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思茅松人工林主要虫害及其持续控制技术



全 文 :思茅松人工林主要虫害及其持续控制技术*
胡光辉 1 , 刘云彩 1 , 王忠祥 2 , 童 清3 , 刘永刚1 , 孟 梦 1 , 槐可跃 1 , 闫争亮 1
(1.云南省林业科学院 , 云南 昆明 650204;2.云南省森林病虫防治检疫总站 , 云南 昆明 650051;
3.云南省普洱市林业局森防站 , 云南 普洱 665000)
摘要:经调查发现 , 危害思茅松人工林的主要虫害有 9种 , 其中针叶害虫有 7种 , 枝梢害虫有 2种。据此阐述了
此 9种虫害的危害特性及分类治理措施;通过对造成思茅松人工林大面积虫害发生的原因分析 , 从营林措施及
防治技术两个方面提出了思茅松人工林虫害的持续控制技术。
关键词:思茅松人工林;虫害种类;持续控制技术
中图分类号:S7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246 (2007) 04-0034-07
MainPestsandDiseasesofPinuskesiyavar.langbianensisPlantationin
Pu erCityofYunnanandTheirControlTechnology
HUGuang-hui1 , LIUYun-cai1 , WANGZhong-xiang2 , TONGQing3 , LIUYong-gang1 ,
MENGMeng1 , HUAIKe-yue1 , YANZheng-liang1
(1.YunnanAcademyofForestry, KunmingYunnan650204, P.R.China;
2.YunnanGeneralStationofForestPestandDiseasesControl, KunmingYunnan650051, P.R.China;
3.ForestPestControlStation, ForestryBureauofPu erCity, Pu erYunnan665000, P.R.China)
Abstract:Throughinvestigation, itwasfoundthattherewere7 kindsofmainpestsand2 kindsofmaindiseases
threateningPinuskesiyavar.langbianensisplantationinPu ercityofYunnanprovince.Thedamagecharacteristics
andcontrolingmeasuresoftheseninepestsanddiseasesweredescribed.Onthebasisofanalyzingthereasonsfor
bigareaoccurrenceofpestsanddiseasesinplantation, thetechnologyincludingsilviculturalmeasures, biocontrol
andchemicalcontrolforcontinuouslycontrolthepestsanddiseasesinPinuskesiyavar.langbianensisplantation
wereproposed.
Keywords:Pinuskesiyavar.langbianensisplantation;pestanddisease;continuouscontroltechnology
思茅松 (Pinuskesiyavar.langbianensis)是云
南省主要的速生用材及采脂树种 , 其广泛分布于哀
牢山以西 , 属南亚热带气候的普洱 (思茅)、 西双
版纳 、 德宏 、红河 、文山 、临沧等州 (市), 垂直
分布的海拔高度为 1 000 ~ 1 700 m。云南省现有思
茅松林面积 102.5万 hm2 , 活立木蓄积量 10 011.1
万 m3 , 1999年松脂产量达 11.5万 t, 在云南省林
业产业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每年普洱 (思茅)
市的思茅松人工造林面积达 6 666.67 hm2 , 目前云
南全省每年的思茅松人工林造林面积为 66 666.67
hm2。
思茅松人工林 , 因其乔木层的树种单一 , 林下
多为草本植物 , 林分植物多样性差 , 包括有益昆虫
