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藏蓟的生物学特性、危害损失与防治



全 文 :植物保护 第 3 0卷第 l期 ( 200 4) P L N T P R AO E T CI TO N Vo l .3 0 No , l ( 2 0 0 4 )
3 讨论
在对作物的基因转化中 , 应根据表达载体上所构
建的选择标记基因来选用有效的选择剂 , 并施加合适
的选择压 , 是最终获得转基因植株的关键步骤之一 。
针对小麦的基因转化 , 有相当一部分实验是以 N P T
I/ 作为选择标记基 因 , 以 K an 或 4G 18 作为选择剂 。
但是 , 从试验结果来看 K an 并不能对转化细胞进行有
效的选择 。 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可能一是因为小麦本
身对 K an 具有较高的天然抗性 。 另外有人认为在组
织培养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交叉保护现象 , 抑制植株的
生长 , 而用 以18 则可避免上述情况 。 因此 , 在小麦
的遗传转化工作中 , 如果表达载体上有 入任〕 Y 扩 筛选
标记基因 , 最好用 4G 18 作为选择剂 , 浓度为 20 一 30
m g几较为合适 。 另外 , 愈伤组织状态对 G U S 基 因
的瞬时表达率有一定的影响 。 同一基因型小麦的愈伤
组织状态 良好时 , 其瞬时表达率有所提高 。 因此 , 可
以通过提高愈伤状态来增加农杆菌的侵染率 , 提高瞬
时表达率和转化效率 。
参考文献
[ 1 ] H i e i Y
,
O h t a S
,
K o m a r i T
,
e r a l
.
E ff i e i e n t t ra n s fo r m a t i o n o f
r
i e e
( O r夕 Z a sa t i二 L . ) m e d i a t e d b y A g ro 撇 e t e八 u , a n d s e q u e n e e
a n a ly s i s o f t h e ob
u n d a r i e s o f t h e T

D N A [ J〕 . T h e P l a n t Jo u r n a l ,
1 9 9 4
,
6 ( 2 ) : 2 7 1 一 2 8 2
.
仁2〕 oG u ld J , D e v e y M , H a s e g a w a o , 。 t a l . T r a n s fo rm a t i o n o f eZ a
, : a笋 L . u s i n g 八 g or ba c t e ir u阴 t u m ej h c i e n s a n d t h e s h o t a p e x
【J ] . P la n t P h y s i o lo g y , 2 9 9 1 , ( 95 ) : 4 2 6 一 4 3 4 .
[ 3〕 C h e n g M , F r y J E , P e馆 s , 。 t a z . G e n e t ic t ra n s fo r m a t io n o f
w h e a t m e d i a t e d b y A g ro b a c t e
r i u o t u m efa
c £e二 s [ J〕 . P l a n t P h y s i -
0 1
,
1 9 9 7
,
( 1 15 )
:
9 7 1 一 9 8 0 .
【4 〕 付永彩 , 吴茂森 , 成卓敏 . 小麦不同品种外植 体的农杆菌转化
方法的研究 [ J〕 .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 2 0 0 2 , 10 ( 1 ) : 2 5 一 2 8 .
【5」 J e f fe r so n R A , K a v a n a g h T A , B e v a n M w . G U S f u s i o n : B -
g lu e u or n id a s e a s a s e n s i t i v e a n d
v e r as t i l e g e n e f
u s i o n m a r k e r i n
h ig he
r p l a n t s [ J〕 . T h e E M B O J . 29 87 , 6 ( 1 3 ) : 3 9 0 1 一 3 9 0 7 _
藏蓟的生物学特性 、 危害损失与防治
辛存岳
(青海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 西宁 8 10 0 16 )
摘要 在青海海南州共和县对藏 蓟生物学特性和危害损失进行调查研究明确 , 藏蓟株高 100 一 150 。m , 多分枝 , 每株
藏蓟开花 9 一 30 朵 , 平均每朵结种籽 7 9 粒 。 种子于室内存放 2 2 5 d , 仅 7 % 一 15 . 0 % 发芽 。 气温达 0 一 12 ℃时藏蓟根茎
萌发 出苗 , 高峰期为 5 月上旬 , 全生育期约 14 2 d 。 1 m Z 内有藏蓟 8 一 10 株时 , 青裸产量损失达 30 . 3 % 一 3 2 . 8 % 。
关键词 杂草防除 ; 藏蓟 ; 生物学特性 ; 危害损失
中圈分类号 5 4 5 1 . 2 2 1
B i o l o g i c a l n a t u r e
,
d a m a g e s a n d e o n t r o l o f C i sr i u m l a n a t u m
X I N C
u n 一 y u e
《 lP a n t P or tce t i o n I n s t i t u et
A bs t r a c t T h e g or w n iC sr i
u m al
n a t u m
Q i n动 a i A ca 决从夕 oj ’ A g or 一 OF esr t卿 , iX n i n g 8 1 0 0 1 6 , hC i n a )
T h
e a v e r a g e s e e d
s fo r e a e h n o w e r
t e m p e r a t u r e w e n t u p t o o 一 1 2℃ ,
15 1 00 一 15 0 e m h ig h , m u l t i 一 b if u r e a t e d
.
9 一 30 f lo w e sr b lo s
som de
o u t P e r P l
a n t
.
a n
d f
r u i t i n g p h a s e w a s J u n e

