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水杨酸对藜豆幼苗抗冷性生理指标的影响



全 文 :水杨酸对藜豆幼苗抗冷性生理指标的影响
张凤银1,2,陈禅友1,2,雷 刚1,黄骏锋1
(1.江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湖北武汉 430056;2.湖北省豆类(蔬菜)植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北武汉 430056)
摘要 [目的]为了探讨外源水杨酸(SA)在低温胁迫下对藜豆幼苗生理指标的影响。[方法]用 0、1. 0、2. 0、3. 0、4. 0、5. 0 mmol /L SA处
理两叶一心的藜豆幼苗,测定低温胁迫下藜豆幼苗的 Pro含量、MDA含量、POD活性等生理指标。[结果]除 5. 0 mmol /L SA使幼苗鲜重
下降外,其余浓度 SA对藜豆株高和鲜重没有显著影响;随着 SA浓度增加,藜豆幼苗叶片中蛋白质含量、Pro含量及 POD活性均呈先升
后降趋势,而 MDA含量呈先降后升的变化趋势,其中 2. 0 mmol /L SA处理藜豆幼苗叶片中蛋白质含量、Pro含量及 POD活性最高,MDA
含量最低。[结论]SA可以增强藜豆幼苗的抗冷性,并以 2. 0 mmol /L SA处理的效果最佳。
关键词 藜豆;低温胁迫;水杨酸;幼苗;抗冷性;生理指标
中图分类号 S643. 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 -6611(2012)36 -17448 -02
Effects of SA on Physiological Indexes of Chilling-tolerance in Stizo1obium capitatum Seedlings
ZHANG Feng-yin et al (College of Life Science,Jianghan University,Wuhan,Hubei 430056)
Abstract [Objective]Effects of salicylic acid (SA)on physiological indexes of chilling-tolerance in velvet bean (Stizolobium capitatum
Kuntze)seedlings were studied. [Method]The seedlings of velvet bean at two-leaf stage were treated with 0,1. 0,2. 0,3. 0,4. 0 and 5. 0
mmol /L of SA for one day and then exposed to low temperature (15 ℃)for three days,and proline(Pro)content,malondialdehyde (MDA)
content,peroxidase(POD)activity and so on of velvet bean seedlings were measured. [Result]Treatment with 5. 0 mmol /L SA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the fresh weight,but other concentrations of SA had no influence on the plant height and fresh weight of velvet bean seedlings;With
the increase of SA concentrations,the protein content,Pro content and POD activity in the velvet bean seedling leaves showed the trend of in-
crease first and then decreased,but MDA content decreased first and then increased,and the protein content,Pro content and POD activity of
velvet bean seedling leaves of 2. 0 mmol /L SA treatment were the highest in all the treatments,and MDA content was the lowest. [Conclu-
sion]SA can enhance the cold resistance of velvet bean seedlings,and the optimum treatment concentration of SA is 2. 0 mmol /L.
Key words Stizolobium capitatum;Low temperature stress;Salicylic acid;Seedling;Chilling-tolerance;Physiological indexes
基金项目 武汉市科技攻关项目(201120822281)。
