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耳石形态在黄海蓝点马鲛群体鉴别方面的应用



全 文 :第 37 卷 增刊 中 国 海 洋 大 学 学 报 37 ( S u p . ) : 1 5 5一 1 5 8
20 7年 7 月 P E R IO D IC A L O F O C EA N U N IV E R S IT Y O F C H IN A 2 0 0 7
耳石形态在黄海蓝点马蛟群体鉴别方面的应用 ’
王英俊` , 叶振江` , 杨永桓“ , 孟晓梦`
( 1
. 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学院 青岛 2 6 6 00 3 ; 2 . 广西北海市渔政管理站 北海 5 3 6 0 0 0)
摘 要 : 以耳石长宽比 ( L/ K ) 、 长短叉长比 ( L l /场 ) 、 长短叉宽比 ( K , / K Z ) 、长叉长宽比 ( lL / K : ) 、 短叉长宽比 (场 / K Z ) 、 长叉
长与缺 口距比 ( L , / N ) 、 鱼体叉长 ( H )与耳石重量比 ( H / w )为形态学分析参数 , 比较了黄海蓝点马蛟 (腼m be or m or u £ 。 ihP 。 -
in “ : )不同群体间耳石的形态学特征 。 结果表明 , 吕洒 3 个批次样品间耳石形态无显著性差异 , 赣榆群体与吕泅及胶南群体
在个别形态指标上呈显著性差异 , 吕泅和胶南群体各项指标均没有显著性差异 。 聚类分析显示 吕泅群体与胶南群体 、 赣榆群
体间的欧氏距离分别为 3 . 09 和 3 . 3 8 ,赣榆群体与胶南群体间的欧氏距离为 4 . 59 。 吕泅群体与胶南群体间距离较近 。 结果
表明耳石形态学分析是鱼类群体鉴别的有效手段 。
关钮词 : 蓝点马蛟 ; 耳石形态 ; 群体鉴别
中图法分类号 : Q 13 ; 9Q 59 . 4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6 72 一 5 174 ( 20 07 ) 0 4 1 一 155 一 04
鱼类 耳 石形 态 久 已被作为种间的分类特征之
一 〔’ 一“ ] , 近年来国外学者利用光学图形识别软件 , 进一
步将耳石形态学分析应用于鱼类种群划分 , 并逐渐发
展成为鱼类种群鉴定的重要手段 之一 , 学者通过 测量
鱼类耳石周长 、 面积 、 年轮径 、 侧叶宽 、 主叶长 、 侧叶长
等形态学指标 , 使用方差分析 、 协方差分析 、 主成分分
析等 多种统计分析方法研究 了大西洋鳍 ( S e o m be r
s
co m b
r u : )
、 红 钻 鱼 ( E t e z i: 。 a r 占u n c u l u : ) 、 黑 线 鳍
(腼 l a n呀 ar m m u 、 a egl ief n u : ) 、 大 西 洋 鳍 ( 山 J u s
m o kr ua )
、 大西洋鱿 ( aS l m 。 sa la : )等 鱼种的种群 划
分〔5一 9〕。 相对而言 , 国内在耳石形态学的种群识别领域
所做工作较为薄弱 , 仅有个别报导涉及到鱼类不同地
理种群间耳石生长的变异 [’ 〕。
蓝点马蛟 ( S c o m 石e or m o r u : 。 ihP o , i u : )系暖温性中
上层经济鱼类 , 广泛分布于印度洋 、 印度一太平洋区 , 我
国黄海 、 渤海 、 东海亦是重要产区 , 是我国产量较大的
重要经济鱼种之 一 。 有关于种群划分 , 相关学者已有
研究报道 , 认为黄渤海蓝点马蛟属同一种群 [’] , 但国内
利用耳石形态鉴别蓝点马敛等鱼种的群体及其划分 ,
国内还未见相关报道 , 本文对采自黄海 吕泅渔场 、 赣榆
近海及胶南近海 3 个海域的蓝点马蛟群体耳石形态学
进行了 比较研究 , 以期丰富我国鱼类群体识别手段 , 为
我国蓝点马蛟的群体识别 、 渔业管理及资源合理利用
提供基础资料 。
1 材料与方法
1
.
1 实验材料
样品取自现场流刺网及拖 网渔获物 , 其中吕泅海
域 3 批次 ;赣榆 、 胶南各 1 批次 。 采样地点 、 时间见表
1
、 图 1。
表 1 蓝点马绞样本
T
a b l。 1 T h。 印 ec im e n s 。 f 5 . 。 ihoP
n i u : /
e m
海域 时间
户J e a D a t e
数量 平均叉长
N u m b e r M
e a n fo r k

