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43
第10卷第09期 南方农业 2016年3月
Vol.10 No.09 South China Agriculture Mar. 2016
仁寿县龙正镇常年姜芋种植面积230 hm2,是我镇
重要的种植与初加工结合类的支柱产业。但县级业务部
门的粮食产业专家和互联网上都没有提供可和参考的栽
培技术,对龙正镇这一支柱产业的健康发展十分不利。
为此,笔者于2014年2月,在卓家村6组的非耕地上,实
施了《姜芋密度与追肥二因素试验》,通过数理统计的
方法,对生产上最不确定的两个技术环节给出定量的结
论,以期对我镇姜芋产业的健康发展有所裨益。
1 材料与方法
1.1 小区面积
66.67 m2(长10 m、宽6.66 m),区组间走道宽3
m,小区间走道宽2 m。
1.2 试验因素
二因素三水平。密度(万株 / h m 2):A 13 . 1 5、
A23.6、A34.05。施肥(kg/hm2):提苗肥(尿素)均为
75;壮根茎肥(硫酸钾)B1150、B2225、B3300。
1.3 处理组合
共9个,①A 1B 1、②A 2B 1、③A 3B 1、④A 1B 2、
⑤A2B2、⑥A2B3、⑦A1B3、⑧A2B3、⑨A3B3。
1.4 小区设置
3次重复,随机区组。
1.5 技术规程。
适时播期:2月20日。扩穴施肥:行距1.2 m,窝距
60~80 cm,对底土和母质按40 cm×40 cm×30 cm深挖
扩穴。施渣泥肥1.5万kg/hm2,过磷酸钙600 kg/hm2。
栽植盖种:每窝3个芽,浅栽,667 m2浇10担清粪水
定根,用草木灰混合细土盖种3~5 cm。科学追肥:苗高
8~10 cm时,施清粪水1 500 kg/hm2,尿素75 kg/hm2。处
暑前7 d,施清粪水1 500 kg/hm2,加试验设计用量的硫酸
钾。病虫防治:在蚜虫密度达到每株30头时,用20%吡
虫啉1 000倍液喷雾。采收鲜花:9月起,采收鲜花作蔬菜
出售。陆续收获:9月中旬起,收割茎叶作青饲料。立冬
后10 d,根据淀粉加工作坊的需求量,陆续收获地下根
茎。原地留种:在地势较高,不易积水的地点,根据来
年种植面积,按1 200 kg/hm2的用种量,当季每窝的平均
产量,确定留种窝数,用割下的茎叶覆。
2 结果与分析
分小区、同时收获、计质量。
2.1 编制产量两向表
将实收产量计入表1。
表1 姜芋二因素试验区组和处理两向表 kg
处理 Ⅰ Ⅱ Ⅲ TAB XAB
① 174 215 184 573 191.0
② 248 198 241 687 229.0
③ 169 225 197 591 197.0
④ 217 211 175 603 201.0
⑤ 233 250 264 747 249.0
⑥ 225 267 237 729 243.0
⑦ 199 242 231 672 224.0
⑧ 252 271 260 783 261.0
⑨ 232 257 240 729 243.0
T区 1949 2136 2029 6114 226.4
依据表1,编制密度、追肥两向表(见表2)。
表2 姜芋二因素试验密度和追肥两向表 kg
B1 B2 B3 TA
A1 573 603 672 1848
A2 687 747 783 2217
A3 591 729 729 2049
TB 1851 2079 2184 T总=6114
2.2 测验计算
分解自由度(df)、分解平方和(SS)、求均方
值(MS)、查F表。将计算与查表数据填入方差分析表
(见表3)
2.3 F值测验
区组:F实2.63,<F0.05;2/16=3.63。差异不显著。
密度(A):F实10.20,>F0.01;2/16=6.23。差异极显著。
追肥(B):F实8.66,>F0.01;2/16=6.23。差异极显著。
密度追肥互作(A×B):F实0.99,<F0.05;2/16=3.63。
差异不显著。
仁寿县龙正镇姜芋密度施肥二因素试验变量分析
高云根
(四川省仁寿县龙正镇农业服务中心,620500)
摘 要 根据姜芋生物学特性,制订并实施“姜芋密度与追肥二因素试验方案”,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定量得
出“3.6万~4.0万株/hm2,提苗肥施尿素75 kg/hm2、壮根茎肥施硫酸钾225~300 kg/hm2,可以获得36 t/hm2以上
的产量”的结论。
关键词 姜芋;种植密度;施肥;二因素试验;变量分析
