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皮、裸燕麦种间杂交外稃性状遗传规律的研究



全 文 :皮 、 裸燕麦种间杂交
外移 性 状遗 传 规律 的研 究
河北省察北牧场 实验站 叶福钧
内 蒙, 古 农 业 科 学 院 孙 泽民
前 言
裸燕麦 ( 筱麦 ) A ve n o n u d a L . 和普通
燕麦 A . sa it Va l . 同隶燕麦属 , 但不同种 。它
们在形态学的明显差异 , 突出地表现在小穗
结构上 : 裸燕麦的外移不包子实与内俘 , 膜
质 , 形状大小与护颖相似 , 小穗一般有 3 朵
以上小花 , 呈鞭炮型或棍棒型 , 小花梗较长
( > s m m )
、 弯曲 , 而皮燕麦的外释紧包子
实与内释 , 革质 , 形状大小与护颖有异 , 小
穗一般有 3 朵以下小花 , 呈纺 锤 型 或 燕尾
型 , 小花梗较短 , 不弯曲。 这些相对性状之
间存在高度的相关性 , 集中表现在裸性问题
上 , 种的形态学主要区别是外秤紧包或不包
子实的间题 。
在本世纪七十年代初 , 我国各育种单位
已开始进行皮 、 裸燕麦种间杂交工作 , 选育
出一批新品种 ( 系 ) 。 由于未能掌握裸性遗
传规律 , 有些新品系仍含有较高的皮燕麦子
实 。 华北三省区裸燕麦品种区试 规 定供 试
品种的燕麦率不得超过 5 . 0% 。 所以裸 性 遗
传成为裸燕麦育种必须注意的问题 。 如河北
省察北牧场实验站 ( 简称实验站 , 下同 ) 配
置的26 个组合经过 9 代才选出较 稳 定 的 株
系 , 大大推迟了育种进程 。
国外裸性 遗 传 的 研 究 , J . B . N iof ,。 n
( 1 9 0 7 ) 首先 发 表 文 章 , 其 后 有厂. 乙二 n
( 1 9 1 7 )

C
.
M o u l e ( 1 9 7 2 )

H
.
S
.
A 飞i一
y y a ( 1 9 7 6 ) 和 M . D . S主;二 o n ; ( 1 9 7 8 ) 等 2 5
位学者 , 总结了国外 70 年来裸性遗传的研究
结果 。 直至 1 9 7 8年才命名了裸性遗传的 川 一
1

N 一 2 、 N 一 3基因 , 认为裸性遗传除受一
对不完全显性基因控制外 , 、 还受二对修饰基
因的影响 。
材料与方法
19 7 7一 80 年 , 实验站调查了 38 个组合 、
2 52 个单株的 F 代表现型 , 1 9 8 2年 , 内蒙古
农科院 ( 简称内农 院 , 下同 ) 调查了 14 个组
合 、 1 9 个单株的 F 代表现型 。 为 了进一步
探讨杂种后代的显性与隐性 , 了9 7 8年实验站
还专 门配置永 4 9 2 与青海甜燕麦为主的 论 个
正 、 反交组合 , 并于 了, 了9一 8 2年对其上 代 、
F Z 代 、 f 3 代 与臼、 代进行系统地研究 。 1 9 7 9
年主要研究 F 代 的表现型 , 一 摸清外移性状的
皮 、 裸一对性状谁是显性性状 。 l , 8 0年春 ,
在以往研究基础上 又从 8个正 、 反交组合中各
选 1株有代表的 <混合 ,型 .单株 , 分别脱粒 、 播
种 , 进行f Z代分离规 律的研究 。 l邪 l年 , 重
点对永 4 , 2火 青海甜及其反交组合进行核 、质
基因互作的研究 。 1 0 8 2年 , 对 _ L述组合中已
稳定的 <筱麦 ) 型株系以及 F 3代分离出的 (菠
麦 >型单株作进一步鉴定 , 看它是否 出 现 分
离现象。
本文中采 .用的有关术语及其符号 , 说明
如 一民
1
.燕麦率 ( 肠 ) = 全株燕麦 粒 数 /全株
裸燕麦与燕麦总粒数 只 1 0 。肠 ;
2
. 表现型 , 分单株与株行 ( 系 ) 表现塑
两种 。
单株表现型用燕麦率表示 , 分三种 : <筱
麦>型 , 燕麦率 = 0 . 0% ; <混合 )型 , 燕麦率 “
0
.
