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大枫子油外搽为主辨证治疗痤疮体会



全 文 :大枫子油外搽为主辨证治疗痤疮体会
山西志海中医骨病医院  高志海 曹培琳■ (太原 030013)
关键词 大枫子油剂;外搽;内服;痤疮
中图分类号:R 289.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5615(2004)04-0015-03
  痤疮多见于 15岁 ~ 30岁的青年男女 , 女
多于男 , 主要是肝火 、肺火 、 胃火郁结面部不
能散发而形成。笔者用大枫子油外搽面部结合
内服中药 (辨证分为湿热型 、 血热型 、 肺热
型 、胃火型 、 肝火型 5 型)治疗痤疮 100例 ,
疗效满意 。
1 大枫子油剂的制作与用法
 1.1 制作 将新鲜的含油量高的大枫子去
■ 山西职工医学院 (030012)
掉外壳 , 榨油 。杏仁 、 冬瓜仁 、 红花 、 白芷 、
薄荷 、牛蒡子等药也榨油 , 以 1∶1的比例将大
枫子油和杏仁等油的混合油相勾兑 , 搅匀即可。
 1.2 用法 先用温热的皂角 、生姜水洗面 ,
将制作好的大枫子油搽面部患处 , 1 日 2次 。
如此搽洗连续1 ~ 2个月。
2 辨证治疗
 2.1 湿热型 本证型 42 例 , 女 31 例 , 男
11例 , 比例近为3∶1 。平均年龄17岁 。男子
因肝血贵乎充盈 , 气机贵乎调达 , 血脉冲任贵
乎通畅 , 若三者一有所患 , 则导致气血凝结 ,
胞门闭塞 , 经脉阻滞而产生诸痛之症。其治宜
养血舒肝 , 佐以行气之法。本方专为肝郁血虚而
设 , 顺其条达之性 , 升其郁遏之气 , 并宜养营血
而健脾 , 达到养肝补脾的目的 , 通则不痛 , 肝气
得舒 , 脾气得升 , 则痛止病去而愈。
3 呃逆
例3 徐某 , 女 , 30 岁 , 1992 年 6月 23
日初诊 。患者呃逆 3日。服维生素 B1 及解痉
药均未见效 , 故来中医就诊。查:患者 3天前
因家庭琐事生气后开始呃逆。呃逆连声 , 不能
自主 。伴胸闷 , 胁胀 , 恶心纳差 , 泛酸 , 口干
欲饮 , 畏寒 , 矢气少 , 舌质淡红 , 苔微黄稍
腻 , 脉细眩。诊断为呃逆 (气机郁滞型)。治
宜舒肝解郁 , 顺气降逆 , 方用丹栀逍遥散加
味。丹皮 、 栀子各 9 g , 当归 、 赤芍各 12 g ,
柴胡 9 g , 茯苓 12 g , 白术 9 g , 甘草 3 g , 木
香 、 枳壳各9 g , 代赭石 10 g , 川楝子 、 郁金 、
陈皮 、 半夏各 9 g , 水煎服。2剂后偶有呃逆 ,
恶心及胸闷 , 矢气渐多 , 已无寒热 、 口干等
证 , 舌质淡红苔薄白 , 脉细弦 , 继服上方 2剂
而痊愈 。
《古今医流大全·咳逆》 谓:“凡有忍气郁
结积怒之人 , 并不得行其志者 , 多有呃逆之
证” 。 《证治准门绳·呃逆》 篇中亦有因 “暴怒
气逆痰厥” 而发生呃逆的记载 , 均指出此病与
情志有关 。该患者病由情志而起 , 情志抑郁 ,
肝气上乘肺胃 , 胃气上冲。故见呃呃连声 , 不
能自主 。气逆于胸 , 则胸闷 , 木郁克土 , 脾运
失司 , 故纳减。脘及胃之所属 , 肋为肝之分野 ,
肝胃不和则见胸闷胁胀。脾气宜升 , 胃气宜降。
今胃气当降不降反而上逆则见恶心 , 泛酸腐之
气 , 肝脉不通 , 津液不能上承则见口干欲饮。
今用丹栀逍遥散加味 , 以疏肝解郁 , 顺气降逆 ,
使肝郁得泄 , 胃气得降 , 则呃逆自止。
体会:丹栀逍遥散 , 既有镇静与解痉作
用 , 又有促进消化机能 , 调节子宫机能及补血
健胃等作用 。本方气虚者可以补 , 气郁者可以
疏 , 血虚者可以养 , 血瘀可以化 , 如能在临床
上灵活运用 , 可取得满意的效果 。
(2004-11-10 收稿)
·15·2004年 第 19卷 第 4期Vol.19 No.4 2004         河 北 中 医 药 学 报JOURNAL OF HEBEI TCM AND PHARMACOLOGY
