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利用盆栽薇甘菊繁殖婀珍蝶的方法



全 文 :技术与方法
利用盆栽薇甘菊繁殖婀珍蝶的方法*
李志刚1 , 2  韩诗畴1  郭明 1  李丽英1
(1.广东省昆虫研究所 广州 510260;2.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 广州 510650)
Rearing Actinote thalia pyrrha and Actinote anteas on potted Mikania micrantha.LI Zhi-Gang2 , HAN Shi-
Chou1 , GUO Ming-Fang1 , LI Li-Ying1.(1.Guangdong Entomological Institute , Guangzhou 510260 , China;2.
South China Institute of Botany ,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 Guangzhou 510650 , China)
Abstract Actinote spp.can be used for biological control of Mikania micrantha .A method of rearing Actinote thalia
pyrrha and Actinote anteas with potted M.micrantha is described.M.micrantha was collected as cuttings from field.
It can grow well once potted by asexual growth of the stem.Rearing with M.micrantha in the laboratory at controlled
temperature , humidity and light , A.thalia pyrrha and A.anteas could successfully complete their life cycle.This
method could be used to provide enough A.thalia pyrrha and A.anteas for experiments.
Key words Mikania micrantha , Actinote spp., rearing method
摘 要 介绍实验室内用盆栽薇甘菊大量繁殖婀珍蝶的方法。野外割取薇甘菊 , 截取茎切段扦插 , 盆
栽 ,用于饲养婀珍蝶。实验室条件下控制温度 、湿度 、光周期 , 婀珍蝶完成生活史。结果表明 , 此方法可
用于大量繁殖婀珍蝶以供试验和应用。
关键词 薇甘菊 , 婀珍蝶 , 饲养方法
*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ZKB068015)和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项目(020322)。
收稿日期:2003-03-20 ,接受日期:2003-05-30
  外来入侵杂草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
H.B.K.)是世界性分布的恶性杂草[ 1] ,近年来
入侵我国香港及广东沿海地区 ,尤以珠江三角
洲为甚 , 广东省内伶仃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70%以上的山区已被其覆盖 ,造成危害 。目前
仍有不断扩散蔓延之势 ,对我国的生态环境以
及农业生产构成了巨大的潜在威胁 。人工铲除
以及化学防治的方法难以根治薇甘菊的危害 ,
而生物防治被视为解决其危害的根本途径。薇
