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长春七滴丸制备工艺研究



全 文 :· 88 ·
现 代 中 医 药
Modern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
2010年 07月第 30卷第 4期
Jul.2010 Vol.30  No.4
长春七滴丸制备工艺研究*
张培芳  冯改利  王 薇  侯敏娜  宋小妹
(陕西中医学院 ,陕西 咸阳 712046)
摘 要:目的 优选长春七滴丸的制备工艺。方法 通过试验 , 选择适宜的基质 、药物与基质配比 、滴制温度和
冷却液温度。以光滑圆整度和丸重变异系数为评价指标 ,对滴距 、滴口径及滴头厚度和滴速等因素进行正交试
验 , 优选最佳制备工艺。结果 最佳工艺为 A1B2C3, 即滴距为 6cm、滴口径为 3/4.5(mm/mm)、滴速为 50d· min
-1,聚乙二醇 -6000与聚乙二醇 -4000的比例为 10︰ 1,药物与基质配比 1︰ 2, 滴制温度为 70℃, 冷却液温
度为 5 ~ 10℃。结论 本法工艺简单 、可行 、稳定 、重现性好 ,符合 2005年版《中国药典》对滴丸制剂的要求。
关键词:长春七滴丸;制备工艺;正交设计
中图分类号:R28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571(2010)04-0088-02
  长春七为伞形科植物岩风 Libanotisbuchtor-
mensis(Fisch.)DC.的干燥根茎。为陕西 “太白七
药 ”之一 ,分布于陕西 、甘肃 、四川等地 [ 1] 。其性
甘 、温 ,味苦 ,具有疏风散寒 ,祛风除湿 ,活络止痛的
功效 ,主要用于风寒感冒 ,周身疼痛 ,关节肿胀 ,跌
打损伤 ,风湿筋骨疼痛等疾病的治疗 ,其疗效显著 ,
在民间沿用至今 。但民间用长春七入药多为汤剂 ,
服用不方便 。滴丸剂通过固体分散技术 ,使药物呈
高度分散状态 ,具有溶出速度快 、生物利用度高 、服
用剂量少 、降低不良反应等优点 [ 2] 。本实验在对
长春七化学成分分离鉴定 [ 3]及主要有效部位总香
豆素提取制备工艺研究 [ 4]的基础上 , 以总香豆素
为原料制成的滴丸剂 ,并对影响滴丸成型的因素进
行考察 ,为工业生产提供必要的参考 。
1 材料与仪器
1.1 材料 长春七提取物(本校中药化学教研室
提供);聚乙二醇 -6000,聚乙二醇 -4000,二甲基
硅油 ,液体石蜡等均符合制剂辅料相关技术要求。
1.2 仪器 RE-52旋转蒸发仪(上海亚荣生化
仪器厂);SB-3200D超声波清洗机(上海新芝生
物技术研究所);电子天平(上海精天电子仪器有
限公司);电热鼓风干燥箱(上海沪南科学仪器联
营厂);滴丸装置(自制)。
2 方法与结果
2.1 滴丸制备工艺 取长春七提取物适量 ,加入
熔融的基质中 ,搅拌均匀 ,置水浴上保温 ,滴入冷却
液中冷却 ,取出已冷却的滴丸 ,吸除滴丸表面的冷
却液 ,风干 ,即得 。
2.2 基质的选择  根据文献报道及初步试验可
知 ,聚乙二醇(PEG)的成型性较好 ,因此对聚乙二
醇进行考察 ,选择 PEG-4000、PEG-6000、PEG-
6000︰ PEG-4000(10︰ 1)三种基质分别进行预
试验 ,结果以基质 PEG-6000︰ PEG-4000(10
︰ 1)的比例制备的滴丸成型较佳 ,最终选定 PEG
-6000︰ PEG-4000(10︰ 1)为长春七滴丸基
质。
2.3 药物和基质配比 分别以药物和基质的配比
为 1︰ 1、1︰ 1.5、1︰ 2进行试验 ,结果显示 ,随
着基质比例增大 ,滴制越容易 ,滴丸的成型性越好 ,
制剂外观光滑圆整 ,故确定长春七提取物与基质比
例为 1︰ 2。
2.4 冷却液的选择 常用的冷却液有液体石蜡 、
二甲基硅油等。综合文献报道及预试验结果 ,二甲
基硅油制备的滴丸不易粘连 、成型性较好 ,因此选
用二甲基硅油作为本制剂的冷却剂 。
2.5 熔融温度考察 按优选的药物和基质的配
比 ,将基质和分散均匀后的浸膏 ,置不同温度的水
浴上加热熔融 。水浴温度考察了 60 ℃、 65 ℃、
70℃和 75℃,试验结果显示 ,熔融温度在 65 ℃和
70℃时 ,滴制容易 ,且滴丸外观圆整度较好 ,考虑
到香豆素类成分受热不稳定 ,所以选择熔融温度为
65℃。
* 基金项目:2008陕西省科学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08K16-04);2008年陕西省教育厅专项科研计划
项目(项目编号:08JK263)
2010年 07月第 30卷第 4期
Jul.2010 Vol.30  No.4
现 代 中 医 药
Modern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 · 89 ·
