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薇甘菊组织培养及体细胞胚胎发生的研究



全 文 :浙江大学学报牗农业与生命科学版牘 31牗5牘牶572~ 578牞2005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牗Agric. & Life Sci.牘
文章编号牶1008-9209牗2005牘05-0572-07
  收稿日期牶2004-06-30
基金项目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牗30370248牞30470345牘牷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牗021536牘牣
作者简介牶洪 岚牗1975—牘牞女牞安徽黄山人牞博士研究生牞主要从事繁殖生态学和种子生理生态研究牣E-mail牶honglan@scbg牣
ac牣cn牣
通讯作者牶曹洪麟牞男牞副研究员牞硕士生导师牞主要从事群落生态学与繁殖生态学研究牣Tel牶020-37252996牷E-mail牶caohl@
scbg牣ac牣cn牣
薇甘菊组织培养及体细胞胚胎发生的研究
洪 岚牞叶万辉牞沈 浩牞曹洪麟牞刘 卫
牗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牞广东 广州 510650牘
摘 要牶研究了 4 种外植体 、10种不同浓度激素组合对薇甘菊牗Mikania micrantha H. B. K.牘离体再生
的影响牞并对胚性愈伤组织中的体细胞胚发生发育过程进行了组织细胞学观察牣结果表明牞所用不同浓
度激素组合的培养基均能诱导薇甘菊外植体产生愈伤牞培养基以 MS+6BA 1 mg牤L 为最宜牷不同种类
的愈伤组织再分化结果有明显差异牞生长良好的胚性愈伤组织转入分化培养基后可诱导体细胞胚的发
生牣薇甘菊体细胞胚胎发生的形式为单细胞内起源牣体细胞胚起源于胚性愈伤组织的胚性细胞牞胚性细
胞经过一次不均等分裂产生两个细胞牞即胚细胞和胚柄细胞牣然后依次经过具胚柄的多细胞原胚牞再经
过球形胚 、心形胚 、鱼雷胚阶段牞发育成具有子叶的成熟胚状体牞然后长成为再生植株牣
关 键 词牶薇甘菊牷组织培养牷体细胞胚胎发生牷组织细胞学牷植株再生
中图分类号牶S58    文献标识码牶A
HONG Lan牞YE Wan-hui牞S HEN Hao牞CAO Hong-lin牞LIU Wei (South China Botanical Garden牞The
Chinese Academy of S ciences牞Guangz hou 510650牞China)
Tissue culture and somatic embryogenesis of Mikania micrantha H. B. K.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 sity
牗Agric. & Life Sci.牘牞2005牞31牗5牘牶572-578
Abstract牶Using MS as the basal culture medium牞the effects of 4 kinds o f explants and 10 different
combinations o f various phy tohormone concentra tions on ca llus fo rmation and plantlet regeneration of
Mikania micrantha H. B. K. w ere studied牣A high frequency plantlet regeneration sy stem was obtained
and all the developmental stages of the somatic embryogenesis we re examined by means of
histocy tological method牣The results showed tha t a ll the explants and media used successfully induced
both callus forma tion and plantlet reg ene ration牞and the medium containing MS +6BA1 mg牤L was