甘菊的生物防治研究以引进天敌为重点 ,大量
繁殖天敌昆虫是研究的关键问题之一。蛱蝶科
婀珍蝶属 Actinote 的艳婀珍蝶 Actinote thalia
pyrrha(Fabricius)和安婀珍蝶 Actinote anteas
(Doubleday and Hewitson)是薇甘菊原产地的 2
种天敌昆虫。1974 年 , Cruttwell首先报道安婀
珍蝶可以作为一种潜在的生物防治因子 ,但由
于不能交尾和产卵 , 没有饲养成功[ 2] 。 1993
年 ,南非曾引进安婀珍蝶 ,仍因交尾和产卵发生
困难 ,实验室内无法继代繁殖[ 3] 。1996年印度
尼西亚引进安婀珍蝶和艳婀珍蝶 ,实验室繁殖
获得成功[ 4] 。广东省昆虫研究所于 2001年 12
月经有关部门批准引进以上 2种天敌并开展了
一系列研究工作 。在严格检疫条件下利用盆栽
薇甘菊饲养 、繁殖婀珍蝶 ,在前人工作基础上摸
索出一套适合我国实际情况的大量繁殖技术 ,
基本解决了婀珍蝶实验室内的继代繁殖问题 。
现将有关技术与方法介绍如下。
1 饲养条件及器具
(1)检疫养虫室  面积 50 m2 , 温度 20 ~
30℃,相对湿度 70%~ 90%,光周期 13 h∶11 h
(光照∶黑暗)。门窗用纱网严格防护 ,防止婀珍
蝶逃逸。养虫室保持清洁 ,使用前用 2%来苏
·561·2003 40(6) 昆虫知识 ENTOMOLOGICAL KNOWLEDGE  
尔溶液对室内环境进行消毒处理。
(2)羽化室 位于广东省昆虫研究所试验
楼顶大棚网室内 ,用 24目纱网搭建而成 ,长 2
m ,宽 1.5 m ,高 2 m 。温度 20 ~ 35℃,相对湿度
50%~ 80%,光周期12 h∶12 h(光照∶黑暗)。羽
化室内放置盆栽薇甘菊 , 每平方米约摆放 20
盆 ,高矮薇甘菊交错摆放 。
(3)水瓶 高20 cm ,口径2 cm ,可用一般的
纯净水瓶代替。
(4)花盆 高 30 cm ,口径 28 ~ 30 cm 。
(5)小毛笔 、剪刀 、电暖片 、加湿器 、日光灯 。
2 薇甘菊的栽培
薇甘菊采自东莞郊野 。该杂草具有无性繁
殖的生物学特点 ,侧分枝与主枝皆具有强的生
命力 ,每一个节间都可以扩展成新的根和叶系
统[ 5] ,无性繁殖的营养生长较快[ 6] 。用茎切段
扦插方法栽培薇甘菊能够为婀珍蝶提供足够的
食物 。
2.1 薇甘菊的定植方法
野外割取薇甘菊地上部分 ,带回实验室 ,挑
选较为粗壮的当年生薇甘菊枝条 ,截取长约 25
cm具节的茎切段 ,为减少蒸腾作用去除叶片 。
花盆中置混合均匀的农田耕作土 ,将薇甘菊茎
切段的 1 ~ 2个节埋入土中。每盆扦插茎切段
4 ~ 5条 。
2.2 薇甘菊的日常管理
将盆栽的薇甘菊置于光照条件稍差的空
地 ,每日早晚灌溉。如遇阳光强烈天气 ,应用遮
阳网进行遮阴处理。扦插后 20 d左右即可由
节处生长出新枝 ,薇甘菊茎切段扦插的成活率
可达 85%以上。新枝长出后 ,将薇甘菊移至光
照充足处 。待薇甘菊新枝长至约 20 cm 时 ,在
盆中插入长约 1.5 m 的竹杆做支持物 ,初期需
要人为将枝条引向支持物 ,然后任其自由攀缘 。
薇甘菊枝条攀缘至支持物顶端时 ,去除顶芽 ,以
促进侧枝生长。栽培期间每日灌溉提供充足的
水分 。随季节不同 ,薇甘菊生长速度有所不同 ,
在3月至 9月营养生长期生长较快 ,10月至翌
年2月生长速度变慢 ,每月需追施复合肥 1次 ,
促进其生长 ,以获得足够的叶片供婀珍蝶取食 。
11月薇甘菊进入繁殖生长期 ,开花结实 。为防
止其种子的扩散 ,在开花初期摘除花蕾。
3 婀珍蝶各龄期的饲养方法
婀珍蝶由印度尼西亚油棕研究所提供虫
卵 。养虫室和羽化室的光 、湿 、温皆可控。卵在
水插薇甘菊叶片上孵化 ,低龄幼虫用水插薇甘
菊叶片饲养 ,高龄幼虫接转到盆栽薇甘菊上饲
养 ,羽化室内羽化 、产卵 。
3.1 卵的孵化
婀珍蝶的卵多产在薇甘菊叶片背面 ,卵临
近孵化时 ,将带有卵块的叶片剪下插入瓶中 ,瓶