A
w e r e 7 9
.
S t
o r e
d fo r 2 2 5 d a y s i n d。 〕 r s , a bo u t 7 % 一 1 5 % s e e d s g e mr i
n a t e d
.
Wh
e n a i r
t h
e r
h ioz m
e d e v e l叩 e d in t o s e e d lin g s , a n d t h e p e a k t im e w a s e a r ly M a y . T h e fl o w e r in g
b y 3 0
.
3 % 一 32
.
8%
u g u s t
.
T h
e w h
o
l
e
d
e v e
l
o Pm
e n t P e r ido w
a s a
bo
u t 1 4 2 d
a y s
.
T h
e
b
a r l e y y ie ld s w e r e r e d u e e d
r e o p e e t iv e ly
,
w h e n t h e d e n s i t y o f C
.
z a n a t u m w a s s 一 1 0 p la n t s w i th in 1 m Z
K ey w o r ds w
e e
d
e o n tor l : iC sr i
u , n l a n a t u阴 ; m o r P h o lo g ie a l e h a ar e t e ir s t ie s ; d a m a g e s
藏 蓟 [ iC sr i u m l a n a t u m ( R o x b . xe W il l d )
S p r e n g ( E ) H a i r y T h is t l e 〕别名有骆驼刺 、 马刺盖 、
扎扎刺 , 属菊科 , 分布于青海 、 甘肃 、 内蒙 、 新疆等
省农 田 、 干旱荒漠及河滩 , 喜盐碱 , 为干旱农业 区
农 田主要杂草 。 藏蓟以根芽和种子繁殖 , 地下根茎
深达 21 0 。 m 以 下 , 平 均 3 . 3 。 m 之间有 1 个芽眼 ,
呈伞形向上四周纵横生长 , 每株地下根茎在地表扩
展危 害面积达 3 0 一 60 m 2 。 地上部株高 叶大 , 争夺
收稿 日期 : 2 0 0 3 一 0 5 一 2 0 : 修订 日期 : 2 0 0 3 一 1 1 一 3 0
植物保护 第 3 0卷第 l 期 ( 2 0 04 )L A PN T R POT E CT I ON V ol . N 3 0ol ( 2 0 04 )
作物养分 、 水分和光照 , 严重影 响作物 品质 和产
量 , 并造成土壤肥力下降 , 影响人工及机械 田间农
业操作 。 如采用人工防除 , 不仅要占用大量的劳动
力 , 还会促使植株地下各节幼芽萌发 , 新株增加 ,
难以根治 。 研究藏蓟的生物学特性及危害损失 , 为
制定防除措施 , 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
1 材料与方法
1
.
1 藏蓟发生危害调查
试验地点设在青海省海南州共和县塘格木农
场 , 海拔 2 9 6 0 m , 年平均降雨量 2 6 0 m m , 主要靠