testified to be much better than o ther s fo r inducing callus牞but the timing o f the callus fo rmation diffe red
w ith different explants牣MS medium containing MS + NAA 2 mg牤L + KT 0. 1 mg牤L + 6BA 2 mg牤L
w as found to be mo re prefe rable fo r inducing soma tic embryo id from embryogenic callus fo r bud
sprouting牣How ever牞callus redifferentiation occurred only in calli induced from young leaves and flow er
buds牞w hile no callus redifferentiation w ere obse rved in shoo t-tips as well as shoo t segments with ax illa ry
buds牣The soma tic embryoid w as found to o rig inate from some sing le embryonic cell inside the callus
tissue牣The first division of the embryonic initial cell resulted in a two-cell proembryo牗composed of an
embryo cell and a suspensor cell牘牞w hich ultimately developed into a mature embryoid w ith co ty ledons
洪 岚牞等牶薇甘菊组织培养及体细胞胚胎发生的研究
through the inte rmediate stages o f four-cell proembryo牞eight-cell proembryo牞six teen-cell pr oembryo牞
multicelluar proembryo牞globular embryo牞hear t-shaped embryo牞to rpedo-shaped embryo and牞finally牞
co ty ledonous embryo牞w hich subsequently gr ew to form a plantlet牣
Key words牶 Mikania micrantha H. B.K. 牷tissue culture牷somatic embryogenesis牷histocy to lo gy牷
plantlet reg ene ration
  薇甘菊牗Mikania micrantha H.B.K.牘为
菊科假泽兰属植物牞原产于中 、南美洲牣20世纪
40 ~ 50年代传入东南亚和印度等地后形成入
侵性牞并引起了国际社会和学者的广泛关注牣由
于薇甘菊生长迅速并可通过强大的有性和无性
途径进行繁殖牞且对环境的强耐受力牞使其能够
在入侵地区快速蔓延牞从而造成本地物种的单
一化牞严重破坏了入侵地的生态平衡牞这使得薇
甘菊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具危害的热带 、亚热带
杂草之一犤1牞2犦牣在我国牞薇甘菊于 20 世纪 70 ~
80年代在香港和华南地区出现牞对当地生态系
统也构成了严重危害牞并造成了不可挽回的生
态破坏和难以弥补的经济损失牣
国内外有关薇甘菊的研究和报道甚多牞大
部分是关于它的扩散 、危害情况和防治方法
等犤1牞3 ~ 8犦牞至今尚未找到清除薇甘菊的价廉效高
的方法犤1牞5牞6犦牣通过近两年的调查研究牞我们认
为生物技术的生态控制方法是解决薇甘菊危害
的有效途径之一牞即用遗传转化的方法牞将一种
显性雄性不育基因牗ps1-barnase牘导入薇甘菊牞
从而致使薇甘菊成为雄性不育牞以抑制薇甘菊
的有性繁殖牣另一方面牞利用薇甘菊的无性繁殖
能力和对不良环境的耐受能力牞使之成为一种
有用的植物资源牞用于垃圾场 、废弃矿山等生态
恢复的先锋种牞改善这些地区的生态环境也是
我们的研究目的之一牣
进行遗传转化必须要建立合适的转化受体
系统牞而薇甘菊的离体培养及它的体细胞胚胎
发生过程的组织细胞学变化至今未见报导牣本
实验以薇甘菊的花芽 、茎尖 、幼叶和含腋芽的茎
段作为外植体进行愈伤组织诱导和再生植株的
研究牞以期利用组织培养技术建立薇甘菊基因
转化受体系统牞并对薇甘菊外植体愈伤组织中