在内的昆虫种类少 , 一旦发生虫害 , 极易暴发和蔓
     第 36卷 第 4期 2007年 12月          西 部 林 业 科 学JournalofWestChinaForestryScience      
Vol.36 No.4 
Dec.2007 
* 收稿日期:2007-06-13
   基金项目:云计科技 (98) 182项目 , 云南省科技攻关项目 (2004NG-0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30560125)和云南省自然
科学基金项目 (2005C0065M)资助。
   第一作者简介:胡光辉 (1965-), 男 , 云南富源人 , 高级工程师 , 主要从事森林虫害防治方面的研究。
延成灾 , 严重影响林木生长 , 降低松脂产量 , 甚至
造成林木的死亡 , 故虫害是思茅松人工林发展的最
大障碍之一 。因此 , 调查掌握思茅松人工林主要虫
害种类及其危害特性 , 开展思茅松人工林虫害可持
续控制技术研究 , 利用现有虫害防治技术 , 充分利
用害虫天敌的控制作用和以生物农药为主的综合治
理措施 , 把思茅松人工林虫害控制在经济阈值之
下 , 以保证思茅松人工林的优质 、速生 、 丰产 , 具
有较高的科学意义和实用价值 。通过对普洱市的思
茅区 、 景谷县 、 镇源县思茅松人工林抽样调查和普
查 , 并对 2 ~ 3年生思茅松人工幼林的受害最重的
枝梢害虫进行了人工摘除受害枝梢的防治方法 , 并
提出了思茅松人工林的主要虫害分类治理方法 , 从
营林措施及防治技术两个方面提出了思茅松人工林
虫害的持续控制技术 。现将研究情况报道如下 。
1 思茅松人工林的主要害虫种类 、
危害特性及分类治理
1999 ~ 2006年 , 对普洱市思茅区 、 景谷县 、
镇源县等 3地思茅松 2 ~ 3年生人工幼林 , 采用样
线调查和标准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其思茅松人工
林虫害种类及危害情况进行了调查。在样线调查的
基础上 , 分别于林内 、 林缘设置样地进行详细调
查 。样地调查采用临时标准地法 , 样地面积为 10
m×10 m。观测记录样地内思茅松林木的总株数 、
有虫株数 、 总枝梢数 , 有虫枝梢数 、 虫害种类 、虫
口数量 , 统计有虫株率 、 枝梢受害率 。
调查结果 (见表 1)表明 , 危害思茅松人工林
的主要虫害种类有 9种 , 其中松实小卷蛾 (Retinia
cristataWalsingham)为思茅松新记录害虫 (胡光
辉 , 2005), 另根据最新昆虫分类结果 , 把沿用至
今的松梢螟 (DiorytriasplendidelaHerich-Schafer)
的学名更正为微红梢斑螟 (D.rubelaHampson)。
1.1 微红梢斑螟
微红梢斑螟 (DioryctriarubelaHampson), 曾
用名 (D.splendidelaHerich-Schafer)。 1986年王
平远根据其外生殖器的构造 , 确定 D.splendidela
是分布于黑龙江危害日本赤松 (Pinusdensiflora)
球果的害虫 , 而本种才是广泛分布于我国南 、 北危
害针叶树新梢和球果的虫种。微红梢斑螟在国内分
布于 20多个省 、 自治区;国外分布于日本 、朝鲜 、
前苏联 、欧洲。危害的树种因地区而异 , 在江苏 、
浙江 、 福建 、江西 、 湖南 、湖北 、广东 、 广西主要
危害马尾松 (P.masoniana);在四川 、 云南主要
危 害 云 南 松 (P.yunnanensis)、 华 山 松
(P.armandi), 在 陕 西 、 河 北 危 害 油 松
(P.tabulaeformis)、 马尾松 、 华山松;在吉林 、 安
徽危害黑松 (P.thunbergi)。在云南危害思茅松为
首次报道 。
表 1 思茅松人工林虫害种类及危害情况
Tab.1 PestsofPinuskesiyavar.langbianensis
plantationandtheirdamage
病虫害名称 危害部位 危害程度
微红梢斑螟
Diorytriarubela 主梢及侧枝
+++以 2 ~ 3年
生幼树为重
松实小卷蛾
Retiniacristata 主梢及侧枝
+++以 2 ~ 3年
生幼树及结果树
的球果为重
云南松毛虫
Dendrolimushoui 针叶 ++零星发生
思茅松毛虫
D.kikuchi 针叶 ++零星发生
广西新松叶蜂 Neo-
diprionguangxiicus 针叶 ++零星发生
