. 3 Feeding rate at different parts of Mikania micrantha %
嫩叶 老叶 嫩茎 老茎 叶柄 花 嫩梢
96. 8 ± 0. 01aA 24. 0 ± 0. 06bB 0. 0 ± 0. 00cC 0. 0 ± 0. 00cC 0. 0 ± 0. 00cC 0. 0 ± 0. 00cC 0. 0 ± 0. 00cC
注:表中数据是平均值 ±标准误,数据采用 LSD多重比较分析,小写字母相同表示同一行 P > 0. 05,差异不显著;小写字母不同,表示同
一行 P < 0. 05,差异显著;大写字母相同表示同一行 P > 0. 01,差异达不到极显著水平;大写字母不同,表示同一行 P < 0. 01,差异极显
著。表 4、表 5 同。
84 西 部 林 业 科 学 2013 年
2. 2 薇甘菊颈盲蝽对薇甘菊的取食特性
2. 2. 1 薇甘菊颈盲蝽对薇甘菊的取食方式、田间
取食部位
通过田间调查、观察发现,薇甘菊颈盲蝽各虫
态均通过刺吸式口器取食薇甘菊,主要取食嫩叶叶
肉组织汁液,受害率为 96. 8 ± 0. 01 %;其次是老
叶,为 24. 0 ± 0. 06 %,不取食薇甘菊嫩茎、老茎、
叶柄、花、嫩梢部分,受害率为 0. 0 ± 0. 00 %;嫩
叶受害率与薇甘菊其他部位受害率的差异达到极显
著水平 (表 3)。薇甘菊叶片受害后,最初形成大
小不一的暗灰色斑点,取食面积超过叶面积 50 %,
随日照、蒸腾作用的加强,可致叶片皱缩,薇甘菊
生长受抑制,严重时导致死亡。
表 4 薇甘菊颈盲蝽雌成虫 AM 9∶00 ~ PM 9∶00 对薇甘菊的取食分布情况
Tab. 4 Feeding distribution of female adult from 9 AM to 9 PM
时间 嫩叶 老叶 嫩茎 老茎 花 柄 梢 未进食
AM 9∶00 4. 8 ± 0. 49aA 0. 4 ± 0. 24cB 0. 6 ± 0. 40cB 0. 2 ± 0. 20cB 0. 4 ± 0. 24cB 0. 2 ± 0. 20cB 0. 0 ± 0. 00cB 3. 4 ± 1. 07bA
AM 11∶00 4. 0 ± 0. 63aA 1. 4 ± 0. 51bB 0. 0 ± 0. 0cB 0. 2 ± 0. 20cB 0. 2 ± 0. 20cB 0. 0 ± 0. 00cB 0. 2 ± 0. 20cB 4. 0 ± 0. 71aA
PM 1∶00 4. 4 ± 0. 75aA 4. 4 ± 0. 51aA 0. 2 ± 0. 20bB 0. 2 ± 0. 20bB 0. 4 ± 0. 24bB 0. 0 ± 0. 00bB 0. 0 ± 0. 00bB 0. 4 ± 0. 24bB
PM 3∶00 5. 0 ± 0. 45aA 3. 2 ± 0. 49bB 0. 0 ± 0. 00dC 0. 2 ± 0. 20dC 0. 2 ± 0. 20dC 0. 0 ± 0. 00dC 0. 2 ± 0. 20dC 1. 2 ± 0. 58cC
PM 5∶00 4. 4 ± 0. 24aA 3. 6 ± 0. 40bA 0. 2 ± 0. 20dC 0. 0 ± 0. 00dC 0. 2 ± 0. 20dC 0. 2 ± 0. 20dC 0. 0 ± 0. 00dC 1. 4 ± 0. 51cB
