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毛背返魂草引种驯化的初步研究



全 文 :毛背返魂草引种驯化的初步研究
张 静 衡
(长春中医学院 )
返魂草是分布于我省长白山区的野生药
少 IJ植物 , 据报道长 白山区有麻叶返魂草、 单
叶返魂草 、 返魂草 , 和毛背返 魂 草 ( S e en -
e i o e a n a b i f o l i
u s L e s s
.
f

p u b i n e r v i s
K it a g )
, 其中以毛背返魂草的药用 价 值 最
大 。 该植物系菊科千里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 ,
其地上部入药 。 我院内科从 19了9年开始 , 将
毛背返魂草试用于临床治疗呼吸道感染 , 其
消炎及抗感染效果异常明显 。 从 1 9 8 0年开始
在扩大临床试验范围的基础上 , 同时开展了
对毛背返魂草的植物学和栽培学方面的综合
研究 , 取得初步成果 。 1 9 8 2年通过了 “ 返魂
草抗呼吸道感染 ” 的科研成果鉴定 , 充分肯
定了其疗效 。 从栽培学角度考虑 , 返魂草野
生分布数量有限 , 随着医疗事业的发展 , 需
求量势必 日益增加而不能满足需要。 因此 ,
于 1 9 8 2年先后对毛背返魂草种子的 形 态 特
征 、 生物学特性及繁殖方法进行了 观 察 研
究 , 现将初步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
一 、 试验材料与方法
1 9 8 2年 9 月从长 白山抚松县泉阳镇海拔
约 7 40 米的湿草甸上 , 采集成熟的毛背 返 魂
草种子 , 并挖出完整的地下根茎 , 试验采用
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两种方法 。
二 、 试验的作法及结果
(一 ) 无性繁殖 : 采挖的20 株根茎 , 除
10 株整株栽植外 , 其余10 株均采用纵切段法
栽植 。
1
。 纵切根茎 : 于 9 JJ 28 日将每一 完 整
地下根茎 , 用芽接刀由根茎上部向下纵 切为
二 , 其上各带冬眠芽 2一 3个 , 并 `;片大 址 须
根。
2
。 栽植 : 栽植地先除去地面残茬 , 深松
土 30 厘米 , 加沟塘沃上棍匀 , 使土壤养分及
p H值接近原产地 , 然后整平 , 做成平 畦 ,
畦长 1 . 85 米 , 宽 1 . 2米 。 在畦面上开 纵 沟 ,
深 20 厘米。 纵切后的根茎按 15 厘米株距栽植
沟中 , 覆土 10 厘米 , 最后压实土壤 , 浇透
水 。 整株栽植 的根茎也按同样方法栽 ! 、 {:口一
畦中 , 原地越冬。
(二 ) 有性繁殖: 1 9 8 2年 9 月 15 日采收
的种子 , 稍阴干后即保存于牛皮 纸 袋 中贮
藏。
1
. 种子 的形态特征观察
毛背返魂草种子植物学上属于瘦果 、 枯
草黄色 , 扁长矩形 , 表面有纵棱数条、 梭色
略深 , 种子长 3~ 4毫米 , 宽 0 . 8一 1毫米 , 种
柄一端色略暗褐 , 稍窄于种子宽度 。 种孔一
端呈缩紧的口袋状 。 解剖镜下观察 , 透过种
皮可清楚见到其中的胚 , 胚大体充满整个种
子 。 为进一步观察其形态结构 , 将种子浸于
清水中 5~ 6小时 ( 20 ℃下 ) , 然后取出 , 放
玻璃载片上 , 以小尖镊子轻轻剥离 , 取下外
种皮 、 再剥出与内种皮紧密相连 的胚 , 由胚
上轻轻剥下极薄的内种皮 , 即露出 自 色 的
胚 , 稍用镊子分离 , 即可见两片明显的双子
叶 , 无胚乳 (图 1 ) 。
2
. 种子的生物学特性
龟名人`
DOI : 10. 16720 /j . cnki . tcyj . 1987. 02. 005
令图 1种子的形态
( 1 )千粒重 : 0 . 4 9~ 0 。 8 5克 。
( 2 )发芽率及休眠期, 10 8 2年9月 1 5日
采集的种子 , 从 9 月 30 日开始 , 分期测试其
发芽率 , 试验在发芽皿中进行 ,每隔两个月进
行一次 , 共测五次 , 各次发芽率如下表 :
el1t 试 (月
各 期 发 穿 率
日 )
{
发 芽 率 ( , )
(3 ) 种子发芽过程及形态 : 毛背返 魂
草种子从发芽 日开始计算 , 至结束大致历经
14 天左右 ,从第四天开始主根即伸出 , 以后逐
日伸长 , 至第 14 天 , 主根 平 均长度为 0 . 8~
9

