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柞蚕蛹虫草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



全 文 :EDIBLE FUNGI食用菌 2009(1)
柞蚕蛹虫草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
李亚洁 孟 楠 石理鑫 米 锐 李学军 温志新 都兴范
(辽宁省农科院大连生物技术研究所,大连 116024)
摘 要 对人工栽培柞蚕蛹虫草高产条件进行研究,结果显示:
采用孢子分离技术选育菌种保证了虫草高产;接种不同状态的
菌种时,液体菌种效果好,硬化率高,从而产量也高;接种剂量
在 0.3~0.5 mL 时蛹体完全变僵蛹时间明显短,产量也高,接种
剂量小于 0.2 mL 时,僵蛹时间长,容易感染杂菌,头部基本坏
掉,影响了产量;菌丝生长期 25℃恒温培养,蛹体完全变硬时
改 20℃恒温培养,蛹体硬化快,子实体分布均匀,长势好,产量
较高。
关键词 柞蚕蛹 蛹虫草 高产栽培
文章编号 1000-8357(2009)01-0034-02
蛹虫草,又名北冬虫夏草、北虫草等。 目前,蛹虫草的人
工培养有三种形式:一是将蛹虫草菌接种在蛹体上,长出子实
体。 二是将蛹虫草菌接种在米饭等固体培养基上, 长出子实
体。三是液体培养蛹虫草菌丝。柞蚕蛹虫草就是将蛹虫草菌接
种在柞蚕蛹上,经培养长出子实体。 近年来,笔者一直从事柞
蚕蛹虫草栽培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工作。 在规模化生产中出现
了产量、质量不稳定, 生物学效率低等问题。 为了筛选出优质
高产的菌种及配套的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我们在柞蚕蛹虫草
的菌种选育、不同状态的菌种接种蛹体、接种剂量及培养温度
等方面进行了试验, 以期为柞蚕蛹虫草人工优质高产栽培提
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①虫草菌种:由野生虫草菌分离而得的试管
母种。 ②柞蚕滞育蛹:辽宁省蚕业科学研究所提供。
1.2 试验方法
1.2.1 培养基的制备 选新鲜土豆,去皮,切成小块,加水煮
沸 30 min 后过滤。 在滤液中加入蔗糖 20 g,磷酸二氢钾 3 g,
硫酸镁 1.5 g,VB1 20 mg,加水至 1 000 mL,用三角瓶分装(固
体培养基加琼脂),在 1.17×105~1.47×105 Pa 压力下灭菌 1 h。
1.2.2 菌悬液的制作 用接种铲将斜面菌种的菌苔薄层铲入
盐水瓶装的无菌水中,用经灭菌的转头激烈旋转,打碎菌苔,待
用。
1.2.3 液体菌种制作 将试管母种接入液体培养基中,25℃
恒温静止培养 2 d 后, 再振荡培养 5~7 d,4 层纱布过滤,待
用。
1.2.4 蛹体接菌 将柞蚕蛹用 75%乙醇进行表面消毒,然后
用无菌水冲洗,晾干。 再将 1.2.2 和 1.2.3 菌种注射入蛹体,适
宜温度下培养。
1.2.5 蛹虫草鲜重的测定 当子实体长至 6~8 cm 时,连蛹体
一起用分析天平称质量。
2 结果与分析
2.1 柞蚕蛹虫草的菌种选育 经试验与生产实践, 得出:柞
蚕蛹虫草高产技术的关键是菌种的选育。 长期采用无性繁殖
及多次转管的蛹虫草菌种, 其母本基因容易变异, 表现为出草
畸形、产质量下降。 因此, 在生产中应定期对蛹虫草菌种进行
一次有性繁殖。具体方法: 选取高产、优质、早熟的蛹虫草子实
体, 用 0. 1%升汞溶液, 或 75% 的酒精进行表面消毒后 , 用无
菌水清洗表面药液置于盛有固体培养基容器上方悬空 , 在
