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大白口蘑生物学特性研究



全 文 : 中国食用菌 2007, 26 (1):46 ~ 49EDIBLEFUNGIOFCHINA CN53-1054/Q ISSN1003-8310 
*基金项目:云南省教育厅基金和云南农业大学青年基金资助项目 , 项目编号 A3003026
收稿日期: 2006-10-18
大 白 口 蘑 生 物 学 特 性 研 究*
刘鸿高 , 沙本才 , 张红粉 , 杨桂芬
(云南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 昆明 650201)
摘要:大白口蘑 (Tricholomagiganteum)菌丝生长的最适碳源是果糖 , 最适氮源是酵母粉 , 最适温度 28 ~ 32℃, 最适
pH4.0 ~ 5.0, 最适培养基含水量 60%。 子实体原基分化温度 20 ~ 28℃, 最适昼夜温差 6℃, 空气相对湿度 85% ~
90%时能正常形成原基。
关键词:大白口蘑;生物学特性;碳源;氮源;原基分化
中图分类号:S64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310 (2007) 01-0046-04
  大白口蘑 (TricholomagiganteumMassee)是一个适宜在
热带 、 亚热带地区栽培的高温型菌种 , 它将会发展成为我国
食用菌业中新崛起的主导产品 , 在热带 、 亚热带地区是很有
发展前途的珍稀食用菌新品种。本文较为系统地报道了大白
口蘑生物学特性的研究结果 , 为其人工驯化栽培提供科学依
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菌株
菌株 YN— 1为分离的红河屏边大围山野生菌株 , YN— 2
为分离的思茅南屏镇整碗村慈竹丛中的野生菌株。
1.2 对碳源和氮源的选择
1.2.1 碳源基础培养基
葡萄糖 1% (W/V)、 蛋白胨 0.5%、 琼脂 2%。
1.2.2 氮源基础培养基
蛋白胨 0.5% (W/V)、 葡萄糖 1%、 琼脂 2%。
1.2.3 试验方法
分别以 1%的麦芽糖 、 果糖 、 蔗糖 、 可溶性淀粉 、 玉米
粉替换碳源基础培养基中 1%的葡萄糖;同样 , 分别以
0.5%的尿素 、 酵母粉 、 NH
4
Cl、 (NH
4
)
2
SO
4
、 KNO
3
替换氮
源基础培养基中的蛋白胨。制成平板 , 接种后于 30℃下培
养。每种处理重复 10次 , 定时观测菌丝生长量 (菌落半径
增长度)和菌丝生长势 , 计算菌丝日均生长速度 , 并进行差
异显著性分析。
1.3 温度的选择
1.3.1 培养基
马 铃 薯 200g、 麦 麸 100g、 蔗 糖 20g、 KH2PO4 1g、
MgSO
4
·7H
2
O1g、蛋 白胨 1g、 酵 母粉 1g、 琼 脂 20g、 水
1 000mL, pH5。其中马铃薯 、 麦麸加水煮沸 30min后取汁加
入。
1.3.2 试验方法
培养基试管 (18 ×180mm)斜面接种后分别在 16℃、
20℃、 24℃、 28℃、 32℃、 36℃、 40℃下培养 , 重复 10次。
定时观测菌丝生长量 (菌落半径增长度)和菌丝生长势 , 计
算菌丝日均生长速度 , 并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
1.4 酸碱度的选择
1.4.1 培养基
蔗糖 2%、 酵母粉 0.8%、 琼脂 2%。
1.4.2 试验方法
用 0.1mol.L-1柠檬酸 、 0.2mol.L-1 NaH2PO4 , 0.2mol.L-1
Na2HPO4缓冲液将培养基 pH分别调节为 2.0、 3.0、 4.0、 5.0、
6.0、 7.0, 制成平板 , 接种后于 30℃下培养 , 重复 10次。定时
观测菌丝生长量 (菌落半径增长度)和菌丝生长势, 计算菌丝
