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紫薇清防治薇甘菊林间药效试验



全 文 :— 12 —
收稿日期:2012-09-28
2012年
第 6期
2012
№6
辽 宁 林 业 科 技
Journal of Liaoning Forestry Science & Technology
引 言
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又称小花蔓泽兰
或小花假泽兰,原产于南美洲,为菊科植物中唯一
的1年生攀爬植物[1]。由于薇甘菊生长速度奇快,夺
取其它植物的养分,导致其它植物难以生存,故有
“绿色杀手”之称,亦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为全球
100种最具危害力之外来入侵物种[2],故为重点检疫
性杂草。薇甘菊具有很强的向光性,攀上树木进而
缠绕全株植物,使寄主植物光合作用受到破坏致
死,并给原生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造成严重侵害。
在我国,薇甘菊主要危害天然次生林、人工林,常对
树高小于6~8 m的几乎所有当地树种造成危害,尤
其是那些相对矮小的林木受害最大。
紫薇清是一种新型防除薇甘菊的药剂,具有安
全高效的特点。为进一步掌握该药剂的使用技术、
防治效果,于 2011 年 9 月至 2012 年 11 月在广东省
湛江市进行了有关试验。
1 试验材料
1.1 试验对象
薇甘菊非耕地自然生长,其中掺杂有部分桉树
和禾本科杂草。
1.2 供试药剂
紫薇清,江西天人生态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草
甘膦,浙江新安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
1.3 试验地概况
试验当地土壤类型为砖红壤,偏酸性。施药部
分区域有禾本科杂草混生。
2 试验方法
2.1 试验药剂
试验药剂浓度见表 1。试验设 4个药剂处理,
即紫薇清1 500,2 000,2 500倍液,草甘膦500倍液,
1个不施药作对照,每个处理设4次重复,共20个小
区,每个小区150 m2,小区随机排列。
紫薇清防治薇甘菊林间药效试验
张 晖 1,孙德莹 2,许晓丹 3,周立峰 4,陈晓燕 4,刘细平 4
(1.黑龙江省林业厅,黑龙江 哈尔滨 150090;2.国家林业局森林病虫害防治总站,辽宁 沈阳 110034;
3.瓦房店市林业局,辽宁 大连 116300;4.江西天人生态股份有限公司,江西 吉安 343100)
摘 要:薇甘菊是一种危害林业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的恶性杂草。在林间使用不同浓度的紫薇清
对薇甘菊进行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喷药后90 d,高浓度紫薇清对薇甘菊防效达100%,低浓度者亦
达到96.4%,对照药剂草甘膦防效为90.1%,三者差异显著。
关键词:薇甘菊;紫薇清;药效试验
中图分类号:S76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1714(2012)06-0012-03
Field efficacy test of Ziweiqing against Mikania micrantha
ZHANG Hui1,Sun De-ying2,XU Xiao-dan3,Zhou Li-feng4,Chen Xiao-yan4,Liu Xi-ping4
(1.Heilongjiang Provincial Foresty Department,Harbin 150090,China;2.Forest Disease and Insect Damage Control General Station of Na-
tional Forestry Bureau, Shengyang 110034,China;3.Forestry Bureau of Wafangdian City,Dalian 116300,China;4.Jiangxi TianRen Ecology
Co.,Ltd.,Jian 343100,China)
Abstract:Mikania micrantha is an exotic vicious weed which endangers forest biodiversity,a field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to in-
vestigate the controlling effect of different concentration of herbicides Ziweiqing and glyphosate on Mikania micrantha.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ntrol effect of high concentration Ziweiqing was 100%,that of low concentration Ziweiqing was 96.4%,the control
effect of glyphosate as CK was 90.1% within 90 d after spray,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mong them.