le n g t h
2 0 06

04

25
2 00 6

0 4

27
2 00 6

0 5

07
7
10
19
4 75
.
5 7
4 6 1
.
1 0
4 66
.
9 5
叉长范围
R a n g e o f
fo r k

le n g t h
4 38 一 50 0
4 1 2一 60 3
4 23 一 54 0
2 00 6

0 6

2 4 36 4 57
.
6 1 3 97 一 590
2 00 6

0 6

0 5 33 4 52
.
2 7 4 00 一 5 10
1
.
2 研究方法
1
.
2
.
1 耳石重童与形 态学浏定 样本在实验室进行
常规生物学测定的同时 , 摘取左 、 右耳石用清水冲洗后
放入纸质耳石袋中在常温下保存 。
分析时将耳石置 40 ℃ 下干燥 40 m in 后用电子秤
称重 , 精确到 0 . 01 m ;g 在解剖镜下用 目微尺测量耳石
长 ,精确到 0 . 0 1 m m 。 对其左右耳石重量和长度进行
, 基金项目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 发展 计划项 目 (2 0 05 c B4 2 2 30 6) 资助
收稿 日期 : 2 0 0 7一 0 4 一 17 ;修订 11期 : 2〔) (一7一 0 6一 0 4
作者简介 : 王英俊 ( 1 9 5 2一 ) , 女 , 石贞十生 。 E 一 m a i l : w an g y i明 。 n l 一碑 12 6 。 〔) n l
中 国 海 洋 大 学 学 报 2 0 0 7年
配对样本 T 检验 , 结果显示左右耳石在重量与长度指
标上无显著差异 , 因而实验中统一使用左耳石 。
乍—
119 12 0 12 1 12 2
O
E
将耳石外侧面朝上 , 在解剖镜下用目微尺进行形态
学测量。 蓝点马蛟耳石前端内凹 , 形成 2 个长短不一的
分叉 ,分别称长叉和短叉 。 根据耳石形态特征筛选 出以
下形态学测定指标 (见图 2 ) : 耳石长 ( )L 、 耳石宽 ( M ) 、 长
叉长 ( lL ) 、长叉宽 ( K , ) 、短叉长 (肠 ) 、短叉宽 ( zK ) 、缺 口距
(N )
, 并以耳石长宽比 ( L/ K ) 、长短叉长比 ( L : /场 ) 、 长短
叉宽比 (K l /凡 ) 、 长叉长宽比 ( lL / K ; ) 、短叉长宽比 (坑 /
晚 ) 、长叉长与缺口距比 ( lL / N ) 、 鱼体叉长 ( H )与耳石重
量比 (川 W )为量度分析指标 , 详见图 2 。 其中宽 1 和宽 2
分别代表短叉宽和长叉宽。
1
.
2
.
2 均数 差异 显 著性 使用均数差异显 著性
(屿if )检验不同群体各量度指标间差异状况 。 均数差
异显著性公式如下 :
图 1 标本采集地点
R g
.
1 3 m p li
n g loca
t ion
s
of 5
.
式中 , 。 `和 n , 分别表示 2 个群体的尾数 ; M `和岭
表示性状平均值 , m `和 m ,表示标准误差 。 取概率水准
尸 = 0 · 05 , 以 t > 3 为差异显著的检验标准。
1
.
2
.
3 聚类分析 应用 多元分析法 , 以综合检验群
体间的差别 。 为消除性状指标间各数据值大小和量纲
不一致所形成的计算误差 , 在聚类分析之前用标准差
进行标准化处理 。 本文应 用数据统计软件 S P SS 对 3
个群体的量度指标进行分层聚类分析 。
图 2 蓝点马蛟耳石的形态学测量参数
lF g
.
2 M eas
~
t 钾amr
e t
o for ot d i
t hs of S
.
n i灿on i us
2 结果
2
.
l t 度性状
吕泅渔场不同时间采集的 3 批样品及 吕泅 、赣榆 、
胶南 3 个群体量度性状情况分别如表 2 , 表 3 所示 。
表 2 吕泅蓝点马纹耳石形态的 t 度性状
T
a bl e 2 M o rp h
o
m
e t r y of t h e o t o lit ha sam
p le d f
omr
L u s i
样本 aS m p l e
参数
P
a r a m e t e r
05