日均生长速度 , 并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
1.5 培养基含水量及空气湿度的选择
1.5.1 培养基
木屑 78%、 麦麸 20%、 蔗糖 1%、 石膏粉 1%。其中木
屑与麦麸在 105℃下烘 2h后 , 自然冷却至室温后备用。
1.5.2 试验方法
将上述培养基按烘干木屑与水的比例 , 将培养基含水量
分别调为 50%、 55%、 60%、 65%、 70%和 75%。 用 18 ×
180mm规格试管装料 , 每支试管装干料 5g, 装料长度 13cm。
常规灭菌 , 冷却后接入菌种 , 每个处理 10支。观测同样时
间内菌丝吃料深度和生长势 , 计算日均吃料深度 , 并进行差
异显著性分析。
1.6 子实体原基分化与生长发育对外界条件的要求
1.6.1 培养基
木屑 78%、 麦麸 18%、 石膏粉 2%、 香菇专用肥 2%,
含水量 60%。
1.6.2 试验方法
将长满菌丝的菌种瓶直接置于湿度 90%左右的菇房内 ,
或将其破瓶放入盆中 , 覆土 3 ~ 5cm, 观察子实体形成与发
育情况。
 第 26卷 第 1期 刘鸿高 , 等:大白口蘑生物学特性研究
2 结果与分析
2.1 子实体形态特征
子实体丛生或簇生 , 菌盖宽 4 ~ 15cm, 平展半球形或伞
形 , 顶部突起不明显 , 边缘内卷 , 表皮白色或微米黄色;菌
肉白色 , 肉质较薄 , 具有清香味;菌褶白色或微黄色;不等
长 , 密生 , 幅较窄 , 与柄离生或远离生;菌柄长 24 ~ 60cm,
宽 2.5 ~ 9.0cm, 中生 , 长圆柱形 , 易弯曲 , 表面污白色 , 肉
质脆性或表面半纤维质 , 老熟柄中间稍具泡棉状 , 柄上部有
棉状小片。
2.2 菌落特征
在 PDA培养基上 30℃培养 16d, 菌丝呈白色绒毛状。孢
子无色 , 卵形或椭圆形 , 平滑含油球 , 大小 (3.8 ~ 6.2) ×
(3.1 ~ 4.6)μm, 囊状体棒状 , 大小 (15.0 ~ 21.0) ×
(4.5 ~ 7.2)μm。
2.3 菌丝生物学特征
2.3.1 最适碳源
由表 1可知 , 菌株 YN— 1对参试的 6种碳源均能利用 ,
其菌丝生长势以果糖和葡萄糖时最佳 , 以麦芽糖 、 玉米粉和
可溶性淀粉为碳源时较好 , 以蔗糖为碳源时最差。不同碳源
培养基菌丝生长速度的顺序为果糖 >蔗糖 >麦芽糖 、 葡萄糖
>玉米粉 >可溶性淀粉。果糖 、 蔗糖 、 麦芽糖 、 葡萄糖培养
基以及玉米粉 、 可溶性淀粉培养基菌丝生长速度无显著差
异。而果糖 、 蔗糖 、 麦芽糖 、 葡萄糖培养基与玉米粉 、 可溶
性淀粉培养基相比较 , 菌丝生长速度差异显著或极显著。果
糖培养基的菌丝生长速度最快 (3.1mm/d), 生长势最佳。
菌株 YN— 2亦能利用参试的 6种碳源 , 其菌丝生长势以
果糖和葡萄糖培养基最佳 , 麦芽糖 、 玉米粉和可溶性淀粉培
养基较好 , 蔗糖培养基最差。但不同碳源培养基菌丝生长速
度的顺序却为果糖 >麦芽糖 、 葡萄糖 >蔗糖 >玉米粉 >可溶
性淀粉。麦芽糖培养基与葡萄糖培养基之间以及玉米粉培养
基与可溶性淀粉培养基之间菌丝生长速度无显著差异。但果
糖 、 麦芽糖和葡萄糖培养基与蔗糖 、 玉米粉和可溶性淀粉培
养基之间差异显著 , 以果糖培养基的菌丝生长速度最快
(3.8mm/d), 生长势最佳。
  表 1 大白 口蘑 在 不同 碳源 培养 基 上的 菌丝 生长 速 度与 生长 势
碳源 YN— 1菌丝生长势 菌丝生长速度 (mm/d) LSD0.05 LSD0.01
YN— 2
菌丝生长势 菌丝生长速度 (mm/d) LSD0.05 LSD0.01
果糖 + ++ 3.1 a A + ++ 3.8 a A
蔗糖 - 3.0 a A + 3.4 c C
麦芽糖 ++ 3.0 a A + + 3.6 b B
葡萄糖 + ++ 2.9 a AB + ++ 3.6 b B
玉米粉 + 2.6 b C + + 3.1 d D