体细胞胚胎发生发育过程做了进一步组织切片
观察牞以分析胚性愈伤组织分化再生植株的过
程牞为通过基因工程改良薇甘菊提供理论基础
和操作系统牣
1 材料和方法
1. 1 材 料
1. 1. 1 花 芽  供试材料为广东省东莞市
东莞大道中段南侧自然生长并处于花期的薇甘
菊牞保鲜带回实验室后置于 4 ℃冰箱中备用牣接
种前截取其含花芽的茎段作为外植体牣
1. 1. 2 茎尖 、幼叶和含腋芽的茎段  将薇甘
菊种子用 70%酒精浸 45 ~ 60 s牞再经 0. 1%氯
化汞溶液消毒 15 min牞用无菌水冲洗 3 ~ 5次
后接种于不含任何激素的 1牤2 M S 培养基上牞
于 25 ℃、光照强度 2000 lx 、12 h牤d光照条件下
培养牣3 ~ 4 d 后种子萌发并生长成无菌实生
苗牣待其长至 4 ~ 5 cm 高牞取其茎尖 、幼叶和含
腋芽的茎段作为外植体牣
1. 2 方 法
1. 2. 1 无菌材料的获取  采回的薇甘菊材
料经自来水冲洗后牞将含花芽的茎段切成 5
mm左右的小段牞在超净台上用 70%酒精浸 45
~ 60 s牞无菌水冲洗 1 次牞再经 0. 1%氯化汞溶
液消毒 15 m in牞无菌水再冲洗 4 ~ 5次牣用滤纸
吸干茎段表面水分后接种到不同激素组合的诱
导愈伤组织的培养基上牣
在超净台上从培养的无菌实生苗中直接取
茎尖 、幼叶和含腋芽的茎段作为外植体牞幼叶切
成 5 mm ×5 mm 的小块牞茎尖和含腋芽的茎段
都切成 5 mm 左右的小段牞接种到不同激素组
合的诱导愈伤组织的培养基上牣
1. 2. 2 培养基及培养条件  在不同培养阶段
以 MS 培养基为基础附加不同种类和浓度的植物
激素牣蔗糖 30 g牤L牞琼脂8. 5 g牤L牞pH 调节为 5.8牣
所有的培养基均在 121 ℃下高温灭菌牣培养温度
573 第 5期
浙 江 大 学 学 报牗农业与生命科学版牘
为牗25±2牘℃牞培养室相对湿度为 60%~ 70%牣
诱导愈伤组织培养基为 MS +6 BA牗0 ~ 2
mg牤L牘或 K T牗0 ~ 0. 5 mg牤L牘+2牞4-D牗0 ~ 2
mg牤L牘或 NAA牗0 ~ 0. 5 mg牤L牘牗表 1牘牞通过在
基本培养基中加入 10种不同浓度的激素组合牞
以不含任何激素的 MS 培养基作为对照牞各处
理和对照均取 3个外植体放入 1个三角瓶中牞
暗培养牣20个重复牞20 d继代一次牣
表 1 不同激素组合对花芽和幼叶外植体愈伤组织的诱导及芽分化的影响
Table 1 Ef fects of 10 combinat ions of various phytohormone concent rat ions on callus indu ction and bud di fferent iation
f rom flow er b uds and young leaves of Mikania micranth a
培养基
编号
激素组合牤牗mg爛L - 1牘
2牞4-D NAA 6 BA KT
外植体
类型
外植体牤

愈伤组织牤

出芽数牤

分化率牤
%
① 1 - - - FB 60 60 0 0
YL 60 60 0 0
② 1 - - 0. 2 FB 60 60 0 0
YL 60 60 0 0
③ 1 - - 0. 5 FB 60 60 0 0
YL 60 60 0 0
④ 2 - 0. 2 0. 2 FB 60 60 0 0
YL 60 60 0 0
⑤ 2 - 0. 5 - FB 60 60 0 0
YL 60 60 0 0
⑥ - - 1 - FB 60 60 48 80
YL 60 60 42 70
⑦ - 0. 2 2 - FB 60 60 10 16. 7
YL 60 60 0 0
⑧ - 0. 2 1 - FB 60 60 6 10
YL 60 60 0 0
⑨ - 0. 5 2 - FB 60 60 4 6. 7
YL 60 60 0 0
⑩ - 0. 5 1 - FB 60 60 2 3. 3
YL 60 60 0 0
  注牶FB-花芽牷YL-幼叶牣
  分化培养基为 MS + NAA 2 mg牤L +
KT 0. 1 mg牤L +6BA 2 mg牤L牞光照培养牞光照
时间为 12 h牤d牞光照强度 2000 lx牣形成小植株
后经过开瓶锻炼牞移栽入土牣
1. 2. 3 细胞学观察  胚性愈伤组织于 FAA
中固定 24 h牞爱氏苏木精整染 3 d牞常规石蜡切
片牞切片厚度 8 μm牞脱蜡封片后牞在 Olympus
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并照相牣