07 0 4

2 7 04

25
平均值 M ea n 方差 A N O V A 平均值 M ea n 方差 A N O V A 平均值 M ea n 方差 A N O V A
n,OUO产ù,、ú6
jl.
gQ
内j
.…,`月呀,nU曰.140,一了挑O1几RóXé ,,l.…0..1ù“nU
八,,`一U月呻
长宽比 ( L / K )
长短叉长比 ( lL /玩 )
长短叉宽比 ( K l / K Z )
短叉长宽比 ( 1二 / K Z )
长叉长宽比 ( L , / lK )
叉长重量比 ( H / W )
长叉长与缺 口距比
( L
I
/N )
2
.
80 0
.
40 2
.
7 2 0
.
18 6
4
.
32 3
.
04 4
.
3 0
2
.
86 0
.
89 2
.
3
0
.
96
1
.
17
0
.
8 9
0
.
32
0
.
2 1
0
.
18
0
.
19
16 8 1 2
.
60 369
,
7 8 1 6 0 1 3
.
0 6 44 6
.
86 16 26 9
.
7 2 3 5 07
.
50
0
.
4 8 0
.
0 9 0
.
4 9 0
.
0 8 0
.
4 5 0
.
06
增刊 王英俊 , 等 : 耳石形态在黄海蓝点马蛟群体鉴别方面的应用
表 3 黄海蓝点马纹耳石形态的 t 度性状
T a ble 3 M o rp h
o
m
e t r y o f t h e o t ol it h s of 5
.
n
ihP
o n iu s f
orm
t h e Y e llo w eS
a
参数
P
a r a m e t e r
吕泅 L v is 赣榆 G an yu 胶南 J ia o n a n
平均值 M ae n 方差 A N O V A 平均值 M ae n 方差 A N O V A 平均值 M ae n 方差 A N O v A
长宽比 ( L / K )
长短叉长比 ( L l /场 )
长短叉宽比 ( K , / K Z )
短叉长宽比 (玩 / K Z )
长叉长宽比 ( L l / K , )
叉长重量比 ( H / w )
长叉长与缺口距比
( L I / N )
2
.
75 0
.
3 1 2
.
7 2 0
.
18 2
.
7 1 0
.
27
4
.
28 2
.
4 3 4
.
7 5 3
.
05
2
.
8 5 0
.
86 2
.
8 8
1
.
92
0
.
7 2
4
.
0 6
2
.
4 3 0
.
64
11,自n“`J0
.
27 0
.
8 5 0
.
2 2 0
.
27
0
.
20 0
.
2 5 0
.
32
内J,l
0
月呀
16 4 8 4
.
95 1 9 34
.
80 18 69 4
.
39 2 3 17
.
9 7 16 5 27
.
04 3 50
.
4 8
0
.
4 8 0
.
08 0
.
4 5 0
.
1 1 0
.
5 3 0
.
13
2
,
2 均数差异显著性
蓝点马蛟吕洒 3 批样本及 吕泅 、 赣榆 、胶南各群体
间每项性状指标都分别做了均数差异显著性检验 , 结
果见表 4 。 在显著性差异水平 a 二 0 . 01 下 , 吕泅 3 个时
间采集样本的耳石性状各项指标无显著性差异 ; 吕泅 -
赣榆的短叉长宽比 、叉长重量比具有显著性差异 , 赣榆
一胶南的叉长重量比具有显著性差异 , 吕洒和胶南的各
项指标均没有显著性差异 。
表 4 蓝点马效耳石性状的均数差异显著性
T a b e[ 4 M山, v a lu se of o olt i t h omr p h
o
m
e t竹 of 5 . n£hP o n i二 s
参数
P
a ar m e t e r
吕泅 Lvs i
50 7一 42 7
吕泅 L vs i
42 7一 42 5
吕泅 L v is
42 5一 50 7
吕泅 一赣榆
L U
s
i