可溶性淀粉 + 2.7 b BC + + 3.0 d D
2.3.2 最适氮源
大白口蘑对供试的 6种氮源的利用具有选择性 , 且菌株
YN— 1与菌株 YN— 2稍有差异 , 但 YN— 1与菌株 YN— 2均
不能利用尿素。
菌株 YN— 1能利用酵母粉 、 NH
4
Cl、 (NH
4
)
2
SO
4
、 KNO
3
和蛋白胨。 在这 5种氮源培养基上菌丝生长速度顺序为酵母
粉 >NH4Cl> (NH4 )2SO4 >KNO3 >蛋白 胨。 NH4Cl、
(NH4)2SO4、 KNO3 3种培养基之间菌丝生长速度无显著差
异 , KNO3培养基与蛋白胨培养基之间菌丝生长速度亦无显
著差异;但酵母粉培养基与其它氮源培养基之间菌丝生长速
度差异极显著。在以酵母粉为氮源的培养基上菌丝生长速度
最快 (5.2mm/d), 生长势最佳。
菌株 YN— 2菌丝生长势以酵母粉 、 蛋白胨培养基最佳, 不
同氮源培养基上菌丝生长速度顺序为酵母粉 >(NH
4
)
2
SO
4
>
KNO3 >NH4Cl>蛋白胨。(NH4)2SO4、 KNO3、 NH4Cl3种培养基
之间菌丝生长速度无显著差异 , 在其它氮源培养基之间菌丝生
长速度差异显著或极显著。在以酵母粉为氮源的培养基上菌丝
生长速度最快 (5.5mm/d), 生长势最佳 (表 2)。
  表 2 大白 口蘑 在 不同 氮源 培养 基 上的 菌丝 生长 速 度和 生长 势
氮源 YN— 1菌丝生长势 菌丝生长速度 (mm/d) LSD0.05 LSD0.01
YN— 2
菌丝生长势 菌丝生长速度 (mm/d) LSD0.05 LSD0.01
酵母粉 + ++ 5.2 a A + ++ 5.5 a A
NH4Cl ++ 4.9 b B + + 5.3 b BC
(NH
4
)
2
SO
4 ++ 4.8 b B + + 5.0 b B
KNO3 + 4.8 bc BC + 4.9 b B
蛋白胨 + ++ 4.6 c C + ++ 4.7 c C
尿素 - 0.0 d D - 0.0 d D
47
中国食用菌 EDIBLEFUNGIOFCHINA Vol.26 No.1 
2.3.3 最适温度
结果表明 , 菌株 YN— 1的菌丝生长速度在 28 ~ 32℃最
快 (3.0~ 3.4mm/d), 菌丝生长势最佳;在 28℃与 32℃,
20℃与 36℃, 16℃与 40℃之间 , 菌丝生长速度差异不显著;
但在其它温度之间菌丝生长速度则有显著或极显著差异。菌
株 YN— 2的菌丝生长速度在 28 ~ 32℃最快 (3.3 ~ 3.8mm/
d), 生长势最佳;在 28℃与 32℃, 24℃与 36℃, 16℃与
40℃之间 , 菌丝生长速度差异不显著;但在其它温度之间菌
丝生长速度则有显著或极显著差异(表 3)。
  表 3 温度 对菌 丝 生长 的影 响
温度℃ YN— 1菌丝生长势 菌丝生长速度 (mm/d) LSD0.05 LSD0.01
YN— 2
菌丝生长势 菌丝生长速度 (mm/d) LSD0.05 LSD0.01
28 + ++ 3.4 a A + ++ 3.8 a A
32 + ++ 3.0 a A + ++ 3.3 a A
24 ++ 2.8 b B + + 2.9 b B
36 + 1.3 c C + 2.5 b B
20 + 1.0 c C + 1.2 c C
16 + 0.4 d D + 0.6 d D
40 + 0.1 d D + 0.2 d D
2.3.4 最适 pH
不同 pH对大白口蘑菌丝的生长影响较大。试验结果表
明 , 菌株 YN— 1菌丝在 pH2.0 ~ 7.0范围内均能生长 , 且生
长势较好 , 最适 pH为 4.0 ~ 5.0, 菌丝生长速度为 3.6mm/
d。 pH5.0与 4.0, 7.0与 3.0之间菌丝生长速度差异不显
著 , 在其它 pH之间 , 菌丝生长速度差异显著或极显著。菌
株 YN— 2在 pH2.0 ~ 7.0范围内均能生长 , 各处理间菌丝生
长速度差异极显著 , 以 pH 5.0 时菌丝生长速度最快