PM 7∶00 6. 0 ± 1. 26aA 3. 0 ± 0. 71bB 0. 0 ± 0. 00cC 0. 0 ± 0. 00cC 0. 2 ± 0. 20cC 0. 0 ± 0. 00cC 0. 0 ± 0. 00cC 1. 0 ± 0. 63cBC
PM 9∶00 5. 4 ± 1. 03aA 3. 4 ± 0. 51bB 0. 0 ± 0. 00cC 0. 0 ± 0. 00cC 0. 0 ± 0. 00cC 0. 0 ± 0. 00cC 0. 0 ± 0. 00cC 1. 2 ± 0. 58cC
2. 2. 2 薇甘菊颈盲蝽雌、雄成虫 AM 9∶00 ~ PM
9∶00 对薇甘菊取食的分布特征
10 头雌成虫置于装有薇甘菊嫩叶、老叶、嫩
茎、老茎、花、柄、梢的养虫瓶中,AM 9∶00 ~
PM 9∶00 每间隔 2 h,观察、记录每个养虫瓶内薇
甘菊颈盲蝽正在取食薇甘菊不同部位的颈盲蝽虫口
数量,结果见表 4。由表 4 可知,薇甘菊颈盲蝽雌
成虫除 AM 11∶00 取食嫩叶的虫口数量 (4. 0 ±
0. 63 头) ,与未进食虫口数量 (4. 0 ± 0. 71 头) ,
差异不显著;PM 1∶00 薇甘菊颈盲蝽雌成虫取食
嫩叶的虫口数量 (4. 4 ± 0. 75 头) ,与取食老叶的
虫口数量 (4. 4 ± 0. 51 头) ,差异不显著外,其他
任一时间点雌成虫取食嫩叶的虫口数量,均显著大
于取食老叶、嫩茎、老茎、花、柄、梢虫口数量和
未进食虫口数量。PM 7∶00 取食嫩叶虫口数量达
到峰值 (6. 0 ± 1. 26 头) ;薇甘菊颈盲蝽雌成虫对
薇甘菊嫩叶表现较强的嗜食性。
薇甘菊颈盲蝽雌成虫取食老叶的虫口数量,与
取食嫩叶、嫩茎、老茎、花、柄、梢虫口数量和未
进食虫口数量相比,取食老叶的虫口数量除 PM
1∶00与取食嫩叶的虫口数量差异不显著,其他任
一时刻均显著少于取食嫩叶虫口数量;PM 1∶00
~ PM 9∶00,任一时刻取食老叶薇甘菊颈盲蝽雌
成虫数量均显著大于取食嫩茎、老茎、花、柄、梢
虫口数量和未进食虫口数量。
薇甘菊颈盲蝽雌成虫对取食嫩茎、老茎、花、
柄、梢虫口数量而言,PM 1∶00 ~ PM 9∶00 任一
时刻取食虫口数量均较小,差异不显著,近于不取
食;极显著小于取食老叶、嫩叶虫口数量。
对薇甘菊颈盲蝽雌成虫未进食虫口数量而言,
AM 9∶00 虫口数量 (3. 4 ± 1. 07 头) ,显著小于取
食嫩叶虫口数量 (4. 8 ± 0. 49 头) ,显著大于取食
老叶、嫩茎、老茎、花、柄、梢的虫口数量;AM
11∶00 虫口数量达到峰值,为 4. 0 ± 0. 71 头,与
取食嫩叶虫口数量 (4. 0 ± 0. 63 头)相比差异不显
著,显著大于取食老叶、嫩茎、老茎、花、柄、梢
的虫口数量;PM 1∶00 ~ PM 9∶00,任一时刻未
进食虫口数量较小,与取食嫩茎、老茎、花、柄、
梢虫口数量差异不显著,近于不取食,显著小于取
食老叶、嫩叶虫口数量。
10头雄成虫置于装有薇甘菊嫩叶、老叶、嫩
茎、老茎、花、柄、梢的养虫瓶中,AM 9∶00 ~ PM
9∶00每间隔 2 h,观察、记录每个养虫瓶内薇甘菊
颈盲蝽正在取食薇甘菊不同部位的颈盲蝽虫口数量,
结果见表 5。由表 5 可知,AM 9∶00 ~ PM 9∶00,
任一时刻取食嫩叶薇甘菊颈盲蝽雄成虫数量均极显
著大于取食老叶、嫩茎、老茎、花、柄、梢虫口数
