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微甘菊的防治及其利用研究趋势



全 文 :2016年第 8期现代园艺
在油松苗移植过程中,由于大部分苗木的根系未完全展
开,导致根系吸收水分和营养,此时极易遭受细菌的感染从
而诱发油松苗得病,因此要求管理人员在油松苗被移植后观
察动态,发现病虫害要及时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
6.4 施肥
在油松苗成长过程中,需要在恰当的时机施肥,且一般
以氮肥为主,同时也可以根据设计情况辅以酸性肥料,一般
施肥的标准为667m2用量为12.5~15.0kg为宜,且施肥过程
中要及时灌溉,避免损伤油松苗的根部。
6.5 防寒
由于北方的天气变化比较大,一般在春秋季风吹比较
大,夏季空气比较干燥,冬季天气比较寒冷,容易影响油松苗
的成长。尤其是寒冷的冬季,避免油松苗被冻伤或冻死,此时
需要为其做好相应的防寒处理,不仅可以保证油松苗顺利过
冬,而且还能保证油松苗的健康成长。一般可以在晚秋冻霜
来临之前的20~30天,用稀释好的植物抗冻剂喷洒油松苗,
每隔7~10天喷洒1次,喷洒2~3次即可。通过防寒处理,
可以确保油松苗在冬季不会出现松叶发黄或者冻死的现象,
确保了苗木的正常生长。
7 苗木出圃
通常情况下,苗木在育苗地2~3年后就可以出圃造林。
在油松苗出圃前,还需要保持苗木杯体完整,根系完好。如果
造林地距离油松营养杯育苗地比较远时,为了方便运输也可
以搭建分层的专用苗木运输架,可以保证运输途中油松苗完
好无损,提高了苗木的成活率。
8 结语
目前,国家对退耕还林、防沙治沙、三北造林工程,为了
更好地提高苗木的成活率,需要探究油松营养杯育苗技术,
以确保合理地应用各项技术,不仅可以确保油松苗的整体质
量,而其还能提高油松苗的成活率,从而达到预期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樊春志.油松营养杯育苗技术[J].北京农业,2015(15)
2 唐秀平.油松营养杯育苗技术[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18)
3 孟凡辉.冬季油松和侧柏大棚营养杯育苗技术管理[J].北京农业,
2014(21)
(责任编辑 张芝)
图2 化学防治微甘菊
薇甘菊(学名:MikaniamicranthaKunth),也称小花蔓泽兰
或小花假泽兰,是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或灌木状攀缘藤本,
原产于南美洲和中美洲,现已广泛传播到亚洲热带地区,成
为当今世界热带、亚热带地区危害最严重的杂草之一。在20
世纪80年代年末传入我国广东沿海地区,目前主要分布于
我国的广东、云南、海南、广西、香港、台湾及澳门,主要侵蚀
农林业用地、水利设施以及废弃闲置地等;另外,微甘菊严重
影响城市公园绿化、道路绿化、住居绿化等园林景观的植物
多样性,给我国园林绿化建设施工工作带来一定的挑战。
1 薇甘菊生长及分布简述
薇甘菊具有极强的繁殖能力,在不同环境和条件下可产
生种子进行有性繁殖或以营养体进行无性克隆,喜生长于光
照和水分条件较好的地区,年均温度在21℃以上,其以土壤
生态环境的要求很低。薇甘菊在我国有着广泛的适生区域,
长江以南大部分地区都具有适宜其生长定殖的条件。
据调查结果显示,广东省2个副省级市、19个地级市都
有薇甘菊分布,主要集中在广州、深圳、东莞、惠州、中山、珠
海等珠三角一带,并有向东西两翼快速扩散蔓延趋势。薇甘
菊主要的入侵地段为人为
干扰明显的路边或荒地;疏
于管理的未成林地、幼林地
或林相较差的疏林地;低海
拔山谷的次生群落、旷野、
人工林和天然次生林;荒芜
的田园、农田、果园、次生林
及新植林地;水库、沟渠或
河道两侧及湿地边城镇垃
圾堆放地、园林绿地。在入
侵地,薇甘菊成片成团或成
簇发生,攀援或覆盖其他植
物,使其他植物无法进行正
常的光合作用而停止生长
与繁殖,甚至枯死,形成单
一的薇甘菊群落,从而改变原有群落或生态系统的结构、植
物的分布格局及植物群落的景观,导致原有群落或生态系统
的退化,使入侵地区原有群落或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受到
微甘菊的防治及其利用研究趋势
何海燕
(深圳市国艺园林建设有限公司,广东 深圳 518000)
摘 要:薇甘菊是世界十大有害杂草之一,它是菊科假泽兰属植物,又称为“植物杀手”,被我国林业部定为全国检
疫性有害生物。在现代园林绿化施工时,由于微甘菊会对其它绿化植物造成致命的威胁,固对微甘菊的防治工作势在必
行。本文首先介绍了微甘菊的分布及危害性,并综合给出防治措施且探讨其资源利用研究进展。
关键词:微甘菊;危害;防治;资源利用
图1 人工铲除微甘菊
绿色植保
50- -
DOI:10.14051/j.cnki.xdyy.2016.16.041
2016年第 8期 现代园艺
影响,降低了原有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2 薇甘菊主要防治措施