(3.6mm/d), 生长势最佳 (表 4)。
  表 4 pH对菌 丝生 长的 影 响
pH YN— 1菌丝生长势 菌丝生长速度 (mm/d) LSD0.05 LSD0.01
YN— 2
菌丝生长势 菌丝生长速度 (mm/d) LSD0.05 LSD0.01
5.0 + ++ 3.6 a A + ++ 3.6 a A
4.0 + ++ 3.6 a A + ++ 3.3 b B
6.0 ++ 3.2 b B + + 3.1 c C
3.0 + 3.1 b B + 2.9 d D
7.0 + 2.4 c C + 2.4 e E
2.0 + 1.0 d D + 1.4 f F
2.3.5 最适培养基含水量
菌丝在含水量 50%、 55%、 60%、 65%的培养基上均能
生长。培养基含水量不同 , 菌丝生长速度和生长势亦不同 。
各含水量处理间菌株 YN— 1的菌丝生长速度差异极显著 , 以
培养基含水量 60%处理的菌丝生长速度最快 (1.8mm/d),
生长势最佳。各含水量处理间菌株 YN— 2的菌丝生长速度差
异显著或极显著 , 以培养基含水量 60%处理的菌丝生长速度
最快 (1.8mm/d), 生长势最佳 (表 5)。
  表 5 培养 基含 水量 对 菌丝 生长 的影 响
培养基
含水量
YN— 1
菌丝生长势 菌丝生长速度 (mm/d) LSD0.05 LSD0.01
YN— 2
菌丝生长势 菌丝生长速度 (mm/d) LSD0.05 LSD0.01
60% + ++ 1.8 a A + ++ 1.8 a A
55% ++ 1.6 b B + + 1.5 c C
50% ++ 1.4 c C + + 1.4 d C
65% ++ 1.2 d D + ++ 1.7 b B
48
 第 26卷 第 1期 刘鸿高 , 等:大白口蘑生物学特性研究
2.4 子实体原基形成与生长特征
2.4.1 菌筒转色
充分发菌的菌袋脱袋覆土 , 菌瓶破瓶埋入土中 , 覆土后
继续培养 , 于覆土后 7 ~ 15d(28℃±2℃)可观察到土中菌
筒表面形成白色菌膜 。
2.4.2 子实体原基分化与生长发育过程对外界条件的要求
观察结果表明 , 子实体发育阶段 , 需要一定散射弱光 ,
有利原基的分化发育 , 但不宜过大 , 以免导致原基受紫外线
影响而枯萎 , 阻滞子实体正常生长发育。它最适宜的光照强
度为 150 ~ 750Lx。一般 7 ~ 15d白色菌丝爬上土面 , 待土层
表面布满浓白菌丝后 , 停止喷水降低湿度 , 使菌丝倒伏 , 使
其由营养生长阶段转入生殖生长。此阶段控制空气相对湿度
85%左右 , 空间温度 20 ~ 28℃, 昼夜温差 6℃最适 , 并加强
通风换气 , 刺激菌丝在土层内形成菌索 , 扭结形成菇蕾。在
菇生长阶段保持空气相对湿度 85% ~ 90%。使菇能正常生
长。
3 讨论
3.1 本试验结果表明 , 果糖和酵母粉分别是大白口蘑菌的
最适碳源和氮源 , 在配制母种培养基或液体培养基时 , 使用
这 2种营养源可获得较多的菌丝量 , 从而有效地缩短制种周
期。
3.2 大白口蘑菌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为 28~ 32℃, 最适 pH4.0
~ 5.0, 最适培养基含水量 60%。在这种条件下菌丝生长速度
快 , 生长势强, 可有效地缩短菌种或菌袋的培养周期 , 从而降
低生产成本 , 提高制种或栽培的经济效益。
3.3 大白口蘑子实体原基分化温度最适为 20 ~ 28℃, 最适
昼夜温差 6℃, 最适空气相对湿度 85% ~ 90%, 最适宜的光
照强度为 150 ~ 750Lx。根据大白口蘑的生物学特性 , 在出菇
阶段满足其生长条件 , 可促使原基分化 、 早出菇 , 并能有效
地提高子实体品质。
参考文献
[ 1] BIGELOWHE, KIMBROUGHJW.Tricholomatitans, anewspe-
ciesfromFlorida[ J] .Mycotaxom, 1998, 11: 425 ~ 429.