2l~ 23℃下静置培养, 待培养基表面出现星芒状虫草菌落时 ,
在接种箱内挑取单个或多个菌落置试管斜面培养基培养。 待
虫草菌丝布满斜面后再提纯。 获得的孢子母种须经活蛹体出
草比较试验后, 选取优质虫草子实体再进行一次组织分离, 经
筛选后方可用于转扩栽培种。 接种虫草菌后柞蚕蛹的变化如
图 1 所示。
2.2 不同形态的菌种接种柞蚕蛹对虫草产量的影响 选用
固体斜面菌种制作的菌悬液和液体菌种接种蛹体, 结果见表
1。从表 1 中可以看出:液体菌种感染效果好于菌悬液,硬化率
高,从而提高了虫草的产量。
2.3 不同接种剂量对虫草产量的影响 采用相同浓度的液
体菌种, 分别以 0.05、0.1、0.2、0.3、0.4、0.5 mL 从胸部注射接
种,每个处理雌、雄蛹各 60头。重复 3次,20~22℃下培养,45 d
收获取平均值。 结果见表 2。
从表 2 可以看出:接种剂量在 0.3~0.5 mL 时蛹体完全变收稿日期:2008-07-29
1. 接种 10 d 2. 接种 15 d 3. 接种 40 d
图 1 柞蚕蛹虫草生长情况
表 1 不同形态菌种的接种效果
菌种
形态
试验蛹
/头
败血病蛹
/头
未感染蛹
/头
未硬化蛹
/头
硬化蛹
/头
硬化率
/%
菌悬液 100 17 12 2 67 67
液体菌种 100 16 2 0 82 82
表 2 不同接种剂量对产量的影响
接种剂量/mL 僵蛹时间/d 单个鲜重/g
0.05 10 7.13
0.1 8 7.22
0.2 6 7.42
0.3 5 7.81
0.4 4 7.90
0.5 4 7.80
34- -
EDIBLE FUNGI食用菌 2009(1)
僵蛹时间明显短,产量也高。 接种剂量小于 0.2 mL 时,僵蛹时
间长,容易感染杂菌,头部基本坏掉,产量低。
2.4 不同培养温度对虫草产量的影响 相同条件接种后的
柞蚕蛹分 3 组进行试验:①菌丝生长期 25℃恒温培养,蛹体
完全变硬时改 20℃恒温培养;②始终 22℃恒温培养;③白天
22℃,晚上 15℃变温培养。均采取相同保湿条件。结果见表 3。
由表 3 表明:采用第 1 组温度培养,蛹体变硬时间短,子
实体分化快,而且分布均匀,长势好,产量较高。
3 讨 论
从试验结果可以看出, 柞蚕蛹虫草的人工培养高产的前
提是菌种的优劣。蛹虫草菌是兼性寄生菌,其生长基质及生态
环境较一般食用菌特殊,突出表现为菌种极易退化,出现畸形
或不出草,产量、质量都不稳定,因此我们着重于菌种的选育
和复壮。菌种的形态和剂量同样影响着产量,经过两年的批量
生产实践,已经验证了技术的成熟性,在培养温度的选择上,
柞蚕蛹虫草更适合在接种初期采用 25℃稍高温度下培养,这
样有利菌丝迅速在虫体中繁育,使虫体僵硬时间缩短,减少虫
体本身的感染杂菌的机会,从而达到提高产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汤晓云.蛹虫草的研究进展[J].基层中药,2002,16(4):50-53.
[2] 都兴范,李亚杰,王林华,等.北冬虫夏草的研究发展现状[J].辽宁
农业科学,2003(4):26-28.
[3] 李 楠,龚长虹,张 宏.北冬虫夏草人工栽培技术研究及保健品研
制[J].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 2001,20(1):36-37.
[4] 李用芳.影响虫草子实体生长的因素探讨[J].微生物学,2000,20
(4):51-54.
[5] 安秀荣,孔 怡.泰山虫草菌丝体培养性状及培养条件研究[J]. 食
用菌,2004(5):7-8.
[6] 陈 丹,王 芹,黄玉波,等. 不同发育状态柞蚕蛹培育蛹虫草的试
验[J]. 食用菌,2006(3):33-34.