2 结果与分析
2. 1 不同外植体诱导及分化的比较
2. 1. 1 不同外植体愈伤组织诱导效果  接
种后 3 ~ 4 d牞在幼叶 、含腋芽的茎段和茎尖的切
口处大多可见明显增大牞7 d 后显著膨大牞形成
愈伤组织牣而花芽愈伤组织形成较慢牞7 d后切
口才见明显增大牞显著膨大发生在 10 d 后牞进
一步发育成为愈伤组织牣
材料在接种 3 周后可见大量原始愈伤组
织牞培养 30 d后各激素组合的培养基愈伤组织
的诱导率均为 100%牣不含任何激素的对照均
未见有愈伤组织产生牣各种激素中牞2牞4-D诱导
愈伤组织的速度最快牞但随 2牞4-D浓度的增高牞
愈伤组织色泽加深牣
2. 1. 2 不同外植体愈伤组织的分化能力  继
代培养的愈伤组织生长旺盛牞将生长良好的上述
不同激素组合及不同外植体来源的愈伤组织转
入分化培养基牣具分化能力的胚性愈伤组织为黄
574 第 3 1卷 
洪 岚牞等牶薇甘菊组织培养及体细胞胚胎发生的研究
色牞外形相对成颗粒状牗图版Ⅰ-1牘牣接入分化培养
基2周后牞部分在愈伤组织的表面开始形成绿色
芽点牞随着芽点迅速长大牞可进一步发展成丛芽
牗图版Ⅰ-2牘牣30 d后统计分化率牞结果如表 1牞由茎
尖和含腋芽的茎段产生的愈伤组织无分化现象
发生牷而由幼叶和花芽诱导的胚性愈伤组织生长
迅速牞分化率分别可达 70%和 80%牣
结果表明牞幼叶和花芽外植体在适当质量
浓度的 6BA 和 NAA 作用下诱导出的愈伤组
织可分化出芽牞而其他外植体来源的愈伤组织
未见分化牣花芽是所培养的外植体中再生能力
最强的部分牞因此认为花芽是薇甘菊组织培养
中最为合适的外植体牣
2. 2 植物激素种类和质量浓度对愈伤组织诱
导及芽分化的影响
2. 2. 1 生长素对花芽外植体愈伤组织的诱导
及芽分化的影响  2牞4-D较 NAA 诱导愈伤
组织产生的速度快牞且越高浓度的 2牞4-D诱导
速度越快牞愈伤组织生长也越快牣而由 NAA 诱
导的外植体要稍慢 2 ~ 3 d才出现相应的现象牣
这与徐玲明*研究认为薇甘菊对 2牞4-D较为敏
感的结论相一致牣
  *徐玲明牣蔓泽兰之生育特性及化学防治牣小花蔓泽兰危
害与管理研讨会专刊牞2003牶111-121牣ht tp牶牤牤www牣w ssroc牣
agron牣n tu牣edu牣tw牤symposium1牤mikania08牣pdf牣
实验中观察到牞在适当浓度的 6BA 和
NAA作用下牞花芽外植体形成的愈伤组织为
黄色颗粒状结构牞幼叶外植体形成的愈伤组织
为淡黄色颗粒状结构牞转入分化培养基后均可
诱导出芽牣而在有 2牞4-D的培养基中牞花芽和幼
叶接种后不久即出现不同程度的褐化现象牞花
芽大多只能生成黄褐色 、结构致密的块状愈伤
组织牞而幼叶生成深褐色松散的愈伤组织牣随
2牞4-D浓度升高愈伤组织褐化程度加剧牞转入
分化培养基后愈伤无分化现象发生牞40 d 后部
分褐化死亡牣表明由于2牞4-D的存在牞且随着浓
度的加大牞使得其对薇甘菊愈伤组织的毒害作
用变得明显牣
2. 2. 2 6BA 和 NAA 的不同浓度配比对花芽
外植体愈伤组织的诱导及芽分化的影响  研
究表明牞6BA 和 NAA 的不同浓度配比对薇甘
菊花芽的愈伤组织诱导及分化影响较大牣将这
5种培养基牗⑥~ ⑩牘诱导出的花芽愈伤组织接
入分化培养基后都有芽分化牗表 1牘牣由表 1可
知牞随着 NAA 与 6BA 的比值降低牞所诱导出
的花芽愈伤组织分化率升高牣据观测牞在上述 5
种培养基中牞含 NAA 的⑦、⑧、⑨、⑩号培养基
中愈伤组织诱导速度明显比无 NAA 的⑥号培
养基快得多牞且随 NAA 的浓度加大牞愈伤组织
的诱导速度也加快牣⑦、⑧、⑨、⑩号花芽愈伤组
织在原诱导培养基上都有直接生根的现象牣
而置于无 NAA的⑥号培养基上的花芽外
植体于 10 d后才开始出现边缘增大现象牞愈伤
组织生长速度也较慢牞但其所诱导的愈伤组织
分化率最高牣幼叶外植体也只有在⑥号培养基
上有分化能力牣可见诱导薇甘菊愈伤组织的最
适培养基为⑥号 MS+6BA 1 mg牤L牣
2. 3 愈伤组织的体细胞胚胎发生及组织细胞
学观察
薇甘菊胚性愈伤组织转为分化培养时牞愈
伤组织首先增殖牞2 ~ 3周后愈伤组织上开始出
现颗粒状的突起牞把突起用 FAA 固定并进行
切片观察牞发现实验中愈伤组织的分化经历了
与合子胚相似的发育过程牞且成熟的胚状体是
双极性结构牣愈伤组织细胞由单细胞胚诱导分
化出具有胚芽 、胚轴 、胚根的胚状结构牞生成的
各器官原基在形态上直接紧密相连牣这些特征
与以不定芽方式从愈伤组织中的分生细胞发生
分化牞形成不同的器官原基牞再逐渐形成芽和根
的过程不同牞因此可以断定为典型的体细胞胚