南华松叶蜂
Diprionnanhuaensis 针叶 ++零星发生
云南松镰象 Drepano-
derusleucofasciatus 针叶 +零星发生
松大蚜 Cinara
pintabulaeformis 针叶
+危害 6月龄至 1
年生幼树
牡荆叶甲
Pholasp. 针叶
+++局部发生 ,
危害 6 个月至 1
年生幼树
注:“ +” 为危害株率 <20%;“ ++” 为≥20%危害株率 <50%;
“ +++” 为危害株率 >50%。
微红梢斑螟对思茅松人工林的危害以其幼虫蛀
食松树中央主梢为主 , 危害主梢的幼虫占其虫口总
数的 70 % ~ 72 %, 而危害侧枝的只占其被害枝梢
总数的 28 % ~ 30%。其幼虫初龄时啃食松梢的嫩
皮 , 以后在皮下蛀成坑道 , 蛀口处流松脂 , 并有粪
屑堆积。 3龄以后的幼虫蛀入木质部 , 在髓心蛀成
一条纵行坑道 , 坑道平均长度为 12 ~ 28 cm。被蛀
松树的主梢枯死后 , 在其基部常丛生多个侧梢 , 使
树冠呈帚状 , 或使主干弯曲分叉 , 干形和材积都受
到影响。此虫常和松实小卷蛾混合危害思茅松人工
林 , 使大片林木的主 、 侧梢枯萎 , 长势减退 。该虫
喜光 , 一般发生在郁闭度较小的幼林内 , 据调查 ,
2 ~ 3年生郁闭度为 0.5 ~ 0.6的思茅松人工纯林 ,
被害株率达 81.67 %以上 , 而郁闭度为 0.8 ~ 0.9
的林分 , 被害株率仅 10 %左右 。
35 第 4期        胡光辉等:思茅松人工林主要虫害及其持续控制技术
微红梢斑螟生活史不整齐 , 防治此虫应从营林
技术着手 , 营造思茅松与其他树种混交林 , 加强幼
林抚育 , 促使林分提早郁闭;禁止在林区放牧 , 进
行修枝抚育时 , 切口要平滑 , 减小枝干伤口 , 防止
成虫产卵。对微红梢斑螟的防治 , 应抓紧其越冬代
的防治时机 , 此代虫龄较齐 , 若防治彻底 , 可降低
该虫的全年虫口 。具体防治措施要因地制宜 , 采用
多种方法协调治理 , 防治方法如下。
(1)冬季剪除林木被害枯梢 , 春季剪去林木
被害芽梢 , 及时销毁 , 以杀死梢内的微红梢斑螟幼
虫 。此项工作需连续进行 2 ~ 3年。
(2)于其越冬代成虫产卵期 , 用 50 %杀螟松
500倍液喷梢 , 毒杀微红梢斑螟成虫及初孵幼虫 ,
每隔 10天喷 1次 , 连续 2 ~ 3次 。
(3)在受人为破坏的思茅松林分 , 用敌敌畏
50倍液泥浆刷其松树枝干的伤口 , 以毒杀微红梢
斑螟幼虫。
(4)用浓度为 1亿芽孢 /mL的苏云金芽胞杆
菌 (Bacilusthuringiensis)喷梢 , 防治微红梢斑螟
幼虫或在第一代卵期释放松毛虫赤眼蜂 (Tri-
chogrammadendrolimi), 消灭其卵。
(5)保护长距茧蜂 (Marocentrusresinelae)。
结合人工剪除虫梢 , 于受害林分林地迎坡面挖一形
似防空洞的洞 , 洞的大小视林分受害株数的多少而
定 , 一般长 40cm, 高 35 cm, 深 30 ~ 35cm, 洞口
附近开沟 , 防雨水浸入。将所收集的受害梢直一
层 , 横一层交替放入洞中 , 至装满为止 , 然后用
80目铁纱封闭洞口 , 以便寄生在受害枝梢中微红
梢斑螟幼虫体内的长距茧蜂成虫飞出 , 而微红梢斑
螟蛾则不能飞出死在洞中 。此防治措施宜在微红梢
斑螟越冬成虫开始羽化 , 3月下旬 ~ 4月下旬以前
和多数受害梢针叶枯黄期间进行。
1.2 松实小卷蛾
松实小卷蛾的寄主主要有马尾松 、黑松 、 黄山
松 (P.taiwanensis)、 油松 、 湿地松 (P.elioti)
和赤松等 , 在云南危害思茅松是个新发现 。在普洱
市松实小卷蛾 1年发生 3代 , 以幼虫在受害松树梢
中越冬 。幼虫钻蛀松树当年新抽出的芽梢 , 每梢有
虫 1 ~ 3头 , 最多可达 8头 , 被害的松梢呈钩状 ,
逐渐枯黄 , 6月以后幼虫蛀食松树的球果。危害严
重时使林木的大量球果被害 , 影响其种子产量 , 若
思茅松种子园受该虫危害 , 此损失就为巨大。松实
小卷蛾主要危害 2 ~ 3年生的思茅松幼林 , 同一株
树以向阳的枝梢受害最重 , 其受害枝梢的直径范围
为 4.7 ~ 13.0 mm。松实小卷蛾幼虫数量出现的高
峰期分别为:11月上旬 ~次年 2月下旬 , 5月中旬
~ 6月上旬 , 7月上旬 ~ 8月中旬 。而其蛹数量出
现的高峰期分别是:3月上旬 ~ 4月中旬 , 6月上
旬 ~ 6月下旬 , 9月下旬 ~ 10月中旬 (2005, 胡光