1一 9 9 . 9肠 ; <燕麦 >型 , 燕麦率 = 1 0 0 . 0务 。
株行 ( 系 ) 表现型按三种表现型的单株
分离比例来分 : <裸燕麦>型株行 ( 系 ) , 全
部单株 ( 行 ) 均是 <裸燕麦 ) 型 ; <燕麦 ) 型株
行 ( 系 ) ,全部单株 ( 行 ) 均是 ( 燕麦 ) 型 ;
<混合 )型株行 ( 系 ) , 3 种表现型 的 单 株
( 行 ) 都有 , 或仅有 2 种 。
3
.核基 因型 , 用种名拉丁文第一个字母
表示 , 如 ( n n n Z n Z n 3 n 3 ) 代表裸燕麦的核
基因型 , ( 5 5 5 2 5 2 5 3 5 3 ) 代表燕麦的核基
因型 。 另外 , 由于六倍体皮 、 裸燕麦杂交后
代 ( F Z ) 的核基因型共有 27 种 , 为 使 于分
析 、 研究 , 按裸燕麦核基因的积量 分为 ( s n)
型 、 ( s n )型 、 ( 4n )型 、 ( 3。 )型 、 ( Z n )型 、 ( I n )
型与 ( o n )型 7种 。
4
. 质基因型 , 用种名拉 」`文第一个字母
表示 , N N , 代表裸燕麦的质基 因型 ; 5 5 , 代
表燕麦的质基因型 。
5
. 正 、 反交组合 , 裸燕麦 x 燕麦组合为
正交 , 燕麦 x 裸燕麦为反交 。
结果与分析
一 、 F : 代的显性与隐性
从实验站 38 个组合及内农院 14 个组合的
F , 代 表现型的次数分布情况 (见表 1 、 表 2)
可以看出:
(一 )在理论上 ,
表 1 3 8个组合 F , 代表现型的次数分布
无论是正交或反交 , F
1 9 7 7一8 0 (河北 )
型一距见ù表一组
一三-一一二一毕比呼}牢!州华一毕生丰掣一止一兰兰竺一一色 一一生一 {圳创半!}到到阴恻掣月生 ,一翌生一止三生竺 ~ 一二竺竺一 -合 ` _ _ _一诊 一` }” {4 }“ }7 14 2 }2卿阴州 . ` 片. ’ 52 . . }一 } :
表 2 14 个正 、 反交组合 F : 代表现型的次数分布 〕一 9 8 2 (内致古 )
燕 龙朱 平 标
麦 数 均 准
数 差
`心 ` 心 `` 仇 O , 、 刁 `口 公 一
O O
` , .二 仁 , O O O 昌 一. . . . . . . .
卜 d .曰 卜 J ` , O O 《 , 《 ,
I ! l l ! } I l
心口 月卜 心 1 O , . 刁 召 弓O 口
O
心J 弓二 仁,
O
月匀 C 净 毯 )
. . . . . . . .