[ 2] NAGASAWAE, THONGO.Tricholomagiganteumanagricnewto
Japan.Trans[ J] .Mycol.Soc.Japan, 1981, 22:181~ 185.
[ 3] CHENCJ, CHENZC.Tricholomatitans, anewrecordfromTai-
wan[J] .FungalScience, 1999, 14 (1, 2):21 ~ 25.
[ 4] GaneshanG.CultivationofTricholomalobayenseHeimonpaddy
strawsubstrate[ J] .MushroomJournalfortheTropics, 1991,
(10): 31 ~ 33.
[ 5] DavidN.Pegler, D.JeanLodge, KarenK.NalasoneThepantropical
genusMacrocybegen.nov[ J] .Mycologia, 1998, 90 (3):494~
504.
[ 6] 黄年来.适合热带地区栽培的珍稀菇—巨大口蘑 [ J] .中国食
用菌 , 2001, 20 (5):12~ 13.
[ 7] 刘月廉 , 谭树明 , 等.野生洛巴伊口蘑菌株的分离与鉴定 [ J] .
食用菌学报 , 2001, 8 (2):19~ 23.
[ 8] 郭翠英 , 沈育芬 .大白口蘑夏 1菌株的特性研究 [ J] .食用
菌 , 2002, 24 (3):11~ 12.
[ 9] 陈成弟.金福菇生物学特性及高产技术 [ J] .食用菌 , 2002,
24 (1):12 ~ 13.
[ 10] 陆北路.金福菇特性特性及袋栽新技术 [ J] .中国食用菌 ,
2003, 22 (2):34 ~ 35.
[ 11] 陈君琛 , 沈恒胜 , 等 .珍稀食用菌金福菇环保节能型反季节栽
培技术 [ J]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 2003, 25 (5): 772 ~ 775.
[ 12] 王元忠 , 张振富 , 等 .云南珍稀野生菌长柄口蘑生物学研究
[ J]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 2004, 19 (6): 708 ~ 710, 716.
[ 13] 张振富 , 王元忠 , 等 .云南野生菌坛中发现的巨大口蘑王
[ J]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 2005, 20 (1):151~ 153.
[ 14] 高珠清.巨大口蘑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 J] .食用菌, 2004, 26
(5): 33.
[ 15] 周修赵 .巨大口蘑熟料袋栽技术 [ J] .食用菌 , 2005, 27
(1): 38~ 39.
[ 16] 林富师.金福菇栽培技术 [ J] .食用菌, 2005, 27 (1): 39
~ 40.
[ 17] 郑贵朝 , 张善信 , 胡事君 .高温型洛巴伊口蘑的菌种选育及栽
培技术 [ J] .食用菌 , 2005, 27 (4): 16~ 18.
[ 18] 李涛 , 刘鸿高, 王元忠 .巨大口蘑高产栽培技术 [ J] .中国
食用菌 , 2005, 24 (6): 27~ 30.
[ 19] 南京农学院主编 .田间试验与统计方法 [ M] .北京:农业出
版社 , 1989.141 ~ 160.
StudiesontheBiologicalCharacteristicsofTricholomagiganteum
LIUHong-gao, SHABen-cai, ZHANGHong-fen, YANGGui-fen
(ColegeofAgronomyandBiotechnology, YunnanAgriculturalUniversity, Kunming650201, China)
Abstract:ItwasprovedinourtestthattheoptimumC-source, N-source, temperature, pHandwatercontentofthemediawere
fructose, yeastpowder, 28 ~ 32℃, 4.0 ~ 5.0and60% resp.forthemycelialgrowthofTricholomagiganteum, andthattheprimordium
differentiationtemperatureandtheoptimumtemperaturediferenceofdayandnightwere20 ~ 28℃ and6℃ resp..Whiletherelativeair
humidityforthenormalformationoftheprimordialwas85% ~ 90%.
Keywords:Tricholomagiganteum;Biologicalcharacteristic;C-source;N-source;Primordiumdiferentiation
49