中注水 ,约 3 d后 ,叶片会开始萎蔫。再从生长
良好的盆栽薇甘菊上剪取大而绿的叶片 ,剪取
时带较长叶柄 ,且让剪切面为斜面 。将叶片插
入盛有清水的瓶中 ,每瓶插叶片 3 ~ 4片 。将带
有婀珍蝶卵块的叶片平铺在水插的薇甘菊叶片
上 ,使有卵块的一面靠近新的薇甘菊叶片。定
期向瓶中加清水 ,使叶柄与水面接触从而保持
薇甘菊叶片新鲜。每 2 d 更换 1 次薇甘菊叶
片 。控制养虫室温度在 20℃~ 23℃,相对湿度
85%左右 。卵孵化后 ,初孵幼虫会在薇甘菊叶
片上开始取食。
3.2 1 ~ 3龄幼虫的饲养
低龄幼虫的取食量较小 ,且具有群居性 ,可
吐丝结网 ,数十头幼虫聚集在一片薇甘菊叶上
形成群体 ,不易扩散。故用水插薇甘菊叶片饲
养比较方便 ,省时省力 ,而且占用的空间较少。
低龄幼虫多取食薇甘菊叶片的上表皮及叶
肉 ,残存的叶片下表皮干枯变色 。每日添加新
鲜的薇甘菊叶片 ,将新叶片插入水瓶中 ,使已被
取食的叶片平铺其上且紧密接触 。待婀珍蝶从
残叶上转移至新叶后 ,清除残叶 。低龄幼虫转
移能力不强 ,会有少许幼虫滞留在残叶中 ,需人
工用小毛笔蘸水将其转移至新叶片上 。及时往
瓶中加水 ,保证薇甘菊叶柄汲取水分保持叶片
新鲜。
3.3 4 ~ 6龄幼虫的饲养
婀珍蝶进入 4龄之后取食量明显加大 ,而
·562·  昆虫知识 ENTOMOLOGICAL KNOWLEDGE 2003 40(6)
且不再群居 ,开始分散生活 ,水插叶片的方法不
再适用 ,故将婀珍蝶转移至盆栽薇甘菊上饲养 。
清除盆栽薇甘菊上的枯叶后移至养虫室内 ,接
转幼虫 ,将带有幼虫的水插薇甘菊叶片取出 ,均
匀放置于盆栽薇甘菊的不同部位 ,每盆薇甘菊
选取 5 ~ 6处接虫。每处接虫不宜太过集中 ,以
20 ~ 30头为宜 。不断提供新的盆栽薇甘菊 ,将
新的盆栽薇甘菊靠近取食过的薇甘菊 ,使二者
枝条紧密接触 ,婀珍蝶就会向新的薇甘菊上转
移 ,然后清查叶片被取食干净的薇甘菊 ,个别幼
虫会滞留其上 ,需要用小毛笔蘸水人工将其接
转。
3.4 蛹期的管理
幼虫一般在 6龄化蛹 ,个别幼虫 5龄化蛹 。
此时要提供较为充足的薇甘菊供婀珍蝶取食 ,
防止其提前化蛹 。化蛹前幼虫吐丝将身体倒挂
在薇甘菊叶片或者枝条等支持物上 ,随后蜕皮
成蛹。化蛹期间 ,应尽量提供分枝较多的盆栽
薇甘菊 ,以便为婀珍蝶化蛹提供足够的支持物 。
幼虫化蛹后不能立即处理 ,以防止其受伤 , 2日
后再将带有蛹的薇甘菊枝条剪下 ,用胶纸集中
粘连到一棵薇甘菊上 。集中时应保持蛹的悬挂
姿势 ,以利于婀珍蝶羽化时展翅。有个别的蛹
不能自行粘在枝条上或者由于其他原因掉落 ,
需用胶将其尾部末端粘到支持物上 。粘贴时应
尽量减少蛹与支持物的接触面积以防影响蛹的
发育及随后的羽化。
3.5 羽化及产卵
婀珍蝶产卵对薇甘菊叶片有一定要求 ,羽
化室内应摆放生长状态良好 ,叶片大而鲜绿的
薇甘菊。将集中后的蛹移到羽化室内。控制羽
化室的温度 、湿度及光照。温度应控制在 20 ~
30℃,低于 20℃时 ,需用电暖片加热;用加湿器
调节相对湿度在 65%左右;保证羽化室内 12 h
自然光照 ,如遇阴雨天气 ,自然光不足时需用日
光灯补充 。温度与光照强度是影响婀珍蝶成虫
交尾的重要因子 。雄虫先于雌虫羽化 ,婀珍蝶
羽化后 ,羽化室内用托盘提供 30%的蜂蜜溶
液 ,供成虫吸食 ,延长其存活时间 ,以增加雌雄
成虫相遇交尾的机率 。婀珍蝶交尾时间可持续
数小时 ,交尾后雌虫开始产卵 ,产卵时间一般持
续 1 ~ 4 h ,交尾以及产卵过程中要减少自然因
素及人为活动的干扰。如果婀珍蝶群体较大 ,
整个群体羽化 、产卵的时间会持续 20 d 左右 ,
待婀珍蝶产卵完毕 ,逐盆检查羽化室内的薇甘
菊 ,将有卵块的薇甘菊带回养虫室 ,接近孵化
时 ,剪下有卵块的叶片 ,处理方法同 3.1 。
4 饲养结果
婀珍蝶虫卵呈浅橙黄色 ,瓶形 。随后有所
增大 ,颜色逐渐变成砖红色。初孵幼虫呈浅黄
色 ,1 、2龄幼虫开始取食叶片后变为黄绿色。3