O
心, 《 , 心, O 明,
.乃 吧口
汗卜卜整型
\ 组距 -一

\ 涟誉、 、 组合 、 一 入 \ 、
正 交
反 交
18 } 0 } 9 8 士 2 1。 32
一 {
0
` 叼 阵` 口 1 , 、 刁
2 6 1 7 1 7 8
2 1 3 2` 1 6 e
2 3
国二…二…习二
1 6 } 2 7 } 3 7 { 0 } 1 9 9
…兰吕二竺i
{
一竺子二旦i 一 士 21 。 7 1
代植株的核基 因型是同质的 , 均是 ( n , s , 、
n Z s Z 、 n 。 s 。 ) 型 。 但是 , F l代表现型 既不表
现为亲本之一 <筱麦>型 , 又不表现为 <燕麦 )
型 , 全部或绝大多数单株均表现为不同燕麦
率的 <混合 >型 : 实验站的38 个组合 、 25 2 个
单株中 , 有 2 50 株的表现型均是不同燕 麦 率
的伪昆合>型 ( 占9 9 . 2肠 ) ; 内农院的14 个组
合 、 1 9 个单株 1 0 0 . 0肠表现为不同燕麦率的
(混合>型 。 我们的研究结果同国外了. iZ n n 等
及 H . S 。 A ` iy a等研究相一致 。
(二 )无论是正交或反交 , F 代的表现型
若按燕麦率表示 , 会出现连 续 性 ( p . 。帕一
1 0 0
. 。肠 ) , 而且不同燕麦率 F , 代 单 株的
次数分布不呈常态 分 布。 H . S . A行y ya 等
人用4个裸燕麦与 5个皮燕麦品种配置的14 个
组合 , F 代单株的燕麦率也有很大差异 , 出
现四种不同类型的 <混合 ) 型 : 一是接近 <裸
燕 麦>型 , 二是 <混合 )型偏裸 , 三是 <混合>
型偏皮 , 四是接近 <燕麦 >型 。
(三 ) F 。代单株的燕麦率虽然不同 , 但是
皮燕麦在花序上分布位置则有一定规律性 。
一般来说 , 裸燕麦小穗多分布在上部轮序 ,
皮燕麦小穗多分布在下部轮序 , 混合型小穗
多分布在中部轮序 。 就小德而言 , 皮燕麦一
般分布在顶部小花 , 裸燕麦分布 在 墓 部 小
花 。 J . iZ n n 的观察结果和我们是一致的 。 他
将小穗分为五种类型 : 1 . 全部是裸燕麦 , 2 .
全部是中间型 ; 3 .上部是皮燕麦 , 下部是裸
燕麦 ; 4 . 上部是皮燕麦 , 下部是中间型 ; 5 .
全部是皮燕麦。 它们在不同轮序上分布 一包是
不同的: 第一轮序上的小德全部是 1型 ;中郊
轮序 ( 包括第二 、 三 、 四 ) 的小德多为混合
型 , 分别占50 . 0肠 、 83 . 吐帕与6 0 . 0肠 ; 下部
轮序的小穗 6 0 . 0肠是 5型 。
二 、 F Z代分离
根据实验站 8个组合的F Z 代 ( 三种表 现
型的株数分离比例 , 如表 3 ) , 及永 4 92 x 青
海甜及其反交组合的 F , 代 与 F Z 代的实验结
果 ( 如表 4 ) 。
可以看出 :
表 3 F : 代三种表现型的分离株数与比例 1 9 8 0…少一(一 )8 个组合 F Z代三种表现型 的分离 比例是 , <筱麦> : <混合> : <燕 麦 > 二 0 . 63 : 1 . 80 :1 . 57 。 根据 F Z代中出现的极端类型纯合体的1 0 数目 , 琢测参予基因的对数 , 按 1 / 4 “ 公式( n 代表基因对数 ) 推算 , 其中有 2 个组合F Z代出现纯合体 <筱麦 )型 的数目是 1 / 4左右 ,
有 3个组合接近 1八 6, 其余组合介 于 1/ 4一
1/ 16 之间。 就是说 , 裸性遗传可能受一对或
二对基因控制 。
(二 )永 4 9 2 x 青海甜组合及其反交组 合
的 F Z代分离比例分别为 1 . 26 : 1 . 78 : 。 . 9。 与
1二 2 2 : 1 . 8 5 : 。 . 昭 , 接近一对基因控 制 的 1 :
:2 1分离比例。 但是 , 经 、 二 值 计 算 , 二 2 =
2 0
.