DOI :10.16370/j.cnki.13-1214/r.2004.04.008
平均年龄 20岁。主要分布在面部 、前额 。初
如粉刺 , 较大 , 色红 , 少数病例 , 尖端色黑 ,
为黑头 , 可挤出脂栓 , 有脓肿 、 囊肿 , 舌红 ,
苔腻 , 脉滑 。脉滑主湿热 , 痤疮呈脓肿 、 囊
肿 、 色红 , 此均为湿热证的特点。配合中药葛
根化湿汤内服 , 葛根 、 薏苡仁各15 g 、麻黄10
g , 连翘 15 g , 赤小豆 20 g , 生甘草 、 丹皮 、
银花 、芦根各 15 g , 败酱草 、 生山药各 20 g ,
大枫子仁 8 g , 水煎温服 , 1日 3次 , 第 1次 ,
早饭后 1 时 , 第 2 次 17 时 (此时为阳明主
时), 第 3次晚饭后 1 小时服下。服 9 剂后 ,
去掉大枫子仁。
 2.2 血热型 两颊 、 额部 、 两颏部 , 有少
数病例 , 胸 、背 、肩均有 , 丘疹状 , 皮损一般
较稀疏 , 时轻时重。本证型的舌象 , 脉象一般
均见正常 , 舌质稍红 , 脉率略快 。内服凉血
汤:生地 、 丹皮 、 生石膏 、 银花 、 生甘草各
15 g , 冬瓜仁20 g , 麻黄 、葛根各 10 g , 薄荷 、
荆芥穗各 15 g , 水煎冷服。服药时间同湿热
型。
 2.3 肺火型 痤疮多见两 颊 、额部和两
颏部 , 丘疹状 , 鼻干 , 喉干 , 口渴 , 时轻时
重 , 多发于夏季 。此型患者男多于女 , 与吸
烟 , 饮酒嗜好有关 , 辨证为肺火型 , 以麻黄 、
生甘草 、 杏仁各 10 g , 生石膏 、 丹皮 、银花 、
丹参 、天冬 、石斛 、 薄荷 、荆芥穗 、冬瓜仁各
5 g , 水煎温服 , 上午 11时 , 下午 9时服药最
好。
 2.4 肝火型 此型女多于男 , 有少数病例
与月经周期有关 。患者个性急 , 易急躁 , 月经
提前 , 丘疹状 , 也有较大的结节 , 色红赤 , 舌
质红 , 苔薄黄 , 脉弦而数 。反复发作 , 时轻时
重 , 用凉肝汤:冬瓜仁 、 柴胡 、 黄芩 、菊花 、
连翘 、 薄荷 、 荆芥穗 、 丹皮各 15 g , 水煎温
服 , 饭后服效果好 。1日 2次 , 病重者 , 零晨
5时服1次 , 效果更好。
 2.5 胃火型 丘疹 , 色红 , 或有脓肿 , 或
有白头 , 但不易挤出脂栓 , 口渴 , 喜冷饮 , 便
秘 , 口臭 , 舌红苔黄 , 脉洪。方用清胃汤:生
石膏 、 知母 、丹皮 、生地 、 银花各 15 g , 败酱
草 20 g , 大黄 10 g 浸泡后放冬瓜仁 、荆芥穗 、
薄荷各 15 g , 水煎温服 , 1 日 3 次 。饭后服 ,
中间 1次于下午 7时服。
3 典型病例 
例 1 王某 , 女 , 26岁 , 前额两颊丘疹痤
疮 , 较大 , 鼻准稍红 , 酒渣鼻 。舌红 , 脉数 。
久治不愈 , 反复发作 , 时轻时重。前额为胃
经 , 两颊为少阳经 , 此为胃火 、 肝火所致 。使
用大枫子油外搽 , 结合内服清胃汤 、 凉肝汤合
剂:生石膏 、知母 、丹皮 、 生地 、银花 、 败酱
草各 15 g , 大黄 10 g 浸泡后放冬瓜仁 、 荆芥
穗 、薄荷 、 柴胡 、黄芩各 15 g , 菊花 、 连翘 10
g , 水煎温服 。3剂后 , 丘疹反大量出现 , 面
部全有 , 密集 , 色红 , 面赤 , 自感面部有烧灼
感 , 脉数。病情似乎比前加重。笔者认为这是
体内风火毒气向外充分发散的结果 , 继续使用
大枫子油外搽和内服上药。第 3次来诊 , 痤疮
不退 , 面部呈白色干燥的皮屑。停药 5日后 ,
痤疮色淡 , 数量减少 , 萎缩 。第 4次诊治 , 重
复使用上方 3 剂 , 外搽大枫子油 , 痤疮全退 ,
无任何瘢痕而愈 。继续使用大枫子油搽面 , 皂
角淘米水洗脸 , 1年余未复发。
例 2 畅某 , 女 , 未婚 , 28 岁 , 2003年 5
月 16日来诊。患者两颊有红色疹状痤疮 , 时
发时重 , 已 1年有余 , 多方治疗无效。从发病
部位看 , 为足阳明胃经 , 阳明大肠经部位 , 按
胃经火热合血热治之。大枫子油外搽 , 配合内