水库蓄水灌溉 , 作物生长期灌水 l 次 , 属干旱农业
区 。 主要 种植青棵 、 油菜 、 小 麦 。 试验地地 势平
整 、 肥力中等 , 田间藏蓟发生密度较大 , 土质为草
原栗钙土 , p H 为 1% 左右 。
1
.
2 藏蓟生物学特性研究
藏蓟的生物学特性调查于 3 月 巧 日开始 , 调
查藏蓟出苗初期 的温度 、 湿度 , 出苗高峰期 ; 生长
期调查结种量 、 根茎在土壤 内生长繁殖情况 、 不同
成熟度种子的发芽率 、 土壤 湿度对藏蓟的 出苗影
响 , 并观察藏蓟成熟成株的生长和花果实的主要形
态特征 。
1
.
3 藏蓟对青裸产 t 损失的影响
在作物收获前 , 选择作物长势一致的同一块 田
取样 , 藏蓟密度为 0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株m/ 2 , 共 n 个梯度 。 在每一个样点 内取样 3 点 ,
样点面积 1 m Z , 称取藏蓟和青棵地上部鲜重 , 同时
在样点内取 30 株考查青裸株高 、 穗粒数 、 千粒重等
产量要素 , 根据危害损失 , 指定防治标准 。
1
.
4 药剂防除
除草 剂为 7 5 % 巨 星 可 湿 性 粉 剂 , 用 药 量
2
.
5 9儿衬 , 于青棵 3 一 4 叶期茎叶喷施 , 并设人工
锄草为对照 。
2 结果与分析
2
.
1 形态特征
藏蓟成株高 10 0 一 15 0 Cm , 茎直立 中空 , 多分
枝 , 被皱缩绒 毛 , 叶无柄皱缩 , 长圆形或倒披针
形 , 长 3 一 1 3 e m , 宽 5 一 1 1 Cm , 羽状浅裂至深裂 ,
叶背密被灰 白色绒毛 , 边缘有 4 一 10 个大小 不等
长硬刺 。 植株下 部叶小 , 上部 叶肥厚而大 , 全株
约有叶 1 2 一 2 5 片 。 6 一 8 月 为花果 期 , 头状花序
在枝顶呈伞房状 , 一般成株有花蕾 1 2 一 3 0 个 , 茎
上部 3 一 6 个分枝宜开花 , 种子成熟度好 , 中下部
分枝只现蕾开花少 , 种子成熟度较差 。 花苞钟状 ,
长 1 . 5 一 2 . 6 c m , 总苞片多层 , 不等长 , 先端具针
刺 , 全为管状 花 , 花色为雪青或紫 红色 。 瘦果倒
卵形 , 长 4 一 5 m m , 光 滑 , 冠毛乳 白色 , 长 2 一
3 c m
, 多层 、 羽毛状 。
2
.
2 生物学特性
2
.
2
.
1 出苗规律
在海拔 2 9 60 m 的海南地 区 , 藏蓟于 4 月上旬 ,
气温 。一 12 ℃ , 地下根茎开始萌发 出苗 , 随气温升
高 , 出苗株数逐渐增多 。 出苗高峰期为 5 月上旬 ,
出苗率约 50 % , 危害最重 。 6 月上旬出苗率下降 ,
仅为 4 % 左右 。 全生育期约 14 2 do
2
.
2
.
2 结种量
经调查 , 出苗早 的藏蓟 每株有花 1 2 一 3 0 朵 ,
种子随熟随落 。 对 已成熟的 2 6 个花盘种籽数 、 千
粒重考种 , 结 果表 明 : 2 6 个花 盘共结 种子 2 0 5 7
粒 , 平均 每 朵花 结 种 量为 7 9 . 12 粒 , 千粒 重 为
1 0
.
6 7 9