4 6 6 > 6
.
6 3 5 ( n 二 l , p = 0 . 0 1 ) , 差 异
显著。 故此一对基因控制的假设 与 实 际 不
符 , 其他 6 个组合 的分离结果更偏离一对基
因控制的期望值 。
国外裸性遗传研究也获得类似结 果 。 丁.
表 4 永 4 9 2 x 青海甜及其反交组合的 E , 代 、 三 : 代表现型的次数分布
(燕 麦 ) 一 株 平 } 标
-
-
- - -
- 均
{
之、
一竺o j 一二一…_ _丁_ _ _
1 0 0
·
o 一 ” I X } S
一 二 一…一卜生竺-…一 -一 岁’生一 竺竺- …一竺 i竺一卜进些尸i 一
一 -一…- 兰一卜竺些 -卜兰些些上一
} ” 4

4 4涉
· 匕 u { 士 4 1
· 。 3
Z还 n等人的观察结果 , F Z代三种表现型的株
数及其比例是 2 21 : 4 0 4 : 2 29 = 1 . 04 : 1 . 89 :
1
.
0 7 , 因此他们认为裸性遗传受一对基因控
制 。 但是 , H . S . A 巨y ay 等人则认为 , 除一
些组合基本上符合 1 : 2 : 1分离比例外 , 另 一
些组合的分离株数及其比例却偏离期望值 ,
(筱麦 > : <混合 > : <燕麦 ) 二 3 6 : 2 3 1 : 5 9 = 0 . 4 1 :
2
.
5 6 “ 1 . 0 0 ( P = 0
.
0 1 )

(三 )另外 , 从实验站 F 代 <混合 )型植株
上的裸燕麦粒与皮燕麦粒 的遗传动态看 , 永
4 92 x 青海甜及其反交组合的三种表现 型 的
分离比例分别为 1 . 39 : 1 . 69 : 0 . 92 与 1 . 14 :
1
.
90 , 0
.
96
, 两者相差无几 。 由此证 实 , F Z代
<混合>型植株上裸燕麦粒与皮燕麦粒的核基
因型是一样的 , 因某种原因 ,一些子实表现为
裸燕麦粒 , 而另一些子实暂时表现为皮燕麦
粒。
讨 论
七十年代以来 , 国外燕麦裸性遗传的研
究集中在探讨一对基因遗传出现偏离现象的
原因方面 。 C . M o u ! e ( 1 9 7 2 ) 、 p . B o l a n d
( 1 9 7 3 ) 等人认为 , 裸燕麦基因对外界条件
非常敏感 , 易于引起分离比例 的 差 异 。 G .