作者简介 张凤银(1964 - ) ,女,湖北鄂州人,副教授,硕士,硕士生导
师,从事蔬菜栽培生理和遗传育种教学和研究工作,E-mail:
zhangfengyin0811@ 126. com。
收稿日期 2012-10-11
藜豆(Stizolobium capitatum Kuntze)属豆科(Legumino-
sae)藜豆属(Stizologium)一年生缠绕性草本植物[1],原产于
亚洲南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2],喜温耐热。由于藜豆经济价
值高,近年被引入湖北等地。春播时常遇低温,导致出苗率
低,幼苗生长缓慢。这给藜豆的种植带来很大的困难。水杨
酸(SA)不仅是植物抗病反应的信号分子,而且是植物对非
生物逆境反应的抗性信号分子,被看作一种新的植物内源激
素[3],参与植物体内许多生理生化过程,如植物开花、种子萌
发、气孔关闭、膜透性、离子吸收、植物抗病性等[4 -5]。研究
表明,SA能加强抗氰呼吸途径的电子传递,且电子传递系统
产生的能量多以热能形式释放[3]。外源 SA通过抑制脂膜过
氧化来维持细胞膜的完整性[7],从而有效地提高黄瓜、西瓜、
玉米和番茄等植物幼苗的抗冷性[6 -12]。此前的研究发现,在
低温胁迫下用外源 SA 浸种能促进藜豆种子的萌发[13]。笔
者以在广西东兰县主栽的灰籽和花籽藜豆品种幼苗为试验
材料,15 ℃低温胁迫,分析不同浓度外源 SA 处理对藜豆幼
苗生理指标的影响,探讨 SA提高藜豆幼苗抗冷性的机理以
及适宜的处理浓度,为解决藜豆苗期低温冷害问题提供理论
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 1 试验材料 以自繁的广西东兰县花籽和灰籽藜豆幼苗
为试验材料。
1. 2 试验方法 藜豆种子用 55 ℃温水浸种 16 h,然后将种
子播在盛有有机基质的穴盆中,置于 28 ℃、湿度为 85%的培
养箱中培养。待幼苗长到 2 叶 1 心时,用 0(CK)、1. 0、2. 0、
3. 0、4. 0、5. 0 mmol /LSA溶液雾化喷洒,使溶液在叶片上聚成
水滴状但不滴落。培养 24 h后,将幼苗放入 15 ℃的低温培
养箱中进行低温胁迫处理。预备试验表明,10 ℃胁迫 2 d,藜
豆幼苗叶片变褐,叶缘皱缩卷曲,3 d后叶片干枯,生长点坏
死,导致植株死亡;15 ℃胁迫时藜豆植株没有出现死亡现象,
但表现出冷害现象,叶片上可明显观察到受害的黑色叶斑。
因此,该试验的低温胁迫温度定为 15 ℃。试验采用完全随
机设计,每个处理重复 3 次,每次重复 10 株。低温胁迫 3 d
后,取叶片,测定各项生理指标的变化。
1. 3 生理指标测定方法 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测定采用考
马斯亮蓝 G-250染色法;游离脯氨酸(Pro)含量的测定采用
酸性水合茚三酮法;丙二醛(MDA)含量的测定采用硫代巴比
妥酸比色法;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测定采用愈创木酚
法[14]。
2 结果与分析
2. 1 SA对藜豆幼苗生长的影响 由表 1 可知,与对照相
比,叶片上喷洒 1 ~ 5 mmol /L SA 对花籽藜豆和灰籽藜豆幼
苗株高没有明显的影响,但 5 mmol /L SA明显降低 2个品种
幼苗的鲜重,且差异均达显著水平(P <0. 05) ,而低于该浓度
则对幼苗鲜重无明显的影响。
2. 2 SA对藜豆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可溶性蛋白质是植
物抗寒性的重要指标之一。细胞内可溶性蛋白质与植物抵
御低温胁迫能力之间具有平衡增长关系[15]。由表2可知,在
责任编辑 刘月娟 责任校对 卢瑶安徽农业科学,Journal of Anhui Agri. Sci. 2012,40(36):17448 - 17449,17452
DOI:10.13989/j.cnki.0517-6611.2012.36.163
低温胁迫下,2个藜豆品种幼苗叶片蛋白质含量均随 SA 浓
度的升高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且与对照相比,2. 0 ~
5. 0 mmol /L SA均在 0. 05 水平显著提高藜豆幼苗叶片可溶
性蛋白质,从而提高藜豆幼苗的抗冷性能。
表 1 外源 SA处理对低温胁迫下藜豆幼苗生长的影响
SA浓度
mmol /L
花籽藜豆
植株鲜重∥g 株高∥cm
灰籽藜豆
植株鲜重∥g 株高∥cm
0(CK) 6. 6 a 10. 3 a 5. 7 a 8. 9 a
1 6. 5 a 10. 4 a 5. 8 a 8. 8 a
2 6. 2 a 10. 0 a 5. 4 ab 8. 8 a
3 6. 0 a 10. 3 a 5. 3 ab 8. 7 a
4 6. 2 a 9. 9 a 5. 4 ab 8. 8 a
5 5. 5 b 9. 8 a 5. 1 b 8. 7 a
注:同列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差异在 0. 05水平显著。
脯氨酸含量也是反映植物抗寒性能的一个极其重要的
生理指标之一[7]。脯氨酸含量越高,植物的抗寒性能越强。