2.6 滴制温度考察 按优选的药物和基质的配
比 ,将基质和分散均匀后的浸膏 ,置 65℃水浴上加
热 ,熔融 ,搅拌均匀 ,于 65℃、70℃、75℃和 80℃
保温 ,试验结果表明滴制温度为 70℃时 ,滴制容
易 ,且滴丸外观圆整度好。
2.7 冷却液温度考察 按优选的药物和基质的配
比 ,将基质和分散均匀后的浸膏 ,置 65℃水浴上加
热 ,熔融 ,搅拌均匀 , 70 ℃保温后 ,分别滴入 0 ~
5℃、5 ~ 10 ℃、10℃以上冷却液中 , 试验结果表
明 , 0 ~ 5℃滴丸不圆整;5 ~ 10℃滴丸圆整 、光滑;
10℃以上滴丸不能完全冷却 ,形状怪异。故选择
冷却液温度为 5 ~ 10℃。
2.8 滴制条件考察
2.8.1 因素水平 根据预试验结果 ,设定滴距
(A)、滴口径及滴头厚度(B)和滴速(C)为考察因
素 ,采用 L9(34)正交试验进行考察 ,因素水平见表
1。
表 1 因素水平表
水平 因素滴距(cm) 滴口径(内 /外 mm/mm)滴速(d/min)
1 6 2/2.6 30
2 7 3/4.5 40
3 8 4/6.8 50
2.8.2 正交试验与结果分析 按表 1安排 9次试
验 。以每次试验样品的丸重变异系数作为考察指
标 。正交设计方案见表 2,结果方差分析见表 3。
表 2 正交试验结果



试验方案
滴距(cm)滴口径(内/外 mm/mm)
滴速
(d/min) 空白
察指标丸重变
异系数(%)(n=20)
A B C D
1 1 1 1 1 5.34
2 1 2 2 2 3.71
3 1 3 3 3 4.84
4 2 1 2 3 6.36
5 2 2 3 1 3.68
6 2 3 1 2 5.77
7 3 1 3 2 .95
8 3 2 1 3 4.78
9 3 3 2 1 6.93
K1 13.89 17.65 15.89 15.95
K2 15.81 12.17 17 15.43 G=47.36
K3 17.66 17.54 14.47 15.98 CT=249.22
R 3.77 5.48 2.53 0.55
表 3 丸重变异系数方差分析
方差来源 离均差平方和 自由度 F值 P
总变异 10.0425 8
A 2.3679 2 37.826 P<0.05
B 6.541 2 104.489 P<0.01
C 1.071 2 17.109 P>0.05
D误差(e=D) 0.0626 2
F0.05(2.2)=19;F0.01(2.2)=99
极差分析结果显示 ,各因素对考察指标(丸重
变异系数)影响大小顺序依次为 B>A>C>D,最
佳工艺组合条件为 A1B2C3。结合方差分析结果 ,
确定长春汽滴丸的制备工艺条件为滴距 6cm、滴口
径 3/4.5(mm/mm)、滴速 50d/min。
2.9 工艺的验证 根据最佳工艺条件制备 3批长
春七滴丸 ,随机抽取 20粒 ,对其丸重变异系数 、溶
散时限进行考察 ,结果见表 4。
表 4 验证实验结果
序号 丸重变异系数(%) 溶散时限(min)
1 5.12 3′22″
2 3.98 3′02″
3 5.23 3′43″
3 讨论
在试验过程中 ,尝试以 PEG6000做基质时 ,滴
丸的硬度 、流动性和耐热性均不理想 ,为此 ,在基质
中加入 PEG4000来调整滴丸的硬度和流动性 。试
验结果发现 ,基质及基质配比随着 PEG4000用量
增加 ,滴丸逐步变软 ,圆整性逐渐变差 ,拖尾加强;
随着 PEG6000用量增加 ,滴丸逐步变硬。最终选
择用 PEG-6000︰ PEG-4000(10︰ 1)作为基质
配比 。
影响滴丸制备的因素有许多方面 ,如药物 、基
质 、冷却剂 、温度 、滴距 、滴速 、滴口内外径等 [ 5] 。
本实验采用正交试验 ,以丸重变异系数 、光滑圆整
度进行综合评价 ,能较好优选工艺条件 ,滴制的滴
丸成型好 、表面光滑 、硬度适中 、色泽均匀 ,重量差
异限度 、溶散时限均符合 《中国药典 》附录规定要
求。
参考文献
[ 1]全国中草药汇编编写组.全国中草药汇编 [ 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 1976:170.
[ 2]董方言.现代实用中药新剂型新技术 [ M] .北京:人民
卫生出版社 , 2001:193-202.
[ 3]宋小妹 ,吴立军 , 曹军毅 ,等.长春七化学成分研究 [ J] .
中国中药杂志 , 2007, 32(6):546.
[ 4]曹军毅 ,高培红 , 宋小妹.长春七中总香豆素提取工艺
研究 [ J]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 , 2006, 29(4):56.
[ 5]高红 ,朱红吉 , 许先涛 ,等.滴丸成形工艺实验研究 [ J] .
化工科技 , 2004:12(3). (收稿日期 2010-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