量和未进食虫口数量;PM 9∶00 取食嫩叶虫口数
量达到峰值 (6. 2 ± 0. 66 头) ;薇甘菊颈盲蝽雄成
虫对薇甘菊嫩叶也表现极强的嗜食性。
AM 9∶00 ~ PM 9∶00,任一时刻取食老叶薇
甘菊颈盲蝽雄成虫数量均极显著小于取食嫩叶的虫
94第 1 期 泽桑梓等:薇甘菊颈盲蝽对薇甘菊的控制作用
口数量;AM 9∶00 ~ PM 5∶00,任一时刻取食老
叶薇甘菊颈盲蝽雄成虫数量,与取食嫩茎、老茎、
花、柄、梢虫口数量相比,差异不显著,近于不取
食;PM 7∶00、PM 9∶00 取食老叶的虫口数量分
别为 2. 2 ± 0. 37 头、2. 2 ± 0. 37 头,显著大于取食
嫩茎、老茎、花、柄、梢虫口数量。
AM 9∶00 ~ PM 9∶00,任一时刻薇甘菊颈盲
蝽雄成虫取食嫩茎、老茎、花、柄、梢的虫口数量
较小,近于不取食。
PM 3∶00 ~ PM 9∶00,薇甘菊颈盲蝽雄成虫
未进食虫口数量,显著大于取食嫩茎、老茎、花、
柄、梢的虫口数量;AM 9∶00、AM 11∶00、PM
1∶00未进食薇甘菊颈盲蝽雄成虫数量均大于取食
嫩茎、老茎、花、柄、梢的虫口数量,但未达到差
异显著水平。
表 5 薇甘菊颈盲蝽雄成虫 AM 9∶00 ~ PM 9∶00 对薇甘菊的取食分布情况
Tab. 5 Feeding distribution of male adult from 9 AM to 9 PM
时间 嫩叶 老叶 嫩茎 老茎 花 柄 梢 未进食
AM 9∶00 5. 4 ± 0. 93aA 1. 6 ± 1. 12bcB 0. 4 ± 0. 24bcB 0. 0 ± 0. 00cB 0. 6 ± 0. 40bcB 0. 2 ± 0. 20bcB 0. 0 ± 0. 00cB 1. 8 ± 0. 73bB
AM 11∶00 5. 4 ± 0. 68aA 1. 0 ± 0. 45bB 0. 6 ± 0. 24bB 0. 0 ± 0. 00bB 1. 0 ± 0. 77bB 0. 0 ± 0. 00bB 0. 6 ± 0. 24bB 1. 4 ± 0. 75bB
PM 1∶00 5. 4 ± 0. 93aA 1. 6 ± 1. 12bcB 0. 4 ± 0. 24bcB 0. 0 ± 0. 00cB 0. 6 ± 0. 40bcB 0. 2 ± 0. 20bcB 0. 0 ± 0. 00cB 1. 8 ± 0. 73bB
PM 3∶00 6. 0 ± 0. 71aA 0. 8 ± 0. 37cBC 0. 2 ± 0. 20cC 0. 0 ± 0. 00cC 0. 2 ± 0. 20cC 0. 6 ± 0. 24cC 0. 0 ± 0. 00cC 2. 2 ± 0. 66bB
PM 5∶00 5. 8 ± 0. 73aA 0. 6 ± 0. 24cC 0. 0 ± 0. 00cC 0. 0 ± 0. 00cC 0. 4 ± 0. 24cC 0. 2 ± 0. 20cC 0. 4 ± 0. 40cC 2. 6 ± 0. 93bB
PM 7∶00 5. 0 ± 0. 84aA 2. 2 ± 0. 37bB 0. 0 ± 0. 00cC 0. 0 ± 0. 00cC 0. 2 ± 0. 20cC 0. 2 ± 0. 20cC 0. 0 ± 0. 00cC 2. 4 ± 0. 87bB
