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醉马草有毒物质与其内生真菌的关系



全 文 :19 9 8年 1 2月 第 4期 (总第 10 1期 ) 草食家畜 (季刊 )
醉马草有毒物质与其内生真菌的关系
李学森 张学洲 顾 祥 郑 瑛
(新疆 畜收科学院草原研究所 乌普木齐 8 30 0)
摘 要 牲畜米食一定数量的醉马草后往 往表现 出一系列 中毒症状 , 多数表现
为典型的麦角中毒症 。醉马草种子及叶鞘组织经苯胺蓝染 色后 ,光学显微镜观察的结
果表 明有大量的内生真菌 ,该真菌的形态特征和在植物体内的分布与苇状羊茅及多
年生黑麦草的 内生真菌极为相似 ,该 类真菌均可产生引起草食家畜中毒的麦角类生
物碱 。 本文同时讨论 了醉马草有毒物质的合成与其内生真菌的关系 。
关键词 醉马草 内生真 菌 麦 角类生物碱
1 前 言
醉 马 草 [ 八 e h n a t h e r u m i n e械 a n s
(月晚n `君 ) eK n g ]属禾本科岌岌草属植物 ,是
一种毒害极大的草原毒草 。据报道 ,牲畜误食
该草后往往会产生一系列中毒症状 ,如神经
极度沉郁 、翘尾 、 四肢无力 、 口流泡漠 、心跳加
快 、 呼吸急促等 ,重者往往会导致死亡 。
关于醉马草的有毒成分 , 国内已有研究 ,
收稿日期 : 1 9 9 8一 1 0一 1 9
但就醉马草有毒物质产生的机理 , 目前尚未
见报道 。
苇状羊茅是美国东部放牧草地的重要牧
草桩一 ,但牲畜在干旱的夏 、秋季节过量采食
该草后往往会产生一系列 中毒症状 。 1 9 7 7
年 , aB c o 等认为 ,牲畜采食苇状羊茅盅毒可
能是由寄生在该草内的一种 内生真菌引起
的 ,在随后几年中 ,大量的研究证实了这一猜
测 。
牲畜采食醉马草后的中毒症状部份类似
于其采食苇状羊茅的中毒症状 ,而多数症状
投射角为 6 . 50 ,透膜率约为 84 . 2% 。 透膜率
只增加 10 . 7 个百分点 ,或者说日光入圈量只
增加 1 0 . 7一 8 4 . 2只 1 0 0 % = 1 2 . 7% 。 而不是
8 0 %

把无墙的叫塑料大棚 ,三面有墙的叫塑料温
室 ,较为科学 。 因此 ,畜牧业上应把三或四面
有墙的塑膜圈叫作塑膜 (棚 、料 )暖圈较好 。
5 参考文献
4 塑膜暖圈的定名问题
许多报刊把塑膜 (棚 、料 )暖 圈叫作“ 塑膜
暖棚畜舍 ”或 “ 畜牧塑膜暖棚 ” ,这也不妥当 ,
名字长且使人误以为全由塑膜做成 。 园艺上
1 朱志方等 ,塑料棚温室种菜新技术 ,金盾出版
社 , 7一 17 。
2 吕鸿钧等 ,节能型塑料 日光温室蔬菜栽培技
术 ,宁夏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印制 , 1一 31 。
草食家畜 (季刊 ) 1 99 8年 1 2月 第 4期 (总第 10 1期 )
则更接近于其采食醉马羽矛 (睡眠草 ) ( tS z’P a
or bu
s
au )后的表现 , 而这两种禾草有毒物质
的合成均与其内生真菌有关 ,为此 ,我们作了
“ 醉马草有毒物质的合成与其内生真菌有关
的假设 ” ,初步研究表明 ,醉马草株体 内不仅
有大量的内生真菌 ,该真菌同时与醉马草体
内儿种麦角类生物碱的存在有着极为紧密的
联系 。
置于载玻片上 , 滴 1 滴苯胺蓝溶液浸泡约 2
一 3 秒钟后 ,用盖玻片覆盖 (滤纸吸取盖玻片
周 围多余的溶液 ) ,光学显微镜下 20 一 40 倍
观察 。
3 结果与讨论
2 材料与方法
2
.
1 植物材料
醉马草种子采自新疆乌鲁木齐南山种羊
场 , 种子搁置在密封的塑料袋内 ,在 4℃冰箱
保存备用 。
将约 50 粒醉马草种子播于一普通花盆
内 , 1 2 周内 ,每 3一 5 日浇水 1 次 , 以使醉马
草幼苗保持良好的生长状况 。
2
.
2 染色剂
天平称量 0 . 1 69 苯胺蓝 ,玻棒搅拌溶于
s o ln 蒸馏水中 ,加 25 而 85 %的乳酸 ,将染色
剂溶液置于试剂瓶内避光备用 。
2
.
3 种子内生真菌的检测
常温下将 40 粒醉马草种子浸泡于 5 %
的氢氧化钠水溶液中约 5一 6 小 时 , 移出种
子 , 用自来水轻轻冲洗种子以洗去粘留在种
子表面的氢氧化钠 , 每次将 1 粒种子置于载
玻片上 ,用解剖针拨去颖片 ,滴 1 滴苯胺蓝溶
液 , 浸泡约 10 秒钟后 ,用盖玻片覆盖后轻轻
挤压至原种子大小的 3一 4 倍 ,光学显微镜下
2 0一 4 0倍观察 。
2
.
4 植物体内生真菌的检测
用剪刀在土壤表面剪下生长约 1 2 周的
醉马草植株 ,选择株体大的分孽 ,从中取出叶
龄相对较长的叶鞘 ,用解剖针横向轻轻划破
叶鞘内表皮 ,至上而下 ,顺叶脉生长的方向 ,
用尖细的镊子轻轻撕下内表皮 ,将表皮组织
醉马草中内生真菌的感染率及内生真菌
的形态特征如图所示 。该内生真菌的特征有 :
直径 2一 3拌m , 菌丝极少分枝且具有明显的
横隔 , 菌丝在植物体内沿细胞长轴生活于细
胞间隙中 。 种子内的内生真菌分布于糊粉层
与内表皮之间 ,并与内表皮粘连较为紧密 。表
中的结果表明 , 内生真菌在醉马草中的浸染
率是很高的 。
表 醉马草种子和植物样品内生 菌感染率
样 品 检测数 感染率 ( % )
9 8
85
八曰é044子苗种幼
张友杰等 ( 1 9 8 2) 对醉马草有毒成分进行
了分析 ,经光谱和化学方法鉴定 ,他们确定了
两 种 含量较高的 生 物 碱是麦 角新碱 (e r -
g o n o vi n e )和它的差向异构体 , 由于当时没有
建立起醉马草与内生菌的关系 ,该项 目研究
者曾猜测麦角新碱可能是醉马草的固有成
分 。
党晓鹏等 ( 1 9 9 2 )也对醉马草有毒物质进
行过分离鉴定 ,但并未检测到任何麦角类生
物碱 ,该研究从醉马草中分离出与麦角类生
物碱完全不同的一种生物碱 ,并将之命名为
醉马草毒素 , 由于醉马草毒素对小鼠有较强
的素性 , 因此 ,该项试验的研究者认为 , 醉马
草毒素是引起牲畜采食醉马草后中毒的主要
成分 。
自鉴定出醉马草具有内生菌后 , 由于缺
乏必要的标准样品 ,我们和 新西兰有关研究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