辉)。防治方法 (药剂防治参阅微红梢斑螟)如
下。
(1)利用松实小卷蛾成虫具有趋光性的特点 ,
于其成虫期采用 20W黑光灯 、 园林杀虫灯 、 频振
式杀虫灯诱杀其成虫。
(2)人工剪除松树受害枝梢 , 集中挖坑掩埋
或用火烧毁 , 杀死梢内害虫 。
(3)在思茅松种子园 , 人工采摘其虫害球果 ,
置于高 40 cm, 直径 20 cm的玻璃圆筒中 , 上盖 80
目铁纱罩 , 以利于其中繁育的松实小卷蛾的天敌成
虫羽化飞出。在思茅松种子园采收球果时 , 应将有
虫害果 , 有虫松梢一并采摘 , 此举可降低松实小卷
蛾越冬蛹的基数 , 从而有效控制该种害虫的发生 。
(4)利用松实小卷蛾性引诱剂 , 诱杀成虫。
1.3 松毛虫类
云南松毛虫 (Dendrolimushoui)和思茅松毛
虫 (D.kikuchi)是危害思茅松人工林林木针叶的
主要害虫 , 此两种松毛虫均以其幼虫取食思茅松松
树的 1 ~ 2年生针叶而造成危害 , 云南松毛虫常与
思茅松毛虫混合危害思茅松人工林。两种松毛虫生
活史相近 , 在普洱市思茅松林区 1年发生 2代 , 以
幼虫和卵同时越冬 , 幼虫冬蛰不严格 。 5月下旬开
始化蛹 , 6月上旬出现成虫并产卵 , 6月中旬出现
第一代幼虫 , 9月中旬开始化蛹 , 10月成虫开始羽
化 、 产卵 , 第二代幼虫 10月下旬出现 , 与一部分
未孵化的卵于年末越冬 。防治方法如下 。
(1)营建思茅松与其他阔叶树种的混交林。
针阔混交林相较为复杂 , 林内往往天敌种类及数量
较为丰富 , 其林内小气候也相对于思茅松纯林对松
毛虫的生长发育不利 , 且对松毛虫的食物有一定阻
隔作用。
(2)封山育林。封山育林使林地的植物种类
及蜜源植物增多 , 昆虫种类增多 , 相应的松毛虫天
敌种类亦增多 , 致使松毛虫种群数量产生波动而趋
向平稳。
(3)采取生物防治措施 。在保护利用松毛虫
天敌的基础上 , 在遭受此两种松毛虫危害的思茅松
人工林内 , 使用白僵菌 (Beauveriabasiana)、 苏
云金杆菌和质型多角体病毒 (CytoplasmicPolyhe-
36 西 部 林 业 科 学              2007年 
drosisVirus简称 CPV)等生物农药进行防治 。
(4)采取化学防治措施。在受松毛虫危害的
思茅松人工林内 , 用 20 %氰戊菊酯 15 mL/hm2 、
2.5%溴氰菊酯 15 mL/hm2 、 600倍液灭幼脲 Ⅰ号
22.5 ~ 30.0 g/ hm2、 灭幼脲 Ⅲ号 75 ~ 150 g/ hm2
等药剂低容量喷雾进行防治。
1.4 松叶蜂类
危害思茅松人工林幼林的叶蜂类害虫 , 主要有
南华松叶蜂 (Diprionnanhuaensis)和广西新松叶
蜂 (Neodiprionguangxicus)。主要以其幼虫取食松
树针叶而造成对思茅松人工林的危害 。思茅松幼树
受害严重时 , 平均虫口密度达 22.6头 /株 , 最高为
104头 /株 , 有虫株率最高达 20 %, 受害林木的针
叶全被吃光 , 呈火烧状 , 严重影响林木的生长 。防
治方法如下 。
(1)采取有利于防虫的营林措施 。叶蜂多发生
于思茅松纯林内 , 且林木生长稀疏的林分更有利于
其大发生。对常灾区的思茅松人工纯林可实行封山
育林 , 以逐步改善其人工林的生态环境;对林分及
时进行抚育 , 采取除去林内草本植物 , 留下乔木 、
灌木的 “留乔灌抚育 ” 措施 , 以促进其林分提早
郁闭 , 而增强林木的抗性 。
(2)进行生物防治。在遭受松叶蜂类虫害危
害的思茅松林人工林内 , 应用苏云金杆菌乳剂或青
虫菌六号液剂 400 ~ 800倍液喷雾杀死其幼虫;并
注意保护其天敌昆虫 。
(3)进行人工防治。人工剪除思茅松林木上
的松叶蜂类幼虫群集枝 、 有卵枝及人工挖掘其越冬
虫茧 、 蛹而灭杀 。
(4)进行药剂防治:①地面喷粉毒杀下树结
茧 、羽化出土的成虫 , 用 2.5 %敌百虫粉剂 , 5 %
马拉硫磷粉剂对幼虫亦有效;②及时除治幼虫 。在
受松叶蜂危害的思茅松林内 , 应用 25%敌马油剂 ,
或双敌油剂 , 或 40 %氧化乐果乳油 3倍液超低容
量喷雾杀其盛孵期幼虫 , 用量为 3.0kg/hm2。 ③林
地郁闭条件好 、 郁闭度在 0.6以上的受松叶蜂危害
的思茅松林分考虑采用杀虫烟剂 , 如在该害虫羽化
盛期 , 应用 “741” 插管烟剂熏杀 , 其用量为 7.5
kg/hm2。
1.5 其他虫害
危害思茅松人工林的害虫还有牡荆叶甲 (Pho-
lasp.)和云南松镰象 (Drepanoderusleucofascia-