中图分类号:S567.239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6)09-043-02
收稿日期:2016-02-05
作者简介:高云根(1963-),男,四川仁寿人,大专,农艺师,研究
方向为粮油产业。
44
高云根:仁寿县龙正镇姜芋密度施肥二因素试验变量分析
表3 姜芋二因素随机区组试验方差分析
变异来源 df SS MS F F0.05 F0.01
区组 2 1957 979 2.63 3.63 6.23
A 2 7585 3793 10.20 3.63 6.23
B 2 6441 3221 8.66 3.63 6.23
AB 4 1077 370 0.99 3.01 4.77
误差 16 5947 372
总变异 26
2.4 产量比较
⑧单产最高,达39.15 t/hm2,对⑦、④、③、①达到
显著水平,对④、③、①达到极显著水平。
⑤单产次之,为37.35 t/hm2,对④、③、①达到显著
水平,对①达到极显著水平。
⑥、⑨单产再次,为36.45 t/hm2,对④、③、①达到
显著水平,对①达到极显著水平。
3 结论
密度3.6万~4.05万株/hm2,提苗肥施(尿素)75 kg/
hm2、壮根茎肥施(硫酸钾)225~300 kg,可以获得36 t/
hm2以上的产量。
(责任编辑:赵中正)
(上接第42页)
品种。本次试验采用的是浙江武义百灵谷科技有限公司
与浙江省林科院山稻研究团队共同筛选出的山稻品种-百
灵谷18号。整地:利用油茶幼林梯型水平带,顺水平带
方向在播种前整理、清理林地,要求带内无杂草柴灌。
施底肥:结合全面整地进行,一次施腐熟的农家肥1 000
kg/667 m2。播种:在5月上旬至6月上旬,采取挖穴点种
或带状种植,挖穴要浅3~5 cm,株行距40×40 cm,每
穴播10粒左右,667 m2播种量1 kg。覆土要薄,以不见
种子即可,播种穴离植株四周50 cm以上。除杂草:在山
稻三叶期、分蘖期后,视杂草滋长情况人工除草。坚持
“除早、除小、除了”的原则[1]。
2.4 大豆套种
选种:选择株型较矮、耐旱耐瘠、吸肥吸水能力不
大、生长期短、抗性和丰产性好品种,华夏5号。播种:
大豆与茶苗的间距要保持50 cm以上,行距50 cm,窝距
10~15 cm,深度3~5 cm,每窝播3~4粒,667 m2播种量
2.5 kg。时间在马铃薯采收后,为6月中旬播种。施肥:
每667 m2施过磷酸钙15~25 kg,草木灰15~25 kg,以提
高大豆根瘤的固氮能力。采收:收获时注意不要伤及茶
树,收割后,大豆秸秆回田。
3 存在问题及推广打算
3.1 存在问题
病虫害防治:山稻种植萌芽期,部分地块受蝼蛄
等地下昆虫危害严重。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是试验基地
为熟地,原先种植过农作物,有害生物残留。采取措施
为,将麦麸5 kg炒香,再用90%晶体敌百虫150 g对水将
毒饵拌潮,每667 m2用毒饵2 kg撒在地里。
受台风影响,山稻全面倒伏。9月24日,基地查看项
目进展情况,山稻已生成至1.2 m高度,长势喜人。9月30
日,受台风“杜鹃”影响,山稻损失严重。在今后山稻
种植时,沿海台风频发地区,更要做好种植地段选择,
避免风口等位置。继续探索不同种植密度,对山稻抗倒
伏影响。
低山丘陵地区,尤其是周边无水稻种植的地方,要
加强对鸟害的预防。本次试验项目采取的措施为,细竹
竿+易拉罐+飘带模式,借助自然风力,发声舞动,以达
到驱鸟效果[2]。
3.2 推广打算
油茶幼林套种马铃薯、大豆技术较为成熟,结合三
门县油茶新造林加大推广力度。
油茶林套种山稻,进一步实施试验,选取新开生
地,动员油茶种植大户,展开种植,优化套种技术。
4 结语
油茶幼林的抚育管理和改进对发展油茶产业来说
是十分重要的。油茶造林后及时抚育管理,采用改进技
术,创造优越的环境条件,以满足油茶生长发育对环境
的要求,是保证造林成活和早实丰产的一项关键措施。
参考文献
[ 1 ] 苏 莲 花 . 油 茶 育 苗 与 栽 培 技 术 [ J ] . 热 带 林
业,2006,34(4):35-37.
[2]严邦祥,刘卫荣,陈祖海,等.浙南山区油茶丰产栽培管理
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0(22):208-209.
(责任编辑:刘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