表 3 3 组温度下子实体生长情况(60 个蛹/组,雌雄各半)
组别 平均子座株数(株/蛹) 蛹平均鲜重/g
① 32 7.80
② 27 7.65
③ 29 7.62
猪 苓 林 地 栽 培 技 术
李树森 1 傅世贤 2 张前福 3 周志强 4 刘瑞芳 5 孙建华 5
(1 陕西理工学院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 汉中 723001; 2 汉中市药材公司, 陕西汉中 723001; 3 陕西留坝县科委, 留坝 724100;
4 汉中市植物研究所, 陕西汉中 723001; 5 陕西汉王略阳中药科技有限公司,略阳 724300)
关键词 猪苓 林地 栽培
文章编号 1000-8357(2009)01-0035-02
猪苓[Grifola umbellatea (Pers.:Fr) Pilát],别名猪屎苓、鸡屎
苓、地乌桃等。
上世纪 80 年代中期,中科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徐锦堂教授
等曾在山西古县进行了猪苓半野生栽培技术研究 [6]、[7],并取得
了成功,为我国猪苓由野生变家种,尤其是林地栽培奠定了基
础。 随着猪苓药用范围的扩大,野生资源已濒临枯竭 [9],[10],[11]。
因此,猪苓人工栽培技术研究,成为解决猪苓野生资源枯竭的
攻关难题。 现将猪苓林地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 栽前准备
1.1 培育蜜环菌菌枝 猪苓生长周期较长, 种苓需 3 年,商
品苓一般需 4~5 年。 要求在生长期内,均有丰富的营养供给。
因此,供蜜环菌生长的树棒每窝 5根,长 50~60cm,直径 8~10cm,
如果以培养商品苓为目的,菌材直径要求在 10 cm 以上,以供
长期营养消耗。树棒按要求锯好后,在两侧或三侧砍鱼鳞口;培
养好的蜜环菌种, 一般每窝 1~1.5瓶或培养好的菌枝 1.0 kg;树
枝每窝 1.5~2.0 kg,要求直径在 1 .5~2.0 cm,长 15 cm 左右;如
果栽培前已培养好蜜环菌材,则用它与种苓伴栽,可降低生产成
本。栽培坑底铺放杂木树的枯枝落叶一层,压实厚 0 8~1.0 cm,栽
培层中要夹放腐殖土。
1.2 栽培场地选择
1.2.1 林相选择 根据野生猪苓调查及略阳、 留坝等县的栽
培经验,海拔 800~1 400 m 的林地均可栽培。1 000~1 300 m 半
阴半阳稀疏林下,为栽培的最好环境。 栽培林相以杂灌林、次
生阔叶林、混交林,树种以桦树、泡桐、杨树、构树、马桑、葛根
条、苦桃树、竹林、栎树、板粟、七里香、野樱桃等不含油质的树
种均可。 木质越疏松,蜜环菌发菌越快,能使栽培当年猪苓早
期接菌,接菌菌核越多,产量越高,可提早采收期。 木质越硬
实,蜜环菌传菌慢,但耐腐朽,可延长猪苓生长期。
1.2.2 山势山向 海拔在 800 m 以下不宜猪苓生长 ;800~
1 000 m 可以栽培,应选早阳坡山林栽培,遮蔽度应在七阴三
阳;海拔在 1 000~1 300 m 应在半阴半阳稀疏林下栽培;海拔
1 400 m 以上,地处高寒,应选阳山,晚阳山,遮蔽度为三阴四
阳。 总之,海拔越高,日照时间应该越长,有利于提高地温,猪
苓生长良好;阴湿度较大的环境,不利于猪苓生长。原始密林,
顶风山、干坡梁、山顶山嵴均不宜栽培。
1.2.3 土壤土质 土壤要求湿润、疏松透气、腐殖质含量高的
沙壤土,如黄沙壤、黑沙土等。 石渣土、粘土、黄泥土均不宜栽
培。 土壤 pH 6.0~8.0。
1.3 种苓选择 选择菌龄短的小黑苓或灰苓做种,白苓不能
做种。 灰苓菌丝幼嫩可全部做种,黑苓应选菌丝为白色或浅
黄色,手捏菌核有弹性。 较大的种苓可从细腰或离层外掰成收稿日期:2008-03-13
!!!!!!!!!!!!!!!!!!!!!!!!!!!!!!!!!!!!!!!!!!!!!!!!
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