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第 3期 总第 7 2期
19 9 5年 9月 云 南 林 业 科 技
掩 3
S e P
.
19 9 5
思茅松优树选择 ’
赵文书 唐社云 李莲芳
(云南林业科学院 昆明
汪福斌 郭宇渭
6 5 0 2 0 4 )
摘要 以对比木法选优为基础 , 应用数理统计方法 , 以相对生长指标及绝对生长指标建立思茅松优树选择综
合指数 , 将思茅松优树选择定量化 , 提高了优树选择的可靠性 , 简化了选优程序 .
关健词 思茅松 , 优树选择
思茅松是云南主要 的用材及采脂树种 ,
其良种繁育技术是营造速生优质思茅松林的
一项关键技术 。
思茅松优树是其育种的原始材料 。 以用
材为主的优树 , 应 以速生 、 优质 、 丰产为
主 。 1 9 8 9一 1 993 年作者在 思茅松林区采用
“五大木法 ” 初选优树 19 2 株 (选优年龄 16
一 3 5 年 ) 经复选后 , 人选优树 12 株 。 应
用人选优树资料以 90 % 的精度 , 95 % 的可
靠性整理成本文 , 供生产试用 。
选优林分 的确定
选优林分的条件如下 :
( 1) 根据 “思茅松天然优良林分选择 ” 及
“思茅松半同胞子代测定 ” 结果 , 应在优良种
源区或优良林分内选择以用材为主的思茅松
优树 。 据调查 , 思茅松种源以思茅 、 普洱种
源最好 。 此两地种源胸径年均生长量比墨
江 、 景 谷 、 景 东 等 地 种 源 高 14 . 91 一
27
.
59 % ; 树 高 年 均 生 长 量 高 3 . 85 一
15
.
7 1%
。
(2 ) 选择林分的各龄级胸径 、 树高 、 材
积年平均生长量变异系数如表 1。
表 1 思茅松各龄级脚径 、 树高 、 材积年均生长 t 的变异系数
胸 径 树 高 材 积
龄 级—变异 系数 序号 变异 系数 序号 变异 系数 序号l,`41 5一 2 0Z l e 2 5 0 . 0 9 7 0 10 . 1 2 6 0 0 0 . 134 200 . 12 6 8 9 0 . 2 3 1120 . 3 16 5 42 6 e 303 1wt 3 5 0 . 1 14 500 . 0 8 18 5 0 . 1 1 2 2 40 . 0 8 5 8 5 0 . 2 84 9 70 . 1 82 7 1l,`4表 1 的数据表明 , 思茅松除树高生长分 化较早外 , 胸径 、 材积的分化均 出现在 21* 1 9 9 5一刊 ) 4一 0 8收稿 。张树红 , 陈宏伟参加部份工作 。
DOI : 10. 16473 /j . cnki . xbl ykx1972. 1995. 03. 001
云 南 林 业 科 技
一 30 年间 , 此时个体间 的差 异达最 大值 ,
故在 21 一 30 年内开展个体选择 , 可获得最
大选择差 , 提高选择可靠性 。
( 3) 选优林分郁闭度不低于 0 . ;6 选优
树种应 占 50 % 以上 。
( 4) 未经择伐的天然林或人工林 , 林木
生长 良好 , 具较强抗性 。
2 对 比木株数的确定
目前国内外个体选择常用 “对比木法 ” 或
“基准线法 ” 。 对比木法可直接获得选择差 。
思茅松多为天然林 , 大部份林分年龄差仅 1
一3 年 , 根据年龄差只需对表型值作适当校
正 , 即可直接获得选择差 , 用 “对比木法 ” 选
优可获得较好效果 。 用 51 块 同龄级样地计
算不同对比木株数的变异系数如表 2 。
表 2
性 状
对比木胸径 、 树高 、 材积年平均生长 t 变异系数表
胸径年均 生 长 1 树 高年均 生 长全 材积 年均 生 长 t
6 2 9 2
飞2 3
0 1 6 50 9
6 1 3 {
1 2 0
0 15凡6 7
5 8 6 1 5 7 2 6
】】5 1 1 2
14 7 6 3 0 】4 】8 3
8 7 0 8 8 8 7 0
.
8 7
0 12 2 4 8 0 11 0 3 1 0 10 5 18 0 10 3 4
4 】7 1 4 8 6 14 1 3 9 9 9 5 1 3 3 5 6 9
0 8 7 0 0 29 14 0 0 2 74 5 0 0 2 6 1 9
0
.
10 2 3 3 0
.召旧 9 吕6 0 . 1洲〕9 4 5 0 1犯 8 9 3
2 7 9 5 9 1 2 18 9 0
0
.
0 2 5 0 9 0 0 2 3 9 0
0 仪 ) 84 0 . {洲〕7 9 7
澎一汉“工Xs泊一V山, `.数一
C V 0 13 4 4 2 0 13 2 2 3 0 1 3 19 6 0 12 8 3 8 0 12 6 64 0 】4 0 7 8 0 1 2 5 36 0 1 20 9 0 0 1 1 8 89 0 1 17 6 3 0 3 3 8 2 8 0 34 12 0 34 1 10 0
.
