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薇甘菊化感物质的分离与鉴定



全 文 :收稿日期:2013-05-15
基金项目:中山市科技计划项目(20103A275)
作者简介:王建国(1973-),男,江西吉安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天然有机化学方面的研究。E-mail:wananwjg@163.com
*通讯作者:李拥军(1980-),男,湖南株洲人,高级农艺师,硕士,主要从事天然有机化学方面的研究。E-mail:scaulyj@163.com
薇甘菊化感物质的分离与鉴定
王建国1,李拥军2*,戴展都1,谢文琼1
(1.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中山528436;2.中山市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广东 中山528403)
摘要:为了确定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中的主要化感活性物质,采用生物活性跟踪法对薇甘
菊地上部分化感活性成分进行分离,并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进行鉴定。结果表明,从
薇甘菊乙醇提取物正丁醇部分分离到2个具有化感活性的化合物,经鉴定分别为阿魏酸和绿原酸。
对此2种单体的化感作用进行测定,发现阿魏酸和绿原酸在1.00、0.50、0.25mg/mL 3种质量浓
度下,对水稻和稗草2种受体的抑制作用均达到了显著水平,进一步证实薇甘菊通过释放化感物质
抑制其他植物的生长。
关键词:薇甘菊;化感物质;分离与鉴定;生物活性
中图分类号:S4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4-3268(2013)11-0102-04
Isol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Alelochemicals
from Mikania micrantha
WANG Jian-guo1,LI Yong-jun2*,DAI Zhan-du1,XIE Wen-qiong1
(1.Zhongshan Torch Polytechnic,Zhongshan 528436,China;
2.Zhongshan Quality Supervision &Inspection 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Zhongshan 528403,China)
Abstract:Two alelochemicals were isolated from aerial parts of Mikania micrantha by repeated
silica gel column chromatography combined with bioassay method.Their structures were identi-
fied as ferulic acid and chlorogenic acid by spectroscopic analysis(IR,EI-MS,1 HNMR,13 CNMR)
and physicochemical characters.Ferulic acid and chlorogenic acid both had significantly inhibitory
effects on the seedling growth of Oryza sativa and Echinochloa crusgalli at the concentration of
1.00,0.50and 0.25mg/mL,respectively.It is further confirmed that Mikania micranthainhibits
the growth of other plants by releasing alelochemicals.
Key words:Mikania micrantha;alelochemicals;isolation and identification;bioactivity
  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为菊科假泽兰属
多年生藤本植物,是经济作物和森林植被,也是世界
上公认的最具入侵性和危害性的恶性杂草[1-2]。薇
甘菊繁殖速度很快,其所到之处,植物被攀缘、缠绕
