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烟田蓼科杂草的重要天敌-褐背小萤叶甲
对酸模叶蓼的控制效果研究
林智慧1 杨建全2 赖禄祥1 张玉珍3 陈家骅2
(1 福建烟草公司三明分公司 三明 365000;2 福建农林大学 福州 350002;3 福建烟草公司 福州 350003)
摘 要:试验结果表明 , 褐背小萤叶甲幼虫对酸模叶蓼幼苗期(4 叶片/株)的控制效果较强 ,控制效果随着虫密度的增加而增强。
幼虫期的控制效果(y)和 1龄幼虫放虫密度(x)的线性关系式:y=0.0781+0.2701x。每株投放 1龄幼虫 3.0 头 , 就可取得良好防效。
褐背小萤叶甲成虫对酸模叶蓼(10 叶片/株)的控制效果更为显著。每株放虫 4.0 头 、5.0头和 6.0 头的小区 , 10 d 后防治效果分别
达到 80.0%、91.3%和 100%。放虫后 10 d的控制效果(y)与成虫放虫密度(x)的相关式:y=0.2363+0.1309x , 成虫对酸模叶蓼的控
制效果随着放虫密度的上升而提高。成虫的投放密度达到 5.0 头/株 , 就能取得良好的控制效果。
关键词:褐背小萤叶甲;酸模叶蓼;控制效果
中图分类号:S572;S451;Q96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708(2006)02-0034-04
The effect of G .grisescens on controlling P.lapathifolium
LIN Zhi-hui1 YANG Jian-quan2 LAI Lu-xiang1 ZHANG Yu-zhen2 CHEN Jia-hua3
(1 Sanming Tobacco Company , Sanming , 365001;2 Fujia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 , Fuzhou , 350002;
3 Fujian Provincial Tobacco Compony , Fuzhou , 350003)
Abstract:Studies showed that the larvae of G.grisescens could effectively control the 4-leaf-seedlings of P .lapathifolium
and the control effect would be strengthened as the larva density increased.The linear relation between the control effect(y)
and the density of one-year-old larvae(x)could be described as y=0.0781+0.2701x.Introduction of 3 one-year-old larvae
to each seedling could result in a favorable control effect.The effect of the imagoes on controlling the 10-leaf-plants of P.
lapathifolium was more obvious that in fields where had been respectively introduced 4 , 5 , and 6 imagoes to each plant ,
80%, 91.3%, and 100% of P.lapathifolium plants were under control after 10 days.The linear relation between the con-
trol effect(y)after 10 days and the imago density (x)was y=0.2363+0.1309x , indicating that the control effect would be
strengthened as the imago density increased.Introduction of 5 imagoes to each plant could result in a favorable control effect.