PM 9∶00 6. 2 ± 0. 66aA 2. 2 ± 0. 37bB 0. 0 ± 0. 00cD 0. 0 ± 0. 00cC 0. 4 ± 0. 40cCD 0. 0 ± 0. 00cD 0. 0 ± 0. 00cD 1. 6 ± 0. 68bBC
2. 2. 3 薇甘菊颈盲蝽雌、雄成虫对薇甘菊的取食
频率及取食量
AM 9∶00 ~ PM 9∶00 颈盲蝽成虫对薇甘菊叶
片的取食量,雌雄成虫差异性见表 6。由表 6 可
知,雌成虫取食嫩叶面积 (1. 14 ± 0. 14 cm2) ,显
著大于取食老叶面积 (0. 36 ± 0. 06 cm2) ;雄成虫
取食嫩叶面积 (3. 47 ± 0. 50 cm2) ,显著大于取食
老叶面积 (0. 23 ± 0. 03 cm2)。雌成虫取食嫩叶的
面积显著小于雄成虫取食嫩叶面积,取食老叶面积
差异不显著。
表 6 AM 9∶00 ~ PM 9∶00 颈盲蝽成虫取食
薇甘菊叶片取食量差异性比较
Tab. 6 Difference comparison of adult feeding quantity
from 9 AM to 9 PM cm2
虫态 取食嫩叶面积 取食老叶面积
雌成虫 1. 14 ± 0. 14aA 0. 36 ± 0. 06bA
雄成虫 3. 47 ± 0. 50aB 0. 23 ± 0. 03bA
注:表中数据是平均值 ±标准误,数据采用 T 检验分析。小写字
母相同表示同一行差异性不显著,P > 0. 05;小写字母不同表示同
一行差异性显著,P < 0. 05。大写字母相同表示同一列差异性不显
著,P > 0. 05;大写字母不同表示同一列差异性显著,P < 0. 05。
表 7 同。
AM 9∶00 ~ PM 9∶00 颈盲蝽成虫取食薇甘菊
叶片的取食频率,雌雄成虫差异性见表 7。由表 7
可知,雌成虫取食嫩叶的取食频率 (1. 12 ± 0. 12
次 /min) ,显著大于取食老叶的取食频率 (0. 22 ±
0. 02 次 /min) ;雄成虫取食嫩叶的取食频率 (2. 58
± 0. 24 次 /min) ,显著大于取食老叶的取食频率
(0. 18 ± 0. 02 次 /min)。雌成虫取食嫩叶的取食频
率显著小于雄成虫取食嫩叶的取食频率,取食老叶
的取食频率差异性不显著。
表 7 AM 9∶00 ~ PM 9∶00 颈盲蝽成虫取食
薇甘菊叶片取食频率差异性比较
Tab. 7 Difference comparison of adult feeding frequency
from 9 AM to 9 PM 次·min -1
虫态 取食嫩叶频率 取食老叶频率
雌成虫 1. 12 ± 0. 12aA 0. 22 ± 0. 02bA
雄成虫 2. 58 ± 0. 24aB 0. 18 ± 0. 02bA
2. 3 薇甘菊颈盲蝽对薇甘菊的侵害能力
2. 3. 1 雨季、旱季薇甘菊萌发新叶历期
雨季、旱季薇甘菊萌发新叶所需的时间见表
8。由表 8 可知,旱季 (2012 年 10 月 12 日 ~ 11 月
15 日)薇甘菊长出 1 对嫩叶 (叶面积≥100 mm2)
所需时间为 10. 04 ± 0. 08 天,显著大于雨季 (2012
年 6 月 15 日 ~ 7 月 17 日)薇甘菊长出 1 对嫩叶
(叶面积≥100 mm2)所需时间为 5. 07 ± 0. 07 天。