G
a n
yU
赣榆一胶南
aG
n
yu 小 a o n a n
吕泅 一胶南
L U
s
i

Ji
a o n a n
长宽比 ( L/ K )
长短叉长比 ( L l /场 )
长短叉宽比 ( K l / K Z )
短叉长宽比 (肠 / K Z )
长叉长宽比 ( L , / K : )
又长重量比 ( H / W )
长叉长比缺口距
( L一 / N )
0
.
8 8 0
.
2 9 0
.
99 0
.
07 0
.
03 0
.
0 8
0
.
0 1 0
.
17 0
.
16 0
.
89
0
.
37 0
.
60 0
.
3 4 0
.
20
1
.
0 9
2
.
8 2
0
.
34
2
.
3 4
1
.
39
0
.
47
0
.
00 3
.
04 2
.
7 2 0
.
2 0
0
.
8 6
1
.
65
4
.
39
2
.
7 0
4
.
8 8
O八,`
20
0
.
11
,`7内J,自
0
.
50
0
.
18 0
.
4 0 2
.
6 6
2
.
3 聚类分析
对吕泅 、 赣榆 、胶南 3 个蓝点马蛟群体的聚类分析
的结果 , 吕洒群体与赣榆群体 、胶南群体间的欧氏距离
为 3 . 3 8 和 3 . 0 9 , 赣榆群体与胶南群体间的欧氏距离为
4
.
59
。 吕泅群体与胶南群体间距离较近 。 见图 3 。
C A sE
1刀 be l
0 5 1 0 15 20 2 5
+ 一 一 一 一 一 + - 一 一 一 一 + - 一 ~ - 一 + 一 - 一 ~ ~ ~ + - 一 ~ - - 一 +
吕泅 vL is l
胶南 J加旧 n a D 3
枝愉 G助 yu Z
图 3 聚类分析图
F ig
.
3 T h e d e n d r 〔〕g ar m o f e l u s t e r a n a l y s i s
3 讨论
3
.
1 应用耳石形态特征综合分析法进行鱼类群体划分
的可行性
耳石形态学分析已成功用于大西洋鳍 、 红钻鱼 、 大
西洋鳍 、大西洋蛙 、黑线鳍等鱼种的种群识别并取得 良
好效果 [ 5一 9 ] 。 本文从蓝点马蛟不同采集地群体耳石形
态差异的综合分析结果 , 说明了这 3 个海区的群体可
能皆属于发端于长江 口的南越冬场进入黄渤海 区的种
群 , 而 3 个群体间的某些形态学指标分 异系属 于种 下
群的差异 。 这也说明了该方法有很高的灵敏度及应用
于进行种群划分的可行性 。
15 8 中 国 海 洋 大 学 学 报 2 0 0 7年
3
.
2 蓝点马纹在南黄海区的洞游分布与三群体的关系
文献记载 〔` “ , . J与本文调查实践得证 , 徊游于南黄
海的蓝点马蛟 , 3 月份从长江 口东南越冬场向西北泅
游 , 4 月初越过长江 口 , 部分进入 吕泅渔场 。 但主支沿
苏北沿岸外侧继续北上 , 其速度要取决于当年水温 。
不过通常于 5 月初 、 中旬进入海州湾产卵 , 部分外返徊
游胶南沿海产卵 , 时约 5 月中旬 , 但有时主群直抵胶南
而后进入海州湾产卵 。 这取决于 当年的温盐海况 条
件 。 如是上述传统见解成立 , 那么本研究结果进一步
证明了三群体皆是同一种群的 3 个不同产卵群体 。 至
于赣渝与胶南 , 吕泅和赣渝群体之间存在一定差异则
可能主要是因产卵群体的鱼体大小不同 , 而耳石与鱼
体体重增长不同步造成的差异 。 当然 , 由于分布黄渤
海蓝点马蛟群系的复杂性 , 赣渝群体与其他两群体的
差别也不排除受济州岛西南部越冬游来群体的干扰 ,
此尚有待这些批次标样的分子生物学分析结果进一步
确证 。
参考文献 :
f l] 张国华 , 但胜国 , 苗志国 , 等 . 六种鲤科鱼类耳石形态以及在种类
和群体识别中的应用 【J] . 水生生物学报 . 199 , 2 3 (6 ) : 6 8 3 一6 8 .
【2J 郑文莲 . 我国给科等鱼类耳石形态的比较研究 【c ] . 鱼类学论文
集 (第二辑 ) . 北京 : 科学出版社 , 1 9 81 : 3 9 , 54 .
【3] 罗秉征 , 卢继武 . 黄烦芳 . 中国近海带鱼耳石生长的地理变异与地
理种群的初步探讨 【C ] . 海洋与湖沼论文集 . 北京 : 科学出版社 ,
19 8 1
:
18 1