龄幼虫体色进一步加深 ,体节可见明显突出的
刺 。4龄以后 ,2种婀珍蝶颜色明显不同 ,安婀
珍蝶幼虫体色较黑。新鲜虫蛹呈绿色 ,随后变
成灰绿色 ,腹部有 6 行纵向的黑线 ,基部为黑
色 。成虫颜色鲜艳 ,褐中带橙黄色 ,具黑斑 ,存
活时间为7 ~ 9 d 。
婀珍蝶 1 个世代为 90 ~ 102 d ,随气温不
同 ,略有差异[ 2] 。卵的孵化需要 10 ~ 15 d ,平均
12 d。幼虫各龄期分别为:1龄约 11 d , 2龄约
21 d , 3龄约 9 d ,4龄约 13 d ,5龄约 10 d ,6龄约
9 d ,蛹期为 10 ~ 11 d 。艳婀珍蝶与安婀珍蝶各
虫态历期略有不同。
5 小结与讨论
实验室内控制温度 、湿度及光照 ,用盆栽薇
甘菊饲养 、繁殖婀珍蝶的初步结果表明 ,婀珍蝶
能顺利完成生活史和继代繁殖 ,可以为试验研
究及野外释放工作提供足够虫源 。
婀珍蝶卵的孵化对环境条件要求较为严
格 ,尤其应注意湿度的控制 ,过于干燥会影响其
孵化 ,过于潮湿又会使虫卵发霉 。婀珍蝶蛹期
的处理极为关键 ,直接关系到羽化和产卵。作
者曾经尝试让婀珍蝶在养虫室内羽化 ,然后将
成虫移至楼顶大棚纱网内产卵 ,但未获成功 ,婀
珍蝶成虫只能产下很少的卵粒 ,不能正常孵化 。
如果将蛹移至羽化室内羽化 ,婀珍蝶就能产卵 ,
卵亦可正常孵化 ,其原因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
由于水分和光照是影响薇甘菊生长的主要
·563·2003 40(6) 昆虫知识 ENTOMOLOGICAL KNOWLEDGE  
因子 ,盆栽薇甘菊应置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 ,但
这样又会加大薇甘菊的蒸腾作用。为防止薇甘
菊枯萎 ,栽培用土应该具有较好的保水性 ,且必
须每日灌溉。所以用盆栽方法栽培薇甘菊需要
耗费较多的人力 ,占用较多的空间。另外在每
年11月至翌年 2月薇甘菊生长速度减慢 ,要为
婀珍蝶提供足够的食料也显费力 。研究表明 ,
土壤肥力对薇甘菊生长影响不大 ,相对重要的
因子是光照和土壤水分 ,而且土壤水分含量越
高 ,生长越好[ 7] 。所以能否以水培方法栽培薇
甘菊 ,为求既可省力 、省时 、省空间 ,又能为婀珍
蝶提供足够的食物 ,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参 考 文 献
1  Waterhouse D.F.Biological Control of Weeds:Southeast Asia
Prospects.Canberra:Quark X Press by K and B Publication ,
1994.125~ 126.
2  Cruttwell R.E.C.I.B.C.Technical Bulletion of the
Commonwealth Institute of Biological Control , 1974, 17:87 ~
125.
3  Caldwell P.M., Kluge , R.L.Entomophaga , 1993, 38(4):
475~ 478.
4  李丽英 ,彭统序 , 刘文惠 ,韩诗畴 , 李开煌 ,罗莉芬 , 陈巧
贤.昆虫天敌 , 2002, 24(2):49~ 52.
5  温达志 ,叶万辉,冯惠玲 ,蔡楚雄.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
2000 , 8(2):139~ 146.
6  胡玉佳 ,毕培曦.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4 , 33
(4):87~ 95.
7  黄忠良 ,曹洪麟 ,梁晓东 ,叶万辉 ,冯惠玲 ,蔡楚雄.热带亚
热带植物学报 , 2000 , 8(2):131~ 138.