tus), 其成虫啃食松树新针叶使之枯黄 , 其中云南
松镰象发生的面积小 , 危害较轻 , 勿需对其采取防
治措施。而牡荆叶甲仅危害思茅松新定植时的苗
木 , 2002年 8月 10日对遭受牡荆叶甲危害的思茅
松 0.5年生的幼林进行调查 , 共调查 65株幼树 ,
有虫 33株 , 有虫株率 50.77 %, 平均虫口密度为
1.08头 /株。追踪调查结果表明 , 牡荆叶甲的发生
与天气 (特别是连续的阴雨天气)有关 , 到 2003
年 9月雨季结束 , 再到牡荆叶甲受害林分调查时 ,
虽未采取任何防治措施 , 林间已找不到一个牡荆叶
甲 , 危害严重时可喷洒 50%的杀螟松或 40%的氧
化乐果 800倍液毒杀其成虫。
2 思茅松人工林害虫危害严重的原因
分析
目前 , 人工林生态系统的脆弱性是我国人工
林经营中突出的问题 , 也是影响人工林可持续经营
的根本原因 , 其集中体现为生产力低下 , 地力衰
退 , 抵御异常气候和病虫害能力薄弱。由于思茅松
人工林基本上为同龄单层纯林 , 生物多样性差 , 其
抗病虫害能力不强 , 特别是抗御虫害的能力极弱 ,
致使其虫害发生面积居高不下 , 并有逐年加重的趋
势 , 严重影响了云南省思茅松人工林经营的可持续
发展 。分析其虫害严重发生的原因可归结为以下几
个方面。
(1)思茅松人工林乔木层树种单一 , 林分结
构简单 , 为害虫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来源和适宜的生
存环境。由于各地采用相同种源 (家系)的思茅
松造林 , 其乔木层树种单一 , 林木的生长状况及生
理指标基本一致。这不但为危害思茅松的害虫提供
了丰富的食物来源 , 而且也会使害虫很快适应这种
生境 , 而有利于害虫种群在短时间内的积累 , 导致
林内虫口密度快速上升 , 使林分受害面积扩大 、 蔓
延成灾而造成危害 。
(2)思茅松人工纯林 、 林下的灌木种类少 ,
且不连片 , 林分的生物多样性低下 , 景观结构简
单 , 所造成的林分环境不利于害虫天敌的栖息繁
衍。削弱了林木 -害虫 -天敌三者间的相互依存 、
相互制约的关系 , 使天敌对害虫的自然控制作用受
到限制。
(3)气候异常为有些害虫的发生创造了条件。
近几年 , 在思茅松人工林的一些分布地 , 由于局部
地区出现春季持续高温 、干旱 、 暖冬 , 以及倒春寒
等异常气候 , 导致林分中的林木长势衰弱 , 害虫越
冬的基数增大 , 使之次年极易暴发成灾 , 尤其会造
37 第 4期        胡光辉等:思茅松人工林主要虫害及其持续控制技术
成松毛虫 、 松叶蜂等食叶害虫在局部地区的思茅松
人工林中大暴发 。
(4)防治技术和手段落后 , 防治滞后于害虫
的发生 。目前 , 在实际生产中与其他树种的人工林
一样 , 对思茅松人工林害虫所采取的防治措施仍然
主要是以施用化学药剂来压低受虫害林分的虫口密
度 , 对天敌损伤较小的生物农药 、 仿生农药应用
少;在思茅松的抗虫育种 、森林保健 、天敌的自然
控制等方面的研究则较薄弱。再加预测预报水平仍
比较低 , 检疫力度薄弱 , 导致思茅松人工林的害虫
防治工作经常处于被动局面。
3 思茅松人工林虫害持续控制的措施
与技术
3.1 营林措施
(1)适地适种源 (家系) 思茅松垂直分布
的海拔高度为 700 ~ 1 800m, 而集中分布于海拔高
度为 1 000 ~ 1 700m的地带 , 分布区域较广 , 蕴涵
着丰富的地理种群及优良个体 , 为思茅松造林地所
适种源及家系选择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根据思茅松
造林地的环境条件 , 选择适宜的地理种源及家系作
为其种源是所营造林分健康的基本保证 , 其林木生
长旺盛 , 增强了抵御虫害的能力 , 并能诱导林木产
生抗性 。在思茅松林的营建过程中 , 应依据造林地
的海拔高度选用海拔高度与之相近的地理种源 。不
同地理种源的引种试验表明 , 高海拔区 (1 700 m
以上)的镇源思茅松种源 , 引种到低海拔区 ———
普洱市思茅区清水河 (1 300m), 其所造林分 3年
生时林木的树高仅 1.82 m, (最优的思茅曼歇坝种
源树高为 3.37 m), 胸径 2.75 cm(最优的思茅滑
石板种源胸径为 6.02 cm);在景谷县小景谷乡文
联林场 (海拔高度 1 200 ~ 1 400 m)的思茅松种
源 、家系造林试验 , 3.5年生思茅松林分 , 镇源种
源其树高为 2.10m, 胸径 4.22 cm, 且林分中松实