1 9 4
.
仁4] 韦晨 . 周彬彬 . 渤 、 黄海蓝点马蛟种群鉴别的研究 【J] . 动物学
报 , 19 8 8 , 34 ( 1 ) : 7 1一 8 1 .
【5 ] 压 g g G A , vO e rhOl tz w J , M u n oer N J
.
T h e u se o f i n t enar l
o t o li t h
m o印ho m e t r ie s f o r id en t if ica t ion of h a dd oc k ( 九介Z口目 q g ar , m u占 a e -
g趾户 n 。 : ) s toc ks o n G eO电 es aB n k [ J ] . iF s h e斗 uB lle t i n . 2 0 0 1, 9 :
卜 14 .
[ 6 ] C am p an
s E
, 〔冶朋 e l
man
J M
.
tS oc k d isc r im in at lon us i呢 o t o li th
s ha 叶 an al ” 15 [ J ] . iF s h A qua t 反 i , 29 9 3 , 5 0 : 10 6 2 一 20 8 3 .
〔7 ] F ir de lan d K D , R e d in D J . U se of o rol i t h om r ph o lo g y in s t , k di s -
e 6 m ian t iosn of
A t lan t i

alS omn
(压 l m o ` 勿 r ) [ J ] . F i s h A q u a t cS i .
1 9 9 4
,
5 1
:
9 1

9 8
.
[ s ] C
a s t o n g u叮 M , s imar d p
,
G昭on n p . U se fu ln es of of u ir e r an al y滋s o f
ot o li th
s
ha 沐 of r A t la n t i。 arn e ke r e l ( & 。 m 加 r cos m b r u s ) s t oc k d is -
e ir m ian t oln [ J ]
.
F i s h e 6 es R
aes
cr h
.
19 9 1
.
48 : 2 9 6

30 2
.
【9〕 3 加山 M K . 公任e r吮 e in ot d i th 叨印曰 “ 妙 of t址 de p s城阵耐 s几甲 p 叮
E跄之台 ca 尺沁”门以。 【J 1 . R hs 相au t 豁 , 19 2 , 4 9 : 79 5一 50 4 .
〔10 ) 邓景姐 . 赵传胭 . 海洋渔业生物学 【M ] . 北京 : 农业出版社 .
19 9 1
.
S t o e k ld e n t if le a t io n o f S P a n is h M a c k e r e f
,
S e o m b e or m o r u s
N IP h o n iu s in t h e Y e llo w S e a U s in g O t o li t h M o r P h o lo g y
w A N G Y i n g

J u n l
,
Y E z h e n

J ia n g ,
,
Y A N G Y o n g

H u a nZ
,
M E N G x iao

M e n g l
( 1
.
C冶Il e g e o f F is h e ` es , cO ae n U n ive sr i t y of C h i n a , iQ n列 a o 26 60 03 , C h in a ; 2 . T h e F is h ier es A r r a呀 e m e n t S t a t ion o f B e ih a i ,
eB ih
a
i 53 600 0
,
Ch in a )
Ab s t r a e t : O t o li t h mo
r p h o lo g y w a s a p p li e d t o id e n t ify S p
a n i s h m a e k e r s l
,
&
o m be or m o r u s n ihP
o n i u s s ot e k s i n
t h e Y e l lo w eS
a
.
oS m
e m o r p h o l馆 ie a l p a ar m e t e sr s u e h a s L/ K , L z / ZL a n d K , / K Z w e r e u s e d . T h e o t o li t h s o f
t h e m w e r e e o l l e e t e d i n L u s i
,
G a n y u a n d J i a o n a n w a t e sr a n d e lu s t e r
一 a n a ly z e d
.
T h e r e s u l t s i n d i e t e d t h a t on
5 19
-
n i f i e a n t d i f f e r e n e e s w e r e fo u n d a mo
n g t h r e e L位5 1 s p e e im e n s a n d b e t w e e n L o s i a n d J iao n a n s t o e k s , w h il e s i g i n i f i -
e a n t d i f f e r e n e e s w e r e fo u n d b e t w e e n G a n y u a n d o t h e r t w o s t o e k s f o r so m e p a r a m e t e r s
.
T h e E u e l id e a n d i s t a n e es
fo r Lu s i a n d J ia o n a n
,
aG
n y u s t o e k s w e r e 3
.
0 9 a n d 3
.
3 8
,
w h i le t ho
s e o f t h e G a n y u a n d J iao n a n s ot e k s w e er
4
.
5 9
.
T h e r e fo r e
,
L o s i a n d J ia o n a n s t o e k s w e r e m o r e e los e ly r e la t e d t h a n t h e o t h e sr
.
A n a ly s is o f o t o li t h m o r
-
P h o l o g y 15 a n e f f e e t i v e t o l fo
r f i s h s t o e k id e n t i f i e a t i o n
.
K e y w o r d s : S e o m b e or m
o r u s n ihP
o , i u s ; o t o li t h m o r Ph o lo g y ; s t o e k id e n t if ie a t io n
责任编辑 于 卫
黄海渔业联合指挥部 , 黄渤海主要经济鱼虾类资源调查总结 (内部资料 ) . 19 72 , 1 一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