05 西 部 林 业 科 学 2013 年
表 8 雨季、旱季薇甘菊萌发新叶所需的时间
Tab. 8 Time of new leaves germination in rainy season
and dry season d
季节
雨季 旱季
5. 07 ± 0. 07a 10. 04 ± 0. 08b
注:表中数据是平均值 ±标准误,数据采用 T 检验分析。字母相
同表示雨季、旱季数值间差异性不显著,P > 0. 05;字母不同表示
雨季、旱季数值间差异性显著,P < 0. 05。表 9、表 10 同。
2. 3. 2 单位面积薇甘菊嫩梢数量及单位时间叶面
积增长情况
1 m2 薇甘菊嫩梢数量及叶面积增长量见表 9。
由表 9 可知,旱季 1 m2 薇甘菊嫩梢数量为 40. 80 ±
2. 74 个,大于雨季 1 m2 薇甘菊嫩梢数量为 35. 40
± 2. 46 个,但差异不显著。
表 9 1 m2 薇甘菊嫩梢数量及叶面积增长情况
Tab. 9 Tender tip number and leaf area growth of
Mikania micrantha in 1m2
季节 嫩梢数量 /个 叶面积增长量 /mm2
旱季 40. 80 ± 2. 74a 812. 75 ± 5. 63a
雨季 35. 40 ± 2. 46a 1 396. 45 ± 7. 12b
每天 1 m2 薇甘菊叶面积增量旱季为 812. 75 ±
5. 63 mm2,显著小于雨季薇甘菊叶面积增量
(1 396. 45 ± 7. 12 mm2)。
2. 3. 3 不同季节、不同性比薇甘菊颈盲蝽成虫控
制 1 m2 薇甘菊生长所需虫口估量
不同性比、不同季节薇甘菊颈盲蝽成虫控制 1
m2 薇甘菊生长所需虫口估量见表 10。由表 10 可
知,旱季性比雌成虫︰雄成虫 = 1 ︰ 0,所需薇甘
菊颈盲蝽雌成虫数量为 3. 57 ± 0. 22 头;雨季所需
数量大于旱季所需数量为 6. 13 ± 0. 51 头。旱季性
比雌成虫︰雄成虫 = 0 ︰ 1,所需薇甘菊颈盲蝽雌
成虫数量 1. 17 ± 0. 18 头;雨季所需数量大于旱季
所需数量为 2. 01 ± 0. 23 头。旱季性比雌成虫︰雄
成虫 = 1 ︰ 1,所需薇甘菊颈盲蝽雌成虫数量为
0. 88 ± 0. 12 头;雨季所需数量大于旱季所需数量
为 1. 52 ± 0. 23 头。旱季性比雌成虫︰雄成虫 = 1
︰ 3,所需薇甘菊颈盲蝽雌成虫数量为 0. 35 ± 0. 08
头;雨季所需数量大于旱季为 0. 50 ± 0. 08 头。控
制 1 m2 薇甘菊生长所需薇甘菊颈盲蝽虫口数量,
旱季均显著小于雨季。
表 10 不同性比、不同季节薇甘菊颈盲蝽成虫控制 1 m2 薇甘菊生长所需虫口估量
Tab. 10 Population of Pachypeltis sp. adults against 1m2 of Mikania micrantha growth in different sex ratio and seasons
季节不同性比
成虫数量 /头
性比
雌成虫︰雄成虫 = 1 ︰ 0 雌成虫︰雄成虫 = 0 ︰ 1 雌成虫︰雄成虫 = 1 ︰ 1 雌成虫︰雄成虫 = 1 ︰ 3
旱季 3. 57 ± 0. 22a 1. 17 ± 0. 18a 0. 88 ± 0. 12a 0. 35 ± 0. 08a
