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外来杂草薇甘菊在云南德宏州的危害及防控措施



全 文 :李正洪,谷 芸,郭芯瑜,等. 外来杂草薇甘菊在云南德宏州的危害及防控措施[J]. 杂草科学,2013,31(1):69 - 70.
外来杂草薇甘菊在云南德宏州的危害及防控措施
李正洪1,谷 芸2,郭芯瑜2,何正航2
(1.云南省盈江县农业环境保护监测站,云南盈江 679300;2.德宏州农业环境监测站,云南德宏 678400)
摘要:薇甘菊在云南省德宏州扩展蔓延,给农业生产及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危害。4 年来,通过开展调查与
防治,系统地掌握了薇甘菊在德宏州的发生与危害规律。据此,应加强防治技术研究,筛选高效、安全、低毒、低残
留除草剂,确定防治方法;广泛宣传培训,提高群众认识和防治技能,结合实际制定合理的措施开展防治,遏制薇
甘菊扩散蔓延。
关键词:外来有害杂草;薇甘菊;危害;防控措施
中图分类号:S4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3 - 935X(2013)01 - 0069 - 02
收稿日期:2012 - 12 - 21
作者简介:李正洪(1966—) ,男,农艺师,主要从事农业环境保护工
作。E - mail:yndhtf@ 163. com。
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 H. B. K)属菊科假泽
兰属,是世界上最具危害性和最难根治的恶性杂草
之一。薇甘菊原产于热带南美洲和中美洲,现广泛
分布于东南亚各国,在我国广东、广西、云南、香港、
澳门、台湾均有发生。薇甘菊属多年生草质或稍木
质藤本植物,匍匐或攀援,茎细长,多分枝,头状花
序,花冠白色,管状,瘦果,黑色,10 月下旬现蕾,
11—12 月为花期,翌年 1 - 2 月种子成熟。在土壤
肥沃、水分、光照充足的地方生长旺盛,有性生殖和
营养繁殖,种子可借助风力、飞禽传播,茎枝则通过
运输等途径扩散,茎节遇土生根长出则蔓枝快速蔓
延覆盖生境,每年以 10 ~ 20 km 的速度向周边扩散
蔓延。德宏州地处祖国西南边陲,与缅甸接壤,经调
查,薇甘菊是 20 世纪 80 年代初从境外传入。目前,
在全州 5 县市 46 个乡镇发生,占全州乡镇数的
92%。薇甘菊多在山林、荒地、道路旁、沟渠边、河
堤、甘蔗地及经济作物园地发生,给农业生产和生态
系统造成了严重危害。2008 年秋季开展防治前,年
均增长率为 74. 12%,实施防治后的 2011 年增长率
降至 15. 31%。
1 发生与危害状况
1. 1 发生分布
经过调查,薇甘菊在靠近中缅边境的瑞丽市、畹
町开发区和盈江县危害最重,其次为陇川县和芒市,
梁河县较轻。分布在海拔 204 ~ 1 502 m之间,重度
危害面积 7 633. 27 hm2,中度危害 12 837. 20 hm2,
轻度危害 11 521. 40 hm2,海拔 430 ~ 1 100 m之间的
道路旁、次生林、灌木丛、荒地、沟渠边、河堤、果园、
甘蔗受害最重。这一区域的薇甘菊蔓延快、生长快、
生物量大,是危害的重灾区。
1. 2 薇甘菊的危害
1. 2. 1 对生态系统的危害 薇甘菊为阳性藤木植
物,通过匍匐覆盖地面植被或攀援植物形成覆盖层,
使其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而停止生长甚至死亡。全州
有 16 739. 35 hm2 的原始森林、次生林、人工林、竹
林、灌草丛受害,导致众多植被物被覆盖或攀援绞杀
致死,植被由覆盖前 1m2 数百株,减少至数十株。
植被被严重破坏,生物多样性指数、物种丰富度和均
匀度指数明显下降,生态系统退化为以薇甘菊为单
优种群的植被群落特征。此外,薇甘菊生长消耗大
量的水分和营养,导致土壤肥力严重下降。
1. 2. 2 对农业生产的危害 由于薇甘菊是两性繁
殖杂草,再生能力极强,防治难度大,造成农作物严
重减产和品质降低。2008 年全州农地发生面积
10 771. 3 hm2,有的经济作物园地因薇甘菊危害而
绝收,已经撂荒。2011 年仍有 8 065. 8 hm2 农地受
薇甘菊危害,其中甘蔗受害面积 3264. 20 hm2,减产
20% ~30%,柠檬 405. 66 hm2,减产 30% ~ 50%,麻
竹 368. 5 hm2,减产 30% ~ 40%,橡胶、柚子、荔枝、
菠萝、茶叶、澳洲坚果、柑桔、玉米等农作物不同程度
受害面积 3387. 48 hm2。
2 防控措施
2. 1 组织措施
2. 1. 1 建立防控体系,加强领导,科学布防 成立
—96—杂草科学 2013 年第 31 卷第 1 期
州、县(市)乡(镇)三级领导机构,确定人员,明确职
责,组织协调施防,建立村、社联络员制度,形成政府