或覆盖,难以进行光合作用,可因饥饿而死,或是被
重压、绞杀而死,或是被其释放的化感物质杀死,因
而薇甘菊被称为“植物杀手”[3]。大量研究表明,薇
甘菊中含有化感物质,能够抑制其他作物的生
长[4-6]。然而有关其化感活性成分分离和鉴定的研
究较少。李拥军等[7]从薇甘菊提取物石油醚部分分
离得到3个有化感活性的单体化合物。前期研究发
现,薇甘菊乙醇提取物正丁醇部分也含有化感活性
物质,为了进一步研究薇甘菊对其他植物危害的化
学机制,在生物活性跟踪下,对薇甘菊乙醇提取物正
丁醇部分中的化感活性成分进行了分离,旨在确定
薇甘菊中的主要化感活性物质,阐明薇甘菊快速生
长蔓延的生态学机制,找出相应可行的方法消除其
对其他植物的危害,同时综合开发利用薇甘菊,寻找
 河南农业科学,2013,42(11):102-105
 Journal of Henan Agricultural Sciences
DOI:10.15933/j.cnki.1004-3268.2013.11.015
除草剂先导化合物,开发出良好的生物源除草剂等。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材料
薇甘菊采自中山市五桂山办事处大尖山,采
样时间为盛花期,选用健康植株地上部分,自然阴
干,粉碎,备用。受试水稻种子购于广州市种子公
司门市部,稗草种子采自中山市南朗镇崖口村。
1.2 试剂与仪器
1.2.1 试剂 95%乙醇、羧甲基纤维素钠(CMC)、
薄层层析硅胶(GF254)、磷钼酸、柱层析硅胶(48~
75μm)、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均为市售分
析纯。
1.2.2 仪器 Buchi R-210型真空旋转蒸发仪,瑞
士步琪有限公司;ZF-1型三用紫外分析仪,上海市
宝山区顾村电光仪器厂;Brucker DRX-400核磁共
振仪(TMS为内标),美国布鲁克-道尔顿公司;
MFB-595显微熔点测定仪(温度计未校正),英国
Galenkamp公司;Perkin-Elmer-577型红外光谱仪
(Kbr压片),美国铂金-埃尔默公司;Thermo Finni-
gan 4510型质谱仪,美国热电公司。
1.3 试验方法
1.3.1 化感活性成分的分离 取薇甘菊茎叶干粉
6kg,在自制的索氏提取器中用95%乙醇回流提取
4次,每次5d。过滤,合并浸提液,减压浓缩得浸膏
830g。将浸膏拌少量硅胶,依次分别用2 000mL
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各浸泡3次,每次2h。抽
滤,将各个部分滤液合并,对最后的提取物正丁醇部
分进行生物活性测定。由于正丁醇部分滤液对受体
(水稻和稗草)幼苗生长具有强烈的抑制作用,浓缩
正丁醇部分滤液,得到浸膏102g,将浸膏进行硅胶
柱层析(乙酸乙酯-甲醇为淋洗剂),得到 A1、A2、
A3、A4、A5、A6、A7 共7个组分,分别再次进行生物
活性测定,取其中对受体抑制作用最强的组分进一
步柱层析,以乙酸乙酯-甲醇为淋洗剂,梯度洗脱,洗
脱部分再进行生物活性测定,取对受体植物抑制作
用最强的组分再次分别进行柱层析,直至获得单体
化合物。
1.3.2 化感物质的结构鉴定 对分离得到的化感
物质进行熔点测定,并进行红外分析、EI-MS分
析、1 HNMR和13CNMR 谱图分析。结合熔点、红
外、质谱、核磁碳谱和氢谱综合分析,并与已有文献
的波谱学数据对照,确定化感物质的结构。
1.3.3 化感物质的生物活性测定及活性跟踪 参
照文献[8],取底部直径为9cm的玻璃培养皿,垫上
2层滤纸,加入2.5mL含有化感物质的溶液,待溶
剂挥干后,于玻璃培养皿中加入2.5mL 0.1%的土
温-20(助溶作用)水溶液,对照组中加入等量的蒸馏
水,选取刚发芽(露白)的受试植物种子30粒,均匀
放在培养皿中,26~31℃下暗培养,每个处理设3
个重复。幼苗生长过程中,适当补加清水,使滤纸保
持湿润,5d后分别测量幼苗的根长和苗高。按照
下式计算幼苗的相对根长和相对苗高:
相对根长(或苗高)=处理根长(或苗高)/对照
根长(或苗高)×100%。
参照文献[9],利用化感作用效应指数(RI)进
行活性跟踪,RI=1-C/T(当T≥C 时)或RI=
T/C-1(当T<C时),其中C为对照值,T 为处理
值。RI>0为促进作用,RI<0为抑制作用,RI绝对
值的大小与作用强度一致。
1.3.4 数据分析 对测定的试验数据进行邓肯氏
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薇甘菊乙醇提取物正丁醇部分各分离组分的
化感活性
薇甘菊乙醇提取物正丁醇部分各分离组分的
RI值如图1所示。在第1次柱层析所得各组分