Key words:G.grisescens;Polygomam lapathifolium ;control effect
作者简介:林智慧 ,男 , 31岁 ,博士 ,从事烟草病虫草害综合防治 ,福建
省烟草公司三明分公司。 E-mai l:lin4636@sina.com
基金项目:福建省烟草专卖局资助项目(MYKJHT200203)
收稿日期:2005-09-18
蓼科杂草是福建省烟田的重要杂草之一 ,由于生
长快 ,繁殖率高 ,抗逆性强 ,与烤烟争光 、争肥 、争空间 ,
妨碍农事操作 ,作为病虫害的中间寄主 ,对烟叶的产量
和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 1~ 7] 。杂草生物防治由于针对
性强 ,能够实现对目标杂草的长期控制 ,一次投资长期
受益 ,对环境不造成污染 ,以及有利于环境保护与生物
多样性等优点 ,是控制农田恶性杂草的一项安全 、持
久 、经济的有效措施 ,符合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受到人
类的普遍关注[ 8~ 10] 。笔者于 2000 ~ 2004年对福建省
烟田食草昆虫进行了系统的调查 ,结果发现褐背小萤
叶甲 [ Galerucella grisescens(Joannis)]对烟田蓼科杂草
(福建烟田主要为酸模叶蓼 Polygonum lapathifolium)
具有专食性 ,并具有良好的自然控制效果 。褐背小萤
叶甲作为有效控制蓼科杂草的自然天敌 ,已引起国内
外有关专家的一致关注[ 11 ~ 16] ,而对褐背小萤叶甲的
34 中国烟草学报 2006 年 4 月 第 12卷 第 2 期
研究除了在生物学[ 14、15] 、寄主植物选择性[ 17] 、发育起
点温度[ 18] 、湿度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 19]有过报道外 ,
其他方面尤其是对蓼科杂草的控制效果研究上几乎是
一片空白。为此 ,本文系统研究了褐背小萤叶甲对烟
田蓼科杂草的控制效果 ,以期为有效利用该天敌 、实现
对烟田蓼科杂草的长期 、持续 、有效控制提供科学依
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虫源
从室外采回褐背小萤叶甲成虫 ,置于室内养虫笼
(长 0.5 m 、宽 0.5 m 、高 0.8 m ,四周用 0.149 mm 的纱
网封好),放入盆栽的酸模叶蓼 ,让其产卵 、发育 ,延续
繁殖 ,建立种群 ,供室外试验用 。
1.2 幼虫控制效果
选择土壤肥力基本一致的地块设置 24个小区(30
cm×30 cm),小区间距 50 cm。将室内发芽一致的酸模
叶蓼幼苗移栽于小区内 ,每小区 20株。待幼苗长至 4
片叶时 ,分别接入褐背小萤叶甲1龄幼虫10头 、20头 、
30头 、40头 、50头 、60头和 70头 ,设不接虫为对照 ,共
8个处理 ,三次重复 , 小区用尼龙沙罩(60 cm×60 cm
×60 cm ,0.149 mm纱网)罩住 。每天调查一次叶片被
取食程度 ,调查时将叶片按被取食程度分为 5级 ,记载
级别数。
酸模叶蓼叶片取食分级标准:
0级:叶片未被取食;1级:1%~ 5%叶片被取食;
2级:5%~ 25%叶片被取食;3级:25%~ 50%叶片被
取食;4 级:50% ~ 75%叶片被取食;5 级:75%~
100%叶片被取食。
控制效果(%)=∑[(各级被取食叶片数量×该级
级别)/(总叶片数×最高级别)] ×100
1.3 成虫控制效果
试验小区及设置同幼虫控制效果试验 ,设置 21个
小区。4 月下旬 ,待培育的酸模叶蓼长至 20 cm ~ 30
cm ,每小区定苗 10株 ,去除老叶和分枝 ,每株留 10片
叶。每小区分别接入羽化 2 d 的成虫 10头 、20 头 、30
头 、40头 、50头和 60 头 ,对照区不接虫 ,共 7个处理 ,
三次重复 , 小区用尼龙沙罩(60 cm ×60 cm ×60 cm ,
0.149mm 纱网)罩住。每天调查一次叶片被取食程
度 ,调查方法和数据统计同幼虫控制效果试验 。
2 结果与分析
2.1 幼虫控制效果
由表 1可见 ,酸模叶蓼幼苗(4叶片/株)被控制效
果随着幼虫密度的增加而加强 。低密度(放10头和 20
头)的小区 ,在整个幼虫期(10 d)对幼苗的控制效果仅