发育方式牣
薇甘菊体细胞胚胎起源于胚性愈伤组织
牗图版Ⅰ-1 、Ⅱ-5牘中的一些胚性细胞牣胚性细胞
形状较周围愈伤组织细胞小牞细胞质浓牞细胞核
大牞可明显区分于周围的愈伤组织细胞牗图版
Ⅱ-6牘牣原始细胞首先不均等分裂为两个细胞
牗图版Ⅱ-7牘牞这两个细胞类似于合子胚发育中
的顶细胞和基细胞牞二细胞原胚继续分裂成三
细胞原胚或四细胞原胚牗图版 Ⅱ-8牘牞三细胞原
胚或四细胞原胚继续分裂形成六细胞原胚或八
细胞原胚牗图版 Ⅱ-9牘牞然后形成带有发达胚柄
的球形多细胞原胚牗图版 Ⅱ-11牘或胚柄不明显
的球形多细胞原胚牗图版 Ⅱ-12牘牣球形胚进一
575 第 5期
浙 江 大 学 学 报牗农业与生命科学版牘
步发育牞进入分化胚阶段牞球形胚表面有原表皮
层分化牞细胞排列比较整齐牞核较小牞而内部细
胞较小牞细胞质较稠密牞核相对较大牞具有较强
的分裂能力牣继而球形胚进行纵向伸长牞其顶部
两侧细胞分裂活跃牞逐步形成心形胚牗图版 Ⅱ-
13牘、鱼雷胚牗图版 Ⅱ-14牘和子叶胚牗图版 Ⅱ-
15牘牣在子叶分化期胚时期胚状体分化出明显的
表皮牞基部细胞形态发生变化牞开始形成微管组
织牞从图版中可以看出牞这一时期的胚状体仍具
有明显的胚柄牣进一步极性生长分化后在上端
形成了子叶牞下端伸长牞逐渐形成胚轴牞即胚状
体牗图版 Ⅰ-3牘牞并生长形成完整植株牣牗图版 Ⅰ-
4牘实验中还观察到一些异常形态的胚如联体胚
牗未显示牘牣实验中在同一愈伤组织的切片中可
观察到不同时期的体细胞胚牞反映了体细胞胚
形成的若干阶段牞也说明了胚状体发育的不同
步性牣
2. 4 小苗移栽
待形成完整植株后牞打开封口膜牞在室温下
炼苗2 ~ 3 d牞将小苗从三角瓶中轻轻取出牞洗净
根部培养基牞放入盛有少量水的三角瓶中培养
1 d牞再移入装有消毒过的基质牗消毒河沙 3份牞
珍珠岩 1份牘小花盆中牣基质用水淋透牞罩上烧
杯牞定期浇水牣待小苗成活后移栽牣
图版Ⅰ  体细胞胚分化出再生植株
3 讨 论
3. 1 薇甘菊愈伤组织的诱导和分化
本实验中不同来源的外植体所诱导的愈伤
组织其分化难易程度显著不同牗表 1牘牞这与刘
春明和姚敦义犤9犦对陆地棉的研究结果一致牣与
吴延军等犤10犦对桃幼胚子叶不定芽发生的研究
结果相似牣植物激素的比例对愈伤组织的分化
也有非常显著的影响牣随着 NAA牤6BA 比值的
降低牞薇甘菊愈伤组织分化率升高牣薇甘菊的愈
伤组织诱导及生长以低浓度的 NAA 为宜牞相
同浓度时牞NAA 作用效果明显优于 2牞4-D牞这
一结果与薛建平等犤11犦对安徽药菊叶片愈伤组
织诱导研究的结果是一致的牣因此牞在进行薇甘
菊的组织培养过程中要控制好激素的种类及浓
度牞避免使用 2牞4-D这类活性较强的生长素牞防
止褐化现象的发生牣
实验发现牞含 NAA 的培养基比不含 NAA
的培养基诱导的花芽愈伤组织分化能力明显降
低牞且在原诱导培养基上都有直接生根的现象牣
因此推测薇甘菊的内源 NAA 水平较高牞导致
附加较低浓度的 NAA 甚至不需加入 NAA 都
能诱导出愈伤组织牞并能直接生根并抑制不定
芽的产生牣幼叶外植体的愈伤组织中也只有不
含 NAA 的 ⑥号愈伤组织才有分化出芽的能
力牣对于薇甘菊的内源激素含量尚需作进一步
的研究牣
3. 2 薇甘菊体细胞胚胎发生
关于体细胞胚是起源于单细胞还是多细胞
的问题牞一直存在不同的看法犤12犦牣薇甘菊的体
细胞胚胎发生是从愈伤组织的细胞脱分化而间
接再分化出来的牣通过对薇甘菊切片观察认为
单细胞内起源是薇甘菊体细胞胚胎发生的形
式牣薇甘菊体细胞胚起源于胚性愈伤组织中的
胚性细胞牣组织切片观察到单个胚性细胞的启
动牞并分裂为二细胞 、三细胞 、四细胞 、多细胞原
胚以及各个不同时期的体细胞胚的过程牣
实验中还观察到在单个胚性细胞发生时就
开始形成厚壁牞在薇甘菊体细胞胚处于多细胞
原胚阶段时牞跟周围的细胞形成较为清晰的细
胞界线牞后来这层细胞可能作为营养供应细胞
576 第 3 1卷 
洪 岚牞等牶薇甘菊组织培养及体细胞胚胎发生的研究
图版Ⅱ 胚性细胞形成体细胞胚的过程
而退化解体牞因此在胚状体与周围组织间形成
间隙牞形成相对封闭的内部环境牞有利于细胞极
性的建立牣Steward等犤13犦指出牞细胞与其周围组
织之间生理上的隔离是其进行胚状体发生的先
决条件牣另外牞在体细胞胚的发育过程中牞伴随
着体细胞胚的生长牞它们周围的细胞体积相对
变大牞细胞质变稀薄牞细胞壁逐渐失去结构牞最
后整个细胞瓦解牗图版 Ⅱ-6牞10牞11牞12牘牣这可能
是体细胞胚发育过程中向其周围细胞索取养
分牞同时这些细胞又受到越长越大的体细胞胚
的挤压牞所以终致瓦解牣成熟的体细胞胚可见有
明显的芽端和根端的分化牣它与愈伤组织之间