33 6 2 0 0 3 3 3 38
表 2 表明胸径 、 树高 、 材积均以 5 株优
势对 比木变异系数最小 , 说明以 5 株优势木
对 比选优较可靠 , 因此在进行优树选择时 ,
以候选优树为圆心 , 在直径 15 m 的范围
内 , 测定 5 株优势木进行性状比较 。 在地形
变化较大条件下 , 可在 巧m x 10m 的椭圆
样地 内选择 5 株优势对 比木 , 但 5 株优势木
所处立地条件应与候选木基本相 同 。
3 选择性状的确定
对比木法选优体现 了优中选优的原则 。
在选择时主要根据优树与对 比木的相对生长
指标及立地环境中优树的绝对生长指标来确
定 , 因此在优树选择过程中 , 往往受人为因
素的影响 , 同时对表型性状的测定也较难 ,
给优良基因选择造成较大随机误差 。 建立选
优综合数学方程 , 不但可减少性状的测定
量 , 同时缩小随机误差提高选择可靠性 。
3
.
1 相对生长指标方程的建立
思茅松优树表型因子相关矩阵如表 3 。
表 3 中影 响材积生长 的主要因子为胸
径 、 树高 。 而胸径的生长量与树高生长量相
关密 切 ( .0 6 3 5 5 ” ’ ) , 因此在 选优过 程
中 , 只需测定胸径 , 即可获得树高年均生长
理论值 :
夕= 0 . 8 33 5 8 + 0 . 5 10 7 3l o gx · · · · · · … … ①
n = 1 22
r = 0
.
6 3 5 5 5
y 二 树高年平均生长量理论值
x = 胸径年平均生长量
应用 ① 式分别测定候选木胸径及 5 株
优势木平均胸径 , 确定候选木及 5 株对比木
年龄 , 即可分别算出候选木及对 比木胸径
年均生长量 。 代人 ① 式可获得候选木及对
比木树高年均生长理论值 。 计算出胸径 、
树 高 选 择 差 ( 夕桂 一 夕锌 ) ; ( y 显
一 y 导) 。 以 w , = y 抚 一 y奸 / y粉 x 10 0 求
出树高 、 胸径选择差百分率 , 将候选木大
于 对 比 木 胸 径 、 树 高 的 百 分率代人 下
式 ② , 即可 获得候选木材积大于对比木材
积的百分率 , 决定相对指标的大小 :
夕 一 一 2 . 39 49 4 + 2 · 2 7 007 x l
+ 1
.
0 6 83 5x :
· · · · · · … … ②
赵文书等二 思茅松优树选择
卜9。O!9喃0ūO!仍6ō叶O一60 .寸9 .06阅0!.的寸6凶O价869出O!卜寸。 .0内810一O工巴的叫的6L比O!寸巴一.0工L出1 .0!阶9一O们叶l寸妈.0. L9阅叫61L的9 .0阶闪6一|
阅68寸一.0!L廿阅06卜内6一剑.01巴卜寸90卜阅9的一.0!的19一9 O寸6一.0 0叭巴1!
6闪阶.6 0的9寸0 .!8甘阶901 .!囚寸9一0 .叭81QO闪的0仍6 .!16寸叭.019以l哟闪寸仍阶O卜0IL哟叫!
哟一6叫价016价卜咬O寸的例01们寸叫价0!0闪一O1闪901卜的9阅0.的6闪O·L890一.
8卜叫工一.0!
世裂米恶冲日寡书振犯呻
68阶卜mo!哟叭80凶O!
凶6州娇闪囚89喃O!;.哟码仍6
冰 澎 浦 汀 明 ` 卜 团 , 兰 二只 只 只 只 只 只 火的报
4 云 南 林 业 科 技
r= 0. 95 21 2 n = 12 方程 , 经用微机计算结果 , 方程式如下 :
偏相关系数 : x 1 2 = 0 . 9 3 4 8 4 伞 = 一 0 . 1060 6 + 0 . 0 4 5 3 5x l
x 2
.
1 = 0
.
7 769 3 + o
.
0 32 2 7 x 2 + 0
.
002 l l x 3 … … ③
夕一 材积选择差百分率 R = .0 9 6 6 0 0 n = 12
x , 二 胸径选择差百分率 亏 = 材积年均生长量
x : = 树高选择差百分率 x l = 胸径年均生长量
1 2 绝对生长指标方程的建立 x : = 树高年均生长量
优良个体选择要求在较好立地下进行 。 x 3 = 优树年龄
在优越的立地条件下 , 才能充分显示优良基 ③式最优方程 , 分别将 F 检验后 的最
因 。 材积年平均生长量的大小 , 反映了优树 大因子逐步引人方程 , 每当引人新的 自变
的绝对生长指标 。 表 3 性状相关分析结果 , 量 , 须对方程中的自变量进行 F 检验 , 经
材积年均生长量主要受胸径 、 树高 、 冠径 F 检验不显著的自变量应予删除 , 直至再无
比 、 树皮率的影响 , 而树高 , 胸径年均生长 新的自变量可引人 , 也无老的自变量可删除
量 与 年 龄 密 切 相 关 , ( 一 .0 7 0 334 ; 为止 , 最终保留的 自变量 F 检验如下 :
.0 54 91 )
, 胸径年均生长量与高径 比密切相 F l = 56 .7 5 ’ `
关 卜.0 5 682 ) , 因此用胸径 、 树高年均生 F Z = 246 .2 9 ’ `
长量 、 年龄 、 高径比 、 冠径 比 、 树皮率为自 F 3二 27 .7 7 ’ `
变量 , 材积年均生长量为因变量 , 建立最优 方差分析如表 4
表 4 方差分析表
方差来源 平方和 自由度 均方 差 F 临界值
回 归 0 . 0 0 0 0 6 6 2 0 . 00 0 03 3 16 5 . 0 0 * .
