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联苯胺与咖啡因对紫露草微核的敏感性试验



全 文 :癌变 · 畸变 · 突变 1 9 9 0年第 2卷第 1期
联笨胺与咖啡因对紫露草微核的敏感性试验
汪 引宣 余瑞兰命
暨南大学生物系 .珠江水产研究所 , 广州
化学物质诱发染色体异常已 有 很 多 报
导〔 1一 3〕 , 这些物质能诱发生物遗传 突变 ,
有的致癌 , 与人类健康密切相关 。 我们选用
了非水溶性致癌物联苯胺和水溶性断裂剂咖
啡因〔4一 5〕 ,对紫露草产生微核的影响进行了
比较试验 , 说明紫露草微核对不同类型毒物
的反应具有明显差异 , 是一种简便而有效的
生物监测方法 。
材料与方法
材料 : 紫露 草 ( T r a de s e a n t i a p a l u d o s a
N O
.
3) 由原山东海洋学院惠赠 , 移栽于广州
珠江水产研究所 , 该所远离市区 , 大气和水
质污染少 , 每年 3 一 8 月开紫色小花 , 花粉母
细胞减数分裂同步性高。处理液 : 联苯胺 B e n z id i n : 先溶于 10 ml
加 热 乙醇 , 再 加 蒸 馏 水 配 成 。 , s m M 、
l m M

1
. £mM 三种浓度各 5 0 m l 。
咖啡因 co f fe 访e : 直接用蒸馏水溶 解 ,
配成 S Om M 、 10 0m M 、 15 o m M 三种浓度 。
实验方法 : 取早期紫露草花枝分别水培
于上述处理液中 , 处理 6 小 时 , 弃 去 处 理
液 , 置于水中使花枝恢复 2 4小时 , 摘取花序
用卡诺氏液固定 2 4小时 , 换 7 0 % 乙醇保存。
选取早期四分体花蕾 醋酸洋红染色 , 压碎
法制片 。 每组镜检 5 片 ` . 每 片记数 30 个 以
上四分体 , 统计各组微核率 . 以 百 分 率 表
示 。
结果与分析
紫 露 草 经 含 有 o . s m M 、 l m M 、
1
.
s m M 联 苯 胺 绍石乙醇 液 及 沁 m M 、
10 o m M

1 50 m M咖啡因水溶液处理 6小时 ,
未发现花枝和花药中四分体细胞 有 死 亡 现
象。 但其早期四分体细胞皆有微核出现 , 分
别与 2% 乙醇及蒸馏水对照组相 比 , 差异 显
著 。 说明以上两种药物及在一定浓度下都能
诱发紫露草花粉母细胞染色体断裂 , 形成断
片在四分体时期成为微核 , 微核数均随处理
液浓度增大而增多 (见封三图 1 、 2 ; 表 1 、 2) 。
表 1 紫露草四分体在不同浓度联笨胺
处理液中的微核率比较
处理液浓度 样本数 四分体数 微核率 (% ) t 值
m M 均 数 9。 68
士 标雕差 盛。 07
3

7 9
1

5 5 1 6 3 5 1 8

0 9士 1。 0 5
1 5 1 9么1 9 。 续0 士 0 。 8 2
0

5 5 2 2 5 3 3

GS 士 0。 7 2
对照组 5 3 0 5 0 2 。 53 土 0。 5 5
铭写.乙辞工-
表 2 紫露草四分休在不同浓度咖啡因
处理液中的微核率比较
处 理液浓度 四分体数 微核率 (% ) t 值
m M 均 数仲 小戴 士 标准差
1 5 0 5 乙3 0 8 9。 7盛士 1。 6 7
1 0 0 5 2 65 3 7

2 9 士 1 。 5 9
5 0 5 2 6 8 7 6
_
0 0 士 0 . 3 2
对 照组 5 16 9 0( 蒸馏水 ) 1 。 6 6 士 0 。 3 6
显著