G e n k i n s等人 ( 1 9 7 3 ) 认为裸性遗传受二对基
因控制 。 H . S . A , j y y a等人 ( 1 9 7 6) 认为在
杂种后代花序中存在如赤霉素酸 G A 。 、 叫噪
一类激素 , 环境条件的变化引起激素含量的
增减 , 导致分离比例的偏离 。 国际燕麦基因
委员会 ( 1 9 7 8 ) 则认为 , 裸性遗传主要受一
对主基因N一 1控制 , F : 代三种表现 型 的 分
离 比例 在 理论上应该是 1 : 2 : l , 但是 由 于
修饰基因N一 2 、 N一 5易受外界条件 ( 温度 、
日照等 ) 影响 , 出现偏离现象。
实验站为了探 讨 这 一 问 题 , 继 续 以
永 4 9 2 义青海甜及其反交组合为材料 ,进行 F 3
代与 F 4代分离规律的研究 , 并发现一些异常
现象 。 现将 F 3代 、 F `代分离情况列入表 5 、
表 6 。
表 5 永 4 9 2 X 青海甜及其反交组合 F 3代的变异 1 9 8 1
…一聂薪呱一…丽蔺衡裔…、 价、 -一— 一一一一 万一一 - 厂 ~ 讯 被麦 川 M曰 挑 山 g 川 不万一
表 6 永 4 92 X 青海甜及其反交组合F ` 代的变异 1 9 8 2
} F
, 代 { F
` 代
{ 表 现 型 ! 比 例 1 株 数 } ` 筱麦 ’ { ` 混合 ’ { ( 燕麦 ’阵二竺妻兰一…一全竺 -阵一~生- …一二生一一卜里止一…— -正 交 }三 .坚色生卜卫卜些一卜一竺一{— 阵二燮一一一…— --一一垫愁 - {一 资竺一卜一生一 {— 卜一立一 ~…一兰- ~竺梦望仁件井1 卜一二塑二卜一竺一- }一一竺一一卜- 竺一一卜一竺一一_ _ 卜一竺里生一卜一一生竺一卜- 里生 -卜一二- - 一卜一竺一- 一 {—认 ` {一华星牛卜一、兰生一 }一竺竺一{一一土一一…一竺兰二- }—— 卜-坚呼二一 一{一一全兰一卜-竺皿一{—一卜一兰一一卜一竺一一i些泣竺土一一1 匕二生竺一}一二竺一{一` 生一- }一一兰竺一一 . {一一竺一一一一竺止一一一一卫 -一!一~里生一{一止兰一一 ]一土生一- {一少` 一瑞 , 。 } 6么 { 1· 。 4 ! 5 5 · 1 9 } 7· 7 8
1 2
按照不完全显性的遗传动态 , 从 F Z代分
离出的三种表现型 中 , 除 <混合 )型是杂合体
继续分离外 , <筱麦 )型与 (燕麦 )型均是纯合
体 , F 3代不再分离。 但是从表 5的结果看 :
(一 )在 1 1 0 4个正 、 反交组合的株行中 ,
除4 9 9个 (混合 >型株行继续分离外 , <筱 麦>
型与 (燕麦 )型株行也发生严重分离现象 。 在
34 5个 <筱麦 >型株行中 , 仅有 50 个株行保 持
上代的表现型 ( 占1 4 . 4 9肠 ) , 2 87 个株行变
异为 <混合型 > ( 占8 3 . 1 9肠 ) , 另有 8个株行
变异为 <燕麦>型 。 在 2 60 个 <燕麦 )型株行中 ,
仅有 1 54 个株行保持上代的表现型 ( 占59 . 2
肠 ) , 1 0 5个株行变异为 <混合 )型 ( 40 . 39 肠 ) ,
另有一个株行变异为 <筱麦 )型 ( 0 . 3 9% ) 。
(二 ) F 3代继续分离的结果 , 三种表现型
的株数组成及其比例发生显著的变化 , 由F ,
代 <筱麦 > : <混合 > : (燕麦 > = 3 4 5 : 4 9 9 : 2 6 0 =
1
.
2 5 : 1
.
8 1 : 0
.
9 1 , F 。 代 成 为 5 2 : 90 4 : 1 4 9 =
0
.
7 4 : ] 3

1 0 : 2

1 6

(三 ) F 。代三种表现型的分离比例 , 接近
两对基因遗传 。 但是 , 经 x “ 值 计 算 , x “ 二
3 0
.
6 6 8 > 6
.
6 3 5 ( n = l
, p = 0
.