22.5%和 27.5%,而放虫密度 30头 、40头 、50头 、60头
和 70 头的小区 , 其控制效果则分别达到 54.2%、
65.0%、72.5%、91.2%和 100.0%。其中放 50 头 、60
头和 70 头的小区在放虫后 6 d , 控制效果分别达到
50.0%以上 , 放虫密度 70 头的小区在第 9 d 达到
100%。经模型拟合 ,幼虫期控制效果(Y)和幼虫放虫
密度(X)的关系呈线性正相关关系 , Y =0.0781 +
0.2701X(F=215.26 , r=0.9886**)(见表 1 ,图 1)。结
图 1 褐背小萤叶甲不同幼虫密度对酸模叶蓼的控制效果
表 1 不同密度幼虫对酸模叶蓼的控制效果(%)
释放量 放虫后天数(d)
虫/区 虫/株 1 2 3 4 5 6 7 8 9 10
10 0.5 2.5 3.3 3.3 4.2 5.0 7.5 13.3 17.5 20.0 22.5
20 1.0 5.8 7.5 10.0 12.5 15.8 17.5 22.5 25.8 26.7 27.5
30 1.5 6.7 9.2 15.8 17.5 18.3 25.8 29.2 37.5 50.5 54.2
40 2.0 9.2 12.5 19.2 24.2 32.5 40.0 42.5 48.3 60.0 65.0
50 2.5 12.5 14.2 31.7 40.0 42.5 50.7 60.0 62.5 68.3 72.5
60 3.0 13.3 17.5 34.2 43.3 45.8 57.5 65.0 85.0 87.5 91.2
70 3.5 17.5 25.0 42.5 49.2 60.0 73.3 85.0 90.8 100.0 100.0
35林智慧等 烟田蓼科杂草的重要天敌-褐背小萤叶甲对酸模叶蓼的控制效果研究
合各密度控制效果 ,每株投放虫口密度达到 3.0头 ,就
能取得良好的控制效果。考虑到酸模叶蓼幼苗期营养
生长较为缓慢 ,叶片生物量积累较小 ,应该说 ,幼苗期
是较为有利的控制时期。
2.2 成虫控制效果
褐背小萤叶甲成虫对酸模叶蓼的控制效果更为显
著。放虫低密度的小区(10头和20头),10 d后控制效
果已达到 38.0%和 49.3%。高密度的放虫小区(放 40
头 、50头和 60头),放虫后 5 d的防治效果就在 50.0%
以上 , 10 d 后防治效果分别达到 80.0%、91.3%和
100%。其中放虫 60头的小区 3 d后的防治效果就达
到51.3%, 9 d后防治效果达到 100%。放虫后 10 d
的控制效果(Y)与成虫放虫密度(X)呈线性正相关 , Y
=0.2363+0.1309X (r=0.9915**),成虫对酸模叶蓼
的控制效果随着放虫密度的上升而提高(见表 2 ,图
2)。综合所述 ,成虫的投放密度达到 5.0头/株 ,就能
取得良好的控制效果 。
图 2 褐背小萤叶甲不同成虫密度对酸模叶蓼的控制效果
表 2 不同密度成虫对酸模叶蓼的控制效果(%)
释放量 放虫后天数(d)
虫/区 虫/株 1 2 3 4 5 6 7 8 9 10
10 1.0 6.7 16.0 18.0 21.3 24.0 26.0 28.0 28.7 34.0 38.0
20 2.0 12.0 22.7 28.0 31.3 36.7 38.7 40.0 44.0 46.7 49.3
30 3.0 15.3 28.0 31.3 32.0 40.0 42.0 44.7 48.0 50.0 58.0
40 4.0 16.0 29.3 39.3 44.0 50.0 54.0 68.0 71.3 76.0 80.0
50 5.0 19.3 38.0 42.0 50.7 56.0 60.0 68.7 72.0 84.0 91.3
60 6.0 26.0 42.7 51.3 60.0 71.3 78.7 86.0 92.0 100.0 100.0
3 小结与讨论
褐背小萤叶甲幼虫对酸模叶蓼幼苗期(4片/株)
的控制效果较强 ,且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增强 。经模拟
显示 ,幼虫期控制效果与幼虫投放密度呈线性正相关
关系 。综合结果可以得出 ,在酸模叶蓼幼苗期 ,每株只
要投放 1龄幼虫 3.0头 ,就可取得良好成效。考虑到
幼苗期酸模叶蓼营养生长缓慢 ,植物叶片生物量积累
较小 ,可以说 ,幼苗期是较为有利的控制时期 。成虫对
酸模叶蓼植株(10片/株)的控制效果更为显著 。每株