2
.
2
.
3 藏蓟不 同成熟度种子发芽率
19 9 3 年 8 月 9 日采集 自然脱落 、 刚成熟 和花
刚谢 3 种不同成熟度种子 , 在室 内存 放 巧 s d 和
2 2 5 d 后做发芽试验 。 室 内温度 14 一 16 ℃ , 结果
自然脱落种子发芽 率分别 为 17 % 和 7 % ; 刚成熟
种子发芽率为 2 3 % 和 15 % , 发芽率为最高 ; 花刚
谢种子发芽率为 9 % 和 0 。
2
.
2
.
4 土壤湿度对种子发芽 出苗的影响
试 验 设 土 壤 水 分 保 持 在 20 . 1 % (高 湿 ) 、
16
.
4 % (中湿 ) 、 13 . 3 % (半干旱 ) 3 种处理 , 将 室
内存 放 15 5 d 种子 , 在 每个 处 理 中各 播 50 粒 ,
30 d 后调查 , 结果土壤水分保 持在 高湿 、 中湿条
件下 , 均未见种子发芽 , 水分保持在 13 . 3 % 左 右
的半干旱土壤 发芽率 为 4 % 。 对室 内存放 2 2 5 d
种子做同样试验 , 40 d 时调查 , 土壤水分保持在
高湿 、 中湿条件下仍未 见种子发芽 , 半干旱 的发
芽率为 2 % (表 1 ) 。
2
.
2
.
5 根茎繁殖
藏蓟根茎呈圆柱状 , 垂直向地下生长到 2 10 c m
以下深层土壤中 。 根在地下 5 一 25 c m 之间呈黑褐
色 ; 2 5一 3 5 c m 之间中空 , 粗 1 . 1一 1 . 2 Cm ; 35 C nr 以
下为实心 。 10 0 Cm 以下根粗 0 . 7 一 0 . 8 c m , 18 9 c m
以下根粗 0 . 2 cm 。 主根 10 一 83 。m 之间的芽均能萌
发 , 平均 3 . 3 c m 之间有 1 个芽眼 , 新芽扁平或螺旋
状 , 浅黄色或乳白色 。 发芽后新枝呈伞形向上四周
生长 , 分枝较多 , 并有侧根生长 , 侧根长 9一 29 Cm ,
平 均 I c m 有 3 一 5 条须根 。 每株地下根茎 在地表
植物保护 第 3 0卷第 1期 ( 2 00 4) A P L N) T P R ( T EC TO IN V 63 1 0 No . l ( 20 04)
表 1土坡湿 度对藏蔺种子发芽出苗影响 ` )
存放 5 5 1 d存放 25 5 d土城湿度状况 土壤含水率 ( %) 发芽量 (粒 ) 发芽率 ( %) 发芽量 (粒 ) 发芽率 ( %)
高湿
中湿
半干旱
2 0
.
1
1 6
.
4
) l各处理供试种子量为 5 0粒 。
扩展危害面积达 3 0一 60m “ , 造成土壤 肥力逐 年
下降 。
2
.
3 藏前的对作物的危害损失
经调查藏蓟在青海农 田危害频率为 6 . 2 % , 危
害指数 1 . 65 。 但在海西 、 海南及青南小块农业 区危
害更 加严 重 , 危 害 频 率 达 89 . 0 % , 危 害 指数 达
2 4
.
5 8
。 青棵田藏蓟密度 1 时 内有 1 、 2 、 3 、 4 、 5 、
6