《中国 目志》和我国昆虫分类学科发展简评
李法圣先生编写的《中国 目志》分上下 2册 ,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全书包括总论和各论两大部分。总论详细
介绍了 目研究历史 、分类系统的变革 、形态构造 、生物学特性 、区系分布及研究方法等 , 并且进一步清理了旧有分
类系统的紊乱状态 ,确立了各个阶元的科学名称;各论记载了我国 虫 3 亚目 、14 总科 、170 属和1 500多种。其中新
组建和新命名 3个总科 、12个亚科 , 并包括 62个新属或亚属 , 进而还描述了 918个新种。全书附有各级分类阶元的
检索表 、1 500 多幅特征图及精美的显微照片。这是我国当前最完善最全面的 目专著 , 并且在一部书内所包含的
新类群也是最多。这是一部十分难得的巨著 ,为我国昆虫区系又增添了许多新的内容。
过去人们总认为 目昆虫是个小类群 ,在我们国家不会有多少种类 , 并且还认为一般只是危害书籍或仓储昆
虫 ,最多也只有百十种 , 如书虱等。可是李法圣先生以其坚韧不拔的意志努力工作 ,长期野外采集 、分类鉴定 、认真
研究 、系统总结 , 把一个不起眼的目提高到一个非常醒目的地位。我国 目不仅拥有1 500多种 , 约占世界已知
目昆虫种类的1 3 ,而且还描述了许多新的类群 , 新种数量约占总数的 3 5。这说明 目昆虫是一个分布十分广泛
的类群 , 特别在森林植被比较复杂的林地 , 其种类尤为丰富。所以《中国 目志》种类的复杂与多样反映我国昆虫
区系的特殊性 、复杂性和多样性。其特有成分占据极高的比例。为我国积累了十分宝贵的区系资料 ,还为不同环
境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生物测定指标。
人们估计全世界昆虫种类有1 000万种。根据以往各个类群研究的平均结果 ,估计我国昆虫种类约占世界昆虫
种类的 1 10。若以这样平均值推算 , 我国昆虫的种类应该有 100 万种之多 ,但目前我国已被记载的种类有多少呢?
据华立中曾统计至 1990 年 ,我国已知昆虫70 000种之多;刘绍基统计至 2003 年初 ,我国已知昆虫77 952种。总之不
到 8万种。这 8万种在 100 万种中仅占百分之几 , 实在太少了 ,真是令人担忧。其他国家由于发展水平不同 ,对于
本土已知昆虫种类的掌握也是不均衡的。发达国家对于本土已知昆虫种类的掌握是比较多 , 一般是 50%或 60%,
有的甚至更多 ,高达 80%。他们的学者到非洲 、南美 、亚洲各地采集标本搜集资料 , 对于很多类群已经作了世界性
工作。英国 、美国 、德国 、法国和日本早在 19世纪就深入我国武夷山 、鼓岭 、牯岭 、庐山 、峨眉山 、秦岭 、五岭 、横断山 、
东北 、云南 、西藏 、海南及台湾等地搜集标本 , 进行分类鉴定和系统研究 , 发表了数以万计的中国昆虫种类。
目前 ,昆虫分类学在我国已成为一门濒危学科。研究队伍萎缩 ,经费严重匮乏。在职的年轻人也因得不到良
好的工作支持 ,走的走 , 转行的转行 ,或者寻找一些其他相关的课题获取经费 ,养活自己 , 而昆虫分类则成了一种副
业;有的或许能得到某些特别支持费 , 但其几率极低 ,对于整个事业仍然是杯水车薪 , 起不了多大作用。 总之 , 由于
种种原因 ,使得我国的昆虫分类学长期来得不到应有的发展。但是 , 许多关系到国民经济发展和环境生态安全的
实际问题又需要这一基础学科的支持和帮助 ,如植物检疫 、农林业生产 、商业纠纷 、害虫防治 、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
生物多样性研究 ,甚至百姓家居突然发现某种昆虫大量发生 ,或者某地发生异常虫情 ,以及战争时期对于细菌战昆
虫载体的研究等等。这些问题都需要昆虫分类学家在短时间内给以圆满的答复 , 然而也因常常缺乏研究而无从回
应。这种现象应该引起上级主管部门的重视 ,进行必要改革 , 理顺体制关系 , 并给以有力支持 , 促使我国昆虫分类
学得到应有的发展。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黄复生)
·564·  昆虫知识 ENTOMOLOGICAL KNOWLEDGE 2003 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