小卷蛾有虫株率高达 86.11%。最优的大渡岗种源
树高达 3.79m, 胸径 7.55cm, 且林分中有虫株率
亦低 , 其林分生长良好及抗虫率高 (姜远标 ,
2007)。由此表明营建思茅松人工林采取适地适种
源 (家系)营林措施的重要性。
(2)营造混交林  混交林虽不能预防所有害
虫的大发生 , 但混交林可优化林分结构而形成抗性
林分 , 为便于管理和不影响种植思茅松的经济目标
和可操作性 , 营造思茅松与阔叶树种的带状混交林
是可行的。思茅松与红木荷 (Schimawalichi)、
西南桦 (Betulaalnoides)、 冬樱花 (Cerasuscer-
soides)、 喜树 (Camptothecaacuminata)4树种不
同比例的混交林 (2.5年生)的试验结果表明 , 在
混交林中思茅松的生长量一般优于纯林 , 且混交林
中的思茅松对微红梢斑螟 (松梢螟)危害具有一
定抗性 , 其中思茅松与 4个阔叶树种同时混交 , 其
针阔树种的混交比为 2︰ 1时 , 林分抗微红梢斑螟
危害的效果最佳 (蒋云东 , 2005)。
(3)选用抗虫性强的种源 通过对思茅松不
同种源的抗虫性调查 , 以及开展思茅松抗虫优良种
源的选育 , 应用其抗虫性强的种源营造思茅松人工
林 , 这是一项对思茅松人工林虫害施行有效持续控
制的营林措施。经对不同地理种源 /家系思茅松的
松实小卷蛾抗性调查 , 初步筛选出抗松实小卷蛾危
害的思茅松高抗种源有通关 , 木乃河 8#和木乃河
11
#、 曼歇坝 1-18#等 11个高抗种源 (家系)(胡
光辉 , 2003年)。
(4)封山育林 实践证明在人工林的育林过
程中采取封山育林的措施 , 即定期封山 , 轮流开
放 , 在封山期内 , 严禁在林内进行砍柴 、放牧及扒
草皮等人为活动 , 能增强人工林抵御害虫的能力。
周章义 1983 ~ 1991年在河北省抚宁县进行了油松人
工林封山育林综合防治赤松毛虫(D.spectabilis)的试
验 , 其研究结果表明 , 该人工林中的植物 , 从科数
上增加了 47.7% ~ 94.4%, 种数上增加了 49.7 %
~ 71.4 %。而林中的昆虫种类增长了 1.5 ~ 1.8
倍 , 其中天敌种类增长了 1.8 ~ 2.3倍。由于油松
人工林的生境得到全面改善 , 取食封山区油松林针
叶的赤松毛虫 , 其幼虫的消化系数 , 体重增长率与
成虫繁殖力 , 比取食未封山区油松针叶的赤松毛虫
分别减少 10.1 % ~ 31.4 %, 146 % ~ 297.3 %和
13.5 % ~ 23.2 %。表明 , 封山育林所诱发的林分
营养效应深刻影响到松毛虫种群的质量 , 成为抑制
松毛虫猖獗的重要因素 。李端兴 (2001年)报导 ,
封山区比非封山育林区的马尾松毛虫蛹期天敌寄生
率提高了 13%。依据思茅松的生长特性 , 其人工
林的封山育林期可定为 5年。
(5)间伐抚育  在思茅松人工林的营林期 ,
进行及时的抚育间伐 , 合理修枝 , 可提高林木生长
势 , 增强林分的抗虫害能力 。周章义 (1993年)
报导 , 油松幼林封山 8年后 , 进行过一次过度修
枝 , 修枝后 , 对林分的生长没有不良影响 , 反而有
促进生长的作用 , 该林分的合理修枝不仅能提高油
38 西 部 林 业 科 学              2007年 
松的光合强度与树势 , 还能增强其的抗虫性。
3.2 防治技术
(1)生物控制 生物控制技术是生态控制森
林害虫的重要内容之一。在郁闭后的思茅松人工幼
林或成林中 , 其生物多样性大为增加 , 其中的害虫
天敌种类及其种群数量的增加提高了天敌对害虫控
制的能力。目前 , 在思茅松害虫的防治上 , 可应用
的生物控制剂较少 , 从有益于保护思茅松人工林生
态环境考虑 , 当其害虫大发生时 , 提倡应用天敌昆
虫或昆虫病原微生物制剂对其害虫进行防控 , 施用
文山松毛虫 (D.punctatuswenshanensis)质型多角
体病毒 (CPV)和云南松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
(NPV), 白僵菌 、 苏云金芽孢杆菌等病原微生物
制剂可较长时间控制思茅松人工林的松毛虫 、 微红
梢斑螟等害虫的种群密度 , 其经济而有效。云南省
林业科学院于 1984 ~ 1994年 , 先后应用推广松毛虫
质型多角体病毒防治文山松毛虫 、 云南松毛虫及思
茅松毛虫 4 282.3 hm2 , 当年防效 70.0 %~ 92.8%,
控制松毛虫种群 3 ~ 5年不成灾 , 持续感染效果明