雨季 6. 13 ± 0. 51b 2. 01 ± 0. 23b 1. 52 ± 0. 23b 0. 50 ± 0. 08b
3 结论与讨论
(1)薇甘菊被薇甘菊颈盲蝽取食后,地面直
立茎长度为 59. 83 ± 0. 60 cm,极显著小于未受害
薇甘菊地面直立茎长度 (79. 53 ± 0. 48 cm) ,说明
薇甘菊颈盲蝽取食薇甘菊,能够对薇甘菊的茎生长
产生影响,抑制其无性繁殖、扩散;受害的薇甘菊
花序数量为 92. 4 ± 15. 29 个,极显著小于未受害的
薇甘菊花序数量 (710. 9 ± 47. 31 个) ,在一定程度
上验证了泽桑梓等报道的薇甘菊颈盲蝽能够通过取
食危害薇甘菊抑制其花序分化,影响其开花结实
量,从而有效控制薇甘菊进行无性繁殖、传播、扩
散[4];受害和未受害薇甘菊的结实率差异不显著,
分析其原因,薇甘菊结实率主要受薇甘菊自身遗传
控制,对环境影响有一定的响应能力,但伤害或者
颈盲蝽取食危害作用效果不明显,至于其具体的机
理尚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2)薇甘菊颈盲蝽各虫态都能够通过刺吸式
口器取食薇甘菊。田间观察发现,薇甘菊的嫩叶、
老叶、嫩茎、老茎、叶柄、花、嫩梢不同部位,仅
有薇甘菊叶片即嫩叶、老叶受到薇甘菊颈盲蝽取食
危害;室内饲养取食试验,进一步验证薇甘菊颈盲
蝽雌雄成虫都喜食薇甘菊叶片,尤其嗜食薇甘菊嫩
叶,同时也佐证泽桑梓等提出薇甘菊颈盲蝽可以通
过刺吸式口器吸食薇甘菊叶肉细胞汁液,影响其开
花结实[4]。与绿盲蝽 (Apolygus lucorum )以成虫、
若虫刺吸棉株汁液,造成蕾铃大量脱落、破头叶和
枝叶丛生,严重影响棉花开花现象完全吻合。
(3)AM 9∶00 ~ PM 9∶00 薇甘菊颈盲蝽成虫
虽然都会取食薇甘菊,但 AM 9∶00 ~ AM 11∶00
雌、雄成虫表现较为迟钝,取食薇甘菊的数量要相
15第 1 期 泽桑梓等:薇甘菊颈盲蝽对薇甘菊的控制作用
对少于 PM 1∶00 ~ PM 9∶00 取食薇甘菊的成虫数
量;薇甘菊颈盲蝽雌成虫要在 PM 7∶00 取食嫩叶
虫口数量才能达到峰值 (6. 0 ± 1. 26 头) ,雄成虫
要在 PM 9∶00 取食嫩叶虫口数量才能达到峰值
(6. 2 ± 0. 66 头)。这一现象与泽桑梓等田间引诱试
验吻合,每天下午薇甘菊颈盲蝽成虫表现较为活
跃[4],究其可能的原因,薇甘菊颈盲蝽上午受到
雨露、低温影响,活动能力较差,下午雨露干燥、
温度回升,薇甘菊颈盲蝽活动能力增强,有利于其
取食、交尾。
(4)AM 9∶00 ~ PM 9∶00 薇甘菊颈盲蝽雌、
雄成虫取食嫩叶量,显著大于取食老叶量,取食嫩
叶的频率也高于取食老叶的频率,进一步表明薇甘
菊颈盲蝽嗜食薇甘菊嫩叶。雌成虫取食嫩叶的面
积、频率显著小于雄成虫取食嫩叶面积、频率,说
明薇甘菊颈盲蝽雌成虫取食能力不及雄成虫。薇甘
菊颈盲蝽雌、雄成虫取食老叶的面积、频率差异不
显著,分析其原因,薇甘菊颈盲蝽雌、雄成虫取食
薇甘菊叶片老叶比起嫩叶来,雌、雄成虫均更嗜食
薇甘菊嫩叶。对薇甘菊颈盲蝽取食量而言,雌成虫
取食嫩叶面积为 1. 14 ± 0. 14 cm2,雄成虫取食嫩叶
面积为 3. 47 ± 0. 50 cm2,均大于薇甘菊颈盲蝽选择
取食最小新叶面积 (1 cm2) ,即 1 头薇甘菊颈盲蝽
