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马尾松、湿地松菌根育苗和造林效果的研究



全 文 :收稿日期:2006 —02 —20
修订日期:2006 —04 —25
马尾松 、湿地松菌根育苗和造林效果的研究
廖正乾 , 龙凤芝
(湖南省林业科学院 , 湖南 长沙 410004)
摘 要:菌根对提高苗木的产量和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世界上一些国家已把菌根化苗木的培养作为林业生产的
重要环节。应用菌根对马尾松 、湿地松育苗大大提高了菌根化效果 , 充分发挥了菌根作用 ,大幅度降低了苗木的成
本 ,提高了苗木的抗病性和抗逆性 , 减少肥料和农药的使用。造林后能提高造林成活率 , 促进林木快速生长。
关键词:菌根;马尾松;湿地松;育苗;造林
中图分类号:S 791.248.05;S 791.24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 —5710(2006)04 —0022 —02
Study on the breeding with the mycorrhizal of the Pinus massonia
and Pinus elliottii and afforestion effects
LIAO Zheng-qian , LONG Feng-zhi
(Hunan Forestry Academy , Changsha 410004 , China)
Abstract:Mycorrhizal contribute to a wide rang of raising the output and quality of the bacterial strain.Some countries has been put the myc-
orrhizal seedings as the important link of forestry production.Breeding by this technology has been greatly improved in the effect of mycorrhizal
effect , and the effect of mycorrhizal has been exerted fully;the cost of the breeding has been deeply cut;the disease resistance and adverse cir-
tumstance resistance have been raised;and keep the fertilizer and the pesticide lower.This technology can raise the living ratio of the forestation
after planting and encourage the forest tree growing fast.
Key Words:mycorrhizal;Pinus massonia;Pinus elliottii
  菌根(Mycorrhizal)是指土壤真菌与植物营养根的共同
体。已经证明在各种立地条件上采用生态上适应的菌根真
菌共生体可提高林木成活率 ,保存率和促进生长。为了大
幅度提高苗木质量 ,提高造林成活率和林木生长量 ,降低育
苗成本 ,我们开展了马尾松 、湿地松菌根真菌应用技术的研
究。从马尾松 、湿地松林内收集菌根真菌子实体 100多种 ,
并选育 3个菌种进行育苗和造林试验。最后选择扩大生产
1个菌种(湘 1号菌根真菌)在全省进行了大面积推广应用 ,
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 ,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1 研究方法
1.1 菌根种内调查
调查以长沙 、浏阳 、湘潭 、宁乡 、凤凰等县 5 ~ 10年生马
尾松 、湿地松纯种为主 ,采用随机和固定样地定点 、定期调
查 ,记载种类 ,数量 、生境等因子 ,并收集子实体进行鉴定和
室内分离培养选优。
1.2 外生菌根分离培养 ,培养基质筛选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1.2.1 菌种分离 在马尾松 、湿地松林内采集菌根真菌子
实体带回实验室 ,将新鲜材料经表面消毒 ,在无菌条件下接
种在已高压灭菌的斜面培养基上 ,置于 25 ℃恒温培养箱内
培养约 30 d长出菌落 。
1.2.2 培养基质筛选
(1)一级培养基比较。
A — PDA 培养基   B — PDM 培养基
C —M —76培养基 D —MMN 培养基
(2)二级扩大培养基比较。
E —草灰 +A ,B培养基  F —蛭石+C , B培养基
G — 棉子壳+A ,C培养基 H — 棉子壳+B ,D 培养基
1.2.3 生物学特征研究 为了解和掌握优势外生菌根真
菌的生物学特征 ,分别做了不同碳 、氮素营养 ,不同 pH值和