Key Words:Mikaniamicrantha;Ziweiqing; efficacy
— 13 —
表1 试验药剂
2.2 施药方法和时间
药剂兑水,使用机动喷雾器本田5.5匹汽油机+
WL45型喷雾机进行喷雾,着重喷施薇甘菊叶片和
茎部,至叶片和茎部滴水为止。2011年9月23日上
午喷药 1 次,施药当天阴天,施药时温度 28 ℃,无
风。每个小区喷施50 kg药液。
2.3 调查方法
施药前及施药后1 d,7 d,15 d,30 d,90 d共6次
调查薇甘菊生长情况,在每个小区随机抽取5个2 m×
2 m的样方,调查生长情况和盖度,并计算施药后防
效。各小区的防效应用DPS软件进行Duncans 新
复极差法进行比较。
根据调查数据,按式(1)计算各处理防治效果。
P1= ×100% (1)
式中:P1为防治效果;N为对照组盖度;M为处
理组盖度。
3 结果与分析
药效调查发现,经紫薇清处理后 1 d薇甘菊就
表现出受害症状,叶片尤其是心叶出现卷曲;7 d后
叶片全部卷曲,大部分叶片枯萎,蔓茎开始萎蔫,浓
度越高,薇甘菊受害症状越明显;15 d后,1 500倍和
2 000倍药液处理的薇甘菊近乎全部枯死,2 500倍
药液处理85%以上的茎、叶枯死;30 d后,除2 500倍
药液处理区内尚有少量薇甘菊存活外,紫薇清所有
处理区内的薇甘菊全部枯死;药后 90 d,1 500倍和
2 000倍药液处理区已无任何薇甘菊存活,2 500倍
药液处理区尚有少量薇甘菊存活。对照药剂草甘
膦处理区内,施药后 1 d,薇甘菊无受害症状;施药
后7 d,有部分老叶出现黄化症状;15 d后,出现大面
积受害症状,叶片黄化枯萎,茎秆枯死;30 d后,尚
有少部分茎叶未枯死;90 d后,未枯死茎叶一直存
活(表2)。施药后30 d,紫薇清3个处理对桉树基本
无药害,只是在1 500倍处理区,喷施药液较重处桉
树出现轻微的叶片黄化,但在施药后90 d能够恢复
正常生长。更重要的是,紫薇清对混生在其中的禾
本科杂草基本无效果,这为在薇甘菊防除后提高杂
草植被覆盖度,防止后续薇甘菊种子着生萌发提供
了可能。但在草甘膦处理区内,禾本科杂草基本被
一并防除。
表2 紫薇清药液处理的薇甘菊盖度变化情况
经检验,紫薇清 1 500 倍、2 000 倍和 2 500 倍 3
个浓度与草甘膦 500倍药液处理后 30 d、90 d防效
差异显著。紫薇清 1 500 倍、2 000 倍药液处理后
30 d、90 d的防效均达到100%,且差异不显著,但与
2 500 倍药液处理后 30 d、90 d 的防效 96.4%比较,
差异显著。故认为田间应用时可以选择紫薇清
2 000倍药液使用。草甘膦 500倍药液处理后 30 d
的防效为91.2%,90 d的防效为90.1%(表3)。
表3 紫薇清对薇甘菊防治效果检验
注:表中不同字母代表差异显著,相同字母代表差异不
显著。
4 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使用紫薇清1 500倍、2 000倍,
施药后30 d、90 d的防治效果均为100%,2 500倍药
液的防治效果为 96.4%,说明紫薇清对薇甘菊具有
良好的防治效果;同时对处理区内的桉树基本无影
响,另在使用紫薇清后,对防治区内的禾本科杂草
亦几乎无影响,有利于提高杂草植被覆盖度,有效
阻止来年飘落过来的薇甘菊种子着生萌发。紫薇
清的使用剂量应根据薇甘菊的生长情况、蔓茎大
小、盖度及生长区域等因素来调整,建议在非耕地
使用 1 500~2 000倍液,如在薇甘菊生物量较大区
域,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提高使用浓度。
紫薇清以植物激素为主要成分,其机理是干扰
薇甘菊的激素合成,造成生理代谢不平衡,尤其对
薇甘菊新生组织作用迅速,最终使薇甘菊的正常生
处理号




CK
药剂
紫薇清
紫薇清
紫薇清
草甘膦

稀释倍数
1500
2000
2500
500

N-M
N
药 名
紫薇清
草甘膦
CK
处 理(倍)
1500
2000
2500
500
薇甘菊盖度(%)
施药前
92
95
84
91
90
1d
92
95
84
91
90
7d
83
81
79
91
91
15d
3
2
7
16
91
30d
0
0
3
8
92
90d
0
0
3
9
93
药 名
紫薇清
草甘膦
处理(倍)
1500
2000
2500
500
施药后30 d
防效(%)
100
100
96.4
91.2
显著性
Aa
Aa
Bb
Cc
施药后90 d
防效(%)
100
100
96.4
90.1
显著性
Aa
Aa
Bb
Cc
张 晖等:紫薇清防治薇甘菊林间药效试验第6期 2012年
— 14 —
理、生化作用被破坏而枯萎死亡。同时紫薇清对人
及高等动物低毒,对周围环境及地下水无害,安全
高效。实践证明,紫薇清对薇甘菊防控效果良好,
建议进一步开展大面积推广试验,以便确定其大面
积应用时的关键技术措施。
参考文献:
[1] 咎启杰,李鸣光.薇甘菊防治实用技术[M].北京:科学出
版社,2010:19-26.
[2] 徐艳媚,廖周瑜.国内对薇甘菊的研究综述[J].现代农业
科技,2011(6):214-218.