由表 2可知,在低温胁迫下,2个藜豆品种幼苗叶片的游离脯
氨酸含量均随 SA含量的增加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1、2、3、
4及 5 mmol /L SA 5个处理的藜豆幼苗叶片游离脯氨酸含量
均在 0. 05水平显著高于对照,且 2 个品种的处理结果相同。
这说明在低温条件下 SA能促进脯氨酸积累,抵御藜豆幼苗
对冷害的影响。
在逆境条件下,植物往往会发生膜脂过氧化作用。MDA
是膜脂过氧化作用的最终产物,也是反映细胞膜系统受伤害
程度的重要指标[16]。MDA 含量越高,说明细胞膜系统受伤
害的程度越严重。由表 2可知,在低温胁迫的条件下,2个藜
豆品种用 SA处理后,幼苗叶片中 MDA含量随着 SA浓度的
增加均呈现先下降再上升的变化趋势,并且 2 mmol /L 处理
幼苗叶片中 MDA含量在 0. 05水平显著低于其他处理,且其
他处理之间MDA含量差异不显著。因此,2 mmol /L SA能有
效地缓解低温对藜豆幼苗细胞膜的破坏。
POD是植物细胞膜的重要保护酶,能清除细胞膜上的自
由基,防止膜脂过氧化作用,保护细胞膜的完整性,提高植物
对逆境的抗性。由表 2可知,在低温胁迫下,2个藜豆品种叶
片 POD活性均随喷洒 SA 浓度的增加呈现先升后降的变化
趋势,其中以 2. 0 mmol /L SA处理 POD活性最高,在 0. 05水
平显著高于其他处理。
表 2 外源 SA处理对低温胁迫下藜豆幼苗生理指标的影响
SA浓度
mmol /L
可溶性蛋白质含量∥mg /g
花籽藜豆 灰籽藜豆
游离脯氨酸含量∥μg /g
花籽藜豆 灰籽藜豆
MDA含量∥μmol /g
花籽藜豆 灰籽藜豆
POD活性∥U/(g·min)
花籽藜豆 灰籽藜豆
0(CK) 0. 553 b 0. 462 b 45. 316 c 42. 154 c 2. 953 a 3. 105 a 657. 156 b 615. 482 b
1 0. 921 ab 0. 843 ab 89. 147 b 79. 981 b 2. 816 a 3. 047 a 681. 557 b 682. 115 b
2 1. 254 a 0. 984 a 104. 368 a 92. 843 a 2. 348 b 2. 471 b 841. 952 a 752. 942 a
3 1. 087 a 1. 167 a 99. 482 a 90. 451 a 2. 943 a 2. 974 a 715. 341 b 602. 841 b
4 0. 998 a 0. 924 a 97. 245 ab 89. 682 a 3. 103 a 3. 054 a 624. 015 b 514. 896 c
5 0. 946 a 0. 871 a 94. 274 ab 84. 163 ab 3. 348 a 3. 248 a 482. 483 c 357. 941 c
注:同列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差异在 0. 05水平显著。
3 结论与讨论
低温冷害会引起蛋白质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可溶性蛋白
含量的变化、酶类的变化以及产生抗冷蛋白。一般情况下,
冷害会加快蛋白质的分解变性,减缓其合成速度,使得蛋白
质含量不断减少,植物体的受伤害程度加深[17]。研究表明,
在低温胁迫下,用2. 0 ~5. 0 mmol /L SA处理的藜豆幼苗叶片
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明显高于未用 SA处理的藜豆幼苗,说
明 SA能引起藜豆幼苗叶片中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使蛋
白质含量增加,降低低温对幼苗的伤害。这和张琳等对番茄
的研究结果[18]一致。
脯氨酸是一种亲水性氨基酸,也是一种渗透调节物质,
能缓解因低温脱水造成的渗透胁迫[19]。该研究表明,用 SA
预处理的藜豆幼苗叶片可提高游离脯氨酸含量。这也和水
杨酸在烟草[20]、番茄[12]中研究结果一致,说明施用 SA 可以
通过增加游离脯氨酸含量提高藜豆的抗冷性。
MDA含量是反映植物膜系统是否稳定的重要指标之
一,而膜系统的稳定性与植物抵抗低温胁迫能力密切相关。
MDA是膜脂过氧化产物。MDA的积累能对膜和细胞造成进
一步伤害,其含量可以反映逆境下细胞膜的稳定性、受害程
度。MDA含量越高,表明细胞膜受低温胁迫的危害越大[21]。
研究表明,在低温胁迫下 2 mmol /L SA处理能明显降低藜豆
幼苗叶片 MDA含量,从而保护细胞膜的稳定性。这和许多
植物如红掌等的研究结果[7]一致。
POD活性的提高,越能抑制细胞膜的过氧化作用,保护
细胞膜的稳定性,从而使幼苗的抗旱性能得到改善[22]。研
究表明,2 mmol /L SA能显著提高低温胁迫下藜豆幼苗叶片
POD活性,从而有效保护细胞膜的完整性。这也和李艳军等
研究结果[12]相同。
总之,外源 SA能提高藜豆幼苗的抗冷性,表现为适宜浓
度的 SA可以增加藜豆幼苗叶片中可溶性蛋白含量、游离脯
氨酸含量,提高 POD 活性,降低 MDA 累积,且以浓度 2
mmol /L的效果为好。
参考文献
[1]林妙正,邝伟生.广西猫豆资源[J].广西农业科学,1990(2):23.