0 2 ) 差 异 显
著 , 所 以假设与实际并不符合 。
据此 , 实验站又对 F Z代 、 F 3代 均 已 稳
定的 <筱麦 ) 与 <燕麦>株行与F 。代分 离 出 的
<筱麦 >与 <燕麦 、型单株进行 F 4代遗传动态的
探讨 , 结果列入表 6 。可 以看出 :
(一 ) 在 51 个 <筱麦 )株系中仍有 34 个株系
继续分离 ( 占6 6 . 7肠 ) , 1 7 0个 (燕麦 ) 株 系
中仍有36 个株系继续分离 ( 占2 1 . 2帕 ) , 经
F
Z代 、 F 。代与 F ` 代三代分离的结果 , 三种表
现型的株数及其眺 例 是 : <被 麦 > : <混 合 ) :
(燕麦> = 1 8 : 9 52 : 1 3 4 = 1 . 0 4 “ 5 5 . 1 9 : 7 . 7 7 ,
经 x Z值计算 , x “ = 2 . 15 3 , p = 0 . 1 0 一 0 . 2 0 。
根据 F议代三种表现型最后分离结 果 , 极 端
类型 (筱麦 >出现 1 / 6 4的比例 , 故此六倍体永
49 2与青海甜的外俘性状受三对独立的 核 基
因控制。
(二 )另外从 F Z代 、 F 。代分离出 1 71 个 (筱
麦>单株中有 167 株变异 为 <混 合> 株 行 ( 占
9
.
7肠 ) , 仅 4 株保持原有 <筱麦 )型 。
在上述系统研究中 , 我们发现如下异常
现象: 六倍体皮 、 裸燕麦杂交中外俘一对相
对性状不存在显性或隐性 , F 代 是 <混 合>
型 , 它们在理论上是同质的 , 均是 ( n , s : n :
s : n 。 s :
) 型 , 但是它们之间的燕麦率却 大 不
相同 ( 从 0 . 0一 1 0 0 . 0肠 ) 。 F Z一 F `代也存在
类似现象 , F Z代分离出的纯合体 <筱麦 >型或
<燕麦>型 , 在 F 3代 、 F ` 代大部分继续分离 。
它们为什么能暂时表现为 <筱 麦 ) 或 <燕麦>
型 , 又怎样发生突变等等 ? 我们认为皮 、 裸
燕麦杂交后代之外释性状存在两 套 遗 传 系
统 , 六倍体皮、 裸燕麦的外释性状除受三对
独立的核基因控制外 , 还受细胞质基因的影
响。
(三 )按照分离 、 自由组合法则 , 三对独
立核基因的遗传动态 , F Z代二种表 现 型 的
分离比例 ,在理论上为 <筱麦> : <混合 > , <燕
麦> = 1 : 62 : 1 , 但是在质基 因的作用下 , 出
现N N丈s n ) 、 N N ( 4 n ) 、 N N ( 3 n ) 、 N N ( Z n ) 、
N N ( I n )与N N ( o n )情况 ,暂时表现为 (筱麦 > ,
因此分离比例大大提高 , 8个组合的 结 果是
0
.
63
, 1
.
80
, 1
.
57
, 上述正 、 反交组合的结
果是 1 . 5 5 : 1 . 8 1 : 0 . 9 4 。
(四 )但是在核基因的引变作用下 , 上列
N N ( s n)

N N ( 4 n) …基因型中杂 合 核 基 因
( s n)

( 4n .)