引导、业务部门技术指导、群众防治为主力军的防控
体系,启动薇甘菊防控应急预案,筹措防控资金。建
立经济果园是危害的重点,要重点灭除;种苗引种是
传播的重点,要重点监管;道路、沟渠和河堤是发生
的重点,要重点统防,点面结合;预警监测与防治结
合的防控思路。
2. 1. 2 建立部门协作和分工负责机制 成员单位
由农业、林业、水利、交通、建设、动植物检疫等部门
组成。建立薇甘菊防控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形成在
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下的多部门协防体系,各部门信
息连通、资源共享、组织协调,实行防控信息报告责
任制度,全面落实防治工作措施。薇甘菊防治工作
牵涉多个部门,明确各单位的防治责任,建立部门联
动机制,统一部署和实施防治行动,齐抓共管,各负
其责。
2. 1. 3 划定防控区域,明确防堵重点 根据薇甘菊
发生与危害分布现状,建立一区三带,在边境沿线
17 个乡镇建立薇甘菊阻截带,阻截新传播源,加强
薇甘菊防除;在中部地区的 24 个乡镇建立重点防除
带,加大薇甘菊防除力度,限制其发生范围;在与保
山市腾冲县、龙陵县接壤的 5 个乡镇建立薇甘菊控
制带,逐步根治薇甘菊建立无发生区。根据德宏州
与周边地区的地理及物流状况,建立由德宏州向内
地扩散的多个监控点,监测薇甘菊扩散动态,一旦发
现薇甘菊入侵立即上报,并及时清除入侵点,控制向
内地扩散。
2. 1. 4 加强宣传培训,提高群众防控认识和防治能
力 为引起社会大众广泛关注,参与薇甘菊防控,采
取广播、电视、粘贴画图、标语、发放资料等多种方式
广泛宣传,使广大干部群众了解、认识薇甘菊特征和
危害性,增强防控意识。组织防治技术人员深入村、
社,根据不同生境、危害方式和危害程度采取不同化
除方法和人工铲除方法现场培训群众,使群众掌握
正确的防除方法,提高防除效果。
2. 1. 5 加强防治技术研究 根据薇甘菊生长的不
同时期、危害程度及生境进行防除试验,筛选出防效
好、安全、低毒、低残留的 74. 7%、75. 7%、95%草甘
磷类除草剂,确定最佳使用时期、用量和方法;采用
人工铲除的薇甘菊加入微生物菌、尿素、鸡粪、生石
灰,盖膜堆捂发酵,腐烂后还田。
2. 1. 6 严把检疫关,控制扩散 联合检疫部门对入
境口岸通关可能携带薇甘菊的载体进行检查,对停
车场和货物堆放场地排查。加强对甘蔗、花卉、林苗
基地监测,农产品和林产品外销调运检疫,防止薇甘
菊扩散。
2. 2 技术措施
采取化防为主,铲除为辅;秋防打基础,春防巩
固成果;一普、二补、三灭除的方法。
2. 2. 1 化学防治 甘蔗地防治:结合甘蔗地中耕管
理,用 48% 莠去津悬浮剂 3. 75 L /hm2 兑水
450 kg /hm2,进行蔗地封闭式除草;在杂草盛发的
6—8 月,使 用 75. 7% 草 甘 膦 铵 盐 粒 剂 亩
2. 25 kg /hm2 兑水 675 kg /hm2,对薇甘菊接近地面
根部茎叶,定向均匀喷雾。
果园防治:使用 74. 7%、75. 7%、95%草甘膦铵
盐粒剂 2. 25 kg /hm2 兑水 675 kg /hm2,对薇甘菊下
部根茎枝叶,定向均匀喷雾。
荒地防治:对连片匍匐发生的薇甘菊,使用含量
70% 以 上 草 甘 膦 类 除 草 剂 3 kg /hm2 兑 水
900 kg /hm2,70%草甘·三氯吡粉剂 2. 16 kg /hm2
兑水 675 kg /hm2,对薇甘菊均匀喷雾。
林地防治:使用含量 70%以上草甘膦类除草剂
2. 25 ~ 3 kg /hm2 兑水 675 ~ 900 kg /hm2,对大面积
薇甘菊区域且几乎没有其他植物生长的地方均匀喷
雾;对攀爬的薇甘菊地面根部至 1. 5 m处茎枝叶,定
向均匀喷雾,或 1. 5 m 处砍断用药液涂抹茎枝叶和
断口,上部茎枝任由挂在树上枯死。
水源区防治:对河堤、沟埂等地薇甘菊使用 75. 7%
草甘膦铵盐粒剂 2. 25 kg /hm2 兑水 675 kg /hm2,定
向均匀喷雾薇甘菊茎枝叶。
2. 2. 2 人工铲除 对饮用水源区域和零星发生薇
甘菊的地方,进行人工铲除,清除地面茎枝和地下根
系,集中烧毁或堆悟腐烂后还田。砍甘蔗后,清除蔗
地残留的薇甘菊茎枝叶和地下根系,集中烧毁。对
零星攀爬树上的薇甘菊地面根部至 1. 5m 处砍断,
清除地下根系和地上残留茎枝叶,挖坑深埋,夯实盖
土,或拾出集中烧毁,上部仍由挂在树上自然枯死。
参考文献:
[1]王伯荪,王勇军,廖文波. 外来杂草薇甘菊的入侵生态及其治理
[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2]德宏州薇甘菊预警监测与防治工作总结[R]. 2008 - 2011.
—07— 杂草科学 2013 年第 31 卷第 1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