[2]张德纯.蔬菜史话:藜豆[J].中国蔬菜,2009(19):36.
[3]RASKIN I. Role of salicylic acid in plants[J]. Ann Rev Plant Physiol Plant
Mol Biol,1992,43:439 -463.
[4]李德红,潘瑞炽.水杨酸在植物体内的作用[J].植物生理学通讯,1995,
31(2):144 -149.
[5]SHAKIROVA F M,SAKHABUTDINOVA A R,BEZRUKOVA M V,et al.
Changes in the hormonal status of wheat seedlings induced by salicylic
acid and salinity[J]. Plant Sci,2003,164:317 -322.
[6]唐国章,欧志英,王正询,等.水杨酸诱导提高香蕉幼苗耐寒性的机制
研究[J].园艺学报,2003,30(2):141 -146.
[7]乔永旭.低温处理过程中式水杨酸对红掌叶片生理指标的影响[J].东
北林业大学学报,2010,38(2):11 -12,15.
(下转第 17452页)
9447140 卷 36 期 张凤银等 水杨酸对藜豆幼苗抗冷性生理指标的影响
表 1 厚竹叶片各荧光参数变异系数 %
部位 Abs Fv /Fm NPQ/4 PS /50 qP Y
L1 1. 75 1. 58 12. 27 17. 74 13. 02 14. 23
L2 2. 12 1. 68 10. 23 14. 08 12. 87 13. 51
L3 1. 46 1. 58 13. 02 11. 15 11. 92 9. 60
电子传递速率(PS /50)的异质性都很强。
该研究所用数码相机 CCD的分辨率是 30 万像素,可以
看出厚竹叶片荧光参数的异质性与叶脉有关。叶脉的非光
化学淬灭明显高于叶肉部分,而叶脉的光化学淬灭则明显低
于叶肉部分。
2. 2 厚竹叶片荧光参数异质性 由图 2 可知,厚竹叶片的
不同部位 Fv /Fm 与 Abs 无明显变化。荧光参数 Y、qP 和
PS /50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横向呈现两边高、中间低的趋
势,即靠近叶片边缘数值高,靠近叶脉部分数值低。由表 1
可知,厚竹叶片纵向(从上到下)的 Y、qP 和PS /50变异系数
逐渐减小,说明从叶子尖端到叶子基部异质性逐渐降低。荧
光参数 NPQ/4则表现出相反的变化趋势,横向方向的整体
变化趋势呈现两边低、中间高,即靠近叶片边缘数值低,靠近
叶脉部分数值高。
3 结论与讨论
研究表明,厚竹叶片各荧光参数均有不同的异质性。
Fv /Fm 和 Abs 均质性较高,Y、NPQ/4,qP和 PS /50 的异质性
都很强。Fv /Fm和 Abs的匀质性高,表明厚竹叶片的不同部
位吸收光量子的能力以及利用吸收的光能进行光化学能量
转换的能力基本相同。Y 和 qP 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同,而
NPQ的变化趋势与 Y、qP 相反。Abs 的异质性相对较小,因
此 PS /50主要受 Y的影响。PS /50 和 NPQ/4 呈相反变化趋
势,即相对电子传递速率和光合能力较高的区域热能耗散水
平较低。这与当植物叶片接受的光照强度低于饱和光强时,
用于光合作用的激发能多,则耗散为热能的激发能少的结
论[10 -11]相同。叶脉光合作用较叶肉部分低,叶片发育状态
对光合作用也有影响,叶边缘的光合活性明显比叶片中部大
部分组织低。
参考文献
[1]杨光耀,刘宜柏,杜天真,等.毛竹新栽培变种———厚皮毛竹[J].江西
农业大学学报,1999,19(4):97 -98.
[2]丁雨龙.刚竹属 Phyllostachys系统分类的研究[D].南京:南京林业大
学,1998.