无维管束的直接联系牞很容易从愈伤组织中分
离出来牣这种体细胞胚再继续培养一段时间后牞
可发育出完整的小植株牣
有关菊科植物体细胞胚胎发生方面的研究
报道较少犤14 ~ 17犦牣本研究以薇甘菊花芽和幼叶为
外植体牞诱导产生胚性愈伤组织后牞从分化的胚
性愈伤组织中观察到根芽同时分化的胚胎发生
途径牞获得再生植株牞并已移栽成功牣为薇甘菊
基因改良奠定了基础牞也为菊科植物的组织培
养和体细胞胚胎发生研究提供了参考牣
References牶
犤1犦 Cock M J W牣Poten tial biological cont rol agen ts for
Mikan ia micrantha H牣B牣K牣 f rom the neot ropical
region 犤J犦牣Tropical Pest Management牞1982牞28牶
242-254牣
犤2犦 Cronk Q C B牞Ful ler J L牣Plant Invaders牶The Threat to
577 第 5期
浙 江 大 学 学 报牗农业与生命科学版牘
Natural Ecosystems犤M犦牣London牶C hapman & Hall牞
1995牶241牣
犤3犦 Du tta S K牞S arkar S K牞Barbora B C牣Cont rol of
Mikania in tea wi th 2牞4-D and M牣C牣P牣A牣犤J犦牣Two
Bud牞1968牞15牶83-84牣
犤4犦 Barreto R W牞E vans H C牣The mycobiota of th e w eed
Mikania micrantha in southern Brazil w ith particular
reference to fungal pathogens for biological cont rol犤J犦牣
Mycological Research牞1995牞99牗3牘牶343-352牣
犤5犦 Tay lor J E牞H yde K D牞 J on es E B G牣Th e
biogeograp hical di st ribu tion of microfugi associated
w ith three palm species f rom tropical and tem perate
h abi tat s 犤J犦牣Journal of Biogeohraphy牞 2000牞27牶
297-310牣
犤6犦 Cock M J W牞Ellis on C A牞Evan s H C牞et a l牣C an failu re
be tu rned into succes s for biological cont rol of mi le-a-
minute w eed牗Mikania micran tha牘犤A犦牣Spencer N R牣
Proceeding on X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Biological
Control of Weeds犤C犦牞M ontana牞USA牶Montana S tate
Universi ty牞2000牶155-167牣
犤7犦 ZAN Qi-jie牞WANG Yon g-ju n牞LIANG Qi-ying牞et al
牗昝启杰牞王勇军牞梁启英牞等牘牣E ffectiveness of four
h erbicides on the harmful w eeds Mikania micrantha
犤J犦牣Ecologic Science牗生态科学牘牞2001牞20牗1 、2牘牶32-
36牣牗in Chin ese牘
犤8犦 HAN Shi-chou牞LI Li-ying牞PENG Tong-xu牞et a l牗韩诗
畴牞李丽英牞彭统序牞等牘牣Preliminary su rvey of insect s
mi tes and fungal pathogen s on the w eeds Mikania
micranth a and M牣cord ata 犤J犦牣Natural Enemies of
Insects牗昆虫天敌牘牞 2001牞 23牗3牘牶119-127牣牗in
Chines e牘
犤9犦 LIU Chun-ming牞YAO Dun-yi牗刘春明牞姚敦义牘牣
S tu dies on som at ic emb ry ogenesis and histologlcal
obw ervat ion in Gossy pium h irsu tum L牣cv牣Coker犤J犦牣