7

8

9

10 株 时 , 青 棵减 产依 次 为 0 . 9 % 、
7
.
0 %

1 1
.
1%

1 1
.
1 %

1 4
.
3 %

17
.
4 %

1 8
.
1 %

3 0
.
8 %

3 0
.
3 %

3 2
.
8% (表 2 ) 。 藏蓟株数每增加 1
株 , 青棵穗粒数减少 1 . 262 7 粒 , 千粒重降低 0 . 3 30
9 9
, 产量减产 0 . 0 14 9 k g 。
3 防治
3
.
1 农业防治
在 l m 2 青棵 田里有 1 株藏蓟时 , 损失产量约
0
.
9%
。 在作物生长期应及时进行人工锄草或 花后
将 出种子 , 秋收后采用人工或机械深耕 , 捡出根茎
减少翌年繁殖来源 。
表 1 藏菌不 同密度对青裸稼粒数 、 千粒盆 、 产 t 的影响
藏蓟 青裸
终煞、 互】1 ) 鲜重(吨m/ 2 ) 每穗粒数 千粒重 ( g ) 产量 ( kg m/ 2 )
0
0
.
14
0
.
2 3
O
`
2 6
0
.
3 0
0 3 7
0
.
4 7
0
.
5 0
0 6 1
0
.
6 6
0
.
80
实值
3 8
.
7
3 8
.
6
3 6
.
5
3 3
.
2
3 4
.
1
3 4
.
0
3 1 5
3 1
.
8
2 8
.
8
2 7
.
0
2 5
.
9
理论值
3 9
.
0 4 9
3 7
.
7 8 7
3 6
.
5 2 5
3 5
.
2 6 1
3 3
.
9 9 9
3 2
.
7 36
3 1
.
4 73
3 0
.
2 10
2 8
.
9 4 8
2 7
.
6 8 5
2 6
.
4 2 2
39
.
1
3 8
.
6
3 8 0
3 8
.
0
3 7
.
8
3 7
.
4
3 7
.
0
3 6
.
7
3 6
.
2
3 6
.
0
理论值
3 9
.
2 9 9
3 8
.
9 6 9
3 8
.
6 38
3 8
,
3 0 7
3 7
.
9 7 6
3 7
.
6 4 5
3 7
.
3 1 4
3 6
.
9 8 3
3 6
.
65 2
3 6
.
37 1
3 5
.
9 9 0
实值
0
.
44 2
0
.
4 3 8
0
.
4 1 1
0
.
39 3
0
.
39 3
0
.
3 7 9
0
.
3 6 5
0
.
3 6 2
0
.
3 0 6
0
.
3 0 8
0
.
2 9 7
理论值
0
.
4 4 7
0
.
4 3 2
0 4 1 7
0
.
4 0 2
0
.
3 8 7
0
.
3 72
0
.
3 5 7
0
.
3 4 2
0 3 2 7
0
.
3 12
0
.
2 9 8
l 1
11
1 8 1
30
.
8
30
.
3
32
`
8
3
.
2 化学防治
1 m Z 青棵田里有 2 株藏蓟时 , 青棵作物产量损
失达 7 . 0 % , 须进行化学防治 。 于 3 一 4 叶期可应用
75 % 巨星 2 2 . 5 9小m Z 或 30 % 苯 · 节隆 可湿性粉剂
1 5 0 一 2 2 5 9击m Z 茎叶喷施 , 3 d 后藏蓟心叶开始发
黄 , 停止生长 , 7 d 后叶片卷曲 , 10 d 后逐渐干枯死
亡 。 对麦田多种双子叶杂草也有较好的控制效果 ,
对作物安全 , 灭草后增产显著 。
4 结论与讨论
藏蓟刚成熟的种子生命力强 , 在室内存放 2 25 d ,
有 巧 %左右种子能发芽 , 发芽率高于自然脱落和花刚
谢种子 。 种子发芽适宜土壤水分为 13 . 3% 左右 。
藏蓟根茎垂直 向下伸展到 21 0 。 m 以下深层土
中 。 气温达 O一 12 ℃ 时根茎幼芽萌发出苗 , 呈伞形
向上 四周纵横生长 , 株高叶大 , 覆盖面大 , 危害重 。
每株地下根茎在地表扩展危 害面积达 30 一 60 m Z ,
吸收 土壤大量养分 , 土壤贫痔 , 造成青 棵穗粒减
少 , 千粒重下降 。 1 m Z 青棵 田 内有 2 株藏蓟减产
7 %
, 随密度增加 , 青棵减产幅度越大 。
参考文献
李杨汉 , 姚东瑞 , 黄建中 . 寄生杂草无根藤 的特性 、 危害与防
除 [ J ] . 杂草科学 , 1 9 9 1 , ( 3 ) : 4一 5 .
辛存岳 , 涂鹤龄 , 邱学林 , 等 . 刻叶刺儿菜发生密度对青裸产
量损失估测 [ J〕 . 西北农业学报 , 1 9 9 5 , 4 ( 3 ) : 4 6一 4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