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豆包菌的分离初获成功



全 文 :了林木质量 、 数量优于其它密度外 , 其造林费
用仅是每亩 4 4 株 的 “ % , 是每亩 6 6 株的
46 %
, 即用同样数量的苗木和人工 , 可以扩大
造林面积 1 . 5一 2 . 3倍 , 这在经济效益上也是合
算的 。
备哈 、 、卜卜 ,心弓甲山卜 、含协 、 , 协 、 , 卜唱叮 、、 告哈 、哈叮 、唱叫卜咯弓 、 、 , 卜 ,奋卜 今争咯咭、 、扣卜嚼弓 、 、 台甲 、吞卜宙卜 、盆卜 、扣卜 、台今 咯弓引 。咭 、今啥、今今 马翻卜侣心 , 、 ` , 、咯曰卜 、知 , 今卜 , , 、吻今宙卜
豆包菌 ( P i s d i t h u s t i n 。 t o r i u s
( P
e r s
) C
o k e r & C o u e h ) 与松树
共生 , 形成特殊状 态 的短 根 (菌
根 ) , 对松树的营养和生长具有重
要意义 。 因为有了它 , 不仅成苗率
高 , 而且幼林生长快 。 当前 , 我国
对松树育苗造林是把含有菌根菌的
森林土 (菌根土 ) 施入圃地 , 作为
菌根菌的来源 。 但是 , 应用森林土
接种 , 需要的数量 大 , 远 距 离 运
输 , 涉及到人力 、 运输上的困难 ,
并可能带来其他病菌和对形成菌根
不利的真菌 。 用人工从子实体分离
最有效的菌根菌纯培养物是当前国
内外研究的主要途径。 美国将豆包
菌成功地接种在苗圃的 熏 蒸 土 壤
团 盛 幼鲜均韧
湖南省邵阳地区林科所张开亮朱茂顺
豆包的菌分离初获功成
中 ,在 45 种松 、栋和按树根上形成了大量的菌根 `
菌。 并采集彩色豆马勃 ( p i s o l i t h u s t i n e t 。 r u s )
子实体分离出马勃菌 (即豆包菌 ) 。 为了确保
松树育苗造林成功 , 我们 1 9 7 9年在松林内采集
豆包菌作分离培养试验 , 现初获两种纯培养 ,
并扩大培养进而作了菌根形成试验 。
尸 、 分离方法和材料 ·
子实体的采集和选择: 子实体是马勃 . , 俗
名灰包菌 , 本所样板山湿地松 、 马尾松和板栗
林内均有自然分布。 选择表面光滑 , 米黄色最
活跃含有担抱子的新鲜马勃 (见图 1 ) 。 担子
果内有无数的赤褐色小包 , 内含很多抱子 , 在
,显微镜 ( X 6OO) 下观察 , 抱 子 成堆咖啡色 ,
好似枫香球果 , 抱子分散呈棕红色 , 球形有细
刺 (见图 2 ) 。
培养基的选用 : 参照外地经验 , 选择了①
. 原土液加琼脂培养基 , ②根汁葡萄糖琼脂培养
甚 , ③ P D A 培养基 , ④综合 培 养 基 ; ⑤沃土
尼亚柯甫斯卡娅培养基二 ; ⑥谷芽汁培养基 ,
⑦ h a ge n 培养基…等七种培养基 。
图 2 抱子
分离接种 : 担子果先用 75 %酒精液进行表
面消毒 , 然后在接种 箱 无 菌 条件下用小刀剖
开 , 用烧过的接种针 , 从剖面部位挑取棕褐色
的抱子堆 , 移接在培养基表面 。
培养: 放在 25 。 一 32 O c 的恒温箱中培养 10
一 20 天 , , 有极少数的抱子萌发 , 迅速转移在试
管内培养。
结果分析
子实体是中南林学院谭松山老师鉴定提供
的;
沃土尼亚柯甫斯卡娅培养基是科学院林业
土坡研究所介绍的 ,
h ag
e n 培养基是广东省林业科学研究所介
绍的。
一 2 2 一
5 月 1 6日 , 中南林学院谭松 山老师带领学
生到我所实习 , 在湿地松林内采到豆包菌的子
实体 , 经切片镜检鉴定与美国现在生产的菌剂