[3]郭起荣.厚竹种质性状及其繁育研究[D].长沙:中南林学院,2003.
[4]耿伯介,王正平.中国植物志(第九卷第一分册)[M].北京:科学出版
社,1996:275 -276.
[5]GENTY B,BRIANTAIS J M,BAKER N 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quantum yield of photosynthetic electron transport and quenching of chlo-
rophyll fluorescence[J]. Biochimiea et Bio Physica Acta,1989,990:87 -
92.
[6] SCHREIBER U,BILGER W,KLUGHAMMER C. Applications of chloro-
phyll fluorescence in photosynthesis research,stress physiology,hydrobiolo-
gy and remote senxing [M]. Dordrecht: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
1988:151 -155.
[7]武海,张树源,许大全,等.珊瑚树叶片叶绿素荧光非光化学淬灭的日
变化和季节变化[J].植物生理学报,1997,23(2):145 -150.
[8]冯玉龙,冯志立,曹坤芳.砂仁叶片光破坏的防御[J].植物生理学报,
2001,27(6):483 -488.
[9]梁红柱,窦德泉,冯玉龙.热带雨林下砂仁叶片光合作用和叶绿素荧光
参数在雾凉季和雨季的日变化[J]. 生态学报,2004,24(7):1421 -
1429.
[10]杜亮亮,金爱武,胡元斌,等. 5种箬竹属竹种叶绿素荧光特性的比较
[J].世界竹藤通讯,2009,7(2):17 -21.
[11]GOVINDJE E. Sixty-three years since Kautsky:chlorophyll a fluorescence
[J]. Australia Journal of Plant Physiology,1995,22:
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
131 -160.
(上接第 17449页)
[8]李国婧,周燮.水杨酸与植物抗非生物胁迫[J].植物学通报,2001,18
(3):295 -302.
[9]黄爱霞,佘小平.水杨酸对黄瓜幼苗抗冷性的影响[J].陕西师范大学
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31(3):107 -109.
[10]吕军芬,郁继华.水杨酸对西瓜抗冷性生理指标的影响[J].甘肃农业
大学学报,2004,39(1):62 -65.
[11]JANDA T,SZALAI G,TARI I,et al. Hydroponic treatment with salicylic
acid decreases the effects of chilling injury in maize(Zea mays L.)plants
[J]. Planta,1999,208:175 -180.
[12]李艳军,王丽丽,蒋欣梅,等.外源水杨酸诱导对番茄幼苗抗冷性的影
响[J].东北农业大学报,2006,37(4):463 -467.
[13]张凤银,雷刚,张萍,等.水杨酸对低温胁迫下藜豆种子萌发和幼苗生
理特性的影响[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40(4):
205 -209,216.
[14]王学奎.植物生理生化实验原理[M]. 2 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15]王克安,王冰,顾三军,等.低温对黄瓜生理生化、代谢功能及形态的影
响[J].山东农业科学,1998(4):52 -55.
[16]陈杰中,徐春香.植物冷害极其抗冷生理[J].福建果树,1998(2):21 -
23.
[17]王纪忠,周青.外源水杨酸对持续低温胁迫下黄瓜幼苗生长和细胞膜
稳定性的影响[J].长江蔬菜:学术版,2010(16):29 -32.
[18]张琳,王甲辰,左强,等.低温胁迫下喷施水杨酸对西红柿幼苗抗寒性
的影响[J].现代农业科技,2010(10):96 -97,100.
[19]陈奕吟,陈玉珍.低温锻炼对胡杨愈伤组织抗寒性、可溶性蛋白、脯氨
酸含量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J].山东农业科学,2007(3):46 -49.
[20]BORMAN H C,JANSHAN E N. Nicotianana tabacum callus studies X.
ABA increase resistance to cold damage[J]. Physiol Plant,1980,48:491
-493.
[21]LYONS J M. Chilling injury in plants[J]. Ann Rev Plant physical,1975,
24:445 -446.
[22]AMANN R I,LUDWIG W,SCHLEIFER K H. Phylogenetic identification
and in situ detection of individual microbial cells without cultivation[J].
Microbiological Reviews,1995,59:143 -169.
[23]ZHU G W,ZHOU T,YAO S. Effects of chitosan and salicylic acid on cold
resistance of litchi under low temperature[J].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2011,12(1):26 -29.
[24]张凤银,张萍,彭琳.外源水杨酸对低温胁迫下黑麦草种子萌发的影
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5):21614 -21615.
25471 安徽农业科学 2012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