显 。截止 2006年底 , 云南省累计应用松毛虫病毒
防治松毛虫的面积已超过 6.67万 hm2。
(2)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是一种用于限制或
调节森林害虫种群密度的技术 。杀虫剂本身不是森
林生态系统的成员 , 而是人类强加给森林生态系统
的一种外界因子 , 在森林害虫高虫口时施用化学药
剂进行防治起着救急的作用。也就是说 , 在综合治
理森林害虫的措施中 , 动用药械 , 施用杀虫剂杀灭
害虫 , 只能作为协调森林生态系统平衡的一个辅助
性措施 , 其在森林虫害大发生的时段是主要的措
施 , 但并不是唯一的 、 经常性的 、 依赖性的措施 。
应在此指导思想下对思茅松人工林的虫害施行化学
防治。在其化学防治过程中应利用植物性杀虫剂和
复合剂仿生农药 , 如灭幼脲 、 性引诱剂等防治思茅
松人工林的松毛虫 , 这些药剂是对环境污染小 , 对
害虫天敌杀伤力较小的药剂。在进行思茅松人工林
虫害的化学防治时采用 “适时 、 适量 、 适位 ” 的
生态性选择 , 才能达到应用化学防治措施持续控制
其害虫虫口数量达到有虫不成灾的目的。
(3)物理防治 物理防治是一种用于限制或
调节其害虫种群大小的战术 (薛贤清 , 1995), 常
用方法有捕杀法 、灯光诱杀法 。
①捕杀法。用一些简单的器械捕捉 , 收集思茅
松人工林林间各虫种不同发育阶段的森林害虫 。如
收集松毛虫茧 , 集中烧毁 , 掩埋 , 或收集松毛虫蛹
销售;收集松毛虫幼虫 , 利用开放式围栏或大型围
栏增殖松毛虫病毒 , 一举两得 , 既生产了松毛虫病
毒又能杀死松毛虫幼虫 (胡光辉 , 2003)。采用震
荡法捕杀有假死性的云南松镰象 、牡荆叶甲 。童清
报道 (2005年)在思茅松人工林受松毛虫危害的
林分中 , 进行人工摘茧控制松毛虫 , 共采茧 43.56
t, 3年连续观察其防治效果 , 其林分的松毛虫平
均有虫株率下降为 7.55% , 平均虫口密度为 5.17
头 /株 , 均在防治经济阈值之下 , 勿需进行其他防
治。所收集的松毛虫蛹 , 既可作食用昆虫销售
(云南少数民族和广东人均有食用松毛虫蛹的习
惯), 又可作鸡饲料添加剂。
②灯光诱杀。在思茅松人工林的林间设灯光诱
杀其森林害虫是一种重要的物理防治方法。黑灯光
对鳞翅目 (Lepidoptera), 鞘翅目 (Coleoptera)、
等翅目 (Isoptera)、 直翅目 (Orthoptera)等多种
害虫具有诱杀作用 , 在无风 , 无亮和闷热的夜晚 ,
诱杀效果更好 , 且对林分的环境质量无负面影响。
2006年为普洱市思茅松人工林松毛虫大发生的年
份 , 在松毛虫成虫盛期 , 利用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松
毛虫成虫 , 于每个诱虫灯下每晚可诱集其成虫 20
~ 30 kg, 可投放池塘作鱼饲料 , 一举两得。
4 结语
(1)目前 , 已知危害思茅松的害虫有 37种 ,
其中枝干害虫有 24种 , 针叶害虫有 10种 , 种实害
虫有 3种 。危害思茅松人工林 、 成灾的害虫有 9
种 , 主要是针叶害虫和枝梢害虫两类。针叶害虫以
云南松毛虫 、 思茅松毛虫 、 南华松叶蜂和广西新松
叶蜂危害最重 , 枝梢害虫以微红梢斑螟和松实小卷
蛾危害最重。
(2)思茅松人工林害虫危害严重的原因是:
①树种单一 , 林分结构简单;②乔木层生物多样性
低 , 不利于害虫天敌的栖息及繁衍;③害虫防治技
术和手段落后 , 防治滞后于害虫的发生 。
(3)思茅松人工林害虫的持续控制技术 , 要
以营林措施为基础 , 把培育健康的森林生态系统或
林分作为其主要目标 , 强调提高林分本身的抗虫能
力。通过采取选择抗虫种源 (家系)、 营建针阔混
交林 、进行封山育林和及时间伐抚育等措施 , 以增
强思茅松人工林抵御害虫危害的抗性 , 同时针对思
茅松人工林小面积受害林分 , 采用生物防治 、化学
防治和物理防治等综合治理措施降低害虫的种群密
39 第 4期        胡光辉等:思茅松人工林主要虫害及其持续控制技术
度 , 以达到持续控制思茅松人工林害虫 , 保证思茅
松人工林优质 、 速生 、丰产地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 1]张执中.森林昆虫学 [ M]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
2002.