A1-A7中,A3 和A6 的RI值均小于-0.600,抑制
作用较强,对这2个组分进一步进行柱层析,分别得
到A31-A34和A61-A64,其中A33和A63的化感活性
最强,RI值分别达到-0.584和-0.678,分别对
A33和A63进一步分离,其中A33组分分离得到A332,
重结晶后得到化合物Ⅰ,A63组分分离得到 A633,重
结晶后得到化合物Ⅱ。
2.2 薇甘菊乙醇提取物正丁醇部分化感物质的结
构鉴定结果
化合物Ⅰ:152mg,淡黄色针状晶体,m.p.170~
172℃。IR(KBr,cm-1):3 476,3 316,2 970,2 844,
1 691,1 624,1 602,1 516,1 466,1 376,1 308,1 284,
1 250,1 192,1 045,976。EI-MS(m/z):194(M+),179
(M+-CH3),177(M+-OH),161(M+-CH3-H2O),150
(M+-CO2),145,133(M+-CH3-H2O-CO),117,105
(133-CO),89,77(105-CO),51(77-C2H2),39。1 HNMR
(CD3COCD3):δ:3.92(3H,s,3-OCH3),4.96(1H,s,4-
OH),6.38(1H,d,J=15.98Hz,9-H),6.86(1H,d,J
=8.44Hz,5-H),7.09(1H,d,J=8.44Hz,6′-H),
7.23(1H,s,J=8.68Hz,2-H),7.65(1H,d,J=15.44
Hz,10-H)。13CNMR(CD3COCD3):δ:126.8(C-1),
110.9(C-2),
301 第11期 王建国等:薇甘菊化感物质的分离与鉴定
生测RI值为2种受体苗高和根长4个测试项目RI值的平均值,图中的编号顺序与柱层析时洗脱顺序一致
图1 薇甘菊化感活性成分的分离流程
148.5(C-3),149.9(C-4),116.1(C-5),123.2(C-
6),145.9(C-7),115.3(C-8),169.7(-COOH)。结
合熔点、红外、质谱、核磁碳谱和氢谱综合分析,并与
文献[10-11]波谱学数据对照,确定化合物Ⅰ为阿魏
酸。
化合物Ⅱ:123mg,淡黄色粉末,m.p.205~
207℃,溴酚蓝反应为阳性,FeCl3 反应为阳性,提示
可能为酚酸类物质。IR(KBr,cm-1):3 342(OH),
3 500~2 500(COOH),2 924(CH),1 680(C=
O),1 633,1 596,1 524(Ar)。EI-MS(m/z):354
(M+),180(咖啡酸),163(咖啡酰基),136。1 HNMR
(DMSO-d6):δ:3.61(1H,brs,H-2),4.04(1H,brs,
H-5),5.25(1H,m,H-3),6.33(1H,d,J=16.22
Hz,H-8),6.89(1H,d,J=8.58Hz,5′-H),7.13
(1H,dd,J=8.62Hz,6′-H),7.25(1H,d,J=2.56
Hz,2′-H),7.58(1H,d,J=16.26 Hz,H-7)。13
CNMR(DMSO-d6):δ:38.35 (C-15),38.97 (C-
13),71.53(C-12),72.07(C-11),73.63(C-10),
76.53(C-14),115.45(C-6),115.59(C-8),116.65
(C-3),123.08(C-2),127.96(C-1),147.10(C-7),
147.28(C-5),168.92(C-9),177.54(C-16)。结合
熔点、红外、质谱、核磁碳谱和氢谱综合分析,并与文
401 河南农业科学 第42卷 
献[12]波谱学数据对照,确定化合物Ⅱ为绿原酸。
2.3 化合物Ⅰ和化合物Ⅱ的化感作用
用不同质量浓度的化合物Ⅰ处理受试植物种子,
结果(表1)发现,在1.00、0.50、0.25mg/mL 3种质量
浓度下,化合物Ⅰ对2种受试植物根长和苗高的抑制
作用都达到了显著水平;在低质量浓度(0.01mg/
mL)下,化合物Ⅰ对稗草2个测试项的抑制作用也达
到了显著水平,而对水稻苗高反而有一定促进作用,
表现出化感作用的典型特征———低促高抑效应。
表1 不同质量浓度化合物Ⅰ和化合物Ⅱ的化感作用测定结果 % 
化感物质 质量浓度/(mg/mL)
水稻
相对根长 相对苗高
稗草
相对根长 相对苗高
化合物Ⅰ 1.00  26.7d 29.2d 18.1d 6.8e
0.50  56.4c 59.8c 23.5d 21.7d
0.25  75.6b 82.1b 64.2c 58.1c
0.01  96.1a 103.1a 82.5b 75.8b
对照 100.0a 100.0a 100.0a 100.0a
化合物Ⅱ 1.00  30.1d 22.4d 11.8d 14.4d