利 余 0 . 000 029 119 0 . 000 0O0 2 F , o刀 l = 4 . 78
总 0 . 00 00 9 5 12 1
4 选择综合式的建立
用对比法进行优树选择 , 为避免从 “ 矮
子 ” 中选拔 “ 高子 ” , 应用相对生长指标 、 绝
对生长指标共同建立综合选择式 , 可提高优
良基因选择可靠性 。 相对生长指标反应了优
树选择差 , 在综合选择式中赋于 .0 6 的权重
值 ; 绝对生长指标体现了优树遗传基因的潜
力 , 赋于 .0 4 的权重值 , 为保证方程中各选
择性状的稳定和遗传优良度 , 分别除以各性
状指标的总均值 , 故综合选择式如下 :
n ` , 相 n 月 , 绝竺:竺全二一 + 卫二全二一
万 相 石 绝
J、 V 日、 V
= 0
.
0 19 87 x护 + 13 . 764 63 x护… … ④
I = 综合选择指数
x 护 = 优树大于 5株优势木材积相对指
标 (% )
x护 = 优树材积年均生长量
用④式对 12 株优树进行反馈检验 , 均
呈正态分布 。 因此可用综合选择标准差来划
分优树的优良等级 。
I = 1
.
0 4 3 3 7
5 1 = 0
.
4 8 2 4 5
I 级优树 ) I + S ; ) 1 . 5 2 5 8 2
1 级优树 = 1 . 5 2 5 82 ~ I
= 1
.
52582 ~ 1
.
04 33 7
1 级优树 = 1 . 0 4 3 7一 S,
= 1
.
0 4 33 7~ 0
.
5609 2
W级优树 < 0 . 5609 2
赵文书等 :思茅松优树选择
为提高思茅松 良种繁育质量 , I 一 1 级
优树可用于第一代种子园建设 , W级优树淘
汰 。 用上述综合选择式对 12 株样本进行选
择结果 I 级优树 18 株 , 占 14 . 75 % ; n 级
优树 39 株 , 占 31 . % % ; il 级优树 51 株 ,
占 4 1 . 8 0% ; W级优树 14 株占 1 1 . 4 8% 。 凡
对比木综合评分法落选的优树 , 用综合指数
法仍然落选 。 说明综合指数法选优是可靠
的 , 但在思茅松优树选择中 , 除应达到综合
选择指数外 , 还应满足以下条件 :
( l) 干形 圆满通直 , 树皮较薄 , 纹理
< 1% ;
(2 ) 树冠完整 , 冠幅较窄 , 针叶较密 ;
( 3) 生长势较强 , 自然整枝良好 , 侧枝
较细 ;
(4 ) 病虫害少 , 有一定结实力 。
应用数理统计综合选择指数选优 , 将优
树选择定量化 , 减少 了随机误差及人为因素
的影响 , 提高了选择的可靠性 , 并简化了选
优程序 , 然而优树遗传增益的大小 , 仍需经
半同胞子代测定后 , 方能作出结论 。
S e l e c it o n o f S u P e r i o r T r e e o f P l’n u s k e s iy a v a r
.
al n g b ia n e n s is
Z h a o 丫V e n s h u
W
a n g
T a n g
F u b i n g
S h e y u n
G u o
L i l a n af n g
Y u w e i
( Y u n n a n A e a d e m y o f F o r e s t S c ie n ce
,
K u n m i n g 6 50 2 0 4 )
A bs tr a c t o n t h e b a s i s o f t h e c o n t r a s t t r e e m e th o d
,
t h e a u t h o r s o f t h e a r t i e l e h a v e e s t a 一
b li s h e d a n i n t e g r a t e d i n d e x o f P l u s t r e e s e l e e t i o n o f p in us k es iy a
v a r
.
al 心b ia n e n s红 a P PI如n g
q u a n t i t a t iv e s t a t i s t i c m e th o d a n d th e er l a t i v e a n d th e a b s o l u t e g r o w t h in d ice s t o in e r e a s e th e i r
e r e d ib i l i t y a n d s im P il z e t h e s e le e t i o n P r o e e s s
.
K e y w o r ds P l’n us k e s iy a v a r . al gn b ia n e s is , S u P e ir o r t r e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