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外来入侵植物-黄顶菊山东省发生现状调查



全 文 :外来入侵植物 -黄顶菊山东省发生现状调查
刘玉升 1 ,刘 宁1 ,付卫东2 ,张国良 2
(1.山东农业大学植保学院环境生物与昆虫资源研究所,山东泰安 271018;2.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北京  100081)
摘要:黄顶菊(Flaveriabidentis)原产南美洲 , 2001年在我国河北省衡水湖首次发现 , 短时间内形成优势种群 , 并
快速向周边省 、市蔓延 , 成为一种危害性极大的新外来入侵植物 , 对当地生物多样性和粮食生产构成了潜在威
胁。 2003年首次在山东省临清市发现 , 为掌握黄顶菊的生物学特性 、查清其在山东的发生现状和分布范围 , 防
止进一步扩散蔓延 , 开展了黄顶菊普查工作。经普查发现 , 黄顶菊在山东省主要分布在聊城 、德州两个地市 , 危
害面积 459.03 hm2 , 目前属于局部零星发生。
关键词:黄顶菊;外来入侵植物;发生现状
中图分类号:S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324(2011)02-0187-04
收稿日期:2010-10-18
基金项目: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200803022)
作者简介:刘玉升(1964-), 男 ,副教授 , 从事环境生物与昆虫资源教学和研究工作。
THESTUDYONOCCURENTSTATUSOFYELLOW TOP-ANEW INVASIVE
PLANTINSHANDONGPROVINCE
LIUYu-sheng1 , LIUNing1 , FUWei-dong2 , ZHANGGuo-liang2
(1.InstituteofEnvironmentalBiologyandInsectResources, ColegeofPlantProtection, ShandongAgriculturalUniversity, Taian271018, China;
2.InstituteofEnvironmentandSustainableDevelopmentinAgriculture, theChineseAcadomyofAgriculturalSciences, Beijing100081, China)
Abstract:Flaveriabidentis, nativetoSouthAmerica, isanewlyestablishedinvasiveplantspeciesinChina.
SincefirestlyreportedinHengshuilakeinHeibeiprovincein2001, ithasquicklybecomeadominantpopulation
insomeareas, andhasrapidlyspreadedtomanycounties.Theinvasivespecieshasposedapotentialthreatto
biodiversityandagriculturalproductionintheinfestedlocations.InShandongprovince, ithasbeenfirstdiscov-
eredinLinqingcountyin2006.Thisstudywascariedouttothoroughlyinvestigatebiologicalcharacteristicsand
occurrencestatusofFlaveriabidentisinShandong.Accordingtothesurvey, Flaveriabidentiswasonlyoccuredin
LiaochengandDezhou, endangerarea459.03 hectare, andcurrentlyblongtothelocaloccurrence.
Keywords:Flaveriabidentis;invasivealienplant;occurrencestatus
山东省地处黄河下游 ,位于北半球中纬度地带(34°22′— 38°15′N, 114°19′— 122°43′E),年均气温 11
℃ ~ 14 ℃,年降水量 550 ~ 950mm,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土壤以棕壤和褐土为主 ,植被为各种落叶阔叶林
和温性针叶林。交通便捷 ,铁路通车里程达 2672 km, 高速公路通车里程 5000km,机场 8个。良好的自
然条件为山东省外来物种的生长和繁衍提供了适宜的环境条件;发达的交通网络为外来种的入侵提供了
便利通道。据了解 ,入侵山东省的外来有害生物有 97种 ,其中有害病原微生物 9种 、有害植物 64种 、有害
动物 24种。近年来 ,又发现 B型烟粉虱 、Q型烟粉虱 、西花蓟马等入侵种危害 。
黄顶菊属菊科(Compositae),黄菊属(Anthemis),原产于南美洲 ,后来由于引种等原因而传播到埃及 、
南非 、英国 、法国 、澳大利亚和日本等地。 2001年我国首次在河北衡水湖发现 ,此后又在河北省 、天津市的
部分地区严重发生。近几年 ,我国河北省 、山东省 、河南省和天津市都有黄顶菊发生情况的报道 ,其中河北