4毫米 , 胚轴长 1 1 。 O~ 1 2 。 3毫米 , 子 叶 长
2

O一 5 . 0毫米 , 宽 1。 0~ l 。 5毫米 , 此后即进
入缓慢的幼苗生长期。 种子及其发芽过程的
形态如图 2 。
(4 ) 种子发芽对环境条件的 要 求: 试
验经多次重复证 明 , 毛背返魂草种子发芽对
温度要求不高 , 最低温度为 12 一 14 ℃ , 最适
温度 18 ~ 2 ℃ , 最高 温 度28 ~ 30 ℃ , 高 于
30 ℃种子即发霉或腐烂。 低温下虽能发芽 ,
但过程缓慢。 温度升高可以迅速发芽 , 但幼
苗生长纤弱 。 对光的要求不严 , 但对水分要
求很高 , 种子萌发需要充足的水分 , 如缺水
即延缓发芽过程 , 甚或干枯致死。
3
. 幼苗期的管理 : 种子在培 养皿中发
芽 , 从展开二片子叶开始 , 移苗至塑料育苗
钵中 , 长出四片真叶后 , 二次移苗至小花盆
中 , 这一时期在室内必须保持较高湿度 , 最
好覆膜管理 , 土壤也需保持充足的水分 。 12
片叶以后随气温升高可移盆至室外 ( 5 月中
旬 ) , 生 长期不需强光 , 可适当遮荫 , 更需
增加水分 , 不时以水喷洒叶面 。 除保持水分
和空气湿度外 , 一般不需人为施肥和特殊管
理 。
试验采用的两种方法 , 无性萦殖的根茎
纵切段栽植的 , 越冬后于翌 年 5 月 上 旬栽
植的 20 株中有 12 株萌 生 新 叶 , 成 活 率 占
60 %
,整株栽植的 10 株中有 8 株萌生新叶 ,成
活率占80 % , 长势后者略优于纵切 段 栽 植
的 。 有性繁殖的由生物学特性可见其发芽率
低 、 出苗后生长极其缓慢 。 采收后 15 天即有
发芽能力 , 说明其种子几乎无休眠期 , 两个
月后发芽率上升至 43 % , 说明随时间延长 ,
后熟作用加强 , 因而发芽率有升高趋势 , 至
翌年 1月迅即降至 18 % , 至 5 月则完全丧失
生活力 。 两种方法都能育出正常生 长 的植
(下较 2 9灭 )
一 1 0 一
)

长枝 , 要打顶或扭曲 , 也可拉到空隙处固定
起来 , 减缓尖端过旺 , 消耗养分 , 促使多座
果 , 使成龄树延长丰产期 。
3
. 幼树株高在 1米 以上的 , 可以进行摘
心 , 待侧枝达到 50 厘米时 , 摘边心 , 以扩大
树冠 , 促进侧枝叶腋里的叶芽和花芽的早分
化 , 尽早进入扎果期。
四 、 修剪的时间
1 一般冬季进行修剪或树冠 更新较好 ,
这时树液井木 :.I不流动 ,不会造成伤流损失 。
2
. 在夏末秋初 , 花蓄未形成之前进行轻
修剪或摘心 , 虽然树液流动较快 , 但高温伤
口愈合快 , 形成层活跃 , 伤口会很快形成保
护层 。 更重要的是能促使秋季花蕾的分化和
形成 , 奠定来年丰产基础。
五 、 大小年发生的原 因
结果的山茱英树 , 有相当一部分可以明
显地看到大小年现象 。 其原因是 ;
1
. 在花期遇到不 良的气候条件 , 早春
的雨雪使花器冻伤形成授粉不良而 大 最 落
花 、 落果 。
2
. 春夏季节遇到过度 的干早 , 而造成
落果 。
3
. 秋季过度的阴雨 ,空气相对湿 度 过
大 , 日照不足 , 使病虫害大量发生而招致大
量的落果 、 坏果 。
4
. 栽培管理不善 , 造成营养缺乏 , 造
成落花落果 。
5
. 上年结果过多 , 植株营养消耗得过
多 , 而又没有及时进行管理 , 造成植株间歇
性营养缺乏 , 次年便形成小年 。
参照上述原因 , 加强管理 , 克服不利因
素 , 就可以控制大小午现象 , 达到稳产 、 高
产的目的。
(上接 1 0页 )
株 , 未见形态变异。
图 3 无性繁殖的幼苗植株
.
图 4 种子繁殖的幼苗植株
三 、 讨 论
从以上试验结果 , 可 以 大 致 了 解 毛
背返魂草种子的形态特征 , 生物学特性和无
性繁殖方法的可行性。 说明这一野生药用植
物可以引种驯化为人工栽培的药用植物。 在
人工栽培条件下 , 既可采用无性繁殖 也可采
用种子繁殖 , 都可育出形态正常的植株 , 但
两种方法培育的植株 , 在生长势与生 长速度
上差异较大 ,采用根茎切段繁殖 , 将会加快生
长 , 而种子繁殖虽能正常繁育 , 但苗期生长
缓慢 , 以温室育苗为好 , 并且苗期管理 要格
外精细 , 稍有忽视幼苗即 有 中 途 夭 折 之
危。
以上试验仅是初步探索 , 由于试验条件
和其他客观因素的限制 , 研究还不够深入 ,
有待进一步探索生长发育规律 , 促使毛背返
魂草尽早转为人工 栽 培 的 药 用 植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