放虫 6.0头的小区 9 d后防治效果就达到 100%。放
虫后 10 d的控制效果与放虫密度呈线性正相关 ,成虫
对酸模叶蓼的控制效果随着放虫密度的上升而提高。
成虫的投放密度达到 5.0 头 ,就能取得较好的控制效
果。试验中还发现 ,在所设置的放虫密度下 ,成虫对酸
模叶蓼的控制效果不受天敌的影响 ,也未发现有取食
干扰现象 。
褐背小萤叶甲在福建烟田的第一次高峰发生在 4
月下旬 ~ 5月上旬 ,此时刚好是福建省烟田蓼科杂草
的旺长时期 ,阻碍了大田烟株的通透性 ,减少了烟株下
部叶的光合作用 ,增加了田间湿度 ,促进了大田烟株病
害的流行侵染 ,严重影响了烟叶的产量与质量 。同时 ,
由于蓼科杂草较强的抗药性 ,以及考虑到烟叶安全性 ,
烟田不能过多施用除草剂 ,使得蓼科杂草控制处于非
常被动的局面。通过试验表明 ,褐背小萤叶甲对蓼科
杂草控制效果良好 ,且繁殖力大 ,种群增长快 ,安全性
高 ,一旦在大田建立起有效种群 ,将起到长期的控制成
效 ,应该是控制蓼科杂草较为经济有效的理想天敌 。
本文仅研究了单一幼虫虫态和单一成虫虫态对酸
模叶蓼的控制效果 ,若在幼虫控制之后 ,继续以羽化后
的成虫进行连续控制 ,哪种密度下的控制效果最佳还
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这还牵涉到酸模叶蓼的自身恢复
生长能力和成虫的羽化率 。就褐背小萤叶甲幼虫和成
虫的控制效果而言 ,幼虫所起作用的时间较短 ,成虫控
制的时间较长 ,因而它们在不同时期的作用不同 ,应根
据幼虫 、成虫的控制特点以及杂草的生物学 、生态学特
性进行综合考虑 。
36 中国烟草学报 2006 年 4 月 第 12卷 第 2 期
参考文献
[ 1] 白万明 ,纪成灿 , 林海 ,等.不同除草剂对烟草苗期杂草控
制初探[ J] .烟草科技 , 1998 ,(2):35-36.
[ 2] 纪成灿 ,白万明 , 官宝斌 ,等.福建烟区苗床草种类及分布
[ J] .福建烟草 , 1998 ,(4):34-35.
[ 3] 官宝斌 ,林海 , 白万明 ,等.东南烟区大田杂草种类与分布
[ J] .福建农业科技 , 1999 ,(4):8-9.
[ 4] 陈乾锦 ,杨建全 , 林智慧 ,等.烟田几种重要杂草对除草剂
的敏感性[ J] .福建农业大学学报 , 2001 , 30(2):213-216.
[ 5] 陈乾锦 ,陈家骅 , 杨建全 ,等.烟田重要杂草的不同生活阶
段的发育起点与有效积温研究[ J]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
2001 ,(2):186-188.
[ 6] 陈乾锦 ,杨建全 , 陈家骅 ,等.化学除草对烟田杂草群落结
构的影响[ J] .烟草科技 , 2001 , (2):34-36.
[ 7] 林智慧 ,陈乾锦 , 张根顺 , 等.农药对烟田蓼科杂草专食
性天敌-蓼蓝齿胫叶甲的影响[ J]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
2003 , 25(1):44-47.
[ 8] Ansres , L.A.The economics of biological control of weeds[ J] .
Aquatic Biology , 1977 , 3:111-123.
[ 9] Tisdell , C.A., Auld , B.A.,Menz , K.M.On assessing the value
of biological control of weeds[ J] .Protection Ecology , 1984 , 6:
169-179.
[ 10] Tisedll , C.Economic evaluation of biological weed control[ J] .
Plant Protection Quarterly , 1987 , 2:10-12.
[ 11] Lee , J.E.Morphological studies on the immature stages of two
Japanese species of the genus Galerucella (Coleoptera:
Crysomelidae).Japanese Journal of Entomology , 1990 , 58(2):
425-439.