成虫 1 天足可以取食 1 对薇甘菊新叶片;对薇甘菊
颈盲蝽取食频率而言,雌成虫取食嫩叶的取食频率
为 1. 12 ± 0. 12 次 /min,雄成虫取食嫩叶的取食频
率为 2. 58 ± 0. 24 次 /min,即每 1 min 薇甘菊颈盲
蝽成虫都可以取食薇甘菊嫩叶。
(5)旱季薇甘菊长出 1 对嫩叶所需时间为
10. 04 ± 0. 08 天,显著大于雨季薇甘菊长出 1 对嫩
叶所需时间 (5. 07 ± 0. 07 天) ,直接证明薇甘菊雨
季生长旺盛,茎叶繁茂。虽然旱季薇甘菊嫩梢的数
量略大于雨季薇甘菊嫩梢数量,但旱季每天 1 m2
薇甘菊叶面积增量为 812. 75 ± 5. 63 mm2,显著小
于雨季薇甘菊叶面积增量 (1 396. 45 ± 7. 12 mm2) ,
进一步反映出单位时间雨季薇甘菊生物增量大于旱
季薇甘菊生物增量。
(6)旱季全部为薇甘菊颈盲蝽雌成虫,控制 1
m2 所需薇甘菊颈盲蝽雌成虫数量为 3. 57 ± 0. 22
头,雨季所需数量大于旱季所需数量为 6. 13 ±
0. 51 头;全部为雄成虫控制 1 m2 所需薇甘菊颈盲
蝽雌成虫数量为 1. 17 ± 0. 18 头,雨季所需数量大
于旱季所需数量为 2. 01 ± 0. 23 头;即无论薇甘菊
颈盲蝽是雌成虫还是雄成虫,控制 1 m2 薇甘菊雨
季所需成虫的数量均大于旱季所需数量;无论是旱
季还是雨季,雄成虫取食控制薇甘菊的能力显著强
于雌成虫。
(7)旱季性比雌成虫︰雄成虫 = 1 ︰ 1,所需
薇甘菊颈盲蝽雌成虫数量为 0. 88 ± 0. 12 头,雨季
所需薇甘菊颈盲蝽成虫数量为 1. 52 ± 0. 23 头;旱
季性比雌成虫︰雄成虫 = 1 ︰ 3,所需薇甘菊颈盲
蝽雌成虫数量为 0. 35 ± 0. 08 头,雨季所需数量为
0. 50 ± 0. 08 头。薇甘菊颈盲蝽对薇甘菊而言,表
现极强的控制能力。
(8)基于上述试验研究发现和文献资料分析
得出,薇甘菊颈盲蝽嗜食薇甘菊嫩叶,具有取食能
力强、取食量大、取食频率高等特点,对薇甘菊的
茎生长产生影响,抑制其无性繁殖;对薇甘菊的花
序分化产生影响,抑制其开花结实量,有效控制薇
甘菊进行有性传播、扩散,是控制薇甘菊的一种重
要天敌昆虫。
参考文献:
[1]杜 凡,杨宇明,李俊清,等. 云南假泽兰属植物及
薇甘菊的危害[J].云南植物研究,2006,28(5) :505-508.
[2]宋玉双. 十九种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简介(Ⅰ)
[J].中国森林病虫,2005,24(1) :30-35.
[3]宋玉双. 十九种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简介(Ⅱ)
[J].中国森林病虫,2005,24(2) :32-37.
[4]泽桑梓,季 梅,闫争亮,等. 薇甘菊颈盲蝽性信息
素的初步验证及后肠挥发物的鉴定[J].动物学研究,2011,
32(增) :147-153.
[5]郭琼霞,强 胜,林金成,等. 薇甘菊的生物学特性
及其综合治理[J].武夷科学,2005,21(12) :72-76.
25 西 部 林 业 科 学 2013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