显著
显著
显著
从表 1 、 表 2 可看到 , 若以联苯胺处 理
液和咖啡因处理液起始浓度分别 为 基 数 浓
度 , 当其浓度增加 1 倍 、 2 倍时 , 则紫露 草
微核率分 别 增 加 2 . 57 倍 、 左. 95 倍 和 1 . 21
倍 、 1 . 6 2 倍 。 可见随联苯胺处理液浓度的 增
大 , 紫露草平均微核率的增加远大于咖啡因
处理液 , 表明联苯胺对紫露草染色体的破坏
远大于咖啡因 , 在浓度较大的情况下尤为明
若将联苯胺处理组中用于溶解联苯胺的
· 崖 O·
乙醇液影响因索除去 , 换算成蒸溜水 , 再与
咖啡因处理组对照 , 可见咖啡因浓度大于联
苯胺数十倍甚至一百多倍 , 其诱发的微核率
仍低于联苯胺 (见表 3) 。 说明紫露草花粉 母
细胞对不同毒性药物反应十分敏感 , 其产生
微核率随诱发因子毒性的增大而增加 。
段 , 较之其他理化监测方法有独到之处 。
参 考 文 献
表 3 除去乙醉形响国谁后两组药物
处理液浓度诱发微核率比较
药物名称 浓度 m M }样本数!四分休数 微核 率 (写 )均数
联苯胺 · i 。 巧 石 1 6: ;弓
5 1 9违1
一 。 . 石
咖啡 囚 1 1 5 0
5 2 2 5 3
石 2 3 08
}
1 0 0
对 照组…;篇水
5 2 6 6 3
5 2 6 8 7
5 I C9 0
1 7

2 2
8

6 3
2

7 8
9

7性
7

2 9
6

0 0
1
.
6 6
实验中使用的 2% 乙醇对紫露草染色 体
有一定的损伤作用 , 与马德修教授实验结果
一致仁4〕。
紫露草微核技术是用减数分裂花粉母细
胞的染色体作为攻击 目标 , 并以其四分体形
成微核为监视终点 , 它是根据减数分裂 中性
细胞比有丝分裂 中体细胞对毒物更加敏感的
原理为依据 。 实验证明 , 紫露草微核技术可
以测定不同类别 、 不同剂量毒物对生物的危
害程度 是一种既有效又简便 的生物监测手
1
.
B i e s e l e j j
.
M i t o t i e P o i s o n s a n d t h e e a n e e r
p r o b l
e nt
,
A m
s 乏e r d a m H o u s七o n 一 l o n ( lo n N e w
Y o r k
:
E l
s e v i e r P u b
.
C o
. ,
( 1 9 5 8 )
2
.
F i s h b
e i n
,
L
. , e t a l
.
C h e m ie a l m u t a g e n s
,
E
n v ; r
-
o n m e n t a l e ff
e e t s o n B OI l
o g飞c a l s y s t o m s , N e w
Y o r k a n d L o n d o n : A e a ( l e m i e p r e s s
,
1 9 7 0
3
.
K i h l
n z a n
B
.
A
.
A e t io n o f e h e m ie a l s o n d iv id i n g
C
e l ls
,
N e w J
e r s e y , p r e n t ie e

H a l l
,
E
e n g l e w o o d
e l if£s , 1 9 6 6 。
4

M a T H
.
e t a l T r a d e s e a n t ia

m i e r o n u e l
e u s ( T r a d
-
M C N ) t e s t s o n 1 4 0 h e a l t h
一 r e l a * e ,1 a g o n t s
.
M u t a t
i o n R e s 1 95盛 , 1 3 5 : 1 5 7 一 1 6 7 .
5
.
C h
e n
D
.
A p r e l i仍 i n a r y o b s e r v a t i o n o n t h e e f f e 。`
o f v 让a m i n C a n d N a p Z s e o 3 o n t h e fo r m a t io n
o f T r a d e s e a n 呛ia M C N i n p o l l u t e d s e a w a t e r ,
J s h a n d o n g e o l l
.
o e e a n o l
.
1 9 s Z , i公 : 55 一 5 5 .
6
.
H o王1就 e i t M J . F . 人 n g e l o s a o t o : n d W .
N i
e h o l
s .
S h
o r t一 t e r m : 。 s t s f o r e a r e i n o g e n s a n d
m u全a g e n s . M it 全a亡i o n R e s , 2 9 7 9 , ` ;5 : 2 3 3一 2 2 6 .
7
.
M a T l {

T
r a d e s e a n 于 i a e y t o g e n e t l e : e s t s ( r o o t
`
i p m i r o s i s
,
p o l l
e n m i之0 5 15 , p o ll e n 刀 z。 : h o r e e】l
m e i o s i s )
,
A
r e p o r t o f t l l e U S E P T G
e n e 一
T
o x
p r o g r a m
,
M t t a t i o n R e s 9 9
: 1 9 8 2 , 3 93

3 0 2
.
8
. 马德 修 。 紫露草微核对环境污染物的监测方法 。 山
东海洋学院 学报 。 1 98 1 , .2
9
. 林光恒 , 等 。 环境诱变荆植物监测系统 。 环境利学 。
1 9 8 6 , 8 (6 )

1 0
。 王英彦 , 等 。 紫露草 四 分体微核 监测技术 中的儿个
间题 。 环境 科学 。 19 8 7 , 7 ( 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