2.1 人力铲除
人力铲除是最原始的方法,且只能治标而不能治本(图
1)。据相关研究,夏秋2季人工切除薇甘菊的藤茎比冬春2
季效果较好,在夏秋2季每月1次连续3次可清除90%以上
的藤茎;但若在首次切茎后,不连续进行第2次切除新生藤
茎,则除茎效果将前功尽弃。而且大面积的人工铲除,由于外
在条件的局限性及受人为因素的影响,不可能将薇甘菊的根
茎挖除干净,残留的薇甘菊根、茎迅速再生,被折断后未能清
理干净的根、茎遇土遇水可以重新复生为新个体,而裸露的
土壤更有利于周边薇甘菊种子的入侵,从而再次造成大面积
危害。因此,人工清除的方法主要有2种:①适用于薇甘菊单
株相对独立生长的散生型发生地,主要是指新入侵发生地和
已经实施除治的再发生地,在薇甘菊藤蔓生长量较少时将其
连根拔除。②适用于不宜采用化学除草剂除治的发生地,如
公园绿地或住居园林等。在薇甘菊营养生长期先清除地上部
分的藤蔓,或使用刀剪等将缠绕攀援上树的藤蔓在离地面
0.5m处割断,树上部分任其干枯,再挖出根部,集中晒干后安
全烧毁或就地深埋并用薄膜覆盖,以防其复发、传播。
2.2 化学防治
目前,我国大面积都是使用化学防治,而且取得了相当
好的防治效果,但缺点是污染环境,还会影响其它植物(图
2),在园林施工时比较适用于道路绿地。化学防治即通过喷
施除草剂控制薇甘菊,该方法主要用于应急除治,优点是使
用便捷、见效快,是目前大面积防治薇甘菊的主要措施。防治
时机的选择也很关键,如在花期前喷施除草剂可有效阻止施
药区域薇甘菊开花结种,最大程度降低防治区域内下1年的
幼苗量;也可在薇甘菊生长旺期使用(5月~10月),因为常
用的除草剂森草净和草甘膦属内吸性药剂,在生长旺期喷
施,被根、茎、叶大量吸收后迅速在薇甘菊体内传输,使植株
死亡。而冬季薇甘菊生长缓慢,吸收药剂量少,传到作用较
差。如在新造林内施用,可防止薇甘菊攀援,为幼苗生长争取
时间;对于已被薇甘菊覆盖超过50%的林地,化学防治效果
要优于物理除治。
2.3 菟丝子寄生控制
经研究发现,在我国华南地区侵染薇甘菊的菟丝子有3
种,即田野菟丝子、中国菟丝和南方菟丝子,其中以田野菟丝
子的寄生能力最强。田野菟丝子虽能抑制薇甘菊的生长,但
未能大面积杀灭薇甘菊,这与田野菟丝子的生长特性有关。
田野菟丝子是寄生植物,其生存与发展完全依赖其寄主植物
的生长,随着被寄生的薇甘菊生长状况恶化,田野菟丝子大
量开花结种,随后死亡。因此当尚未死亡的薇甘菊萌出新枝
时,田野菟丝子的营养体已几乎不存在,要待田野菟丝子种
子萌发后才开始新的寄生。这一特点也导致寄生滞后于薇甘
菊的扩散,且菟丝子受季节性、光照、湿度的影响较大,如住
家的绿篱、路肩的护坡、到海边的灌木丛,都是菟丝子理想的
寄生环境,因此使田野菟丝子营养体能及时生长扩散是取得
好效果的前提条件,目前主要是通过人工传播的辅助手段来
达到。田野菟丝子控制薇甘菊适用于大面积危害区域,尤其
是不宜使用化学除草剂的水源区和难以频繁开展物理清理
的区域;当只以控制而不以根除自然群落的薇甘菊为目标
时,效果很显著。
2.4 群落改造
群落改造是通过改变林相以及群落结构,营造不利于薇
甘菊生长的群落环境以达到控制薇甘菊的目的。有研究显示
凤凰木、空心莲子草、异型莎草、水蓼、三叶鬼针草、芒萁、幌
伞枫、少花龙葵、血桐、五爪金龙等对薇甘菊都有较强的化感
作用,可通过释放化感物质对薇甘菊呼吸、光合作用等产生
影响,从而影响薇甘菊的生长。群落改造仅适用于宜林地,优
点是改造成功后可彻底解决薇甘菊的危害;缺点是改造初期
需进行精细的抚育管理,投入较大。
3 资源化利用研究趋势
薇甘菊作为外来入侵物种有着广阔的开发利用前景。薇
甘菊在改善土壤及生态环境上的应用,其可通过改变土壤养
分结构,恢复立地条件进行入侵,同时还可吸附重金属,解决
土壤的重金属污染,成为净化环境的重要植物;植物染料已
成为重要的染料来源,由于薇甘菊富含的染料制造化学成
分,未来将被利用于生产植物染料;同时其所含的丰富的化
感、抑菌物质等亦可被利用于生产抑菌剂、杀虫剂、除草剂和
控制其他有害生物的生物农药;单萜类及倍半萜类物质为薇
甘菊精油的主要物质,其中倍半萜烯类化合物鸡屎藤内酯可
有效提高老鼠的抗癌能力,可作为未来抗癌药物开发的主要
原料;薇甘菊作为食用菌生产中作为培养基的主要添加成分
进行食用菌人工栽培已经取得成功,通过对其作为主要添加
成分所栽培的食用菌进行食品安全检测,确定所栽培食用菌
对人体无害后进行推广,其作为食用菌培养基主要添加成分
进行食用菌栽培可成为薇甘菊资源化利用的另一条途径。所
以,在防治薇甘菊的同时,开展资源化利用将其变废为宝也
是防控的一条重要途径。
4 结语
综上所述,薇甘菊的防治是世界性难题。薇甘菊的防治
需要长期进行,普及薇甘菊的相关认识,让群众参与识别和
调查,可以在早期发现这种有害生物的入侵、发生。我国10
余年来控制薇甘菊的努力已取得很好的进展,经过研究人员
和政府管理部门的努力和民众的支持,完全能够达到控制薇
甘菊的目标。
(责任编辑 张芝)
绿色植保
5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