同种 。 然后 , 用③ 、 ④种培养基各分离接种 6
盒 (培养皿 ) , 到 5 月 28 日 , ④种培养基有 1
盒萌发菌丝 , 形成菌落即转移到试管培养 。 嗣
后 , 陆续分离到 1 月 8 日止 , 共分离 10 次 , 95
盒 (培养皿 ) , ④ 、 ⑤ 、 ⑥ 、 ⑦四种培养基均
有少数萌发 , 计 n 盒 , 萌发率占 n . 6% 。 分
别转培 253 支 , 获得较纯的培养物 25 支 , 纯培
率达 10 % 。 菌丝洁白 , 绒毛状 , 有分枝 , 密集
在培养基上 , 有的深入基内 , 纵横交错相互缠
绕 。 在显微镜 ( X 6 OO) 下 观 察 , 菌丝杂乱无
章地贯穿在一起 , 透明 , 有稀少横隔 , 有时有
缆状联合体 (见图 3 ) 。 经 科 学院微生物研究
所镜检鉴定属高等担子菌的豆包菌 ( iP s id ht us
t i n e t o r i u s ( P
e r s ,
) C
o k 。 r & C o u 。 11 )
图 3 菌丝
菌剂防治核桃举肢蛾试验
侠西 省商洛地 区核桃研究所 孙永康
核桃举肢蛾 ( A e o l o s e e l i s s P . ) 是核桃主
要害虫 , 以幼虫蛙食核桃青果 , 使果变黑而早
落 , 直接影响当年产量 。 1 9 7 7年 , 我们在洛南
县石门公社安沟 、 沙岭 、 下铺三个大队调查 ,
6 1株 结 果 树中 , 受 害树 49 株 , 受害株率达
80
.
3%
, 受害果率达 39 . 9% 。 这三个大队当年
因举肢蛾为害减产 1 / 3 , 少收核桃 4 , 0 0 多斤 。
目前 , 我国核桃产区大都沿用 6% 可湿性
六六六和 25 %滴滴涕乳剂防治此虫 , 但由于这
两种药对人畜有累积性毒害 , 国家已列为淘汰
药剂 , 货源越来越少。 所以探索防治核桃举肢
蛾的新途径 , 是核桃生产和科学技术发展中的
一个重要问题 。 为此 , 我所 自1 9 7 6年以来 , 于
洛南县石门科研基点 , 应用青虫菌 、 7 2 1 6菌 、
苏云金杆菌 、 杀螟杆 菌 和 白僵菌进行防治试
验 , 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现将情况整理如下 .
一 、 田间套袋观察
(一 ) 分析杀虫的依据 。 通过观察 , 发现
举肢蛾主要产卵于核桃青果上 。 卵经 5 一 7 天
孵化 。 初孵幼虫一般要在果面上爬行 3一 5 个
小时方蛀人果内为害。 因此 , 在应用菌剂防治
时 , 必须准确掌握初孵幼虫的发生情况 , 适时
喷菌 , 使其在果面爬行时食菌 , 这样才有可能
收到良好的防治效果 。
(二 ) 观察杀虫的过程 。 将纱布做的大型
虫网 ( 1 . 5米 x o . 6米 ) , 套在核桃果枝上 。 网底
铺纸 , 以承接幼虫尸体。 同时把从田间捕回的
举肢蛾成虫放人 网内 , 让其交尾产卵 , 并用玻
璃铅笔对卵进行编号 。 当卵数达到 50 粒以上时 ,
即向果面喷布菌液 , 浓度为 4亿抱子 /毫升 。 随
后昼夜值班 , 用放大镜观察幼虫的活动情况 。
在观察中看到 , 初孵幼虫在果面爬行时有
食菌行为 。 其中多数幼虫在食菌后数小时滚落
网底而死亡 , 少数虽能蛀人果内 , 但在几天后
剖果检查时 , 见大部分也已死亡 。 如喷青虫菌
的试验 , 供观察的总虫数 63 个 , 死落网底的4
个 , 占 69 . 84 % , 而蛀人果内死亡的 13 个 , 占
2 0
.
6 3纬 , 总死亡率90 . 48 % 。 初孵幼虫食菌后
2 3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