(责任编辑:苑 辉)
辽 宁 林 业 科 技第6期 2012年
的多少随年际间降水量的增减而呈相应的变化,这
可能是树木应对气候变化的一种方式。章古台地
区年际间降水变率大,相对于樟子松来说,有多大
限度能适应这种变化应是长时间研究的课题。章
古台地区降水量的增减又可以反映出土壤含水量
的相应变化[18],可以得出土壤含水量的增减对樟子
松人工林蒸腾耗水的多少起关键作用。同时,樟子
松耗水量的减少必然影响到树木的生长势,但树势
减弱可能只是影响樟子松早衰和生产力下降的影
响因素之一。
本试验中,樟子松人工林蒸腾耗水量占同期降
水量的24.5%~28.3%,而焦树仁研究的2块樟子松
人工林蒸腾耗水量分别占同期降水量的 57.6%~
89.0%和 67.0%~44.5%[10],这可能是林分密度相差
较大所致。本研究试验区林分的密度 404株/hm2,
林龄为32 a,而焦树仁研究试验区林分的密度1 250
株/hm2,林龄为27 a。本试验研究结果表明:32 a樟
子松单株年耗水量为 2 084~3 670 kg(2010、2011
年),焦树仁试验结果表明 27 a樟子松单株年耗水
量为 1 445~2 247 kg[10](1980、1981、1982年),吴丽
萍在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盟中旗研究显示 22 a
樟子松单株年耗水量为 3 423 kg[12](2001年),这些
差别应是气候因素、地理位置、测量手段、林分密
度、林龄等共同作用的结果,但减少林木株数应是
增加土壤含水量的有效措施。
樟子松人工林随着林龄增大,树冠截留量也必
然不同,随着密度变化,蒸腾耗水量与枯落物+林下
植被+土壤蒸散量之间的比例应呈现出此消彼长的
势态,樟子松人工林水量平衡的研究应是一项复杂
的、长期的课题。
参考文献:
[1] 曾德慧,姜凤岐.从水量平衡角度探讨沙地樟子松人工林
的合理密度[J].防护林科技,1995(1):4-7.
[2] 赵文智,常学礼.奈曼沙区樟子松生长与生态因子关系的
研究[J].西北林学院学报,1991,6(4):16-21.
[3] 罗玲,廖超英.榆林沙区不同立地条件引种樟子松生长特
性的对比研究[J].西北农业学报,2008,17(3):182-185,204.
[4] 徐海涛.章古台沙地影响樟子松生长主要生态因子的初
探[J].辽宁林业科技,1989(2):20-25.
[5] 焦树仁.辽宁省章古台樟子松固沙林提早衰弱的原因与
防治措施[J].林业科学,2001,37(2):131-138.
[6] 原戈.辽宁省沙地樟子松人工林衰退原因与治理对策[J].
辽宁林业科技,2000(6):1-4.
[7] Lee Richard. Forest Hydrology[M].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USA,1980:349.
[8] Mcculloch J G,Robinson M. History of forest hydrology
[J].JHydrol,1993,150:189-216.
[9] Kelliher F M. Evaporation and canopy characteristics of
coniferous forests and grasslands[J].Ecologia,1989,95:
153-163.
[10] 焦树仁.辽宁章古台樟子松人工林水分动态的研究[J].
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学学报,1987,11(4):296-307.
[11] 白雪峰,韩辉,周凤艳,等.沙地樟子松蒸腾耗水的生态
学特征[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11,30(3):404-407.
[12] 吴丽萍,王学东,尉全恩,等.樟子松树干液流的时空变
异性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2003,10(4):66-68.
[13] 焦树仁.樟子松人工林蒸腾耗水量的初步研究[J].生态
学杂志,1984,3(4):15-18.
[14] 张胜利,雷瑞德,吕瑜良,等.秦岭火地塘林区森林生态
系统水量平衡研究[J].水土保持通报,2000(6):18-22.
[15] 王沙生,高荣孚,吴贯明.植物生理学[M].北京:中国林
业出版社,1991:192.
[16] Granier A.A new method of sap flow measurement in tree
stems[J]. Annales of Forest Science,1985,42(2):193-200.
[17] Granier A.Evaluation of transpiration in a Douglas fir
stand by means of sap flow measurements[J].Tree
Physiology,1987(3):309-320.
[18] 白雪峰,韩辉,周凤艳,等.章古台沙地樟子松人工林土
壤水分动态研究[J].辽宁林业科技,2004(2):11-13.
(责任编辑:张素清)
􀤉􀤉􀤉􀤉􀤉􀤉􀤉􀤉􀤉􀤉􀤉􀤉􀤉􀤉􀤉􀤉􀤉􀤉􀤉􀤉􀤉􀤉􀤉􀤉􀤉􀤉􀤉􀤉􀤉􀤉􀤉􀤉􀤉􀤉􀤉􀤉􀤉􀤉􀤉􀤉􀤉􀤉􀤉􀤉􀤉􀤉􀤉􀤉􀤉􀤉􀤉􀤉􀤉􀤉􀤉􀤉􀤉􀤉􀤉􀤉
(上接第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