0.50  57.4c 50.9c 35.2c 37.3c
0.25  79.2b 76.1b 63.6b 68.1b
0.01  98.7a 95.6a 90.2a 91.8a
对照 100.0a 100.0a 100.0a 100.0a
 注:同种化合物同列数据后面字母相同,表示经邓肯氏检验差异不显著(P>0.05)。
  用不同质量浓度的化合物Ⅱ处理受试植物种
子,结果(表1)发现,在1.00、0.50、0.25、0.01mg/mL
4种质量浓度下,化合物Ⅱ对2种受试植物的根长和
苗高都表现出抑制作用,其中在1.00、0.50、0.25
mg/mL 3种质量浓度下,抑制作用达到了显著水平;
稗草根部比茎部对化合物Ⅱ的化感作用更敏感,而水
稻茎部比根部对化合物Ⅱ的化感作用更敏感。
3 结论与讨论
植物为了生存繁衍,合成出次生物质以增强与其
他植物竞争的能力,这是生物在协同进化过程中获得
的一种竞争机制,能抑制植物群落的生长发育。植物
化感物质是天然的除草剂,由于来自于植物体,是环
境长期选择的结果,因此对环境不会造成不利的影
响,是未来农业中极具开发价值的环保型农药[13]。
本研究在生物活性跟踪下,从薇甘菊地上部分分
离得到2个具有化感活性的化合物,并鉴定了其结
构,研究了它们对水稻和稗草的化感活性。结果表
明,分离得到的2个单体化合物为阿魏酸和绿原酸,
均具有较强的化感活性,从而更进一步证实,薇甘菊
杀死其他植物的作用机制不仅仅是通过覆盖使植物
失去光合作用而导致死亡,而且也通过释放化感物
质,抑制和危害其他植物生长,争取生存机会。因此,
从薇甘菊中寻找具有生长发育抑制作用的化感活性
化合物,指导合成无公害农药,以及纯化薇甘菊中的
生长抑制物质,研究其结构,并进一步将其开发为除
草剂,将是未来研究的主要方向,这样既能消除薇甘
菊的危害,又为农药研究开辟了新的资源,不论从经
济效益还是社会效益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利
用薇甘菊化感作用的特性防除杂草在未来可持续生
态农业发展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 冯惠玲,曹洪麟,梁晓东,等.薇甘菊在广东的分布与危
害[J].中山大学学报,2002,10(3):263-270.
[2] 王伯荪,廖文波,李鸣光,等.薇甘菊 Mikania micrantha
在中国的传播[J].中山大学学报,2003,42(4):47-50.
[3] 黄忠良,曹洪麟,梁晓东,等.不同生境和森林内薇甘菊
的生存与危害状况[J].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2000,8
(2):131-138.
[4] 邵华,彭少麟,王继栋,等.薇甘菊的综合开发与利用前
景[J].生态科学,2001,20(1):132-135.
[5] 邵华,彭少麟,张弛,等.薇甘菊的化感作用研究[J].生
态学杂志,2003,22(5):62-65.
[6] 梁斌,袁亚莉,谷文祥,等.薇甘菊化感作用的初步研究
[J].杂草科学,2006(1):21-23.
[7] 李拥军,陈实,李春远,等.薇甘菊化感活性成分的分离
与鉴定[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2008,29(4):26-30.
[8] 曾任森.化感研究中的生测方法[J].应用生态学报,
1999,10(1):123-126.
[9] Wiliamson G B.Bioassays for alelopathy:Measuring
treatment responses with independent controls[J].Journal
of Chemical Ecology,1988,14(1):181-187.
[10] 郑晓珂,李钦,冯卫生.冬凌草水溶性化学成分研究
[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04,16(4):300-302.
[11] 王月娥,斯建勇,李晓瑾,等.新疆阿魏种子化学成分的
研究[J].中国现代中药,2011,13(1):26.
[12] 李永梅,王天志,王志霄.细毡毛忍冬花蕾化学成分研
究[J].中国中药杂志,2001,26(1):47-49.
[13] 高志梅,李拥军,谷文祥.青蒿化感作用的初步研究
[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2007,28(1):122-124.
501 第11期 王建国等:薇甘菊化感物质的分离与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