省 2009年黄顶菊发生面积 2.4万 hm2 ,侵入农田约 0.333万 hm2 ,涉及该省的 92个县(市 、区),给农业 、林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11, 42 (2):187-190 JournalofShandongAgriculturalUniversity(NaturalScience)                    
业 、环境带来巨大危害 。山东省自 2003年首次在临清市发现黄顶菊以来 ,对其发生现状 、分布范围和传播
动态尚不清楚。因此 ,开展了山东省黄顶菊普查工作 ,为黄顶菊的科学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
1 材料与方法
1.1 生物学特性研究
结合实地调查及控制条件下室内栽培 ,观察记录黄顶菊的生长发育特点 、生境类型及伴生植物等生物
学特性 。
1.2 黄顶菊发生分布范围调查
一级调查区域为与河北省毗邻的聊城市 、德州市 、滨州市 ,二级调查区域为济南市 、东营市 ,三级调查
区域为山东省其他地市。由县 、市(区)到乡 、镇(办事处),再到行政村 ,逐级深入调查 ,最终确定黄顶菊在
山东省的发生分布范围。
1.3 行政村黄顶菊发生 、危害程度调查
调查内容包括:行政村的区划面积 ,经 、纬度及海拔范围 ,耕地 、林地 、草场面积 ,黄顶菊对农业 、林业 、
草场的危害面积 、程度等。
危害面积计算方法:发生于农田 、果园 、湿地 、池塘 、林地等生态系统内的黄顶菊 ,其 “发生面积 ”以相
应地块的面积累计计算 ,或以划定包含所有发生点的区域面积进行计算;发生于路边 、房前屋后 、绿化带等
地点的黄顶菊 ,其 “发生面积”以实际发生面积累计获得或持 GPS仪沿黄顶菊分布边界走完一个闭合轨迹
后 ,计算围测面积 。
种群覆盖度调查:每个乡镇至少调查 5个行政村 ,每个行政村根据不同生境取样调查 ,每种生境调查
3个样地;根据不同生境确定样地的样线选取方法 ,每条样线 50个样点 ,根据各样点处有无黄顶菊 ,统计
株数。
表 1 不同样地的样线选取方案
Table1 Referencelineforsamplingindifferenthabitats
生境类型
Habitattypes
样线选取方
Choosingmethods
样线长度 /米
Linelength/meters
点距 /米
Dotpitch/meters
荒地 对角线 100 2
人工林场 对角线 100 2
垃圾场 对角线 100 2
公路绿化带 、乡村路边 沿两侧各取一条 100 2
河流 沿两侧各取一条 100 2
生活区 对角线 50 2
农田 对角线 50 1
  种群覆盖度计算:覆盖度百分比是几个调查样地综合平均后计算得出危害等级指标。覆盖度(%)=
(样地 1黄顶菊株数 +样地 2黄顶菊株数 +样地 3黄顶菊株数)×100% / 50×2×3。
表 2 危害程度划分
Table2 Thedivisionofendangermentdegree
等级
Ranking
危害程度
Endangermentdegree
覆盖度百分比
Coveragepercentage
1 零星发生 <5%
2 轻微发生 5% ~ 15%
3 中度发生 15% ~ 30%
4 较重发生 30% ~ 50%
5 严重发生 50% ~ 90%
6 极重发生 90% ~ 100%
1.4 乡镇黄顶菊发生 、危害程度调查
具体调查方法和内容与行政村黄顶菊发生 、危害程度调查基本相同 ,其内容根据行政村调查结果汇
·188·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第 42卷
总 。
2 结果
2.1 生物学特性
黄顶菊为一年生草本植物 ,种子繁殖 ,成熟种子瘦果黑色 ,无冠毛 ,倒披针形或近棒状 ,具 10条纵肋 ,
长约 2.0 ~ 3.3 mm,千粒重为 0.2042±0.005g,自 4月下旬至 9月下旬均可出苗 。生长发育期株高 25
~ 200 cm, 具有发达的根系 ,整个根部呈三角锥状;茎直立 ,常带紫色 ,被微绒毛;叶交互对生 ,亮绿色 ,披
针状椭圆形 ,有锯齿或刺状锯齿 ,基生三出脉。 7月下旬出苗早的植株开始出现蝎尾状伞形花序 。 8月底
至 11月上旬为种子成熟期 , 11月初最低温度降至 10 ℃以下后 ,大部分黄顶菊开始干枯 。
黄顶菊发生地的生境类型包括省道两侧 、乡村路边 、荒地 、垃圾场 、玉米田 、棉花田 、甘薯田 、人工林地 、
生活区等。土壤表层一次性破坏的裸地是黄顶菊最佳入侵生境 ,而杂草丛生或土壤板结 、致密的土壤环境
中黄顶菊生长不良或不能生长 。由于黄顶菊具有强烈的化感作用 ,仅有小藜 、稗草 、牛筋草 、委陵菜等零星
伴生。
2.2 分布范围
通过调查发现 ,在与河北省相毗邻的聊城市 、德州市有黄顶菊发生 。其中聊城市主要集中分布在临清
市和东昌府区。德州市主要集中分布在夏津县 ,德城区也曾有发生 ,但在农业局检查棉花生产过程中已清
除 。具体调查结果见表 3:
表 3 山东省调查结果
Table3 ResultsoftheinvestigationinShandongprovince
聊城市 临清市 市区北侧银河纸业院内及电厂院内;刘垓子镇铁道南侧(已清除);先锋办事处 14个行政村;松林镇的 5个行政村。
东昌府区 通茌平的公路两侧;王屯村。
德州市 德城区 曾有发生 ,在农业局检查棉花生产过程中已督促清除。