不同温度条件下的培养试验。
1.3 马尾松 、湿地松菌根化育苗和造林
1.3.1菌根化育苗  菌种由课题组分离筛选的 3个优势菌
种 ,即:湘 1号菌根真菌 ,白色A 菌 ,褐色 B菌 。树种为马
尾松和湿地松良种。种子均采用 0.5 %高锰酸钾溶液表面
消毒。马尾松采用容器育苗 ,湿地松采用稻田芽苗截根移
栽 ,移栽时接种菌根真菌 ,接种方法采用粘根和穴施。
1.3.2 菌根化造林  采用培养的菌根苗营造马尾松试验 、
湖南林业科技 2006年第33卷第 4 期 研究报告 
示范林各 1 hm2 。采用 3个处理 ,每个处理 5次重复。
2 结果与分析
2.1 菌根真菌种类及环境调查
通过对全省马尾松 、湿地松林内调查观察 ,收集到子实
体 100多种 ,经鉴定已定名的有 27种 ,其中外生菌根真菌 20
种。调查结果表明 ,分布较广 ,群落较大 ,出现时期长的有黄
乳牛肝菌 、褐环乳牛肝菌 、松乳菇和马勃等菌根真菌。马尾
松林以乳菇 、红菇类为多;湿地松林以牛肝菌 、马勃类为多。
马勃类喜光 ,一般在树龄 10年生内 ,林分较稀疏的林内较
多 ,而乳菇 、红菇 、牛肝菌类均在密林 、阴湿林内较多。
2.2 菌种分离 ,培养基筛选及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2.2.1 菌种分离和一级培养基筛选  将野外采回的菌根
真菌子实体在试验室内无菌条件下接种在不同配方的一级
斜面培养基上培养 ,获得纯菌种 6种 ,结果见表 1 。
表 1 四种培养基效果比较
菌种名称 PDA PDM M —76 MMN 菌丝颜色
湘 1号菌 ++ ++ +++ +++ 棕褐色
白皮马勃 ++ + ++ +++ 浅褐色
硬皮马勃 + + ++ +++ 浅褐色
褐环乳牛肝菌 ++ ++ +++ ++ 灰白色
黄乳牛肝菌 ++ ++ +++ ++ 灰白色
雪白鹅膏 + + — + 白色
  注:“ +”菌丝生长少 ,稀 ,不均匀;“ ++”菌丝生长一般 ,薄;
“ +++”菌丝生长快,厚 ,粗而稠密。
  从表 1看出 ,外生菌根在不同培养基上生长不一样 。
湘 1号菌和褐环乳牛肝菌及黄乳牛肝菌在M —76 ,MMN 培养
基上都生长较好 ,易分离。
2.2.2 二级扩大培养基比较  将湘 1号菌 ,白色 A 菌 ,褐
色 B菌 3种优势菌进行二级固体扩大培养 。结果见表 2。
表 2 三种菌根真菌扩大培养比较
菌种名称 E F G H
湘 1号菌 +++ +++ ++ +
白皮马勃 +++ +++ ++ +
褐环乳牛肝 +++ ++ ++ +
  注:“ +”菌丝生长差 ,稀疏;“ ++”菌丝生长一般 ,较薄;“ +
++”菌丝生长粗壮,稠密。
  从表 2可以看出 ,E培养基对 3种优势菌最好;F 培养
基次之;G ,H培养基较差。
2.2.3 生物学特性测定 对以上 3个优势菌进行测定 ,通
过测定结果表明:3个菌种对葡萄糖 、蔗糖 ;硫酸铵 、磷酸二
氢铵均能吸收;pH值微酸性生长较好;温度 15 ~ 35 ℃之间
都能生长 ,最适生长温度 25 ~ 30 ℃。
2.3 菌根化育苗和造林
2.3.1 菌根化育苗  马尾松 、湿地松采用菌根化育苗能提
高苗木菌根感染率 ,促进苗木根系发达 ,增加地径粗 ,苗木
木质化提前和促进苗木生长。结果见表 3 、表 4 。
表 3 马尾松菌根育苗效果表
处理
菌种
苗高
(cm)
地径粗
(cm)
主根长
(cm)
物质干重(g)
地上 地下
侧根数
平均值
(根)
菌根
感染率
(%)
湘 1号菌 25.04 0.30 21.0 3.45 1.00 36.0 90
白色菌 A 24.85 0.25 20.5 2.75 1.20 44.4 90
褐色菌 B 23.06 0.23 20.1 2.20 0.70 40.0 90
对照 13.10 0.2 14.5 1.14 0.33 26.3 10
表 4 湿地松菌根育苗效果表
处理
菌种
苗高
(cm)
地径粗
(cm)
主根长
(cm)
物质干重(g)
地上 地下
侧根数
平均值
(根)
菌根
感染率
(%)
湘 1号菌 31.64 0.80 2.2 13.06 5.58 99.9 90
白色菌 A 30.3 0.77 1.9 8.65 3.25 63.0 90
褐色菌 B 28.5 0.70 1.9 7.65 3.41 68.0 90
对照 27.7 0.64 1.77 7.50 3.00 46.6 10
  从表 3 ,表 4中可以看出:接种菌根真菌的苗木与对照
苗木相比 ,苗木高 、地径粗 、物质干重 、侧根数和菌根感染率
都要高于对照苗木。马尾松 、湿地松苗木的高生长分别比
对照苗提高 91.15%和 14.22%;地径粗分别比对照增加 50
%和 25 %;物质干重比对照增加 1 ~ 4倍 ,侧根数分别为对
照的 1.37和 2.14倍 ,菌根数量为对照的 4.7倍 。
2.3.2 菌根苗造林  采用接种 3个优势菌种的菌根苗进
行马尾松和湿地松造林 。造林后每年定点 、定期进行调查
和观测 ,观测结果见表 5 、表 6 。
从表 5 、表 6中看出接种菌根真菌的马尾松 、湿地松苗木
表 5 马尾松菌根苗造林生长情况表
处理菌种 幼 树 高 生 长 (cm)