[ 12] 虞佩玉 ,王书永 , 杨星科.中国经济昆虫志(叶甲总科二)
[ M] .北京:科学出版社 , 1990 , 45.
[ 13] 林冠伦.80 年代我国杂草生防的主要成就[ J] .植物保
护 , 1991 , 17(1):27-29.
[ 14] Toda ,M.&K.Yano.Biology of Galerucella grisescens(Joan-
nis)(Coleoptera:Crysomelidae).Ⅰ .Immature stages , adult
longevity and oviposition patterns.Transactions of the Shikoku
Entomological Society , 1992a , 20(1):13-23.
[ 15] Toda ,M.&K.Yano.Biology of Galerucella grisescens(Joan-
nis)(Coleoptera:Crysomelidae).Ⅱ.Development and season-
al abundance .Transactions of the Shikoku Entomological Soci-
ety , 1992b , 20(1):25-30.
[ 16] 丁建清 , 付卫东.生物防治利用生物多样性保护生物多
样性[ J] .生物多样性 , 1996 , 4(4):222-227.
[ 17] 潘洪玉 , 席景会 , 王旭明 , 等.褐背小莹叶甲对寄主植物
选择特性的研究[ J]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 2000 , 22(3):30
-33.
[ 18] 林智慧 ,纪成灿 , 陈乾锦 , 等.褐背小萤叶甲发育起点温
度与有效积温研究[ J] .武夷科学 , 2002 , 18:80-82.
[ 19] 林智慧 , 杨建全 , 郑敏琳 , 等.湿度对褐背小萤叶甲生长
发育的影响[ J]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 , 2004 , 33(1):42-45.
连续轮灌对土质的长期影响
NZUMA J.K.;MAZARURA U.;CHASEKWA B.
烟草研究委员会 ,P.O.Box1909 ,Harare , 津巴布韦.
在三种作物种植方式下 ,对烟草栽培的长期影响 、土壤质量的化学指示(有机 C , pH ,CEC ,N , P)和烟叶产量
(品种 KM10和KRK26)进行了评价 。作物种植方式包括连续种植烟草(TF)、冬小麦后种植烟草(TW)以及种植三
年草后与烟草轮作(TG)。1985年 ,在砂壤土(14.9%粘粒 ,5.8%粉土和 79.9%砂土)进行了试验 ,采用随机完全
区组设计 。2002/2003生长季节的试验结果表明 , TF 种植方式 ,生产率下降 ,生态系统受到危害 ,团粒有机物质
(POM)中的碳含量显著减少 。POM 是土壤有机物质(SOM)的一种灵敏指示物 ,影响了土壤营养的循环机理。有
机碳检测结果表明 ,与TF和 TW方式相比 ,TG方式下土壤会释放更多的颗粒碳。低 SOM 水平的 TW 种植方式 ,
时间期限不允许耕作残质结合成SOM ,TF方式造成地表酸化 ,磷酸铁残留明显积累 。相反 ,高 SOM 水平 ,TG方式
具有对pH值的缓冲作用 ,导致磷酸铁的移动。TF和 TW方式 ,总N明显减少。TW 方式下的低 N表明 ,N被合成
为土表微生物 ,很少留下有效N矿化或淋溶 。长期的作物产量受土质的变化而受到影响。在 TF方式下 ,作物产
量的减少是由于土壤的退化 ,这项结果说明 TG方式能保持土壤肥力 ,有益于 SOM 的积累 。其它对 SOM 的生物
化学研究必须了解这些作物系统中碳动力和微生物的活动 ,也应考虑土壤物理方面的因素 ,这些研究将支持 TG
系统的贡献 ,保持烟草生产和生态 。
徐秋萍译(译自 2004 CORESTA CONGRESS Scientific Expertise Applied for the Future)
37林智慧等 烟田蓼科杂草的重要天敌-褐背小萤叶甲对酸模叶蓼的控制效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