夏津县 通向临清的高速公路两侧;宋楼乡的 5个行政村。
2.3 发生 、危害程度调查
表 4 发生 、危害程度调查数据
Table4 Dataofoccurrenceandengdangermentdegree
生育期
Growthperiod
县 、市 、区
County, cityand
prefecture
乡 、镇 、办事处
Vilage, town
andbureau
行政村 /个
Administrative
vilages
发生面积 /公顷
Occurrence
area
危害程度
Endangerment
degree
出苗期 临清市 先锋办事处 2 3.80 零星发生
生长期 临清市 先锋办事处 14 37.33 零星发生
松林镇 5 7.40 零星发生
东昌府区 新区办事处 1 2.40 零星发生
夏津县 宋楼乡 4 8.93 零星发生
开花期 临清市 先锋办事处 14 353.36 轻微发生
松林镇 5 49.67 零星发生
东昌府区 新区办事处 1 10.33 零星发生
夏津县 宋楼乡 5 45.67 零星发生
枯萎期 临清市 先锋办事处 14 262.27 零星发生
松林镇 5 43.00 零星发生
东昌府区 新区办事处 1 9.73 零星发生
夏津县 宋楼乡 4 40.00 零星发生
3 讨论与分析
自从 2001年在我国河北省衡水湖首次报道以来 ,黄顶菊作为一种恶性新外来入侵植物已经迅速扩散
·189·第 2期            刘玉升等:外来入侵植物 -黄顶菊山东省发生现状调查
蔓延到河北省 92个县(市 、区)、天津 5个县(区)、河南省安阳市和山东省。对当地的农业 、林业 、环境造
成了很大危害。为查清黄顶菊在山东省的分布范围及危害程度 ,成立了 20人的普查小组 ,于 2009年 6月
~ 2010年 6月开展山东省黄顶菊普查工作 。通过普查发现 ,聊城市的临清市和东昌府区 、德州市的夏津
县均有黄顶菊发生分布 ,开花期危害面积 459.03 hm2 ,属于局部零星发生 。
根据以上所述 ,分析黄顶菊在山东省发生 、危害的原因:
(1)距离河北省黄顶菊发生严重的沧州 、衡水 、邢台等地区较近 ,两省境内的运河 、国道 、省道为黄顶
菊传播扩散提供了有利条件;
(2)黄顶菊自身的生物学特性决定了其具有较快的扩散速度;
(3)群众对黄顶菊的危害性认识不足 ,只当做一般杂草对待 ,在不影响或不严重影响生产生活时不予
治理 ,普查中发现有些农民人为种植黄顶菊做牛羊饲料 。
虽然目前山东省仅有聊城 、德州的部分县 、市发生黄顶菊 ,但由于黄顶菊具有较强的繁殖 、扩散能力 ,
在鲁西北地区暴发成灾和向邻近的济南 、泰安 、济宁等地市扩散蔓延的趋势十分明显 。一旦大面积发生将
很难彻底根除 ,必须消灭在点片发生阶段 。因此 ,加强山东省黄顶菊的监测预警和防除工作刻不容缓 。目
前 ,在普查的基础上我们正进一步研究黄顶菊根系生物学特征 ,同时开展了利用黄顶菊加工黄粉虫颗粒饲
料的资源化利用研究 。
参考文献
[ 1] 吴 彤 ,李俊祥 ,戴 洁 ,等.山东外来植物的区系特征及空间分布 [ J] .生态学杂志, 2007, 6(4):489-494
[ 2] 衣艳君 ,李修善 ,强 胜.对山东省外来杂草的初步研究 [ 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 2005, 3:87-89
[ 3] 张绪良 ,李永科.山东省的外来有害植物入侵及防治对策 [ J] .湖北农业科学 , 2010, 49(1):82-86
[ 4] 柳俊梅.邯郸县黄顶菊的发生与防控 [ J] .河北农业科技 , 2009, 3:18-19
[ 5] 张秀红 ,李 跃.黄顶菊生物学特性及防治对策 [ J].河北林业科技 , 2006, 2:48-49
[ 6] 周文杰 ,芦站根.外来植物黄顶菊生理指标的季节动态及适应意义 [ J] .江苏农业科学 , 2008(5):105-107
[ 7] 芦站根 ,周文杰.衡水湖外来植物黄顶菊的种群分布格局研究 [ J] .杂草科学 , 2009, 2:23-25
[ 8] 李金凤.黄顶菊的发生与防治 [ J] .河北农业科技, 2008, 16, 27-28
[ 9] 姜磊.黄顶菊及其危害和防治 [ J] .植物保护 , 2006, 6:13-13
[ 10] PichetSTA, WhitePS.Theecologyofnaturaldisturbanceandpatchdynamics[ M].Orlando, Florida:AcadicemPress, 1985, 112(3):21-25
[ 11] KutscheraU, NiklasKJ.Photosynthesisresearchonyelowtops:macroevolutioninprogress[ J] .TheoryinBiosciences, 2007, 125(2):81-92
[ 12] WiliamsPA, BuxtonRP.AspectsoftheecologyoftwospeciesofPasifioraasweedsinSouthisland, NewZealand[ J] .NewZealandJournal
ofBotany, 1995, 33(3):315-323
·190·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第 42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