1993年 1994年 1995年 1996年 年均生长量
比 CK提高
(%)
成活率
(%)
比 CK 提高
百分点数
湘 1号菌 63.81 152 214 303 183.2 13.58 96 6
白色 A菌 63.95 142 207 299 178.0 10.35 95 5
褐色 B菌 58.65 140 200 291 172.4 6.88 95 5
对照 57.23 123 178 287 161.3 90
表 6 湿地松菌根苗造林生长情况表
处理菌种 幼 树 高 生 长 (cm)
1993年 1994年 1995年 1996年 年均生长量
比 CK提高
(%)
成活率
(%)
比 CK 提高
百分点数
湘 1号菌 53.53 122 191 259 156.4 12.68 90  16.7
白色 A菌 50.03 118 187 247 150.5 8.43 90 16.7
褐色 B菌 46.37 113 181 244 146.1 5.26 86.6 13.3
对照 41.27 106 178 230 138.8 73.3
(下转第 30 页)
   研究报告· ·23 
要值为1.5020 ,其伴生种类有小叶栎 、乌桕 、三角枫 、椤木 石楠等。见表 4 。
表 4 故居景区样地1 植物特征表(样地面积:200m2 ,时间:2005年 8月 18日)
物种 平均高(m) 最高(m) 最低(m) 断面积和(m2) 棵数(株) 频度 相对频度 相对多度 相对显著度 重要值
小叶栎 20.0 20 20 0.196 3 1 100 0.111 1 0.025 6 0.1479 0.2847
乌桕 19.0 19 19 0.090 7 1 100 0.111 1 0.025 6 0.0684 0.2051
三角枫 12.3 15 7 0.121 8 3 100 0.111 1 0.076 9 0.0918 0.2799
青冈栎 12.2 18 4 0.858 9 29 100 0.111 1 0.743 6 0.6473 1.5020
椤木石楠 7.0 7 7 0.015 4 1 100 0.111 1 0.025 6 0.0116 0.1483
柃木 4.0 4 4 0.002 0 1 100 0.111 1 0.025 6 0.0015 0.1382
榔榆 10.0 10 10 0.025 4 1 100 0.111 1 0.025 6 0.0192 0.1559
黄檀 6.0 6 6 0.011 3 1 100 0.111 1 0.025 6 0.0085 0.1453
飞蛾槭 5.0 5 5 0.005 0 1 100 0.111 1 0.025 6 0.0038 0.1405
4 总结与讨论
通过样地物种重要值计算样地的欧氏距离 ,根据样地
的欧氏距离按照数量分类的等级聚合分类的组平均法 ,可
以科学 、客观的进行森林植物景观类型的划分 ,为进一步
认识森林植物景观和利用森林植物景观奠定了基础。聚
合分类的组平均法的特点是将样地间欧氏距离小的样地
进行合并 ,然后逐步按照同样的方法从下向上完成全部样
地的聚合过程。在类型划分时是根据研究者的目的和工
作经验来确定阀值的取值 ,所以有一定的主观性 。为了全
面正确的划分森林植物景观类型 ,还必须参照森林植物景
观类型划分的物种区系划分法和极点排序法等其他分类
方法 。
参考文献:
[ 1] 彭重华.长株潭城市绿地系统景观生态研究[ D] .长沙:中南林学
院研究生处 , 2005.
[ 2] 王建兵.韶山风景名胜区植物景观研究[ D] .长沙:中南林学院研
究生处 , 2006.
[ 3] 湖南城市规划设计院 ,韶山风景名胜区规划说明书[ Z] .韶山:韶
山城建档案馆 , 2000.
[ 4] 祁承经.湖南植被[M] .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 1990.
[ 5] 中国植被编辑委员会.中国植被[M] .北京:科学出版社 , 1980.
[ 6] 李 博.生态学[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1990.
 (上接第 23页)
造林成活率高 ,平均为 86.6 %~ 96 %;比对照区分别提高
5 ~ 16.7个百分点 。马尾松年平均高生长量为 1.72 ~ 1.83
m;湿地松年均高生长量为 1.46~ 1.56m;比对照区分别提
高6.88 %~ 13.58%和 5.26 %~ 12.68 %。以上数据表明:
马尾松 、湿地松采用人工接种菌根真菌造林后 ,能促进苗
木的菌根化 ,提高造林成活率并能促进幼树生长。
3 结论与建议
马尾松 、湿地松菌根化育苗和造林技术改变了过去采
挖松林内菌根土接种的老习惯 ,建议在全省大面积推广应
用。
参考文献:
[ 1] 谢支锡 ,王 云 ,王 柏.长白山伞菌图纸[M] .长春:吉林科学
技术出版社 , 1986.
[ 2] 邓叔群.中国的真菌[M] .北京:科学出版社 , 1964.
· · 王建兵 ,等:韶山风景名胜区植被类型划分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