[ 2]田恒德 , 严敖金.微红梢斑螟的研究 [ J] .南京林业
大学学报 , 1989, 13(1):54-62.
[ 3]赵锦年 , 陈 胜 ,黄 辉.微红梢斑螟的发生和防治
研究 [ J] .林业科学 , 1992, 28(2):131-137.
[ 4]赵锦年 , 姜景民 ,沈克勤.微红梢螟危害对火炬松幼
林高生长的影响 [ J] .森林病虫通讯 , 1995(3):25-27.
[ 5]温俊宝.微红梢梢斑螟危害对种子园油松生长的影
响 [ J] .森林病虫通讯 , 1998(2):1-2.
[ 6]宣家发 , 周长海 ,何俊旭.微红梢斑螟生活习性及防
治的研究 [ J] .安徽林业科技 , 1990(2):5-11.
[ 7]胡光辉 , 杨 斌 ,姜远标.不同地理种源思茅松对松
实小卷蛾抗性调查 [ J] .云南林业科技 , 2003(4):67-71.
[ 8]薛贤清 , 刘永福 , 孙永林 , 等.我国森林害虫防治的
概况 [ J] .林业病虫通讯 , 1995, 19(2):34-42.
[ 9]骆有庆 , 刘荣光 ,许志春等.防护林杨树天牛灾害的
生态调控理论与技术 [ 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 2002, 24(5/
6):160-164.
[ 10]周章义.封山育林控制松毛虫灾害研究概述 [ J] .
林业科学研究 , 1993, 6(专刊):68-73.
[ 11]周章义 ,李景辉.过度修枝对油松生长用其抗虫性
影响以及合理修枝探讨 [ J] .林业科学研究 , 1993, 29(5)410-
413.
[ 12]李端兴 ,梁秋霞 , 金有明 ,等.马尾松毛虫生态防治
技术 [ J] .中国森林病虫防治 , 2001(4):11-13.
[ 13]赵锦年.我国主要针叶树钻蛀性害虫研究现状
[ J] .林业科学研究 , 1994, 7(专刊):59-65.
[ 14]童 清.思茅市人工摘茧控制松毛虫危害初报
[ J] .西部林业科学 , 2005(增刊):22-23.
[ 15]何剑中 , 童 清 ,周之宏 , 等.云南松毛虫成虫的营
养成份 [ J] .昆虫知识 , 1999, 36, (2):83-86.
[ 16]王平远 , 宋士美.中国赤松松梢斑螟种团的种类订
正 [ J] .昆虫学报 , 1985, 28(3):202-313.
[ 17]胡光辉 , 雷 玮 ,槐可跃 , 等.松实小卷蛾在云南生
活史及其对思茅松的危害 [ J] .中国森林病虫 , 2005, 24(2):
13-15.
[ 18]陈世维 , 陈尔厚 ,索启恒 , 等.云南省松毛虫病毒资
源及其应用 [ J] .中国生物防治 , 1997, 13(3):122-124.
[ 19]赵文书 , 唐社云 ,李莲芳 , 等.普文试验林场思茅松
无性系种子园营建技术 [ J] .云南林业科技 , 1998(1):1-10.
[ 20]胡光辉 , 槐可跃 ,张 瑆 , 等.松毛虫病毒增殖新方
法 [ J] .中国森林病虫 , 2003, 22(6):28-31.
[ 21]郝德军 , 王 炎 ,戴华国 , 等.中国人工林害虫生态
治理策略及技术展望 [ J]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 2004, 32(6):
84-86.
[ 22]姜远标 , 王忠发 , 赵文书 , 等.思茅松种源 /家系造
林试验初报 [ J] .西部林业科学 , 2007, 36(2):110-113.
[ 23]蒋云东 , 李思广 ,李 明 , 等.思茅松与 4种阔叶树
混交林的生长及抗松梢梢螟效果的研究 [ J] .西部林业科学 ,
2005, 34(4):1-4.
[ 24]陈华盛 , 马茂林 ,张国林 , 等.林分结构与松毛虫种
群动态相关研究 [ J] .林业科学研究 , 1995, 8(专刊):82-87.
[ 25]奚福生.天敌对马尾松毛虫作用和保护利用技术
的研究———中国有害生物综合治理论文集 [ C] .北京:中国
家业出版社 , 1996.
[ 26]赵锦年 , 陈 胜 ,黄 辉.马尾松种子园松实小卷蛾的
研究 [ J] .林业科学研究 , 1991, 4(6):662-667.
[ 27]段 艳 , 徐正会 , 张桥蓉.思茅松害虫研究 [ J] .西
南林学院学报 , 2007, 27(6):52-57.
40 西 部 林 业 科 学              200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