Acta Botanica Sinica牗植物学报牘牞1991牞33牗5牘牶378-
384牣牗in Chin ese牘
犤10犦 WU Yan-jun牞ZHANG Shang-l on g牞ZHANG Lan-l an牞et
a l牗吴延军牞张上隆牞张岚岚牞等牘牣Sh oots regenerat ion
f rom immatu re cotyledons of peach牗Prunus persica L牣
Batsch牘犤J犦牣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牗Agric牣&
Life Sci牣牘牗浙江大学学报爛农业与生命科学版牘牞2003牞
29牗1牘牶93-96牣牗in Chin ese牘
犤11犦 XUE Jian-ping牞YU Miao牞ZHANG Ai-min牗薛建平牞于
淼牞张爱民牘牣Studies on callu s induced f rom leaves and
plant lets regenerat ion of the t radit ional Chinese
medicine Chrysanthemum mor i f olium 犤J犦牣China
Journal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牗中国中药杂志牘牞
2003牞28牗3牘牶213-216牣牗in Chinese牘
犤12犦 CUI Kai-rong牞CHEN Ke-ming牞WANG Xiao-zh e牞et a l
牗崔凯荣牞陈克明牞王晓哲牞等牘牣Cu rren t research on
plant s omat ic emb ryogenesi s犤J犦牣Chinese Bul letin of
Botany牗植物学通报牘牞1993牞10牗3牘牶14-20牣牗in C hinese牘
犤13犦 Stew ard F C牞Mapes M O牞Mears K牣Grow th and
organized development of cultured cel ls牣 II牣
Organiz at ion cultu re grow f rom suspended cells犤J犦牣
American Journal of Botany牞1958牞45牶705-708牣
犤14犦 LIU Xuan-ming牗刘选明牘牣A s tudy of leat t issu e culture
and organogenesis of head let tu ce犤J犦牣Journal of Hunan
Agricul tural Col lege牗湖南农学院学报牘牞1990牞16牗3牘牶
233-240牣牗in Chinese牘
犤15犦 YANG Jin-ling牞ZHAO De-xiu牞GUI Yao-lin牞et al牗杨
金玲牞赵德修牞桂耀林牞等牘牣Somat ic emb ryogenesis and
plant let regeneration in Saussurea medusa Maxim犤J犦牣
Acta Bot牣Boreal牣-Occident牣Sin牣牗西北植物学报牘牞
2001牞21牗2牘牶252-256牣牗in C hinese牘
犤16犦 QI Xian-jun牗戚贤军牘牣S tudy on fast propagation b y
f lower bud indu cing embryoid of ch rys an themum 犤J犦牣
Journal of Zhejiang Forest Science & Technology牗浙江
林业科技牘牞2003牞23牗4牘牶12-14牣牗in Chinese牘
犤17犦 XUN Xiao-hong牞JIANG Tai-wen牞PENG Xiao-ying牞et
a l牗寻晓红牞蒋泰文牞彭晓英牞等牘牣Studies on the w ay s
of shoots regeneration and the technique to induce
polyploid of Artemisisia annua犤J犦牣Journal of Hunan
Agricul tural University牗Natural Sciences牘牗湖南农业大
学学报爛自然科学版牘牞2003牞29牗2牘牶115-119牣牗in
Chinese牘
578 第 3 1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