一使质基因 N N发生突变 , 成 为
N S型 , 这样就使 F : 代中 <筱麦 )株行减少 , 三
种表现型的比例达 到 。 . 74 : 13 . 10 : 2 . 16 。
同理 , 在核基因引变作用下 , 一部分株行在
F `代才发生变异 , 经两次引变后 , F 4代三种 -
表现型的比例才达到理论 值 , <筱 麦> : <混
合 ) : <燕麦 ) = 1 . 0 4 : 5 5 . 2 9 : 7 . 7了。
总之 , 上述错综复杂的异常现象是核、
质基因互作的结果 。
(下转第 3 页 )
水吃水 、 靠林吃林 , 这样有利于合理利用 自
然资源 , 挖掘地方经济潜力 , 发挥地方经济
优势 。 要以畜产品加工 、 贮藏、 果品加工 、
食品加工 、 地方建筑材料 、 小型农机具以及
采矿业为主 , 各有侧重地确定适宜本区发展
的拳头产品。 以小型的家庭 自营企业和联办
企业为基础 , 实行村办 、 乡办 。 并尽快向专
业化发展 , 形成各有分工的基地 。 随着畜牧
业 、 渔业的发展 , 畜产品 、 水产品产后屠宰
加工及副产品综合利用 , 以及皮 、血 、骨 、 内
脏等副产品的探度加工利用一定要跟上来 ,
否则畜牧业 、 渔业的发展速度不会很快 , 即
使发展起来也会萎缩 。
三 、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商品经济中 , 生产 、 流通和消费是一个
统一的经济再生产过程 , 单打一地分头治理
某一个环节 , 不能凑效 。 商品经济条件下的
生产 、 流通 ( 交通运输 、 加工 、 贮藏 ) 、 消
费能力三者互相制约 , 只有统筹安排 、 协调
发展 、 同步增长 、 综合平衡 , 才能保证货畅
其流 。 因此各地耍围绕拳头产品的产 、 运 、
销建立与之配套的服务业和附属性产品 。 当
前交通运输能力不适应 , 仓库设施短缺 , 是
影响商品流通的较主要限制因素 。 为了调节
市场淡旺季供求不均衡的矛盾 , 要大力发展
水呆 、 马铃薯 、 疏菜等贮藏事业 。 要发展贮
藏专业户并以之为基础国营 、 集体 、 个人一
齐上 。 同时要有计划地建立 信 息 网 、 推销
网 、 技术网 、 运输网 , 组建运输专业户 、 推
销专业户 、 饮食服务专业户等 。 各地要舍得
花本钱 , 下功夫加强交通及仓库 设 施 的 建
设 , 县乡集镇间 , 主要依靠县乡镇政府经济
联合体和私人投资来建设 。
农村产业结构是一个随着生产水平和科
学能力提高而有规律变化的动态结构 , 合理
『,产业结构的建立 , 有利于促进粮食作物和
经济作物之间 、 农林牧之间 、 农工商之间的
协调和转化 。 随着乌盟畜牧业 、 渔业 、 加工
业的发展 , 粮食生产不仅不能放松 , 而且应
继续发展 , 这样才能为实现翻番提供条件 。
(上接 第1 3 页 )
在育种上作用
根据核 、 质互作假说 , 在皮 、 裸燕麦新
品种选育上提出方法 :
(一 ) F : 代 , 根据育种目标 , 选留 <混合 )
型单株 , 在一般情况下 , 正交组合淘汰 (筱麦 )
伪株 , 反交组合淘汰 <燕麦 )伪株。
(二 ) F Z代 , 根据选育目标 , 一 般 选 留
<筱麦 >或 <燕麦 )单株 。 具有偏材的 <混合>单
株也可选留 , 但必须经下代分离 , 从中选留
<筱麦>单株 , 再经二代鉴定 , 不再分离 , 才
成为稳定的新品系 , 否则只能从中再 选 (筱
麦 )单株。
(三 ) F 3一F `代 , 将 F : 代中选 的 <筱麦 )
单株继续在选种圃或鉴定圃中进行鉴定 , 稳
定又符合育种 目标的株系按育种程序逐级参
加试验 。
(四 ) 中选的 <混合 >型各代偏材单株 , 千
万不能采取按单株 、 株行 、 株系逐代合并 ,
选留筱麦粒 , 淘汰燕麦粒 , 否则就会重演实
验站 72 6一 3组合的后果 。
皮 、 裸燕麦杂交是目前裸燕麦育种主妥
途径 , 在选育裸燕麦新品种的同时 , 也可以
按上述方法选育皮燕麦新品种。
( 参考文献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