服凉血汤加大枫子仁 8 g 、 败酱草 20 g , 第 4
日来诊 , 患者喜言之服药 1剂后 , 患部舒服 ,
红色变淡 , 2 剂后 , 痤疮开始萎缩 , 3 剂后 ,
退其大半 。久治不愈之病 , 3 日愈其大半 , 故
继续用上法 , 第 3次来诊 , 已基本消退 。
4 体会
 4.1 以大枫子油外搽和辨证分型内服中药 ,
效果迅速 , 多数患者 3剂后有明显效果 。大枫
子有毒 , 每剂药不可超过 8 g (成人), 连续不
可超过 9剂。大枫子仁霉变者禁止入药 , 陈旧
者亦不宜入药。外用和内服 100例患者 , 未发
·16· 河 北 中 医 药 学 报JOURNAL OF HEBEI TCM AND PHARMACOLOGY       2004年 第 19卷 第 4期Vol.19 No.4 2004
现毒副作用 。 《本草纲目》 记载大枫子治疗疠
风病面部结节 , 即麻风病面部结节 , 大枫子治
疗麻风病面部结节 , 据 《内经》 所论是风毒与
卫气在肌相争所致。痤疮病位在肌表 , 亦属火
热 , 笔者大胆使用大枫子仁 , 果然疗效迅速
而确切 。使用大枫子仁 , 虽未发现毒副作
用 , 但必须要高度重视 , 谨慎使用 , 不可
过量 , 不可久用 。
 4.2 女性发病高峰在 17岁 , 正是二七 ~ 三
七之间 , 可能与天癸有直接关系 , 直至 28 岁
之后 , 逐渐自愈 。因此 , 调整肾阳与肾阴 , 舒
肝凉肝是治疗本病和组方的思路。
 4.3 火 , 是本病的主要病机 , 泻火清热是
基本治法 。肺火者 , 清肺火;胃火者 , 清胃
火;肝火者 , 清肝火;血热者 , 凉血 。郁结 ,
又是本病的关键病机 , 故治疗本病必须散 , 不
散病不能解 , 病在表 , 当辛凉 , 凡治火证必须
散 , 这是治火证的要点。郁必须散 , 火必须
散 , 散成为本病必不可少的治法。故用麻黄 、
柴胡 、荆芥 、薄荷等药 , 均围绕着一个 “散”
字 。在保护方面凡与 “散” 相违背者 , 均为禁
忌之例 , 如面部用冷水洗脸 , 膏脂类化妆品涂
的过多过厚堵塞汗孔 , 或嗜食甘肥之品 , 高脂
肪 、高糖食物均可阻遏 , 而生湿化火诱发此
病 , 或使其加重 。
 4.4 本病容易复发 , 反复发作 , 经笔者治
疗 , 一般反复次数减少 , 反复间隔时间延长 ,
最终不再反复。治疗时要与患者说明 , 求得合
作 。治疗 100例 , 轻者 1个月可根治 , 重者 3
个月才能基本治愈 , 顽固者 , 难以治愈 , 治愈
率为 85%, 有效率为 99%。
(2004-10-18 收稿)
《上海中医药报》 2005年征订启事
《上海中医药报》 是由上海市中医药学会主办的一份极具中医药特色 , 以宣传 、
普及中医中药知识为主 , 进而提高百姓生活质量的健康类周报 。报纸创刊十九年来 ,
读者遍布全国各地及海外 , 尤其受到中医药工作者 、 中医爱好者欢迎 , 被百姓誉为
“健康的参谋” 。
本报为4开 12版彩色黑白套印 , 内容丰富 , 形式多样 , 设有 《综合新闻》 、 《健
康关注》 、 《专家诊治》 、 《养生益寿》 、 《杏林苑》 、 《老年天地》 、 《用药指南》 等 12个
版面 。开辟 《名医风采》 、 《专家推荐》 、 《养生之道》 、 《长寿指南》、 《寻医问药》 、 《疑
难杂症》 等众多栏目 , 为中医工作者的学术交流 、 治疗方法的推广提供了广阔的平
台。热忱欢迎新老作者 、 读者赐稿 、 订阅 。报纸每周五出版 , 邮发代号:3-68 , 刊
号:CN 31-0075。
免费上门订报热线:11185 (全国大中城市开通)每月 4.30元 , 全年 51.60元 。
地址:上海市江宁路293号 15楼
邮编:200041
电话:(021)62726628
传真:52280831
E-mail:shzyybmail@163.com
·17·2004年 第 19卷 第 4期Vol.19 No.4 2004         高志海 , 等:大枫子油外搽为主辨证治疗痤疮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